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十二篇)

最新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10:28:06
最新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十二篇)
时间:2023-03-26 10:28:06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一

在音乐中展开飞翔的翅膀――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实践

文/陈丽红

摘 要: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让音乐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最愉快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音乐;主体;多媒体教学;音乐资源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让音乐放射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探究与深思。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和优势。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在情感的指导下,去领悟音乐,去细细体会和品味音乐所蕴含的意境。这样的话,不仅能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跟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独自鉴赏音乐的能力和感悟力。

比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聆听《黄土高坡》《信天游》等著名西北民歌,这些民歌高亢、粗犷,同时节奏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学生现阶段的音乐鉴赏水平。我要求学生在歌声中展开合理想象,细细品味这些歌曲背后体现的意境和文化。最后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漫天的黄沙,还有的学生说似乎穿越了历史,领略了西北的无限魅力跟风情……

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指导下,自主展开想象,去领略和体会西北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不断提高自身在音乐上的感受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手段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知识,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草原的画面: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羊群如白云朵般点缀在草地上,雄俊的骏马奔驰着,(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星星点点的帐篷散落在其间,形成了一幅壮阔、辽远的草原美景。这个时候再配上雄浑、嘹亮的草原歌声,学生瞬间就会被这浓浓的草原气息所感染,对草原的风土人情、文化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学生在观看画面、聆听歌声时就可以轻松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具体事务,这对展开音乐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领略草原民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和意境有极大的帮助。

高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时候,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不良影响。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应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与风情。但是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经常用视频播放音乐作品取代教师的演唱与伴奏,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跟沟通。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关注画面效果,而削弱了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一来,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下降。

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等教辅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合理安排、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良好作用。

三、合理安排音乐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学生在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兴致盎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等到演唱一些经典民歌、红歌时,则味同嚼蜡,难以下咽。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又当如何处理呢?

其实,流行歌曲是一个很大的音乐宝库,它的风格多变、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又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群体中自然会受到欢呼和热捧。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引用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让教学在优秀的流行歌曲中轻舞飞扬。比如,在学习“乐坛新区”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引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和《蜗牛》作为补充教材。《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前半段鼓励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认真努力学习,后段则表达对妈妈最深最浓的爱。歌词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在温馨动人的感觉中表达了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和感情;《蜗牛》则教导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颓废,要乐观进取,坚韧不拔,这样才能看到阳光和希望。像这类优秀流行歌曲,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大胆引用,合理教学,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针对经典民歌、红歌、老歌等,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策略,不应只局限于歌曲原先所有的曲调和演唱唱法,而应该“老歌新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好的听觉感受。

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我会让学生听一些《沂蒙山小调》《南泥湾》等经典民歌、红歌。这些歌曲承载了我们革命先辈的奋斗岁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段峥嵘岁月可能稍微有点陌生,但是经过新创作、重新改编翻唱的新民歌、红歌,不但缩短了年轻人与那段岁月的距离感,更重要的是新唱法里糅合进了更多的时尚和流行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从侧面反映了如今的年轻人也正努力实现与老一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总之,音乐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最愉快的乐园。

(作者单位 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二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论文范文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

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总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三

高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及其策略研究

文/李朝掀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其设置是高中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实施至今,尽管取得了不菲成效,但在教学中仍存在难点,制约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展。为此,如何使综合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高中;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策略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以及生成性等。自该课程开设以来,各高中均积极地实施,以充分显示出综合实践课程的自身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广西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难点,严重地阻碍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展和进步。因此,本文,我们即对高中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及其策略进行研究。

一、综合实践课概述

综合实践课指的是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1.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意义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教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学生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综合实践课便成为高中十分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2.综合实践课的具体内容

对高中综合实践课来说,具体教学中,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和各种直接经验为依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具体来看,高中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例如,各种研究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区服务活动等。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以及生成性等。

3.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1)高中综合实践课面向全体学生且以学生为主体。高中综合实践课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公平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给予每一位学生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十分多样化,较为灵活。而且,在综合实践课中还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综合实践课以探究为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于是,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更多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另外,综合实践课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综合实践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开发性,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选择和创新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高中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缺少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明确

高中综合实践课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缺少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明确。在具体的教学中,负责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没有专业的师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便无法按照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很多高中都只能按照自身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等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使得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的盲目性较强,常态实施困难较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2.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流于表面

在一次对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对广西崇左市某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较为突出的课程组织管理松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而学校在具体教学观念方面也较为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等。而纵观整个广西地区,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充分反映出在目前的高中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流于表面的情况。广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本身即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不够完善。于是,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参与实施的积极性较低。()一些高中的领导甚至不了解这门课程。一些高中即便已经将其安排到具体的教学体系之中,也大多不关心其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不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还经常会被其他学科的课时挤占。另外,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没有被纳入高考范围之中,整体受重视程度较低。

3.具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环节综合性不强

在教学效果方面,很多高中的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环节综合性不强。主要是,很多学校没有该方面的师资力量。即便一些学校已经组织一些教师参与培训,充当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但仍然因为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等,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环节方面,也大多综合性较弱。

