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15篇)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07:26:04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3-04-05 07:26:04     小编:zx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民族融合的国情。

2、了解巴西农业生产和工业与资源的布局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巴西农业分布的影响,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气候图、巴西的农业带(区)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0xx年巴西世界杯,使全世界都认识了巴西,以及巴西的足球,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学习9。2《巴西》。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世界政区图。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小组合作讨论:巴西的地形图读图回答:

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1/3巴西高原―c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材料:亚马孙河(amazonriver),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逊河河长6400公里,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达每秒21.9万立方米,比其他3条大河尼罗河(非洲)、长江(中国)、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千米,占南美州总面积的40%;支流的数超过1.5万条。

小组合作探究: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环境效益――改善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1.7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当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开发了种植园,发展了罪恶的非洲黑人奴隶贸易。

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

小组合作探究: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

(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

(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

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进口能源。

(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18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

主要是产生环境问题。

(1)森林遭受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3)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4)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全球气候恶化等。

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课堂总结】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整的工业基础,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运动。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二

一、地理规律:

本节课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学会从地图中寻找信息,进行正确的图文转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共分三个标题:“大量的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在说明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开发现状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和谐的思想,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巴西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设计理念:

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巴西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况;

3.通过数字、图表信息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

4.运用资料分析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六、重点难点

重点:巴西种族、文化特色;热带雨林的作用和问题;人地关系和谐理念。

难点:巴西工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们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如果我们没有了肺我们就会死亡,你知道地球的肺在哪里么?现在地球的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的肺没有了我们人类结局会怎样?我们能够拯救“地球之肺”吗?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巴西,走进拥有“地球之肺”这个神秘而重要的国家。

主题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自主学习]读“卞卡一家”图,了解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有大量的`混血种人是不是卞卡家特殊的情况呢?

出示图片“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读图认识: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过渡:巴西的这种混血种人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探究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巴西会有许多混血种人?从巴西的代表文化狂欢节和桑巴舞,可以发现葡萄牙、非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印记,这对巴西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狂欢节

足球

桑巴舞

成果展示: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还有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很多,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阅读书籍等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渡:如果你想到巴西来,你需要知道巴西哪些方面的资料?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

主题二:巴西的自然环境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85页“巴西地形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2)地形: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河流: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亚马孙河流经巴西西北部。

(4)气候类型:学生根据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观察巴西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主要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00

200

300

400

500

[合作探究]罗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农业的人,他带来了几种经济作物的种子,各小组帮他选一下,找出适合在巴西耕种经济作物并简单说明理由。

过渡: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接下来共同来探究一下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自主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为之后的工农业发展学习做铺垫。

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

主题三: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自主学习]读图“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自主完成问题。

1、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大概分布在哪里?

2、找出图例所示矿产资源分布。

3、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并填写课本87页表格。

[合作探究]读图“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哪些因素有关?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出示课件,明确探究结果。

成果展示:巴西农业生产与当地热带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巴西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侵略,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生产,二战后工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分析,学会归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

主题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前,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

[自主学习]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

2.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

成果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2.教学器材:世界政区挂图、投影图片、有关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

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图”、“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师生小结:

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

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图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2.教学器材:世界政区挂图、投影图片、有关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

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图”、“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20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师生小结:

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

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图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中国人对珠穆朗玛峰的最早发现、命名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17)的“皇舆全览图”就标出了朱母郎马阿林(即珠穆朗玛峰),1858年被英国人篡改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1951年王勤堉首先提出应恢复珠穆朗玛的名称,1952年中国政府正式恢复珠穆朗玛峰的名称。1958年,林超发表《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论文明确提出:“把此山峰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在地图上的,则是17至17到西藏测量的中国测量队员胜住、楚儿泌藏布和兰本占巴。”1975年,国测一队首次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精确测量,通过6000米以上的6个测绘点,测得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先后被世界各国使用;国家测绘局应用3s及现代地球物理技术,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4.43米。这项结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承认(1975年数据停止使用)。

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胡焕庸于1935年在《论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黑河(爱辉)—腾冲一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人口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密度较大,以占国土36%的面积集中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人口稀少,占国土64%的面积上,其人口仅占全国的4%,后人称这条线为“胡焕庸线”。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5人;西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2%、总人口的5.9%,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总人口之比仍为94︰6。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以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等领导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

