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23篇(通用)

最新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23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13:24
最新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23篇(通用)
时间:2024-03-20 20:13:24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一

为认真贯彻xxx、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期间“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要求,2月28日下午,茅箭区司法局、区乡村振兴局牵头在东城经济开发区徐家沟村民和小区广场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区直10余家单位40余名干部及该村100余村民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法治讲座。由湖北xxx律师事务所xxx律师为大家讲解《乡村振兴促进法》,从乡村的法律概念、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进行了讲述,拉开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是法治文艺汇演。一曲舞蹈《红红火火大中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博得场下群众阵阵喝彩,整场法治文化演出集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舞蹈、独唱、小品、豫剧以及快板舞等,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品尝法治大餐。

三是有奖竞答。在演出过程中,为充分调动观众主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节目间隙穿插有奖法律竞答互动,群众踊跃参与答题,获取礼品,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增添宣传趣味性,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

四是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设置了咨询宣传台,各参与单位结合“乡村振兴”“法律援助”“防灾减灾”“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余人次。

此次活动全面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为我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武汉:东西湖区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知识讲座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升全民法治意识,2022年3月17日上午,慈惠街综治办联合鸦渡社区邀请肖伟律师在社区三楼会议室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知识讲座,旨在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倡导大家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讲座中肖律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法律中女性权益保障、家庭成员权利义务关系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帮助辖区居民正确运用法律依据,处理好婚姻和家庭的关系。同时肖律师还穿插了居民非常关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讲解了赡养老人、遗产纠纷、民事诉讼等内容。讲座结束后,部分居民还与肖律师进行面对面地咨询,肖律师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此次讲座,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更加认识和理解了婚姻法的一些内容,这不仅是达到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学习目的,同时也为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随州:市司法局开展全市基层法治建设调研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工作部署,全面准确了解我市基层法治建设的基本状况,找准当前工作短板,筑牢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的工作基础,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3月17日至3月24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xxx,市司法局党委委员黄宗琴,以及市司法局相关科室一行,到全市各县市区司法局、随州高新区司法分局、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司法分局及所属司法所进行调研。

调研组对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法治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特别是从基层的社会治理、权利保护、依法行政、守法普法等方面,着重了解基层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征询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法治建设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这次调研工作,即是市司法局扎实推进随州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开展“我为基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通过座谈及实地查看,进一步掌握了各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办公条件、人员配置、工作职责、工作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情况,回应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切,详细记录了地方党委、政府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就基层法治建设方面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为进一步研究、落实、改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

xxx代表随州市司法局对各地党委、政府在基层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对他们给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同时,他要求各县市区司法局及两个司法分局要带领好司法所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宗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司法服务队伍自身素质建设为目标,更严格地落实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基层法治建设工作,聚焦民生重点,突出特色亮点,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神农架林区:开展普法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为切实提高村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3月18日上午,神农架林区司法局副局长蔡吉刚带领松柏司法所工作人员赴麻湾村举办了以“普法宣传进乡村,送法下乡暖人心”为主题的法治讲座。

松柏司法所所长xxx结合实际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合同等方面内容,并围绕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问题以及婚前、婚后财产分割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并答疑解惑。

此次活动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在广大群众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广大群众明白“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仙桃:局长普法“普”惠人心——市司法局开展法司联动法律宣讲

为认真贯彻xxx、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期间“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要求,3月23日,仙桃市司法局局长张致学同志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为主题,在杨林尾镇法司联动法律宣讲会上,为全镇58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法治专题授课。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19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二、主要做法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学习xxx、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 “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00,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

(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20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特此汇报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三

2013年第一季度,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和“苏区振兴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送”工作情况

1月28日,我局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送温暖、解民困”走访慰问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和部署,对乡村、村的20户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送上了粮油、现金等慰问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2月5—6日,我局全体三送干部分批下到驻点村,再次对帮扶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走访,宣传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并对“联系牌”、“连心册”、公示栏等进行查漏补缺;2月16日—3月7日,全体三送队员分期分批来到驻点村,组织开展了“三送”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对农房改造对象进行调查,询问其困难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建材方面等问题。

二、落实“八项规定”工作情况

1月22日,我局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传达了市委、县委相关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xxx关于抵制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取消了原定的“年夜饭”。同时,要求全体职工要认真领会“八项规定”精神,提倡过一个“勤俭节约”的春节,进一步培养高雅情趣,抵制赌博、大吃大喝等不良风气。

