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2篇)

最新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38:47
最新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2篇)
时间:2023-04-04 06:38:4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设计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②学生朗读发现,感悟内容。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细细品味,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你认为哪些语句描写最精彩,请谈谈你的感受。

,全班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问了许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和我们的朋友一样不一样”)

(二)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作者访问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朋友?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自己的这些朋友的?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设计说明】体会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谱写心中的赞歌,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说明】教师可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音乐,如林涛、鸟鸣、海浪、潺潺的水声内容,把学生再一次带入充满温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课文内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

(设计者 马丽艳)

四、课堂实录(片断)

……

师: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奇妙。你不禁从内心喊出“大自然原来如此多姿多彩。”现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将向他们倾诉怎样的心声?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树朋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用绿色的笑脸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快乐的日子快到头了。由于你们不注意爱护树木,走到这里时,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断我的胳膊,现在的我已是遍体鳞伤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个信吧,为我们的生存留一方空间,也为你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行吗?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

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7:早上好,亲爱的朋友,我是空气先生,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在宽广的田野里漫步;让我们走向山顶,眺望远方,听鸟儿的歌唱;让我们一起欣赏碧海的波涛,让我们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如此丰富,思维也很敏捷,连老师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学们脸上是自豪的笑)你们的心声其实也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一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真诚地为我们的承诺而付诸行动。(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执教 马丽艳)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三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 作者怎么称呼他们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 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 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 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 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 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 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1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热爱大自然

溪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四

《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走进《山中访友》,感受作者清新绮丽的文字,就如同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在作者的笔下,山中的景物优美而又多情,清新而又醉人。早晨含着露水与栀子花气息的清风扑面而来,足令你神清气爽。有了好心情相伴,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显得多有诗意,在古道中吟唱,作者也似乎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了。再看那德高望重在涧水上屹立了几百年的古桥,是一幅古老而又坚韧的画;那片清翠的树林,配上悦耳的鸟鸣,多情的露珠,不又是一幅清新醉人的画么?最为活泼可爱的当属山泉姐姐、溪流妹妹、还有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他们在寂静的山涧描绘出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再看那些落叶,小花、雷雨、老柏树,小蚂蚁他们也在这幅清新优美的自然画卷上尽情的挥洒自己的美丽。雨停风定,几声悠远的犬吠,云岭一群闲逸的归鸟,我挥挥手告别这美丽的大自然。行文此处,余韵悠悠,沁人心脾,在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画中,读者也身临其境,神游其中了。

文章因为真情而打动人,读这篇美文,欣赏清新优美的画面之余,字里行间流淌的感情更是扑面而来,润人肺腑。对古桥的尊敬,以树为知己,自己也变成一棵树生长在山崖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共处,是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山泉、溪流、白云、瀑布……  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多情,由此作者与他们亲如一家。在美丽的山中更有作者真情的流露,你看:在作者的笔下“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带鲜花,眼含柔情,悄悄的做了一回女性”。这样的情节是多么的细腻动人。

在文章里,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   这些自然界的景物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容易让读者进入画面,进入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仿佛这些“朋友”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文章里还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的更加充分。

没有想像的世界是一片荒漠,溢满想像的天空才会生机勃勃,在本文力作者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想像中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本文语言富有文采,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富于变化。如:“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这一段话巧用第二人称手法直述衷肠,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的尤其充分。同时这段话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像赋予了这些景物生命力,使他们显得多情而又多姿。总之,在文章里通过人称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长句短句的交错,读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摇曳多姿的魅力。

1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合作探究,欣赏画面,体验文章真情美景。

3 入情模拟,互诉心声,深刻体验加强积累。

4 演读全文,升华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路径。本课的设计强调朗读这一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引领学生朗读,走入文本,感知内容,在结尾以朗读结束,在朗读中真情体验。中间环节在说的过程中,也尽量融入朗读这一方式。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进行入情模拟,互诉心声,学习课文语言进行训练,以达到体验与积累这一目标。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山中访友》一文清新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力求通过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4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设计中,创设学习情境,奠定自主学习氛围;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真情美景,通过入情模拟,互诉心声,深刻体验,加强积累。

