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四篇)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3:47:16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四篇)
时间:2023-03-21 13:47:1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篇一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

评价结果

全班学生参与情况

积极(5分)

一般(3分)

不积极(1分)

学生对教学内容领悟情况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理解(1分)

组内互动

积极(5分)

一般(3分)

不积极(1分)

小组领导力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交流、沟通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小组解决问题能力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学生自评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小组互评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组内组员互评

较好(5分)

一般(3分)

不好(1分)

设计特色简介: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特点。采用生活常见现象开始导入。过程中以“参与式”教学设计为主。采取“学生猜测(推测)---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让学生获取新知。小组讨论、交流、质疑的方式加深理解。适当插入多媒体课件,积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附: 榜书设计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杠杆的三个重要的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判断是否是杠杆的依据)

(1)、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2)、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3)、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学生记录单

姓名

参与讨论积极性

回答问题积极性

优点

不足和改善方法

备注

1

2

3

4

5

6

7

8

8

8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篇二

科学教育理论: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 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 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

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明确支点离重点越近,杠杆越省力;反之费力。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省力和费力的杠杆。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长铁棒、体操棒、木块、老虎钳、火钳、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四人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回顾杠杆三要素。

1、趣味游戏——撬“重物”,让学生实际体会杠杆的作用。

2、利用演示ppt,复习杠杆构成的三要素:支点、重点、力点。

3、提出本课研究主题,板书课题。

(二)、主题探究:利用杠杆尺,了解其省力和费力的科学原理。

1.通过实物并结合演示ppt,认识杠杆尺的构造及其原理。

2.布置研究任务1: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并做好记录。

3.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约10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

4.第一次汇报:展示力点钩码数大于重点钩码数和力点钩码数小于重点钩

码数的两张记录表,比较其钩码数量的多少,明确后者比较省力。

5.布置研究任务2:将省力的记录表挑选出来,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

点到支点的线段。

6.第二次汇报:展示三张省力的记录表,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

点。

7.结论一: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近,杠杆就省力。

8.第三次汇报:展示二张费力的记录表,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

点的线段,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点。

9.结论二: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远,杠杆就费力。

(三)、实践深化: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1.趣味游戏——“以弱胜强”,通过对支点位置的控制,强化学生对上述

结论的理解。

2.实践体验——用老虎钳钳断铁丝,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

3.演示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

4.实践体验——用火钳钳起铁块,利用ppt图片分析其费力原理。

5.小结:杠杆工具的省力或费力,与其用途有密切关系。

(四)、延伸课外:调查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