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四篇(通用)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四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0:00:44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四篇(通用)
时间:2023-04-03 10:00:4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学习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学习导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温馨提示: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实验室规则。

1.只有当教师在场时才能进行实验,不能进行未经允许的实验。2.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实验内容,做好实验预习。

3.有些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或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在取用药品时,要仔细检查化学药品的标签,确保取用药品正确。

4.未经教师允许,不要把多余的药品放回到原来的试剂瓶中。5.不要品尝实验药品。口香糖、食物或饮料不应带进实验室。

6.闻物质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不要把鼻子直接靠近瓶口闻味。7.实验时,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或你周围的同学。8.任何实验室事故,无论多小,都应立刻报告教师。

9.一旦化学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部位。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尽快送往医院。

10.实验完毕,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内,并按要求做好清洁、整理工作。2.识别下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标识。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当粗盐中含有泥沙时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过滤的方法可 以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操作要点是: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蒸发

从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用_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其操作要点:(1)蒸发皿中盛放液体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______;

(2)加热过程中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溶液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3)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把剩余的少许溶液蒸干。3.离子的检验 4.蒸馏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采用蒸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不同,将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质除去。蒸馏装置的注意事项有:

(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______,瓶中加入液体的量不得超过烧瓶容积的______,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计水银球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冷凝管的结构,在实验时,冷凝水的流向:从________进入,从_________流出。5.萃取和分液

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某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__________________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________的溶剂中,这种方法叫做萃取。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操作步骤:(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______________,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3)________________,待液体分层后观察,上层黄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下层紫红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__________________,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同步训练】 1.下列物质不属于危险品,允许旅客带上火车的是()a.烟花 b.酒精 c.汽油 d.食盐 2.下列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量筒 b.普通漏斗

c.分液漏斗 d.蒸馏烧瓶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器下端进入 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d.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使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别人

c.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稀硫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碳酸钙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6.向某反应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液中只含有sob.废液中只含有co 2? 4 一种阴离子 一种阴离子 2?3 2?3 c.废液中一定含有co d.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 7.某实验小组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烧瓶、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①蒸发 ②萃取 ③过滤 ④蒸馏 a.②③ b.①④ 8.下列图示实验均不正确,请给以纠正。c.③④ d.①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根据所给信息,填写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①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镁。②溴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从溴水中提取溴。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③乙醇沸点78℃,水的沸点100℃,分离乙醇和水。④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易分解,从其水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晶体。

2.粗食盐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泥沙,通过下述实验除去泥沙等杂质,使粗食盐得到提纯。(1)在上述仪器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2)按要求填写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其相关内容:

①加快溶解固体食盐的方法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少,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中通常含有cacl

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杂质。某实验小组同学要对粗盐进行

提纯。已知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请你回答:

(1)若按下表序号顺序,将三种杂质以大量沉淀方式逐一过滤除去,依据溶解性表,填写

下列表格。(2)在除去序号③的杂质时,当加入试剂后,溶液中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以上三步操作后,溶液中剩余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欲得

到nacl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涉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学习导引】

1.阅读教材,填写概念;依据示例,应用公式,进行计算(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______,单位______,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都称为______。12 示例:1mo16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篇2: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谭光军 程莎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6期

摘 要:高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知识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水平一直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化学是一门注重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整体知识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可以加强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巩固,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平台。通过对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思考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逐渐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深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卓有成效。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篇3: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答案)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通过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电解精练,了解这些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的反应以及电解的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5.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经联想质疑中熟知的反应切入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节学习;以已知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为起点,从而分析具体反应中阴阳离子的移向,在渐进的学习中明白电解、电解池,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方法的重要意义,明白将来实现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s)+cl2=2nacl(s)△h=—822.3kj?mol—1如果要真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

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

【学生】电能。

【提问】那么这样的反应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中重要方法就是电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电解。首先我们来以电解熔融nacl了解一下电解的原理

【板书】

一、电解的原理

【阅读交流】 1)、通电前,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通电后,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 3)、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cl-各向那个方向运动? 4)、移到两极表面的na+、cl-将发生什么变化?

