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15篇)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10:52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15篇)
时间:2023-04-04 06:10:5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一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二

作者:陶渊明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三

一 演讲

二 导入:

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 定向示标:

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自读。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

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文意

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课件加蓝)

3 (自我测评)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这些词语和句子你会不会翻译(重点词和句子)

4 找同学翻译课文 (两名)

六,分析课文

1如果让你了解一个人,你要从哪些方面对他进行了解呢?(性格 爱好 姓名 生活状况)

2好,那么我们就从这些方面入手,给五柳先生建立一个档案,但是呢,这个档案是不完整的,需要同学们,从书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把这个档案填完整。待会找同学到黑板上来填。

(姓字 , 籍贯 , 性格 , 爱好 ,生活状况,)

3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填,看他填的和你画的一样不一样

4,姓字不详,籍贯不详,这两句向我们暗示这位先生他是一位隐士,也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籍贯,并且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以五柳先生为号。

爱好之一是读书 爱好之二嗜酒 爱好之三 著文章

居住条件怎么样?穿的呢?吃的怎么样?

要想了解一个人思想性格的精神追求,重点就要看他的爱好,看他平时都喜欢干什么?

5 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五柳先生的爱好

三个:读书 喝酒 写文章

6 五柳先生读书有什么特点?

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喝酒有什么特点,小酌一杯就满足了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那写文章呢? 他写文章的目的是干什么? 自娱

7 那你怎样理解这三句话?或者说这三大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a: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b: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c: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8 下文,那句话与他不慕名利的性格相照应?这是对五柳先生性格的总体性评价,也揭示了五柳先生性格的的核心。

9 结合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和他的其它情况,你来概括一下本文体现了五柳先生哪些高尚的情操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10 作者在刻画五柳先生性格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个字用的次数特别多?不知道你发现没有?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不字?你能不能找出来?

11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字呢?他想突出什么?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2 小结: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13 假如现在让你做一个评论家,以今天的眼光再去看五柳先生的性格,你有什么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很多同学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作为新一代青少年,同学们都很勇敢,积极进取,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做国家的栋梁,把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七 作业:1 本课练习册

2 学习了陶渊明的自传,请同学们也拿起笔,在你的日记上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四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的反思

坎门一中  王秀钗

走进教室,本以为这又是一堂波澜不惊的语文课,却没有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

这是《五柳先生传》的第二课时,当学生齐背完课文后,我于是请学生说说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这是课后题)我预计学生多会说“喜欢”,会围绕“五柳先生”的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等高尚情操来谈,却没有想到会有以下的情景:

生:不喜欢!

生:喜欢!

(当我一问出,学生马上反应,很显然“不喜欢”的声音远远超过了“喜欢”的声音。我一愣!怎么会呢?)

师:不管喜不喜欢,请说说理由。

生:我不喜欢,因为他只是一味的消极避世,洁身自好,不合流同污,他应该出来为国家出一份力。

(其他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赞同。)

生:我反对,他当时只一个官职卑微的县令,怎么斗得过那些权贵呢?怎么能力挽狂澜呢?

生:但是你至少可以改变一些,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

(一生马上站起来,显得有点激动。)

生:如果人人都这样消极避世,躲进深山老林,那么国家怎么发展?

生:不喜欢,他写文章只是“自娱”、“以乐其志”,他应该批判朝廷的腐败。

生:他应该象鲁迅一样,把笔当作战斗的武器。

(在座的学生为其喝彩。)

生:我喜欢他闲适自得的心境,但又觉得他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

……

(学生更多的是说不喜欢的理由)

师:难道他身上没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吗?

生:有!

(生异口同声)

师:那能谈谈理由吗?

(生反应的不是很热烈)

这群学生太可爱了,太令我惊喜了!以为学生会落入我的“圈套”,会按照我的标准答案来回答,却没有想到他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回答得异彩纷呈。更可贵的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责任”两个字。这原来只是一个看似很普遍的问题呀,为什么平常三缄其口的学生会顿时活跃异常?

我心目中的好课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所以我苦口婆心地讲了课堂上踊跃发言的种种益处;我也创造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赏识,并以加分“相诱”。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除了寥寥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总是“金口难开”、“冷眼旁观”。这个学期就是活跃分子也有几个变得甘于寂寞,语文课堂逐渐变得“清风乍起”、“水波不兴”,为此我大伤脑筋,然而今天为什么出现另一番景象呢?我不禁沉思了!

