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2023年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02:31
2023年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时间:2024-03-20 19:02:31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儿童是与绘画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画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绘画中游弋。然而,在日常课中我也会为了让学生画出作品好的效果,往往不自觉地以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为主要的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范例为教学半径,把美术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所以有段时间我也发觉学生作品越来越没有新意了,甚至课堂纪律也开始不好了。后来我从一本名为《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的书中学到了一些自认为比较奏效的方法。我认识到我的课也许太“实用主义”了,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他们失去了绘画的动力。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书上在“教学的变式中”提出了师生要经常进行“双向对话”、“合作学习”、“口头陈述”、“多提开放性问题”、“游戏”等多种教学环节设计和设置,实质上就是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还尝试了一些开放式美术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只有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立体空间。如《三百六十行》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在家每人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职业角色,感受一下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工作所带来的辛劳。再到课上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后画一画自己未来职业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书上再三强调了让交流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的确,在开放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学生在作画时,我就走到各个学生中间,尝试着在指导他们的同时也与他们聊聊家常,缩短和学生心的距离。有时为了奖励学生的优秀表现,我也会给他们在上课前或下课前看一小会卡通片,用美术的眼光再与他们交流交流观后感,甚至鼓励他们把看到的.形象画下来,我再给他们一个分数作为奖励,学生的上课兴趣就会被一下提了起来。在平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多画一些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师生一起点评,一起分享他的画面背后的故事。

让艺术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美术课再也不能是几支笔就能对付得了的,我还在网上开了一个校园美术博客,鼓励孩子们把自己作品、照片和一些获奖信息等都挂在上面,使博客成为了学生的网上家园,也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开放的美术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上《游泳真快乐》这一课, 我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在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的乐趣。在解决本课重、难点“了解游泳的各种姿态、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泳姿”时,我充分发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开展了“模仿秀”、“创意比赛”、“谁是人气王”等互动形式。我通过提问孩子——“为什么要学游泳呢?”,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开门见山的就导入了课题,之后教师顺势提出了游泳的四种正规泳姿。通过三维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泳姿最基本的动作,特别是通过师生一起模仿秀,既达到了热身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游泳姿势,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活动纸人”的教具,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各种动作,自己去摸索,体味设计的乐趣。本节课弱化绘画技能的讲解,强调学生想象的培养和口头的表述能力,而且,轻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了美术所独有的——“创想”的乐趣。

(三)美术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在美术教学中,作品完成以后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所以在我的课堂中,美术作业大都是“良”以上,而且没有一件“不及格”。另外我构建了开放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我认为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例:当堂展示评价、课后展览评价、小组交流评价、网上展览评价等,最后一项是——送去“评奖”,只要机会合适,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一些有益的比赛,获奖的话更是对学生作品的最好评价。开放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美术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以上的教学操作经验都是在学习《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来的,同时,在不断地与书本要求对照下,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的管理中。所以,我将以这本书作为明镜,会继续努力。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本课力求掌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同学自主体验,充沛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纸片的叠加》的第一课时,因为第三册教材中涉和的以彩色卡纸为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与第一册教材《形状的组合》中仙人掌的立体制作局部有重复,所以我将纸牌叠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同学在统一资料——纸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裁减纸牌以和卡口插接的方法,为第二课时的拓展教学作铺垫。

本课通过同学尝试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让同学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考虑、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同学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例举了最简单的纸片叠加后,同学尝试别的让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同学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尝试之后,知道了相同造型纸牌如何叠加,然后再将教学环节过渡到不同造型的纸牌如何叠加,同学的学习经验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纸牌的造型开始向多元发展,丰富了创作内容。

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纸牌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同学的学习内容是: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发明出漂亮的纸牌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同学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优秀教案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学会造型表示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在课的结尾教师已经向同学展示了由其它环保型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造型,同学回家搜集资料后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更大胆的尝试。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彩色的梦》是第四册语文第8课,所处的第四单元学习主题是“童心”。这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讲的是“我”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我”用它们编织了一大把彩色的梦。梦里有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色的天空,还有葱郁的森林里的雪松、唱歌的小鸟、美丽的小屋和又大又红的太阳……多么美丽的梦境,多么奇妙的想象。这是一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的诗歌,生动有趣,并且语言优美,所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所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仿编诗歌。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第2、3小节。

