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12:45:09
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时间:2023-03-24 12:45:09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文章。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后天教育的主要性。

4.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

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知识。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文言文八步教学法。初读课文,正音正字;复读课文,读清句读;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评读课文,自主评价作者的观点;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美点,体味其妙处;背读课文,延读原文,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2、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3、竞赛法。适合年龄特点,在竞赛中激发他们的赶超意识。

电子白板、示范朗读视频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讲明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些话语讲都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板书课

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作者链接

电子白板出示:(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

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

家和宋六家)

(3)解题:本文是一篇随笔。

白板显示: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师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哀怜、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动画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

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电子白板显示:隶(l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卒、、、、、、

(zú)

4.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白板显示: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四、合作探究,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把学生分为三大组,展开小组擂台赛,共分3轮竞答:第一轮翻译课文,

第二轮文言知识大评比。每一轮比赛底分均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扣

完即止。

第一轮:翻译课文

每组每次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第一段由第一小组选代表翻译,本组

成员补充,第二小组成员质疑、评价。第2段由第二小组选代表翻译,本组成员

补充,第一小组成员质疑、评价。第三段再由第三小组代表翻译,依次类推。

第二轮:文言知识大评比

白板显示:

(1)解释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

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

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

贤于材人远矣得为众人而已耶

(2)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伤仲永父异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得为众人而已耶?

每一道测试题的单数题由单数小组代表完成,双数题由双数小组代表完成。

如有困难,交由下一小组完成。最后教师点拨。

明确:(1)①属于②曾经③题上④完成⑤渐渐⑥有的(人)⑦

四处拜访⑧相当⑨完全⑩承受胜过能够

(2)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伤:为??哀伤

异:对??感到惊异(诧异)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五、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教师设计相关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白板显示: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谈谈感受。

(5)课堂辩论:成才的关键

辩题:

a.正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

b.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通过辩论明确

a.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b.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中心,凭据论证,以理服人。表达要条理

清楚。

a.评价方式:全班学生评价、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b.评价内容:内容是否充实得体,指出优缺点。

各小组思考、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

明确:(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童年时期)仲永才思

敏捷,天赋极高。“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少年时期)仲永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青年时期)仲永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4)我们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也就是说,

一个人不论天资如何,都应接受相应的教育。否则,天分再高,不接受教育,最终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他父亲不让他学习带来的后果,仲永反省后,将父亲告上法庭。仲永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仲永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5)学习完此文,我们同作者一样,都对方仲永感到十分惋惜。通过课堂

辩论,大家都明确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天资聪慧对成才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关键;天生愚拙,可以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同样也能成才。我们注意到,本文章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虽然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两个问题,但我们也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在成长的道路上,通过接受严格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才。

六、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教师小结

仲永的悲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天才需要呵护,天才需要勤奋。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并背诵。

3.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奥妙。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一)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语设计生(齐读):语文大讲堂,家家展风采,有你有我更精彩。(老师将此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大讲堂节目,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板书标题)

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老师将全班8个小组分成四个“代表队”。

每联在一起的两小组作为一个“代表队”。并在课前准备“黄队”、“红队”、“绿队”和“蓝队”四个标志牌,将其分别放在各“代表队”前面。同时把黑板平分四等份,从左至右分别写上这4个“代表队”名称。然后公布平分细则。即实行积分制,每一关总分以10分记,纪律好加2分,否则扣2分。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容答对、读准确、翻译正确的给满分。同时教师宣布自己为主持人兼评委,记分由学生记。

二、课堂教学五步曲——

(一)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一关:过生字词关。

规则: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黑板上的生字词,同队人发现错误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改对将不扣分,改错照常扣分,是多音字的要注完其余的音,否则不能给满分,如其他队无人回答别队可抢答。

师: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本注释中的注音放回原文,并在文中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句。时间2分钟。(老师随堂检查完成情况。〉

(二)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二关:过朗读关。

规则:阅读声音洪亮给1分,阅读整齐给0.5分,本队的人全读给1分,如有人没读一1

人次将扣0.1分,全部都读跟着课文走给0.5分,本队有人说话将扣0.4分,找出其他队错误其他队所扣分将加入本队。

师:每个“代表队”读一遍课文,教师根据各“代表队“朗读的整齐程度,音量强弱,节奏快慢,准确程度进行加分。并公布在黑板上。(教师点评时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走进语文大讲台第三关:过翻译关。

