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3-12 11:14:04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时间:2022-03-12 11:14:04     小编:CZJ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五,教学过程:

A、三分钟演讲

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C、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D、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1)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G、指导背诵

H、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2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3、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4、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 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导拨提炼:

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六、检测反馈: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二、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三、比较分析:《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②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老五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5

教学目的: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的一、二是教学重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本课文教学可细可粗,可深可浅。请根据不同对象斟酌处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篷等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四、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

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五、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这个问题应当在本课时最后提出,容同学课后查阅有关文章资料,并分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

(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

(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关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简述如下: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体。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所谓叙述性,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具象性,则是就描写这个写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况、面貌等等描述出来,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用事体。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知识性;

(二)材料的科学性;

(三)语言的通俗性;

(四)表达方式的解说性;

(五)结构的条理性;

(六)功能的实用性。

结合实例反复阐述、体味,可以辨清两种文体及两种语言。

(上述问题,必须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讨论,问题的提出时间不必绝对化,似可置前,也可放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素质好的,超前讨论,可以先入为主,促进对文句内涵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反之,则可在疏解文字后再讨论,才不会流于架空或空口无凭式的枉费口舌。二是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程度不宜过深,点到即止,且多由学生自行体味。)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由学生对这开头,结尾两段的文句理解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2、分别请同学通译,齐读,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讨论(2):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从这两节文字中的哪些句子中哪些词语中看出这一点?

紧紧围绕的中心应是雕刻工艺奇巧、灵怪。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语如“罔不”、“曾不”等。

4、为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作一随堂练习,点明和翻译下列各词组: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贻余核舟一为人五曾不盈寸桃核修狭者

三、分析讨论第二至第五段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试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切分比较合理?

正确的切分是:

第二至第四段是一部分,第五段是一部分,前者说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说明的是船背。

2、这样安排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由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强调有关字词:

“有奇”的“奇”读jī,不是“奇巧”之“奇(qí)”。

“可二黍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比较。

“相望”的意译:“相对而设”。

“糁”的音、形、义及词性。

(3)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4)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5)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6)领会苏拭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拭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一、二、五各段的背诵情况。

《核舟记》《核舟记》

二、请学生译解几个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分析讨论第三段。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峨冠而多鬓者如有所语其两膝相比者绝类矫首昂视不属(与“络绎相属”和“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比较数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讨论(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这当然是“东坡”。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鬓者”,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3)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表现这一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划,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4)齐读这段文字,理清说明、描述的顺序,争取背诵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

四、分析讨论第四段。

1、讨论下列短语的译法。

横卧一揖椎鬓仰面视端容寂

2、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先联系前面部分看一些实例:

(1)长约八分有奇。

(2)左右各四,共八扇。

(3)船头坐三人。

(4)共阅一手卷。

(5)横卧一揖。

(6)倚一衡木。

(7)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与现代汉语中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局不同。

3、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

拟人:船尾横卧一楫

比喻:居右者椎鬓仰面

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同时,分辨清楚“若啸呼状”和“若听杂声然”这两句的非比喻性。两句虽带了比喻词“若”,但这是表现观赏者的心理感觉用以表达不确指意义的动词。这个词后面所带的非名词(本可作喻体)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又是被描摹对象可能发生的动作,并非其他物其他人的动作拿来作比较。由此看来,这两句不能认为比喻句。

作者借用上述种种修辞,正是为了使抽象的说明更为具体逼真,更便于表现其雕刻技艺的精妙绝伦。这一段,“舟尾”、“揖左右”、“居右者”、“左手”、“右手”、“居左者”,紧相照应,充分体现了语言周密。

4、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呢?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总分布局法是说明文结构安排的常用技法。总说是概要,可使谈者先入为主;分说则可以详览,获得条分缕析的效果。

5、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这样写,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苏泛赤壁”之“泛”

6、第二、三、四段是写船的正面,作者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这是一种结构顺序的安排,你认为可不可以先从船首说起再说船舱,最后说明船尾情况呢?两种顺序安排,哪一种为上?为什么?

改用从头至尾的程序更符合方位的系统,从说明的客观效果看,也是很好的。但却不如原文顺序为佳。

综合文中第二、三、四段,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生动极了。作者是这样来描述的:先描述人物活动环境或背景,船舱的描述是交待环境,幽雅恬静,玲珑剔透;而窗上刻字则暗示活动的背景,正当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的江上风月。当然,这里十六字的雕刻足见雕刻家的结构艺术,小小一舟自不可移来江上风月,而文字则可打破时空,成功地展示了小舟外的艺术空间,也更成功地冲破了数百年的时限。

在此场景下安排神情各异却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物出场,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人与景、景与人的互相映照、烘托,堪称获得妙绝的和谐。

五、背诵这三段文字,体味作者构思的良苦用心。

六、分析第五自然段。

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写船的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为什么只用这么一小段文字?

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既然如此,这段文字可不可省呢?

不可省。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的补充,有了它,文章才完整完善,核舟才完全完备。有关的雕刻日期和作者,才清楚。

七、至此,可以形成中间主体部分的板书:

说明:板书以作法的角度来认识课文,而正因为作者写作技法的高超,化静为动,化抽象的说明为生动的描述,才使原核舟雕刻者的技艺获得最佳的展示。真个是舟以文显,文以舟名。

八、由学生归纳本篇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技巧:

1、以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构思巧妙。

2、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九、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做练习三,翻译一至四例。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全部内容,可圈可点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2022初中语文优秀教师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相关推荐文章:

优秀教师演讲稿三分钟 2022优秀教师演讲稿范文最新

2022优秀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8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