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十二篇)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14:54:15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十二篇)
时间:2023-03-25 14:54:15     小编:zdfb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一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大力推行水效标识,认真贯彻执行《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具有水效标识的坐便器、洗碗机等生活用水产品,并逐步扩展到商用设备等领域。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对辖区内节水器具经销商开展水效标识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坐便器、洗碗机等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水效标识,使用的水效标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伪造、冒用水效标识或利用水效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等。对销售人员和现场消费者进行水效标识知识宣传,引导销售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逐步提高消费者对水效标识的认知度,促进水效标识有效实施。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v^)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省机关事务局)

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制定水效领跑者指标,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建立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指标与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衔接的机制;根据节水技术发展、市场水效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将水效领跑者指标纳入水效标准体系;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水效领跑者产品的技术研发、宣传和推广。持续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采信机制。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省机关事务局)

专栏7 非工程措施项目

金昌市基层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武威市天祝县节水人才培训;

平凉市节水型社会创建推广。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二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

引导提高全省节约用水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发挥节水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功能作用,优化整合节水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等工作,推广应用一批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应用、雨水收集利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按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开展全区域、多行业的综合节水集成创新与示范,持续建设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拓展节水科技成果及先进节水技术工艺推广渠道,逐步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推广应用国家鼓励类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产品),支持引导企业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降低单位产品水耗。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机关事务局)

鼓励龙头节水企业加大节水装备及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装备产品成本,提高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采取多种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促进节水产业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向合同节水转变;鼓励各市州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用水主体开展节水治污技术改造,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节水服务,培育节水服务产业。构建技术产业化成果数据库,建立技术产业化成果发布平台,健全信息畅通的技术产业化成果供需机制。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对标国内外节水先进水平,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全省节水科技支撑能力。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

专栏6 科技创新引领重点项目

兰州市、金昌市和天水市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白银市靖远县拟实施移动端应用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移动端应用平台、水利微信公众号等;

定西市建设企业用水计量监控工程、城乡供水监管平台工程;

武威市民勤县节水科技馆布展工程;

酒泉市水利微信公众号、智能缴费系统创建工程。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三

通过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从源头上控制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行业的发展。一是通过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禁止小规模,低水平建设;二是对产能过剩或超过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高耗水行业实行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三是鼓励医药、化工、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集聚发展,促进水的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鼓励焦化行业退出主城区,向煤化工基地、钢焦一体化园区聚集,促进企业间循环用水;四是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水利用率和产出指标。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实现有序用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市场^v^)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采用列入《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各级政府要推动高耗水行业可持续清洁生产,针对甘肃省电力、有色、冶金、石化、核燃料加工、煤炭等六个重点用水行业,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组织重点用水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从原辅材料、能源、产品、工艺、设备、过程控制、废弃物、管理和员工培训九个方面,从水消耗及废水产生环节、产生废水及造成水耗的原因三个层次提出消除或削减废水的方案,对企业用水状况进行分析,鼓励企业实行“一水多用”、“串联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尽量减少大型冷却与循环设施水的蒸发散失,做到深度节水。企业内部注重用水管理,做到清浊分流,按质供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

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现有工业企业和建成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三化”改造,不断加强冷却循环系统的节水技术改造、强化再生水的回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改示范项目,带动全省工业企业节水工作的全面展开。按照企业供水设施规范、用水科学合理、节水技术先进、管水制度健全有效的要求,以工业节水典型经验的示范推广为载体,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用水行业,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鼓励引导黄河流域重点工业企业积极创建节水(标杆)示范企业,以酒钢、金川公司等知名企业为重点建成一批节水(标杆)示范企业。广泛宣传成果,树立节水标杆企业典范,以点带面,形成节水型企业建设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v^)

依据水价改革政策,落实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抑制企业用水浪费,促进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做好污水资源化利用宣传,促使更多的人逐步认识到再生水也是新的水源,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懂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建立和完善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污水回用的监管力度,加快污水回用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工业节水的监督检查,强化工业用水项目源头管控,研究建立便于考核和进行奖惩的工业用水制度,切实推进全省工业节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v^)

专栏3 工业节水减排重点项目

嘉峪关市嘉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

平凉市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站;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站。

金川公司镍盐有限公司2500m3/d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

金川公司钴系统含重金属废水减排达标治理工程;

