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汇总3篇)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汇总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06:34:07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汇总3篇)
时间:2023-04-05 06:34:07     小编:zdfb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篇一

近年来,我镇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连年递增,并呈现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的输出方向发展。据统计,20xx年,全镇劳务输出总量为1.33万人,比上年增加的20xx人,增长达16.7%,其中外出务工在6个月以上的人员有8000人,占劳务输出总量的77.3%。

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的占20%,20—45岁的占70%,45岁以上的占10%;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的占12.4%,初中占74.4%,高中及以上占13.2%;从流向地域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入到青岛、济南、上海、浙江、淄博、杭州等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镇劳务输出从自发无序的流动,逐步开始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合理化的输出方向发展。全镇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镇劳动服务站和中介机构等有组织的输出劳务人员比例在逐步增大。通过劳务中心、中介机构和职业学校、老民工带领等方式,有组织输出占输出总量的59%。据调查资料显示:我镇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加工、批发零售、餐饮和社会服务四大行业中。外出劳动力主要以泥瓦工、缝纫工、技术工、保姆、服务员等职业为主。

1、过节、农忙不回家、部分常年不回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南沿海曾经出现民工荒,特别是节假日,许多民工回家过节,城市出现佣工缺乏现象,工资高还不容易招到人,部分农民看到商机,过节、农忙都不回家,除了省了来回路费外,期间的高工资足以请人干完家里的农活。

2、“盲目劳务”向“定向劳务”转变。镇劳动服务站多方协调,在青岛、烟台、杭州等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办事处广泛收集劳务市场信息,并把这些市场信息反馈回来,通过各村信息员传递用工和就业信息,帮助剩余劳动力到当地务工。并与用工企业和单位经常联系,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利用在外打工人员作为“信息员”,以“打工仔”引“打工仔”,让他们通过电话等传递方式,把其所在企业或周边厂家的用工信息反馈回家乡。

3、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农民工在企业里学到技术后,待遇逐年提高,加上企业对技术熟练工人的优厚条件,许多农民工选择在一个企业里长期工作,并逐步稳定下来。我镇岗上村春节过后企业派车来接民工达600人,全镇有80%的民工回原工作单位。

4、回乡创业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打工的农民很难在城镇扎下根,大部分农民在外出打工积累一定经验和资金以后,开始向农村回流。这些外出打工者回流不是简单地回到农村耕地,而是将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带回农村,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农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县城、镇上做生意的有85%以上的是靠外出务工,最终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一)存在主要问题

1、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提高难度很大。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整体素质依然较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抗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既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自身发展。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培训农民工,在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训仅是口号,真正操作起来很难。

2、劳务输出人员后顾之忧较多,如:子女上学不方便,承包地抛荒较多,老人抚养不周全等。

3、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不能及时兑现,以及坑骗农民工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劳务输转本身所具有的投入低、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培养本土人才、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非常适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劳务输出收入对当地税收没有直接影响,但大部分劳务收入返还家乡,缩小了贫困面,相应地也减少了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同时拉动了当地农村消费。劳务输转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各级政府,应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吸引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产业、行业导向,规范和帮助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经济实体,特别是鼓励返乡人员投资合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2、加大对劳务输出的投入。 我镇农村劳务输出长期以苦力型劳务为主,这些年虽然技术性、智力型劳务输出有所增加,但是以“苦力”型为主的基本格局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首先要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民,从培训经费上给予扶持或补贴。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面向农民,开设各种培训期短、实用性强、收费低廉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民工夜校等,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高劳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总体经济效益。

3、优化环境,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

对返乡创业人员带回的资金投入的项目,给予从外引进资金的同样优惠待遇,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帮助他们返乡创业,为发展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打工潮”走向“创业潮”,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总结我镇农村劳务输转工作,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随着劳务输转工作逐步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镇劳务输转工作将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蓬勃发展。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篇二