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四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xxx、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2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2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xxxx万元,保障人口达xxxxx户,xxxxx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xxxx人,支出资金xxx。xx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xx%。x—xx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xxx名、困境儿童xxx名、散居孤儿xxx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x—xx月对全县xxxx名xx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xx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xx。x万元,202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x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五

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万亩、百合种植万亩、白芨万亩,重楼万亩,玉竹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21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21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1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一)目标。2021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进一步抓好资金整合,建立专项资金库。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扶持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工商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缓解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制度管理库。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立,加快我县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程。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破解租地难、地难租的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打造整齐美观的农村住房。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六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搭建专班体系,细化重点任务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落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建立“1+1+5”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菏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搭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菏发〔2019〕1号),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配套编制了5个专项方案,将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二是成立乡村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印发《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菏农委发〔2019〕1号),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2名市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明确了每个专班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具体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各工作专班都设立了办公室,都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围绕加快推进乡村五个振兴重点任务落实,今年3月份,市里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7月2日-3日,由市级领导带队,分4个片区进行了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总结交流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每月调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乡村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

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亿元,增长。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培植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17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开户等相关服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鄄城县农村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形成6项制度成果。抓好金融服务对接。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加大对乡村振兴各类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定陶农商银行推出“合理资产”抵押贷款,以蔬菜大棚、钢结构厂房为抵押物,通过第三方评估、双方协商价值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题。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推动现代农业项目落地我市。鄄城县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总投资亿元,占地面积1381亩。东明县也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了黄河滩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农村电商建设稳步推进。1-6月份,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050亿元,增长。曹县顺利通过商务部、财政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全国共10个)评审。郓城县成为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12个试点县之一。全国第二届“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曹县成功举办。

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搭建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平台。4月份,市政府举办了“创业导师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菏泽行”活动,与人社部中心签订了开展高层次留学人员和专家引进服务方面的合作协议,现场为11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与浙江大学对接,计划设立“浙江大学菏泽乡村振兴众创平台”,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在深圳、西安等地建立6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232家市县级返乡创业服务站,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鄄城县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目前入库专家21人。市经济开发区、定陶尚谷农业发展公司、东明玉皇农业发展公司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认真开展市乡村之星选拔,已培养市级乡村之星162人、齐鲁乡村之星46人,推荐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15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推动每个村(社区)每年选拔培养1-2名乡村“好青年”,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支乡村“好青年”人才队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步遴选培育对象2000余人。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积极建立促进乡村人才发展的职称评审机制,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对农村教师、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倾斜。认真落实和提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和工作补贴,实现了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单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前10名获得者授予“单县乡村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并给予奖励。

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发挥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服务功能,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打造“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0个,159个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以及“文化惠民季”广场舞大赛、群文精品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群文精品,其中《争婆婆》等4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新创作品优秀奖。及时将新创作品充实到“送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库中,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乡贤博物馆、村史博物馆等45家。在农村地区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专题活动10个、200余场次,观众达40万余人次。组织文创企业深入挖掘乡村丰富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农民学习掌握农民画、粮画、鲁锦、草柳编等文创技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16个、实践站(所)879个。普遍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延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村民群众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组织振兴方面。着力建强村级党组织。全力推进“头雁工程”创建,通过实施“四个机制”,真正做到头雁工程来领航、“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新格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今年市里先后举办了4期“头雁工程”培训班,累计培训1000人次。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今年起市里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开展两轮集中整顿,目前全市共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59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蝇贪”以及宗族黑恶势力等,目前全市共发现涉黑涉恶村干部9名,全部按照规定处理完毕。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全市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雪亮工程”建设达。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线率达到95%以上。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效能。持续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全市1395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市排查登记留守儿童16404名,未发现无人监护、失学辍学、无户籍等情况。实施“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抓好农民工入会、技能提升、维权服务等工作,全市选树市级“工友创业园”50家、市级“农民工之星”51人。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县乡同志思想认识有偏差,还不能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没有将乡村振兴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抓乡村振兴上。有些县区决心、力度和措施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振兴仅做一般性的工作安排,没有像抓工业、抓招商引资一样用心用力。有的地方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待观望心态严重,等上级方案、靠上级政策、要资金项目,延迟了工作进展。二是路径谋划不清晰。有些地方对乡村振兴系统谋划、全域设计不足,推进路径不够明确,有的基层同志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推进。有些地方对本地优势条件、乡情村情等深入分析研究不够,甚至直接照抄上级规划政策,“上下一般粗”,缺乏操作性和精准度。三是群众参与不充分。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农民群众不力,群众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工作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四是改革创新不到位。改革创新整体上力度不大、步子不快,特别是面对人、地、钱等要素制约,缺乏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比如,在资金投入上,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足,工商资本下乡缺乏激励政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诸多环节尚未打通。在激活乡村土地要素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改革进展比较缓慢。