①发现喜马拉雅地热带:东西绵延公里,数量多、时代新、温度高、水热活动显示类型丰富,构成环球地热带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填补了地热学科的空白。②提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及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将360万年来隆起的阶段性分别命名为“青藏运动”、“昆仑-黄河运动”及晚更新世的“共和运动”,相应地导致东亚季风不断增强、黄土堆积、长江黄河水系形成、高原进入冰冻圈。③高原植被的地理地带性:揭示喜马拉雅山脉中、东段植被独特的垂直带性质及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阐明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等植被的地带性类型并提出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理论。④确认雅鲁藏布江正源与高原寒旱核心:确定杰马央宗为雅鲁藏布江正源,比斯文·赫定认定的库比藏布长,水量也大;确证中昆仑山南翼-北羌塘高原为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并通过北缘的阿尔金山中段与嘎顺戈壁一带相连,构成亚洲高地干旱核心。⑤确定湖泊的成因及湖泊化学特征变化的地理地带性:论证了高原上大多数湖泊都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发生断裂或挤压而形成的“构造湖”;实测了大量湖泊的水深、动力、水温等,发现许多大中型湖泊具有热储备的特征;高原湖泊的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地理地带性变化规律等。⑥通过对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揭示了历史气候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朱震达等发现中国沙漠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1952年,铁道部勘测设计院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开展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地貌和沙丘移动的定位观测研究,1954年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风沙观测站。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治沙队,对中国各大沙漠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等从沙漠地区第四纪古地理、下伏沉积物组成、分异特点入手,提出“就地起沙”的论点,阐明了从沙饼到沙丘链的发育过程、沙丘移动与沙丘高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各种形态沙丘形成的基本过程和移动规律。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发现和测量

1976年和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源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确认长江有三源,北源楚玛尔河,南源当曲,而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的沱沱河为正源,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量算的长度为6300公里。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河源进行了考察,确定约古宗列渠为黄河正源,黄河全长5446公里。1978年,青海省测绘局再次组织人员进行黄河源考察,提出卡日曲为黄河正源。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十几种说法,6月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考察测量的结果是,其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从这里算起,澜沧江(湄公河)的长度是4909公里。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教案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五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5、借助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巴西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的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5、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第1课时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4.总结(投影资料):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过渡: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1.7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下面我们集中研究这个问题。

5.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

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当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开发了种植园,发展了罪恶的非洲黑人奴隶贸易。

6.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读课本插图9.20,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结合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

7.指导读图9.21考虑a、b、c三个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

(a.巴西的桑巴舞融合了欧洲的民歌、游戏与非洲的鼓乐;b.狂欢节原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c.足球是欧

洲和拉丁美洲爱好人数最多的运动。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8.总结:所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

板书: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4.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5.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6.看图9.22和图9.18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9.18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

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板书: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放录像:亚马孙热带雨林风光片断。

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热带雨林的危机。

2.展示阅读材料。

材料1: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獭、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鸟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材料2: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材料3:课本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图。

问: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1)提供木材。(2)调节全球气候。(3)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板书:巨大的环境效益。

过渡: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发。

板书:开发利用。

3.自读教材95页第二段,思考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1)兴建公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

木者。(2)采矿,开辟农场:矿主和农场主。(3)开荒种地:垦荒的贫苦农民。)

4.读图9.26:“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主要是产生环境问题。(1)森林遭受破坏。(2)水土流失严重。(3)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4)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5)全球气候恶化等。)

5.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然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仍有许多问题不好解决。

读96页图29,根据三位中学生的对话,谈谈你对开发后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1)有计划地开发热带雨林,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保护林地面积不再减少。(2)控制人口增长,减少人口压力,使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步开发东北部高原。)

6.过渡:巴西不仅存在热带雨林环境问题,还存在着城市化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城市化问题。

你所在的或熟知的城市,有哪些“城市病”?该怎样解决?

小结:中国和巴西同样是发展中大国,有些问题两国很相似。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借用和仿照

这句话,写一个句子“我们身边不缺少亲情,只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的父母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我们也许已经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但是,有一双眼睛,很会捕捉、体验亲情,有一支笔很会描写亲情,那人就是朱自清。

二、听孙道临朗诵的《背影》,看flash动画

三、进行写字比赛,检查预习效果(要求学生按给出的词语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差(chāi)使:旧时官场中称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泛指职务。

交卸(xìe):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jí):凌乱,乱七八糟。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赋(fù)闲:失业在家。 勾(gōu)留:短时间停留。

颇(pō):很;相当地。 踌(chóu) 躇(chú):犹豫

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pán)跚( 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tuí)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的意思。

琐(suǒ)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拭(shì):擦。

惦(diàn)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是想着,放不下心。

惟(wéi):只。 箸(zhù):筷子。

诸(zhū)多:许多。诸,指不确定的多数。

大去之期:意思指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这是委婉的说法。

祸不单行: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已,止,抑制。

情郁(yù)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郁,抑郁。中,内心。

琐屑(suǒ xiè):零碎细小

典质(diǎn zhì): 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奔丧(bēn sà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四、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简介

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冲突是尖锐的、长时间的。朱自清本人在《笑的历史》中通过一个少妇的口吻,有所透露:“你有了事以后,虽统共只拿了70块钱一月,他们却指望你很大。他们恨不得你将这70块钱全给家里!”

