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14篇)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08:53:32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14篇)
时间:2023-03-27 08:53:32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记录在统计表里。同桌讨论:如果六种水果都买,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水果要少买?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一、认识统计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二、感受统计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师:课前,老师了解了同学的生日,现在请你根据老师刚才的记录,把大家的生日也用这样的图统计出来,好吗?谁先说说怎样涂?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三

共案部分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

(2)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小结

个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二、精要点拨

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三、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后反思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自我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仅是一个载体,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方法、技能、情感等等。既然学习是学生自我生长的过程,那么,教学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对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中,比较成功的预设有两处:1、在对原始数据的整理中,先让学生观察“从原始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再问学生“能一眼看出每一个项目有多少人想参加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呢?”从而让学生自主产生了整理数据的需要。2、对动态数据的收集整理,预设了一个“陷阱”:让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动态数据。学生在失败中,产生了寻求合作、寻求新方法的欲望。这两处预设,为学生自主探寻、生成合适的整理数据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意味着教学并非处处皆能预设到。那么,对于课前未曾预设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过程,提供必要的情境,通过递进生成的过程性目标,最终实现整节课的预设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并没有想到以本班学生为样本去收集数据,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使得收集的数据无法准确。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奇怪,都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的。因此,教学中,我没有催赶,没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去思考,通过三次统计,最终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统计出准确的数据。可见,自我生长的数学课堂,既需要教师在课前作高明的预设,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作智慧的调整,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出发点的。 

确山县靖宇小学数学教案

备课组:四年级组    第七册     授课人张蕾  授课时间:xx年12月

共案部分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准确填写完成复式统计表,会看复式统计表,并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看统计表回答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单式统计表,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例3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1)观察与思考。

①从以上四个单式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

②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能不能把这4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整理成一个统计表?

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2)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3)指导填表。

①由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②引导学生检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验算的习惯。

(4)根据合编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有__人,女生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小组。

2.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说明:表头中横向类别与竖向类别的位置是可以交换的。

(2)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19xx年第一季度售出图书统计表

年 月 日

①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提问:竖栏标明的是什么?横栏标明的是什么?

②由学生独立填好统计表。

③引导学生检验,提问:怎样才能保证填写的数据准确无误?

3.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解答。

公交汽车公司有三个车队,各队男、女职工人数如下:

一队有男职工38人,女职工42人;

二队有男职工41人,女职工45人;

三队有男职工39人,女职工43人。

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各队人数和全公司人数,并制成统计表。

(订正:公交汽车公司职工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个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二、精要点拨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三、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第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二,还应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在“组织比赛”“饮料购买”“水果生产”这三个活动中,可以通过“老师介绍、师生共同探讨和学生独立说出统计意义”这三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  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进行简单的统计。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统计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各种颜色的旗帜图片,空白统计图和统计表,水果箱,水果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种物品。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教学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如买彩旗、游动物园等,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

3、学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并能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统计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运用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情境引入:“同学们,十月十八日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是全县人民大喜的日子,到时候可热闹了!你们想去参加吗?我们班准备组织一支彩旗队前去祝贺,我们需要买很多面旗帜,到底哪种颜色的旗帜需要多买些呢?每种颜色需要买多少面呢?你能想想办法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统计----漂亮的彩旗。

二)亲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新知。

(课前教师给每组准备空白统计图表,红、黄、蓝、绿各色旗帜图片。)

1、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从而确定最佳调查方案。

2、分组活动,调查整理

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组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整理调查结果,完成各组的统计图表,并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各组的方法与结果。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应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多种方法并存。

3、交流汇总,初构模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统计情况,展示各组的统计图表。然后让全班同学把喜欢的旗帜图片贴到黑板上,共同完成全班的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在全班同学的交流汇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统计的优越性。教师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发给一颗“合作星”,表现好的同学发给“智慧星”。

4、分析结果,合理猜测。

教师出示全班的彩旗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然后引导学生猜测:“老师刚才没有参加同学们的调查,你们猜一猜,老师会喜欢什么颜色的旗帜?为什么?”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加以引导。

三)加深拓展内化,学会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游动物园

创设动物园情境(课件显示),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呢?你能试着统计一下吗?”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有哪些动物,每种有多少,并记录下有关数据,然后在组内统计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完成统计图表,并说说从统计图表上可以发现什么。

2、实物统计

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些实物。并在每组桌上放有空白统计图表。

在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把各组的物品统计一下,看看每种物品有多少,并将统计的结果填在桌上的表格内,试着完成象形统计图。学生准备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统计。接下来,指定各小组说出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制的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加以评价和鼓励。

四)落实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结合各组所得“红星”情况进行统计。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完成下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上课积极发言☆☆☆☆☆☆

积极与他人合作☆☆☆☆☆☆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八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活动、统计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参加活动、喝牛奶、拍球等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示像:小朋友们自己主持班会,讨论队活动课将进行什么活动。

电脑出示配音录像:

大家好,我是帅帅。今天老师有事,让我来主持这次的班会,周三下午队活动课举行什么活动好呢?问问同学们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种再让同学们民主决定。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这四种活动你们喜欢哪种?(同学们意见纷纷)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提问。

你们能帮帅帅想个办法算出哪种活动是同学们最想参加的吗?

生1:让同学们举手表决。

生2:我用画“∣”来算。

生3:用电视上的画“正”字来算。

……

2.再放录像:

帅帅:为了算得更准确性

些,我用“√”一个一个同学来算。(同学们依次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跳绳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问。

师:通过刚才的民主表决,你们认为他们会进行什么活动呢?

