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十三篇)

2023年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十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2 15:02:01
2023年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十三篇)
时间:2023-03-22 15:02:01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一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里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xx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5000万人将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众所周知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健康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去向的关键时期,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不良习惯,增强吸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我和我的同学做了一次大学生吸烟现象的调查研究。

因为现在是暑假期间,大部分大学生以放假回家或在外打工,所以我们采用在网上分发问卷的方式对多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吸烟者多为男性,所以调查对象选取的男生较多。

1、因为大学生主要的吸烟人群是男生,所以我们主要调查了男生的吸烟情况。其中男生80%,女生20%。从问卷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男生的吸烟比例较大,有超过50%的男生吸烟。但是对于女生群体我们不能忽视,从社会上吸烟趋势来看,已经出现了女性吸烟的现象和趋势,为了女生的长远的发展,提高女生进入社会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加强对女生群体的`教育仍然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2、44%大学对吸烟行为持赞同态度,27%的大学生对吸烟行为持反对态度,而剩下29%群体对吸烟持无所谓的态度。

3、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较小,集中在5-22岁,有的被调查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

4、吸烟的群体63%都尝试过戒烟,在尝试过戒烟的同学中有59%的同学戒烟成功,但是针对没有戒烟成功的群体,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必须对吸烟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教育,让非吸烟人群消除吸烟的动机。对于已经吸烟的群体,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戒烟。因为大学生戒烟的主动性较低。在被调查的吸烟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群体的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其他人都劝过戒烟,但是成效是很小的。必须在社会宣传、学校教育、亲人朋友的劝导下依靠规章和规范协调帮助吸烟群体戒烟。

由于大学生时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时期,无论是为了“显示自己成熟”,还是因为“解闷”、“模仿”、“好奇”、“受别人纵容’,其中总有一部分人吸食一支或几支之后便不再吸了,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过去以后,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心理上的各种矛盾被固定的思维方法、固定的世界观代替。但也总有一部分人吸第一支以后就开始持续吸烟,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四种:

1.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而伙伴的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例如,同学在一起聚会娱乐时,朋友敬烟又不好意思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逐渐形成习惯,心理上、生理上慢慢地都上瘾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大学生在一起时抽烟更厉害”的原因。

2.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由于大学生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

3.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有些大学生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解愁、解乏: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抽烟是社会交际的必需品:吸烟能增加国家税收,吸烟能降低失业率等等。许多人都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而逐渐形成抽烟行为。

4.受偶像或其他学生等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许多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都会对大学生吸烟心理产生极大的误导和不良影响。这种误导使吸烟行为逐步定型,即使过了青春期,这种定型的行为仍不会消失,反而会一直延续下去。

吸烟的害处很多,它不但吞噬吸咽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

1 、 肺部疾病:香烟燃烧时释放3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和刺激性烟雾等。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破坏了绒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便会产生。据统计吸咽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74%,而不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4%,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2 、心血管疾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备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烟可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共20多种疾病。

3、 吸烟致癌: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和许多慢性病。最近,英国牛津提德克里夫医院对3.5万名吸烟者进行长达50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窦癌等到11种癌症与吸烟“显著相关”。为什么吸烟的人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癌症。鉴于吸烟致烟致癌的三大因素,戒烟要越早越好。

4、 吸烟还会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提早来临。吸烟可使男性丧失性功能和生育功能。孕妇吸烟可导致胎儿早产及体重不足,流产机率增高。吸烟使牙齿变黄容易口臭。吸烟害人害已,被动吸烟的人受到危害是吸烟人的五倍。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不让自已成为烟的奴隶,应尽早戒烟。

5、 吸烟对智力的危害。吸烟可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有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神,消除疲劳、触发灵感,这都是毫无科学道理的。实验证明,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对于大学生来说,吸烟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它还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形象、经济状况、学习状况等,对身边的同学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众所周知,吸烟害人害己,吸烟的危害人人都清楚,但是大学生烟民又不在少数。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了一些大学生吸烟的状况以及他们对于吸烟的看法,吸烟有害健康已为多数大学生所认识,其中大部分也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戒掉这一坏习惯。那么,大学生为了抵制香烟的诱惑应当怎样做呢?为此,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应当学好吸烟危害的有关知识,形成一种反对吸烟的习惯,确实作好不占半点烟,不吸半嘴烟的良好习惯。

2、应当适当交际,交际看好对象,交往选方式,不交损友,只交善友,不因任何不良因素而吸烟,保持上进心理。

3、提高环保意识,保证有高度的吸烟警惕。鼓励和提倡同伴间劝说戒烟、对吸烟行为进行互相监督,

4、应当洁身自爱,不随社会吸烟分子以吸烟建立交际关系,不听从这别人的胡言乱语。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二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三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难问题下,当代的毕业大学生在就业的方式和就业的观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广州市的大学毕业生。

随即问卷调查,在广州大学门前和市中心随即发放对调查对象问卷填写,并且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3份,回收率93%。在对这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xx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xx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xx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xx》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

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xx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以“民工荒”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至于城镇居民失业和就业困难,既有就业技能不匹配问题,也有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不充分问题。这两个就业群体面对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业。

以20xx年为例,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作出大体的数量估计:剔除在农村内部流动部分后,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的人数约1。46亿人;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假设800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半就业比较稳定,另外4000万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这些人群之间可能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可以反映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构成,即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