今后,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补短板、抓重点、促提升,把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七

李口镇八堡村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情况汇报

(2017年12月31日)

11月18日,蓝绍敏省长率领省直相关部门,就我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解剖式调研,要求县、乡镇和村深入思考13个方面问题。现结合我镇八堡村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文化传承的载体

文化最能体现一个乡村的个性和特点,抓好文化传承就是要把乡村文化元素挖掘出来,把乡愁记忆唤醒起来。就八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注重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复兴。八堡村现有的建筑风貌较好地体现了泗阳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区位特点,全村从北向南建筑风貌上显现红瓦红墙向红瓦白墙过渡,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不同区域建筑立面、立柱、门框、窗框、墙头、墙脚等文化元素的改造提升,不断强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唤醒。二是注重乡村文脉的的挖掘和传承。围绕古八堡、古银杏、淮海戏等传统文化元素,规划建设“八堡原址、城皇庙、古戏台、打谷场”,讲好八堡老故事,传承好八堡的乡土文脉。三是注重乡村新标识的打造和塑造。充分借助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的院士专家团队的智慧,精心规划设计了“时代墙、蝉文化展示馆、百性礼堂”,努力建设好可传承、富有八堡自身特点的的标志性建筑,打造“记得住”的八堡标识,丰富八堡文化的内涵。

二、关于特色的表现方式

特色田园乡的特色主要包括特色产业、特色生态和特色文化三个方面。下面,重点就特色产业和特色生态作汇报:1.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特色产业是基础。八堡地处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之间,距县城仅4公里,发展城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具有独特优势。在推进试点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农为本,深入挖掘八堡村“两河”生态资源禀赋,重点抓好“两带”建设。一是打造沿京杭运河精品果蔬产业带。在原有种植芡实、浅水藕等特色水生蔬菜的基础上,今年又招引浙江客商牟总和南京客商周总,分别投资500万元和800万元,建设300亩的精品西瓜和150亩的精品葡萄种植项目,并计划新上芡实深加工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打造沿古黄河林下休闲产业带。结合八堡丰富的林地资源,先期建设150亩的金蝉产业项目,着力打造集养殖、深加工、旅游、科普为一体的“蝉鸣世界”。下一步,还将围绕塑造“亲子农园”旅游品牌,建好麋鹿园、拓展训练园、草莓采摘园等,使林下休闲观光成为八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2.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生态是重点。习^v^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切实做好“治水、栽树、建园”三篇文章。治水,就是重点做好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今年以来,先后投入160多万元对村内的两条主要河道方塘沟和七里沟进行生态化改造,新铺设下水道1500余米,新建了2个日处理能力30吨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使村庄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栽树,就是在村庄绿化方面,多栽乡土树、果树、生态树,今年秋季绿化八堡道路两侧、庭前院后选择的树种,都是柿树、枣树、桃树、榆树等乡土树种。建园,就是建好“微田园”。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充分利用农户废弃的砖块、瓦片、石磙、石槽、磨盘等“老旧物件”,巧妙用于村庄道路铺设、菜园围合和巷道改造,最大限度保留提升了村庄的自然肌理,留住了乡愁记忆。

三、关于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和培育扶持具体措施 1.产业现状与规划。八堡村共有可耕地4236亩,其中芡实和莲藕面积1500亩,草坪面积1100亩,西瓜300亩,葡萄150亩,林地面积600余亩。目前,除大桥片尚有450亩未流转外,其余土地已全面流转到位,流转比例达90%以上。根据两河两带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未来草坪将逐步退出,以精品果蔬为主,努力打造“城郊农业、都市农庄”。

四、关于试点的任务和进度安排

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建设、发展和改革三方面任务。我们具体细化为环境提升、建设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六大类20个子项目。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完成八堡一环建筑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大桥片四、五、六组出庄道路铺设,养老残疾人之家建设、方塘沟七里沟生态化改造,以及产业项目招引等工作。2018上半年,重点完成好二环内村庄建设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好百姓礼堂、蝉文化展示馆、乡贤村史馆、4个公厕建设提升和大桥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各类改革事项,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五、关于资金的需求计划和来源渠道

