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通用(五篇)

最新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通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15:52:43
最新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通用(五篇)
时间:2023-04-04 15:52:43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篇一

关键词:红色经典艺术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实践

2011年百色学院继沈阳音乐学院等五所高校之后第二批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大学。对于处在成长中的百色学院艺术系来说正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正是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百色学院艺术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设和实践探索。经过几年的建设,艺术系逐渐成长起来,为百色学院的发展汇聚了力量,为我院宣传红色经典文化、扩充素质教育内涵、加强艺术学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具有“百色起义精神”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融入音乐表演专业的意义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是指在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能够传播真理、激发斗志、传播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融入音乐表演专业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利用“红色经典”的音乐教育资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既能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能培养其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而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融合更是能将戏曲、民歌、舞蹈等音乐舞蹈元素融合起来,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题材,有助于激发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力、对于推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品。

2 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实践成果

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通过五年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基地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艺术创造及艺术研究建设、艺术实践建设和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科团队建设方面

音乐与舞蹈学院组建了21人的学科团队,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有三人晋升为副高职称,五人晋升为中级职称;培养了2名学科带头人;10 ~ 15名红色经典创造人才;支持教师到美国加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进行访问5人;经过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科团队在音乐表演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

为扎实推进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百色学院从2012年起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其中开设一批以百色起义精神、红色艺术、红色文化等为内容的“红色经典教育”微型通识选修课。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设,“红色经典”系列微型课程全面开课。

在艺术实践方面

以音乐与舞蹈学院红色合唱团的成立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最为突出。合唱作为教育的高级艺术形式,是审美教育中具有普及性、广泛性、实践性等特点。合唱团的成立不仅可以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长,锻炼其组织、编创、合作能力,更是在对普及音乐教育和高雅艺术、宣传红色经典音乐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出了实践性。合唱团自2014年成立以来,除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演出活动。如 “红歌大家唱”、 “百色起义组歌”演唱会等。还参加了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演出活动有十余场,并取得优异成绩和一致好评。其次体现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红色合唱团紧密围绕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要求,打造艺术教育特色专业,在作品改编、创作、舞美设计、宣传等方面无不体现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

在红色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

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篇二

音乐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价值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流行音乐这种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大学生尤为亲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1、通俗性流行音乐的内容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接地气”,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对于一些社会认知的现象等。在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大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它不像古典和传统音乐那样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体会*淡直白的歌词和丰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1]。

2、情感性德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真实地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们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会危机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困惑,如就业和恋爱问题、价值取向等,往往无法自我排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鲜活明快抑或缠绵伤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时代性如果说古典音乐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高度,那么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乐在思想观念上和情感上总是紧随时代潮流,契合时代精神诉求[2]。所以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也迎合了大学生们追赶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口味。

1、紧缺的教学资源相关流行音乐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足,全校范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缺乏独立的教育教学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艺术类教研室基本都挂靠在专业学院。另外,在专业学院的教师由于受专业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课程内容的浅显化。

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单调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

3、单一的成绩评定我国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大多以知识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面或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基本上还是沿用期末测试题等进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计分方式为百分制[4]。事实证明,对于像流行音乐教育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性动态课程,并不只能通过理论的纸质考核才能显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绩水*。

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篇三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汇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应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不仅是音乐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既体现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的感官,促进听众感官的协调,还能使听众通过更多的层面去感受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特征,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对于促进听众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节日庆典,集体劳动、生活。因此,多数都是由集体创作,表现形式也以集体表演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在不断的传承中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看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尖锐化,自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伤害。因此,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反对民族间的仇视与冷漠,坚决抵抗外来不良势力的煽动与挑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齐聚一堂的壮观景象,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谐。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原生态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音乐中充分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从当前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听众以及音乐人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逐渐的走出了山区,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现代音乐的文化元素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云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汇集的地区,其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原生态音乐也是该地区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推向城市化舞台的同时,也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播

云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景区,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样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因此,在大力发展云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乐,使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传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让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的保护,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传承。

[1]楚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民族音乐,2010(01).

[2]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解读[j].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2015.

