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5篇)

2023年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08:50
2023年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5篇)
时间:2024-03-20 19:08:50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篇一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

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复习隋和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指出: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

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

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1.江南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①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

②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④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⑤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①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③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④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技术;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

②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③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1.产地分布广泛

①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②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

③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2.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多

①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②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

①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

②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③唐代青瓷主要产在南方,以越窑的秘色瓷最名贵。白瓷主要产在北方,以邢窑最盛,

当时有“南青北白”的说法。

④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秘瓷十多件,纠正了秘瓷产生于五代的传统

说法。

4.技艺水平高,且融入外来风格

①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②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③丝织品至今色泽鲜丽,图案新颖,有些还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和手法。

1.发达的水陆交通

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

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

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①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等。

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a.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b.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

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③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④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

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

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

①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

③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

①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②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a.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

b.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

c.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d.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

③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④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

⑤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要求联系现实,看看唐朝的社会生活,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影响?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篇二

历史:4.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课时和教具

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文化交流频繁。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二、“科学技术的新阶段”一目,教材从四个方面作了介绍。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需要讲明以下几个问题:①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②隋唐时候,雕版印刷术就已经出现了;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配方。③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朝末年,其中最早使用火药的武器是火箭。

这是本目的重点,但以上这些知识点在初中均已学过,建议老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问:①为什么说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在隋唐时就已经出现了?②这两项技术的发明具有什么意义?同时要学生注意使用课本中的插图。

2.天文和历法的显著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密切联系的,历法的不断改进,就要求天文观测更加准确和精密;而天文观测的飞跃,又会推动历法更趋科学化。教师应讲明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我国历法在隋唐的发展和成熟。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地观测,把地理纬度的测量和距离结合起来,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历法的有益成分,创制了系统周密、符合天文实际的《大衍历》,它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第二是我国天文测量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元十二年(724),一行先后组织了全国十多个点的天文观测,他还设计了天文仪器复矩图来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提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距离多少里”(按唐代尺度应是351里80步)的概念,是我国古代制历思想的一大进步。一行成为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上述内容是本目的难点,教师不必展开叙述两个历法的具体内容,但需强调刘焯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和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的意义。

3.医学的进步。隋唐医学的成就,在教学中要突出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及其著作《千金方》,指出《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唐朝及以往各代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须指出隋唐医学成就中,官修的医书及少数民族编撰的医书也占有重要地位。

4.建筑的成熟。隋唐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唐朝扩建的长安城和隋朝设计的赵州桥。①唐都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朝大兴城的城市布局。隋朝建立后,汉代旧都长安城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令建筑师宇文恺在汉长安城东南重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取名为“大兴城”。在此基础上,唐朝将其进一步扩展,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城市规划的典范。长安城对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及平安京(今日本京都)的设计、建造,都有较大的影响。唐都长安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②隋代留下的建筑物还有著名的河北赵县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xx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设计者是民间工匠李春。这些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因而教师应重点突出: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既能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水流量大时排洪;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又有利于车马行人,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承受了各种车辆、人畜无数次的反复重压,至今安然横跨在河之上。它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在欧洲,“敞肩拱”造型的桥梁直到14世纪才在法国出现,比赵州桥晚了7个世纪。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教师应讲明三个问题:一是宗教在隋唐盛行的原因;二是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三是介绍外来的宗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汉朝和南北朝时的佛教和道教传播情况,然后重点讲清隋唐宗教兴盛的原因。

①隋唐统治者重视宗教对巩固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隋炀帝时,就奉行佛、道并重的宗教政策;唐高祖武德八年(625)确定了道先、儒次、佛末的三者次序;唐太宗再次申令道先佛后;唐玄宗时,道教达到极盛,但同时又封孔子为文宣王;武则天一度偏尚佛教,使佛教达到极盛。整个隋唐时期除唐武宗毁佛外,其余大都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学说为主,也曾把道家学说列为考试内容;国家重大节日与庆典,都要诏三教讲论于朝廷之上,三教也从互相贬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融合。这里需要注意各派宗教之间的互相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