1.资金的需求计划:2017年资金投入约1800万元,其中社会投资1300万元,财政投资500万元。2018年计划需求资金1400万元,其中社会投资300万元,财政投资1000万元。

2.资金来源渠道:一是省补资金928万元,其中按户补助资金62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项目资金100万元;二是市级扶持资金,主要为土地再整治项目资金,按每亩1000元测算,约300万元;三是整合县各涉农资金,主要是水利、环保、农委等部门的资金,约300万元;四是社会资金投入,通过积极招商引资,预计可吸引社会投资1600万元。

六、关于土地等沉睡资源的发掘思路和办法

1.沉睡资源的类型:八堡村内沉睡资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农民空闲的宅基地;二是沿古黄河的空闲林地;三是闲置的民房。

2.发掘思路和办法:一是对于农民空闲宅基地,主要根据县即将出台的《泗阳县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金额予以补助,并进行有效利用。二是对于古黄河沿线空闲林地,通过引导农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或者通过土地流转,盘活空闲林地。三是对于闲置的民房,可以通过村集体收储并加以改造,如发展农家乐、开办民宿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七、关于“三块地”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三块地”改革,指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八堡村,主要涉及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的总思路是宅基地的收储与利用。具体举措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回复垦。对于符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退出的宅基地位于土地综合整治连片区域内的,可以由村集体收储后,复垦为耕地。二是集体收回。对于不符合“一户一宅”条件被村民多占的宅基地,或者农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可由村集体依法收回或有偿收回,用于村内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解决好项目“用地保障”问题。三是收回转让。对于农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也可以通过有偿转让方式,用于解决有建房需求的农户建房所需;或者通过协议转让或与农民合作建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或乡贤回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实现闲置资源的盘活与利用。

八、关于空关户、老庄台的现状,解决办法和长远打算 1.基本现状;八堡村共有农户775户,其中空关户42户,空闲宅基地和自留地36份,土地性质为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初步摸底,42户空关户中,大约有15户愿意有偿转让退出。

2.解决办法和长远打算:一是有偿退出。近期,主要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进空关户的房屋进行收储;利用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对空闲宅基地和自留地进行收回。二是开发利用。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对村集体收储的空关房或空闲宅等进行开发利用,或者村集体自身成立实业公司,对收储的房屋和土地进行经营,促进保值增值。

九、关于集体经济现状和发展壮大计划1.集体经济现状:八堡村为十二五期间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又是原省政府主要领导“三解三促”驻点村,经过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收入来源主要为土地发包收入、流转服务费收入、建材园管理费收入等。

2.发展壮大计划:一是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村集体领导领办,采取村集体直接经营与委托大户经营相结合方式,发展芡实产业,增强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对存量的门面房屋进行盘活,壮大村级经济经济;三是对闲置的农民宅基地和自留地进行收储与开发利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十、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和利益分配模式 1.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依托注册成立的八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经营。其中村集体资金200万元入股合作社,900元为1股,计2222股。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面积800亩,每亩折价900元为1股,计800股。合作社总股为3022股。其中合作社村集体直接经营300亩,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500亩,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委托管理。

2.利益分配模式:预计每年除去合作社提留的公积金约万元外,村集体可得分红万元,社员每亩900元保底分红基础上可增加收入元。十一、关于建设方案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省、市、县国土部门的关心下,八堡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计划对村内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可以完全满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

十二、关于村规民约引导作用的发挥

村规民约是村级治理的有效抓手。八堡村在发挥村规民约的引导作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事情:一是成立由乡贤为主体的小村监事会,发挥好民情民意收集和参谋助手作用,打牢群众自治的组织基础。二是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制定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发挥好村级自治作用。针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将“先整环境后建田园”的要求写入村规民约,改变以往“环境整治与我无关思想、上面急但部分群众不配合”的现象;二是针对村环境保洁任务重的问题,通过制定“一块钱保洁”规范,引导群众爱惜环境,主动维护环境。三是针对乡风塑造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展“美德家庭、美丽庭院、美好生活”示范户的标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让美好乡镇塑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十三、关于改革还有什么矛盾和问题需要省市县共同研究

目前,对村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上级部署的“三块地”改革已经破题,但对闲置的农民宅基地入市交易尚未突破,很大程度影响了村内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恳请省市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八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九

