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一
我事先准备了三个小铁片。一个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冰箱;一个埋进泥土里;最后一个放在盐水中。看看哪一种会更快使铁片生锈。一天下来。我来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铁片,仔细观察起来,可铁片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我接着来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里的铁片,可结果仍是如此。最后我来到水杯前,拿出浸在水里的铁片,可也是一点都没变。这可让我纳了闷:“难道得时间长一点才能出效果?”我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实验地。几天之后,我又来到那儿,惊奇地发现在泥土里的铁片有一点点生锈,而在盐水里的铁片早已锈迹斑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电脑,才知道原来是原电池反应,离子导电。因为两种金属通常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以铁和铜为例。因为空气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铁片遇到酸失去电子成为铁离子,电子则通过金属移动到铜,再还原成氢气,形成一个原电子。这种反应成为析氢气反应。铁的这种腐蚀内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比一般的氧气还原性腐蚀速率更快。
从实验和资料中证明,盐水会让铁片更快生锈!
为什么米饭可以粘东西?
大家应该早就知道米饭可以粘贴东西了!因为在家时经常看见奶奶爷爷在粘纸或者粘破了的东西。不过时间长了它就会自然地掉下来,所以说用米饭粘东西也有坏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米饭可以粘东西?做个小实验吧~
这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把冰箱里所剩无几的白米饭拿了出来,又去将放在储存柜多年的破纸掏了起来,实验便开始了。先将米饭磨碎,磨成很细很细的米碎后,在一点一点的放在白纸破损的地方,很快一条破损的白线条就复原了,只不过还剩下一点痕迹。滴答滴答时间过得真快,终于在十五分钟的努力下我将一张破的没法入眼的白纸边的崭新崭新的,这其中的奥妙我也不知道多少!
怎么样,这个小知识会让你受益匪浅么?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一提到科学小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做科学小实验不仅让人觉得好玩,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在课外书中,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以后,觉得这个实验实在好玩,于是,就想自己也亲自动手做一次孔明灯上升的实验。
我放下书后就去找来了,做孔明灯需要: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和拷贝纸、裁纸刀 、剪刀、 尖嘴钳、 棉线、 502胶、 电线、 棉花 、竹条,然后借来了一盏酒精灯,我就动手制作孔明灯了。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有时候竹圈可能会不圆,那就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就很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然后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塑料袋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站到桌子上面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子外面,将手松开,那盏孔明灯就向天空中升了上去。它越升越高,高得简直看不到了。啊,简直太过瘾了!升空时受到场地与天候之影响较大。风大时易将灯体吹斜而使灯体烧毁,下雨时易将灯体淋湿而无法放飞,因此最好走在无风的时候放飞孔明灯。第一步先将灯体撑开,并于四周与底部系上控制。第二步填装燃料。第三部点火后,将进气口尽量压低,以减少热气流失,但不要过低,以免氧气不足而熄火。同时四周的控制线必须拉直。 第四步加热直至灯体内之热气温度足够后,才可以把四周控制线慢慢松开,以维持灯体稳定上升,而底部的控制线必须控制灯体上升的速度与高度。
放飞孔明灯可以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m左右。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看着远去的孔明灯,我心想:1700多年前,诸葛亮就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做成了热气球,还载着人上了天呢!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很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啊,科学真是太伟大了,我爱科学!像八荣八耻一样“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科学实验《会吐泡的鸡蛋》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的语文课,老师以第三单元的作文为题,开展了一次“科学真神奇”的活动。大家都一一准备好材料,其中只有五个同学参加,分别表演:《仰游的针》,《鸡蛋浮起来了》,《纸托杯中水》,《鸡蛋起泡》,和《烧不着的手帕》,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鸡蛋起泡》了。(因为这个实验是我做的)首先准备材料有:鸡蛋,杯子和醋。准备完毕,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把醋倒入杯中,然后再把鸡蛋放入醋里,泡过一段时间后,鸡蛋就慢慢的“吹”起了泡泡,好像小孩在水里吹泡泡。又像在说:“真好玩。”当鸡蛋起泡时,原本端正的坐着的同学,一眨眼就“飞”了上来。“呀!真的起泡了。”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我就拿起杯中那个冒泡的鸡蛋给同学看了看……表演完后,老师让我说原理,而我顿时语塞了,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也只能用求助的目光左顾右盼。最后还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句:“原理是……因为……蛋壳中……含有……钙……就和醋……泡过后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真正的原理是:鸡蛋被醋泡过后,蛋壳中的碳酸钙会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凝聚在蛋壳周围的气体泡泡会不断的破裂,从而使鸡蛋慢慢地旋转起来并吐泡泡,因为化学反应使鸡蛋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鸡蛋会上升并吐泡。这就是《鸡蛋起泡》的实验。这课“科学课”还真神奇呀!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星期天下午,我来到阳光作文培训班。只见唐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对我们说:“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又来了四个新朋友!”顿时,台下窃窃私语,大家都很好奇,不知道唐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正在同学们左右张望时,只见唐老师从抽屉里掏出四只鸡蛋。啊!原来四个朋友就是四只鸡蛋。唐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鸡蛋转转转。三个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的鸡蛋转得又快又稳,比赛结束,你们将会知道鸡蛋的一个秘密!”接着唐老师还示范转鸡蛋的方法给我们看,同学们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想到实验能解开谜底,大家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个个跃跃欲试。
比赛开始了,比赛分成两轮,每轮三人参赛。第一轮即将开始,唐老师在每组分别挑了一个小不点和两个大力士。他们来到讲台,摆开阵势。“预备开始!”他们不慌不忙地转动鸡蛋。只见第一组小个子的鸡蛋扭着屁股转起来,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小个子的鸡蛋接连转了七圈,终于罢休了。我们第二组大力士的鸡蛋表现还算良好,转了三圈。第三组也不甘示弱,可是他们的鸡蛋只转了一圈就停止了转动。第一组代表小不点赢了!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唐老师又请了一个小不点,两个大力士,我代表第二组参加。唐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鸡蛋,比赛开始了。第一组小个子的鸡蛋转呀转,一刻也不肯停止。第三组上一轮输了以后,心想:这次一定要努力转,可鸡蛋就是不听使唤,还是只转了一圈。我的鸡蛋开始转得挺好,一圈,两圈,可是转第三圈时,最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我的鸡蛋“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摔了个粉身碎骨。同学们看呆了,嘴巴张成“o”字型,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接着,同学们睁大惊异的眼睛看着唐老师,脸上充满了疑惑。
怪了,为什么第一组的蛋每次都转得这么快又这么顺利呢?第二组的蛋为什么总是转了三圈就转不动了呢?第三组的蛋与第一组的也有区别吗?一大堆问号在我们的脑海中翻腾着。
唐老师好象猜到了我们的心思,他把鸡蛋收拾好,向我们公布了鸡蛋的秘密:第一组的鸡蛋是熟的,转的方向一致,所以转得又快又稳。第三组的鸡蛋是生的,转的方向不一致,所以转得既慢又不稳当。第二组的鸡蛋烧过,但没有熟透,刚开始蛋壳受力在转动,接着就转不动了。
有几位小朋友还是不太明白,唐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因为熟鸡蛋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所以转得顺利。相反,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所以转不动或停止转动。”哦,哦,我们都明白了!
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白色带花纹的纸杯,一个方头方脑的打火机,还有一个胖嘟嘟的红色蜡烛。老师神秘的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科学实验。”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全班同学都兴高采烈的,我也在那欢天喜地的等待着。
只见老师先拿出蜡烛,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再拿一只空杯子把它放在火上烤,不到一分钟杯子底下就烂了一个大洞,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接下来,老师又拿一个装水的杯子,放在点火的蜡烛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说杯子底会不会烧烂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到底能还是不能呢?当老师实验的时候我看见万丝雨虎视眈眈的盯着杯子,看着黄色的火焰烤着纸杯,我的心“噗通噗通”直跳,生怕纸杯再被烧着。过了很长时间杯子仍然是安然无恙。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说:“杯子里的水吸收热量,这样纸杯达不到燃点,所以杯子不会被烧着。”
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真是一节有趣的作文课。
谈到科学,先来谈谈我对科学的理解。科学这个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理解这个词却很难,什么叫做科学呢?我查了词典,词典上的意思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但我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是:任何一种学科中的学问。为什么说是任何一种呢?因为科学这个词的范围很大,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过科学家的反复实践才能得以证明。
下面我们就谈谈众所周知的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虹吸现象。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两个盆子、足够的水、一根较长的软管。材料准备好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把其中一个装了水的盆子,放在较高的地方,可以是桌子或柜子上,然后把没装水的盆子放到较地的地方,再把软管里装满水,两头分别放在两个盆子里,这样,大家就可以发现,装了水的盆子里的水通过软管流到空盆子里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大气压强,将液体从较高处通过软管,先向上再向下流到较低地方去的现象。
借助这个虹吸现象的原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里由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几乎是不长农作物的。但是,如果你乘飞机,从飞机上俯视大沙漠,眼下仿佛有一块巨大而美丽的水晶球,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图尔卡那湖,又名碧玉湖。一个湖泊在时,人们来到湖畔,只见碧波荡漾,清澈照人,可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辽阔的水面就消得无影无踪了,成为一片茫茫的沙漠。这个时隐时现的湖泊被人称为“鬼湖”。为什么会出现“鬼湖”呢?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考察、实验,推测制造“鬼湖”的原因是由于类似虹吸泉的现象引起的。在“鬼湖”附近,应该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的底下空洞,储藏着从别处流来的水,还有一个类似前面讲的软管似的地下通道,将“鬼湖”和地下空洞连接起来,当洞内的积水积到能淹没通道最高位时,水就将通道内的空气挤压掉,水便从空洞里流了出来,便出现“鬼湖”,但又因为“鬼湖”处于沙漠之上,即使水再多也会不消多大功夫就流到沙层下面了,就算这水一时没流掉,由于沙漠上狂风乍起,风沙弥漫,也是不大一会儿,就会被流沙所覆盖,变成一片茫茫的沙海。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周围的.每一个小现象,因为任何现象都有它的科学道理的。
“56、57、58……”在一声声稚嫩的喊声下,科学课的铃声打响了。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第二节课是作文课,作文课是我最喜欢上的课了,我期待着这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到底写什么。
老师在黑板前的一张小桌子上放了一个纸杯,玻璃杯和一个大脸盆。
实验开始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老师到底要做什么实验。老师拿起桌上的纸杯,往玻璃杯里倒水,水满了,老师拿起身边的一张纸放在玻璃瓶口上,然后老师用手按住纸片,按紧了,老师就把水杯反了过来,这是教室里安静的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听的见,老师手按得很紧,生怕水会漏出来。请大家做好准备,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大家都心惊肉跳的,老师的手慢慢的放开了,可水却不会漏下来,这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实验结束了,老师问大家谁想来做实验?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老师不知如何是好,这好用击鼓传花来决定谁来做试验。
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条红领巾,把红领巾揉成一个“小球”,让同学们来传,而老师自己把黑板当成了鼓来打。
老师敲击黑板的时候,同学们正在兴高采烈的传着小球,声音停了,毛柏力把手里的小球丢给了张博涵,张博涵拿到球后,满面笑容的走到了黑板前。
第二次试验开始了,张博涵先往玻璃杯里倒了三杯水,再把一张纸放在玻璃瓶口上,然后用手按住,可张博涵并没有按的很紧,他只按了一会儿,就把手放开了,玻璃杯就这样被张博涵反了过来,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玻璃杯里的水就漏了出来。
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有人主动的走出教室,去拿拖把来拖地,这时大家各自干各自的事,有的人在拖地,有的人在擦地板,也有人坐在座位上什么事也不干。
地拖好了正好悦耳的铃声响起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得走出了教室,这节课我虽然没有做实验,可我收获到了当杯子里装满水的时候,杯子里的空气都被排尽了,把杯子里的水倒立过来,杯子外的大气压大于杯子里的水的压力,所以纸被紧紧压在杯口,水就流不出来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大气压的原理。
这节作文课真是乐趣多多,快乐多多啊,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科学道理,我真喜欢上作文课啊!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四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名字叫“害怕洗洁精的胆小鬼”。咦,是谁会这么害怕洗洁精呢?别急,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
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盘子、水杯、水、胡椒粉、洗洁精。准备好材料后,我们就开始做实验了。
首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并导入三分之一的水。接着,将胡椒粉一点点的洒在水面上。胡椒粉就会很自然的飘浮在水边上。然后,食指上沾点洗洁精,不要太多,太多会流出来。最后,将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我把食指往水里用力的一按,你猜发生了什么?水里的胡椒粉纹丝不动,想在睡觉一样,还做了个甜蜜的梦。我觉得很奇怪,心想:怎么会这样呢?胡椒粉为什么不害怕洗洁精呢?它为什么没有跑开呢?