熔融

电解熔融nacl 【讲解】在熔融nacl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做杂乱无章的运动。通电后,电子由

电源的负极流出,聚集到铁电极上。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na+要移向铁电极,做定向移动。na+在铁电极上得到电子,na+ + e-= na,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要流向正极,那么石墨电极上哪来的电子?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对,cl-要移到石墨电极上,失去电子,2cl-—2e-= cl2↑,发生氧化反应。为了维

持电流,cl-要不断地失去电子,不断地定向移动到石墨电极上。这样在通电的情况下nacl就分解成了na和 cl2,电能就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na和 cl2里面了。这个过程就称之为电解。

下面我们看看有关电解的几个概念。

【板书】

(一)概念

1、电解:

【讲解】能够发生电解的装置叫电解池

【板书】

2、电解池:

【提问】大家结合电解熔融nacl的例子,说说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板书】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讲解】这两个电极分别叫着阴、阳极,我们来看看阴阳极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阅读回答。

【讲解】结合电解熔融nacl的例子讲解。

【板书】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得到电子的电极,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练习】1.分析下图,属于电解池的有(③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④)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任何电解过程,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过渡】如果随便给你一个电解池,你怎么来判断电极的产物和每个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

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板书】

(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讲解】要讲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电极反应,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一下。

【板书】

1、电极反应:

【举例】

2、电解熔融nacl 【板书】阴极:2na+ +2 e-= 2na--阳极:2cl—2e = cl2↑ 通电 总方程式:2na+ + 2cl-2na + cl2↑(离子方程式)通电 2nacl 2na + cl2↑(化学方程式)

【举例】电解cucl2的电极反应的书写。cucl2 2【讲解】对于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有个一般步骤:

【板书】(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提问】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生】回答

【过渡】对于阳离子,到底是cu2+先得到电子,还是h+先得到电子呢?这就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的问题了,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以下离子的放电顺序。

【学生】阅读课本。

【板书】(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讲解】那么大家根据放电顺序写出该电解的阴阳两极的电极方程式。

【练习】1.书写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硫酸的电极方程式和电解池方程式。

2.用惰性电解fe2(so4)3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

【作业】用石墨做电极,电解h2so4溶液naso4溶液naoh溶液hgcl2溶液cuso4溶液ki 溶液,分别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为下节课讲电解的几种类型作铺垫!

【板书设计】

一、电解的原理

(一)概念

1、电解:

2、电解池: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得到电子的电极,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阴极:2na+ +2 e-= 2na 阳极:2cl-—2e-= cl2↑ 通电 总方程式:2na+ + 2cl-2na + cl2↑(离子方程式)通电 2nacl 2na + cl2↑(化学方程式)

(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好的课堂设计能顺利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问题引导,激活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中,内容要源于生活,同时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求精求实,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摘 要】高中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可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操作:

一、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

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学生激发不起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总之,教学设计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激活“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学生实验,得到实验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又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影响c(oh-)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5)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6)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7)比较ph值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内容设计应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加碘盐、维生素的摄取、食品中的添加剂、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水体污染、新能源的开发等。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依据这一理念,笔者常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卤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入了“加碘盐”,设计的问题如下:(1)加碘盐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质是什么?(2)如何证明一袋食盐是加碘盐?(3)如何正确使用加碘盐?(4)加碘盐应如何保存?(5)如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6)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7)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探究要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设计,开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菏泽一中教学流程

菏泽一中化学组韩同建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三种含义: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三是把表现机会让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和完成课堂中的所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和探究。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启发、引导、点拨和解疑的作用。基于我校学生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按照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面对全体学生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我校全体化学教师在教科处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逐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三点两线一体化”为核心、以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第一时间段,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预习,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展示。(不看不讲)

(一)课堂前10分钟

(二)要求: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要研读课本,搜集相关信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建立初步知识体系,解决导学案不看不讲的基本问题和练习。

2、课堂的前10分钟要完成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多元化,根据具体内容可采取小组汇报、个别提问、爬黑板板书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对于同一个问题要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同学展示,以便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思路,引起质疑和交流。

3、教师要对学生展示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二时间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教师与学生就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分析,教师就学生遇到的困难与疑惑进行点拨讲解。(不议不讲)

(一)时间安排:课堂中段约20分钟

(二)要求:

1、对于导学案围绕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删减或增补)

2、遵循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质疑——交流的程序完成学生议的环节。针对学生在做——议——质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引导——点拨——解释——讲解。

3、老师要在引导——点拨和讲解中,适时总结出典型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要保证学生议的结果能够得到展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解法和质疑是本环节成败的关键,切忌未做先议、一人独议、以讲代议。

第三时间段: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反馈,当堂练习,及时点评。(处理好知识的落实和迁移能力不练不讲)

(一)时间安排:课堂大约10分钟

(二)要求:

1、注意学生练习的量、对导学测评基础检测部分内容可以调整。

2、课后练习要注意定时练习、限时交、及时批改、下节讲评。

3、讲评时重在纠错改错和规范步骤,针对普遍性问题重点讲解,可以布置一些针对性补偿练习

第四时间段:小结

(一)时间安排:课堂最后5分钟

(二)要求:

将所学知识引申,并进行分析评价,形成课堂总结。(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均可)

四段式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大面积推广,初步显现成效。四段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先导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推到课堂学习的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