课后我特地向学生问缘由,学生说这个话题他们感兴趣,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能引起争议,而且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也有学生说这个话题没有死扣住课文,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能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说;又有学生说看到同学纷纷发言,受这热烈气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

看来要改变语文课堂这种沉闷的氛围,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不但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而且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五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

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见后“附”)

一、导语 设计

(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

如三字短句:好\读书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如复杂长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③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④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⑤分读课文,总理全篇。

a、男生读课文第1段,女生读课文第2段,说说两段的不同:

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b.女生读课文第1段,男生读课文第2段,说说两段的联系:两段以关键句相呼应。第1段“不慕荣利”,第2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男女生齐读课前“阅读提示”,再次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形式,并明确学习重点。

(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此环节设计五步诵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习惯,并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①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许人 不详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不吝情去留——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②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三: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解说:阶段小结,顺势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确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③既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④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解说:①是文中的亮点、美点,9个“不”字几乎网尽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认识人物。③既为①②的总收,又是难点的突破;④是难点的进一步开掘。以上四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选点突破能力。)

3.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4.课堂训练。

①说的训练: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有何看法?

②写的训练:学用课文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写写自己(100字左右)。

(解说:①要注意在时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点拨,不求学生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如:“不慕荣利”,其实是不愿与丑恶的社会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学生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时语言要简练。)

5、课堂小结。

本次课学习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体会了多层面速写和类比烘托的记人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为文方面有所领悟。

(解说:从课文人物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收束新课,强化课文重点;从做人与为文两方面启发学生,渗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三。

附:

读诗:

饮酒(之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联想:经过几李雨,东篱已残了:几杆枯竹斜插,几缕老藤缠绕。

就如此罢,反正鸡已送给南山那个老翁了。

昨天,他还送了壶酒来,不知对送鸡的答谢,他只说耕事闲了,随便联几句也算一乐。

噫——篱下随意补的几簇菊,竟然开了,像昨夜展开经卷时,挑亮的灯焰。

风来,香来,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兴许诗行里也有余芳。

那就采一些回屋罢,要是老翁还来,也好送几枝给他。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哪里来的歌呢?仿佛坡下长烟截断的松林里。

是老翁来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联句我已有对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设计者:刘盛云)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并品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

通过几遍朗读,

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

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

"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

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

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四、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八

<<五柳先生传>>教案

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陈科强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思想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 :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

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默写

2、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

五柳先生传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īn 吝情lí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è   俦 chóu

c.辄zhá   屡空lǚ  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以乐其志1è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

②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

③不戚戚于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见课本   3.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⑥体会意旨4.见译文5.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三

深圳市葵涌中学 郭逢春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明确人物个性并分析成因

2.体会并学习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

1.明确五柳先生的人格特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

2.体会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

“安贫乐道”思想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评价,同学自读。

(2)出示问题:从材料中说说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3)过渡:《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又寄予作者什么思想情感?(设计说明:通过阅读材料,学生了解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状况。为下面的人物个性、主题、语言特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文义

(1)师范读,生自读,文从句顺即可。

(2)给下列句子画出正确的句读并作翻译:①因以为号焉。②或置酒招之。③曾不吝情去留。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将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①因/以为号/焉。②或/置酒/招之。③曾不/吝情/去留。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设计说明:通过划分句读,同学会自觉翻译课文,了解文意。方法上先组织统一学习,再小组学习,便于同学学习)

3.明确人物个性及成因

(1)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①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五柳先生的个性特征吗?这个特征从哪几件事上可看出来?②想一想:他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先前的作者简介想一想)

(2)小组讨论,教师作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点。

五柳先生个性特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

事件: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以自娱。

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儒道思想的早期影响,官宦生涯的厌倦,归隐生活的向往。

(设计说明:意在采取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内容,将看似散乱的文本内容作一清晰的梳理)

