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1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27:21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04-03 19:27:2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一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这一专题中的首篇精读课文。它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运用组块阅读教学策略,有机整合“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 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能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科学常识课。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和情感。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质疑理解、品词析句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2课时。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感悟设问句的作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三、理解中心句,区分近义词。

评议演说内容,给予相应指导3分钟培养听、说能力。 师生书写课题, 理解课题。2分钟 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的意思。   1请学困生读二会字词后再齐读。2同桌合作学习:给四会字组词,识记“赖、耕、幻、核”字形,区分形近字。3让学困生读词语,齐读识记。4听写部分词句,当堂订正。5交流预习收获,读册p66 内容。  15分钟 1在课前先学的基础上,指导学习字词。 2利用听写的方式,巩固字词,交流信息,了解科学常识。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范读③④节,同桌互练。3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评议。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5、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抓住疑问词自主质疑。(为什么……?)了解课文开门见山的写作特点。  10分钟 1给予充分的读书时间,为读中感悟做好铺垫,提高范读的针对性,加强个别读指导。 2引导把握中心句与质疑的学法运用。     1第②节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指名读,个别说。指导认识设问句,区分近义词。)预设:★用简单的句式归纳第一句的意思。★理解“发现、发明”的区别。★ 完成选词填空练习。 2 释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0分钟1体会设问句的表达效果。2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意思的不同。 3指导学生抓住第②节的2、3句,练习用“因为……所以”句式解答问题。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习课文举例子、作对比的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1交流书p159宽带网内容和收集的科技成就,提炼信息要点。2二十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5分钟了解收集资料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句式:“……使(为)……”介绍资料主要内容。   1独立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思考每小节写了什么?2指名朗读,说各节大意。提炼出小标题:⑴ 昨天的幻想

⑵ 今天的现实

⑶ 明天的畅想3出示合作交流研读方法:

⑴ 找出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轻声读重点词句,写批注。

⑶在小组练习朗读,相互交流批注内容,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10分钟1朗读贵在“悟”字。在自主阅读中“悟情”、“悟理”。2通过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预设:★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学习排比句式。出示练习:a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

b在二十一世纪,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也有______。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你最喜欢哪些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板写:引用诗句)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春风” 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机……)★    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板写:举例子、作对比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⑶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汇报交流第5节──“明天的畅想”: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板写:引用名言)

⑵ 你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15分钟  1   练习a是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情况检查与知识巩固;练习b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训练。     2通过相关词句的学习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神奇、美好。     3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

1快速自由读全文,再次提出疑问。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21世纪里,科技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a同桌交流:《未来的……》b全班交流、点评。3指名小结学习收获,总结写法。     8分钟 及时的练笔使学生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介绍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的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2推荐路甬祥先生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3布置作业(略)。 2分钟 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名言,阅读科普读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二

主题:科学的力量——呼风唤雨

步骤:在阅读中感知科学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

从生活体验中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在美好的憧憬中树立乐于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初读课文、生字新词已在第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的:

1、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理念:

1. 扎根语文课堂,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抓住“呼风唤雨”这个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词,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自己的语言情感,进行笔记、说话、写作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 突破时空限制,精心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彰显个性,使学生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在语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触摸“呼风唤雨”

师:(板书:)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真能干,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读得非常准。下了些工夫吧!

生:“呼、风、唤”这几个字很拗口,我读了好几遍,现在读顺口了。

师:你这种方法好哇,我们大家都来练练。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谁能呼风唤雨?他们都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神仙、道士,他们一作法,就会刮风下雨。

生:海龙王也有超人的法力,能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呼风唤雨的事,(课件出示文章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并初步感受“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自然质朴的直入课题,有的放矢的研读易错字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巧妙的引出重点词,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

师: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这两个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生:设问句(批注)。

师:你们来问,我来答,听听我答出了什么语气。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师:当然是人类。(自豪的)

生: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师: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骄傲的)

师:从我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自豪、骄傲。

师:你能比我更骄傲,更自豪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试试。

(师生有感情地合作读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部分。)

[设计意图:由设问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在师生合作读文中掌握设问句的语气和用法,培养读书批注的习惯。]

师:具体地说,人类是怎样利用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呢?