②作为外来的宗教佛教,为适应中国民众心理的需要,吸收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因素,增添了世俗宗法色彩。到隋唐时期,佛教内部各宗派为了弥补长期存在的理论分歧,各自根据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和政治需要,对原有佛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整理,从而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逐渐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

③隋唐时,对于其他外来宗教一般也不排斥。许多西方宗教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而传入中国。它们主要在西域胡商中流传,而唐人信仰的并不多。这些宗教有伊斯兰教、景教等。唐朝前期,对这些宗教都能尊崇,允许它们建寺传教。伊斯兰教在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内地。

讲完宗教,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宗教思想对我国文化领域有哪些影响,然后在讲完本节后再进行小结。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佛、道二教在中国的兴盛,起到了麻痹人们思想的作用。同时,其经济势力也在不断地膨胀,尤其是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不仅远远超过了道教,对封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世俗地主的反对。其中,韩愈从尊崇儒学的角度,即以天命论和封建纲常为根据,反对佛教的观点,维护儒学的独尊地位,对当时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让学生领会教材中韩愈的观点,然后指出韩愈反佛的哲学基础是唯心思想天命论,这就遭到了当时著名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反对。柳宗元发表《天说》《封建论》等名篇,阐述天即自然,不能对人间进行赏功罚过,“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同时他还认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分封制(指封建)的产生不是什么圣人想出来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唯物论的哲学观和历史观,显然具有进步意义。刘禹锡进一步探索天人关系,他补充和发挥了柳宗元的观点,写了《天论》三篇。他认为天和人都是“物”,并各有各的功能和特点(即“天与人交相胜”),“人能胜乎天者,法也”,当“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不会产生“祸福来自天命”的思想;当“法大弛”即社会秩序混乱,是非不分时,人们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或是人们战胜不了自然及不认识事物的规律时,就会把一切归之于天命了。刘禹锡力图从社会现象中寻找天命论和宗教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深刻见解。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对先秦“天人相分”“制天命以用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二人在晚年都产生了比较消极的思想,但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探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教育的勃兴。

隋唐的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唐太宗已认识到南北朝以来由于大臣们不读书,“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治国“多劣于前古”,因而在文化政策上提倡以德行、学识为本。而学校是培养地主官僚子弟,使之成为后备官员的场所。唐太宗即位后,大力发展学校,增筑学舍,学生人数大增。学校分为京师学和州县学。京师学隶属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和书学、算学,各学的长官为博士。各学校中国子学和太学最重要,学生也只收达官显贵的子弟。学校教育由于主要是为科举选拔服务,因而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其中尤以《孝经》和《论语》为主;此外科举考试中还设有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因而唐代还设有专科性质的学校,如以律令为专业的律学,以书法为专业的书学,以数学为专业的算学等。学生完成学校学业,方可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兴盛,私学学生完成学业,可由州、县保荐参加科举考试。

五、“文学的大发展”一目,教材主要讲了诗歌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期,人才辈出。

有关唐诗,需要把握以下内容:①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所以会出现这种繁荣的局面,建议教师讲明以下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②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后唐诗进入了鼎盛时代。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唐代诗歌的介绍内容多,教师应从文学史的角度讲清诗歌的四个时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注意结合唐代历史发展过程讲清各时期的特色,说明文学在唐代的大发展,并要突出盛唐时期的李白和杜甫。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一目,教材从石窟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乐舞四个方面描述了唐代艺术的丰富多彩和辉煌灿烂。

1.艺术宝库莫高窟。首先可让学生回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有关知识,然后再介绍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有一千多个洞窟,所以又名千佛洞,现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它位于甘肃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崖壁上。这里是古代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的西端,由此向西南是阳关,向西北是玉门关。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xx年设置敦煌郡,阳关和玉门关就归它管辖,它是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是当时文化交流的枢纽。石窟寺源于古印度,后渐渐发展为融汇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综合体。随着佛教在亚洲各地的传播,这种艺术也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隋唐时期开凿的占了十分之六七。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彩塑和壁画。彩塑是在传统的泥塑上加以彩绘,塑造的形象主要是神态各异的佛像。壁画除了宗教人物故事外,还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敦煌石窟艺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其中包容了古印度佛教艺术、西域民族艺术的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杰作。