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篇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普及,同时,该种教学模式也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教学思想观念指导下,有效提升对民族音乐欣赏能力,以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作用,促进我国文化经济时代发展。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知识内化时间与空间之间相互转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并且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运行条件,该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前预习起到了一定引导性作用,然后教师会在课堂上设置不同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得以消化[1]。其中,学生对于知识实现内化,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通过教师与学生或各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简单来说,翻转课堂就是借助专业技术、信息技术支持前提下,促进教师完成教学视频制作,同时帮助学生在课前对于教学内容有所认知。

(二)翻转课堂教学步骤

翻转课堂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讲解教学视频内容,鼓励学生对教学视频突出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之间探讨形式,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以及独立思考后,通过个人或小组,采用辩论赛以及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学习心得获取与分享。同时,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时,能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关系,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拥有浓厚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在学习成果分享过程当中,要认真倾听学生总结,使得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予以了解,以明确学生学习能力,并提出具有客观性、针对性评价以及改进措施,实现学习进程实时调控。高职院校在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合理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良好满足教育改革要求,并且能够有效提升该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特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学模式在实际高职院校教学中也在不断产生变化,教学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约束,比如学生接受知识程度、教师目标等,以使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性发展特征。教学方法多样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其中包含了讨论法、案例法、分析法等。综合性将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作为基础,将教学方式进行灵活使用。发展性就不止是在历史性方面有所体现,同时,教学方式也会随着教学目标等因素而发生改变。可补性是指在不同教学策略环境之中,能够使得同种教学内容和目标达到相同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师常用教学方法有:

1、“实践”与“讲解”相结合。教师在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际训练与民族音乐欣赏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得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避免内容出现空洞现象,使得教学具有随意性。

2、背景与作品相结合。毕竟高职学生对于音乐鉴赏水平有所限制,然而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又缺乏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如果添加过多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对于课堂产生厌倦心理。然而,音乐欣赏课程需要将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建立起来,再深层次普及音乐创作背景知识,但是要确保比重具有平衡性,教师就可以将背景与作品相结合进行讲解。

3、教学与拓展相结合。高职院校在民族音乐欣赏课堂上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根据教师所布置任务,选择适合自身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以对相关内容有所明确。

(一)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明确学生在民族音乐欣赏课堂之上需要学到哪些内容、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只有将教学目标予以明确,才能使得教学具有针对性,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析,再通过视频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并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自行制作教学视频,以实现知识直接传递,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翻转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将其进行合理性分析,再将课程进行科学化安排[2]。其次,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准确尊重学生思维,使得教学模式适合大部分学生,并具有针对性。再次,教学视频后期剪辑具有较大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视频中出现错误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最后,在发布教学视频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各方面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多媒体中心将视频发布,并让学生自行注册账号,登录以获取视频教学资源。

(二)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予以了高度重视,从这一点上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时,翻转课堂能够通过多样性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当中,主动形成知识构建,从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不再处于被动地位。然而,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过程,没有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知识能力加以综合性考虑,使得学生逐渐磨灭了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并结合实际课堂活动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欣赏能力,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外,在课堂之上,教师运用更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活动,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选择具有差异性教学方式。比如高职院校在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本门学科特点,设置一些音乐鉴赏比赛等类似教学活动。活动进行时,不需要教师予以过多理论知识讲解,反而是帮助课堂真正转变成一项具有教育意义课堂实践活动[3]。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所提出问题必须做到与课堂紧密相接,并且具有创新性,然后在课堂活动中,选择合理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其在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另外,在对视频内容进行知识回顾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愉快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态,并鼓励学生对于视频内容提出质疑,大胆向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实现“教”“学”相辅

高职院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受到该种教学模式良好驱使,能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强化,以充分发挥出学生教育主体性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论是课前视频学习,还是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都需要独立自主完成,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强化作用[4]。比如在某音乐鉴赏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对视频进行合理处理,并根据内心真实想法对其做出欣赏评价。课后独立完成音乐鉴赏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堂之上向教师请教。综合以上分析,足以说明在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良好体现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并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特征。

(四)教学评价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良好维持师生之间关系,并促进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在一般情况下,一些有经验教师会对学生学习目标有所了解,所以在学习任务布置时,能够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一定有利影响,并有效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所做出教学评价依据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另外,教师可以采取总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学生知识框架体系形成也有着直接影响。在美国课堂上,大部分高校对于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采用百分比制、分数制、a—f等级制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予以正确性、客观性评价,以有效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水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方式与传统相结合,取长补短,并将传统评分系统进行创新化改革,并且高职院校在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合理科学评分体系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意义,以实现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语综上所述,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对于高校民族音乐欣赏课教学有了更高层次要求。民族音乐欣赏课程需要具有时代发展性,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确保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音乐鉴赏论文500字手写篇五