2、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

3、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4、能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

3、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难点: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一、谜语导入,揭题书题

1、师出示谜面(即课文第1小节第1句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生猜谜底(彩色铅笔)。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1小节第2句话。

3、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跟写;穿插书写指导:彩、梦

(点评发现:当“木”字作为偏旁或另一个字的部件时,最后一笔“捺”常常会变成“点”,所以呀,“彩”字和“梦”字中的两个“木”,它的“捺”就变成了一个短“点”)

范写——练写、巡视——反馈——再次练写——同桌互评

4、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过渡语:“我”用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这首小诗,再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1、反馈诗歌节数,顺势而导

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相信一定读得很棒!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4个)

2、分节朗读诗文,随机识字

第一小节:指名朗读。

第二小节:

指名朗读,教学生字:坪

先读一读,读准后鼻音。再说说识记“坪”的方法。

第三小节:

指名朗读,教学生字:郁、囱、般

先读一读,再说说识记“郁、葱、般”的方法。

第四小节:

指名朗读,教学生字:精、叮、咛

先读一读,再说说“精、叮、咛”在读音上的共同点。

3、词语集中认读。

三、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学习第二小节,感受美丽、生机的画面

1、请你再读一读第二小节,圈出“我”画的景物。

2、课堂交流,课件出示,并把景物图张贴在黑板上。

3、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都是怎么样的?

4、体会朗读: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5、总结句式:大( )的______,( )了。

(1)出示图片,大( )的____,( )了。

(2)小组合作讨论仿编。

(3)全班交流。

学习第三小节,感受和谐、快乐的画面

1、请你再读一读第三小节,圈出“我”画的景物。

2、课堂交流,课件出示,并把景物图张贴在黑板上。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体会朗读:

在葱郁的森林里,

雪松们拉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

小屋的烟囱上,

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又大——又红!

【设计意图:】

感悟朗读,体会诗歌的画面感

齐读第2、3小节(配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四、词语复现,巩固生字

1、出示去拼音词语。

2、齐读巩固。

五、小结

除了这些景物,“我”用彩色铅笔画的梦里还有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彩色的梦》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高洪波写的一首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通过彩色铅笔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诗歌以儿童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明快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诗歌共有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这些“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在白纸上跳蹦。这彩色的梦不是“一个”而是“一把”,那会是怎样的梦?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第二、三小节彩色铅笔化身为可爱的精灵,一路跳蹦着,滑过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最后滑进了葱郁的森林。“脚尖滑过的地方”,一个“滑”字将整首诗串联起来了,“草绿、花红、天蓝”,明艳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彩色的梦又滑到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小鸟快乐地歌唱,还有那苹果般又大又红的太阳,一个“拉”,一个“留”,一个“结”,拟人化的动词,呈现了一幅充满生机、活跃、热闹的画面。“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能让学生感受到梦的神奇。第四小节揭示悬念,一大把“彩色的梦”其实是一大把彩色铅笔,“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融会贯通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进一步感受梦境的神奇美妙。文本灵动的文字和形式,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仿说仿写。

课文插图采用儿童画风格,充满童真童趣。画面立体,绿、红、蓝、紫……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洁白柔软的云。一大片绿色的草坪,小溪轻轻地流淌,像一条细长的带子。红色的野花朵朵盛开,黄色的花蕊微微颤动。青翠茂盛的雪松一棵挨着一棵,鸟儿在林间穿梭,不时传来美妙的歌声。红瓦黄墙的小屋,屋顶烟囱上顶着红红的像大苹果一样的太阳。明艳的色彩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同时画面充满了动感:雪松手拉手,鸟儿在歌唱,太阳结出来,葡萄在叮咛,溪水在流动……动态感和画面感的互融互滲,符合儿童形象的思维和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沉浸在神奇的彩色梦境中,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在插图的右边竖着红、黄、蓝三支彩色铅笔,暗示这绚丽美好的画面都是由这三原色调出来的,这一支支彩色铅笔神奇而有魔力,构筑出了一个属于儿童的童话世界。

想象力丰富的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能借助自己的想象融入课文学习之中。这首儿童诗呈现的自然视角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可以和风儿游戏、同鸟儿细语。儿童美妙的梦境源于他们心中无比美好的世界,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孩子在读儿童诗时是没有隔膜的,诗人笔下的世界就是孩子们眼中真实的世界。对于诗歌的亲近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本课提出了“把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句式的仿写。入学以来,与“仿写”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过两次: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仿写”和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本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是教学的难点,强调由“想象”到“仿说”再到“仿写”的过程。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两课时

1、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能和大家分享你做过的最美的梦吗?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是啊,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大海爱做梦,梦是蓝蓝的;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五颜六色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童诗——彩色的梦。

2、板书课题。

(1)指名读。指导读准轻声“的”。

(2)全班齐读课题。

(一)自由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的序号。

2、这首诗一共有几小节?