一旁观察的妈妈也很纳闷,心想:是哪一步做错了呢?妈妈疑惑的对我说:“豆豆,要不让我来试试吧。”说完,她走过来,有条不紊的做着实验。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妈妈的每个步骤,生怕错过每个细节。原来,是最后一步和我的不一样:妈妈是用手指轻轻地在水上一点,胡椒粉立刻分散到盘子的边上了!
我激动地说:“妈妈真厉害,让我再试试!让我再试试,我知道怎么做了。”妈妈看到我激动的样子,高兴的说:“我相信你找到原因了,这次一定能成功。”
我认真的点点头,再次做起实验来,做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我加倍小心,挤了一小点洗洁精在指头上,小心翼翼地在水上点了一下,期待的奇迹发生了!胡椒粉飞快地闪到了四周。我激动地跳了起来,边拍手边大叫:“妈妈,我成功啦!”妈妈也激动的为我竖起大拇指。
你们知道‘害怕洗洁精的胆小鬼’是谁了吗?,哈哈,对啦,它就是――胡椒粉。
这个实验太有趣了。在生活和学习中,让我们多思考、多实践,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五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不断载走成功的过去,带来辉煌的明天。随之,中国的科技也逐渐变得发达起来,xxx爷爷也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xxx爷爷都这样说了,那说明科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啊。所以,我爱科学!
翻开那厚厚的历史书,在上面清楚地记着,在世界的近现代史上,英国在19世纪就成为世界最强的工业化国家和世界经济,科技中心;美国也在独立战争后余百年间由经济落后的殖民地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就连日本也在明治维新后几十年间就跨入世界列强的行列……想想看,这些国家无一不是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契机,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的长远发展战略。这也是他国胜于我国的重点所在不是吗?21世纪的青少年们,未来的祖国靠我们,既然科技是发展的希望,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一点,重视科学,热爱科学,将我国的科技搞上去。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国家的科技在这几十年来也发展起来了,就说2003年“神州”五号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我国有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并先后成功进行了“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载入航天飞行,我们在于探索太空征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关注,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cnn,《联合早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世界各大媒体都竞相进行跟踪报道。
历史已经表明,一个国家如果选择闭关自守,不仅科技要落后于世界,整个国家也将会面临落后,甚至是瓦解。所以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他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应当热爱科学,并积极的去挖掘科学中的奥妙,勇于实践,敢于拼搏,这样才会得到科学所带给自己的快乐和财富!
时代召唤人才,祖国期待英杰。我们要磨砺意志,放飞理想,勇挑重担,立志报效祖国,创造美好人生。
21世纪的我们,是否该有所行动了呢?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六
我看到了科学,在古代书籍那泛黄的书页中:我看到了科学。在翠绿的草坪间蠕动着的细小生命里,我向科学招手问好。回应我的,是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是整个世界的灵魂之音……
——题记
从小时起,我就深深迷恋着牛顿的苹果,伽利略的望远镜。古人总是能用富有哲理的眼光看待一切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这让我惊奇不已,还跃跃欲试想要学会这种眼光。一日间偶然看到小土堆旁蚂蚁密集起来,想起妈妈讲过的蚂蚁搬家要下雨,忽然一跃而起,张开双臂兴奋大叫:“要下雨啦!蚂蚁搬家啦!”当知道这种规律就是传说中“科学”的一种时,我稚嫩的心灵不禁微颤,不由发出了呼唤:“你好,科学!”
后来,我上了科学课,参加了小发明班。当电流第一次从我指尖过时,我仿佛感受到了科学的心跳,那是一种持续的、干稳而又缓和的运动,像一位老者低沉的诉说,又像一头猛虎沉睡中的鼾声,潜伏着巨大的动力。电,从电池到马达至风扇,力,从风扇到空气至小车,若是单看车,总是看不出门道,可动动手,简简单单几根电线,就使电流的流动路线一清二楚,这便是科学实践的奥妙了。我这才了解到,从前那观察中的科学,不过为冰山一角,不由重新细细端详这位熟悉而陌生的朋友:“你好,科学!”
而今,我经过无数次探究后才明白:科学其实早已走进千家万户,遍布整个宇宙。古往今来,那些曾被无数人崇拜的科学家们,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的科学原理走进复杂的科学机械,从片面的科学理论走向广阔的科学天地。如今,几十亿人都在沿着科学之路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寻找那个可以“撬动地球的支点”!
科学,你看到了吗?人类正在何等执着地追求你,何等努力地探寻你!时代不断挺进,探索的队伍将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刷新对你的认知,揭开你无数张的面纱,用震天撼地的声音呼唤你:
“你好,科学!”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七
科技真是太奇妙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
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着美味的食品时;当我们在体验电脑给我们带来奇妙无穷的乐趣时;当我们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鲜甜的西瓜时;当我们在享受风扇给我们带来的凉爽时我们可想过: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方便当与快乐?是科学!是科学的强大力量,改变了我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人才辈出的20世纪,人类的一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机:沟通世界的桥梁;洗衣机:解放劳动力;微波炉:妇女的解放者;空调:使四季如春;磁悬浮列车:会“飞”的列车;拉链:天衣无缝;电脑: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灯泡:为世界照亮光明;绿色食品:绿色环保,卫生安全;电饭煲:生米变成熟饭;人造种子:可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连我的家里也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科技。小时候开始我就有一颗好奇的心,遇到不懂或者是新奇的事,我总要探个究竟。记得有一次,我在《十万个为什么》,爸爸便给我讲关于电和磁的知识:“电是可以产生磁的。关于这个知识还有一个小故事: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由于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接着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我和爸爸先准备一个指南针,一个电池,一根导线,然后拉直导线,在导线的两端分别去掉塑料露出铅芯,接着把导线两端的铅芯接在电池的正负级上。紧接着我们将导线靠近小指南针,就在这时我们观察到导线刚接近指南针时,指南针突然转个不在停,断开电流后,指南针又像刚刚被教训后的孩子一样安静下来。“这正是电能够产生磁的证据,真是太奇妙了!”我发出了感慨。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要为此感到自豪与骄傲!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门。
让我们用无穷的创造力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八
从小脑子里就会浮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和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呢?我又怎么样才能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呢?
带着一切的疑问,我和我的小伙伴准备干一件大事,我们知道大鹏以为长了翅膀,所以它才能高飞,那么我们如果给自己装上一双酷酷的翅膀,我们是不是就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飞起来呢。
为了能够证明这个猜想,我和我的不留余力的想打造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我们说干就干,从山上找来了坚硬的树枝,把家里的塑料袋子全部偷偷的拿出来,准备了很多的铁丝,然后我们就开始大展拳脚,期间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我们没有成功。
可是我们是执着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偏偏不相信这个事实。没过多久,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同样的材料,但是这次我们的实验方式改变了,我们不再平地起飞,我们一开始从平地助跑,很残酷,我们失败了,然后我们从上坡往下冲,还是失败了,最后我们从坎子上往下跳,依然是一样的结果......