自7月22日以来,驻乡村振兴服务队第一时间集合队伍,统一思想,树立“入驻即开工”的工作理念,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对接联系等工作。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针对服务队工作如何开局、如何开好局这一课题,我们认真思考和谋划,确定了“谋定而后动”的思路,并迅速铺开各项工作。

(一)学习先行,在交流思想中深化认识。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员学习,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和区委相关会议精神,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农村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编印《乡村振兴名词释义》(第一期)、《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杂谈》等学习材料,制定《服务队学习制度》,并要求每名队员建立学习档案。集体学习后,每一名队员谈认识体会,在学习交流中加快工作转轨、思想融合,也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情况、熟悉工作、融入氛围。同时,先后与镇政府领导就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共识、密切协作,为下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明确分工,保障服务队高效运行。为确保服务队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运转,统筹考虑干部熟知领域和工作特点,对乡村振兴服务队内部职责进行明确,成立了综合组、组织组、项目推进组三个工作任务小组,工作任务组主要围绕保障工作运行、完善组织机构、推进项目落地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

(三)深入调研,推进工作稳步开局。在前期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人口情况、产业经济、党组织建设、村级工程项目情况、历史文化、前期帮扶情况、村级工程及项目推进情况、村内当期亟待解决问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8个方面的调研提纲。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队员到联系的10个村居及所在片区进行详细调研,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

xxx区内xx个行政村,其中xx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x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xxxx亩,辐射带动xx村约xxxx农户对全镇约xxxx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xxxx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人,带动村民增收约xxx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xxx万袋,年产香菇xxxx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x个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xxx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xxx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xx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x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x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xxx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活动,乡贤座谈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乡风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满盾红军第一阻击战役纪念地、港里王家湖县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业余“讲师团”等载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党的政策方针、民间信仰、乡风民俗、家风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乡音俚语把新时代精神演出来。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一

2020年以来,樟市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并取得新成效。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第一方面,完善了13个村(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第二方面,提升镇委党校教育质量,于2020年6月完成13个党校分教点挂牌,启动精品教育创建工程。一年来,开展了一线教学78期,全镇党员教育覆盖率达90%,覆盖村居民400余人次。第三方面,实施“发展党员严格化、党员学习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先锋作用显现化”四项提升工程。

一是注重实践,抓准重点提升基层干事能力。结合全镇工作要点,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班共14期。二是打造精品,积极探索减负提效教育新模式,把“讲师+课件+教材”打包配送到各村(社区)分教点,确保基层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扶贫政策等知晓度,凝聚党群合力共同推进政策实施。

深入实施“素质”、“定力”、“能力”、“活力”“四项工程”,持续强化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的攻坚克难的能力。如我镇圆满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1名,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了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5名,较上届多28名,有效实现了学历及结构双优化。村(居)委换届顺利推进,计划于1月24日-25日开展选举,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引进“金新农”生猪养殖、盛大农业、东升农场等项目,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强农富民的特色产业。做好“特”字产业文章,打响樟市农业品牌。我镇流坑村马坝油粘米、北约村优质肉牛成功入选为广东省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我镇优质水稻成功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水稻)。

一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镇,目前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共涉及79个村小组建设项目,目前启动的有77个,完成的有75个,完成率为95%。该项目完成后,我镇148个村小组将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个省定贫困村65个村小组通过围竹篱笆等方式建设人畜分离区,全面实现家禽圈养。二是“139”镇街提升项目有效推进,填补了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短板,实施过程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商铺经营者的鼎力协助和大力支持,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总体进度的90%,再次彰显了“樟市速度和樟市效率”,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我镇的整体形象和城镇品位。

存在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结构仍不够合理;人居环境虽有改善,但与美丽宜居乡村仍有一段距离。

一是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善三个全面升级。结合镇委党校、风度书屋、党员活动室等优质学习平台,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实现党建教育阵地全面升级。打造支部党建示范带,辐射带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升级。强化头雁队伍、党员干部队伍专业化培养,实现党建促进经济建设能力全面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项目开发,加速樟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协调、引进上市的正邦、新五丰、温氏等大型上市公司,在我镇选址建设现代生猪养殖场。

三是继续加大城镇整治力度。特别在整治“六乱”上下狠功、出实招,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巩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处置及时”的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并打造出具有樟市地方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生态小镇。