5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拓展语文教学时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教学用多媒体将文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的更深刻、深切。

师: 在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们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播放风光片)

师:美丽的山水让人陶醉,今天我们就跟着李汉荣到这样的童话世界里走一走。

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建议:用­_____划出生字词,用○○划出你认为写的最妙的词,用□□划出景物的名字,用~~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释疑解难,重点声字词“逝川,玄奥,禅心”集中讲解。

2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情预估:拜访的朋友应该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柏树、蚂蚁等)

(策略应对:学生能说上一两个就给予充分的鼓励,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

师:在作者笔下山中的朋友优美而又多情,清新而又醉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见见山中的朋友们。

(播放多媒体)

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是不是要向山中的朋友学习?

分组学习指导:

1 将景物分组,构成画面:①古桥;②树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悬崖、云雀;⑤石头、落叶,小花;⑥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画面欣赏。

2 :朗读:选取画面里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描述:你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在你的身上我们积累了____好词好句。

3:小组成员选代表每人汇报一项内容。

(学情预估:将景物分组以后学生应该目标很明确,指导他们分组以后学生学习的目标很明确,步骤很清晰能迅速的活动起来。

第一幅画面:景色:古桥屹立在风中几百年了,他的身子显得苍老而又坚强,桥下潺潺的溪水在轻快的吟唱,伴随着古桥经受岁月的洗礼,水中的鱼儿欢快的畅游,桥上人来人往,车马穿梭……  品质:古老、坚韧。积累的好词:德高望重,波光明灭,泡沫聚散,逝川,古老坚韧等。

第二幅画面:景色:苍翠的树木,悦耳的鸟鸣,清新的露珠,我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感染,慢慢的我走进他们的灵魂,树也融入我的身体,我变成了一棵树……品质:热情。

第三幅画面:景色:清凉的泉水从山洞中沽沽流出,汇入欢快的小溪,在林间歌唱,天上的白云,飘飘忽忽,洁白的身影像棉花,像羊群,点缀这湛蓝的天空……品质:清澈,单纯,无私奉献。积累的好词句:唱和,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返老还童。

第四幅画面:听,那悦耳的男高音从山中传来,激昂高亢,吟唱着千年悦耳的旋律,原来是壮观的瀑布大哥;高高的悬崖上,古树盘枝,遒劲沧桑,枝头云雀的叫声清脆婉转。

品质:无私,深刻,纯洁。积累的好词句:雄浑,玄奥,叽叽喳喳,津津乐道,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第五幅画面:景色:我弯下腰,拣起一块石头,放在手心里,思想随她一起走向远古,一片片落叶在空中翻转着,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我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五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一朵小花,临溪而照,悄悄的作了一回女性。品质:沧桑,神秘,动人。

积累的好词句:时间的隆隆回声,命运的神秘手相,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等。

第六幅画面:景色: 老柏树静静的站立在那儿,茂盛的枝叶像是撑起了一张大伞,遮风挡雨,在他的下面,小蚂蚁正安详的避雨,享受这雨中的静谧……品质:慈祥,弱小。积累的好词句:慈祥的老柏树立即为我撑起了大伞;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这一环节比较自由,学生能自由选择画面欣赏,但在描写景色时,可能思路打不开,在写的时候运用原句,教师应及时点拔,示范,引导。关于品质的归纳,学生词语学生一方面直接来自课文,如:古老坚韧,神秘等;一方面需要自己归纳:像热情,无私等,只要贴近教师均加以吸纳。)

师: 刚才同学们的真情告白把山中的朋友请到了我们的面前,同学们的叙说十分精彩,也十分动人,山中的许多朋友把同学们也当成了知音,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大家想听吗?