学生反馈。

小结: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

(二)检查生字词

1、借助偏旁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盒”,引导读准字音。

以前还学过这两个字:出示“盖、盆”,指名读。

(2)发现特点。

①课件出示“盖、盆、盒”所表示的物品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

②小结:这些物品都可以盛东西,是装东西的容器。

(3)认识偏旁。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它的名称是“皿字底”。

课件出示“皿”的演变:甲古文“”(像敞口无盖的高脚容器)——金文“”——篆文“”——楷书“皿”。

小结提升:皿字底的字一般与盛东西的容器有关。

(4)出示“铅笔盒”。

指名读,齐读。

小结:铅笔盒、粉笔盒,都是装东西的,都有盖子。

(5)课件出示“聊”,引导读准字音。

①听,铅笔盒里有人聊天呢!

指导读好边音。

②“聊”,耳字旁,聊天的时候耳朵要注意倾听。

③课件出示:“聊天”,指导读词。

指名读,齐读。

2、形声字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三个词语:草坪、精灵、叮咛。

这三个词语大家练读一下,注意读连贯,几个后鼻音的字要读准。谁来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2)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坪、精、叮咛”声旁变红。请你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是啊,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男女生读,齐读。

3、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葱郁、烟囱。

同音字组成的不同词语,谁来读?注意读准平舌音。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借助图画,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词语:葱郁的森林、小屋的烟囱。

指名读。

引导:读着“葱郁的森林”“小屋的烟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葱郁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我们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就能了解词义。

(3)师生合作读词。

教师引读:葱郁的什么?学生接读:葱郁的森林。

教师引读:哪里的烟囱?学生接读:小屋的烟囱。

4、语境识字。

(1)课件出示: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有两个字要注意,“结”是个多音字,当表示“植物长出果实”时,“结”念第一声。“般”,前鼻音。

谁来读连贯?

指名读,齐读。

(2)体会比喻。

苹果般的太阳是指像苹果一样的太阳,这是用的打比方的方法,请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

(一)自由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趣味

(二)小组合作读诗歌,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评价

(一)学习第1小节,引出悬念

1、彩色的梦,会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出示第1小节,学生自由读。

3、构建想象,反馈交流。

(1)颜色:彩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多有意思呀,梦还有这么多种颜色!指名读。

(2)数量:一大把。

我们一般都说“一个梦”“很多梦”,为什么这里的梦会是“一大把”呢?

指名说:数量多。

男生读。

形状:长的、圆的、硬的。

指名说。

课件出示“长、圆、硬”标红。

女生读。

动作:躺着、聊天、跳蹦

①他们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课件出示“躺、聊天、跳蹦”标红。

②小结:躺着多舒服呀,聊天多愉快啊,跳蹦多么有生命力啊!自由自在真好玩!

(二)配乐想象,合作读诗

让我们配上音乐,读出你的疑问,读出你的思考,读出你的想象!师生合作读第1小节。

彩色的梦是怎样在白色的纸上跳蹦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一)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四个生字:梦、森、苹、灵。

学生齐读。

(二)指导书写

1、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

学生反馈:上下结构。

小结:对,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其中“森”还是品字结构。

2、对比分析,观察比例,怎样写好看?

