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心理健康安全教育(10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心理健康安全教育(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3:05:26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心理健康安全教育(10篇)
时间:2023-03-29 13:05:26     小编:zdfb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伤心的原因,了解帮助和安慰别人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心。

2.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不再难过,变得快乐。

具体分析活动过程 : 本次活动我一共安排了三个环节,简单朴素,来源于生活。活动的开始,我以老师自身的不开心导入,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平时孩子们也觉察到了我的“难言之隐”,都会主动来关心我,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入不愉快的情绪中,接着由老师转入幼儿这一主体,我抓取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活动掠影,看看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的情景,使幼儿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感知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或伤心的事情,学习调节情绪,寻找快乐。最后,分组自由游戏,通过多种渠道发泄不愉快的情绪,把活动推入高-潮,在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之间传递快乐、享受快乐,放飞快乐中自然结束。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

1、(教师捂着脸,痛苦的表情)引起幼儿的好奇。(幼儿有些骚动,还没有稳定好情绪。)

2、老师最近牙齿好痛,今天脸都肿起来了,怎么办呀?(幼儿都有生活经验,知道牙痛应该看医生去,因此孩子们都建议我去看医生。)

3、现在我好痛,心里很不开心,你们快来帮我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来帮助我,我想以此来打开幼儿的思路。)

分析:这是以老师的亲身感受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幼儿相对很兴奋,我在还没有稳定好幼儿情绪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因此一开始幼儿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我身上,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也很单一,看医生是最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想到可以帮我揉一揉,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上来亲手帮我揉揉,想以此机会来打开幼儿的思路,想想看除了请医生帮忙以外,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办法让老师开心起来?由于我的引导语不够明确,幼儿的办法很局限。

(二)排解不开心情绪,寻找快乐。

1、由老师的不开心引出幼儿的不开心。

2、(播放幻灯片)看看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为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屏幕上,他们在看到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掠影时,都显得很激动,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3、让幻灯片里的主人公来讲讲自己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请小朋友想办法让他(她)变开心起来。

4、幼儿自由讨论,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以一日活动中的幼儿为主角,让他们上来讲述当时的情景,请小朋友来帮忙。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幼儿就比较有经验,想出的办法也多起来了。)

5、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你是怎样使自己变得开心起来的?

6、教师引导幼儿把生活中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引导幼儿将不开心转化为开心,将这个不开心的孩子呈现到大家面前,看看幼儿该怎样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7、小结: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小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你,把你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其实呀,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幼儿在园的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己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引导幼儿将自己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使大家都变得开心起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幼儿能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适合的方法,这种突发事件比预设来得真实、鲜活,幼儿也便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多种渠道发泄情绪,放飞心情。

2、向孩子们介绍并尝试几种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深呼吸、大喊一声、出气包、传染快乐等),一起来试试。(教师介绍的发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从幼儿的表现就能看出,积极性很高,全都投入到了活动中。)

3、分组发泄情绪:

●民间游戏区: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小舞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

●心情话吧:打电话聊天。

●美工区:让孩子们把不开心的事画在纸上,折成飞机,让不开心飞出去。

●深呼吸等(可根据幼儿的回答适当增加项目)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发泄不开心的情绪,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4、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放飞快乐,让开心永远伴随你、我、他(自然结束活动)。

为不开心。而且这些发泄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心理学理论的`,幼儿在操作时,脸上的表情就可以折射出他们心里的变化。而刚才突发的小插曲,我发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开心地和同伴一起手拿彩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时才真正让她开心起来。峰回路转,我的活动目的也达到了。

小结: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幼儿来认识情绪,提出不同问题,提升幼儿积极性,让他们去解决关于情绪带来的影响,或伤心,不快乐......最后,和幼儿玩游戏,让他们知道好的情绪和不好的,并且能保持好的情绪,开心过每一天。出现负面情绪时,自己也能通过其他途径释放,达到心理的健康。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一天天长大,身心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1-3岁期间,童童有如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十分迅速

2.动作增多,逐渐熟练和复杂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出案例让学先自己说明童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然后老师给予总结

