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力的平衡教案十四篇(模板)

2023年力的平衡教案十四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8 09:50:22
2023年力的平衡教案十四篇(模板)
时间:2023-03-28 09:50:2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力的平衡教案篇一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习题5、6、7。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力的平衡教案篇二

通过不断试验,观察,分析,知道两边一样重的物体的平衡点在中间,两边不一样重的物体的平衡点偏向较重一边。能大胆尝试、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后得出结论。喜欢动手操作,尝试顶起不同物品,乐于接受新的挑战。

每人一根冰糕棍儿、一个勺子。生活中多种适合幼儿玩平衡游戏的小物品。

教师出示并顶起冰糕棍,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幼儿操作尝试顶起冰糕棍。通过集体讨论,发现冰糕棍的平衡点在中间。

教师出示勺子,引起幼儿进一步尝试顶起勺子的兴趣。幼儿操作尝试顶起勺子。通过集体讨论,总结出勺子的平衡点在偏向勺头的一边。

请个别小朋友站到前面,展示顶勺子。其他幼儿再次观察确定勺子的平衡点位于偏重的勺头。

1、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操作尝试顶起来,玩平衡游戏。

2、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顶技。

1、教师展示多层叠加的平衡游戏。

2、幼儿初步尝试多层叠加的平衡游戏。

3、观看视频,平衡大师的表演。

请幼儿收集一些身边的物品,尝试多层叠加的平衡杂技。

力的平衡教案篇三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到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的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地摆弄,变成了带有问题去探索。本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材料取自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站直了,别趴下”时,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交流中获得进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究物体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初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3、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活动准备:

1、厚的书、薄的书、铅笔、可乐罐、娃娃、一次性筷子、卷筒纸芯、叶子、玩具梳子、鸡蛋、吸管等。

2、辅助材料:橡皮泥、夹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东西,等会请你们一起玩,但玩的时候要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让什么东西站起来?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4、教师小结:……

1、鼓励幼儿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你们动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发现。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谁成功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教师: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有橡皮泥、夹子你们可以请他们来帮忙,再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让站不起来的朋友,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教师:谁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让它站起来了?

3、教师小结:你们想了很多方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了起来。以后,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能站起来。

回家找找我们家里还有那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有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力的平衡教案篇四

【1】图像分析步骤:

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

【2】图像分析方法:

1、 先拐先平,数值大 2、 定一议二

一、浓度—时间图像

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二、速度-时间图像

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 应

速 率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

由图可推断:

⑴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⑵若a、b是气体, d的状态是 。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

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v

v

v正

v逆 t

b

t

v逆

v正

v逆

1

v

v v逆

v正

v正

a c

p

d

p

四、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4

?m+n p+q ?正反应 热

t

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

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可能都是固体 b.a和b一定都是气体

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 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 e. a和b可能都是气体

其他:

7、对于ma(s)+nb(g)

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p (b)n>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 (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

2

力的平衡教案篇五

1、能调整自己的身体,保持平衡感。

2、能较快地绕过障碍物。

3、能不怕失败,坚持完成接力游戏。

1、小汤匙、乒乓球、16开本书若干,锥形桶五个。

2、场地布置:设置起点线,在起点线放置若干小汤匙,乒乓球,距离起点线八米设置终点线,在终点线放置书本若干,两线之间放置小桶。

情境导入: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对,这小小的兵乓球和书本向我们提出挑战了,看谁能把球放在勺子里,把书本顶在头上平稳地快步走而且不掉下来,我们接受它们的挑战吗?谁有决心请举手!

1、幼儿分成两队,一队站在起点线,一队站在终点线。

2、起点线的排头幼儿先拿起一个乒乓球放在小汤匙中,然后快速绕过小桶走向终点线,走到对方排头幼儿面前,对方排头幼儿拿起一本书放在自己头上,用同样方法接力对面排头幼儿,以此类推,直至全体幼儿都完成规定动作。(完成接力后放好球和书本站到本队尾)

3、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简单总结经验,交换场地继续下一轮游戏。

看谁不掉球。每人一个乒乓球,放在自己的手心或手背上,看谁坚持不掉球的时间长。

1、此游戏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要引导幼儿调整身体,以达到平稳的状态,如步伐大小一致,手放平,头摆正。

幼儿掉球或书本后,教师要提示幼儿赶快捡起、放好继续行走。

力的平衡教案篇六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成因,知道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2)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义。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遏制我国部分地区生态进一步的恶化。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思考交流:课件出示一组因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生态破坏后引起严重后果图片。

(1)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引发严重后果。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对破坏环境的不正当行为不能制止,对不法行为不予惩戒,后果会怎样?