学生反馈:“梦”上宽下窄,“森”上窄下宽;“苹、灵”上小下大。

3、教师范写。

(1)范写“梦”,提示关键笔画:“梦”是上下结构,上展下收,上半部的“林”要写得扁一些,右边的捺画略舒展,下面的“夕”撇画略长。

(2)范写“森”,提示关键笔画:“林”在下边时写得稍大,左下的“木”最后一笔捺变点,上下部分之间注意穿插,让笔画错落有致。

(三)学生练写

1、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描一个,写两个。

教师提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四)集体讲评

1、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实物投影仪呈现。师生合作讲评。

2、学生互评,奖励五角星。

(一)回顾前文,师生合作读第1小节

(二)教师创设情境

“彩色的梦”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一)学习第2、3小节,感受神奇美妙

2、默读第2、3小节,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反馈:滑过雪松手拉手小鸟留下歌声烟囱上结了苹果般的太阳

3、感受变化。

当彩色的梦滑过山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交流:草坪绿了、花儿红了、天空蓝了、云朵白了……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4、想象画面

教师范读:可书上是这样写的,你看——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比较发现

(1)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语段:

(2)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3)说一说刚才看到的这个画面和之前的画面一样吗?指名说。

小结:通过比较,文字多了“大块、大朵、大片”,画面也不同。我们可以感受到脚尖滑过的动作轻、范围大、速度快,真神奇!

指名读。

(4)指名读“蓝——得——透——明”。

从三个破折号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反馈:天空很蓝,很干净。

拓展想象:天空蓝得透明,透明得像什么?

指名说:像蓝宝石晶莹透亮像蓝色湖水清澈透明……

小结:透明也就是干净、明亮,这色彩真是美丽极了!

(6)师生合作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眼望去,远方的美景都尽收眼底。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

6、仿说句子。

(1)课件出示: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2)请你说说彩色的梦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哪些变化?

7、朗读指导。

(1)彩色的梦脚尖轻轻一滑,多么神奇!

相机板书。

(2)让我们读出这个世界的神奇和生机勃勃。

配乐齐读。

9、读中想象。

(1)课件出示第3小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又有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图片,师生畅谈画面。

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

指导: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的场景,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

小结:通过“拉、留下、结”这些词,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生机、活跃、热闹、和谐。

①出示词语:葱郁的森林。

这是什么样的森林?

学生交流、汇报,说画面。

小结:森林树木非常多,而且长得很茂盛。满眼的绿色,所以有个词叫——“郁郁葱葱”。

指名读。

②出示词语:雪松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朋友们手拉着手,一棵棵、一排排,一起来邀请小鸟唱歌。小雪松们,我们来邀请小鸟唱歌吧!

女孩子们,你们就是这快乐的小鸟,一起来唱歌吧!女生读。

男孩子们,你们就是这挺拔的雪松,请读出你的高兴吧!男生读。

③出示句子: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太阳升上天空,在小屋的屋顶烟囱上,就好像树上结出来的一个苹果,真是太神奇了。

指名读,齐读。

10、角色体验,感受美妙。

(1)小鸟、小鸟,你愿意留下来吗?你想留下来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这里多美啊!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蓝的天空。森林里一排排的雪松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小屋的烟囱上还结了像苹果一般的太阳。这个地方太美了,小鸟想留下来,还想放声高歌呢!彩色的梦在白纸上“蹦跳”,带来了这么神奇的变化,多有意思呀!相机板书:神奇美妙。

11、齐读第2、3小节。

(二)学习第4小节,感悟美好

1、揭示谜底:那么这一大把彩色的梦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交流。

课件相机出示: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溪水的流动。

3、指名读句子,引导想象。

(1)读到这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结合不同感官,体会梦境的神奇。指名交流。

(2)理解“紫葡萄的叮咛”:猜猜“叮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交流:低声、反复地小声说话。

小结:拟人化的写法,紫葡萄随着溪水流动时,一路前行,发出的细微的声音,窃窃私语。

4、朗读指导。

小结:多么神奇美妙的梦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读第4小节。

(一)梳理全诗,回顾梦境

2、教师借助板书,带领学生梳理全诗。

脚尖滑过的地方——草绿、花红、天蓝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小鸟、烟囱、太阳

(二)复述诗歌内容

1、多么奇妙的彩色铅笔,难怪作者说它是大森林的——精灵。请同学们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试着说一说彩色铅笔画出的神奇世界。

2、同桌借助板书词语相互说。

3、指名全班说。

(一)仿写段落

1、同学们,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二选一):

2、仿写练笔

按照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仿写。

教师指导:模仿第2小节时,要重在写色彩的美,可以运用恰当的量词和对应的色彩来进行;第3小节的仿写,注意内容,句式形式可以不固定,可以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再合作完成。