发展劳务输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实现农村劳动力区外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__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在规模和效益上都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为进一步掌握__区劳务输出的现状,我们对__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__区把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战略举措来抓,以加强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以拓展基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以强化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以优化服务维护务工人员利益,使__区劳务输出逐步由无序向有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零散向有组织输出转变,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1、坚持不懈抓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针对群众存在的人均耕地相对较多,“不愿”走出去;长期封闭生产,“不敢”走出去的现实,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强化引导作为打开劳务输出新局面的突破口,多措并举,常抓不懈,极大地调动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一方面,狠抓宣传引导。把农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中央和省、市加强劳务输出的精神,以及区里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路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群众中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导群众克服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开发意识;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克服“死守一方、死守一业、死守一家”的思想,树立外出创业意识,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障碍,依靠劳务增收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另一方面,狠抓典型引导。每年都树立一批劳务输出的先进典型,请他们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到群众中间现身说法,给群众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让群众跟着学、比着干,有力地带动了__区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和典型引导,在广大农村形成了“一个劳力在家种田、一个劳力外出挣钱”的输出思路,实现了户户有人搞劳务的目标。特别是农村妇女对外出务工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女性都在外出务工,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

2、广泛联系建基地,建立劳务输出网络。把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每年都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开展1-2次劳务基地考察活动,了解各地劳务用工情况,论证建立劳务基地的可行性,签订劳务用工合同,组织输出劳务人员,使__区的劳务基地不断巩固,不断拓展。目前,__区的务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

3、拓宽渠道扩规模,实现了由小群体向大规模的转变。各乡镇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寻求用工信息,鉴定用工协议,拓展劳务基地,联系输出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0%。在21个乡镇成立劳务输出转移基地,依托村经济联合社和劳务能人成立村级劳务输出组织180多个,有效地发挥了组织作用,成批量、规模化、有组织输出比例提高到了45%。还发动600多名长期在外务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劳务能人,联系用工,传递信息,每年带领亲戚友朋和左邻右舍的富余劳动力输出近2万人次。

4、创新思路搞服务,打造了劳务经济迅速壮大的发展平台。把指导劳务输出工作的重点放在切实搞好服务上,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教育培训,依托区职教中心和各乡镇农广校,以农业技术、裁剪缝纫、面点制作等实用技术为重点,举办各类长期和短期培训班,使劳动力接受了1-2次技术培训和教育,4万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一些接受过培训教育的`务工者凭借自己娴熟的技能和出色的管理经验成了企业的业务骨干,有200多人还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从一个打工者成长为的管理者。狠抓信息服务,在各大劳务基地和劳务市场建立了劳务信息采集点,定期向各乡镇和村组发布各地用工信息,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劳务动态和用工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服务。强化跟踪服务,设立了劳务热线电话,并经常与各劳务基地联系,敦促和监督用工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协调解决了大量拖欠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结近年来的劳务工作,主要有这样几条成功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一是不断促进思想认识向更深层次迈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关键。二是不断推动劳动力素质向更高水平发展是提升劳务经济效益和质量的突破口。三是不断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是劳务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四是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化水平是实现劳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五是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化劳务品牌是提高劳务经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偏低。__区农村劳动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小学以下的占40%。另外,在全部劳动力中,受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只占14%,农村成人职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这就造成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小;在从事服务性劳务中,主要集中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方面的多,而从事对农村工农业产品的采购、贩运、销售等生产性服务的少。因此,本县外出打工人员与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外县区民工相比,就业机会少,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

2、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农民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基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机会。在__区转移劳动力中,80%以上从事纯体力劳动。

3、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一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一些在建筑、运输、化工、采掘等单位打工的民工,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民工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子女就学问题。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需要交一些赞助费或高价学费才能入学,一些交不起高价学费的民工子女只有在家上学,造成了很多的“留守孩子”,很多“留守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造成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

当前,随着国际贸易、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得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对产业技术工人,特别是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为一部分农民走出农村、入住城市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农民适应市场要求,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劳动力需求市场。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欠发达地区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下大决心,抓好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靠舆论“牵动”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农闲、赶集等时机,深入乡村,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形势和意义。在民工返乡过节之机,组织召开民工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抓好劳务输出成果和典型的宣传,树立一批通过外出打工先富起来的能人典型,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村到组巡回报告、现身说法,用典型给群众算经济帐和长远帐,解除群众后顾之忧。通过全方位、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促使农民陈旧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得到进一步改变,在__区范围内营造一种务工光荣、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劳动力双向转移开发推波助澜。