可见,理解当前的就业问题需要确立两个认识。其一,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而缓解,应继续将其置于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其二,长期困扰我们并被作为就业政策重点的就业总量问题正逐步转化为就业结构性问题。政府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变积极就业政策的关注点和实施手段,面对各个就业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战略和扶助政策。根据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应从以下方面考虑政策优先顺序和关注点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体现在产业政策中,继续扩大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普通劳动者短缺现象出现,工资成本大幅度提高,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将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加大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减少部分传统就业岗位。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假以时日。因此,为现有劳动者创造与其人力资本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以保持就业稳定扩大,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原则。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与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比较优势真空,造成就业岗位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都较大,这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大空间,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吸纳规模的相对稳定,防止出现“无就业的增长”现象。同时,在制造业升级的基础上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使其成为新兴服务业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适合的就业岗位。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一定变化,绝不意味着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不再以就业吸纳能力为基准。应从放松准入限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扩大就业的功能。

抓住重点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就业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当时的重点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业政策应逐渐转变重心,面向不同就业群体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扶助。针对农民工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以及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的特点,通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形势的敏感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等,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的充分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在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从高等教育体制、实习制度、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技能老化以及求职能力弱等制约,常常遭遇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困难,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和提高政府就业服务水平,降低其就业难度。

根据调查结果的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强化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就业阴影,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1.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许多部门和媒体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因此,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阴影,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中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广大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大学生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4.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根据调查我省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因此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确立清晰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安排,分目标分阶段地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低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生活;高年级以职业能力、求职技能与常识为主线,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强化能力训练,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要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学生感兴趣的经验分享、互动沟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就业真正成为广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动力,为毕业生顺利实现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四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什么才是商家的生存之道?面对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为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营销,十一期间我们小组就商店品牌形象的问题做了详细走访调查。

调查内容

我们小组在我市各大中小型商店做了调查,调查显示,有25%的商家认为商店品牌形象很重要,品牌做好了,顾客就会接踵而至,有50%的商家认为树立商店品牌形象不是很重要(他们不会刻意去宣传自己的商店),认为只要老老实实做生意,顾客满意就好;有20%的商家觉得商店品牌形象可有可无(一些小型的商店),还有5%的商家则对商店品牌形象毫无概念。

在一个大型广场,我们对各种类型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的消费者买东西是奔着某一品牌或者某一家商店去的;35%的消费者偶尔会关注品牌,但不盲目购买品牌商品;还有35%的消费者则没什么品牌概念,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而不管是不是品牌的。

在对个类型商店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时装店和大型的酒店更注重商店的品牌形象,这些商店的消费群体大都是80后90后以及一些各界成功人士;而对商店品牌形象最不重视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店铺,一般是家庭个体户经营,他们开店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做大做强的想法,经营的`也都是家庭日用品之类的。

据商家不完全透露,品牌是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品牌商品的利润要比普通商品高出两倍多;形象好的商店盈利更是比一般的商店要高的多。而对于那些小本生意来说,商家认为即使自己砸钱在中央卫视做广告,也未必有什么效果。看来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品牌就会获得高额利益,个商家应该根据商店自身特点理性选择是否要走品牌路线。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五

本次调查是采用书面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农村在校大学生与其父母,调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其父母年龄平均44岁。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从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必要性,上学的方面,毕业就业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对大学生的帮助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让其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做这次调查,一方面是想能圆满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在这次的活动中,能让更多人收获到一些感动,从而能在人生道路上鞭策我们大学生,能让我们知道父母供养我们的艰辛付出和巨大牺牲,能让我们重振雄心。那感动就是——亲情,我们能回报的也只有——孝心了。

1、大学生平均年学费和生活费昂贵以及农民收入少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籍费等费用。根据我所调查的情况平均收费标准:专业学费为5000多元/年;学生公寓收费为1000多元/年;书籍资料费20xx元/三年(多退少补)。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花销为1000元左右。对于苏北来说,经济条件又不及苏南,丰县就是位于苏北的“西伯利亚”的位置,经济上又弱了一层。我们村中大多数的人家都是靠外出打工和在家种地为生。 农民收入来源并不广,资源也相对贫乏,这样的状况下,供养哪怕只是仅仅一名大学生,年支出近万元收入来源无法扩张,收入提不上去

也是相当的无力。由此,仅仅大学生昂贵的`学费对农民家庭正常生活就已造成沉重负担,再加上大学生活日常生活开支,农民自己的家庭开支??

2、农村大学生人数少。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大学生”这个词都不陌生,大学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一个必经之路,是一个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人才的场所。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道理是人才的竞争。不是说商路大学就一定是人才,但是只有经过这一洗礼,才能更好的脱颖而出。农村,总体而言受教育的程度都比较低,还有农村的观念落后。有的人养儿女就只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对于孩子上学那都是次要因素。因此,在农村家长的观念里读书只要能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特别是提得很响的“铁饭碗"。还有在农村女孩读大学的话真的不容易,因为都说女孩长大后都要出嫁,所谓女孩:"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酸汤”。

所以,在农村老观念的影响下,好多孩子只读完中学就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随便找点工作开始挣钱!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大学生人数少,严重影响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3、对国家一些助学贷款政策不是很了解

虽然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助学体系,即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还发现由于处于农村,大多数农民忙于挣钱养家,对于一些国家的助学政策没有太关注,所以对其不是很了解。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不知找谁解决,只能自己拼死挣钱,东借西借供养孩子上学。有的家中甚至有三个大学生,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非常高兴,可巨额的学费也令他们恐惧,靠着家中的土地怎么能供养的起?由于不知道应该找谁帮忙,也不知道谁会帮忙,无奈一些孩子就与大学无缘!