生: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来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辨析例句:

“发现   发明  

鲁班(   )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小齿,可以轻易划破人的手,就模仿茅草的叶子(   )了锯。”)

师:会选吗?

生填词辨析。

师:“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相同吗?

生(思考): “发现”指的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人们找到,“发明”指的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人们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二、感受“呼风唤雨”

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勾画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 潜入深海 ,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是人类的发现; “20 世纪 ,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 高速火车 、 远洋船舶等 ”是人类的发明。

师: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用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生:我喜欢“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这几个词,感觉特别整齐,好读。

生:我觉得“登上”一词用得特别好,感觉到月球上就像上台阶一样容易。

生:我觉得“潜入”用得好,把人类在深海里的轻松自如写得活灵活现。

师:“洞察”可以换成“观察”吗?

生:不行,“洞察”是观察得很清楚,人类连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都能洞察,足见人类的力量大。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才会有收获和发现,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炼词炼句。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规范地书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和写字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女生美滋滋地朗读“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男生边听边想:哪些发现或发明是你听说过、见过、使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女生读文,男生听、思、批注。

师:看看吧,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播放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发现和发明的视频。)

师:读了这段文字,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何感想呢?把你想到的和身边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天天都能看电视,我最喜欢“探索与发现”这个节目。

生:我喜欢“动物世界”,我从中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趣事。

生:我喜欢上网,我可以在网上和妈妈聊天。

生:我一爱在网上下象棋,那里高手可多了。

生:我坐轻轨火车,据说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

生:什么是原子核?

生: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生:我知道前不久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在已经正常工作了!

师:是啊,老师这儿正好带来了昨天“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课件出示“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

生:哇!真了不起啊!(由衷地感叹)

生: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生: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舒适、太方便了!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阅读文本——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中深刻的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这些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20世纪………”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天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母亲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师:是啊,面对这样辉煌的成就 , 这样巨大的改变 , 你的心情怎样呢?请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20世纪……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高兴 、激动、自豪 、幸福地)

师: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

生在书上批注。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方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

三、梦想“呼风唤雨”

师:在那上百万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找出具体说明人类在20世纪以前,在科技不发达时的生活情况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

生: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人类过去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非常艰难。

师:你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试试吧。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你也许能看到些什么呢!

生读文想画面。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那时没有电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生:那时没有电扇、电视,人的生活很贫穷。

生:我仿佛看到了《锄禾》中描绘的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我特别有幸乘坐着时空返回机回到了古代,实地考察了古人的生活,现在,我就来当古人,你们来当小记者,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尊敬的古人,请问你们吃些什么啊?(好奇的,纷纷举手)

师:吃的吗,连白米饭也不能常吃到。那时候没有打米机,只能人工用碓舂米,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不过舂百十斤米。

生:太难了!现在用打米机十多分钟就能打上百斤米。(同情的)

生:那时没有电灯,请问你们用什么来照明呢?

师:用菜油灯,在碟子中放一茎灯草,点燃了照明。它的光十分微弱,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照菜油灯,一般百姓只能借月光或摸黑。

生:囊萤夜读中的车胤还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举手补充)

生: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你们出远门怎么办?

师:骑马,坐轿,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请问记者先生,现在你们从荣昌去重庆来回得多长时间?

生:3个小时就足够了。

师:这么快呀!我爷爷年青时贩运货物到重庆,来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约而同地惊叹。)

……

师:我们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里,一切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们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拥有一双千里眼,看到远方的景象啊,亲爱的记者先生,你们能帮我实现梦想吗?

生: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球。(发言十分踊跃)

生:还可以用卫星扫描。

……

师:我多想有一对顺风耳,听到远方的声音。

生:使用电话和手机,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对话。

生:还可以用语音聊天,不花一分钱的哟,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师:我多想变成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一瞬间到达遥远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车、火车、飞机。

生:宇宙飞船更快!超爽,真正的腾云驾雾的感觉!

……

师:真没想到啊,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美好的想法就象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

生齐:纷纷变成了现实。

师:“谁也没有料到”用前文的一个词来说是——

生齐:出乎意料。

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实现吗?