插上科学的翅膀
眼前闪过一道强光,没错,我来到了2200年,眼前的场景让我吃惊,我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科技太发达了吧!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完全可以不用劳作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让先进的机器人帮你完成,不论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机器人将会零误差的完美完成。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九
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说,黑色吸热,白色反热。
当然夏天大人们把白衣、白裤全找出来,冬天人们大都8爱穿深色羽绒服,我一直不懂这是为什么?这不,今天是个大晴天,终于可以证明这个道理啦!我兴冲冲地跑到楼下,找“实验品”。
虽是隆冬,可雨水不多,所以根本找不到什么冰。
怎么办呢?物品灵机一动,不如就拿我家正冬眠的小乌龟来当这个实验品。
我健步跑上楼去,拿着铲子,挖出了在花盆里冬眠的两只小乌龟,这样好像有点不道德,可是心急的我顾不得那么多。
我知道乌龟在所有冬眠的动物中睡的是最不沉的(至少我家的是),只要气温升到0℃以上,它就会醒来,如果再到10℃以上,它就可以行动自如了。
我分别把它们分别放在一个黑袋子和白袋子里,放在太阳底下,静静地等待着奇迹的到来。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看了半天没什么动静,我急切地打开了两个袋子,它们仍像死了一样,理都不理我,我干脆去做别的事了,说不定时间一长,其中一个就会醒呢。
中午我回来一看,看到的景象让我吃了一惊,黑色塑料袋被划破了,旁边一只乌龟熟睡在那里,这肯定是乌龟干的,塑料袋上的爪印非常清晰,可乌龟又开始冬眠是因为在中午的太阳的照射下,袋子里的温度变高了,乌龟也醒了,乌龟跑出了袋子,可外面气温很低,自然身上的热量支持不了多久,就又冬起了眠。
另一个白色袋子里的乌龟还在“装死”,实验证明了一切。
可是为什么黑色会吸热,我跑去问大人,可他们都说不知道是为什么。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
乒乓球会跳!乒乓球会飞!不用手和脚就可以让它如飞同一般远跳!听到这,你是不是感到万分惊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课铃一响,柯老师手持两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走了进来,其中一个高脚杯里还有一个橘色的乒兵球,好像一位公主被困在一个晶莹剔透的城堡里,等着我们去拯救。她一放下东西就神秘兮兮地说:“不用手和脚,你们有法能使乒乓球从这个杯子跳到另一个杯子里吗?”我听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冒出了很多疑问,特别想要知道柯老师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后来,听了老师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
游戏正式开始了,在所有男生的众星拱月之下,推选出了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幸运儿。那位幸运儿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我们本来以为这位幸运儿会站在那儿做好准备。谁知这位幸运儿却说要有仪式感,便走到了门外,给自己配了一个音:“de de,de de,de de!”只见他走到了桌前,双手交叉,身体前倾,按到桌上,稳稳地扎好马步来到桌前,好像一位武林高手一般站在桌前跃跃欲试。他又深深吸了一口气,呼一下对准乒乓球吹了起来,眼神十分专注地看着那球。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乒乓球就是在那儿纹丝不动,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他继续吹,球只是在杯中上下旋转,如一位少女在跳芭蕾舞。努力了多次后,见吹不起,他如泄气的皮球坐回座位。
这时柯老师走上讲台,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她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大显身手的吹球高手。她将两脚分开,稳稳扎着马步,气运丹田,深吸一口气瞄准乒乓球开始吹。“咚隆”一声,乒乓球好似接受到了命令,很快就跳到另一个杯子里了。
柯老师给我们解释道:“要将嘴对着乒乓球的斜侧方吹气,球上方的压力减小,下方压力增大。不断吹气的话,兵乓球就会越升越高,最终就可以跳到另一个杯子里了。”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游戏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生活中有很多不可能,经过实验才可以变成可能。这个游戏使我知道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一
“叮铃铃……”上作文课了,刘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同学们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
要做实验了,刘老师拿出六个鸡蛋、一盆水、一包盐和一根筷子,刘老师说:“如果把一个鸡蛋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鸡蛋会浮上来,还是会沉下去呢?”一些同学说会浮上来,一些同学说会沉下去。结果,刘老师把鸡蛋轻轻放了进去,鸡蛋沉了下去。说沉下去的同学们欢天喜地,说浮上来的一脸沮丧。
刘老师又说:“如果我把盐倒进去,鸡蛋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同学们一下子被问住了。
刘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实验。”刘老师刚拿出盐,同学们就争着要倒。
刘老师说:“我来做,你们看。”刘老师把盐倒进了水里,用筷子搅拌了一会儿,透明的水一下子变得很浑浊,老师把鸡蛋放到了水里,鸡蛋浮了上来。
同学们奇怪的问:“怎么浮上来了。”
刘老师说:“淡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这节课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轮船也是靠浮力航行的。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二
科学实验作文
今天,我偶然看见我的实验书上,有一个这样的实验――灭火器是如何灭火的。灭火器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灭火器是如何灭火的,我还真是不知道。于是,我与老妈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胶卷盒(带盖子的)。 一瓶食用醋。 一卷卫生纸。 一个平常吃饭用的小勺子。 外加一袋小苏打。
实验开始!首先,往胶卷盒里倒入半瓶食用醋,记住哦~那实验过的胶卷盒就不能再装胶卷了。然后,再将三汤勺左右的小苏打撒在一张卫生纸的中央,用卫生纸将小苏打卷在其中,将纸的两端拧紧,包成糖果状。
最后,把包成糖果状的小苏打快速放进胶卷盒里,盖好盖子。不一会,交卷盖就会被顶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泡沫就会溢出胶卷盒。可是我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就连一个气泡都没喷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跟老妈大瞪小眼。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一点头绪,突然,我好象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诶呀!原来是我放的小苏打的量不够,书上说要放三满勺小苏打,而我却只放了一勺半,因为每一勺我都只放了小半勺,怪不得就连个气泡都喷不出来呢。
知道了原因,我跟老妈又把计量调大,放了满满三勺小苏打,看来这次是比成功无疑啊。我心里想。果然,这次加大了量后,从杯子里喷出来很多气泡和醋,高兴啊!可是,这次喷出来的远远比不上书上写得多。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打开杯子一看就傻眼了。原来这杯子里的小苏打竟然还有很多没被醋沁湿。看来,只要把醋倒多一点就行了。
终于,第三次实验成功了,我刚把盖子盖上还没两秒钟,就听见“膨”的一声就被顶开了,喷出来了超级无敌多的泡沫和醋,壮观那!做完了实验,大家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么?现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当包有小苏打的纸遇着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气体和泡沫,瓶盖就会被顶开,泡沫灭火器就是这样的原理,大家明白了么。
科学小实验,大家一起做哦!
科学实验作文(二)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溶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着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谜题”。
科学实验作文(三)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温馨家园里的科学小实验。我们准备好塑料杯、大米和竹筷子。
实验开始了,我们按照要求往塑料杯里倒满大米,把筷子从手指缝插进去。可是,筷子很容易就被我拉了出来。难道是杯子太重了吗?妈妈又给我找来一次性塑料杯,我又重新试了一次,还是不行。妈妈问我:“你觉得结果应该是怎样呢?”“我觉得杯子应该能被提起来,可是为什么不行呢?”我说。
最后,妈妈给我找来我小时候的塑料奶瓶。我把奶瓶里倒满大米,使劲地压紧。然后把筷子往里插,这次感觉和前两次可不一样。筷子往下插得很费力,这次可能会成功。我在心里暗暗想。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杯子。哈哈,成功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杯子被我稳稳地提了起来。筷子就像被大米咬住一样,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我明白了,前两次没有成功是因为杯子太大,我把大米压得不够紧。而最后一次,大米里的空气被我全部压出来了,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里的压力,杯子就被稳稳地提起来了。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三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意思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是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有所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和发展的工作,暑期,教育研训中心的领导为我们小学科学老师安排了几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细细品评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他们在这个工作岗位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智慧光芒和专业素养渗透到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功夫下在平时,细节决定成败,不断的学习与思考,研究与总结,让他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科学教师,回首思考我短暂的几年科学教学生涯,感触颇多,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我并不是一个从这个专业毕业的老师,最初,面对着生分的课本,只有一脸的茫然和举手无措。幸好有姚爱祥老师带领的这样一支团队,引领着我们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使我这样一个专业门外汉逐渐向门内迈进。
通过几天培训培训与观摩,加以我自己的思索,对于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也是我自己以后教学工作中奋斗的方向。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融合很多科学探究实验和科学知识的学科,单纯的授课是无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兴趣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首要的是勤,琐碎的科学实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的参与,是由不得我们拥有惰性的。
小学科学老师,需要研究的方面很多。首先需要研究教材,找到教学的重难点;其次需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以及所拥有的科学前概念,为学生确定行之有效的学法;再次要研究教师的教法,如何让学生的学变得简易轻便,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真正变成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课堂,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充分转变思想,把自己置身于课堂的主导者的地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
其次,充分发挥引路者的作用,通过知识魅力以及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其实是个细活,教学的设计,材料的准备,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教师尽心尽力。首先细学生:有的放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鼓励帮助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其次细课堂:用心设计,切实有效。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思索,积极发言,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最后细反馈:对学生严格要求,强化检查,甚至包括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课后注重练习与拓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发展。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像我这样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更加需要不断的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我对自己的工作与人生的憧憬与规划,对自己有所期待,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让自己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今天,这一点点简单的体会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思考,实践出真知,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才能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给我提出了新的挑战,迎难而上,期待享受解决困难后的喜悦。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四
赵丽红曾把科学比作一扇大门,任何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是的,走近文学,我走近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走近科学,我听到了中华千年的感叹。
尤爱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旁,手捧一本诗集,任阳光和幽默的香气充斥着鼻腔。走近中华民族的诗词古韵,我深味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忧绪,五柳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悠然,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豪情……千年的感叹,有的深沉,有的高亢,只要你走进文学,便能听到。
走近科学我触摸到了那一个个不朽的灵魂。
曹雪芹走近文学,一生颠沛流离,终铸成红-楼-绮-梦;高尔基走近文学,成就人生三部曲的名典;奥斯特洛夫斯基走近文学,勇抗病魔,铸造钢铁传奇。走近文学,在他们不朽的灵魂下诞生了又一批不朽的灵魂,予我以坚持的勇气,教我以人生的真谛。走近文学,那些不朽的灵魂一次次撞击我的心灵。阿廖沙教会我要逆境自强,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难;保尔告诉我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如钢铁般的意志;简·爱告诉我一早执着专一,有做人的自尊。走近文学,我仿佛看见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玛斯洛娃的觉悟,欧也妮的付出……书中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文学形象,一个个存活多年的不朽灵魂莫如我成长芦笙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走近科学,我享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夜阑人静,我在台灯下展开纸墨,在氤氲的茗香中伏案写作。任缕缕感伤和点滴感动自笔尖流出。我走近属于自己的文学,用文字洗涤心灵上的污秽,洗去自己曾经的伤疤,换来一颗明亮晶莹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文学是一壶千年的酒酿,我自斟自醉,走近文学,细细品味酒中微妙的味道,熏然又芬芳。
感谢科学,伴我一路成长。时光荏苒,对文学的热爱丝毫没有却减。走进科学,我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走近了美丽的人生。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五
高尔基曾说:“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可见,科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一段时间,我阅读了《趣味科学》这本书,更加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
比如说速度问题吧,别莱利曼说:“我们每个人只要在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乘坐交通工具,沿一定速度行驶,就可以和月亮或太阳保持同步。”看到这儿,我十分好奇,人的速度怎么能和太阳或月亮相提并论呢?人又怎样才能追上太阳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又接着看下去,原来啊,是这么一回事:只要在77纬度线上,乘坐飞机沿450千米一小时的速度飞行,就能够在月球公转或地球自转的同时,在相应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经过某一固定点。因此,对于这架飞机的乘客来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挂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下的,所以啊,也就会有所谓的“超过月亮、超过地球”之说了。
看到这儿,我不禁感慨万分:现代的科学技术是如此神奇,竟然可以让人们去追赶上在被誉为万物之神的太阳了!科学技术在我们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呀!
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大自然既爱又怕,敬而远之。到了近现代随着爱迪生、哥白尼、牛顿等人的出现,科学技术开始迅猛发展,人类开始慢慢的接近大自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不再惧怕大自然,而是去探索大自然、开发大自然。大自然无私的给予了我们衣食住行,我们的一切都源于科学,源于大自然。当然,由于我们的短见,我们也伤害了大自然,摧毁了大自然,我们现在更要用好科技去修复大自然的伤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改变自然,科学改变生活。新世纪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能否在科技上把握主动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因此,我们从小要树立科技意识,要扬起理想的帆,荡起求知的船,摇起勤奋的桨,在科学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进,走得更远,将来才能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于社会,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成为现代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六
科学教研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科学教学研究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思想和素养:其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本质:最后,要掌握科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方法。因此,科学教学研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本质以及学生学习科学课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本质问题进行研究。本学年按板镇小学科学教研工作在按板镇小学行政的领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教研要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行开展。圆满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科学课来都不被教师重视,认为科学课是附课、教的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只要完成课时就行。学生学得好不好不要紧。所以,学年开学初,就要求全体教师在全面熟悉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从理论高度上认识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对科学课程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
2、根据需要,对全体科学教师进行了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科学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3、通过上示范课和研讨课,进行全面的培训和个案指导。20xx年11月份,组织了一次全镇性的科学教研活动。所有全镇3至5年级的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首先由玉河小学的李忠富老师和宣河小学的邓嘉发老师以及中心校的杨闻富老师进行优秀课例展示。与会教师各抒已见进行交流与研讨。其次是把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会上交流与研讨。通过研讨,解决了老师们心中的迷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对老师们的科学课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积极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本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红星、文立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
1、根据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制定科学学科新授课、复习课的课堂要求。在全镇教研组长会议上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并让每位教研组长把要求落实到科学课堂教学当中。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根据科学课的特殊性及独立性,本学年对科学教学常规作了具体的要求。即:从科学科目的课时量、备课、教案的撰写、作业批改的次数和作业量上做了具体的规定。并在常规检查中加以规范,使教师认识到无论什么课都要认真对待。
3、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科学教研活动。即:每个村小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科学课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心校每学期四次。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得集体的科学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4、本学年由于三年级的科学教材是新改版的教材,好多教师都难以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对三年级科学教材在科学教研活动上给教师们进行了学习和分析解说。强调从最基础的对教材的准确深入研读做起,引领任课教师从单元整体结构安排、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到具体每课的结构安排、编写意图等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使教师们深切感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编写意图和基本脉络。
5、根据我镇科学教学的薄弱点,我认真分析并整理各年级、各册的知识点,印发到各科学教师手中,让教师认真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使用和辅导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毕业班工作是一所学校的门面,门面打造得好,这所学校就好,本学年的毕业班特别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毕业班教师既欣慰,既有压力。所以对毕业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从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积极请上级领导对我校毕业班工作做了细致的指导。通过一学年的努力,毕业班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毕业检测中,科学共有207人参加检测,平均分分,及格人数197人,及格率95%,90分以上的有21人,优秀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1、圆满完成教学论文与学生书法作品的评审与推荐工作。经过认真筛选,共评选出16篇优秀教学论文投稿,16篇都获奖;110篇学生书法作品上报,有31篇作品获奖,有2位教师获指导教师奖。
2、认真完成了中心校各教师的课时分配及临时代课教师的工作安排。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七
我们很难一只手把鸡蛋攥碎,可是,刚出生的小鸡,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啄破蛋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做了一个科学实验,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细细长长的铅笔,又在妈妈的帮助下得到了半个鸡蛋壳儿,把它凸面向上,放在“实验桌”上。鸡蛋像一个堡垒一样,矗立在那儿。我提起铅笔,离蛋壳儿大约20厘米左右,“瞄准”蛋壳的中心,说道:“五、四、三、二、一,准备,——发射!”