1、 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信息,增加教育方面的拨款。

充分利用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农民收入不高,子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面对高额的高校学费往往头

痛不已。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契机,良好的教育和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可以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至于整个民族不可估量的财富。“人才强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2、 注重学生诚信,把相关款项落实带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学生的信用意识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在贫困证明材料中刻意隐瞒家庭真实情况,有意夸大家庭的困难程度;部分学生的日常消费与困难生身份不符,在出具贫困证明的同时却进行奢侈消费

3、 国家可以对农村大学生减免部分学杂费,给予鼓励和支持。

入学后,你可以先申请学费减、免。学费减、免是国家对部分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的一项资助措施。

4、当地政府应积极做好农村家长的思想工作,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除了物质方面的补助外,精神支持同样重要。

首先,对于大学生,了解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用钱,学会理财,为以后步入社会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提供思想准备。

其次,对于家长,了解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农民家长更好地履行对学生的抚养义务,合理利用家庭经济来为学生提供正常的学习需要。

再次,对于学校,了解农民工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收费,尽量为学生家长减负。

最后,对于国家,了解农民工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国家对农民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等进行评估,从而给农民一个很好的向导,让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理性思考:

我们无忧无虑上着学,有了麻烦也会让父母去解决。当我们坐着舒舒服服地上课时,可有想过父母又在那干什么呢?烈日炎炎下,他们是否还在挥汗如雨呢;寒风飒飒中,父母是否冰凉的手在不辞劳苦呢;当你在虚度光阴时,有没有想过

为了你的学费,父母会隔了好几夜都睡不着??父母可能没什么知识,他们是农民,为供孩子上大学吃了那么多的苦,他们不仅不求回报,有时还会心怀歉意。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六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调研的结果将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高校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因此烦请您认真如实填写。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对创业的概念是 :

a开办一个企业(公司) b 开发一项科研技术 c随意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

4.您是不是有创业的想法: a有 b没有 c迷茫中

5.您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a大学期间 b应届毕业之后 c工作几年之后,有一定的`经验 d其它

6.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创业? : a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b就业不理想

c有一定的资金,没有家庭负担 d个人的理想

7.您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的是什么: a经验不足,缺乏人际关系 b资金问题 c一个好的想法 d社会关注度、环境等问题

8.您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自己或者他人有哪些好处?: a解决自己就业问题 b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c获得经验,广交人脉 d获得物质财富,个人地位

9.您有参加过关于创业及就业的培训吗?: a有过 b没有

10.您认为在哪些地方创业及就业比较容易:

a家乡 b京津唐地区 c上海等长江流域地区 d珠三角地区 e西部

11.您打算将来在哪里创业:

a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b二线城市 c三线城市

12.如果您要创业,您认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大概要多少: a1万以下 b1-2万 c2-5万 d5万以上

13.如果您要创业,您的资金来源会是: a父母 b自己的储蓄 c贷款 d合伙拉赞助

14.如果创业,您会选择哪种形式: a合伙创业 b家庭创业 c自己创业 d其它

15.在创业道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您会根据 : a个人兴趣 b自己的专业 c市场需要 d自己熟悉的行业

16.如果选择创业,您会选择哪些领域: a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 b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c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 d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小的领域

17.您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a经常关注,很清楚 b偶尔关注,比较清楚 c不主动关注,知道一点 d一点也不知道

18.您认为政府在对大学生创业应该注重: a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b政策支持 c宣传鼓励

19.您对创业者有什么要说的:

感 谢 您 的 参 与!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七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被视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调查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现状,是窥探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高校纷纷扩招,大学新校区建设也轰轰烈烈,基本处于城市远郊的新校区无疑会给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次社会调查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以学校领导、老师、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分析出我校区志愿者活动开展的现状,期望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为大学新校区更好开展志愿者活动提供借鉴意义。

调查过程

为了获得对我学院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现状的真实情况,我们组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面谈两种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来获取信息,调查对象包括学校领导、老师、本校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志愿者(活动中)和其他大学生,基本涵盖各类身份的群体。

1、问卷调查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到我校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的设计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分工、资料查阅、初稿和最终定稿,我们学习组用了将近两周时间。最后,调查问卷确定为a、b两个部分,客观题各有8道和5道,共13题。另外,为了收集同学们对我校区志愿者活动有效性,开展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小组还在两个部分各设了主观题一道,以增强问卷的目的性、简明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借助我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次志愿者培训会和我班级班会的时机,先后共发出120份,收回118份,回收率为98.33,符合正常情况。

2、访谈调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校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现状,参考学校领导、老师和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的看法和意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组在设计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访谈调查,以收集更丰富的材料,并对访谈的特点、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确定做了相应的准备,先后对我学院院长、书记和一些专业辅导员以及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具体形式包括真实面谈和虚拟面访(网聊)。

考虑到问卷的份数处在一个可操控范围之内,我课题组分工负责的组员御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其它量化手段,对回收来的全部调查问卷都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随后进行定向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考虑到访谈记录比较零散,也对几次面访记录进行了整理和综合,从中获取资料中抽取的有科学意义的信息。