2、整合资源优势,靠培训“推动”劳务输出。坚持“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原则,着力提高劳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使劳务人员输得出、站得住、能致富。一是整合培训资源。今后,要充分发挥区职业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对农村青壮年劳力,特别是初、高中落榜生进行专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并充分发挥乡镇农广校的作用,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扩大培训覆盖面。二是整合市场资源。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开展“订单培训”,根据用工单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劳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三是整合投入资源。采取群众受益、政府买单的投入办法,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加大培养力度,靠能人“带动”劳务输出。把打工能人培养作为“双培双带”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地确定一批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打工者到经济发达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增长组织才能和领导才干,使其成长为劳务经济的带头人。对现在已经有一定影响的劳务能人,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把那些有政治头脑、有组织能力、有社会影响、有突出贡献的劳务能人吸收到党团组织中来,选拔他们担任村干部和协会会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同时,注意发现总结典型,建立激励机制,对劳务输出能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并继续利用劳务能人形成的影响力,发挥中介作用,传递信息,联系用工,带领更多剩余劳动力输出。

4、注重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对劳动力对外输出的同时,也要注重当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积极与当地用工单位联系,开展“订单培训”,根据用工单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劳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篇三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作为偏远落后地区来说,外出打工无疑是改善三农发展实际,建设美好家园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笔者目前就镇的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镇地处县城西南110公里,全镇总面积220.5平方公里,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1885人,农业人口1129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394人,该镇已初步建成板栗、茶叶、蚕桑和劳务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是我县西部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镇农民素有外出劳务习惯,也是我县劳务大镇,全镇有超过半数的人外出打工,20xx年全镇外出打工3665人,劳务收入达到3440万元。劳务输出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占输出农村劳动力的87.2%,在家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20xx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34元,其中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1.9%,经营性收入占26.6%、财产性收入占9.7%、转移性收入占11.8%,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镇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其特征是。

截止20xx年3月,该镇输出劳动力3571人,就地转移1189人。外出劳务中由政府、劳力资源局(就业局)、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2287人,占到劳务输出比例的半数以上,相对集中分配在山西、长三角、珠三角、省中部和北部等地区,随着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部分已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

外出劳务呈现两栖状态,以季节性为主,农闲时外出劳务,农忙时回乡务农。常年在外打工的每年能够拿回两三万元的收入,但绝大部分只是赚点小钱,而且只是以初级劳务为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比例较低。

镇党委政府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镇为1209户3655名贫困户建档,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定了镇整体发展规划、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茶叶、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精准扶持规划。吸引了很多矿老板返乡,建成了油湾大鲵养殖有限公司、三观庙电站、象园茶厂、金龙家生态养殖基地等,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个,使得丽光、象园、山庄等集中搬迁户就近工作,提供农民工再就业岗位400多个,推进了该镇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提高了该镇城镇化水平。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7%,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3.5%。因而70%以上仅限于采矿、建筑、纺织、机械、电子、家政服务等行业,从事脏、重、累、险的工作。

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卫生重视不够,车间缺乏通风、除尘、排毒等基本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环境差,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其中尘肺病患者最多。

不能保证农民工劳有所得,企业欠薪行为依然存在;部分企业未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食堂、住宿、洗浴室等生活服务设施不齐全,看病就医、孩子上学是问题;遭受歧视,不能与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

一些地区地下矿山、石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缺乏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存在差距,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给社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依托劳保所摸清农村适龄劳动力的现状,建立健全就业需求的信息网络和镇村级服务网络,建立输出劳动力档案,搞好跟踪服务。结合县劳动部门提供的劳动力转移渠道,将该镇劳动力分层次、按供需、有组织地输出。

以农业局、科技局、农工部等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学习务工人员工作注意事项、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依托县人社局、就业局、扶贫局、职中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团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茶艺、科管、蚕桑、家政服务等职业就业培训、“订单式”技能培训;向县政府争取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指导专项经费,促进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

通过“西洽会”等平台招商引资,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争取县政府、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发展特色产业。让劳务输出反哺农村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同时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促进该镇镇农村和谐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