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庄。在s521樟市段沿线村庄实施“寻回消失的村落-溯源马坝人”白楼村美丽乡村示范片环境提升工程及“樟林流翠、故里果香”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工程。继续打造芦溪-南约路段沿线风貌整治建设,形成住房风貌整治示范带。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二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 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 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 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 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 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 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 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 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 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 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 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 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 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 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 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xx-20xx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xx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 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 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 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xx年后, 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 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 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 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 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 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 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 20xx-20xx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 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 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 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 制线。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 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 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 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 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 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v^承 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 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xxxx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 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 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 排的xxxx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 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 ^v^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 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 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 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 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 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 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 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 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 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 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 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 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 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 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 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 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 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 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 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 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 2—3 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 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 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 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v^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 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 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 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 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 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 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 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 划。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 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 ,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 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 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 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 少“打补丁”。

(三) 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 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 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v^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四

一年来,全市**系统深入学习贯彻^v^^v^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决策部署,着力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现将2020年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推进实施《2018-2022年城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大力实施学前**“5080”攻坚工程,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超万个,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幼儿占比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大力推进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公办义务**学校12所,现已全部开工,有2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3所农村义务**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的政策,保障小规模学校设施设备满足**教学要求。

推进市**中学综合楼现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监理招标评标工作,现正推进学校用地清表。市****实验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中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中学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1-4栋改造,5-8栋已完成拆除,准备动工建设。

出台《**市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建设**市**卫生学校。推进“粤菜师傅”工程进校园,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粤菜烹饪类专业。推进市职校等5所职校部分专业实训功能室建设,加快推进**县中职学校创建省重点中职学校。认真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积极协助配合人社部门开展社会青年、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职业**、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工作和做好职工**统计工作。

一是实施“县管校聘”。市**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市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2018年以来全市共分流转岗教师近3000多人,进一步优化了城乡中小学教师结构,促进了城乡师资均衡。二是落实农村教师政策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省定标准人均每月1000元发放到教师手中;招聘教师优先保障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需求,积极引导师范院校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三支一扶),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对乡村教师提升本科学历的,由市财政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在教师职称评定时,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优先,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要求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评优选先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大力表彰农村优秀教师。三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各级各类培训名额分配均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在全市每年培训的教师中,农村教师占比达到75%,促进农村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联合财政与扶贫部门制定本市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扎实做好我市**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以来我市共核实并发放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28007人,发放金额万元;免学费补助3651人,发放免学费补助金额为万元。

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困难和不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教师老龄化和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到县城,农村原有的中小学布局失去均衡,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校园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待今后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一)强措施,着力破解农村**发展瓶颈。一是突破布局瓶颈。制订实施**布点规划,科学谋划未来我市农村中小学格局,积极稳妥地撤并一批生源较少的小学校,增加城镇义务**学位供给,逐步推进城乡义务**一体化发展。二是突破师资瓶颈。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调优配强农村师资。三是突破质量瓶颈。发挥县域内优质学校效应,扩大强弱结对、名校办分校和城乡学校一体化规模,扩充农村优质**资源;加强教学质量监测以及监测结果应用,引导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研重心下沉,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科研力度,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公平,切实保障农村学生受**权。一是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二是精准实施**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生、农村贫困家庭义务**寄宿生、高中学生、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等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返贫。三是切实关爱农村弱势学生。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做好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着力构建关爱、帮扶农村弱势学生的服务体系。

(三)树品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品质。一是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扎实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在农村学校中打造一批素质**示范校、新优质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二是培育一批热爱农村**的好教师。加大正向激励,提高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加大农村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打造一批扎根农村的名教师。三是培养一批社会公认的好校长。通过培训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造就一批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道德修养、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农村**改革、创新和发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社会公认的好校长。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六

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法治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xxx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大力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助力乡镇振兴,为全县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高质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现将该项工作作如下总结。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创建法治示范创建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一般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负责全局示范单位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局通过微信、微博、展览馆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档案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提升档案人的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

(二)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有效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县进党委、镇进行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指导,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三)全面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政策,开展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指导精准扶贫专卷更加有效规范。

(四)坚持“档案姓党”,确保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更好服务农业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为民惠民政策时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乡村管档人员大多是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强,人员不具稳定性,影响了部分档案的交接工作,且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乡村振兴宣传难度。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七

20xx年县交通运输局着力提升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今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八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xx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xx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xx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xx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十九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

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亿元,2020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17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下一步,**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

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1号、**2号被**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