1、志愿者活动充满积极意义

①体现活动主体的自我价值,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问卷调查显示,有79%的受访者表示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实施感到快乐的,50%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同时,有近4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实践中不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还能在实践中接触到社会,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升大学生思想与教师的境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充分利用空闲实践,充实大学上课余生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超过85的问卷表明学生愿意在双休日、暑假和寒假期间参与志愿者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通过参加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活动,志愿者可以在其中相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可能是跨专业、跨年级甚至是跨学院的人,并由此拓展人际关系圈;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使自己能够跳出校园有限视野的限制,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志愿者在活动中成长和提高。

③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志愿者活动的服务对象一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或十分需要帮助的人群,通过不断的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得这一需要帮助的人群得到一定的帮助。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在物质上的所能给予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精神上的关心和鼓舞却是不可忽视的,这使得志愿者服务对象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她)们、帮助他(她)们,让他(她)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情、温暖,这对于当前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有很大裨益的。

2、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

①活动类型不够,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整个校区的志愿者活动均存在活动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受限于雁山的客观条件,调查问卷显示,新校区三大问题--交通不便、资源有限、信息不畅是活动的开展的最大挑战分别占到36、44和16。志愿者活动缺乏新颖性,长期下去,难免陷入形式主义,这样就很难实现活动的初衷,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难免受到挫伤,那么,对于新校区存在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学龄的增加而有所减退的现象,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之一。

②新校区学校领导对志愿者活动不够重视

在“你觉得老师对我们校区的志愿者活动的重视程度如何?”这个问题上,只有8%的人举得非常重视,而有高达33%的人认为不够重视。当前,志愿者活动存在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学校对于志愿者活动一部分只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付诸实践。一般都只给予政策性的指导,而对于活动经费支持方面较为缺乏。

③新校区志愿者活动开展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制约。

首先,校区内,各类学生志愿者社团或协会还比较年轻,在活动经验和能力上明显存在不足;同样,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开展活动的硬件、软件设施也比较有限;最重要的一点,我校区位于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活动资源比较匮乏,很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走出去,自然,活动的辐射范围、服务范围就很有限,加之昆明多个高校入住呈贡,在校外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

3、大学生意见

在如何鼓励新校区大学生参与更多的志愿者活动这一问题上,90以上的受访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大方面上:

一、加大宣传力度;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三、志愿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四、组织单位的组织能力及重视情况。由此,我们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即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志愿活动形式单一,欠缺多样性;组织单位的组织能力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而针对这些问题,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①志愿者活动宣传应增强有效性。

首先,在宣传方面,有近75的同学认为,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需要做更多更有效的宣传。作为一个新校区,学生组织的发展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还处于探索和成长的阶段,各个社团、协会开展活动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张贴海报和发放宣传单为主,而其它方式就显得十分有限,相关的有利条件也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近半数的调查问卷显示:为了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要重视宣传单的发放;还有人建议通过学校食堂的大屏幕上进行活动的宣传,并将活动成果以ppt形式展示出来;比较新颖的是,有的同学提出以征文的形式进行活动宣传。活动宣传形式重要,而活动宣传的内容同样重要。调查数据表明有近67的被访者建议,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应将活动的本质、精神、目的以及意义宣传到位,促进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活动的效果。

②志愿者活动形式应更丰富化。

其次,问卷反馈的意见希望志愿者活动的形式能够更丰富。不少人希望组织

者能拓宽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收回的问卷有

45建议,组织志愿者活动的社团、协会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和形式,根据专业特点,挖掘和开发

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加强年级间、专业间、学院间的公益的交流与合

作,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

③志愿者权益应得到重视和保障。

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认为大家是自愿的,就忽视志愿者应有的的权益。志愿者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奉献的精神而来的,如果连他们自身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的话,那么必定会浇灭他们的热情之火。有20的问卷希望能够进行一些有益的、实在的、可行的活动,不希望只是搞形式主义。由此可见,在新校区内开展的一些志愿者活动存在着的问题。志愿者活动流于形式自然会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是对他们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15的问卷反映:志愿者希望活动组织者在活动开展时尽量做到让每个志愿者都能参与其中,即使不得已需要甄选,也应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另外,还有13的志愿者还希望组织者能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尽量避免活动的开展与上课时间冲突;最后,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应该对予以一定的表彰,树立志愿者榜样,以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发大家投入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一种尊重和肯定。

④组织单位应该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

组织者处于整个活动的统筹地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活动得以顺开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50的受访者对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的能力或志愿者协会、社团的作用持肯定态度,由此可见,提高志愿者活动组织者的能力是相当迫切的。首先,组织者应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既要在思想上重视,更要在行动上重视。组织者应多开展一些志愿者培训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有关志愿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前期,要周详布置,制定完善的活动计划与安排,特别是要做好各种应急措施。基于我学院处于城郊的缘故,活动的开展存在交通不便的现实问题,组织者可以筹集部分资金来抵充志愿者的花费,如车费等。相信解决好以上问题后,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来的。

此次通过对我学院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现状的调查,我们对目前大学新校区志愿者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综合被调查者的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组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1、志愿者组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志愿者责任心的培养(例如在志愿者内部进行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使其身心都得到发展);

2、开发可持续性的、与专业特色或相关新颖性的志愿活动,力求具有代表性、特色性,做出品牌,做出效应,做出影响(例如一个组织相对应的做一个品牌活动);

3、学校领导老师加强对志愿活动的指导与帮助,给予有特色的志愿活动包括资金在内的物资支持,保证志愿者活动的有利开展;

4、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目前迅速扩张的大学校区,特别是处于城市郊外的大学新校区,对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形成严峻挑战。本次调查了解到新校区志愿者活动的现状,找到活动开展的症结所在,以希冀各方一同努力,为新校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志愿者活动调查问卷

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者精神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风尚。我们想通过调查我校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认识到我校区志愿者活动存在的不足,发现其亮点及积极的社会意义。我们诚挚地期望获得你的帮助。答案无所谓对错,请你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如实填写这份问卷。谢谢你的合作!