4.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过大

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即需要学习语、数、外、理、化、生等多门课程,并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整体负担较重。因此,再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显然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实际负担,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即便是到了寒暑假等假期,很多学生需要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等,假期时间被占用了较大,负担较重,同样没有实践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5.课程评价不合理,具体评价趋于“师化”

在高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需要及时地进行回顾总结,并开展阶段性的评价工作,以便更好地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学科进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方面却大多表现出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评价趋于“师化”.很多教师都参与到了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过程,因此,在最终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会带有个人感情因素,评价不够客观、公允。另外,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开发过程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很容易出现混淆,界限不够明确,区分难度较大,且缺乏详细的评价方法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因此整体评价效果不佳。

三、提高高中综合实践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

1.建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组织

要提高高中综合实践教学水平,首先需要注意加强对高中实践活动课的管理力度。各教育部门和高中要积极地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视程度,建立其专门的实践活动课管理组织,并制订出相关的教育政策。各地的教育部门要积极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联合当地各高中一起,建立起管理组织,负责对本地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等进行监督管理。各学校也要建立其管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另外,还要注意制订出详细、有效的教育政策,以更好地对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各地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为指导,制订出详细的政策,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管理方式和对教师的奖励方法,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制度等。另外,各地区还要注意充分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特色,制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实施政策,使得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可

以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特色教学资源。广西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体现地方性的特点。诸如,贺州地区的一些高中便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黄姚的石板街和姑婆山的风景,以及客家人的苇塘大屋等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行自我教育,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对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培训以及合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广西地区高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加强对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培训以及合作。培训的过程中,首先注意具体的培训内容要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高度吻合。要给予广大参加培训的老师以理论方面的教育,并注意加强在实践方面的指导,以保证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将教研、科研、进修积极地结合在一起,并积极地利用多种手段。例如,在广西的不少地区,都形成了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依靠各本科院校的帮助,利用“广西教师教育网”对广大高中教师进行网络教育。另外,具体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实行分层培训的方式,由各校选拔优秀教师,统一到自治区培训中心进行骨干教师之间的互动培训。也可以由各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举办与综合实践课程同步的培训班,细化培训内容,开展丰富的专题性培训。培训的过程要注意平等参与以及共同合作。

3.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地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以提高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各学校要注意按照综合实践课的性质特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并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各学校还可以细化教学方案,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围绕选择的教学主题,对不同的年级、班级甚至是分小组等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充分体现出学校的自身特色以及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4.积极完善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方面存在的课程评价不合理,具体评价趋于“师化”的问题,要注意积极完善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以提高广西地区高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水平。(1)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注意制订出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估办法和制度等,以保证具体的评价过程有章可循。(2)要建立全校性的评价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评价。(3)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既注重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等的评价。(4)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强调评价的互动性和民主性,积极鼓励较适合学生之间的进行相互的评价。(6)还可以进行综合性评价。将以往单一模式下的“量化评价”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模式,并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综合实践课程成为高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通过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有效激发出来,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面对具体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以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在各个高中顺利地开展。总之,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使综合实践课可以沿着科

学、健康的方向更好地在高中校园内实施下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野。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8)。

[2]沈宇赤。对欠发达地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情景创设的几点看法:以综合实践课部分案例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32)。

[3]孙玉富。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浅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考试周刊,(42)。

[4]孙健。提高高中劳技教育技术含量的实践与探索:以会计电算化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11)。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田东实验高中)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四

浅析高中音乐创新教学论文

浅析高中音乐创新教学

陈文栋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 许昌 461000

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合格人才的切实有效的措施。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启发学生进行创新。

一、教师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再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1.音乐教学要做到尊重学生

传统的音乐教学不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很容易就扼杀了学生的音乐萌芽。当学生对音乐提出不同看法时,当学生演唱不好时,往往得到的都是训斥。这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慢慢地就会让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的第一原则,师生之间的彼此尊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音乐教学论文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合理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2.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门学科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音乐教育强调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教育的研究实践过多的偏向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忽略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背道而驰。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意境,享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

三、音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老师应该多做出肯定。老师的夸赞让孩子们对音乐有着感悟的萌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唱歌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分析与理解来处理歌曲。只要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相互合作,自己设计节奏性,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要对他们独特的见解表示赞许,鼓励他们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改进,要有除旧出新的教育观念,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创新”的教育新局面。

四、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才艺展示比赛,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舞蹈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增加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可以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具有时代气息、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比如校园歌曲),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五

高中的音乐教学论文

摘 要:音乐需要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鉴赏、创造,音乐不是简单地将音符拼凑起来,而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寄托。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欣赏音乐,还需要自我体会音乐的情感。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才能逐步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实践

高中是一个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在绷紧自己的神经,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劳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的音乐教材会编入很多优秀的、艺术性较高的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熏陶,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从音乐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接触艺术歌曲或歌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把音乐的内容和背景故事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感情。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高中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教师可以准备关于长江的照片或短片,让学生欣赏过后,再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欢欣赏、学会欣赏对高中音乐的课堂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主动听、主动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时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学会主动地听,听对音乐的欣赏是重要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的情境,这样的欣赏会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欣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听优秀的音乐,才能够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不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解它的魅力,学生可以多聆听,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的最佳欣赏。