铅笔如同火箭一般,直“射”桌子上矗立着的“堡垒”。看来,蛋壳儿要被“打出一个洞”了,实验要成功了!可是——为什么铅笔顺着鸡蛋壳儿“滑”下来了?我揉了揉眼睛。
“再试试!”妈妈满脸急切。
嗯,再试一次!我不断把铅笔的高度提高,可无论试了多少次,结果都和第一次一样。那鸡蛋壳是不是穿上了铠甲?怎么会这样坚不可摧呢?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要不把蛋壳“翻个身”?蛋壳下垫了一个小酒杯,放上去刚合适,不大也不小。远远望去,就像半个冰激凌球放在了杯子上。我又一次将铅笔“发射”了出去。
嘿嘿,鸡蛋壳儿,小酒杯就是你的葬身之处,你碎定了!“咔”的一声,只见铅笔插入了鸡蛋壳里,像一把宝剑,“刺”中了蛋壳的“要害”。蛋壳上出现了一条条“藤蔓”。
“成功了!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我欣喜若狂地尖叫起来,妈妈也在一旁问我鼓掌。
可为什么鸡蛋壳的凸面可以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呢?原来鸡蛋是有“薄壳结构”的,曲面可以把外来的力沿着曲面均匀地分散,虽然它很薄很薄,但可以承受住很大压力。然而鸡蛋的内部却无法像凸面那样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因此,小鸡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啄破蛋壳了。
现在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它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看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发现哩!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八
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科学频道》的走进科学,我非常爱看.这个栏目里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科学知识,有些经过探索解开了谜团,而有些还等待科学家继续研究.
在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鸡蛋有一小半没入瓶中,我习惯的用手按压着鸡蛋,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一声,鸡蛋完整得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爸爸说:“窍门是……”爸爸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儿子,别急,等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后,你就能知道其中的窍门啦。”
只见妈妈找来一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又找来一个打火机和一张纸,在准备的空隙,我便问妈妈:“妈妈,你这是要做什么实验啊?”妈妈回答道:“我要做的实验是‘拔火罐’,是我跟妈妈学的,也就是你的姥姥。至于你想知道谜底,看完我这个实验,你一定会明白的。”老妈准备完后挽起袖子,用打火机靠近了纸,然后她一按打火机,纸“哧”的燃烧起来,老妈不慌不忙的把纸塞进了瓶子里。过了一会儿,瓶中的火苗灭了,老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玻璃杯扣到了左手手臂上,过了一会儿,老妈把手旋转转到了瓶子朝下的方向,瓶子居然没有掉!这也太神奇了。妈妈有叫我试着把瓶子拔下来,我试了试,我这个“大力士”居然拔不下来。
妈妈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笑着向我解释:“当纸燃烧时,用掉了瓶子里的氧气,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罐子被外面的空气压力推进了皮肤里,牢牢地吸附在皮肤上,所以瓶子才不会掉。在推鸡蛋的实验中,由于鸡蛋把整个瓶颈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鸡蛋被吸入瓶里。”
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任何迷团都会被解开。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十九
刚接触物理,觉得并没有什么的,可由浅到深地进入物理的世界,我发现物理的趣味。渐渐地对物理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因此,对于物理研究与实验,我也想不断地去尝试与探究,寻根问底,获取更多的知识。
通过学了时间的测量后,我发现生活中其实许多东西是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甚至是路程、重量……那么下面我就实验举例给你们看吧:
实验器材:细沙、两个一模一样的413ml的小水瓶,瓶口直径为。两个比这两个更大容积的大水瓶,瓶口直径也是。
实验过程:
实验一:首先,在一个小水瓶中装进500克的细沙,然后,与另一个小水瓶的瓶口相接,做成一个漏斗似的形状。接着,我经过许多次实验,测出了结果:500克的细沙,在一个容量431ml,瓶口直径是的小水瓶中,流完一次需要约秒。
实验二:根据上面的实验。这次,我把沙子增加到1000克。以相同方法,相同步骤去实验得出的结果是:1000克的沙子,以与实验一相同的条件、方法与步骤,流完一次约用秒。
实验三:最后,我换了小水瓶,用大水瓶来实验,以相同的沙量,瓶口直径相同,方法、步骤相同,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最后,我计算在具备以上条件时,每秒流沙量约克。因此,若有8000克的沙,在通过一个直径的瓶口,约需1分钟。而且,从实验三可以得知,容量的大小不影响每秒的流沙量。只要瓶口直径大小不变,每秒的流沙量基本相同。
另外,我还发现可以粗略测量时间的东西。如:
(1)人的脉搏与心脏的跳动。当脉搏或心脏跳了七十几下时,那么就等于过了一分钟左右。
(2)走路也可测量时间与路程。假如我每秒约走一步,每步约。则一分钟约走了60步,走了约30米。
(3)呼吸,一个呼吸完成约需要4秒左右。因此一分钟约呼吸15次。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肯发现,物理有趣的现象也会时常伴随我们,帮助我们,使我们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前路茫茫,物理趣事间不断,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探究,去追求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趣味,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
在科学的百花园中,生命的遐想,实验的发现,宇宙的奥秘……凝聚着无数人们智慧引发无数人的好奇。
星期三的下午,我来到科学的殿堂,老师从办公室拿来一个小铁桶和一条上面印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手帕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烧不掉的手帕。”“什么,烧不掉的手帕?”我好奇地问老师。“手帕是布做的,怎么烧不掉呢?”爱动脑筋的周敏说:“对呀,手帕不可能烧不掉,老师在骗我们吧!”大家纷纷议论,“你们等会儿就知道。”老师微笑着说。
老师开始准备工作了。她把那条漂亮的手帕沾上汽油,接着对我们说:“我现在把手帕点燃,放进小桶里让它烧。”我真怀疑老师在骗我们,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小铁桶伎烃魔术?
实验开始了。老师自信地拿起手帕点燃后放进小桶里,火熊熊地烧着。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火光,都为这条漂亮的手帕感到惋惜。老师满不在乎地看着小铁桶,好一个稳坐钩鱼台的架势。一会儿,她胸有成竹地走上去用盖子罩住。火熄灭后,老师拿出手帕,手帕还是那样漂亮,完好无损。同学们惊讶地说“真怪啊!”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不约而同问老师。老师说:“因为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外焰温度高,内焰温度低,手帕位置发球内焰。火开始烧汽油,汽油快烧完时便把火熄灭,火还没烧到内焰,所以手帕不会烧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科学可是个宝呀。”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因当热爱科学,但你如果不会挖掘科学中的奥秘,不会实践,你将永远不会懂得科学的幸福。
诺贝尔科学奖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不用说了,新世纪的小主人们说知道牛顿所说的: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我们六级增加了几个项目,其中,我报的就是结构承重。因为我们星期五就要比赛了,所以只有两天时间准备,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们组每天晚上都一直做到八九点钟。
我们做了两个比赛用的,一个是主要的,还有一个是备用的,但是主要的那个是用木板做的,备用的那个是用a4纸做的。
一开始我们在听赵韵琪的建议,在卷纸筒,我们都认为这种办法行得通,所以就照做了,但是做了一天以后才发现,这种办法行不通,所以我们又换了一种办法。
比赛当天,我们组都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希望,可是一到比赛现场,我们就心灰意冷了,觉得自己没希望两个很有希望的作品,因为裁判规定a4纸所做的支撑柱总重量不能超过两百克,但是我们做的支撑柱两个就已经三百多克了,而且我们主要的支撑柱因为使用木板做的,也只能被扣下来了,我也只能感叹人算不如天算,比赛一开始,一班的实力就让我们大为震惊,他们一出场,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轻松打破了学校记录,一共承载了247个矿泉水瓶,将原纪录提高了至少四十个水瓶,在这个成绩面前,他们个个都像成了世界冠军一样。
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贾司郡她们那个组的身上,她们是我们班最有希望的一组人,因为她们采取了四个圆柱体支撑,中间用胶带链接。刚开始,她们先把一块kt板平稳的放在地面上,然后在kt板的四个角固定好支撑柱后,再放上一块kt板,接着开始放矿泉水瓶,她们采取了正方形的摆法。搭到第三层的时候,一股风刮了过来,矿泉水瓶的结构有些不稳了,她们的成果差点就倒了,这也让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到第四层时,她们放歪了一个瓶子,整个结构开始摇摆,差一点就又倒了,幸运的是结构慢慢又稳定了,我的心瞬间也提到了嗓子眼;到第五层时,贾司郡手误了,结构猛地晃了一下子;搭到第六层时,悲剧还是发生了,她们在放水瓶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kt板,整个结构于是就轰然倒塌了,我的心也随着倒塌的矿泉水瓶碎成了一地啊!她们组最后的成绩是120多个
在这次科技节中,我学会了很多技巧,希望下次科技节我能够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昨天晚上,我在我家车库门前发现了一小群蚂蚁,我见了,心里不禁高兴起来:前两天,我正愁找不到蚂蚁呢,没想到你们自己送上门儿来了,这真是“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想到这里,我不禁“咯咯”地笑了起来。接着,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跑到了我家门前。刚进屋,我便像饿狼扑食之势跑到了衣柜门前,如获至宝似得拿着两个樟脑球,迅速跑回楼下。