播放录音:“你好!游人弟弟,我从那遥远的雪山来,一路艰辛,一路歌唱,聆听过高山的吟唱,沐浴过花儿的芬芳,吮吸过小草的芳香。你渴了吗?让我用大山的甘露为你解渴,你累了吗?让我用大地的清泉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来扮演景物,入情模拟,把朋友的心里话带给我们,好吗?

同位研究,入情摹写,互扮景物,倾诉心声。

大屏幕投影: 朋友心声

游人朋友,你听我说:_______________

(学情预估:学生对于此环节应该是兴趣浓厚,但可能会出现写的不深入,干巴巴的,选择的景物会很多。)

(策略应对:在学生解读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从句式,修辞,内容等方面引导,引领学生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统一。)

师:同学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生动,有感染力,人与自然的对话精彩纷呈,是啊!宁静美好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无穷的灵感,让我们真心的去感谢她,热爱她!让我们带着一份好的心情,一份对自然的崇敬热爱来朗读全文!

师生朗读全文。

结束语: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该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五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 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 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 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 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⑸ 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⑹ 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感情。

4、你还划到了哪些语句?

相机出示: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 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 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当学生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知己”时)知己的眼睛会怎样望着呢?(当学生说到温馨时)请你温馨的读一读这段话。(当学生说到深情时)请你深情的读一读这段话。

⑷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得读一读。

设计理念: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

5、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重复两三遍,让学生的情绪高涨。)

⑴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出示山泉的多媒体课件)看,山泉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⑵ (出示溪流的多媒体课件)看,溪流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⑶ (出示瀑布的多媒体课件)看,瀑布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⑷ (出示悬崖的多媒体课件)看,悬崖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⑸ (出示白云的多媒体课件)看,白云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⑹ (出示云雀的多媒体课件)看,云雀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⑺ 面对这热切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会怎么回答呢?请你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答案写下来。这个回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山泉清脆的直答,可以是溪流吟诵的一首诗,可以是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轻缓的音乐,学生思考,然后学生或朗读或歌唱自己的作品。)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即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有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6、(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 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 ;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⑵ 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自己的句子)来,加进你自己的这句话,从“拣起一片落花”开始读。(学生读)看,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样精彩。(指名两三个学生)

设计理念: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读自己的句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凸显个性。

7、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三、升华理解

1、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心与大自然紧紧贴在一起了,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你面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你有什么话想说表达呢?

2、是的,你们的语言深深感动了我,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一节内容)。

【评价】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1、读写结合,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少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多元的,面对课堂上渐渐消失工具性训练,我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大胆的设计了许多写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是学生写作的好范文。

2、大量朗读,体现个性化、层次性:

课堂上的朗读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的、毫无效率的,应该是有个性、有层次的。在本设计中,大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读出了精彩,读出了个性。不仅读书中的句子,还让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会有情抒发。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过渡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情境,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样,置身在大自然的环抱,此情此景,学生怎能不一吐为快呢?学生的心跟大自然融合得更紧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六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      访      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 “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2010年9月5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 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 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  读  课  文——通  读  课  文—— 精  读  课  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习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  晨  访  友    悬崖——爷爷         夜  色  归  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

:2004年11月14日第2节课

:初一(3)班

:语文

:聂君晏

:7年级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合作探究

多媒体

1课时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1) 作者

(2) 古桥

(3) 树林

(4) 山泉、溪流、白云

(5) 瀑布、悬崖、云雀

(6) 石头、落叶、小花

(7) 阵雨、老柏树、蚂蚁

树冠(guān)  唱和(hè)  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  清澈(chè)

涧(jiàn)水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 – 树林 – 山泉 – 小溪 – 白云 – 瀑布 – 悬崖 – 云雀 – 石头 – 落叶 – 小花 – 阵雨 – 老柏树 – 蚂蚁 – 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b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c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a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b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c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一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   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石头 落叶 小花 雷阵雨 老柏树  蚂蚁——小弟弟  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二、   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   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   作业 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二

【设计思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阅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1,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幽径 逝川 青翠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清澈

禅心 凝神 犬吠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解之处质疑.