师:把课文分成四个板块,然后各“代表队”派代表抓阄确定翻译任务。学生可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以及上下文意思,甚至各代表队成员的合作来完成翻任务。教师根据各代表队成员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情况进行加分。同时对重点字词句给予强调。

黄队代表(本队可推选或自愿):翻译从文章开头到“传一乡秀才观之”。

红队代表:翻译第三段。

绿队代表:翻译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到第一段末。

蓝队代表:翻译第二段。

(四)走进语文大讲台第四关:过赏析关。

规则:

1、根据老师给出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缺一点扣0.5分最多扣1分。

2、如回答声音小扣0.5分回答时间内同组人可补充,如同组有人说话,扰乱纪律扣1分。

3、不能带资料上黑板,也不能用资料念读,只可课余参考。

4、教师可根据各代表队的分析情况进行加分。学生可用原文作答,也可总结回答,各队员也可补充。

师:黄队研讨:课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生(代表队内部讨论并归纳):

师:红队研讨: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用概述语言总结。)

生(代表队内部讨论并归纳):

师:绿队研讨: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代表队内部讨论并归纳):

师:蓝队研讨: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生(代表队内部讨论并归纳):

(五)走进语文大讲台第五关:过体会关。

师:每个代表队分别派一位代表谈一谈学这篇课文的收获。角度新颖,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同时给各代表队相应加分。

黄队代表发言:(略)

红队代表发言:(略)

绿队代表发言:(略)

蓝队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评。将4个代表队过每一关所得分加起来,得最高分的代表队为本节语文大讲堂的“冠军队”,并要求全班同学举起双手,给“冠军队”一个掌声作奖励,课堂教学活动在愉快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导语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告诉了我们勤奋学习对于成材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并未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人,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

2、作者作品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集》。

3、题解

伤:哀伤、叹息,表达作者对仲永的哀伤、叹息之情。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需要注意的字音有:攀、谒、称、泯、卒。

2、大声自译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1)难以理解的字词有:

(2)难以理解的句子有:

3、处理完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之后,再读课文,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

在金溪有一个贫民叫方仲永,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耕田的。仲永的命运本来可以改变,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明,五岁时就能作诗,如果他的父亲能够好好培养他,那他将来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惜他的父亲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不让他读书,整天带着他四处拜访、炫耀,过了几年,仲永的才能大不如前了,又过了几年,仲永最终沦为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三个

(1)“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

(2)才能衰退。

(3)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1)父利其然。。。不使学。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2)、王安石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6、王安石在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

强调了后天勤奋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先天再聪明,后天不勤奋学习是没有用的。

1、平时积累了哪些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

勤出智慧,勤能补拙。

一勤天下无难事。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2、知道哪些通过勤奋成材的事例。

(1)马克思,辛苦40年写成《资本论》。

(2)司马迁,足遍天下,写成《史记》

(3)歌德,耗时58年,著有《浮士德》

(4)贝多芬,勤学苦练,成为了音乐家。

(5)海伦凯勒,不懈努力,成为了文学家。

(6)霍金,克服了身体的残障。成为了科学家。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联系自身实际想想呢?我们都不笨,但为何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却不够理想呢?应该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吧!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我们的勤奋努力,我们会成功的。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教学难点:

体会揣摩语言的简洁、洗炼。把握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资源ppt课件媒体播放机

二课时

(一)扩写(二)读后感

一、导入,激趣引读

1、名言导入: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作者及课文题目: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1

历遭遇而感伤。

二、初读并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2、译一译:

①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a、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谒:谒:扳:称:b、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c、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3、议一议:

⑴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⑵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⑶辩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a、天资聪慧是成长的关键b、后天教育是成长的关键(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②语段阅读: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a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以议论为主。 b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c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③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见""闻"交织,详略有序,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讨论明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了。

④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如何体会。

可从两方面体会:

a、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其中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b、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3、模仿表演:模仿仲永及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情节。

四、拓展运用,写作链接

链接一

为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完成本写作练习。

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注:不要把文段翻译当成扩写)

链接二

通过学习本文,你肯定会有许多收获,同时也会有许多话先说,那么,请你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练笔,自己确定写作的角度和观点畅谈感受与启示。

(注: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提示

(1)你可以评价仲永的父亲。

(2)可对仲永最后结局评价。

(3)可发表你的感想。

伤仲永

王安石

叙事仲永:天资聪慧忽啼求即书持立就

不能称才能丧尽:泯然众人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教学反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