2.隋唐绘画,教师可从三方面讲述:第一,隋唐时期的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了,除原有的宗教人物故事画为主要内容外,山水画、花鸟画逐渐发展起来,到盛唐时期,山水画已正式成为一支独立的画科了。建议教师可以提一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还是由于隋唐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第二,绘画的表现技法趋于成熟。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透过变化的线条,可以感受到人物动态的美;山水、花鸟画则采用“焦墨薄染”的画法,使其向“水墨渲淡”发展,强调山水、花鸟的意似,这对宋代的画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这一时期杰出的绘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与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唐朝的两位画家,初中时已学过,可启发学生自讲,重点阅读展子虔一段小字。

3.巅峰时代的书法。隋唐书法风格是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书法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南朝的秀美,也有北朝的雄健。关于这一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要求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代表作及其所处的时代。唐初三大书法家基本上继承了王羲之书法潇洒飘逸的风格以及“瘦”的特点,字形以长方为主,大小力求一致,结构严谨而优美。盛唐的书法家颜真卿突破了王氏书体,笔法遒劲,方严正大,形体敦厚,尤其是点画较肥,甚至偏向于圆。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则吸收欧颜诸家之长,自成一体,后人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4.隋唐乐舞,首先要让学生把握的是其特点。基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受西域文化及周边邻国文化的影响,隋唐乐舞集历代乐舞之大成,集各民族优秀乐舞之大成,发展到了高峰,并对宋、元、明、清的乐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音乐方面,隋代的宫廷宴乐有九部乐,列在首位的就是由西域少数民族传来的西凉乐;唐太宗时扩充为十部乐,其中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第三,唐代的舞蹈又分为健舞和软舞。健舞雄劲,基本以少数民族地区传入者居多。软舞柔美,《霓裳羽衣舞》就是著名的软舞。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篇三

历史: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

二、 能力培养目标: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导读和研讨式

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言部分:

(一) 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特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条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 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讲清隋唐时期封建的上层建筑和反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做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封建制度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 关于农业发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同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教材中有关“圩田”“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并注意与前代相关内容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学生掌握。

2、 启发学生认真理解经济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3、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建议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 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及意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5、 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隋唐时期的农业也是在以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正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三、 关于手工业的发展问题。

(一)、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醒学生可以参照185页“隋唐时期手工业者分布和大都会”的地图进行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内涵,准确概括“发达”的具体表现。

手工业发展特点:

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二)、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教师要注意对比官营、私营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隋唐时 期手工业繁荣发达及其原因的进一步理解。

(三)、关于手工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技术方面知识以及代表作品、手工业技术成就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建议教师注意把相关内容与前代进行对比分析,对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相关的代表作品的有关资料(图象、文字)做成计算机课件,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 关于商业繁荣的问题。

(一)、首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商业繁荣所需要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商业的繁荣需要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有关商业的政策等等,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及其表现。教 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交通、货币、市场、商人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1、 关于交通问题,教师要强调隋唐时期的交通包括陆路、水路、海路三个方面,全国有比较完善陆路交通网以及陆上丝绸之陆,水路主要以运河、长江的水运为主,水路的发达也超过了前代,关于海路,主要是指东南沿海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交通为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货币的统一,建议教师讲清唐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3、 关于市场的发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市场功能、市场管理、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房的出现,标志着隋唐时期市场发展的水平,它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出心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4、 关于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分析隋唐时期国家的有关商业政策。

5、 关于商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商人的构成、社会地位、作用等有关内容,从中看出唐朝商业的繁荣。

(四)、建议教师从“为什么说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通过与前代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隋唐时期的商业为什么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五、 关于城市的兴旺问题。

(一)、城市的兴旺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建议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城市兴旺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整体认识。

(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示了解城市布局特点和各项功能;对长安和洛阳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扬州和益州的兴起与繁荣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关于广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业功能和地位。

六、 关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 认识。教师可以安排自选性质的作业,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体会或论文,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课堂小结。