二,设境激趣

现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最好时节.你们想邀上好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去吗 去时,要带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要去山里探望一些不会说话的朋友,而且不邀同伴,也不带礼物,只带自己的好心情,你们相信吗 不信 来,与著名散文家李汉荣交谈一下,读读他的作品《山中访友》吧.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件展示任务: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采用" "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____"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教师巡视,检查预习,释疑解难,生字词,"逝川","禅心","德高望重"集中讲解.

逝川:流去的河水,也指过去的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禅(chán)心 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禅:

禅(shàn)让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3,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带着什么去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习情况预估:对第一问,学生可能回答:在早晨独自去或在早晨不骑车,不邀游伴去或在早晨带着好心情独自去.对第二问,可能会回答:古桥,树林,山泉, 溪流,白云,瀑布,悬崖,石头,落叶,小花,柏树等.)

(策略应对:对于早晨,教师要相机点出"栀子花气息的好风"这样的好天气;对于好心情,要点出"哼","踏"等词的妙处;同时,放录像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分析画面形象

提问:想探究一下"我"在朋友的家里看见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如果想,我们就当一个摄影师,跟着主人,全过程拍摄吧!

合作学习指导,课件展示任务:

1,将景物分成六组,形成六幅画面:① 古桥;② 树林;③ 山泉,溪流,白云;④ 瀑布,悬崖,云雀;⑤ 石头,落叶,小花;⑥ 阵雨,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任选一幅进行赏析探究.

2,探究任务:① 展示作品,口述你们拍摄的画面内容;② 朗读你们最欣赏的词,句.

总结归纳:第一幅:拍到了古桥,想到桥上正行走着人,马,车,桥下流水发出哗哗声,水中还可看到鱼儿,小船过处,卷起层层白色浪花.

欣赏的词,句: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波光明灭,泡沫聚散等.

第二幅:拍到了苍翠的树林,听到鸟叫声,看见了晶莹的露珠,树叶互相交叠掩映,还拍到"我"靠在树上,闭着眼,伸开两手,深深呼吸山里的负离子空气,面带微笑,完全陶醉在晨曦里.

欣赏:树林——"知已""打着青翠的手势""以树的眼睛""我变成了一株树"等.

第三幅:拍到了清亮的泉水叮当叮当跑出山洞,汇入溪流,潺潺的溪水中石头历历可数,蓝天上的白云飘然起舞.

欣赏: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等.

第四幅:拍到高高的悬崖,瀑布飞流直下,发出轰鸣声,"我"站在下面,水珠跳入衣袖,悬崖上有树,草,水冲过后的岩石,下面有深深的峡谷,悬崖腰上云雾缭绕,听得到云雀的叽叽喳喳声.

欣赏: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携来一卷卷天书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等

第五幅:拍到"我"弯下腰拾起石头,坐着沉思,树根旁有很多落叶,风吹过去,还有叶子飘飘悠悠落下,"我"弯腰致敬,采小花戴上,对小溪水拍照.

欣赏:石头——时间隆隆的回声

落叶——命运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第六幅:拍到雷雨在空中乱飞,"我"急忙跑到老柏树下避雨,定神凝视树下的蚂蚁搬家.

欣赏: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洒的诗人

老柏树——慈祥,撑起了大伞,天地给我的恩泽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如果学生的想象超不出原文字句,应及时点拨,补充.将朗读贯穿其中,除个人朗读外,还适时地组织全班呼应,一起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课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和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人文合一,动情悟神

提问:

1,你们随主人走进山林,探访众朋友,一路上,请教了主人哪些问题

(学习情况预估:请问,① 你为什么想变成树 ② 你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

也可能还会问其他的"为什么",也可能提不出以上的问题.

(策略应对:① 恰当地组织学生质疑,解答问题;② 当学生只会虚谈,落实不到文中的词,句时,教师加入到质疑,释疑的行列;③ 在学生互磋中,教师相机进行赞扬,鼓励,评价,补充,校正,归纳.)