嵇康是*古代历史中一位特殊的人物,对于后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嵇康的一生已经在《世说新语》的包装下走向传奇。在文人群体中,嵇康是他们心中若即若离,涂抹不掉的一份情结,千百年来始终是文人饶有兴致的谈资。作为最早的讨论音乐域情感关系的论作,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对于研究电影音乐,尤有探讨空间。

嵇康在此文中化身“东野主人”,借他之口表达自己“声无哀乐”的观点。文章一开始“东野主人” 就说:“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嵇康认为“音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不以时事之浊乱,不以人之爱憎为转移。声与爱憎哀乐无关,不能引发人的爱憎哀乐之情;爱憎哀乐之情与声无关,人不能通过声表现爱憎哀乐的情感。这正是“声无哀乐”之立论。嵇康进一步用“和声无像而哀心有主”;“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进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分别从声音的表现力及其诉诸听众的效果两方面来阐发自己的“声无哀乐”论。哀乐之心先自有了,听了音乐显发出来,而不是被音乐表现出来的。于是“和声”成了他音乐价值观的全部体现,“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只有和声才可以实现显*感的目的。于是“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就成为其理论之核心。

但是综观《声无哀乐论》,我们不难见出嵇康的论点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中,嵇康似乎竭力想要证明音乐无关乎情感,并且这一立论正如前所述,得到了明晰的论证。然而作为精通音乐,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与音乐为伴的嵇康却在不经意间不自觉地流露出“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的感慨。这当然与嵇康反对“俗儒妄记”,反对他们把音乐神秘化,赋予音乐太多的政治教化色彩的观念有关。所以他似乎是先有了论点然后为之佐证,当然就不免矛盾。然而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嵇康没有音、声区别的概念,《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从而把“声”、“音”作了明确的区分,“音”是音乐的音,是艺术范畴的音。嵇康还不能把声音和音乐做很好的界定和区分,两者混为一谈就自然出现问题。于是在嵇康看来,声无哀乐,音乐无关乎人情,而人在听到音乐时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只是因为音乐的引导和显发,而不是音乐本身具有表现力。

但是这一论点似乎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尤其在视听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花费高昂的门票去听一场音乐会、交响乐,同时音乐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他艺术领域,并且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这不能不说音乐自身其实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从电影兴起之初人们就竭力使之从无声走向有声,当电影有了声音之后,音乐就成了它最好的伴侣,并且在其间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今天的一些成功的影视作品中,几乎可以说每一个音阶都在演戏。

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甚至在许多经典影片问世以后,电影音乐随之流行,因获得独立的生命力而广为流传。*电影《刘三姐》、《阿诗玛》、《不见不散》,美国电影《绿野仙综》、《保镖》、《泰坦尼克号》等众多影片中的主题音乐至今还为人们传唱不已。甚至一直以来就有一种电影样式——音乐剧,其中音乐是整个电影的看点,并且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行进。西方的《卡门》、《猫》都是被搬上荧屏的经典音乐剧,*2006 年上演的《如果·爱》也是音乐剧在*电影中一次有效的运用。由此可见音乐之于电影确实是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这些经典影片中,每一个音阶都在演戏。

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成为整个影片推进的线索,同时导演更是给予了音乐以“灵魂救赎者”的伟大角色。

影片主人公克雷蒙·马修是一位不得意的音乐教师,后来到“问题学校”——“池塘之底”担任学监。在这个充满问题孩子的学校里,他试图用音乐来重塑孩子们的心灵,于是他组建了合唱团,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和训练,使孩子们从冷漠走向温情,甚至一开始被介绍为“长着天使的脸蛋, 魔鬼的身躯”的皮耶耳也在合唱团中日益被感染和净化,最后成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家。当孩子们走出“池塘之底”这一炼狱时,他们的灵魂得到拯救,而拯救者就是音乐以及音乐(艺术)的化身——马修。

该片直接为灵魂的救赎开出了一个药方——音乐(艺术),虽然不免理想化,但是在创作人员看来,音乐(艺术)有着超越一切的能量。整个剧情的建构也始终围绕在这一设想上,以合唱团的建立、发展、挫折和稳固为推进的一条暗线。一开始的参差不齐,到最后温情脉脉的合唱,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影片表现的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于是前后音乐氛围的对比,音乐情调与画面从阴暗走向温暖相得益彰。

无论是直接以音乐为题材,还是在影片中大量运用音乐,电影中音乐参与到整个影片之中,在恰当的地方设置恰当的音乐,对于提升整个影片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影片在观众中产生的效果更是犹如水中之糖——看似不经意却自有其味。

音乐鉴赏论文3篇(扩展6)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论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