欣赏音乐是高中音乐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在音乐课堂上缓解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杨碧颖。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青春岁月, (16)。

李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考试周刊,(65)。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六

鉴赏教学高中音乐论文

一、从音乐欣赏启始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鉴赏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利用单元的启始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如湘版的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竞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虽然本课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目标不能定的太高,重点就是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涉及到欣赏的音乐专业术语较多,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势必会影响高一新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等作品进行鉴赏教学。

二、体验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渗透中华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江河水》《梁祝》《二泉映月》,西洋作品《命运》《邀舞》《梦幻曲》《卡门序曲》《饮洒歌》《1812序曲》《水中倒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等等。坚持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墨化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学习,课堂上所学曲目在课外也能再次听赏,使其产生内外共鸣。

三、搭建校园音乐践平台,实现课堂内外联动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内外联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就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搭建校园音乐生活的实践鉴赏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展现其才能,增强求知欲。如利用校园广播给学生每天呈现不同的音乐,周一播放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等世界名曲,提高师生品味,拓展音乐视野,周二播放《梁祝》《春江花月夜》《赛马》《茉莉花》等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多姿。周三播放《出塞》《明日歌》《江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词系列歌曲,学生听歌又可记忆古诗词一举两得。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开展乐评兴趣小组,对音乐感悟强且写作出色的学生和演讲水平高的学生组成广播台乐评栏目,搜集整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鉴赏后感文章,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每周播出一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乐评能力。搭建校园音乐的实践平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扭转了被动教学的局面,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肯定和实现。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七

实践主义音乐论文

一、实践哲学的主要范畴

(一)音乐本质

实践哲学认为音乐的本质决定音乐教育的本质,因此认识音乐本质是理解实践哲学的关键。埃利奥特在集中梳理了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音乐是人类组织的乐音及其休止的精心设计的模式、音乐在于聆听的体验、音乐的本质和价值是审美等常见音乐论述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念:音乐是公开的和隐性的构建沉浸、自我成长和自知自觉的首要(但不一定是唯一的)价值的听觉模式和暂时模式的各种人类实践。音乐的实践性、文化性、非作品性是埃利奥特的音乐观念,也是其哲学的理论前提。总之,音乐是一种表演存在。对音乐概念的不同理解是埃利奥特批判雷默审美主义的主要对象,也是实践与审美主义两大哲学的重要区别,但两者都主张音乐本质决定音乐教育本质,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二)音乐作品

实践哲学认为音乐作品不是单一的音乐的形式,而是多维性结构,亦即音乐作品的表演-诠释维度、音乐设计维度、音乐实践的特定标准和传统维度。所谓音乐表演-诠释维度,就是指音乐的表演,主体的音乐诠释;音乐设计维度是指音乐形式,诸如旋律、节奏、音色、织体、和声等;音乐实践的特定标准和传统维度,是指在音乐表演与音乐设计的声音中体现的特定实践的标准和传统,简言之就是音乐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此三者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维度。此外,埃利奥特认为音乐作品还有两个维度(只是部分音乐作品,而非全部都具有):情感的表达、音乐表现维度。总之,不管是音乐还是音乐作品,都是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人类实践,语境是其本质特征。

(三)语境

“语境”在埃利奥特的实践哲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他主张实践性音乐教育都要在语境中完成,包括音乐聆听、音乐制作等音乐活动都要在语境中进行。语境来自contexere,意为编织、参加或一起编织。按照埃利奥特所说,语境意指围绕、塑造、建构和影响某事以及我们的相关理解的全部观点、联系和环境。contexere,含有背景、环境之意,因此语境是指教学环境,这种环境的建构依赖教育主体参与,并对教学产生影响。实践主义的语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行为主体的人与客观教育环境,也包括环境中存在的师生的言行表达与思想意识等。这个语境包括课程行为中的音乐创作与音乐聆听,在表演、即兴、作曲与指挥等多维的音乐挑战中以艺术的方式制作、聆听所有与其相关的维度(诠释的、构建的、表现的、再现的、文化逻辑的)。总之,各种因素汇集成一种文化氛围,音乐教学则在这种氛围中开展。

(四)音乐实践

埃利奥特认为“音乐作品不只是声音的问题,它们还是行动的问题”,亦即作为听觉存在的音乐制作是音乐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这种音乐实践是宽泛意义上分享人类活动的“实践”。就音乐而言,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个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而从音乐教育角度而言,则是学生作为音乐创造者为之共同的理解和努力。埃利奥特把音乐理解为“音乐”、“乐”、“音”(music,music&music)三层具有内在关联的内涵。其中大写音乐(music)是“存在于许多不同音乐实践或音乐(musics)中的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或音乐)包括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两个相应的相互补充的活动”,而小写音乐(music)“指听得见的声音实践、作品或来自于特殊实践语境中音乐实践者创作出可令人听到的音乐成果。”因此可见,大写音乐(music)是宏观概念,意指整个多样化的人类音乐,而“music”是个中观概念,意指一个包括做音乐与听音乐的具体而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而小写音乐(music)则是微观概念,仅指“做音乐”,亦即音乐创造。因此,实践主义的实质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宏观的音乐语境中通过中观的做“乐”与听“乐”的音乐实践去实现微观的音乐创造。