提问:

2,你们随着主人"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整理行囊,看看得到哪些收获

(策略应对:学生从保护环境方面,从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或从众朋友身上的优秀品质方面谈均可采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和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教育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

六,堂上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七,小结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望"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融情升华

现在让我们与"我"一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崇敬,怀着好心情,动情地美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吧.

九,拓展

整理以前的风景照,写上说明,组成"我与自然风光"集,与同学互相交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

⑵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

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⑵(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三、探究

1、赏析交流:

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

⑵交流:

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

⑵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验反思:

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

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四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五

山 中 访 友

[教学思路]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教读本课时,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略课文诗化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通过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在领悟文章本身及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二、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方法]

情景法、点拨法与诵读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自然风景的图片,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

一、课前设计(播放歌曲《朋友》,激活气氛)

二、情境导入  :

1、导入  :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提示学生于图文并茂的朗读中随作者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环节设置目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三、研读品析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学生畅谈看法,师再小结:作者访问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物,不是人类。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想像丰富,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说说喜欢的理由。——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4)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5)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6)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7)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8)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9)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挡雨,给我恩泽。)

3、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四、总结归纳(课件显示板书设计 )

(1)内容归纳: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许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方法归纳:

发挥想像,运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五、拓展延伸  (课件显示)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

(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此环节设置目的:一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件显示)

任选一题:

1、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大自然的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示例:

雨从高空坠下,落到地面溅开花,他虽走得急速与暗淡,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走出了光彩,走出了潇洒。

2、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或是以作者的身份写一篇《再访山中朋友》的短文。

板 书:

山 中 访 友

热     

爱      想

大      像

自     

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

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体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很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

热爱大自然

预设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

揭示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觉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访问谁?

【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给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 津津乐道的( ) 依然如旧的( )

引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 犬吠 、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于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2、反馈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5、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6、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7、小结: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

2、当作者还是孩子时,曾在这儿做什么?当他成年时,他又会在这儿做什么?

3、因此,树林里的一切是怎么欢迎我的?

4、作者为什么会有把自己变成树这么奇怪的想法?

5、师: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语言训练点3】

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自由读)

操作步骤: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

2、作者分别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给它分类吗?

3、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

4、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

4、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5、想象写话:

我还山中的( )打招呼:

——————————————————————————————————————————————————————————————————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1、课文实际上是写作者去山上观赏景物,为什么却以“山中访友”为题,你从题目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山中访友》

一、找近义词。

邀( ) 清爽( )拜访( )依然如旧( )知己(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白云 ( )的云雀 ( )的雷阵雨

三、读读句子,想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

4、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

5、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

6、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四、小练笔。

还记得家乡的桥吗?还记得家乡的石板路吗?或者家乡的小河让你念念不忘?请选择一种景物,模仿课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写法,来当一回小作家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好词好句。

⑵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⑵ 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2、体会文章新奇的构思及所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引导法: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联想想像法:

本文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新奇丰富的特色。

3、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初步感知、赏析语言

1、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师:想细致了解课文,首先我们必须把拦路虎──字词解决掉。

⑴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栀子( )唱和( )禅心( )

湛蓝( )憔悴( )逝川( )

⑵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② 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③ 玄秘深奥。()

④ 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

⑤ 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⑥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学生思考完后请生在投影片上写,师生共同修改。)

2、播放朗读带,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按顺序找一找文中作者拜访了那些朋友,一共有多少位?

(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来并数一数。)

学生自读并自主学习。

教师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15位朋友)

3、学生自由诵读:

师: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与同座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读完后与同座位互相交流,并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先读后谈)。

语句示例(学生有可能说的句子):

⑴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⑵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⑶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 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4、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作者拜访了很多朋友,他是怎么称呼他的朋友的呢?又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和启发?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3、“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5、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大哥──无回报的吟唱

悬崖──爷爷──清净、无杂念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摘──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诗人朗诵──感动吓人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3、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课题:山中访友

二、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全文思路;

3.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揣摩分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

1.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

(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主旨: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涛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大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1.这段文字运用了        、         、         、         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人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详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        