他上北大的第二年(19),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家大小断了经济来源,从此生计日艰,进而债台高筑。19,他从北大毕业,理所当然,他要负担家庭的经济,但是承担多少,承担有没有限度,他个人有没有独立支配经济的自由。在这些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一次龃龉。19暑假,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把握本文叙事的切入点和叙事的线索

1、思考题:从本文的描写看,什么场景和细节留给作者最深刻的印象和最深切的感受,换句话说以什么为叙述描写的着重点和切入点?

提示:本文细腻描写了父亲到浦口车站送行时过铁道为我买橘子解渴的场面和细节,着重描写父亲的背影。这是作者印象最深感受最切的记忆,所以作者把它作为文章描述的着重点和切入点。

2、思考题:作者在文中前后多少次描写或提及父亲的背景,这些描述背影分语句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四写背影

(1)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引出背影 作用:

(2)父亲买橘子的时的背影 描写背影 点题

(3)父亲隐入人群时的背影 惜别背影 作为线索,互相呼应,贯串全文。

(4)读信时泪光之中的背影 思念背影

启示:要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切的事件、场景和细节,并以此为线索把相关的事描述出来和贯串起来,以此为描述的着重点和切入点,这是很好的取材方式和章法模式,

六、细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

1、思考题:作者是否在一开始就写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的.背影?不是的话,那么围绕这个背影,作者前后写了什么?

提示:按地点和时间的变换详写了三件事(1)父子回家奔丧(2)父亲车站送行(3)读父来信落泪。略写了南京勾留了一天的事。

提示:作者还写了以下的内容

一声安慰(事已如此,不要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几度踌躇 两度再三 几件事情(挑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催上车)

几番叮嘱 一个背影 几次落泪 一点嫌弃 一度自责 一封家书

强调: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事件和言行、心理的细节,最能表现父亲和儿子的形象和感情。

2、提问:作者怎样安排所写内容的详略?

(1)写父子回家奔丧,是为了交代浦口分别的原因,以祖母之死和家境之惨营造悲凉气氛。

(2)略写南京勾留一天,与朋友去玩,是因为这件事与本文的核心事件中心思想无关。

(3)之所以重点写父亲买橘时的背影,是因为它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感受最切,最能体现父爱,是文中最重要的事件、场景和细节,是文章描述的侧重点和切入点。

启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第二课时

一、欣赏文中的精彩描写

1、学习文中对背影的描写

(1)反复朗读,思考题: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父亲的背影?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父亲的身材、穿着、动作等角度描写父亲的背影,用意是交代父亲穿着臃

肿、身材肥胖、路途艰难、动作不便,最终是为了表现父亲不避艰难,不顾劳累,亲自为儿子买橘解渴,这种舐犊之深情。

(2)再次朗读,思考题:作者在描写背影时,有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这是什么语言风格?

提示:作者使用白描,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语言质朴。

(3)在对背影的描写中,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传神?(略)

2、学习文中其他精彩的描写

思考:

几度踌躇、两度再三、几件事情、几番叮嘱、几次落泪、一点嫌弃、一度自责、一封家书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表现手法?对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

提示:

几度踌躇、两度再三,这是反复,突出强调父亲不放心别人代劳,怕做得不妥帖不周到,最终还是忙里抽空,亲自送行。

几件事情,虽然写的较为概括,但表现父亲给儿子送行时的不辞辛苦,亲力亲为,细致周到,无微不至。真是为儿为到底,送佛送到西。

几番叮嘱,语言描写,非常精当,表现父亲非常牵挂儿子路上的安危和到校以后的生活情况。

几次落泪,神态描写,在描述中间接的抒情,语言质朴,表现儿子被父亲舐犊情深的行为打动、对父亲的离开依依不舍,为父亲的年老体衰担心难过之情,作者不当着父亲面落泪,是怕父亲见了伤心。