金川集团铜业公司废水达标治理改造工程。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四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落实节水工作。到2025年,我省节水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比例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甘肃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甘肃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用水总量

亿m3

﹤121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降幅

约束性

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增幅

指导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约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约束性

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

348

指导性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五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机关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v^)

合理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推动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实施节水型器具和设备改造,逐步淘汰耗水量高的用水器具和设备,提升高耗水服务业的用水效率;对高耗水服务业等行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提高高耗水服务业再生水和雨水利用比例。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商务厅)

专栏4 城镇节水降损重点项目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六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节水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国家节水行动为统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全局,多措并举,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力争在地下水超采区、严重缺水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流域率先突破。

节水范围覆盖全社会、各行业及所有用水主体,节水环节体现水资源供用耗排全过程,节水方法综合采取法律、政策、行政、工程、技术、经济等各类措施,鼓励创新运用革命性的节水新技术新方法。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与工艺,推进节水技术装备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培育节水产业。加强节水统计、分析、评价、监督的技术支撑能力。

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节水服务市场。

加强党委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建立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共振合力,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凝聚全民节水共识,全面开展甘肃节水行动。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七

全面实施景电、引大、昌马、靖会、红崖山、鸳鸯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展骨干灌排设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河西灌区(昌马)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沿黄灌区(景电、靖会)重点建设以自动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化灌区,对电力提灌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包括建筑物改造、加固或拆除重建,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和辅助设施的改造或更新;引大灌区,统筹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建设城乡融合现代化灌区。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造提升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切实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河西绿洲农业区重点推广应用管灌、喷灌、微灌、垄膜沟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黄河沿岸农业区,修复老化破损渠系设施,提高输水效率。大力推广管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同时防止过量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黄土丘陵农业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因地制宜进行灌溉设施改造和综合配套,完善输水渠系和田间设施,推广喷灌、微灌、垄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梯田建设采取就地蓄水与坡面集雨相结合,积极利用集水进行补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陇南山地农业区,坡度5度以下耕地完善农田排灌工程,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5~25度坡耕地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修建蓄水池、塘坝等,配套灌溉渠道、排水沟及渠系建筑物,提高灌排保障能力。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

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在河西地区,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节水农业,重点发展以现代制种、戈壁农业等为主的河西灌溉农业区,打造一批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在中部沿黄区,建设以高原夏菜、瓜果为主的沿黄提灌区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带。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以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种植为主,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甘南高原、秦巴山区,发展藏药、花椒、油橄榄等为主的特色农业。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全面普及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农田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节水高效品种、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耕作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积极推广土壤保水和作物蒸腾调控等生物节水技术。在河西和沿黄灌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垄膜沟灌等集成节水技术。在陇中陇东旱作区,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为主,形成田间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南部山区以“梯田、水窖、地膜”为基础,围绕特色林、果、椒、茶,发展注水补灌、移动滴灌、软体集雨水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从饲养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节水的同时,拓展和延伸节水型畜牧业范围,把种草—涵养水源纳入节水型畜牧业范畴。既要节约用水,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畜牧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合理保护水源和环境。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全力打造设施农牧业基地,持续扩大设施农牧业高效集约型生产规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牧业用水效益。全力推广畜牧业节水,加强人工饲草料基地节水灌溉改造和天然草场补充灌溉。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八

“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贯彻^v^^v^新时期治水思路、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抓手,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消耗强度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省修编了《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版)》,新增工业用水定额75个产品、修订64个产品,对24种主要农作物农业用水定额进行修订;修订了《甘肃省实施〈^v^水法〉办法》,突出节水相关内容;印发了《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2022年和2035年三个阶段的主要节水目标;颁布了《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从用水管理、节水措施、节水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节水工作做出规定。全省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节约用水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省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载体,高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机关、节水型高校、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小区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大力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39个县(市、区)开展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报水利部备案,经复核,我省酒泉市肃州区、张掖市民乐县、金昌市金川区等共计20个县(市、区)通过水利部复核,平凉市崆峒区、兰州市皋兰县、武威市天祝县等合计1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全省累计创建各类节水载体3612个,其中,节水型灌区97个,节水型企业427个,节水型行政机关1110个,节水型事业单位458个,节水型学校278个,节水型医院71个,节水型宾馆85个,其他节水型单位20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884个。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由资源投入带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思路。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式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转变。