我先随便捉了只蚂蚁来到了一片空地上。这样,我的实验就开始了。我先用樟脑球在这只小蚂蚁前面轻轻的画了一道线,看看蚂蚁有什么反应。猛然间,我发现蚂蚁晃了晃它的小脑袋,再用触须试探了一下这条线,这样一直僵持了十秒钟左右,蚂蚁才缓缓地走过了这道“防线”。
接着,我又在蚂蚁前面画了一条线。这下,蚂蚁有些力不从心了。几次想走进那条线,可都退了回来。它一直在线的旁边徘徊着,就这样,蚂蚁终于累得“散架”了。于是,我便在蚂蚁周围画了半径大约为10厘米的圆,看它有什么动静。
经过一顿休整,蚂蚁终于恢复了体力。它一直想走出这个圈,可一直没有成功。经过几番折腾,蚂蚁变“聪明”了。它不在直接冲过这条线,而是想绕开去。可它却不知道,我早已封住了所有出口。所以它转动了好几圈也没出来。但它并不泄气,一心寻找它心中的那个出口。
我又在圈里画了一个较小的圈,蚂蚁又在这个小圈里来回转。我一次又一次地缩小这个圈,蚂蚁也一次又一次地在更小的圈里徘徊。就好比《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一样,在即将封冻的湖面上一圈又一圈地游泳似的。随着圈越来越小,蚂蚁也越来越疲惫。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圈了。蚂蚁周围都散发着樟脑的味道,蚂蚁终于坚持不住了,趴在地上,再也没力气起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真是生活处处有科学啊!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望着外航港两旁的人们,脚踩坚实的大地,感受着地心引力的美好,两旁熟悉的国旗,我不禁热泪盈眶,亲吻着脚下的大地,一切都那么熟悉。
这一切还得从公元纪元2201年讲起,当时,作为一名成熟的航天飞行员,经过半年的层层选拔,我终于有幸被选为“丝绸之路——地外卫星”号的候选航天员之一,后来的一个月,我与另外九位航天员经过魔鬼般的训练:耐高温、受低压、体验失重和720度回旋失重感受感压器的折磨下,我和白佳星在训练中名列前茅,终于被选为了正式的飞行员。
后来,在与白佳星一起练习,操作飞行器后,在2201年的10月1日,我们所乘的航天器选为发射飞行器。
在经历了采访和总指挥员的叮嘱后,我们身穿航天服,登上了飞行器,坐在发射舱固定的位子上,期待着起飞,但这其实是后来九年噩梦的开始。
“10、9、8、7、6…。3、2、1——发射。”随着一声轰鸣,飞行器底部喷出浓烈的火焰,一阵震动后,飞行器徐徐飞向了天空,像在投进无尽的黑色沥青里。
望着越来越小的地球,我心中涌现出思念之情,但没有达到太强烈,毕竟七天后,我们就会返回,就像一只被拉着的风筝,不管再怎么,都会回去的嘛?但我并不知道,那条拉着风筝的线,会在七天后断了。
七天后,我们启动了自动a。t返航,突然,这可恶的太空垃圾撞上了返回舱,隔热瓦彻底失效,我们只能在太空里流浪了,唯一的联系只有无线通信。
在后来的九年里,我和白佳星多次情绪失控,但为了一个人的尊严,我并没有做一些极端的事情。
在恶梦结束的最后一天,也是九年的最后一天,我醒来后,望着一个白色的物体越来越近、越大,仔细一看,那不是“拯救天使”号吗?我激动的叫醒白佳星,我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两天后,在我回家一天后,记者采访我们:“您好,在这九年里,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只回答一句:“是我对祖国的爱和对地球的留恋。”
是的,九年过去了,我回来了,望着这一切,我热泪盈眶…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四
盛夏的太阳仿佛脱掉了一层壳,发了疯似地炙烤着大地。天空亮蓝亮蓝的,一条蜿蜒的小溪倒映着天边几片稀薄的云彩,镶上粼粼水波做的金边,晃得人睁不开眼,溪边站着几棵懒散的垂柳,吹着疲倦的风,不情愿地摆动着枝条,犹如女郎散开的一头飘逸长发。树上一两只蝉不知疲倦地鸣叫着――知了。
啊,夏天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每天我都可以悠哉悠哉地睡懒觉,因为一睁开眼就有丰盛的美餐等着我,无需忍饥挨饿劳碌奔波。那些自以为是的愚蠢的鸣蝉,死到临头还以为自己是当红歌星,在那里卖命地“知了知了”。想溜,没门儿,也不看看我螳螂有怎样一副身手。想想人类通过观察我后创造的那一套灵快的“螳螂拳”,心里就骄傲得乱七八糟,只怕无处炫耀,难道你还能逃脱我的“镰刀腿”?
蠢东西,我已逼到你身后一步之遥的绿叶丛中,而你还鸣鸣自得,丝毫感觉不到危险随时会从身后降临,现在就让我啖了你的肉!
啊哟……痛呀……天怎么黑了……
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唉,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觉得他人自以为是。若不是我出奇制胜,天下的蝉岂不被你螳螂消灭殆尽?到时候生物链岂不断环?《孙子兵法》不是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吗?如果没有这一战术,许多战争岂不延长年月,老百姓岂不更苦不堪言?生活就是战斗,打败了怨不得谁,因为一切尽情理之中,暂时的胜败只是一种假象而已,现在我虽然胜了你,但谁能知道在哪一刻我将被什么飞禽走兽或xx掳去生命呢?而且……
你错了,黄雀,因为这次你是败在我的弹弓之下,而不是什么飞禽走兽或者xx。始料未及吧!
任何意料不到的事情都是无法阻挡的,阻挡得了的就不能称“意外”了;任何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情理难容”了。
今天,我终于得以改编成语了――“螳螂捕蝉,黄雀次之,弹弓在后”。比喻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终究到底大都可以归结在情理当中。
小兔崽子,作业还没完成就躲到这里玩弹弓,看我不打死你?
我说啊,螳螂捕蝉,还是老爸在最后!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五
自古以来,科学就一直以高冷的面孔示人。提到科学二字,人们大脑中一般都浮现出牛顿等伟岸的身影以及数条公式。
然而,科学却远远不止有着那些冰冷的公式,那些威震四方的大名。
年少时的你一定会抬头仰望星空,也一定感叹过星河流转,沧海桑田。一定领略过中国的大好河山,呼吸过清新的空气,折服于大自然的美妙。或许,我们也曾一直认为这些都是文学的领域,然而,若无科学这阶梯,文学又如何能上升到
声及四方,悲天悯人的高度。若无对眼前的景象有着一份科学客观的认识,一切的描写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科学是文学得以万古长青,蒙络摇缀所必须的养料,否则文学永远也无法成为万世万代的心灵慰藉。更有之甚,会给予人一种思而不解、求而不得般玄然之撼,那么无法给予共鸣的文学,早便也失之千里。
科学是人们活在当下的前提。人若想活在当下,其一则是必须认清当下。无识之当下故无可言当下。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才能使人类之源头为活水,使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科学是世界的主人而人仅终为客。纵观历史长河,此客早已走而又来,来又复走。人类也不过是这万物运转世界中的一个过客罢了。渺沧海之一粟。人之不解科学而又欲登台入室,喧宾夺主,显然是无可谈起的。只有将科学普及于众人之中,人类才有了与这主人同坐共饮的机会。
科学是普识的,是大众的。科学从不神秘,也并不严肃,科学家究天人之理也无需冯虚御风,清高自远,抑或是“躲进小楼,自成一统”。科学的传播不仅可以从黑白分明的教科书或是公式中,它可以出现在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之处。
几乎无人不知何为重力、热胀冷缩之类,因为他们足够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就我个人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只顾眼前是显然不够的。但对于那些高高在上,距之千里的科学原理,虽可勇无用武之地于你,只涉猎耳,是可扩眼界、打开思维之好法。使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得以表达,让人们深深了解并喜爱它。
百余年前,又有何人想到其究之天理早已走入千家万户。望你在仰视天河之时,可有所之想,有所之托,有所之梦。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六
“叮铃铃,叮铃铃”,这个奇妙而又有趣的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陈老师右手拿着一只绿粉笔,郑重、严肃地写下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吹气球!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绞尽脑汁来猜测: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呀!吹气球?三岁小孩都能干啊!难不成……是把气球吹出朵花?想了好一会儿,这个谜仍像一团云雾缠绕着我,而我也是搞不懂陈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时,只见陈老师挽起袖子,清了清嗓子,慢慢地走到了办公桌前,弯下腰,低下头,仔仔细细地搜寻了一番。一会儿工夫后,她双手托了一个装巧克力的袋子,走到讲台中央。又神秘地拿出两个瓶子,之后,小心翼翼地将手放进去,摸出两个夹着夹子的气球,实验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陈老师扫视了整个班级,发现大家都屏息凝神,便故意卖了个关子,还“请”前排同学往后躲,说以免试验中被误伤,这使得这时的气氛更加神秘而紧张。在大家迫切的目光中,在一个个小脑袋探向前时,陈老师拧开了瓶盖。
只见她将一个空瓶的瓶口对准地面,倒了倒,确认没有任何东西后,又拧开了另一个瓶子。这回,里头装有半瓶透明的不明液体,陈老师不慌不忙地将液体倒入小瓶子中,翘起纤细的兰花指,松开了夹子,把气球紧紧地套在瓶口处。这时,少许白色粉末如天女下凡似的,落入了水中,接着,便是奇迹般的一幕―白色物体在不明液体中排山倒海,兴风作浪,翻滚不停,最终于液体融为一体。这时,气球像被施了“膨胀咒”,一点一点,慢慢地,微微地“发起福”来,圆润了许多。随后,一根细小的水柱从气球一个小孔处直冲出来,如同一根细细的喷泉,直直地想往外窜,同学们看了不禁开怀大笑,不亦乐乎。
不过这,是什么原理呢?杨陈宇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大家,可说了半天我们却听不懂。看来啊,“解铃还须系铃人”,陈老师缓缓说道:“小苏打中有碳酸氢钠,白醋中有醋酸,它们遇到后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但今天气球破了,所以实验今天不是很成功,但也达到了效果,气球鼓起来了。”大家听了恍然大悟:原来瓶子也能“吹气球”啊!
这次的实验,可真是奇妙而有趣呢!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七
科学是深奥的,在科学的海洋我们自由的成长遨游,有些人认为科学离我们生活很远很飘渺,其实生活不光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今天就来做一个最简单的——黄豆发芽的小实验吧。
黄豆生芽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实验也很复杂。我先取来一些黄豆,它们圆圆的,黄豆的颜色好像是土黄色,又有点接近肤色,似乎还带点淡黄。表面有些皱皱巴巴的皮,像是水的波纹,又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原来黄豆是这样子的,还有这么多的特点哦,第一次如此亲密的观察黄豆,真是挺有感悟的!
我找来一个透明的杯子,把黄豆放进去然后加入水后,我就在一旁静静的等着。大约半小时过去了,我都有些不耐烦了。黄豆的皮真的那么难蜕吗?等了这么半天,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这样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等我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转向那杯子。“终于退皮了”我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好多呀!黄豆变得比开始更大更饱满了,很多的黄豆的皮都裂开了一个小嘴,杯子里有一股清香,豆子变得更光滑圆润了,真希望它能快快长大呀!