一度自责,心理描写,反语,表现作者对自己嫌弃父亲的啰嗦迂腐,不能体会父爱的自责和自嘲。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

用“通过记叙……,刻画……,表达了……”的句式概括。(关键词:父亲关心爱护儿子,儿子感受到父爱,并且感激、牵挂、思念父亲)

三、课堂辩论

正方:朱自清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充分表现了伟大的父爱,朱自清嫌弃得不对,自责是应该的。

反方:朱自清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不全正确,朱自清的嫌弃是对的,不必自责。

提示:虽然,朱自清与父亲矛盾很深,一直关系不好,这一次浦口送别,是父子互相和解、冰释前嫌的机会,是父亲表达亲情和歉意的机会,但是,父亲也不必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因为儿子已经20岁,能自理自立,挑行李、买车票、讲价钱、拣座位、铺座位、买橘子的事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儿子嫌弃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做事有点迂固然不对,不过他已经感觉到父亲不必来送车,自己能自理,这种想法是对的。作为一个已经成年的人,确实不应该依赖父母,要学会自理自立,学会生活。另外,要懂得感恩,有能力,应当回报和接济困难的父母。

板书设计

四写背影

(1)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引出背影 作用:

(2)父亲买橘子的时的背影 描写背影 点题

(3)父亲隐入人群时的背影 惜别背影 作为线索,互相呼应,贯串全文。

(4)读信时泪光之中的背影 思念背影 手法:白描,细节描写

几个情节

扬州奔丧 一声安慰 营造气氛

南京勾留 略写

浦口送车 几度踌躇 两度再三 关爱之情

几件事情 一个背影 惜别之情

几番叮嘱 两度落泪 父子深情 思念之情

一点嫌弃 一度自责 自责之情

泪读家书 一封家书 再度落泪 担忧之情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学习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父亲形象,学习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如果让我挑一篇文章在《朗读者》栏目进行朗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挑选李森祥的《台阶》。因为《台阶》中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是那么想像。他们的地位都不高,生活不富裕,课时他们好强、有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淳朴的他们不辞辛劳、勇于拼搏、坚忍不拔。这样的父亲是平凡的,可他们仍然值得我们尊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台阶》,去认识那可亲可敬的老父亲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字音

凹凼(āo dàng) 撬起(qiào) 唿嗒(hū dā) 磕破(kē)

尴尬(gān gà) 涎水(xián) 烟瘾(yǐn) 晌午(shǎng)

黏性(nián)

⑵词义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低眉顺眼: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3、感知课文内容

⑴默读课文,思考: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⑵跳读课文,思考:

a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明确:(板书)新台阶高(地位高)

摸黑踏泥

草鞋成堆

积铢累寸

捡砖捡瓦

旧台阶低(地位低)

b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

4、结合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概括全文的内容。

明确: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

三、细读课文,分析父亲形象

1、小说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来描述刻画父亲的形象。请以“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父亲是一个结实、坚毅、节俭、朴实的人,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结实、坚毅)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节俭、朴实)

学生先自读自批,然后小组讨论,再派代表汇报。

综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

2、台阶只是新屋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写作时,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文章的详略由中心而定,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四、品味语言

1、拟声词、叠词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

⑴学生找出课文中含有拟声词、叠词的句子,朗读体悟它们的作用。

唿嗒唿嗒、沙啦沙啦、q叽、青幽幽、黄几几、蹦蹦蹦、啪啪啪、沙沙声、嘎嘎地、噔噔噔。

明确: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⑵练习:根据语境,填上适当的拟声词。

①雨水在瓦上汇成水流,顺着屋檐____________地奔泻而下。

②雨停了,瓦上的水流枯竭了,残存的水滴慢慢地从屋檐滑落,掉在檐下地水沟里,发出_______________的脆响。

③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落在树叶上,发出____________的声响。

④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拍打着玻璃,_______________,我的心不觉颤了一下。

2、细节描写生动准确。

本文对人物形象地刻画,既从正面入手,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又从侧面烘托;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节描绘。细节描写的内容虽细小,却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刻地主题。

⑴请学生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加以品析,写下批注,句式为“此处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形象或心理)”

示例: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批注:此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描写了新台阶落成仪式上父亲的手部动作,表现了父亲喜悦地同时手足无措的样子。

⑵学生自读自悟自批,再指名汇报。

⑶指导朗读。

五、小结

课文中父亲形象让我们多是有些沉重,从凄楚心酸中走来的父亲,让我们心潮难平。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并不精彩,但他们活得实实在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建人生重要的支柱,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六、板书