(五)音乐素养

埃利奥特称之为音乐素养的概念,实质上是对音乐制作而言的,它是一种多维度的音乐知识形态,通过行为来体现,是实践知识的外化,“是指音乐制作者们知晓如何处理好与特定实践的音乐知识相关的.声音模式的素养。”音乐素养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此外还包括:正规音乐知识、非正规音乐知识、印象性音乐知识、指导性音乐知识,这四种知识起支持与辅助作用。埃利奥特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行为中思维或行为性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思考。它是非自然的、文化性行为,需要自我在行为中作出判断,并通过理解与练习反复巩固与修正,同时须用演绎和归纳的逻辑去思维。所谓正规音乐知识包括语言事实、概念、描述、理论,简言之,所有与音乐相关的教科书性质的信息,亦即书本知识。正规音乐知识具有惰性和非音乐性,必须被转化为行为中的程序性思维才能实现其潜能。所谓非正规音乐知识是由“特定时间范畴中知道如何做好事情的那些人所积累起来的,精于世故的,或有使用价值的常识”[6],亦即专家经验。非正规音乐知识具有个体性、思考性,是一定情境中的知识,是音乐实践知识。所谓印象性音乐知识“是对某一特种活动或制作的认知情感或敏锐的感觉”,类似于“本能”,可以理解为音乐感性认识或者审美意识取向。印象性音乐知识也是情境中知识,无法在真实的音乐创作语境和行为之外教与学。指导性音乐知识包括在“行为中(在现场)以及在音乐素养形成的满航时期里控制、调整、平衡、管理、监督制约一个人的音乐思维的倾向和能力。”可理解为音乐理性知识。它包括个人音乐判断能力、音乐观念与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而“音乐形象塑造(行为中的想象)的实际过程却是指导性音乐知识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在以音乐行为、互动以及与生活般的音乐挑战的交往为中心的音乐语境中形成的”。总之,这四种知识都是非语言知识和情境中的知识,它们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埃利奥特认为,音乐理解可以与音乐素养共同理解,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音乐素养(包括聆听素养)是一种有效理解。音乐素养是多维的有效理解,总是与聆听素养相联系,而音乐理解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的和处于情境中的,是音乐学习的真实过程。此处音乐理解包含着认知情绪和理性情感,以及表述和引导音乐聆听与创作的现实文化行为,总之“所有的音乐创造形式(表演、即兴、作曲、改编和指挥)都依赖并表现自身为一种多维的认识形式,这就是音乐理解。”音乐理解主要由两方面构成:音乐素养和聆听素养。从表面看,埃利奥特的话似乎自相矛盾:既然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为何音乐理解又包括音乐素养和聆听素养。笔者认为埃利奥特之意为音乐理解或音乐素养的达成还必须依靠聆听素养来实现,因此,音乐素养总是与聆听素养紧密联系或音乐素养总是建立在聆听素养之上的。亦即音乐理解的培养和提高也需要凭借音乐聆听来实现。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音乐聆听-音乐素养-音乐理解。

二、教学原理与方法

实践哲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为,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的音乐自我成长与沉浸。所谓实践是以音乐表演为中心的音乐创造,包括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埃利奥特指出,对所有学生而言,音乐表演是教育的中心和音乐目的的中心。要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音乐创造者,学生需要从事和学习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特殊学习过程。鲍曼指出音乐实践是有思想的行为,音乐学习必须密切关注人们音乐行为中的细节。音乐实践来自人们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具体的社会活动与互动,并强调这些社会活动和互动。此外,音乐的社会境脉是决定音乐之所是的因素之一。

(一)音乐聆听

实践哲学的音乐聆听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一种行为中思维和行为中认识的隐蔽形式,是默听与隐思的统一。“音乐聆听包括专注、认知和记忆音乐模式,该模式是听觉信息、艺术、文化上属于‘我们的乐音’的音乐模式”,即音乐艺术技能的特定文化和实践规则。就一个音乐实践而言,音乐聆听包括三个要素:聆听者、聆听、聆听的音乐。在教学中,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是同时存在的。学生既是聆听者,也是创造者,学生既可以聆听自己表演的音乐,也可以聆听同伴创造的音乐。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在特定语境中完成。总之,音乐素养与聆听素养是硬币的两面,就是说把音乐作为一种特别风格的实践(表演、即兴、作曲、编配或指挥一定类型的音乐)所要求的知识类型与聆听音乐的要求相同。

(二)音乐制作

埃利奥特提出了“做音乐”(musicing)概念,并在一个互补的思维层面赋予了音乐四个维度的内在含义,即:(1)实施者;(2)正在做的事;(3)完成的事;(4)创造者做事时的完整语境。所谓“做音乐”是指正在进行的音乐创造,“musi-cing”是“musicmaking”之意,意指音乐制作的过程。音乐创造是表演、即兴表演以及其他听得见的音乐活动,其形式主要包括五种:表演、即兴表演、作曲、改编和指挥等。综合而论,音乐制作应该是所有教育领域的中心支持。音乐制作也包括三个要素:音乐创造者、音乐创造、音乐。总之,在一个音乐实践中,音乐制作通过活动得以体现,在一定语境中以表演为主要方式来完成。音乐制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聆听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实践音乐教育概括为,学生在一定语境中通过表演、即兴表演、作曲、改编、指挥等方式进行音乐创造,并以这些方式作为音乐创造的结果。与此同时,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又是共时发生的,即“音乐创造者聆听他们以及其他音乐创造者做的和创造的音乐”。