答题要求

1、答题时请认真阅读问卷题目,并按题目要求进行答题或选择。

2、问卷中的选择题若为特别注明,均为单选题,每题只可选择一个答案,请你在你所选择的答案上打勾。

a部分

1、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1]有[2]没有

2、你觉得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意义?

[1]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责任度;[2]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构建校园文化;[4]其他(请注明)______

3、你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的?

[1]学校团委、学生会;[2]志愿服务团体;

[3]师兄师姐介绍;[4]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

[5]其他(请注明)_____

4、你感觉社会各界怎样看待志愿服务活动?

[1]纯粹是做宣传、搞形式;[2]是提倡社会公益的好办法;

[3]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平台;

[4]倡导了互相帮助的精神;[5]是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机制;

[6]其他;[7]不知道

5、你觉得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感受是:

[1]总是非常快乐;[2]大多数时候快乐;

[3]总是不快乐;[4]总是非常不快乐;

[5]感受复杂,说不清;[6]不知道;

6、针对我学院,你觉得志愿者开展存在哪些问题或挑战?

[1]交通不便[2]资源有限

[3]信息不畅[4]其它

7、你觉得老师对我们校区的志愿者活动的重视程度如何?

[1]非常重视[2]一般重视

[3]不够重视

8、你觉得社团组织志愿者活动的能力如何?

[1]很好[2]较好

[3]一般[4]不好[5]较差

9、简单的几个词概括你眼中的志愿者形象:______

b部分

1、你想以下列的哪种方式参加志愿者活动:

[1]集中一段时间参加[2]时间分散但比较连续性的参加

[3]两种都有

2、你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段参加志愿者活动吗?

[1]愿意[2]不愿意

3、你参加志愿活动是否有阻力?

[1]有[2]没有(选此项跳过下一题)

如果有,主要的阻碍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1]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

[2]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

[3]家庭因素,家人不支持[4]朋友因素,朋友们不理解

[5]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

[6]法律因素,志愿服务中涉及的法律责任不清楚

[7]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比较欠缺[8]其他(请注明)______

4、你哪一段有空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可多选)

[1]早上6:45--7:20[2]中午12:15--13:00

[3]课余时间[4]双休日

[5]寒暑假

5、你愿意参加哪种志愿者活动:(可多选)

[1]学校大型活动[2]爱心义卖类活动

[3]环保类活动[4]突发性活动

[5]义务家教[6]其他主题活动______

6、为更好鼓励新校区大学生参与更多的志愿者活动,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八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九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个案访谈,典型案例分析

1、选择出两个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2、纪录访谈,深入分析,形成访谈报告。

第三: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

3、总结分析结果

第四: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我校及周围学校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人进行深入访谈,并记录访谈过程及结果。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

问卷构成:

本次问卷由八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构成。问卷分别从对于假期生活的感受,假期主要活动,对于假期学习、打工的看法,假期同父母的交流以及长期规划对于假期的影响这几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的生活状况。

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

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学校多数大学生并未形成学习的习惯,假期的主要活动大多以睡觉,看电视等休闲娱乐活动为主。

在对于假期学习的态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1、6%的被调查者觉得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没有了考试压力就不想学习,另外还有30、7%的同学觉得假期就应该最大程度的放松,可以暂时不学习,而选择学习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紧学习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17、7%。而在选择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22%)、睡觉(18%)、上网(16%)。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只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理念并没有贯彻于每一个当代大学生。

30、7%51、6%17、7%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饼状图

2、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 较高,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6、1%的被调查者认为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而在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也占到了22、5%。这说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并愿意在假期中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我校多数大学生存在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并对同学们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没有了压力就不想学习。在对于假期计划地制定以及实施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制定计划但没有实施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7、9%。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学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同学原本对于假期有着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设想,但放假回家后却并没有实现,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学回到家中就开始过度放松自己,懒得出门,懒得学习,呆在家中则只是睡觉、上网、看电视,再加上家长对于上了大学,放假归来的孩子管教的减少, 更是滋长了大学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较为混乱,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网,看电视,以至于将假期开始前所制定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完全打乱。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学们的假期开始陷入毫无克制的`睡觉,看电视,上网之中。

4、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同父母的沟通,同父母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在对于大学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频率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5、6%的同学选择假期时同父母经常谈心,38、6%的同学选择假期中偶尔和父母谈心,只有15、8%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谈过心。在被调查者中68、4%的同学觉得自己同父母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交流无障碍。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同父母的关系都较为融洽,这表明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辛苦,由于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大学生们也意识到应该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占到了被调查者的59、6%。父母对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调查者和总结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们发现父母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习惯、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

5、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这也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是否有一个较长期的计划这一问题多数人都选择了没有,占到被调查者的54%。多数同学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假期很难起到为自己未来规划作准备的目的。这也使得大学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状况的形成。

6、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

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假期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不短而又具有完全支配权的时间。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一个个假期想做的事情就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为自己做出了假期计划。这些计划到“假末清算”的时候到底结果如何呢?计划能不能实现?