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宏观知识结构。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补充练习]

一、简要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特点。

二、试分析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

三、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体会或小论文。

[补充资料]

东晋鲁褒著《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关于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变迁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出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泾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远在6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存在着农耕的村落。……后来农耕线逐渐移向东推移,进入黄河的大冲击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冲积扇,山东半岛沿海,又有鱼、盐之利。大致到春秋时期,北方发达的经济区域,以掩有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涨。据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户口和垦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本区。……在手工业方面,西汉政府在全国共设铁官44县,其中本区占36县;工官8县,其中本区占5县;服官3县,都集中分布于本区。当时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人口和物产,尚不受朝廷的重视。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政局动荡和南方较佳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吸引,北方开始向南方做大规模移民运动。南方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川满布,便利灌溉河交通,虽然地多丘陵,土质坚实,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移民们带着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不过,直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超过南方。关中和山东,这两个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动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初步改变了上述传统形势。

……单尽管如此,思维、唐之际,北方在经济上仍然雄视南方。唐初黄河以北百姓以殷富,只是在粮食的供应,已经有赖东南的接济。待到安史乱起,继之以藩镇割据,北方一再受到破坏。从此在经济发展上,南方终于超过了北方。……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篇四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通过对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西亚和欧非各地交往的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的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1.隋唐国力的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前代相比,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中外交通更发达。

2.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

3.为促进中外交往而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和新罗、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来。

古今地名、国名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1.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

①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

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②海路方面:

a.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

b.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2.唐政府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

②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

3.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结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记住其地理位置。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①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中国都有来往。

②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以后,和唐朝的往来更加频繁。

2.经济文化交流

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说明新罗的商旅来中国的很多。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①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崔致远的诗文集《桂苑笔耕》,受到中国文

学界的重视。

②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1.遣唐使和留学生

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

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②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③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④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

3.频繁的贸易往来

①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②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①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以及中国的高僧鉴真。

②吉备真备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

③鉴真应日本僧人约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他和弟子在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

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

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①隋唐时,中国和今天东南亚(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和马来半岛)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②中国和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

③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

④隋炀帝时,派人出使马来半岛,半岛上的赤土国也派王子回访,受到隆重接待。

2.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①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

天竺学习熬糖法。

②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

3.玄奘、义净西游

①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②玄奘在贞观初年,为探求佛学,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天竺钻研佛学,成为公

认的佛学大师。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

③义净在唐高宗时由广州出发,浮海至天竺研究佛学,后来又到今印尼搜集佛经。武

则天时他回到洛阳,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

1.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

①中国的邻国阿富汗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切;

②这些国家一再遣使前来,每次都带来名马、异药等珍贵特产。

2.和波斯的往来

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

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扰,其王卑路斯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

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3.和大食的往来

①从唐高宗起,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中。

②在唐朝,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大食。

4.和东罗马的往来

①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

②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在这时传入中国。

③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5.和非洲的往来

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新唐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

②唐朝人杜环在北非、东非留下了行踪。他撰写的《经行记》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情。

③史书里还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④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篇五

教学目标

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宗教和哲学;教育;文学和艺术。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文化交流频繁:

⑴国内各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⑵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2.火药的发明

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

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

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

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建筑的成熟

⑴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⑵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

⑶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⑷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⑴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

⑵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⑶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

2.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

⑴初唐诗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⑵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

①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

②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

③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

④盛唐是古典诗歌的繁荣时期,以下,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a.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c.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⑶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

白居易的讽谕诗《新乐府》50首,是这类诗的代表。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等,艺术价值极高。

⑷晚唐诗人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他和

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

1.艺术宝库莫高窟

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

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⑷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2.异彩焕发的绘画

⑴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彩多姿:

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②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

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⑵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等。

①展子虔善画山水、车马,画技受顾恺之的影响,人称“唐画之祖”,代表作《游

春图》;

②阎立本是初唐的画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③吴道子是盛唐的画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

3.巅峰时代的书法

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

⑵著名书法家有:

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

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

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

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4.风格多样的乐舞

⑴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

⑵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

⑶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⑷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