1.出现思维能力

2.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

3.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4.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第一反抗期”

二、1-3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

(六)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三节

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一、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6岁期间,童童的身心发展与以往相比越来越成熟,从而童童进入学龄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比较迅速

2.身体运动进一步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再讲这一段内容时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情景再现,让学生在视频中观察心理特点。 童童的成长说明其心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如下心理特点。

1.认知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2.对各种食物有强烈的求知欲

3.游戏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4.个性开始形成

二.3-6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3-6岁期间,儿童身心进一步发展,发展评估包括: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情感发展

(五)人际交往

(六)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二周)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一些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卷以及诊断量表

教学难点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量表并发现问题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班级:星星(4)班

活动内容:我有礼貌

设计意图:

良好的心态是文明的开始。现在幼儿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妖惯使孩子们形成以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的心态伴随孩子一生,那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幼儿从小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活动目录:

1、让幼儿学会对人的称谓。

2、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一个

2、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小白兔在与人打打招呼

时,没有礼貌,它应该这样:“鹿奶奶,你早!”“猴叔叔,你好吗?”有礼貌的称呼别人,让人听了觉得,你懂事了,能干、乐意与你亲近。

二、出示挂图

1、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画了什么?

2、请宝宝说说你遇到老师应该怎么办?

3、请宝宝说说爸妈送你到幼儿园,你应该和他们说什么?

4、回答对的,好的给予鼓励、表扬。

三、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你好,谢谢,再见,请,辛苦了等。

四、总结

培养幼儿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礼貌的与人问候打招呼,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培养,学会跟父母说:“谢谢,你辛苦了”等。

活动评价:

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个别幼儿还举例证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跟父母,老师说:“谢谢”等表示感激之心的话语。达到活动目标要求。

活动班级:星星(4)班

活动内容:高兴和生气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因此,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之间为了一把小椅子互相争抢,自己占有玩具,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等不愉快,不友好的现象,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从而为健康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事,知道生气不好。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达高兴和生气。

活动准备:小铃一对,图片一张(一面是笑脸,一面是没有五官的脸),自制大魔方一个。

活动过程:

小结:小朋友经常生气不好,生气的时候小脸也特别难看,生气对人的身体也不好,别人生气时,你也不开心。

4、做“变脸”游戏。

出示魔方:有六个不同表情的脸,并让幼儿尝试着去表现。

小结:小朋友们都喜欢笑脸,笑脸最漂亮,所以:我对待每个小朋友都是笑脸。希望你们来幼儿园也要高高兴兴的,这样我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活动延伸:

再次出示魔方,抽幼儿尝试着去表现不同的脸。 活动评价:

幼儿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活动都知道高兴时的笑脸很漂亮,知道生气不好,来幼儿园时要以笑脸面对老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糖果的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2、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

二、活动准备

糖果数粒,礼品盒,盘子,小熊头饰若干,透明的玻璃小瓶若干,多媒体课件,装饰挂满糖果的大树,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甜甜的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教师以熊妈妈的身份导入。

2、教师倒出糖果,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引起幼儿馋的欲望。 师:啊,好多甜甜的的糖果啊,熊宝宝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你们有什么感觉呢?(辅助提问:嘴巴怎么样?有没有流口水的感觉?)

师小结:妈妈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叫做“馋”。

3、把糖果分给幼儿,让幼儿感知糖果五颜六色的包装,请幼儿放到鼻子上闻闻,好香啊,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

师:宝宝们的嘴巴馋了吗?妈妈送给每位宝宝一颗糖果,好不好?

(二)、了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1)、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后,观察幼儿第一次延迟满足情况,了解幼儿原有心理,引导幼儿初步抵制诱惑。

1、师:糖果好吃吗?你们还想不想吃?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呢,教师把糖果放在盘子里,每位熊宝宝都可以来拿一颗。妈妈告诉宝宝们一个秘密:拿到后你可以吃掉它,也可以不吃。如果你不吃的话,等一会儿妈妈就再送给你一颗,可如果你吃掉了,妈妈就不能再送给你了。宝宝们听懂了吗?快去拿一颗吧!