个案一 放松假期型

王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性格开朗,家庭殷实。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我们从假期计划,主要假期活动,对打工的看法以及家庭因素对假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她做了访谈。

问题:王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王同学在放假前有度过一个充实假期的愿望,并把看书的作为计划中的一项。放假后通过挑选,带上了四本书回家。但实际却只读了小部分而未完成自己的读书目标。

小结:王同学萌发了一个“放假后我要看看书”的想法型计划,却并没有做出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在假期里实际上被无限期的拖延,直到开学才发现书还处在未翻动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具体可操作的细致假期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度过优良品质假期的前提与保证。

假期生活多种多样,面对学习,娱乐,赚钱等等我们何去何从?

是不是在假期一定要想尽办法来锻炼自己呢?也许,单纯地把假期当做一个放松的机会也不错。王同学认为假期之所谓为假期就应该给人一种放松的状态,抛下学习的压力。其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即使在家吃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串串亲戚,虽然不够充实,但是觉得放松了自己,很舒服,惬意。在自己选择的假期生活中虽然没有获得物质等上面的回报,却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假期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应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每个人对自己的假期期待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让自己有所收获。我们提倡健康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

打工是对大学生来说和考研出现频率一样的词。在各个大学的宣传版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类似招聘小时工之类的广告、虽然打工现象普遍,但仍一部分同学认为打工并不是必要经历、就如小榕同学认为、实际上,大学生打工市场大多是一些低级的劳动力市场、能学到的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等没有太大的价值、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通过非打工方式来获取。对于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重视打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中的是其中的带来的社会体验、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要求更多的职业型实习而非出卖廉价劳动力。当社会还不能满足我们时,是否打工就成了一件值得大学生认真考虑的事情。对打工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对于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假期中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呢?榕同学的父母很少干预她的假期安排,假期事宜基本自己处理、跨过高考的门槛,大学生在社会角度上站在了同父母同样的平台、作为个体,具有了编排自己的能力、父母”权力的下放”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家庭因素对于拓宽大学生假期内容是个很大的助力。

个案二: 忙于打工型

访问对象:小李(化名)同学,小李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出生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

问题:小李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小李同学对打工问题,他说:”大学生打过工和没打过工完全是两个样子,而且打工的目的不同,得到的也不同、”他觉得打工对他来说是很好的,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酬劳,而且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

问题:打工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他肯定地说不会影响学习,因为打工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小李还讲到,他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打工经历,而且他也做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对打工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看法,促使他假期参加打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贴补生活费,所以对他来说假期打工对他来说已经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

对于父母是否会影响他的假期生活安排这个问题,小李很轻松的笑了,他说:”父母怎么会干涉呢,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不会安排怎么行、而且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用他们干涉的、”可以看出打工的经历对小李同学的自我管理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假期里小李一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打工,而暑假里剩余的时间小李更多的就是用来与亲友在一起,但是相对打工时候来说生活明显变的不规律,经常会无事可做,但也觉得很轻松、假期生活他其实不喜欢打工或是学习,他更愿意放下打工的包袱出门去旅游休息,所以由此可见假期也是很好的休息时间、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学生的假期生活的不同情况、

1、大学生假期生活多以睡觉、娱乐为主,在假期中坚持学习的同学很少。

2、我校多数大学生都制定了假期计划,并希望在假期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实施。

3、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假期生活比较封闭,但调查显示多数同学同父母的交流状况良好。

4、多数同学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不明确

5、贫困生的假期生活质量高于其它同学

1、主观因素

a、由于假期中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没有了高中时父母的管教,想要在假期中进行适当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合理的计划、安排以及自身对于计划的实施程度。从调查中我们会发现同学们想得多、做得少,由于自身的惰性和较差的自控能力,多数同学回到家后就开始了每天足不出户的生活。懒得出门、难以约束自己使得同学们的计划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b、由于自身对于假期各种情况的估计不足,使得多数同学所制定的计划不 面,不具体,不切实际,降低了计划的可执行性,这也成为了形成同学们有计划、无实施现象的一个因素。

c、由于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心理状况日趋成熟,已经认识到假期生活是缓解家庭经济状况的好机会,这一点促使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假期走上了勤工俭学的道路。

2、客观因素

a、家庭环境的因素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同学同父母的交流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仍旧形成了假期中比较封闭的生活状态,这其中除了自身的主要原因外,还有部分原因源于父母。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负担的减轻,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放松促使同学们开始了毫无节制的睡觉、上网。

(2)贫困大学生由于较为特殊的家庭情况,在假期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家庭贫困状况的影响。 b、社会环境因素

(1)我国现存的应试教育制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得大学前长期接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同学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少自我创新意识,因而也不敢,不愿在假期中独自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同时,这种制度也使得考试成为鞭策同学们学习的最重要因素,难以让同学们形成时刻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2)当今社会并没有为大学生假期实践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没有为大学生假期实践提供良好的途径。使得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们不知道怎样选择社会实践的工作,也找不到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岗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陷入了没有好机会或者只能发传单的尴尬境地。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a、自身方面:

1、大学生假期空虚,无所事事,因此应积极培养自身兴趣,不要虚度假期宝贵的时间,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2、对于“想一套,做一套”的同学,应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控自律。

3、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主动关心时事,关注严峻的就业形势,关注社会现状,珍惜时间,做好准备,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

