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8篇)

2023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03:36
2023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8篇)
时间:2024-03-20 19:03:36     小编:zx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水变成水蒸气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猜想假设原因。

小组之间制定活动方案。

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大树与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汇报内容真丰富,有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内容?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

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

2、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二)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了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从而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1课时

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新课导入: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种物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板书),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都知道些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新课讲解:

(一)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谈话:相机是怎样把景物拍摄下来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先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出示相机,观察相机构造。学生猜想相机的工作原理。

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眼睛的构造

1、眼球的构造

(1)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照相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其实在我们的人体内也有类似照相机的器官,你知道是哪个器官吗?

(2)出示眼睛模型。谁愿意说一说眼球的构造?

(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组成。

2、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是什么让眼睛看见了周围的物体?

(1)用眼球模型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2)小结: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

拓展活动

课下感兴趣的同学查阅资料,来了解一下动物眼睛的构造,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同学们小结出本节课了解的内容,月亮不同形状的名称,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并尝试在生活中坚持长时间地观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变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