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的不断增加,节水设施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以灌区节水为代表,主要实施了景电一期等10处大型灌区、靖乐渠灌区等20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工程、中东南部特色农业产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提高了我省农业用水效率。截止2020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九

对照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值,截止2020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亿m3;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175 m3下降到2020年的,降幅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65m3下降到2020年的,降幅5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85%提高到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提高到,节水灌溉面积由万亩增加到万亩,其中,高效节水(喷滴灌、微灌、低压管灌)灌溉面积达万亩,占实灌面积的。

表1  “十三五”规划指标与现状水平对比表

指标分类

“十三五”规划指标值

2020年现状水平

综合用水与节水指标

用水总量

亿m3

万元gdp用水量(当年价)

m3/万元

105/降幅33%

非常规水源替代水资源比例

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

工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当年价)

m3/万元

45/降幅30%

降幅5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农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灌溉水利用系数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1513

生活用水与节水指标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十

推动落实《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居民用水保成本、非居供水有盈利、特种用水多付费、缺水地区提标准、全面推行定额制政策导向,结合城乡地域、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条件,建立健全促进节水减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协同推进原则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统筹推进河西灌溉农业区、中部提水灌区、东南部补充灌溉区三大片四项机制协同落地。加快完善城镇供水价格改革。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原则,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科学确定分档水量和加价标准,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价差。完善中水利用价格政策,中水价格按照与自来水价格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则协商确定。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适时开展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相关情况摸底调研,按照国家安排部署,及时启动我省水资源税试点改革,对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试点征收水资源税。征收水资源税的,停止征收水资源费。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行差别税率,完善水资源税制度。以现行水资源费制度为基础,科学设置差别化税率体系,合理调整税额标准;除国家试点办法要求变动的项目外,以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基础平移为水资源税税额标准;按国家试点办法要求适当提高特种行业地表水和超采区地下水的适用税额标准,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税额加倍征收,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和征收标准征收水资源税,重点加强各市、县(区)水资源税征收力度,确保应征尽征。对国家试点办法明确规定的6项农业生产用水免征水资源税;对超过规定限额的农业生产取用水等从低征税;对取用污水处理回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免征水资源税。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水利厅、国家税务局甘肃省税务局)

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大中型灌区要在实现产权分界点计量供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细化计量单元,按照与当地财力相匹配的原则配备计量设施,为按水量计收水费创造条件。规范工业企业取用水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对取用地下水的工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全面配套完善市政公共建筑单体、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城镇供水计量设施,实现“一户一表”计量供水收费。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进一步强化计量监控工作,制定有效的统计报表体系,结合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健全水资源计量体系,完善流域和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省^v^)

强化用水定额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和省(区)用水定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围绕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计划用水、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等工作,采取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区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实行用水报告制度,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m3的企业和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已经发布的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重点取水单位监控名录基础上,结合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检查、重要取水口检查,调整完善监控名录,持续加强计量监控,完善监管一张图。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v^)

贯彻国家农业、工业、城镇以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逐步更新、改造不符合国家节水灌溉标准的已建农田灌溉设施和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实时跟踪国家节水标准,评估和监督省级用水定额推行应用情况;修订完善农业、工业、城镇、非常规水利用省级用水定额,建立覆盖我省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鼓励各市州在《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版)》基础上,制修订区域用水定额。节水产品符合强制性节水认证标准要求,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医院、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等单元载体率先推行强制性节水标准;针对不同企业相同产品的产业链长短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探索制定分装置、分工序的取用水定额企业标准,规范不同产业链长度的企业用水行为。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省机关事务局)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十一

受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我省节水工作仍然存在工作基础薄弱、节水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我省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水价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地区水价形成机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水成本,难以激发用水户的自主节水投入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节水市场机制不健全,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不完善。同时,节水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用水户来讲,如果节水成本得不到弥补,就会产生负效益,因此,配套完善相应的节水激励政策显得尤其重要。