泡豆芽需要时间,所以耐心的过了两天,我习惯的跑到杯子前一看,黄豆的头上出现了尖尖的、短短的嫩白的芽,像黄豆的小辫子,十分惹人喜爱。芽儿又经过了四天,开始变得卷卷的,弯弯的,十分俏皮,十分可爱。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我期盼的目光中,芽儿还在一点点长粗,已经发了芽的豆子皮开始烂掉了。它脱下那难看的大黄睡衣,露出了一层绿油油的、光滑的身体,一个个胖胖的黄豆芽终于展现在我的面前,看着自己的试验成果我很满足。虽然需要耐心的等待和仔细的观察,但我最终成功了,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只要细心的观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所以我现在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只有知识渊博了,才能更多的解开科学中的奥秘。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八
“科学陈老师来了!”我们班的“侦察官”大叫,我们立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得直直的,教室里寂静无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老师把科学书与学具都放在讲台上。这一次我们控制不住自己了,一大群人呼的一下围住了老师,因为老师带了一个乒乓球与一个量杯,更引人注目的是老师还带了个热水壶!我好奇心爆发,也随着围了上去。老师拍了拍讲台,生气地说:“回去!干什么呢?”我们只好失望地走开了。
只见老师用力地压着乒乓球,只见她皱着眉,咬着牙,很吃力地压着,过了一会儿,乒乓球扁了。我们都奇怪极了,老师这是在干什么?
“好,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球是不是扁了!”“是!”“那好,谁来把它恢复原状?”“乒乓球这么小,又薄,还不是件简简单单的事!”同学们议论纷纷,高高举起了手,我同桌也不甘示弱,于是,老师叫了他。只见他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拿着乒乓球看了看,然后用手掌压住乒乓球,但球丝毫没有圆起来,反而越来越扁了。他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下了讲台。现在,该我们班的“大力士”上场了,他用手指紧捏着乒乓球,想把凹进去的地方挤出来,因为使劲,他的脸涨得通红,也只是捏那边拱这边,捏这边拱那边,悻悻然地回到了位置上。
“都不行对吧,我也不行,所以现在,我们要请个魔法师来帮我们!”
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只见老师把乒乓球放进杯子里,接着缓缓地往杯子里注入热水,然后,老师像个魔术师一样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过了几秒钟后,乒乓球“嘭”的一声恢复了原样。同学们欢呼着围了上去,脸上有诧异,有惊奇……只有“大力士”是一枝独秀,愁着脸,眉毛像打了结似的,仿佛在说:“我怎么会输给一杯热水呢!气死我了!”
“老师,这是什么原理啊?”有个同学问道。“这个是受热膨胀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自然而然就会恢复原样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是根据受热膨胀的原理啊!看来只要我们关注身边的科学,人生处处有惊喜!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二十九
为了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新时期教师形象,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行为规范》手册,重审对教师的各项要求,组织座谈,交流学习心得,并用《教师行为规范》要求,来规范教师行为。下头就是我的学习心得:
虽然做一名职业教师也十多年了,可每每读到“教师道德”这一词语,都不免会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的懈怠。十多年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了这一词语的深重,乃至感觉到——神圣!!
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有育人……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梦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姑且从梦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
1、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师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艺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师能,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齐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资料,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表,身正为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我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三十
一个夏天的下午,学校的生物小组像往常一样接待了一批批生物爱好者。瞧,生物室里的陈列柜,摆满了许多的昆虫标本:有00田园卫士猫头鹰;有树木医生啄木鸟;有小小歌唱家小黄鹂……它们都热情的迎接这些小生物家。
忽然,传来了一阵啧啧的讨论声,原来是三个少先队员在讨论。
陈凌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蝴蝶,王强凑上去,不时发出赞叹:“好美啊!我是第一次发现有这么美丽的蝴蝶。”陈凌听了,说道:z“嗯,这是凤蝶,春天的凤蝶体型较小,翅膀上的花纹也较细,这是因为春天凤蝶羽化,食物少,气温低,发育不好的缘故。夏天的凤蝶硕大美丽,翅膀上的黑纹较粗大。你们看到的就是夏天的凤蝶。”
王强听到入了迷,眼睛一动不动。李刚一边拿笔记录,一边说道:“蝴蝶的种类较多,如粉蝶,它的翅膀会分泌一些粉,人要是碰到这些粉,皮肤就会发痒;还有“吃人蝶”,它主要生长在法国巴黎的西北不山区,这种蝴蝶十分美丽,颜色鲜明,但它是一种恐怖的昆虫,是以肉食为生;还有一种“紫色皇帝”,它主要生长在西北部,雄蝴蝶常常吃转头。它们用分泌物把砖头弄湿,然后用喙吸……”李刚讲的绘声绘色,滔滔不绝,真像个小小生物家、科学家。
忽然,王强问道:“那蝴蝶到底湿害虫还是益虫呀?”陈凌听了,不加思索的回答到:“当然湿害虫,它的幼虫都吃庄稼和树叶。”不等陈凌说完,李刚辩驳到:“蝴蝶湿益虫,它帮助庄稼传播花粉,让植物传代。”当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教自然的老师走过来,笑得说道:“虽然蝴蝶做过‘坏事’,但它也做了‘好事’呀,可见事物间都不湿绝对的。”老师顿了顿又说“你们能这样认真研究,值得表扬,希望你们发扬这种精神,做个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的人。”
天蓝了,一缕缕呈金黄色的阳光射入生物室,照在柜子上,柜子里的标本好似朝他们微笑,朝他们招手……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十多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日,我依然还坚守在那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立刻会想到这样一些次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的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团体的团队精神。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一天都带着一份好心境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且我们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低,但我都坦然的应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能够说每一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境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欢乐,学习提高,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欢乐。
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仅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忙。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仅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电教组的教师也给我鼓劲,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看着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我也觉的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我得到了许多:自我知识的增长,小朋友的欢笑,同事的赞同,幼儿园的回报。正是我对这个团队的热爱,我才会认真的学习,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正是在这样一个团队里,我体会到合作的愉快,领略到工作的乐趣。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摘 要: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科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
科学教学;实效性;探究能力
一、巧激趣,促高效。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20xx年x月x日至25日我才加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观摩了三节科学课。聆听了专家的讲座。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黄林老师在上《我们知道的磁铁》时,用扑克魔术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专家的讲座,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李大杰老师教学《磁铁有磁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一提到科学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快乐,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科学课上,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相关知识后,觉得这个实验非常好玩,于是,我的心里就升起了一个念头:做一盏孔明灯。
回到家以后,我迅速的写完作业,开始了实验的“前传”:我找来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又到邻居姐姐那里借来了一盏酒精灯,于是乎,我就亲自动手制作孔明灯了。我先将酒精灯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后拿来一只完好无损的透明的大塑料袋。我把塑料袋罩在酒精灯上,同时把它与塑料板微微的连接在一起。好了,孔明灯做好了。接着,我就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还用手把塑料袋撑开,避免让酒精灯的火焰将塑料袋烧坏。我仔细一看,酒精灯上的火焰好明亮,又好暖和。
不一会儿,我觉得塑料袋有点热了,而且鼓了起来。于是,我就将手松开,我发现:塑料袋没有倒下,反而竖起来。慢慢地,塑料袋越来越大,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胖汉。脱离了塑料板。塑料袋果然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独自为我成功的实验而欢欣鼓舞。
不过不能让这“塑料袋”一直在房顶是飘飘然吧!于是,我站到桌子上,奋力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外,将手一松,那盏孔明灯就直冲天空中升了上去。我一直注视着那盏独特的孔明灯,直到高得都看不到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看着远去的孔明灯,我心想:1700多年前,诸葛亮就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做成了热气球,还载着人上了天呢!在我的人生中,也创下了一个记录:独自一人做了盏孔明灯,这也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吧!
从中我也得出了一个科学原理: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我爱科学,更爱科学实验!字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2058年,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少年儿童,乐乐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参加超级大脑活动的志愿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乐乐和其它志愿者一起来到了中科院李博士的研究院。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李博士缓缓向等待的人群走来。乐乐今天在人群中特别出众,原因是他穿了一件特别耀眼的黄色上衣,可别小看这件上衣,这可是一件高科技产品:它不仅能随温度自然调节,以保证主人的舒适度,而且它还有自主飞行功能,乐乐今天就是载着它来到这里的。
只见李博士来到了人群中间,他的目光指向了人群中的乐乐。
这位小朋友,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别看乐乐长得挺帅,学习这件事可最让他头疼。但面对大家一起投来的目光,乐乐只能迎难而上。你能告诉我唐朝诗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吗?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我都喜欢。这个难不倒我,乐乐心想。
那你能背一首白居易的诗给大家听听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好,李博士接着问,你能告诉我夏天为什么会下冰雹吗?乐乐摇了摇头。你能告诉我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乐乐又摇了摇头。没关系,李博士说,一会儿我给你植入‘超级大脑’后这些问题就都能轻松回答了。
说着李博士轻轻掀开手腕,里面露出了一块像手表一样的东西,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李博士告诉大家这叫知识拷贝器。然后他将两根连接线贴在明明的太阳穴部位,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知识就拷贝到了乐乐的大脑中。而这时知识拷贝器里则传来拷贝完毕,可以使用的声音。
为了让大家看到知识拷贝器的神奇效果,李博士这次可是天南海北敞开了对乐乐的提问,什么海洋动物是怎么睡觉的?为什么牵牛花生长总是左旋向上?什么为什么太阳系中有那么多的小行星?哪一种火箭威力最大?说也奇怪,乐乐每次回答都是脱口而出,最后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试验成功,李博士又为其它到来的志愿者们做了同样的试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及激动的神情。
这一切不禁让大家感慨: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让大家相信地球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在科学的百花园中,生命的遐想,实验的发现,宇宙的奥秘……凝聚着无数人们智慧引发无数人的好奇。
星期三的午时,我来到科学的殿堂,教师从办公室拿来一个小铁桶和一条上头印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手帕说:“同学们,我们此刻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烧不掉的手帕。”“什么,烧不掉的手帕?”我好奇地问教师。“手帕是布做的,怎样烧不掉呢?”爱动脑筋的周敏说:“对呀,手帕不可能烧不掉,教师在骗我们吧!”大家纷纷议论,“你们等会儿就明白。”教师微笑着说。
教师开始准备工作了。她把那条漂亮的手帕沾上汽油,之后对我们说:“我此刻把手帕点燃,放进小桶里让它烧。”我真怀疑教师在骗我们,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小铁桶伎烃魔术?
