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15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17:42:40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15篇)
时间:2023-03-23 17:42:40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一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豪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枝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微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微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微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 黜:罢免

c.瑜归宁至郡 宁:平息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 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3分)( )

①瑜即以书上奏 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 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d.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二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a ,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d ,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②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 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 ②括帖:科举范文 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 ④贻佇:停靠,驻留。

2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 )(2分)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2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 ,科场之累和 。(2分)

2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 )(2分)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2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2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4分)

21(2分)a

22(2分)答案示例:读书不广 游历不广 ,见闻太少

23(2分)b

24(3分)答案示例:先以短句赞美王季重作品见解之独到音韵之华美,后用整句长句形容其文思的精妙和文采的绚烂,参差句式的音律与王季重的文学美相得益彰。

评分说明:短句分析2分 长句分析2分

25(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王季重的经历及其文字为例阐释了读书多、游历广、见闻感受丰富,才能见识独到,文辞畅达,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规律,但王季重的天才和“早达”只是例外,不少愚钝或困顿科场但勤奋的人也能写出经典作品。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三

熊廷弼

【甲】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乙】

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搘拄①之者,熊司马一人耳。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为之掣肘。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③得操节制之柄,必误国事。不幸言而中矣。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不足。反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④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偾,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撑,抵抗。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③抚臣:安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 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 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 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 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 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 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 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但是他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战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3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4分)

4.(3分)c (当:掌管,主持。)

5.(3分)b (两个“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6.(3分)a (“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和铁岭相继失守”有误,原文“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

7(10分)(1)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3分)

(2)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中起用延弼(3分)

(3)用人者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应当让一两个迂腐的书生拿着弹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议论。(4分)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万历进士,楚党。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

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建州叛军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因当时王化贞是东林党人叶向高(当时首辅)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东林党人背黑锅。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四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练习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从中找到解题方法,详情请看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已经)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往往?((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日偏西)始食 初中语文,遂大通六经③之旨(要义),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育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

①再适:再,二次;适,出嫁,即改嫁。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

③六经:指《诗》《书》《乐》《易》《春秋》。

④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1、范仲淹靠什么成才?

2、我们在范仲淹身上能学到什么?

1、吃苦勤奋

2、吃苦奋发立志等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五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句子中的“以”和“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葬以大夫礼

b.以钱覆其口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请以军礼见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②及鲁肃过寻阳。( )

③欲学,恐已暮矣( )

④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叙述的内容都可以用“____________”二字概括。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研究,专攻

②到访或到

③迟,晚

④向或对

3.①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②怎么(或哪里)会有作为下臣的却戏弄他的君主呢?

4.劝学;年纪大;事务多。(意思答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六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画线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 )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

(3)歧路亡羊 ( )

(4)既反 ( )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结构助词,的;代词,羊;丢失;已经

2、杨子 邻人

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七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参考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

2.c

3.a

4.c

5.d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八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夏(朝)谚日:‘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⑥,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日:“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①遵:循。②巡狩:视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准则。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游》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

1.a

2.c

3.(1)“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体恤民情;与民同乐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

(2)衔觞赋诗(觞)-----

2、用现代文解释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些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1.造饮辄尽(造)-----往,到

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

2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原意为不过分地在字句上下工夫,追求心领神会,是褒义词,现在的理解是发生了转变。并且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在读书时只体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

关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文言文成绩越来越优秀!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

鹅笼①夫人传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②戺: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启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遽:立刻

c.敕有司营葬 敕:命令

d.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贵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吾恃其文为家也 ②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③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④绛纱并两岸数十里

⑤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 ⑥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句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5分)

译文:

(2)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答案】a(婿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把定为女婿。)

5、【答案】d(①写鹅笼夫人的父亲,④写鹅笼娶妻时的排场,⑥写鹅笼夫人对事物的预见。注意:⑤从侧面写出了鹅笼夫人品德高尚。)

6、【答案】c(其妹贪慕荣华富贵无中生有。)

7、(1)译文:鹅笼第二次任宰相时到了如此地步,就可以明了夫人死的时候说的话,她本来已看出了鹅笼的细微变化。(关健点:再译为第二次,固译为本来。)

(2)译文:一个人有罪于他的国家,肯定先前就对不起他的夫人了。(关健点:两个夫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一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注释]

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竹席子。

⑤卿东: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 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卿 东 来 故 应 有 此物 可 以 一 领 及 我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悉 ( )

3.文中说:后大闻之,甚惊。王为什么甚惊?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答:

4. 选文表现了王恭的什么特点?(3分)

答:

1.(2分)卿 东 来/ 故 应 有 此 物/ 可 以 一 领 及 我 ?