台阶

新台阶高(地位高)

父亲 摸黑踏泥 淳朴 谦卑

草鞋成堆 有理想 渴望得到尊重

积铢累寸 勇于拼搏 坚忍不拔

捡砖捡瓦

旧台阶低(地位低)

徐运红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九

《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山西省阳泉市第七中学教师 顾国花

教学目标:

1. 朗读并能翻译课文 , 积累“缀、故、意、”等文言词汇。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

2. 体会狼和屠户的形象。

3.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题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设想

《狼》是志怪作家蒲松龄的一篇文言小说。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因它是一篇文言文,又因为初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尚浅,故第一课时先熟读课文,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二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形式仍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蒲松龄的一篇文章《山市》,大家回忆一下,用“七字记忆法”(名、字、号、时、地、作、评)介绍有关蒲松龄的文学常识。

在对聊斋志异的众多评价中,我认为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最为简介,最为精辟。上举是对作品内容的高度评价,下句是对作品思想的褒扬。今天,我们学习蒲松龄聊斋志异一篇文章狼,看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刺什么。

二、初读

1. 教师范读,让学生听读,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2. 师生共同归纳朗读技巧。明确:

把握节奏:根据语义和结构停顿。

进入角色:朗读时应身临其境,做到有声有色,有缓有急,让人感受到紧张的故事情节,进入故事的情境。

3. 让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译注

1. 口译

要求:小组合作,由组长决定翻译的方式。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勾画出来,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请教。

2. 教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a通假字。

b词类活用。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犬: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d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省略句)

3. 让小组逐句翻译,其他小组纠错,教师强调。

四、梳理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请梳理故事情节,可以多角度来梳理(如从狼的角度,屠户的角度,内容或主题的角度等)

明确:从屠户的角度来梳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从狼的角度来梳理:  跟踪----穷追---诱屠----被杀

五、作业

教师下发印好的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屠大窘(    )  苫蔽(    )目似瞑(      )隧入(     ) 狼亦黠矣(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止有剩骨_________ 缀行甚远________ 并驱如故_________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  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苫蔽成丘_____ 弛担持刀_________  眈眈相向___________一狼径去_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一狼洞其中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学常识填空。

《狼》 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初一上学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聊斋”__________“志异”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故事。

第一部分(1-4):记叙部分,写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

温馨提示:请梳理故事情节,可以多角度来梳理(如从狼的角度,屠户的角度,内容或主题的角度等)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二部分(5):议论结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小组交流作业

方法提示:小组交流订正,组长负责纠错,如有疑问提交班级,由其他组的同学来协助解决,如仍有问题,由教师解决。

二: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通过小组交流,理解文章主题。

三:紧扣重点,体会形象。

(一)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一下“狼”和“屠户”的形象。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1.你觉得文中那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狼的这一本性的?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根据以下提示进行分析。

(1)”屠惧”写出了屠户________的心理;”投” “复投”写屠户抱_________ 心理,试图避狼,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对狼一再妥协退让.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中一“止”一“从”写出了狼________ 的本性;“并驱如故”强调了狼的_______  表明屠户__________的策略失败。

(3)”_____”   “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五个动词写出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_________.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的斗争精神;“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说明屠户_________高,果断出击,大获全胜。

(5)综合以上,运用____和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了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讨,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的答案进行交流,商定形成文字。时间20分钟,然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引导。

明确:

第1题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第2题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害怕,采用“投骨”之法,抱侥幸心理,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迁就退让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丢掉幻想,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表现了他的机智。,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紧扣难点,理解主题。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认为:本文主要表现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也有人认为本文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写,狼无论怎样狡猾,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温馨提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问题预设: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点拨,文章是以狼来叙事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本文描写的“主体”是“狼”, 本文正是用狼的阴险狡诈来衬托屠户的机智勇敢。而且把狼狡诈刻画的越突出,就越能表现屠户的机智勇敢。所以,狼是本文的线索,但是,本文的主人公却是“屠户”。主题是由主人公来体现的。而且,从结尾作者的思想倾向来看,本文主要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在小说中,对于主题的确立,就是根据主人公来判断确定的。)

五:拓展延伸

5.学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温馨提示:可以多角度地谈启发呦。

1.从屠户的角度谈启发:

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师生共同小结: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遇事要学习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当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屠户果断机智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_ 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出屠户___________的形象。