(4)对文中“安贫乐道”思想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不思进取甚至是懒惰的表现,你怎么看?(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个人追求等方面认识作者,认识到这种思想背后蕴含的积极意义: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一个知识分子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做到兼济天下,能做到独善其身也已难能可贵。)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杜甫的《登高》、李白的《将进酒》、陶渊明的《饮酒》(其一)、王维的《终南别业》,让学生连线,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篇名 作者

《登高》 李白

《将进酒》 陶渊明

《饮酒》(其一) 王维

《终南别业》 杜甫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美学追求如影随形的关系,为下文本文语言的学习做好铺垫)

(2)出示问题: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a.质朴真挚;b.空灵旷远;c.简洁晓畅;d.华美浓艳。

小组讨论并展示、朗读。(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读出这种语言特色?)(设计说明:答案是c。让学生读出这种语言风格非常有必要,除了加深理解文本内容之外,在比较中还可体会到语言风格和文本内容的紧密联系)

(3)作者的语言特点能否恰当表达文章的内容呢?(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简洁晓畅的语言和作者自由洒脱情怀的微妙联系:过于细密的语言难以表达洒脱的情怀,过于疏朗的语言又太过简单,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拓展:文章语言与内容是什么关系?(文章内容服务于语言,还是语言服务于内容?)对你有何启示?(设计说明:语言服从内容的规律,引导同学学习设身处地的理解、表达,学会自然自由的写作文风)

(5)赛读课文:要求:①小组代表赛读,要读出人物气度。②每一节两人比赛,师生评出优胜者。

5.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可从人物、背景、构思、结构、语言等任一角度展开,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五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

(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 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什么?还欣赏什么呢?还评价什么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 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什么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积累的方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刘湘玉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猜读法)、背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方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课后谈]

也说说“方法”

刘占泉

过程与方法,无疑应该特别重视,使这个维度发挥出应有的制约作用。但是,“方法”不能与“过程”脱节,——我们是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方法”,形象地讲,即:授之以渔的目的是逮住鱼,不是逮住一堆“方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赵磊老师执教的文言阅读课,我觉得特色是鲜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点并妥善解决、指导背诵、利用卡片来积累语句等,尤其做得扎实、漂亮。读的是文言文,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应该合乎文言阅读的特点,满足相关的教学需要,这方面赵老师把握得准确,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译方面的“信达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知人论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思想内容之“睛”点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节适当删刈一些,集中力量顾及课文本身的文字,诵读美读,含英咀华,或许可以更从容,更细致,更扎实。

由此我想到,学习“方法”与运用“方法”的有机联结,其背后还有一个要害问题,即如何在文言教学领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算笔大帐,不能不叫人触目惊心:现在上中学的学生,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怎么接触文言语料(极个别的实验学校除外),这当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木已成舟,我们一时还管不了。但看到矛盾,尽力弥补,还是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中学六年,在语文课时锐减的情况下,要为文言教学设置“特区”,想方设法针对其特殊需要来调整战略安排。具体讲,就是充分照顾到文言阅读与白话阅读的差别,在咀嚼文字、积累语料、增强语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气力。准此,文言教学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些可以挪到白话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搅和在文言教学的极其有限的课时里恣意延伸扩展?

因此,我非常赞赏赵老师采取诵(美)读课文的作法,他叫学生体会陶潜作文时的心境,读的时候,模仿于漪老师笔下那位国文先生“头与肩膀左右摇摆”,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摇头晃脑,——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用读文言的腔调来读文言。当今,这样教文言,属于另类吧,我却赞赏这样的“另类”,以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门的时候,把文言语料和白话语料用同一种读法来读,朗读和教读,都是不对的。赵老师还用其他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句,掌握背诵的“诀窍”,积累文言语感。这些,都是文言教学本身所特别需要做的事情。联想到近些年经常接触到横生枝节的文言阅读课,不好好学“文言”,却在其他方面装点得花团锦簇,的确有喧宾夺主的弊病,浪费了文言学习的宝贵时光。

总之,首先要算大帐,叫“方法”种种有所附属,有自己的依归。我认为,“方法”永远是第二位的东西,是为养成能力而服务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鱼的方法一样,一是要真正于学习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将方法变为习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学会游泳,必须捕到鱼,否则“授之以渔”就成了一句空话。鉴于今天的母语教学现状,这层道理,在文言学习领域里,尤其有必要广为宣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