(三)自我成长

实践主义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一种自我成长与沉浸。即“音乐教育的首要价值便是音乐的首要价值:自我发展、自知自觉和最优体验”,而“音乐制作者和聆听者还必须在他们积极的音乐制作和(或)聆听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整体感、整合和自我成长”。埃利奥特认为,“作为人类,我们具有这样的重大倾向运用我们的注意力、意识和记忆的能力来塑造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对内部和外部实施的体验”。所谓自我成长是在具备足够的通过音乐制作与聆听等途径形成的音乐素养之后,当出现了一个可做的音乐挑战事项时,所具备的音乐能力(技能)可以与之相匹配或平衡,从而实现在乐趣中的音乐自觉学习与自我成长。因此,乐趣是这种成长的情感伴随物。所谓沉浸是在主体意识的全力倾注与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亦即音乐情感与乐趣。

三、结语

实践哲学是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埃利奥特把实践主义音乐教育观念体系化,确信“多维度”是音乐及其教育的本质,而这种多维度的教育本质来自于音乐内涵的多样性。这里,音乐多样性“是对音乐知识和音乐产品多重性的一种描述,同时也是对音乐和音乐教育多重价值的一种概括”。“实践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进行终身音乐创作,在学校和(或)社区里欣赏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并不以音乐家为中心,但其教学原则与方法同样适用于专业音乐培养。实践论将音乐教育视为实践活动,并认为音乐教学活动应当是批判性、反思性、创造性、符合道德规范和具有爱心的活动。实践哲学在批判审美主义的基础上把音乐教育从美学视域下音乐听赏的静态教育转向为人类学视域下音乐表演的动态模式。审美主义的“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事项,它源于听众对音乐作品审美特性的单独关注,但它忽视了音乐与社会及其文化的联系。这是审美主义的局限性,但却体现了实践主义的合理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审美主义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因为从音乐本体而言,情感仍是音乐的本质,审美体验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实践主义音乐观是对审美主义音乐观念的补充与完善,而不是彻底的否定。正如埃利奥特所言,没有一种哲学无所不包,把事情可以解释得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当前音乐教育哲学领域,“审美”与“实践”仍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自从实践观念进入中国至今,两种思想一直困扰着音乐教育者。笔者认为,不论是建立在艺术哲学基础上的审美主义,还是建立在音乐人类学观念基础上的实践主义,二者并非截然对立的观念,因为“审美”与“实践”二者都是基于“体验”的。的确,不论是审美听赏,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教学均必须以音乐的一种体验来实现教育,从某种角度而言,音乐听赏也是音乐实践的一种方式。因此,审美主义与实践主义并非对立的二元思想,而是互相补充,互为促进的音乐教育思想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离不开”审美”,也不能脱离“实践”。审美主义的听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方式,实践主义的“做乐”与音乐表演则是音乐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审美”与“实践”是在较大程度上相互包含的思想。总之,无论作为研究者,还是音乐教育者,我们均不必囿于某一哲学视域而狭隘了教育思维。多元文化时代提倡多样、平等的音乐价值尺度,同时,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多维度的思想观念。埃利奥特实践主义作为一种新哲学,是对音乐教育思想的有益发展。实践论既是审美论的补充与完善,也是对整个音乐教育思想的积极开拓。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八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对,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旅游管理本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对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至,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全国高校布点近700个。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正在制定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因而本研究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1、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从事的职业(行业)与适应岗位,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四个部分。

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等等。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非职业化的,模拟实训的工作环境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而是仿真环境。现场观摩中,虽然工作环境是真实的,但学生充当的只是“旁观者”角色,它们不能替代专业考察与毕业实习。专业考察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现场实训与主题调研,提供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都是非职业化的。

现场实训是通过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达到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但其参与程度仍不及“员工”角色。在主题调研中,学生充当的也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但应比现场观摩思考得更为深入。专业考察中学生社会角色的真实性介于理论课实践环节与毕业实习之间。毕业实习常见的教学方式是顶岗实习,是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完全真实的社会角色,学生担当的角色是职业化的,通过“顶替”企业员工岗位,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涉及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

毕业实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长知识,而且要能总结经验,形成见解。项目合作也是毕业实习可用的教学方式,可被看做是顶岗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严格地说,毕业论文只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毕业论文还包括与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则是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总结性独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一般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前述实践课程相比,毕业(设计)论文侧重于创新。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理论创新,毕业设计侧重于应用创新。

2、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由前述可知,理论课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之间在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可相互补充,而且由理论课实践环节到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它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也应遵循上述规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又应具有开放性,以利于教学创新。

