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4篇)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05:13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4篇)
时间:2024-03-20 20:05:13     小编:zdfb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一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二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激趣

导入

(导)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个性化修改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自主

学习

(学)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课本第67页第6题。

合作

探究

(议)巡查巡视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评价

释疑

(示)选取典型作业进行点评上交作业

总结

提升

(升)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参见学生课本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一年级 科 目:数学(下册) 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 次授 课 日 期主备人韦鸿军共享人

教 学

课 时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激趣

导入

(导)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个性化修改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自主

学习

(学)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课本第67页第6题。

合作

探究

(议)巡查巡视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评价

释疑

(示)选取典型作业进行点评上交作业

总结

提升

(升)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参见学生课本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一年级 科 目:数学(下册) 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 次授 课 日 期主备人韦鸿军共享人

教 学

课 时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三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

《珍珠泉》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三年级集备小组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五

自然奇观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1、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2、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4、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5、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1、观潮 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3、鸟的天堂 2课时

4*、火烧云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收集自然奇观的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六

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度过一个假期后,英语知识较生疏,教师应当复习好以前的单词,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let’s talk a部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good morning we have a……复习民第一册中的内容。“i’m from america”这一句为b let’s taik“where are you from?做了铺垫,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boy、girl 、teacher student 、meet等单词又是第一次出现,也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得简单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如: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能够听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3、认识、会说字母a——e

4、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单词。

5、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单词。

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内容。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a llet’s talk let’s learn b let’s sing

第二课时 a let’s practise let’s play let’s chant

第三课时 b llet’s talk let’s learn

第四课时 blet’ssay let’spractise

第 五课时b let’s let’s

第六课时 c story time

临沭 英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 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

第二组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三组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面向东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

2、为什么第一组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教师站在正中间,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小组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小时侯学过的辨认东、南、西、北的儿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八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一单元明白自我方面:涉及怎样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树立梦想,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3、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简答题的答题格式强调注意书写的条理性。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九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约4课时

解决问题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十

篮球运动形式灵活,简单易行,趣味性和观赏性强;有鲜明的游戏性和竞赛性。所以很容易被学生喜爱,也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课是单元第4次课,主要是双手胸前传接球在行进间的几种应用:要求在运球移动中完成传接球技术,并把三人跑动中传接球作为技术拓展和素质补充,着重培养学生传接球技术在实践中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继内容的.综合运用打下基础。

学习对象为初一新生,在学过广播操和技巧以后,课堂常规、学习习惯都已初步形成,学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学习本单元前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篮球,每班只有1-2个有球性基础。本单元针对学生的实际安排了篮球球性练习入手,学习原地运球、运球移动、传接球到移动中传接球;原地投篮到与运球移动、传接球相结合的投篮。内容的连贯性和难度的递进性较强,教学组织上灵活运用趣味性、游戏性,结合形象化语言和动作导入。因为内容的关联性和难度递进符合学生实际,加上篮球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特点,所以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能力也能得到不断发展。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传接球在行进间的综合应用,内容包括运球移动中传球,运球移动中传球侧身跑接球移动,侧身跑中传接球。前面三节课分别学了移动技术、运球及移动技术、传接球及行进间运球传接球技术。本次课是在复习四角运球、传接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定距运球、传球侧身跑、接球再运球,也进一步巩固了传接球在行进间的运用能力。难度上递进合理。而三人行进间传接球降低了跑动中两人传接球的难度,既是主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又是辅教材素质的发展与保证。在课的导入部分安排了运球趣味跑内容,既巩固了运球技术,又达到热身作用,同时因趣味性安排和队伍组织的变化多样,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行进间球操在原地球操的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四列横队跑成四个圆进行练习,保证活动开肢体各环节,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球性。整个导入部分和四角运球、传接球都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主教材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1.本课分运动主线和运动辅线,辅线是主线任务完成的保证。主线的内容为传接球在行进间的综合运用,既四角运球、传接球,定距运球、传球侧身跑、接球运球,三人行进间传接球。辅线的内容为运球趣味跑,行进间球操,三人行进间传接球。主要是巩固运球移动技术和发展球性,以及发展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

2.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难度安排递进合理。

3.课的组织穿插游戏和比赛,队伍组织和调动多样,都起到了调动情绪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十一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十二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十三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重点:理解圆的特征;在解释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的意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理解圆的特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理解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内容课时数

圆的认识(一)3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2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2

练习一1

机动

圆的周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

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十四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四篇识字课文,进一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并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指导识字中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同时要结合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在识字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表示一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4.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初步体会到中国姓氏文化和字谜的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春夏秋冬………………………2课时

2.姓氏歌…………………………2课时

3.小青蛙…………………………2课时

4.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知识归类………………………… 1课时

单元测评………………………… 1课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