4、现实与计划“南辕北辙”,因此制定计划时应贴合实际,不要“眼高手低”,应脚踏实地,量力而为,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5、为自己拟定一个目标,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定好未来发展方向。

b、家庭方面:

1、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启蒙老师,应加强与子女沟通,尤其在假期做好正确指引,不能放任其自流。

2、家长应为子女树立正确榜样,生活有规律,为大学生假期生活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3、即使大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但自控能力,是非观念仍未足够,因此家长应监督子女假期行为,适当为其添加压力,避免过分放纵。

c、社会方面:

1、学校方面,应增强对学生假期安排的指引与教育,引导大学生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2、社会媒体应利用其影响力,为大学生提供假期安排建议,给大学生作为参考。

3、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改进教育制度,不断改进现今应试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自主更丰富的大学生活。

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反映了大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凸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大学生活美好而飞快,在大学生活的假期也是如此,大学假期的如何利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成长环境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见解。无论是休闲娱乐更或是兼职打工,还有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假期的组成部分。人活着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了实现理想和追求,为了体现人生自我的价值。大学假期也是人生价值体现的好时间。假期不仅是快乐的轻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假期结束之后我要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从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规划未来方向,为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早餐不仅需要营养丰富,更需要每天坚持,早餐对我们很重要,不是早餐等于慢性自杀。然而,现如今,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日益显现。为了解大学生吃早餐情况,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做了关于大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我们于20xx年5月1日-5月3日在南阳理工学院,对各个院系的学生做了调查。

我们以一百份调查问卷,对我校的问法学院,音乐学院,软件学院,建筑学院,及经管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析统计,我校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如下:

67%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表示满意,其中女生对自己健康状况满意的比男生要少;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健康情况一般;但是没有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表示不满意。说明身为青年人的大学生正处于活力四射的阶段,健康状况良好;也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也不够强。

对于吃早餐的重要性,27%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67%的人认为一般;6%的人认为没必要。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吃早餐的次数,73%的大学生每周吃3-4次早餐;13%的学生为1-2次:14%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次数为5-7次。而且,吃早餐的次数与大学生的早上有无课程有密切的关系。例如:67%的大学生每周有三次早上有课,这与前面的每周吃早餐的次数是对应的。

同时,吃早餐的`时间与早上有无课程也有密切的关系。67%的大学生早上吃饭时间为7:00-8:00;27%的大学生为8:00-9:00;只有6%的大学生为9:00-10:00这一时间段。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大学生早上有无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吃早餐的时间和地点:20%的人选择在学校餐厅;33%的人选择在教室;27%的人选择在路上解决;20%的学生在宿舍,其中男生占三分之一,女生占三分之二。据统计分析,在宿舍就餐大多与早上有无课程有关系,在学校餐厅或者在教室或路上与起床的时间早晚有关。 73%的大学生吃早餐的时间为5-10分钟,27%的为10-15分钟;其中男生的就餐速度普遍比女生快。

关于吃早餐的类型和变化度,47%的大学生选择面包牛奶类食物;50%的选择豆浆,豆腐脑,包子,粥类,这一类别中男女比例相同。大约3%的人选择面食一类。其中,37%的大学生早餐类型一成不变,其他的都会变化。

对于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40%的大学生因为起来晚来不及吃;30%的认为吃早餐太麻烦;15%的大学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5%的认为早餐质量不好;4%的大学生是为了节食减肥;还有大约5%的是为了省钱和其他原因。

对于是否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这一重要问题,13%的大学生非常清楚;60%的学生大概了解,27%的大学生不了解,(男生不了解的要多于女生的比重),由此看来,大学生不吃早餐与他们的意识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于是否要改变不吃早餐这个不良习惯的调查,6%的大学

生认为没有必要改;53%的学生认为需要改;大约有41%的大学身认为自己没有形成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

关于吃早餐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问题:27%的大学生认为不吃早餐对其生活和学习没影响,其中大多数为男生;73%的大学生认为有影响;影响主要集中于:第一,会头晕,睡眠不良;第二,学习没精神,没质量,没效率。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早餐对我们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明显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

关于大学生吃早餐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只做了南阳理工学院的部分院系的调查,但根据结果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不仅是某个院系,更是全校存在的问题,甚至是很多的高校都具有的情况。

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提供能量,让人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和学习,而且还能促进我们大学生身体的健康。这个百利而无一害的习惯我们大多数学生却不能好好坚持下去。营养学家也指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胃早已排空好,前晚所吃得营养物质早已被消耗完,急需补充。所以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把吃早餐的习惯坚持下去,尤其是男生,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女生,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还不能马马虎虎。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先从吃早餐开始。

我们说早餐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不吃早餐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不吃早餐的危害:第一,不吃早餐会造成低血糖,使人精神不振,第二,会使大脑出现能量不足的现象,影响记忆力。第三,易患胃炎等慢性肠胃疾病。第四,不吃早餐会诱发胆结石。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学校开展各种鼓励学生吃早餐的宣传活动 ,第二,提倡学生吃有营养的食物,合理膳食,均衡搭配。第三,学校餐厅要提高早餐质量优化服务,使每个学生迟到舒心满意的早餐。第四,学校也可以调整好课程。

调查人:汪双 20xx年5月8日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十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中学生占了10%。面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中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引导中学生健康地成长,以使中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董博满天诚郑金鸽李玥缇

网络调查,社区调查,查找资料…

xx年x月x日

1。中学生都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1):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看影视

作品,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

(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半数以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一。网路对中学生有利也有弊,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学会利用网络