2.(2分)了解

3.(3分)王大以为王恭身为高官,竹席子自然不缺,所以向他索示,却不想到他竟如此清廉,只有那一条,所以吃惊。

4.(3分)清正廉洁,尊敬长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彰其咎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d.庶竭驽钝【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3】选择下面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c.受任于败军之际还于旧都d.以咨诹善道咨臣以当世之事【小题4】请你归纳选段的具体内容,并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1】a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 过失 c 通“又” d比喻才能平庸

【小题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

【小题3】d

【小题4】诸葛亮自叙身世并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报忠陛下的决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注意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在本文中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品行恶劣的意思。“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有是通假字,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小题2】试题分析:“于”是在的意思,败军之际是兵败的时候,奉是接受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 a、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是因为、认为的意思,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是把、拿的意思。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的“效”这里是责任的意思;不效则治臣之罪“效”是完成的意思c、受任于败军之际的“于”是在的意思,还于旧都的“于”是到的意思。d、以咨诹善道/ 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咨”都是询问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第一段是诸葛亮自叙身世,第二段是如何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第三段讲自己先帝忠陛下之的决心。把三段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就可以得到选段的内容。从选文第二三段可知道诸葛亮的为人。他能报先帝而忠陛下说明他知恩图报,他一生做了这么多事,说明他赤胆忠心,鞠躬尽瘁。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点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对选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再采取合并的方式进行归纳。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三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②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③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④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⑤。”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愬: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③饔(yōnɡ)人:厨人。④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⑤廋(sōu):隐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但不食而已 ( ▲ ) ⑵一日又墨其饭( ▲ )

⑶庖肉为饔人所私( ▲ ) ⑷方省也 ( ▲ )

1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少埃墨投羹中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b.据鞍俯伏而过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汝乃某人乎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其子弟愬于公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4.文中围绕王文正的局量宽厚叙写了哪几件事?请请简要分点概括。(3分)

11.(4分)⑴(1)吃(2)弄黑 弄脏(3)独占(4)明白

12.(2分)a。b项,表示修饰/表示顺承; c项,是/竟然;d项,向/比;。

13.(6分)⑴(1)他不愿揭发别人的过失都像这样。

⑵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的环境里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⑶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4.(3分)(1)食被墨而不怒;(2)宽容饔人占肉;(3)据鞍俯伏过侧门而不问;(4)厚赠控马卒。

王文正太尉为人宽厚有度量,从未见他发脾气。饮食有不太干净的,他也只是不吃而已。家人想试试他的度量,以少许锅灰投到肉汤中,他就只吃米饭而已。问他何以不喝汤,他说:“我今天偶尔不喜欢肉。”有一天,家人又在他的米饭里弄了点灰,他看到后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端上点粥来。”他的子弟们曾向他诉说:“厨房的肉叫厨子给私占了,肉吃不饱,请惩治厨子。”王公说:“你们每人一天该给的肉是多少?”子弟们说:“一斤。现在只能吃到半斤,另外半斤让厨子给藏起来了。”王公说:“给足你们一斤可以吃饱吗?”子弟们说:“给足一斤当然可以吃饱。”王公曰:“今后每人一天可以给你们一斤半。”他不愿揭发别人的过失的例子都类似于这些类型。他宅子的大门曾坏了,管家拆除门房新修,暂时从门廊下开了一个侧门出入。王公至侧门,门太低,就在马鞍上伏下身子过去,什么都不问。大门修好了,再从正门走,他也还是什么都不问。有个牵马的兵卒,服役期满向王公辞行,王公问:“你牵马多长时间了?”兵卒说:“五年了。”王公说:“我怎么不记得有你?”兵卒转身离去时,王公又把他唤了回来,说:“你是某某吧?”于是赠送他不少财物。原来是兵卒每日牵马,王公只看见他的背,不曾看过他的脸;当兵卒离去时又看到他的背,这才省悟过来。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四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进士。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报闻。已,巡盐两淮。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时行等为之解。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帝不怿,手诏诘让。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会帝意稍解,乃报闻。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语侵杨巍、申时行 侵:伤害

b.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 由:通过

c. 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宥:宽恕

d.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 谢:谢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b.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

b.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告,申时行等人为他做了辩解;蔡时鼎则认为不能助长这种直接由太监告发的风气。

c.由于直言进谏,批评皇帝怀疑大臣与谏议官有私情、不信任股肱之臣的做法,被贬职的蔡时鼎辞官回乡。

d. 蔡时鼎为官清廉严明,在地方及朝中做官多年,死时却因贫穷而无法殓葬,士大夫捐出财物为他办理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

(2)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

4. d(3分) 5. c (3分) 6. a(3分)

7.(1) (5分)

适逢申时行和王锡爵休假,许国、王家屏只是打算停发他的俸禄,并且请求稍稍减少冯诗、章维宁上枷的期限,来保全他们的性命。(句意2分,“会”“拟”“全”各1分。)

(2) (又上奏章弹劾申时行,依次列举他十条过失,劝他反省改正。奏章被留在宫中。不久晋升南京礼部郎中。在任上去世。(句意2分,“历数”“进”“卒官”各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篇十五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长跪而谢之()⑵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⑶天下缟素() ⑷傧者更道()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⑵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小题3】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利益?(2分)

【小题4】读了甲、乙两文的故事,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再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员,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道歉⑵请⑶穿孝服⑷改

【小题2】⑴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⑵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

【小题3】唐雎靠勇敢,靠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小题4】⑴热爱祖国、勇敢,责任感强。⑵示例: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击宋国。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谢”古今异义。此处是“道歉”。“缟素”,名词作动词。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两个“以”和2句中的两个“使”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可知,唐雎主要靠勇敢,拼命等精神,晏子主要靠外交辞令。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士”是一种阶层,共同的特点,爱国,士为知己者死。等。荆轲刺秦王,墨子说服楚王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