二、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偏小

国际知名旅游院校都重视旅游实践教学。如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在校期间有3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小时。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国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约占15%,实践课程课时分配比例偏小。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18周,基本能满足一到两个方面的实习的需要,如酒店和旅行社实习。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课时为6-8周,时间太紧,不利于开展较充分的研究。而践教学环节常常因设施不全而变成理论讲授课,从而使实践课实际占比更小。在学分分配上,一些院校实践教学占比约为11%,有的不足10%,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2、教学内容偏离就业需要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近50万(含专科),人数虽多,但有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离就业的需要,使教学与就业难以对接。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已不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符合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

3、师资与教学不匹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其它学科为背景的学院为依托,或是在其它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不少教师是由经济类、管理类、史地类、语言类等专业转改而来,实践经验极少;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成为一名教师的,大多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不足。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书面测试上,难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的是教师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计分缺乏规范性。毕业实习评价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评价,而企业也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实习结束后一般也没有统一检测(考试),所以也只是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

5、忽视毕业论文实践意义

教学中往往本末倒置,注重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包括论文结构、格式要求等,而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包括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径等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评价中,也注重的是对“写”的评价,而轻对“研究”的评价。

三、实践课程设置优化

1、完善实践课程开发

增加实践课学时学分在总课程中的占比,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同的理论课程有不同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之间,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课题研究指导;制定实习手册,规范学生实习工作与教师实习指导工作;结合教学方式、课程属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方式。

2、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

校内实践课多为模拟实训,使用成本低,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一种比较便利的实践教学途径。但校内实训不能代替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而不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习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环境比模拟工作环境复杂,有时还会遇到突发情况,这对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3、实习内容多样化

实习内容多样化能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选择多样的实习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上的多样化,如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二是岗位设置的多样化,即在同一专业方向上设置不同的实习岗位,如酒店实习设置前厅岗位、客房岗位、餐厅岗位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在专业上综合发展,也有助于其个性化发展。在实习内容设置上,不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不仅体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体现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职业岗位教学,还应有研究项目教学;从而体现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特点。

4、加强创新与创业引导

实践出真知,应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新知,对原有知识与工作流程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创新建议。应通过实习任务确定、作业布置、考核评价以及课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引导。课程设置不仅要面向就业、面向人才市场,而且应面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房地产等新业态,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创业。

5、落实教师从业经历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一些院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但因没有相关制度进行匹配,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莫衷一是,所以积极意义不大。教师应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具备行业、职业从业经历,而不仅仅是具备“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著名的“落桑模式”要求教师每隔三五年回到企业中去,接受行业最新知识,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九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由于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这门课程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论文从“数控加工就是机械加工”这个角度来探索在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多年从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若干问题:

1.学生人均实际操作时间相对较少

由于数控实习设备价位相对来说比较高,一般职业院校购置数控设备的台套数有限,而学校在校的实习学生数量相对较大,因此不能保证学生的人均实践操作时间。[1]

2.学生实习的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指导教师多以指导学生的基本操作为主,而理论、实践技能训练的内容偏少,与实际生产衔接不够;其次,学生使用的毛坯材料和刀具与实际生产有差距。由于用于加工生产的毛坯原材料价格比较昂贵,加之学生多以练习为主,不进行实际工件的加工,大部分材料都是浪费,所以车间用于学生练习的毛坯一般是价格相对便宜。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就是在实习过程中选择了比较好的材料,由于学生对加工工艺认识的相对缺乏,刀具必定会被频繁的打坏,而更换刀具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3.机械加工工艺知识面窄,给数控实践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学生数控知识面培养不够,并且经历实践操作环节很少,对设备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的危险问题考虑不到,也影响了数控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2]

4.由于设备少、资金紧张等多方面原因,数控实践教学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零件加工的演示,学生无需或很少动手,学习效果较差。

5.数控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性强、职业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因此担任这门课程的一般为“双师型”教师。但这样也存在着弊端,一个教师在数控机床前面指导的学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拉到机床前面教学,所以就要分组进行,最多十个学生一组,这样势必就会有许多空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针对上述在数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数控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方式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认识数控实践教学,从而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二、问题的解决

1.揭掉“数控”的神秘面纱。

一般人提起数控总感觉数控很神秘,经过这几年的数控教学,我的认识是数控并不神秘,其实所谓的“数控”也就是机械加工,再进一步说就是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的机械加工过程。因此既然是机械加工,所以学习数控最主要的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而工艺知识正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为机械工艺知识的获取不单单是靠教师对工艺知识的理论讲解,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积累工艺经验,只有在实际加工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工艺知识才会有积累。

2.进行数控实践操作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而数控实践教学实质是实习加实训。在进行数控实践操作之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主要是进行金工实习。通过金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以及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的加工工艺特点,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

学生在掌握了金工实习所要求的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可以对比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而且很多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对数控加工也是通用的。

3.综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实践教学

首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虚拟加工的软件环境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然后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加工,这样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加工材料和刀具材料等不必要的浪费。[3]

4.重新设计数控实践教学的考核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数控的实践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考核数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操作程度,在考核过程中应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加以考评。但是由于时间和机床有限的原因,全方位考评在学校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社会的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