(3)如何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4)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义。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遏制我国部分地区生态进一步的恶化。

4、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5、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8、维护生态平衡

草原的生态平衡: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力的平衡教案篇七

1、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能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1、平衡木4条、海棉垫4块

2、音乐:快乐游戏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教师:你没看这是什么?(平衡木)

我们可以用平衡木干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平衡木做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1)骑马爬过小桥

双腿分开坐在平衡木上,像骑马一样匍匐向前爬。

(2)爬暗道

将平衡木并拢排好,让幼儿从平衡木下爬过去。

(3)走平衡

让幼儿排好队,鱼贯式在平衡木上走过去。第二个来回可提醒幼儿加快速度。

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

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1、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幼儿园平衡游戏教案,平衡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与地球的重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平衡感也是可以锻炼的,幼儿从小的时候能锻炼一下平衡感,长大后就能强很多。

力的平衡教案篇八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l/l 0.01 0.05 0

c变/l/l x x 2x

c平/l/l 0.015

0+2x=0.015 l/l

x=0.0075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 l/l -0.0075 l/l

=0.0425l/l

c(h2)平=0.01-0.0075=0.0025l/l

c(hi)平=c(hi)始+△c(hi)

=0.015l/l

w(h2)=0.0025/(0.05+0.01)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

=0.003l/(l·in)×2in

=0.006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ln2

△n(始) 100 300 0

△n x 3x 2x

n(平) 100-x 300-3x 2x

(l)

x=40l

n(n2)平=100l-xl=100l-40l

=60l

n(n2)平=300l-3xl=180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ln2反应

△n

1 2 2

x 2x 2x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

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颜色又变浅。

[仪器和药品]

1.学生用:烧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搅拌棒、试管、石棉网、铁架台(附铁杯)、保温瓶(贮开水)、酒精灯、火柴。

3 m氢氧化钠溶液、3 m硫酸溶液、0.5 m氯化铁溶液、0.1 m硫酸铜、1 m溴化钾溶液。

2.讲台上公用:1 m铬酸钾溶液0.5升、1 m重铬酸钾溶液0.1升。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让同学复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铬酸根 呈黄色,重铬酸根 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问:

(1)若往铬酸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栏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颜色变化原因。

力的平衡教案篇九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1 课时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2 )讨论书上 38 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1 )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 226 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 3 )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1 .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力的平衡教案篇十

知识目标: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作出二力平衡的图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愉快中具有更强力的探索问题的。

物体的受力分析。

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弹簧、铁架台、钩码,课本图2-22的装置、细线。

一、复习提问(以师生谈活式形式进行)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有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你能否准确地分析。下面举几个例子,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什么和力的方向是怎样?①粉笔盒的重力。②手把粉笔盒提起来的力。③用手通过绳子在桌面上水平拉小车的力。④人推墙壁的力。以上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然后各人把答案写出来,再教师分分析,同学有错进行订正。

二、讲授新课

1、边演示边问

①用手拿起一只钩码,然后放开,钩码就往下落,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由于钩码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②演示再将这只钩码挂在固定的铁架台的弹簧上,问学生,钩码现在还受到重力吗?为什么不落下来?启发学生分析此时钩码的受力情况,再把同学位正确的分析结果填在下表中。

力的名称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力的方向 受力物体的状态

重力 地球 钩码 竖直向下 保持静止

拉力 弹簧 钩码 竖直向上 保持静止

2、根据上表,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分析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泡的受力情况。

3、再要学生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的受力情况。

4、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上几个例子并得出:一个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问题:

(1)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就能平衡对吗?

(2)只要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就能平衡,对吗?

(3)只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就能平衡对吗?

(4)只要两个力同时满足上面的任意两个条件就能平衡,对吗?