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二十

创 建 优 美 乡 村 工 作 汇 报

(2011年12月1日)

xxx位于扬州西郊,是仪征市的东大门。全村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5亩,辖35个村民小组,农户946户,总人口3387人,劳动力2381人。2010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亿元,实现村集体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4618元。先后荣获“江苏省百佳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扬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优美乡村,建设美好xxx”为主题,大力开展优美乡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深入发动不动摇,努力实现创建氛围浓。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宣传优美乡村创建意义,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创建优美乡村是xxx新一轮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推动xxx发展的强大动力,优美乡村是块“金字招牌”。全村上下形成了强烈的创建共识和创建必成的意识。组织村两委同志认真学习优美乡村创建标准,围绕创建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分块负责,责任到

人,并与村干部年终考核报酬相挂钩。同时,对照指标,抓重点,破难点,序时推进。

二、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镇村联动,建成占地1200亩工业集中区,建成村级标房2000平方,现有企业48家。今年新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亿元。预计到年底,全村工业总产值达亿元。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新增高效农业200亩,建成凯瑞生态园、田丰农业生态园、久丰珍禽兽养殖厂、方欣生态园、朱庄经济林园等5个高效农业园区,全村高效农业园区总面积512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186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化率达100%。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巧巧苗木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两个专业合作组织,共吸引847户农户,占农户总数的。预计今年年底,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村集体收入120万元,比上年多25万元,增幅达。

三、坚持民本优先不动摇,努力实现“农民富裕生活美”。投资10万多元,建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全天候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开展农民培训3期150人,全村劳动力转移220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93%,创业农户达386户,占全村总农户的。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641元,比上年(14617元)增长。新农合、新农保实现了应保尽保,56户99人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

四、坚持“四位一体”不动摇,努力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投入60万元,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截至8月底,全村完成沟塘、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共清理沟塘43口,河道8条。整治庄台,到11月底,全村35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庄台全部整治到位。今年全村新增绿化面积200亩,全村绿化覆盖率36%,新建通组硬质化路公里,新装路灯200盏,年底前,全部实现村组道路亮化、硬化。投入15万元,建立了45人组成的长效管护队伍,实行全天候、常态化“四位一体”管护,我村是“江苏省百佳生态村”。

六、坚持两手齐抓不动摇,努力实现“村风文明素质美”。

组建村级健身舞队1个,定期电影进村组,积极开展多类文化娱乐活动。今年在镇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上,我村自编自演的多个节目上台表演,受到了领导和党员群众的肯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在全镇率先完成改水改厕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村建成十户联防604户,装设电话看家30户,无灾盗2户,是扬州市民主自治示范村、仪征市村民自治模范村。今年10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民主法治村考核验收。

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紧紧抓住优美乡村创建工作,以创建推发展,以发展保创成,把创成优美乡村作为xxx新的起点,推动xxx向更高、更好目标迈进。

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v^《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8号)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

特色小学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创建特色小学工作汇报尊敬的上级领导:两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学校特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

第1篇:田园综合体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导读:“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

关于全乡“安全乡村”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 乡 人 民 政 府尊敬的省市各位领导:在全省范围内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

创 建 优 美 乡 村 工 作 汇 报(2011年12月1日)xxx位于扬州西郊,是仪征市的东大门。全村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5亩,辖35个村民小组,农户946户,总人口3387人,劳动力2381人......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二十一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19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亿元。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19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二十二

近五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当前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休闲光观、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且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旅游扶贫工作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造血式”扶贫方式。乡村千亩基地的打造更大程度也是为了响应当前脱贫攻坚的号召,以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带领群众持续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全村10个社,总户数459户,总人口1296人,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村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数有41户112人,以疾病、缺乏劳动力、缺乏资金为主要致贫原因。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贫困人口旅游参与意愿强,希望通过旅游改变现状。在旅游开发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这部分有意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扶贫。村千亩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基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旅游可进入性较差。村基地距离县城区车程约1个小时,公共交通工具班次少,如遇梅花观赏旺季日均上千人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而基地现有停车位规划有限,自驾游的游客有时候无法找到停车位而导致小汽车占用公路停车,从而进一步导致出入基地交通不畅通、摩托车横冲直撞乱停乱放等交通秩序混乱现象。二是基础设施与游客需求不配套。基地内公共厕所、饭店等基础配套几乎没有,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利于及时解决。三是休闲设施尚未配套规划。旅游是一项耗体力的活动。游客在长时间的步行观赏美景或参加活动后需要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而在基地环线暂未规划适合歇脚的长椅、长凳或休息区。这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等弱势群体来说十分不方便。