刚才我们说的和帅帅做的就是统计。

板书:统计

1.出示统计图表

项目

跳绳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人数

2.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学生填,展示后集体订正。

1.除了用符号记录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统计表上涂颜色来表示,出示统计表。

2.教师示范:跳绳的有6人参加,我们就在它对应的位置上面数出6格并涂上颜色。(边说边演示)

3.提问:除了用数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给对应6格涂上颜色?(看左边对应的数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么?(一个人)

4.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喜欢拍球的小朋最多,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最少)

5.你能从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生1:踢毽子比拍球少多少人?8-4=4(人)

生2:跳绳比拍球多多少人?8-6=2(人)

……

1.为庆贺“六一”儿童节,牛奶公司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送一盒牛奶作为节日礼物,甜牛奶、酸奶、纯牛奶、草莓奶、巧克力奶,哪种是你最爱喝的?请告诉小组长。

2.小组长用喜欢的方法将自己小组的同学最爱喝的牛奶进行统计,再汇报,教师填统计表。

品种

甜牛奶

酸奶

纯牛奶

草莓奶

巧克力奶

数量

3.分析牛奶统计表及其作用。

1.以每组选1名同学

与1名裁判进行拍球比赛。

2.通过统计表记录的数据评选胜负。

3.小结:统计不仅可用于投票活动,订牛奶等集体订购,还可以用于各种比赛,生活中统计的作用很大。

七、拓展与实践

1.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播放关于少用塑料袋的宣传片录像,进行环保教育,再让学生回家统计一周家里用了多少塑料袋。并想一想日后该怎样做。

八、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在什么地方用到统计?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过到统计?

课后反思

学生对统计喜欢什么活动、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涂统计图都很感兴趣。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确实很有用的。但在统计图涂色操作中,在对应地方涂色,学生往往会涂偏,说明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还比较差,在日后教学中还要加强。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九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作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进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 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 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 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十

《统计》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和140页的第11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6. 完成教材第140页的第11题。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xx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xx年1月       

查阅xx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十一

光明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杨红霞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5分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2、看图回答问题,p84  1题,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看图回答问题。学生自己完成活动单问题。3、问题生成单的第二题: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那些结论?4、问题生成单第三题:学校气象小组测得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四.小结与评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完成巩固与应用的5、6题板书设 计统计与概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探索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成.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出示第4题.

2,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选择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

(2)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在小组中看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5题.

提出要求:

(1)应按题目要求的时间及时测量蒜叶的长度.

(2)每个蒜头长出蒜叶可能不只一片,测量时应该测量最长的那片.

(3)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测量结果应精确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题.

分组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个面分别写上"123";再轮流再桌子上抛20次.其余同学帮助记录,最后分别进行整理,独立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人抛正方形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 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少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评价与反思

了解各项评价指标的意思,在小组中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十三

单元教学内容:

1、最喜欢的水果(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迎新年(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最喜欢的水果 1课时

2、迎新年 1课时

1、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标:

1.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2、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3、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生活动)

师:(走到同学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体有几个人吗?

生: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师:对,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生汇报人数。)

师:咱班小朋友可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分组站排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调查呢?

生1: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师:这也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吗?

生2:分4组坐,每种水果坐一组。

师:可以分4组坐。

生3:还可以画√号。

师: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活动)

师: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

生:我就要多买一些苹果。

师:好,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师:这个表就叫统计表,看图或者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苹果比橘子多几人?

师:是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人?

生2:喜欢吃橘子的人数和喜欢吃梨的一共有几人?

生3:喜欢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几人?

师: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

(学生组内互问。)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师: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生:猴年。

师: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

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种东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种东西排排队,再数一数。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就用正方形代替计算器,用圆圈代替电脑,用长方形代替算盘,用三角形代替铅笔。像刚才那样把每一类东西排成一行,贴在方格纸里,再把统计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谁愿意公布一下统计的结果?

(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师:你们真优秀,请回座。

微机晶晶说:同学们能自己画好统计图,填好统计表,我很佩服你们,不过我的礼物要送给爱学习的孩子,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微机晶晶提问:

1. 电脑有几台?

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

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

微机晶晶:看来同学们真是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愉快,下面老师弹一首《新年好》,同学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乐,乐中拓。

师:老师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喜欢做什么事呀!

生:看书、看电视。

师:在什么栏目里出现过这种图标?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晴、阴、雨、雪。

师:这里是韶关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气情况,知道老师想让你们完成什么练习吗?

生1:统计一下晴天、阴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较一下,哪种天气最多。

……

师:现在你们桌上就有一张统计表,请你认真数一数把这张统计表填好。

师:哪个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统计表?看着你手中的统计表,提出问题,指定其他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迎新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2)班做客。噢,原来是新年到了,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智慧老人要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有些什么活动?咱们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迎新年。

二、观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来到了表演组。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4 人一组,1 人记录)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5、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问题提的越多越好)

三、应用实践。

1、教师知道小朋友最爱玩了,智慧老人也爱玩,看他来到了哪儿?

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说、互议。

2、这几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1)小红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两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2)小刚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红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几分?

(3)小丹投两次,最多得多少分?

(4)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强,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4、小朋友,你们能把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出来吗?

四、思维扩展。

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咱们观看了一(2)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动。说一说咱们班如何过新年,应展开哪些活动。

《统计》教学设计王海荣篇十四

第六单元    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 单的数据分析。 1、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 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从更高的角度认识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达到提升。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 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 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观察统计表

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展示统计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在整个社会所有的车辆中,轿车的数量是最多的。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课时:你寄过贺卡吗?课题你寄过贺卡吗?课型    实践课教 学 目 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 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5、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贺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 贺卡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阅读材料 汇报内容 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