生:能,挖土机可以来帮忙。(自豪的)

师:修万里长城还要征集十万民工吗?

生:不用了,我们有起重机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还厉害呢!

[设计意图:创设“采访古人”这一情景,返回时空,以突破学生因时代差异了解古人生活艰难这一难点;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中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师:20世纪的成就,用一句诗来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展示诗句意境。)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这样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诗人写的雪景来比喻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 , 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

生:太大了!

师: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生赛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多么伟大的世纪!

师:祖先的幻想 , 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 ,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

师:你们再读读整段话 , 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

生练读 , 再指名读书(略)。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 , 我们又怎能不说——

生: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为什么?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说明古人生活之艰难,第四自然段说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适,古今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感受到20世纪是多么了不起。

师: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师:大家发现没有 , 这两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 20 世纪的成就?

生:举例 、对比。

师:有什么好处吗?

生:更加直观 , 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方法。]

四、超越“呼风唤雨”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师:我们得谢谢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古人,更要感谢那些无数在科学领域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只有敢想敢做,才能创造出奇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还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些什么梦想呢?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朋友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师: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就觉得戴眼镜特别不舒服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师:真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祝你成功!

生:我想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

师:孩子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这就是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作业设计:大胆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畅想21世纪              神通广大的21世纪

21世纪,我要……        21世纪的一天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技术            举例

幻想 →  现实       对比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且把“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附:作者信息

执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邮编:324000电话:597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四

作者:丰红梅

[情景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以下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段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假如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学生又换了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专家点评]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那样,这篇教学案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首先是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其次是有层次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从简单地模仿“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话,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介绍20世纪人类还拥有什么,再到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为目的语文学科特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最后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越文本的想象说话,既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是文本再创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本案例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真正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五

[个人简历]

薛超,女,回族,1979年9月出生,现年27岁,1997年毕业于石嘴山市师范学校,现任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教一级,教龄9年。自从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教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加大武口区、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2006年6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观摩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宁夏的风景,教师告诉学生:以后老师给大家当导游。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1、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生2、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老师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看火车读一读。从你开始读。

(多媒体出示课文的词语)

生开火车认读:

幻想 维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因特网

呼风唤雨

归根到底 腾云驾雾

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大家有没有什么温馨的提示要送给这些对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自己的问题?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引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以后,大家又有了新收获了,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我们仔细读书,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大家再读一读上面这些句子。

生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上百万年非常长。

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说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 总和。”

师:这一百年的发展多快啊。你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是看见一个事物。发明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仔细读一读,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同学们自学的时候都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读课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 也没有汽车。

师:她找的这个句子,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完了,再仔细想一想这四个没有,你会想到还有哪些没有?

学生自己说一说。

(课件展示。)

师:就按照老师提供的句式。大家想好了就举手。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mp3、电脑,vcd,20世纪是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生:可能没有微波炉……

生:没有照相机,手机,摄影机,电脑……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展示了人类的这么多发现和发明,大家想一想,人类都有哪些发现。

生:登上月球,

……

师: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因特网……

师:跟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20世纪还有很多的发现和发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教师伴乐解说。)

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深海探秘…… 机器人……同学们,是科学技术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

师:20世纪还有哪些,想一想,试着把这一段话说好,想好了,就自己说一说。

生: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视…… 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很完整。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收音机……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

师:你搜集的这些资料真好。

生:2世纪人类发明了氢弹……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可以说——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选自岑参的逢雪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 在这里作者引用这句诗是要说明什么?

生答。

师: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我还能体会到发明的事物的很多。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两遍。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这个问号,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风得风,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对,这里是指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齐读。

下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初知大意,学习字词。

听课文录音,你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同桌交流,全班体会。

读书交流,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

“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课文中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一问一答的表达(设问)有什么好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②“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古代人们有哪些幻想和愿望变成了现实?(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③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

④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那就美美地读一读。

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例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5、课文中引用罗素的话总结了以上内容,全班齐读。科学技术还会怎样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四、发挥想象,延伸拓展。

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生活。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七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体会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用60分钟,两课时连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质疑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风唤雨?(2)世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3)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20世纪是什么样的?(6)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应对策略】