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四)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要做到要言不烦。

1.排比、拟人、比喻、设问。2.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声。白云:洁白。瀑布:雄浑而且高亢。悬崖:无言静默。云雀:叫声清纯。3.悬崖  无言静立

1.柏树下避雨的情景。2.拟人、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山间景物的美丽情态,更能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这里指老柏树的恩赐惠及作者,如雨泽润物  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及山间万物的感激之情。4.因为我和蚂蚁一起在大树下避雨,所以说是患难的兄弟,更能突出题目中的“友”字。5.不行,本文结尾用省略号,表明景物、情感均未绝,给人回味的余地;用句号则不够深远。

(五)学生归纳本课的学习要点,按照“研讨与练习”的要求,写出学习心得。

(六)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

李汉荣

山中的朋友

古桥

大树

出门去山中访问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回家

石头、落叶、小花

树下避雨  柏树、蚂蚁

十一、课后小结: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 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 (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 读 课 文——通 读 课 文—— 精 读 课 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 ——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 具体是怎么写的 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 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 (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习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 晨 访 友 悬崖——爷爷 夜 色 归 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二十

安徽当涂县钟山中学  汤澍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大诗人李白的长眠地太白镇。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会选青山作为长眠地吗?(示大青山图)因为青山风景秀丽,大山深处有美景。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李汉荣先生一起进山访友吧!(图示标题)我们看看山中究竟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可配乐)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出示幻灯)

栀(zhī)子  憔(qiáo)悴(cuì)   湛(zhàn)蓝    携(xié)来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逝川(流淌的河流)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归纳(图示):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图示):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合作实践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

c、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 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 :(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

13.山 中 访 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   白云——大嫂       保护环境   (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热爱生活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启示: 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不去搬弄是非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诵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引导交流)寂静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别的朋友,拥抱的身影,这常常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山中访友” 想象的情景。可是今天,当我们随着一位朋友去山中访友,你一定会见到一幅与我们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读的部分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评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读感受:你看见了作者的朋友了吗?有哪些?

三、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过渡语:

拜访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我们一起再反复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1、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下列训练点。)

⑴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马……惟有你依然如旧。”)作者看到老桥,充满喜悦而又充满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

⑵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

(“呼喊我的名字”“与我交换眼神”“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⑶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友热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你好,___的___!你____。)

⑷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为什么作者从一片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秘,从一块石头听见了时间的回声?你能像作者一样联想一下吗?

(鞠一捧清泉,我看到了 ;挥一袖清风,我听到了 ……)

⑸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文开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这样反复提到“好心情”说明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经典文段诵读

上节课我们字斟句酌,细细品味了课文的语言,体会到了作者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现在谁能把自己体会得最深刻,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朗读展示)

二、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当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我就特别喜欢。同学们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们发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特别之处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写法)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赋予他们“举首投足”和“喜怒哀乐”,使人感觉栩栩如生。

3、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总结全文

随着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即将要同他们告别时,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者把这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当成这么好的朋友呢?你觉得他们值得做好朋友吗?

如果与小树做朋友,我们的空气会更清新;如果与江河做朋友,我们的晴空会更明净;如果与大自然做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学们,能在你们的朋友册上记录一些有关自然的新名字吗?希望下次能听到你与他们的故事。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笔:模仿课文段落写一、两段话。(任选一个话题)

⑴ 你躺在草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写一段话。

⑵ 把自己幻化成景区内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

3、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不言而喻,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

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拜访古桥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拜访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指名读第四段。

2、作者对树林又是怎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请把文中这句话认真读读,哪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对这样的知己,作者会和它们说些什么呢?(学生说)

3、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4、“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请大家读。

5、大声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6、山中哪个不是他的朋友,你还能感受什么?让我们也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学生接读第五段)

7、除了文中这些描写,还会有谁呢?学生根据文中写法,想像对话。

二、学习六、七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有感情的朗读。

三、小结

1、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写法。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3、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友

树林 我 知己

…… 相 朋友

融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