对于数控实践教学来说,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方法,对于自动加工,只要学生编写程序没有错误,只要按下“循环启动”按键,让程序自动运行便可以了。而手动操作数控机床主要是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操作,也就是“对刀”操作。所以学校考核只要进行“对刀”手动操作的考试便可以了。如表1所示是本人从事数控实践操作过程中定制的数控手动操作的评分标准。

三、总结

总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指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不断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只有在数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数控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挥强有力的就业导向作用,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十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拥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高投资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婉霞.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投资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十一

1重视“引入门”,激发学习动力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教学能不能顺利开展下去、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所谓“引入门”,就是在实践教学的初始阶段,通过具体指导,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基础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简单体验实验成功的“快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开展实践项目的欲望和激情。“引入门”阶段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即将进行的实践项目“有用”“有意思”;二是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感觉到“我能”,避免出现因“妄自菲薄”或“望而却步”而放弃的现象。对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而言,实践项目往往具有一定难度。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实现一个控制器,并在实验台上调试通过;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基于一段教学用操作系统源码片段,通过添加或完善其中的某些模块,实现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这些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比较透彻地了解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而且对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工程实践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在布置这些实践项目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讶、惶恐,担心做不出来。

引导学生敢于尝试,不能简单地靠说教,要通过一定的步骤、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最终要求紧密联系但又相对简单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完成。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硬布线控制器设计这一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算术逻辑单元,实现简单的加、减、与、或、移位等运算。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我们首先给学生一个设计样例,其中已经实现了“加”操作,引导学生利用eda平台完成样例的调试,观察设计结果的实验现象;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增加其他操作,并尝试调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硬件描述语言、eda设计等实践项目必需的技能,同时,通过设计实现基本的算术逻辑单元,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顺利实现。通过逐步导引,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对整个实践项目、整个课程的浓厚兴趣和不断探究的动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调“扶上马”,指导实践方法

所谓“扶上马”,是通过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的合理组织,利用一定的步骤、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解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实验项目。在该阶段,学生虽然对实验环境、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有所了解,但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不得其法,因此,老师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协助解决。“引入门”是为了让学生“愿意做”“敢去做”“,扶上马”则是帮助学生学会“怎么做”。好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项目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本质内容,避免就事论事,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脱离开来;另一方面,需要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实践技能,以便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恰当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实施实践项目的方法,并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从而事半功倍。

例如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短转移跳转指令的灵活使用,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一段乍看起来肯定不能正常结束的程序,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验证该程序能否正常结束。当学生通过编译、连接、执行后,发现程序居然能够正常结束,此时,引导学生使用调试工具进行反汇编,并观察反汇编后显示的机器码与汇编代码的对应关系,体会短转移指令中包含的并不是转移的目标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而是当前地址到目标地址的偏移这一本质内涵。最后再让学生利用单步跟踪仔细观察跳转指令跳转的真正目标地址与相关标识位以及机器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情况下短转移指令最终转移目标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扶上马”阶段,老师要跟踪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指导。但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重心是“帮扶”,而不是“包办”,要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迂回”指导方式,给学生提示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案。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基于tec-8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平台,这是一个8位的模型计算机,其指令都是8位的。但是在“cpu与程序执行”实验项目中,一段程序中涉及条件转移指令,其中的转移地址是由当前程序计数器pc的值与一个带符号的4位短转移偏移地址相加得到。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同学往往没注意这个偏移地址只有4位,且最高位是符号位,而误将它看成一个8位的转移地址,造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直接指出他们错在哪里了,而是要求学生一方面从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入手,具体分析与条件转移相关的各条指令的功能与执行流程;另一方面观察每一条指令具体执行过程,通过实验台上给出各相关信号(数据、地址、微操作信号),反向分析机器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扶上马”的实践教学指导方式,学生不仅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由于解决方案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很强烈,更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解决其他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3落实“撒开手”,强化动手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变成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学生能不能做到脱离具体案例,真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成为我们教学的落脚点。为了实现最终“撒开手”这一目标,在顺利“引入门”、成功“扶上马”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逼迫学生主动思考,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结合技术的最新进展或自身的科研实践,设计一些综合程度更高甚至难度稍稍超出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实践项目,或者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困难时,老师不要简单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可以到哪里寻找思路,或者仅给他提出一点提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落实“撒开手”这一阶段目标。为了避免学生实验过程中简单模仿他人的操作过程,或者拷贝他人程序,我们一般不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或程序运行演示的方式验收实验项目,一定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目的问出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基于这些偏差,暴露出学生可能存在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种“穷追猛打”的方式,逼迫学生尝试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未进行项目验收的学生,通过搜集其他同学的验收情况,了解了项目验收的方法、要求后,也会在验收之前主动思考,做好相应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即便某些同学模仿过他人的操作过程、参考了他人的程序,至少需要将这些操作过程弄清楚、把程序搞明白,这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除了提出问题逼迫学生主动思考外,我们还通过“设计故障”的方式给学生制造困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在学生短暂离开的过程中,通过更改连线方式、更换芯片内容、变更开关状态以及更改程序或数据内容等方式改变模型机的运行状态,然后要求学生在不进行芯片与程序内容测试、不进行连线方式或开关状态比对的前提下,通过查看地址、数据微操作命令等检查模型机的运行状态,并将当前的运行状态与期望的运行状态作比较,定位模型机的故障信息,并详细说明判断的条件与依据。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熟悉实验内容,而且要比较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还要具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实践效果证明,这种“捣乱式”实验项目验收方式对于逼迫学生主动思考,追寻实验现象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当然,“撒开手”是我们对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期望,绝不是为难学生的借口。如果在落实“撒开手”过程中遇到学生实在无法圆满回答或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需要回退到“扶上马”甚至“引入门”阶段,引导、帮助学生把问题彻底弄明白。