对于学生提出的易解决的问题(如1.2.3.),结合学生预习,当时解决。

学生提出的后三个问题,在黑板上标出,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关注不到,教师可以用学习伙伴的身份(口吻)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1.朗读全文。

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认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套红)

改 观   程 度   依 赖  幻 想   联 系   潜 入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程控电话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1)指名认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引导学生关注“潜入”的“潜”的读音,(qián)。

(3)引导学生书写“幻”字。

【应对策略】

用评价学生读词的方法正音。

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指导书写“幻”。(注意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和字体的美观。学生交换评价书写情况。

3.检查读书。逐段指名朗读,用学生评价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读书。

(三)解决疑问,顺学而导

1.带上问题,默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书,基本上扫清了阅读障碍。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带上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解决:“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

3.依据问题,讨论交流。

问题一:20世纪前的上百万年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句子及理解。

【应对策略】

师紧扣“农耕社会”引导学生,“提到农耕社会,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具体,感受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传信?庄稼旱了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有话可说)

(2)引读“那时没有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读出情来。并引导学生发现“改用省略号”的道理。——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3)填空练习。

过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书中说的这“四个没有”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结: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5)学生交流。

问题二: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过渡:是呀,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1)学生读句子,交流理解,师依据学生回答评价,指导。

(2)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分号前的部分是人类的“发现”,分号后的部分是人类的“发明”。

(3)区分“发现”和“发明”。

(4)交流: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过渡:通过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举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话也来形容20世纪的巨大成就。

(5)出示诗句,学生谈理解。

【应对策略】

①师引导学生读诗,除了感受到“发明发现”多之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理解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出现的迅猛)

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感情。

③点明诗的出处,了解引用的好处。(作者通过引用古人诗句来说明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找到这首诗,读读背背。)

过渡:正是因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改变程度甚至超过了人类过去上百万年的总和。

(6)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的哪些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应对策略】

若学生交流不出,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8)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回归整体,解决疑问。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作比较的妙处。

【应对策略】

老师引导:学到此老师有个疑问,既然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写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呢?——作比较,衬托20世纪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纪不愧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回读课题。

2.评价过去的这一百年。

引导: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过去的这一百年,你会如何评价呢?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3.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4.总结:的确,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科技创造一个又一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有些“发明”(如导弹、原子弹)也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技知识和本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阅读。

介绍路甬祥(照片),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屏幕出示: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科技                作比较

百  年:发明  发现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现代科技的新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简单介绍路甬祥。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过渡: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读音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3.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还要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三、熟读课文,质疑词句

1.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第一自然段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a“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过渡: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b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c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出示课件

x射线、   空调、 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集体交流: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a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b“千里眼”“顺风耳”原来指什么?师: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c猜一猜: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想一想: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d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腾云驾雾”,现在指什么?

e拓展: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f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小结: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a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师: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怎能不说——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打比较)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a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举例子)

b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过渡: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怎能不说——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过渡: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20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附相关材料: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石英钟: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拉链:1931年以后,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九

仙桃市东方小学 蔡长青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解了有关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后,有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样生活?

……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三、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等”字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四、专家点评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的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有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的观点,“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对于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这一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整个教学从“感知—质疑—感悟—交流”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言语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改变改观”的学习品悟等等。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方法引导的朴实。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导,显得朴实。

朗读指导的落实。阅读教学从始至终应贯穿“读”。在教学中从整体读,到词句、语段的交流读、品读,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朗读指导。如学生分别品读其中“自豪、骄傲、赞美、科技发展的快、变化大的惊叹”等等,同时体现了朗读的个性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让过头的“鼓励”与“赞扬”来维系教学,而用能引发学生心灵之弦的评价与肯定来恰当回应学生,既是对学生感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个性朗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纵观案例,整个教学简单而扎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领悟与语言训练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发现

人们在地下()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一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我题目中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随机板书——20世纪(1900年——1999年共100年)课文讲了这一百年里的什么事情?随机板书:科学技术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打开书143页。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看大屏幕,读读这几组词语

三、检查

1、指名读读准词语的音,理解它们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课文。

指名3位读第一组词语——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了?