实验开始了。教师自信地拿起手帕点燃后放进小桶里,火熊熊地烧着。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火光,都为这条漂亮的手帕感到惋惜。教师满不在乎地看着小铁桶,好一个稳坐钩鱼台的架势。一会儿,她胸有成竹地走上去用盖子罩住。火熄灭后,教师拿出手帕,手帕还是那样漂亮,完好无损。同学们惊讶地说“真怪啊!”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不约而同问教师。教师说:“因为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外焰温度高,内焰温度低,手帕位置发球内焰。火开始烧汽油,汽油快烧完时便把火熄灭,火还没烧到内焰,所以手帕不会烧掉。教师语重心长地说:“科学可是个宝呀。”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因当热爱科学,但你如果不会挖掘科学中的奥秘,不会实践,你将永远不会懂得科学的幸福。
诺贝尔科学奖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不用说了,新世纪的小主人们说明白牛顿所说的: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20xx年9月,泰宁县的小学科学才正式进入了课程改革,三年级开始使用《科学》教材,四、五、六年级仍是使用《自然》教材。回顾一个学年来的科学工作,科学教研教学工作有了一定起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预定的目标。小学科学学科本年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主要工作是:
1、以“做中学”为抓手,结合新课程的实验、实施,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尝试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把握能力。选派了3名科学老师到市里参加了教材培训,要求科学老师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围绕研究主题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开展科学教研活动,各校能开展以校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组织老师认真开展“说、上、评”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中心发言人,充分发挥科学学科教研组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倡导老师们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教书匠”成为教育专家,鼓励老师积极撰写科学学科论文,并收入了市、县论文汇编,提高了科学教师的教研能力,进一步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结合身边科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教研为途径和方法。注重研究实效,及时推广研究成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教学中还能将德育渗透到科学教育当中。
5、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6、不断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在科学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养成大胆心细、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的情感。
8、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主题科学实践活动。如实验小学开展了制作标本、种植植物、养蚕活动,城小引导学生种植观察凤仙花的整个过程等。
10、老师们能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和预测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准备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尽量及时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同时,还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时间、空间以及体验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将不断学习,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物到底是否威胁着我们呢?这是我的疑问。为了搞清楚,我便对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研究。
研究过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着空闲时候,来到一块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帮助下,我抓了两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们各放入了两只透明的玻璃瓶内。现在,两只瓶内都装满着新鲜空气,还各有一只蚱蜢。随后,我由表哥陪同着来到马路上,同时,携带着两只玻璃瓶。我们请了一位驾驶员配合,我拿着其中一只玻璃瓶拧开盖子,那位驾驶员开始发动起汽车来了,汽车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气,此刻,我正朝里装汽车尾气,装满了汽车尾气后,我拧紧盖子,谢过驾驶员,迅速从身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标签,在装满新鲜空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1”,又在装满汽车尾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2”。这样,便于识别。
回到家中,我把两只玻璃瓶摆放在阳台上,使它们能受到足够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观察它们的动静。刚过十几分钟,我挡不住好奇的诱惑,忍不住去瞧瞧,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活蹦乱跳,精神充足,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显差了点。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来分钟,我就去观察一次,发现的结果都是一样。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观察了一次,有着重大的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存活着,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动弹了。
汽车尾汽对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响,汽油的主要成份为辛烷。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们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铅。因此,人们常把添加含铅的汽油称为含铅汽油,而不含铅的汽油叫做无铅汽油。
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知道,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尾汽中含铅,它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随空气被人们吸入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儿童,可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当然,使用无铅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无害汽油,因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质。
通过做实验、查找资料我知道了:
汽车尾汽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觉得也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蚱蜢换做是我们,我们吸入的不是空气而是汽车尾气的话,我们也同样会无法生存的。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生活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发现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
到家的我开始着手材料:脸盆、水、干毛巾。准备就绪后,我就开始试验了:
首先把手和硬币擦干净,我擦干手后,正想擦硬币,呀,硬币呢,怎么不见了?我摸摸口袋也没有。哎!瞧我这木瓜脑袋,连硬币都没有那还浮什么啊。我急忙上楼拿了几个一元的硬币,然后把一个最亮的给擦干净。
第二步,将硬币小心地放在食指的指尖上,正面朝上。
第三步,把手轻轻地放进水里,食指最后着水,让硬币的反面碰到水就行了。可是,这一次的实验我却失败了。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不小心碰到了水。第二次,我重新准备好,开始做实验了,可我刚把硬币放好把手拿开,硬币却又沉下去了。我气急了,嘴里嘀咕着:“还说硬币能浮起来呢?真是吹牛。”转念一想:“不妨多试几次,万一真能成功,好在同学面前‘炫耀炫耀’”。我接二连三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这时,表姐刚好来找我,见我正在做“浮硬币”,就赶紧说:“你不该用这么大的硬币,应该找一个一角的小硬币。”“哦,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说完,我马上从抽屉里找出一个小硬币,将它擦干净。开始试验了,我一试,小硬币就浮起来了。“硬币浮起来了,硬币浮起来了!”我高兴地跳着,叫着。
此时,表姐比我还得意,仰着头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她呢,是更得意了。我“求”她告诉我,她才把原因说出来:
原来,液体的表面好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的拉力,这种力叫做表面张力。如果我们轻轻地把一枚硬币平放在水面上,由于硬币较轻,水的表面张力能承受住它对水面的压力,所以能浮在水面而不下沉。
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学习!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时代在飞速进步着。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越来越高级的机器来代替人力。你听说过自助扫码收银机吗?如果没有,那就听我说一说吧。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去永辉超市买菜,挑选好蔬菜去前台结账时却见不到售货员,只见到了两台机器和一些与我们一样迷惑不解的顾客们。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从广播中传出:“顾客们,本超市已换成自助扫码收银机结账,如各位有疑难,可去前台咨询,使用方法就在机器正上方。”
大家听了,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那几台银灰色的机器,纷纷按照机器上方的使用方法操作起来。哇,真快啊!好几位叔叔阿姨很快就付账结束,大家都觉得很新奇,低声议论着:“不错呀,挺好用的呢!”“嗯,速度快得很啦!”“一扫一个准!”“真高级!”大家这样的评价可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了。好不容易排到了我,一定要试试这新机器。
我看着指示操作:第一步,把需要结账的物品条码对准机器窗口;第二步,选择支付方式;第三步,取走物品。我每次把要结账的物品对准窗口,都会听见“滴”的一声,物品的条码就会被扫描进机器,屏幕上就会出现物品的名称和价格;接下来,妈妈选择微信支付,只需要把支付二维码放到窗口扫描,几秒种后,屏幕上出现了“支付成功”的提醒信息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回家后,我非常激动,用电脑查阅了一下资料,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关于自助扫码收银机的资料,因为我很想知道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没有或者忘记扫描某些物品的条码,会怎么样呢?我在一个资料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只有扫了码,条码上的磁性才会消除;如果没扫码,条码上的磁性依然存在,就会被门口的磁性扫描器扫描到,机器会报警发出提醒。
机器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每一个科技产品都是科学家们心血的结晶。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当科学家不光要有一双灵巧的手和探索的心,还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学会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说不定就会创造奇迹呢!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蚂蚁的秘密
我家楼下花坛边的土堆里经常会有蚂蚁窝,我常和妹妹一起看着蚂蚁忙忙碌碌的从水泥地上寻找食物,瞧着蚂蚁它那“幼小”的身躯上背着“庞大”的食物,我和妹妹有时真忍不住想要帮它们把食物“运”回去。
蚂蚁是如此的团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为自己的朋友卖命。这个发现使我对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一天我在无意中看到妹妹水杯里的水不小心倒在了蚂蚁的身上,这时的我气愤极了,因为我是绝对不允许让我喜欢的小动物受到一点伤害的!心想:哎~这个可怜的小蚂蚁难道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么?正在这时候我却看见那只小蚂蚁奇迹般的“走”起路来,我揉了揉眼睛,哇!我大叫起来,我真不相信这是真的。妹妹却不屑一顾的说:“每个科学家在发现某中规律时都不相信是真的。可不是吗?”对啊!这说不定还是个发现呢!于是我和妹妹开始了观察蚂蚁大行动:
第一次:妹妹倒150ml水;结果:悠闲自在,好的很!
第二次:我倒250ml水;结果:慢慢散步,好的很!
第三次:妹妹倒350ml水;结果:不错
第四次:我倒400ml水;结果:不错
经过四次观察我得出了初步的结论:蚂蚁应该不怕水。可我和妹妹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蚂蚁是怕水的,于是我们开始盼着雨公公能下一场大雨,能验证这个发现。我们盼啊盼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窗外水泥地上的小坑都乘起了满满的雨水,不一会,雨过天晴,连空气都特别清新,我和妹妹乐颠颠的跑下楼去瞧个仔细,我们俯下身,看见蚂蚁也出洞了,可惜的是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蚂蚁安静的躺在地上像睡了似的。我不怎么高兴,但当我看见其他的蚂蚁还是忙忙碌碌的干活、劳动时,我的心里想:别不开心了,蚂蚁无处不在,又为何因为死了这些蚂蚁而伤心呢?我不禁又快乐起来。
不过从这次观察看来,我也是有些收获的,我知道了蚂蚁是不怕水的,但是如果水量真的很大它们也会死的,在水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生存。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科学是人类的成长的空间。是它,让人类得知那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是它,让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它,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科学发明……
科学是十分奇妙的,不只是科学家,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多地、有趣地科学知识。
看到这个题目,太多的人会想:土豆那么硬,吸管那么软,怎么可能扎透土豆呢?
我也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真实实的。把土豆放在桌子上,手拿着吸管去扎时,只手的大拇指按紧吸管的另一头,扎下时,因为吸管内的空气无法释放,便变得异常坚硬,当然就能扎透土豆了。
把一个瓶子倒着放时(瓶盖扭紧着),看水能不能流出来。当然,不用试也知道,水定流不出来。如果把瓶盖换成纸片,还能不能让水漏不出呢?
我也倚着好奇心试了试。首先,把一个纸片剪一个合适瓶子的大小,把水灌满瓶子,把空气挤出的同时用纸片按住,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再倒着时,水真的没有漏出一滴。空气的压力和水紧紧压迫着纸片,让纸片和瓶子边缘紧紧贴合,从而没有漏出来。
通过了三个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就是自己想不到的,只要啃研究,就一定会有发现。科学就是这般奇妙,我们要去相信它!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我在各个方面收获甚大,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常山县教研室——江根祥提出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地球科学是小学科学领域比较难的一块内容。在太阳系组成中,各个行星的大小和与太阳的距离空间感较强,对于同学们理解困难。但是中山小学的姜老师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体会。让在座的科学教师模拟太阳系空间,构造一种空间模型,让我们形象直观的认识到空间的距离和大小问题。由此可见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多从身边的事物寻找。江山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认识身边的植物》仔细描述了我们周围的植物,便于研究。这也在提醒我们,科学即生活。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经历了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去探究。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今天,我参加了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级)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与往日截然不同,市学院邀请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唐莲君主任做精彩的讲座,同时欣赏了世纪小学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参加培训学习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这样能与小学科学学科的专家唐主任零距离的接触,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观点、策略与反思》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例如,小学科学为什么要关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关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科学概念是组织的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过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要以科学概念为本,而科学概念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是现在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倾听了唐主任精彩的讲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学习之中,因为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真是一节好课。王老师是科学学科中我最欣赏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科学素养一级培训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闻王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听王老师的课,今天我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课,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经教过这节课,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都很了解,所以,对今天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王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非常好,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了三国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三年级的学生对通信的发展即熟悉又陌生,让他们来描绘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简单,而王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在用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听课教师的视野,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王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充分体现教者的教育机智,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在指尖流逝,转眼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与唐老师之间的互动。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和王老师精致的一课,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法无定法活为上,学有先后悟为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求索科学之路!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这次“潮涌普陀”活动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大型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
从上学期五月份起,我开始接触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到现在,实际上已经是4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和小学生沟通,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我所知道的科学知识传授给他们。这里,我想用“传授”这个词可能不是很恰当,因为一些前辈老师一直在跟我说小学科学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玩中学”这样的一门课程。我想,主要还是因为经验不够,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从玩中学”。我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光让学生自己玩,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这个能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我想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时间,所以,老师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老师没有引导好,一节课就很容易散掉,偏离一节课的内容要点。所以我每次都对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要讲得太多”这一点都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是好。我明白以小学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节课当中明白那么多,但是我想就是泛泛而谈也应该让学生学到大致的概况,基本的原理,操作的规范,因为这些到初中、高中时再去纠正就会变得更难了。小学生总是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脑子中冒出来,我们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要当好一个科学老师是相当不宜的。我就是怀着众多的疑惑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希望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一些答案。
这次活动云集了普陀区基本上所有的小学科学老师,虽说只听了两节示范课,但是还是让我收获颇多的。首先是沈一小徐晓红老师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这堂课,在听这节课的时候,我对她要准备这么多的实验材料已经感觉到相当不容易了,因为我每次都为要准备东西而忙得满头大汗。而且还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相当苦恼。徐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本堂课,将书本上的内容作了一个倒置。我对这节课本身并不是很熟,因为还没有上过,但是听完之后,我又觉得相当熟悉,于是翻看了我们的小学课本和现在的初一课本,发现初一科学里有两节的课的内容正是集中在了我们这节小学五年级的课本知识里面,而且知识内容也差不多。而徐老师上课的方式更加接近初中这两节课,于是我又有些疑问了,究竟是怎样才能不至于把内容上得太难呢?小学五年级的水平和初中一年级的水平的分界线又是如何划分的?或者说,我们也可以以初中知识为参考或者是作为小学教学的指导?