3.写出有关狼的成语三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贪婪狡诈      机智勇敢

↑           ↑

狼          屠户    〉

↓           ↓

描写主体     主要人物

顾国花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要求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一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二是尝试拟写广告词、对联,通过小组评比,创建分享园地等文学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广告语和对联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鉴赏、评价却是困难的。同时,学生的关注热情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被压制。

【教学目标】

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招牌的含义。

2.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这样起名是什么用意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对名称含义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招牌和姓名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其中蕴含着不同的独特含义。

活动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各小组已经收集到了相当丰富的关于招牌的信息,小组代表依次展示。

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

2.呈现本组对招牌的分类情况,概括招牌取名的规律。

【设计意图】1.全班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让讨论聚焦到招牌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含义上面。

活动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

1.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

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作的招牌。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体验为店铺起名的过程,从而了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学情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三、学习基础知识:

1、生字:伫(zhù)立、涉(shè)足、延绵(mián)、萋萋(qī)

瞬(shùn)息、忧郁(yù)、幽(yōu)寂、尴(gān)尬(gà)

2、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3、诵读

①师范读,读出节奏来。②生练读。③生有感情读。

④说题目:“欺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距离⑤生齐读。

四、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五、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⑴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⑵、这首诗中诗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强调“热爱、积极乐观”

六、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当堂背诵)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仿写诗《假如……》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

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

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品味一句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往事”指什么?“轻声叹息”是诗人后悔吗?

“往事”是指当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选择轻声叹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人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休的遗憾。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未选择的路》用生活中的路,来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选择,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选择,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六、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假……》告诉我们: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这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的。

《未……》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假……》先用假设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用劝告的口吻,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前三节写林中两条路的不同,难以选择。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写未选择的路。

七、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八、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欺骗、不悲伤、乐观

不忧郁、怀念

《未选择的路》

选择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选择了更幽、更美、人迹很少的一条路、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满挑战、艰难之路)、(象征)、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九、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背诵两首诗歌。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文本解读

《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文章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

2.体会文章主旨,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与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相结合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与导入

老师向学生问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

预设:同学们好,看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俯下身子,询问2―3名学生)大家想成功吗?想成才吗?想梦想成真吗?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我们才能实现梦想呢?也许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

出示课题

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二)独学及成果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熟悉的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旌德县jīng邑人yì徽州huī皓然hào咯咯kǎ嗽sòu哂shěn此畜chù

屹立yì颔下hàn尾闾lǚ毛帚zhǒu下缒zhuì信夫fú嗣彪sìbiāo

秉烛bǐng谬巧miù励文恪公kè

2.再读课文,标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

(请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画上问号)

(三)对学及成果展示

1.解决“独学”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

2.互相口头翻译课文,指出搭档翻译时的错误

3.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四)群学及成果展示

1.找出你认为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文末引用史嗣彪与励文恪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如果你还有疑问请你提出来

(五)拓展提升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天才出自勤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高人胆大)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附《老翁捕虎》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与导入

师:同学们好!看着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走进学生,俯下身子,询问2―3名学生)

师:(示意生1站起)告诉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1:当老师……

师:(笑)老师好啊,将来我们是同行啊。那怎么实现你的理想啊?

生1:好好学习。

师:愿你通过你的努力早日实现梦想。(笑对生2)你呢?

生2:我想当歌星。(师生笑)

师:好啊,怎么实现?

生2:坚持天天练歌。

师:贵在坚持,你一定会梦想成真!

生3:(主动站起)老师,我最近的理想就是考个好成绩。

众生:我也是(这时有许多同学高举双手想发表意见)

师:(示意学生坐好,出示幻灯片:你想梦想成真吗?)

师:大家想梦想成真吗?那么,怎么才能实现梦想呢?也许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受到些许启发!

师出示课题《老翁捕虎》和作者简介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教学目标

(二)独学及成果展示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熟悉的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在解决不了的字词上画上问号。

生:朗读课文

师:有请生4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指正其在朗读时的错误。

生4:读

生5:“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的旌jīng他读作为jin了。

生6:还有第四行“时咯咯作嗽”中的咯kǎ,他读作ke了。

师:这两个同学听的很认真,不错。送点掌声好不好。(掌声响起)下面有请生7同学朗读第二段,大家认真听读。

生7:朗读第二段

生8:(举手)“悬身下缒不能动”缒应读四声。老师,我能读一下第三段么?