(二)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滞后城市金融的非均衡局面出现,缺少投融资渠道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基地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业主参与土地流转、提供梅花苗木,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可使用的资金量较少,后续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融资力度和吸收社会资本较难,申请项目支持资金力度也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基地的打造。

(三)品牌效应不显著。目前基地的目标客源主要是县本地居民或者相邻县居民及部分学生,均以散客居多。基地还不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游客出游的目的以消遣性旅游为主而且购买旅游消费品的意愿并不强烈,梅花本身经济效益也未凸显,除了季节性观赏外,没有打造系列梅花产品供游客购买。

(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功能要尽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配套,并且提高周边村的可进入性,改善村现状交通条件,通过加宽提高现有道路等级、修建景观大道等,从交通上贯穿周边村,提高村庄可进入性,达到“进的来、散得开、出的去”的效果,加大旅游景观交通的规划力度,实现“行路亦观景,观景亦行路”。从而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依靠德遂高速建设契机带来的游客促进村旅游业发展。

(二)加大融资投入力度。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可行性方案,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多渠道解决乡村旅游融资难问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根据政府投资走向,明确重点,做好配套工作,积极筹划符合上级投资方向,又能体现地方特色项目规划。二是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投入。三是积极招商引资,与实力雄厚的业主合作,吸收社会资本参加项目开发。

(三)打造品牌形象。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必须要认清并解决现存的问题。对内积极加强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档次,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可制作宣传手册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拒绝乱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基地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媒体集中宣传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新鲜的客源市场,打造品牌生态旅游村,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和管理作用,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发展生态旅游,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提高并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基地作为村乡村旅游打造的重点对象,在统一规划上,既要体现梅花元素,又要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巴蜀养生太极”,在环线配套设施建设风貌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建设风貌多样化,做到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旅游创收等方面能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要注重多样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如可围绕文化开发景观、太极表演、太极创意体验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特色田园乡村调研简报 乡村调研活动篇二十三

自xx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xx区文广旅体局非常重视该工作,区分管领导韩伟雄同志亲自指挥,局长谭海清同志亲自带队,分管领导分组进行督促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调党建引领,明确工作方向。区分管领导、局领导、南山镇领导多次在xx村委会、xx镇xx村委会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培训会、研究部署工作会等,让全体党员干部明白自己职责所在,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进行落实工作。

(二)厘清职责所在,不折不扣执行。局和村委会党员,分组进行巡查与引导,并x次组织党员下乡进行清扫垃圾等活动。如今,无论是xx村,还是xx村委会八条自然村的村民均养成自觉集中扔垃圾的习惯。村内危房进行拆迁与整治,主街道等废弃物得到清理或者摆放整齐,鸡鸭鹅等禽类在固定位置进行圈养,路面非常洁净。

(三)摒弃不良风气,改善村民行为。通过强势整治、教育等手段,村民集中打牌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年轻人出外务工或者辛勤劳作,不再到士多店集中活动。

(一)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业余生活。202x年x月、x月,xx区文广旅体局邀请演艺公司分别送戏下乡到xx村、李村,精彩的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购置健身器械,开展固本运动。xx区文广旅体局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购置一批健身体育器材,在李村等安装,深受村民普遍欢迎。

(三)开展绿化行动,践行环保信念。xx区文广旅体局为xx村委会的李村、苏村种植了一批批绿化风景树,并邀请专人为xx村委会八条自然村规划设计绿化连片等,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高度重视,专题部署。x月xx日晚,我省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应急响应后,xx区文广旅体局第一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并在x月x日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通知》,要求局属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排查登记xx村委会x条自然村、排查xxx户、排查xxxx人,xx村委会x条自然村,排查xxx户,排查xxxx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一人,确保了xx村、xx村的疫情控制。

(二)立体发声,提高防疫意识,强化防疫措施。针对扶贫村内经营住宿的宾馆,要求坚决做到进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定时对场所进行消毒;顾客没有口罩的,宾馆应分发口罩后方可进入宾馆,宾馆内堂食一律取消,对宾馆缺乏口罩的问题,积极协调,并要求发现疫情相关问题及时汇报。强化责任担当,以精细精准的措施、真抓实干的作风,抓防疫、保安全、促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