节约用水工作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和众多部门,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虽然我省各部门在节水工作中相互配合,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左右协调、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需依托甘肃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的会商沟通和信息共享,为实现我省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领导保障。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我省特殊的水情、水危机状况了解不够充分,部分公众节水意识淡薄,或尚未将节水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和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各地对节水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特别是相对丰水地区,对节水的必要性看法不同,节水减污、节水减排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地区间对节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差异较大。在节水氛围营造上,舆论倒逼节水、社会监督浪费的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非常规水源是常规水源的重要补充,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水利部不断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把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特别是缺水地区,进一步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虽然我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但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扶持政策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水价成本倒挂、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驱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除国家水安全制约瓶颈的重要时期。站在节水之路的新起点上,“节水优先”在甘肃有着不同以往的新内涵。

新发展阶段催生新发展格局,^v^中央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新发展格局,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契机,以提高民生福祉为依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做好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处理好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以^v^同志为核心的^v^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要求沿黄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v^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谐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要做好新时期节水工作,甘肃要紧密结合地域、自然禀赋等特点,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发展高质量一产、优质二产、高比例三产。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

新时期,甘肃发展仍旧面临着水资源总量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三大问题。甘肃省水资源量居全国27位,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2和1/4,缺水问题既是总量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季节性的。根据《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2025年我省需水量将达到亿m3,可供水量仅亿m3,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减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外流域调水替代水源置换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有效退还河道内生态水量亿m3,水量缺口达亿m3。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瓶颈。

工业用水协议 供用水合同篇十二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在维持定西市、天水市、庆阳市、白银市、平凉市、武威市的雨水集蓄利用基础上,提高兰州市、临夏州及陇南市雨水集蓄利用量。通过集雨补灌、雨水净化处理等技术提升雨水利用效率,加强雨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安全饮水中的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陇东农村山区在“121集雨工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新型雨水集蓄工程,发展集雨增效现代农业,解决并巩固人畜饮水问题。城镇修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修建住宅区、学校、公园、各种场馆及其他建筑群等场所汇集雨水的收集利用设施,削减、调节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净化设施;建立完善的屋顶蓄水系统和由入渗地、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冲厕、洗车、浇洒庭院、洗衣和回灌地下。鼓励开展编制雨水利用规划,完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强调积极开发利用雨水的重要性,加快雨水利用研究,创新雨水利用技术,增强人们的雨水资源意识,并进行宣传和教育。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

在维持河西五地市中水回用劲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河东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白银市等中水回用,鼓励缺水城市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城镇建设中水回用示范工程,推进中水设施建设。对于建设城市居住小区项目,根据《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筑面积大于3万m2的小区必须要有污水处理循环用水系统配套,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对于规模较小的、距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远的小区建设项目,鼓励开发商采用就近联合、按投资比例共同出资建立污水处理循环系统,集中处理污水的治污方案,或依附于周边已有该系统的开发小区。鼓励在园林绿化、冲刷厕所、道路清扫、洗车以及景观用水中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强中水利用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中水利用意识,推进中水利用,为节约水资源、减轻水污染奠定基础。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加大平凉、张掖、酒泉、庆阳及武威地区矿井水利用水平。增大矿区矿井水利用率,修建引水水渠、储水池和提水引水工程,用于矿区生产、绿化、防尘等用水和矿区周边企业的工业补充用水,矿区周边农田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提高矿井水处理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处理工艺及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矿井水回用率,降低处理成本,促进企业利用矿井水的积极性,减少矿井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加快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坚持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

以环县作为苦咸水利用示范推广试点,积极探索开发利用苦咸水,特别是在马莲河流域、祖厉河流域等苦咸水丰富但严重缺水区域,优先考虑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保障生态用水,以缓解区域缺水程度。着重于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资源缓解用水矛盾,加快推进苦咸水淡化利用进程,组织实施机井淡化工程、自来水公司苦咸水淡化等苦咸水利用项目,通过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各种技术方法淡化和处理,提高苦咸水淡化利用量。解决苦咸水淡化技术投资大、成本高、能耗大、出水量限制等制约,精选淡化技术,优化淡化工艺流程,开展相应技术研究,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取得一定进展。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专栏5 重点地区节水开源重点项目

肃州区雨污分流收集利用及排雨治涝工程;

岷县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定西市中铺工业园中水回用完善工程;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水利用工程暨绿色长廊供水工程。 

庆阳新庄煤业有限公司新庄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工程;

庆阳市罗川煤矿污水处理回用站建设项目。

武威市民勤县地下水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改造工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