2、按书本图2-22演示

(1)在静止的小车上加上两个大小相等的水平同方向的力,看小车的状态有无变化。

(2)在静止小车的一直线上加上方向相反的大小不同的力时,小车的状态怎样。

(3)在小车上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则小车的状态怎样变化?以上实验问学生看到小车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或转动)。

(4)再演示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加上二个力时,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通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这两个力具有什么特征,共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举例

(2)电灯泡用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下列叙述中是平衡力的是——,不是平衡力的是——-;原因是什么?

a.灯泡的重力和电线的重力。

b.灯泡的重力和灯泡对电线的拉力。

c.灯泡的重力和灯泡对地球的吸引力。

d.灯泡的重力和电线对灯泡的拉力。

e.灯泡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泡的拉力。

(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二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对吗?为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再次二力平衡条件。要特别强调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平衡,必须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缺一不可。

4、如果在已经作匀速成直线的小车上再加一对平衡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作图与学生一起分析:

①f1的作用是什么?②f2的作用是什么?(是阻碍小车的运动速度加快),所以小车仍然作匀速成直线运动。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三、巩固练习。

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重1.5牛顿?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关系怎样?请作出这些力的图示。

2、在书图2-22的演示中,除了水平方向的二个力外,还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它们共有几对平衡力?请用力的示意图将小车受到的力都表示出来。

3、起重机的钢绳吊着400千克的货物,当货物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绳对货物的拉力为多少?当货物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绳对货物的拉力为多少?

四、布置作业

1、课本30页第①、②、③题。

2、作业本

力的平衡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的:

1. 会自己动手冲饮料、吃点心。

2.提高幼儿小肌肉的平衡发展。

准备:各种需冲泡的饮料、小点心、温水、一次性杯子、调羹、垃圾筒、毛巾、桌椅数张

过程:

针对幼儿

1.目的:让幼儿学会自己冲饮料、吃点心。同时,在抓、握饼干,搅拌饮料的过程中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2.玩法:首先,给幼儿介绍一下桌子上的饮料品种及点心;然后,告诉幼儿应该先拿一个杯子,在杯子里放上适量的冲泡品再用水冲泡,同时用调羹搅拌,使其溶化;最后,当幼儿吃完,应提醒他们把杯子放入垃圾筒,再用毛巾擦净小嘴巴。

3.注意事项:a。要求幼儿不要依赖父母,要学会自己做。b。冲泡时,应节约饮料冲剂,不随便浪费。c。提醒幼儿在搅拌饮料时要小心,不要把汁水洒出来。

针对父母:

1.目的: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

2.玩法及注意事项:当地方拥挤,暂时没有空位时,父母应维持好秩序,等候排队。在幼儿喝完后,父母要提醒幼儿不能乱丢弃杯子,使幼儿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力的平衡教案篇十二

1、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敢于一个人走平衡木的胆量。

教师先摆好平衡木,让幼儿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注意保持距离。

1、指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

2、指导幼儿走平衡木的时候不推拉挤其他幼儿。

3、指导幼儿走平衡木时注意安全。

冬季来临,为增强在园孩子体质,我设置了“小小平衡木”晨间活动,旨在促进孩子的身体平衡与灵敏,激发孩子热爱运动,引导孩子体验并遵守运动规则。

通过“小小平衡木”活动时间,让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分小组,通过游戏化、情景化的组织方式来锻炼孩子们冬季的心肺呼吸功能,利用游戏手段使孩子提高对运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老师在练习中不断地向孩子们介绍比赛的规则,潜移默化让刚刚入园的孩子的观念中形成“规则”的概念。

将一些大型积木块和一些零散积木进行拼搭,搭成一个平衡木,离地面20厘米左右,以免摔伤跌伤。开始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从平衡木上爬过去,以后再从平衡木上走过去。如果孩子胆小,可以先扶他爬行或步行,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会慢慢地行走自如地玩起来,这对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勇敢精神大有好处。在玩的过程中,胆小的幼儿停在高处不敢下去,有的幼儿会主动用手去扶小朋友,并且鼓励同伴不要害怕。

孩子们通过“走平衡木”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规则的重要性,锻炼了专注力,也培养了孩子喜欢体育,热爱运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挑战自我的意识,更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提高了肢体的协调性和行走平衡木的技巧性,使孩子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

小朋友们遵守游戏规则,一个跟着一个走平衡木,活动有序的进行。

力的平衡教案篇十三

1.探索平衡台的多种玩法,锻炼幼儿身体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两两合作的意识,体验健康活动中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1.重点:探索平衡台的多种玩法。

2.难点:幼儿能两两合作在平衡台上游戏。

1.幼儿人手一个平衡台,鲨鱼头饰。

2.数字卡片1-4各两份,音乐《小跳蛙》,录音机。

1.开始部分:

⑴队列队形练习。

基本口令: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右转。

队形练习:三队变六队、六队变三队、向中靠拢、两手侧平举分散开、切断分队走等。

⑵热身运动。

平衡台操: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头部、肩部、腰部、下肢、全身运动等热身活动。

2.基本部分:

⑴复习取放平衡台的动作要领。

教师:四指并拢朝下,大拇指分开朝上握住平衡台,让平衡台有图案的一面靠在胸腹处,取放平衡台时要轻拿轻放。

⑵自由探索平衡台的不同玩法。

教师:除了刚才做的动作,平衡台还可以怎么玩?请小朋友每人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看谁玩得花样多。

⑶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⑷同伴分享平衡台的玩法。

教师:小朋友想出这么多玩法,你们真棒。

⑸游戏。

①游戏一“大鳄鱼”

教师:教师扮演大鳄鱼,从1数到5时,小朋友两两合作站在平衡台上,注意安全,不要掉到水里被大鳄鱼吃掉。

②游戏二:闯关游戏“过桥”。

教师:引导幼儿将平衡台根据摆放空隙的大小,一个连着一个摆放好,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挑战走平衡台。平衡台前面贴有数字1是最简单的关卡,贴有数字4前面的平衡台是最难闯的关卡。

3.结束部分:

⑴教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在玩平衡台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能使用文明用语,活动结束后能将平衡台放在指定的位置上,你们做的真棒。

⑵放松整理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着平衡台慢慢走路,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整理活动现场,提醒孩子将自己的平衡台放在指定的位置,并摆放整齐。

4.延伸活动: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继续挑战平衡台间在距离、间隙不同的大小,来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

一、选材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在我院进行大班幼儿体能测试中发现,部分幼儿在平衡能力方面较弱,同时发现合作意识薄弱,结合我班子课题内容,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习惯还需加强,因此设计了此次健康活动《快乐的平衡台》。

二、重难点的突破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探索平衡台的多种玩法;难点是幼儿能两两合作在平衡台上游戏。本次活动重难点的突破在与幼儿是否能主动去探索平衡台的多种玩法,游戏中能否主动找小朋友两两合作进行游戏,同时在需要他人帮助下能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渐达到活动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1.器械选择

平衡台是孩子们在户外玩的器械之一,也是最喜欢玩的器械之一,每次早段、间操、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都会选择玩平衡台,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跟平时孩子们玩平衡台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2.活动氛围

队列队形练习和常规练习一直是我班常抓不懈的工作,有了良好的常规做铺垫,本次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情景化教育教学一直是幼儿园遵循的原则,本次活动从孩子们探索、分享交流自己的玩法、通过游戏大鳄鱼来了及闯关游戏等,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活动。

3.活动流程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关注个体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平台操环节中,发现一位小女孩从平衡台上掉下来,不敢再玩了,我走到小女孩的跟前,主动牵起她的手,让她站在我身边,我帮助她进行练习。活动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来设计与实施的,如在同伴间分享交流玩法时,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活动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非常感兴趣,寓教于乐,目标已达成,这是一节根据我院课题开展的原创活动。

力的平衡教案篇十四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我发现孩子在用两根红棒中问交叉叠放后,红棒向一边倾斜,孩子就用教具往一侧放,并告诉我:“我想让它们平衡”。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但孩子利用红棒进行平衡实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何不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主题教育呢?于是,“平衡”主题由此而生。

在“平衡”这一主题活动中,已经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探索了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并引导幼儿探索了使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的现象,此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的重量,探究红蓝棒平衡的方法。

2、根据验证结果,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和态度。

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1、活动中的优点:

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材料来源于蒙氏班幼儿每天都接触的红蓝棒和积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

2、活动中的不足:

经过实际操作发现: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1、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幼儿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2、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应该是严谨的,在这个活动中数据是“块数”而不是“重量”,所以回避了“支点”的干扰。幼儿获得了如何使杠杆两边平衡的方法,并不是两边要放多少量的经验。

活动来源于蒙台梭利班级日常的教具操作,提高了教具的使用价值,活动大胆创新、有实效;其次,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在主题活动中围绕关键经验进行探究,层次清晰,发展性较强;再次,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表现了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适宜的指导策略。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营造了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提出了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经验的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