师:当然可以,大家掌声鼓励。

生8:朗读第三段(热烈的掌声)

师:生8确实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像生8一样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我为大家范读一下第二段,大家在听读时注意正音,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三)对学及成果展示

师:(出示幻灯片)

1.解决“独学”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

2.互相口头翻译课文,指出搭档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

3.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学生声音渐息)

师:现在,哪个同学如有疑问请举手

生:“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应怎么翻译

生:一定要聘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掉这个祸患。

师: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你这样翻译在意思上是可以的,还能不能翻译的更准确一点。

生:如果不聘来徽州的唐打猎,就不能除掉这个祸患。(掌声)

师:在翻译时,注意遵循这样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生:“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怎么理解?

生:技艺熟练能使技艺超群的人们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艺熟练的人门前经过。

师:这句话一定要注意“习”的含义。还有不懂得语句么?

生:“乃遣吏持币往。”什么意思?

生:于是派了一个小官吏带着礼物前去(请唐打猎)

师:这位同学翻译的非常准确,能够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下老翁捕虎的故事。

生:(几乎是在翻译课文)

师:讲故事要力求简洁,抓住事件的主要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哪位同学再来讲一下。

生:……

师:太棒了,掌声在哪里?(掌声响起)下面我们来自我检测一下(出示幻灯片)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旌德县咯咯颔下下缒嗣彪谬巧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老翁哂曰(2)老翁顾童子曰

(3)习伏众神(4)老翁手一短柄斧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四)群学及成果展示

师出示幻灯片:

1.找出你认为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文末引用史嗣彪与励文恪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如果你还有疑问请提出来

师为学生分组并指导讨论

(生纷纷举手)

师示意第一小组代表回答

代表1:我们认为第二自然段中“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可以作为文章主旨句。因为这句话是在老翁捕虎故事叙述完整后作者引用《庄子》的话,意在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其他小组小手林立,大喊不同意)

师:看来你们小组的看法有点问题,第二小组说一下你们的观点。

代表2:我们认为第三段“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时主旨句。因为这句话出现在全文之后,是作者在老翁捕虎故事之后又引用了史嗣彪与励文恪公的事例,他们的技艺都是通过“习”获得的,都是熟能生巧。

师:(板书“习”)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同意二小组的同学请举手(全体举手)

师:其实第一小组的看法也是正确的,他们的答案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主旨句。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们。(掌声)哪个小组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代表3:作者引用史嗣彪、励文恪的事意在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进一步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

师:很好,掌声鼓励。现在,如果你对文章还有其他的疑问请提出来

生:老翁为什么不在老虎熟睡之时杀死它,为何还要叫醒它?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深度。哪个同学能够为他解决?

生:为了增加悬念,让人好奇。

师:目的何在,仅仅让人好奇吗?

生:目的是在于突出老翁的高超的捕虎技艺。

生:还有他的自信和从容。

(五)拓展提升

师:(出示幻灯片)

结合从课文中明白的道理,试用一段话说说自己今后在学习方面的打算

提示:学习了这节课,我明白了(什么道理),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将会(怎么做).

生:学习了这节课,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将会加倍努力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反复复习,大量做习题。

生:学了这节课,我明白了要想梦想成真,就一定要勤奋刻苦,因为老翁告诉我“天才出自勤奋”。

生:我懂得了在学习上一定要下苦功,因为老翁告诉我们“功到自然成”。

生:我还明白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生:从老翁身上我懂得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像老翁一样勤学苦练。

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我们的梦想早日成真,请切记老翁给我们的启示!下课。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写,条理清楚地抒发情感的好习惯。

(三)、德育目标

学习鹤群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集体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目标

领略鹤群翱翔的自然美、鹤鹰激战的场面美、感受扶救伤鹤的精神美。

二、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理解本文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鹤群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领悟故事中作者寄托的深层含义。

理解鹤群表现出的精神美。

四、课型

教读课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讲解法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已经带领同学们一起去认识并了解了一种聪明伶俐的鸟,同学们还记得那是什么鸟吗?

学生回答(提示:小燕子)

师:没错,在《海燕》这篇课文中,我国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他家乡的小燕子和他在海上看到的燕子,作者对于燕子那生动传神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再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另外一种被人们比作“鸟类中的模特”、“鸟类中的百合花”的鸟,这种鸟到底是什么呢?它又真的有那么美吗?同学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就翻到课本第17页,一起来看看由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先生给我们带来的《鹤群》吧!