1。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2)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3)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十二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大学生道德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发放调查问卷

见附录。

在校大学生,主要是苏州大学本科生,另外包括一些其他大学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66份,有效问卷66份。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从下图可以看出,对各种素质的投票数量相差不大。可见,同学们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这也折射出,在这个快速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优势的。

同时,从下图看出,虽然各素质的票数相近,可是诚实守信的数量还是最高的,这与现在所提倡的社会风尚也是相一致的。另外,远大抱负的投票量也很高,这说明我们大部分同学还是很注重个人修养的。

从结果看,当代大学生还是很重视个人修养的,希望自己能够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希望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道德的制约作用

从上图的结果,我们看出绝大部分人认为道德对我们的制约作用在逐渐减弱,少部分人认为道德还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还好没有人认为道德对我们没有制约作用。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大部分人的道德意识在减弱,导致了道德公信力在下降,从而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有违道德的事件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道德的制约作用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道德不能及时的丰富与发展,现代道德的不完备等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道德的公信力在下降。

道德的公信力在下降应该唤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想想道德的制约作用为什么在下降,在平时生活中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违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的制约作用作用很大18%作用在逐渐弱化82%没任何作用0%从上图结果看出,整体上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并不强。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很强,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意识表现得不明显,还有人认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很弱。这个结果应该是令人堪忧的,我们一直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提倡提高个人修养,然而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为什么会这么低呢?大学生道德意识不强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需要的不断提高,物欲的膨胀应该是主要原因;其次,各种不道德事件的不断上演,人们迫于生计而采取的不文明做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对这个结果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我们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这不仅仅是每个大学生应该思考的,同时也是学校应该思考的,社会各界为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社会公德

调查中,不少题目都涉及到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问题。

在谈到别人的利益受到伤害自己该怎么做时,大部分学生还是表示尽力帮助(比例为54.5%),少部分学生表现出随大流的做法(比例为22.7%),少部分学生处于一种彷徨状态(比例为13.8%),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或一旁观看(比例分别为4.5%)。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还是能较好的处理自己以及别人受到的伤害,但是又少数比例同学的做法还是应该纠正的。

在谈到见义勇为的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可敬但不可学,这说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有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更多的还是想到了自己。在谈到比较贴近我们大学生的两个问题时,其结果并不是很好。

对“课桌文化”的态度。态度蛮不错的,有品味。

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不道德的行为,自己从。

来没做过比例18.20%,18.20%,63.60%对公共场合恋人亲热行为的态度。

态度赞同反感,认为有伤大雅无所谓。比例4.50%36.40%59.10%

有关“课桌文化”,竟然有接近40%的同学表示不错或是干过此事:对于公共场合亲热行为,有接近60%的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哈尔两个比例都说明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不能很好的重视,这样势必会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受到影响。

我回到社会生活可能会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的结果显示,当我们大学生从校园生活回到社会生活中时,许多做法、细节就变得很符合道德规范了。例如,90%以上的同学都能在购物时主动排队,在公交上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但是,由数据看到,大学生的总体环保意识不高,在遇到别人乱扔果皮纸屑时,竟然有60%以上的人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仅有5%的人会将其捡起来丢到垃圾箱中。

在诚信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可以,当别人多找零时,大部分人会主动退回。考试中,很多人对作弊行为表示反感。

在谈到职业方面的问题时,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毕业以后不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还有30%多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可能受多年来畸形教育影响,使得我们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不感兴趣,同时这也表现出我们大学生缺乏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在职业道德方面,绝大部分同学还是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平时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并不是特别强,在有些方面做的还可以,这些方面大多设计自己的切身利益或是个人形象,在其他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影响思想道德形成的因素

从分析结果来看,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形成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比例也比较大,然而学校教育的比例却较小,这也说明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

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

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因素比例学校教育,包括老师的影响,4.50%家庭教育,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27.40%周围环境及朋友的影响,63.60%媒体,如影视作品等,4.50%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勤奋刻苦懂礼貌,修养好,深得教师的喜爱,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学校教育要坚持习惯养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习惯养成教育,也就是要逐渐培养大学生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深化实践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不仅仅要具有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品质,还应采取措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力所能及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本次调查,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认真的遵守好社会道德准则,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大学生。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

您好!

很抱歉在百忙中打扰到您,我深表歉意。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本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所做的调查仅供研究使用,请您安心填写,再次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基本情况:性别(打“√”)a、男b、女

就读专业年级:

1、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下列哪些素质?(多选)()a远大抱负b才华横溢c诚实守信d成熟稳重e热情大方f谦虚好学

2、你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a作用很大b作用在逐渐弱化c没任何作用

3、你认为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a很强b不怎么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不明显c较弱

4、当别人利益受到威胁时,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会如何?()a不顾一切挺身而出b尽自己最大力量给予帮助c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d在一旁观看e说不清

5、当有人见义勇为时,你会觉得()a可敬b自愧不如c可敬不可学d傻冒

6、你觉得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a强b不强

7、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a蛮不错的,有品味b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c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自己从来没做过

8、你会自觉排队购物吗?()a会b不会c随别人

9、别人多找你零钱时,你会主动还给对方吗?()a会b不会c有时会

10、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你会怎么做?()a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b上前制止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篇十三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山东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山东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此项调查发现,38.65%的学生选择了“能力”,19.50%的学生选择“知识”,11.67%的学生选择“习惯”,还有10.33%的学生选择“财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