沈三小张玲燕的《反冲运动》这一节课是让我相当佩服的一节课,非常有创意,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思。其中的双节气球动力小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模拟了火箭的多节式发射系统。后来的火柴火箭,让我不由得想起我高中时的物理课,那节物理课上我的物理老师也给我们制作过一根类似的火箭,用的火柴头的量更多一些,因此火箭升空的距离也更远一些,但是高中生和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毕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对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佩服的。因为按照教研室布置的任务,我准备了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科学的难点还是很多的,像第四单元这样的课程我觉得好像是比较难操作比较难上的,在这一单元中有大量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些也和我们即将举行的科技节比赛中的一些项目相互联系起来。我在想,现在的小学生真的有这么高的水准吗?估计是只会做,不理解是什么原理的,这样还稍微简单点。先别说五上的第四单元,就是第二单元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这个东西要确实达到让水热起来这一点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天气等原因,感觉要真的做出一个能使水变热的太阳能热水器好像还真是不太容易啊!所以像张老师这样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午的优秀实验器材改进、自制教具展示中,我又进一步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我想我平时还是缺乏思考,没有把一些非常普通的东西拿来细细研究,其实科学无处不在,一些简单的东西稍稍改变下就可以成为非常实用的科学教具了。下次如果还有类似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把握的!
最后,我还是希望可以多多参加这样的科研活动,多多听有经验的科学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我想,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学到更多。时间的磨砺,经验的积累必将成为我教学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你们一看到题目就会觉得很好笑,想想看,鸡蛋怎么能捏呢?假如一捏,“咔嚓!”一声之后,鸡蛋壳儿就会马上破碎开来,流出蛋黄,黏糊糊的。“那可不一定哦!”这就是我的想法。
一天早晨,烈日当头,就连纹丝不动的大树都弯下了腰。我实在是无聊的没事可干了,就躺在床上看《十万个为什么》“人为什么会流泪?”……“用手捏鸡蛋为什么永远都不会碎?”我猛地坐了起来。 “用手捏鸡蛋为什么永远都不会碎……”我一字不漏、一个一个字细心的读了下来。我吓了一大跳,书上说:“一个大力士能把砖块打碎。可有个人叫他把鸡蛋捏破,可大力士怎么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决定找个机会试验一下。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妈妈买回一袋鸡蛋。我便向妈妈请求要一个鸡蛋做一次小实验。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鸡蛋小小的,是呈椭圆形状。
我先拿来了一个碗,防止万一我用力捏捏过度了,甚至捏碎。接着,我把鸡蛋放在手里抓住。这时,我的心里“砰砰砰”的直叫。就怕万一鸡蛋碎了搞得满手是蛋黄。鸡蛋就要破碎了的一幕就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为了弄清楚鸡蛋是否会破碎掉,只好舍一下自己了,“恩!舍己就舍己吧!”我想。我紧闭上双眼,手用力一捏,然后等待着鸡蛋破碎的声音响起……但令我吃惊的是,当我睁开眼睛时,鸡蛋竟然没破。可是我还是有一点儿怀疑,准备在做第二次实验。
我又把手放在鸡蛋上,(这会儿我可是使用了两只手的力气),然后咬紧牙,睁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捏鸡蛋。可是尽管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只鸡蛋仍然是安然无恙。这件事还真让我既烦恼又惊奇呢!只得去问爸爸了。
爸爸听了我的话以后,笑着对我说:“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原理。鸡蛋虽然很薄,但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当你去捏它时,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地分布在鸡蛋各个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壳形建筑物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建成的呀!”听了爸爸的话以后,我还真相信了书上的故事了。
啊!世界真的是很奇妙的呀!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今天,我做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火烧纸船。
纸怎么包得住火呢?我有点不相信,但实验的结果却让我心服口服。
我准备好实验材料:两个铁盒,两只纸船,一根蜡烛。首先,我往纸船里装了一些水,小心翼翼地把它架在两个铁盒子上。接着,爸爸把蜡烛放在两个铁盒之间的空隙里,然后点燃了蜡烛。立刻,火苗蹿了出来,像个跳芭蕾舞的小姑娘似的在蜡烛头间跳舞。
火苗烤着纸船,过了一会儿,我把手伸进水里,水是温热的,又过了一会儿,我再一次把手伸进水里,水变得滚烫滚烫的了,而纸船却安然无恙。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换上不加水的纸船。很快,纸船被烤焦了,冒起了黑烟。随后,呼的一下着起火来,爸爸赶紧把它吹灭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放了水纸船就不会燃烧呢?爸爸告诉我,纸船里的水吸收了火的.热量,纸船没达到燃烧的温度,所以不会着火。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可如果在纸里放上水,火就奈何不了纸了。科学真有趣,科学无处不在。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当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可能会付之一笑: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江、河、湖泊,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么明天,人类喝的最后一滴水,又怎会是自己的眼泪呢? 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不论白天黑夜,水,总是有的,似乎我们都不需要担忧和发愁会缺水。水,难道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
人不吃东西一般能活两周,如果三四天不进水就难以生存。
目前,用水还有许多浪费现象。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学校、机关、工厂等公共场所,自来水管"常流水"的现象并不少见,没人用水的时候,水也在哗哗地流,白白地浪费了。据调查,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水龙头、抽水马桶都在日夜不停的漏水、滴水,水的浪费数量相当的惊人。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是可以迅速取得成效的。资料上说:有人作过估算,如果全国城镇每户居民每天节约1公斤水,一年就能节水1000万吨。
原来,水在流动过程中,细菌能够利用氧气去分解污染物,产生二氧化碳;浮游植物则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污染物减少了,水也就变清了。
这,就是水的自然净化。
然而,"流水不腐"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水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当超量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里,使水体严重污染,超过了水的自然净化能力,那么,被污染的水就难以由污变清,死而复生了。所以,解决水的危机,一方面要注意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则要高度重视水污辱的预防与治理工作。
多少教训给了人们一个启示:人不能没有水,但污辱了的水对人的生命、健康将产生更严重的威胁,防止水污染,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望着外航港两旁的人们,脚踩坚实的大地,感受着地心引力的美好,两旁熟悉的国旗,我不禁热泪盈眶,亲吻着脚下的大地,一切都那么熟悉。
这一切还得从公元纪元2201年讲起,当时,作为一名成熟的航天飞行员,经过半年的层层选拔,我终于有幸被选为“丝绸之路——地外卫星”号的候选航天员之一,后来的一个月,我与另外九位航天员经过魔鬼般的训练:耐高温、受低压、体验失重和720度回旋失重感受感压器的折磨下,我和白佳星在训练中名列前茅,终于被选为了正式的飞行员。
后来,在与白佳星一起练习,操作飞行器后,在2201年的10月1日,我们所乘的航天器选为发射飞行器。
在经历了采访和总指挥员的叮嘱后,我们身穿航天服,登上了飞行器,坐在发射舱固定的位子上,期待着起飞,但这其实是后来九年噩梦的开始。
“10、9、8、7、6…。3、2、1——发射。”随着一声轰鸣,飞行器底部喷出浓烈的火焰,一阵震动后,飞行器徐徐飞向了天空,像在投进无尽的黑色沥青里。[由整理]
望着越来越小的地球,我心中涌现出思念之情,但没有达到太强烈,毕竟七天后,我们就会返回,就像一只被拉着的风筝,不管再怎么,都会回去的嘛?但我并不知道,那条拉着风筝的线,会在七天后断了。
七天后,我们启动了自动a。t返航,突然,这可恶的太空垃圾撞上了返回舱,隔热瓦彻底失效,我们只能在太空里流浪了,唯一的联系只有无线通信。
在后来的九年里,我和白佳星多次情绪失控,但为了一个人的尊严,我并没有做一些极端的事情。
在恶梦结束的最后一天,也是九年的最后一天,我醒来后,望着一个白色的物体越来越近、越大,仔细一看,那不是“拯救天使”号吗?我激动的叫醒白佳星,我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两天后,在我回家一天后,记者采访我们:“您好,在这九年里,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只回答一句:“是我对祖国的爱和对地球的留恋。”
是的,九年过去了,我回来了,望着这一切,我热泪盈眶…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篇
黄老师让我们在周末做一个小实验,接到消息的时候我都还没有主意。到了星期五,我突然想起来黄老师发的一篇范文,这篇范文写的实验是水中点灯,我觉得这个实验很不可理解,为了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我打算挑战水中点灯这个实验。
第一步,先准备材料。我准备了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一些水和一个矿泉水瓶的细段,也就是瓶口段。
关于这个瓶子,我为什么选的是细段呢?那是因为我这次实验开始前,我先做了一个预备实验,我选的是矿泉水瓶的瓶底段,结果预备实验开始没有多久,蜡烛就漂起来了,我吸取上次的教训,不用瓶底段,选用细的瓶口段。
第二步,我用双面胶把蜡烛粘在了瓶子上,倒入水,水不要超过蜡烛。
第三步,我让妈妈妈点燃了蜡烛,哇!太美了!我看见了火焰,把蜡烛的顶部烧出了一个小盆地,接着我又看见了蜡油,从盆地溢出,流向了水面上。这时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提到了嘴里,差点就跳了出来。我想蜡油流到水面会怎么样呢?是会凝固,还是原来的样子?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这些我都不知道。
当蜡油流到了水面的一瞬间,蜡油一下子就凝固了,下一波蜡油流到了第一波蜡油上,又流到了水上,又凝固了,这样一层一层的叠加和扩散,像火山喷发后岩浆的冷却凝固。一会儿我的蜡油形成一个大圆岛,我特别得开心。
不过快要到最刺激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事情是这样的,在火焰熊熊燃烧的时候,我在火焰上滴了几滴水,接着,我听到了劈里啪啦的声音,火苗挣扎着,慢慢变弱,后来竟然熄火了,这是水能灭火的道理。我让妈妈用打火机复活我的小火焰,打火机点了几下,火焰终于又熊熊发出光芒。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火焰的周围形成一个更大的盆地,中间的火焰已经到水面以下了,但是火苗还是没有熄灭,又过了一会儿,火苗慢慢熄灭了,消失在蜡油之中。
原来蜡油遇到水会凝固,这样形成了一道围墙,挡住水,保护蜡烛芯不被水浇灭。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身边处处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