(二)作者简介

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

(三)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学生在黑板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让学生集体朗读生字词。

春光煦煦(xù)络绎(yì)不绝蜿蜒(wānyán)苍穹(qióng)伫(zhù)立翱(áo)翔优哉游哉(zāi)飓(jù)风绮(q)丽崩溃(bēngkuì)剽悍(piāohàn)精疲力竭(jié)无济于事(jì)凝眸(móu)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四)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提示: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集中对空中飞过的一群鹤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热情的歌颂了鹤群翱翔空中的美姿和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作者是按“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的顺序来写的。

(五)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提示:

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

(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2、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主要有:

(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

(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3、表现鹤群救助同伴的细节有:

(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

(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

(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

(六)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写鹤群飞翔于空中,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鹤的团体精神的体现。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提示:鹤是动物中的弱小者,因而凶恶的鹰冲击时,它们“慌乱”“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当同伴遭受苍鹰攻击,有生命危险时,弱小的鹤团结一致,以众击寡,这又是一种本能反应。两相比较,更加突出鹤群的整体精神。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提示: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或不敢帮助别人,人类必须要有极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表现出英雄行为。就鹤而言,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这实在令人惊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将鹤群翔空的美妙姿态和搏击场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写鹤群的形态美与精神美,热情歌颂了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

6、思考:归纳写作特色。

a从结构上来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例如:文章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内容的;描写鹤群着重从三个场面描写,鹤群翔空-鹤鹰大战-救助伤鹤,但是重点又放在了鹤鹰大战。

b从写法特点来看,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鹤群进行生动的描写。例如,“鹤群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说时迟,那时快,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等等。

c把鹤放在群体中描写,突出表现鹤地“团队精神”。

(七)课文学习小结。

鹤群这篇课文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了鹤的团队精神,同学们在感受鹤群的形体美时,更要学习鹤群敢于斗争、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细心体会,学会运用。

(九)板书设计

鹤群

江口涣

谈论鹤群

鹤群翔空――队形美、姿态美(外在美)――喜悦、赞美之情

时间顺序:观看鹤群――鹤鹰大战――亲情美、协作美(内涵美)――敬佩、赞叹之情

救助伤鹤――亲情美、合作美(内涵美)――惆怅、牵挂之情

祝福鹤群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歌词大意。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难点:理解歌词大意。《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一二两班学生少部分爱回答问题,勤思考,爱动脑;但

三分之二的学生思想懒惰。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三、感性认识并了解作者:

1、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并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2、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四、朗读诗歌,扫除生字词:

1、划分朗读节奏。

2、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可能认错的字:

气魄pò山巅diān狂澜lán哺bǔ育九曲qū澎湃péng pài

澎湃:波浪相互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山巅:山顶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引申为广阔或壮大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狂澜:巨大的波浪,文中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4、朗读要求: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小结:

a学生能够积极把握字词;b学生阅读兴趣浓,善于发表见解;

c学生乐于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2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边思考:朗诵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铺垫、概括、总起、提示】

4、歌词中,哪些诗句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集中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1)找出文中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地方。用声音来表现它的英雄气魄(指名读)

问:在哪些词句上我们需要特别的注意,把它读好?

“望”、“奔”、“掀”、“劈”、“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小结:我们要读好诗歌,一定要读好关键词句。(生齐读)

(2)你发现最能体现诗人对黄河赞颂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三个“啊,黄河”。】

①提示“三个‘啊,黄河’”读法是不是一样处理的呢?为什么?

第一个“啊,黄河!”应读的舒缓深沉(重点词:摇篮)。第二个“啊,黄河!”应读的坚强有力(重点词:屏障)。第三个“啊,黄河!”应读的高亢激昂(重点词:臂膀)。最后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号召我们向黄河学习,充满战斗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

②指三名学生读,评点。

③齐读,提示:语气逐渐加强,感情逐渐加深,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变化!

5、总结读好诗歌的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抓住关键词句。

6、分角色朗读。

7、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四、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唱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教学反思: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是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十五

《台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准备:

1、解决字词,读熟课文,理解课文找出疑难。

识记字词:

凹(ao)  凼(dang)  门槛(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ga)

筹(chou)划黏(nian)尴尬(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阅读课文,复述情节。

●教学设想:

对《台阶》这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下面三个问题来把握全文。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个文眼,从而更好地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同时适当地延伸到自己的父亲,同学的父亲,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设计:

一、《背影》引读,畅谈父亲。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那么,你能说说生活在你身边的父亲的点滴琐事吗?

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来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问题,整体感知。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情节复述,体会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设置问题情景二: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设置问题情景三: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五、语言品味,把握主题。

1、语言品味: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例: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把握主题:

设问: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

3、体会写法:

请同学们整理收获,体验学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要注意详略得当。

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

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同时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②调查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

李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