2、师:你吃掉了吗?你真是个小馋猫;你没有吃掉,为什么?(先让孩子回答没有吃掉的原因,不要着急告诉答案)——你想到妈妈还要给你一颗就忍住馋,不让自己的嘴巴吃。这是个好办法!(同伴经验分享)

3、激励:给忍住的小朋友一颗糖果。

师:现在宝宝们可以吃掉手中的糖果了。

(2)情景表演。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让小朋友们带上小熊的头饰,再请出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师 :大象伯伯来家里做客了,熊宝宝们想把糖果送给大象伯伯吗?妈妈再分给你们几颗,我们一起送给大象伯伯吧!

3、分发透明玻璃小瓶,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4、组织幼儿把瓶子里的糖果送给大象伯伯。

(三)、讲故事(内容附后)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糖果树的故事,想不想听?

出示多媒体课件,听故事《糖果树》。

提问:

1、小咩咩有没有把糖果吃掉?

2、那小咩咩是怎样忍住馋,让心里的小鸟变乖的?它是怎样对小鸟说的?(学学小羊的话)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出示结满糖果的糖果树,引导幼儿享受延迟满足的收

获。

师:宝宝们都忍住了馋,真是一群有耐心的好孩子!现在请大家关上小门(两手蒙住眼睛),变变变,原来我们忍住了馋,一颗糖果真的长成糖果树了!树上结出了这么多的糖果啊,我们带上这些好吃的糖果去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附故事: 糖 果 树

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小咩咩。小咩咩很馋,最爱流口水。

小咩咩忍着馋,把糖果种在土里了。

小雨滴滴嗒,糖果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糖果树结果啦。 秋风吹来,糖果树的果子成熟啦,小咩咩数了数,糖果有很多很多呢。

妈妈问小咩咩:“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小咩咩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糖果树,多好的一棵糖果树啊!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二

为加强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心理教育的自我认识。20xx年10月24日—10月25日伊州区教育局邀请郑州人本心理研究院院长、心理测评与咨询专家、认知心理训练专家、心理学应用技术专家、人本动力学创始人程士钊讲师为区属67所中小学、幼儿园近100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

程院长从压力的生理反应到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心理压力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通过理论学习心理测试体验、自我剖析等让参训老师们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心理测评软件的使用,让老师们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心理情况,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快的筛查出有心理有存在问题的学生。

此次培训活动,对老师们来说犹如及时雨,为全区心理健康老师提供了学习充电的机会,也对各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了督促和指导的作用。同时,结合当下热点问题,程院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心理测评的项目及方法方面给在场的老师送去宝贵的经验。今后学校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家校合作,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

持续两天的培训会,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通过两天的培训,使参训教师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培训结束后,为30所购买心理云软件的学校颁发心理测评师荣誉证书。

一、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的例证。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我们的热情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校领导要重视,虽然有些学校有这方面的材料和计划,那只不过是应付检查。各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校、班级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总之,软件和硬件两手都要抓,可是现状令人尴尬。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三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也非常关键,生活中往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发生者的心里出现了问题。一些来自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羁绊,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心里不健康做起事来真的很容易出错,甚至犯重大过错。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心里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没有被解决过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发泄掉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顶岗实习老师和学生,他们的心里健康问题真的很严重,也没有解决的途径,xx是一个完善的大学,有能正常进行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接受心里辅导,即使现在定岗实习的老师们,xx也会关心我们的心里健康问题会不定时的发一些问卷调查的,即使反馈实习生的心里问题,但是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学生做的错事,一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心里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老师批评和教导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犯错误比较多而已,或者说是不懂事。这个实习学校的五楼是有一个心里咨询室的,但是来这里已经一个月多了,并没有看到他打开过,相信那只是个摆设,如果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去解决,哪怕才是初中生。难道等着把他们送到社会上去再去关注解决心里健康问题吗?那个时候人犯的错误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岁已经懂事的年龄关注并且告诉他们人心里健康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出现问题去解决掉。