4结语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结果表明“,引入门”“扶上马”“撒开手”三步走方式既适合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也可以运用于某一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指导过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争取更大程度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题目篇十二

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论文

【摘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营造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现代性、应用多媒体资源、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四个角度,重点研究了基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实,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使得音乐教育成为了高中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素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高质量实现的重要前提,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进程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高中音乐教师应秉持器“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强化学生的音乐修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作为课堂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但从当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未端正自身的教学工作态度,将音乐学科是“无用的副科”,进而盲目、笼统地设计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经笔者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中音乐教师出于传统教学观念或懈怠的工作态度,只会“照本宣科”,把教学内容圈定在薄薄的音乐课本当中,并未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逐渐丧失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对音乐教学课堂的作用发挥造成了阻碍。第三,教学方式的应用问题。现阶段,一些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喜欢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导致课堂时间极为紧张,学生无暇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同时,音乐本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大多数高中音乐教师却没有对学生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实践技能进行足够的重视和指导,造成了学生“能唱不会唱”的负面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可行路径

(一)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提升音乐教学互动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必须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做出了明确要求。由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趣味性、广泛性的社交活动,并积极拉近学生与自身的情感距离,营造出互动性的良好课堂氛围。具体来讲:首先,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情绪,做到“爱学生”,即采取温和化、生活化的教学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消除学生心中的约束感甚至畏惧感,引导学生形成友好、积极、放松的听课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做到“爱音乐”,即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音乐素养,对音乐作品做出深层解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做出表率。其次,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带领学生积极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实践。例如,某校音乐教师x在教授《我和我的祖国》时,摒弃了传统中自弹自唱的主动输出式教学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自主演唱,而自己只负责用手风琴完成音乐的伴奏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在亲身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节奏不稳定、跑调等问题,并有意识地做出自我调整,从而提高自己实际的音乐演唱水平。

(二)重视课程内容的拓展,提升音乐教学现代性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高中教师都会选择民歌作品(如《弥度山歌》《宗巴朗松》等)、古典音乐作品(如《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幻想交响曲》等)或戏曲作品(《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等作为课堂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总的来说,这些音乐作品虽然在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情感内涵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其与高中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并喜爱的音乐作品类型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与高中生达成高水平的精神情感联结,不利于课堂音乐学习氛围的营造构建。据此,高中音乐教师应秉持起创新理念与生本理念,将学生们推崇的、熟悉的流行歌曲纳入到高中课堂音乐鉴赏活动之中,并深入化、拓展化地挖掘流行歌曲中可用的音乐知识。这样以来,便可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活性的前提下,实现音乐知识的有效输出。例如,在讲授我国戏曲音乐的相关知识时,音乐教师为学生们放映了流行歌曲《典狱司》的mv视频,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调动了起来。其后,教师结合歌曲中“你说江南烟胧雨/塞北孤天祭/荒冢新坟谁留意/史官已提笔”一段的唱腔,向学生们讲解了京剧这一被中华民族誉为“国粹”的戏剧形式,并简单介绍了“四大徽班”“戏曲三鼎甲”等知识,以及京剧与昆曲、秦腔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以来,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即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流行音乐学习需求,又普及了大量丰富的音乐知识,实现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提升音乐教学表现力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本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时尚型和先进性,教师若采取“千篇 一律”的传统教学方式,单纯依靠黑板、粉笔等设施进行音乐知识输出,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无法营造出体验式的教学氛围。此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具象化、动态化的视频形式为学生们展现音乐作品。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音乐教师可为学生们播放由卡拉扬指挥的《欢乐颂》交响乐演奏影像,使学生获得眼、耳、脑等多感官的音乐体验,从而使学生快速融入到音乐情境当中,感受交响乐独特的震撼力和协调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生本性

以声乐为例,由于不同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发声方式各有差别,若单凭高中音乐教师单方面、笼统性的技巧普及,很难实现学生声乐水平的有效提升。据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了解不同学生当前的声音状态和知识储备,进而采取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发声练习时,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其呼吸方式也有错差别,使得女学生与男学生相比在腹式呼吸方法的掌握上较为吃力。教师应重视到这一点,在教授女同学时对呼吸部位、呼吸感觉等方面做出详细指导。通过此类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增强不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继而提升主动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要想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切实发展,高中音乐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分析可知,通过构建互动性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入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资源,能有效转变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状态,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与高中音乐教师进行近距离的课堂交流,最终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霍京虹.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a].《教育科学》编委会.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1.

[2]谢宏莹.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措施[j].中国职工教育,,(24):2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