2、第二组词语

齐读,看到这些词语你们会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简介农耕社会)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那时的老百姓白天出来耕地种田,晚上回家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根本没有去想创造发明。所以——(课件)齐读——生结合奶奶爷爷小时侯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

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可是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怎么办呢?他们只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但是20世纪,我们人类却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针对“千里眼  腾云驾雾 顺风耳 ”说现代科技。

文中哪些地方也写到20世纪先进科学技术的?读课文画出来,然后大声读出来

生说,师出示句子,指名读(3位)——欣赏图画

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开心地读)

你们家里还有哪些高科技产品,谈谈你使用过后的感受。

生答。(句式:自从有了——,我们————)

b.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4.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飘落在树枝上,满树的枝头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科技变化很大)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你说多不多呀?——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板书变化大、快、多)

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5.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就让我们合作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再齐读课题,从题目看,现在的“呼风唤雨”还是讲法力无边的意思吗?

你认为是什么意思?生说,指名说,原来现在是指用高科技支配自然的力量。(课件出示)——齐读

现在练习写字:观察,需要提醒,生说,师范写,生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师:这同样一个精神文化与物质同样富有的世纪,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四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9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发展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的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于意料”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收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4、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理解“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3、理解文题“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含义。

学习指导: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感受课文中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拓宽自已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解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要立即行动,用我知道的办法(借助工具书和课文内容或其它),来试着理解。

呼风唤雨:         

世纪:           

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资料。

3、自读课文

①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完成练习:

①、看拼音写词语。齐读生字词。

gǎi  guāng  chéng  kòng   yī  lài   nóng  gēng  huàn  xiàng

(        ) (            ) (       ) (           ) (            )

téng  yún  jià  wù  qián  rù    zhé  xué    guī  gēn dào  dǐ

(               )   (         )  (        )  (              )

②、辩字组词。

换(          )    记(          )    概(          )

唤(          )    纪(          )    溉(          )

③、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奇迹:                          出乎意料:                          

依赖:                          腾云驾雾:                           

寄托:                          洞察:                              

归根到底:                       

④、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需要理解的?请写下来。

二、精讲点拨:

1、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通顺,并能互相正音。

2、根据自学反馈情况并结合学习难点进行点拨。

3、自读课文,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自然段为重点内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辅助练习)

(1)、          是一个                         的世纪。

(2)、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4)、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个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5)、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按提示填空。

1、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20世纪的             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                  ,也改变着                             。

2、本文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                  ,展示了      

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              和                 。

二、走进课文

1、自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联想到了                  (谁)。

(2)文中              (谁)“呼风唤雨”;靠的是                     。

(3)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式?                    

(4)读句子,区别“发现”与“发明”。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与发明。

发现:                                                                  

发明:                                                                     

(5)、一显身手:用判断题来检查学生对这两个词掌握的情况。

a、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项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

b、天文望远镜的发现,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提供了可能。()

c、他在大街上寻了半天,终于发现了自已的小狗( )

d、飞机的发明终于实现在人类上天的梦想。( )

(6)、搜寻生活空间。

①、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现”: 

②、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明”: 

(7)、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写下来再与同桌交换一下看法。

我的看法是:

我们的看法()a、完全一样 b、基本一样 c、大部分一样d、不一样

2、精讲点拔第3段,回忆历史。

(1)、读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千里眼”“顺风耳”在神话中指什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又指什么?

千里眼: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五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四)、 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十六

一、比一比,再组词。

1.赖(     )  懒(     )

2.幼 (      )   幻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世纪    (      )的发现

(      )的神仙    (      )的生活

三、连一连。

改善     错误

改正    方法

改进    沙漠

改造    生活

四、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发生

1.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免(    )危险。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中的美。

3.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    )。

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    )

3.“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色。   (      )

六、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 “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 寄托、托付 ) 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 ( 成果、成就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把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去。

2.“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科学社会

3.“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改善生活

改正错误

改进方法

改造沙漠

四、1.发生

2.发现

3.发明

4.发现

五、1.√

2.√

3.×

4.×

六、1.略

2.b

3.c

4.c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