即使在顶岗实习的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也会有一些心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以后做事也是不好的,实习已经过半,大多数学生基本已经适应实习生活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相信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吧,实习生,本来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人事处理也不太好,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也有很多。心里出现很多问题,或者是感觉到烦恼,心烦,心累。说实话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觉,实习的第一个月,我感觉我是属于这个地方的,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了,人事关系太复杂,很多道理他们哪里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较偏执。不知道其他的实习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实习期间,我希望我的学生身体好,学习成绩好,也希望他们的心里健康没有问题。即使我不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也是。

还有大概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认真负责的教我的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的,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接下来的时光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五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六

现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们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影响和负担,这是无法预料的。特别是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办法。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健康教育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交朋友,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充实,健康而活泼。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七

首先,学生观念要转变。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师观念要转变。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前后式”“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我在三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中下载了一个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译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八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全面 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九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正式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从情绪感染到情绪升华,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与反思篇十

东东的情况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做了噩梦不愿也不敢再睡觉的情景,几天之内一想起噩梦还心有余悸,总也忘不了。还有一些幼儿怕蛇、老鼠、青蛙、蟾蜍等这些小动物,每次见到这些小动物都会吓得大惊失色,失声尖叫。由此,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尤其是幼儿时期经验缺乏,或者受到过不良的暗示之后会更害怕,甚至这种恐惧会持续一生。怎样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呢?我认为要从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着手,让幼儿逐渐地消除恐惧,变得勇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这次活动。

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

2、通过各种脱敏训练使幼儿认识到变勇敢的方法。

绘画纸;蜡笔;垃圾筒或纸箱。

二、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害怕的事情或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幼儿轮流发言,互相讲解过去的经历,教师注意倾听。

三、教师提问

“害怕好不好?这些东西真的很可怕吗?“你们想不想变得勇敢?”

四、师幼讨论

“怎样才会变得勇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多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某些小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2、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勇敢!”

3、害怕时,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

4、勇敢地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五、绘画活动

1、利用绘画纸和蜡笔画出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情。

2、画好后,老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老师问:“咱不怕?”幼儿要大声回答:“我不怕!”反复数次。

3、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排好队,前方放置一个垃圾筒或大纸箱。

4、幼儿将手上的作品揉一揉,把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包在纸里头。然后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该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纸团丢进垃圾筒或大纸箱,让幼儿大喊:“我不怕啦!”直至每个幼儿都投完为止。

六、老师组织幼儿说一说:“现在自己还害不害怕?”分享活动前后的心情改变。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掉在地上的纸团及垃圾筒或大纸箱。

在这次活动的开始,我首先问幼儿:“你最害怕什么?”结果我发现约有1/3的幼儿出现了害怕和怯懦的表情,全班的孩子都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刺激了孩子们的心理。我马上用一种轻松的略带自嘲的语气讲了自己害怕老鼠的事情,听完我的故事,孩子们的神态一下子放松了。

接下来很多孩子讲了自己害怕的事情,他们的心理负担己减轻了一半。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包在纸里投进垃圾箱,扔掉恐惧,许多孩子都感觉这像是真的一样,我可以从他们轻松的神态上看出来。最后,我感觉到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了,对自己过去害怕的那些东西也都不怕了。这次教育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本次教育活动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克服恐惧、使自己变得勇敢的心理训练活动,效果很好。教师从提问开始,一步步引导幼儿交谈、游戏、绘画等,都围绕着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变得勇敢的目标来进行,整体教育活动环环相扣,顺畅自然,有效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涵。

首先,教师的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她从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了很多幼儿都存在的问题,于是萌发了本次教育活动。其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了系统脱敏的训练方法,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害怕的经历、做游戏、绘画并把自己所害怕的东西抛掉等方法帮幼儿逐渐克服害怕的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克服恐惧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大声喊、取得成人的支持等,使幼儿从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和收获。

教师还可以多启发幼儿认识一下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令人恐惧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应该注意家园合作,发挥家长的力量,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暗示和影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