3、作品展示

(二)配乐朗读

一大把彩色的铅笔,一大把彩色的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彩色的梦吧。

师生配乐朗读。

(一)课件出示生字:彩、拉、结、般、精

指名认读。

(二)交流识记方法: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学生组内交流。

(三)掌握要领

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名交流反馈:“彩”左宽右窄,“拉、结、精”3个字是左窄右宽,“般”是左右等宽。写的时候要注意避让和穿插。

(四)教师范写,提示总结要点

1、范写“彩”,提示关键笔画:“彩”右边三撇之间要紧凑、等距,第三撇稍长,穿插到左边部分。

2、范写“般”,提示关键笔画:左边舟字旁的第五笔是横,略向上斜,不能出头,注意避让;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五)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1、请同学们翻开书44页,把这5个字描一个,写两个。

提示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师生评议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集体讲评,讲评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1、多么神奇的彩色铅笔呀!因为有了它,一张普通的白纸才会变得异常美妙,我们的想象才会变成白纸上一幅幅彩色的图画。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作业小超市,你们可以在课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1)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你心中彩色的梦画下来。

(2)写一写:发挥想象,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本课是三年级的一节美术手工课,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编织”是指包括各种编、织、结等技法。“编”是将较宽长的纤维材料,透过交叉排列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藤竹编及草编;“织”则是将更精细的纤维材料,以经纬线穿梭、编结而成幅的织品,如各种丝、绢、棉麻质料的织布;“结”是利用纤维材料或绳辫,以手工或棒针钩编相结合的手段制作而成,例如地毯和中国结。

编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有竹编或藤编筐、篓,藤编家具、草编帽席、绳编挂毯和结艺装饰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本课就是从“穿编”入手,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个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创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

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充分欣赏编织作品,分析穿编手法,为编织打下基础,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穿编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大胆地运用不同色调的彩条进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设计出别致新颖的穿编图案。

1、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怎么利用现有工具、材料解决。提高了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学生们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只是时间不够用,由于学生年级较低动手较慢,尤其是细致穿编会出现费劲的感觉,我也进行逐一的辅导。但仍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体效果不错,有编制手提包、笔筒、用穿编装饰服装等,学生们的想象很丰富。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文昌市龙楼镇嘉德小学   黄小燕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一题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至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具准备:幻灯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3个红气球和一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气球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

教师出示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的图,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说一说对应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加法的例子。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

(3)演一演:挨挨挤挤

3、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用了什么词把几种姿势连起来写的?(板书:有的……有的……有的……)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色彩(出示课题)

1.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讨论,分析,谈自己的感受。

二、新课展开

好的色彩搭配能满足人的情绪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色彩感觉,

但想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指色彩本来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颜色是蓝紫色,最浅的颜色是柠檬黄。有色彩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断的。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展示体现色相搭配的图片)。

明度对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展示体现明度搭配的图片)。

类似色的对比:

色环上相邻色的对比,如红,橙,黄给人以融合,平静的感觉。

冷暖色的对比:

如红,橙,黄的搭配给人温暖的感觉,绿,兰,紫的搭配给人清冷的感觉。

3.生活中色彩搭配实例的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实例,学生思考生活中实例都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三、实践与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简单的造型来根据色彩搭配知识来完成色彩的自由组合。

以生活中的雨伞为例,把伞的简单造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完成造型后,根据学习的色彩知识自由创作色彩的搭配。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色彩实例图片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和色彩规律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反思:

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

三年级美术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一次偶然给了我不小的启示。

我经过一个班级门口,有一个学生问我下节美术课上什么内容,我想了一会儿说:“你们想上什么课?”他回答我:“手工课。”我一惊,这叫我怎么办?还有两节课的时间,而我现在一点准备都没有。我急忙回办公室,着手准备。想了一会儿,我决定让学生学习剪纸。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可是凭空剪出一幅图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发现今天学生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期待什么。一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生怎样来剪纸,而是告诉他们今天制作的主要材料是蜡光纸。然后,叫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蜡光纸剪成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作品。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讨论异常激烈。方案出来了,学生出乎我意料的创造性又一次让我震惊。这一节课,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时我想到了以前的课,找到了以前的误区,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起来呢?怎样才能激发其兴趣呢?对此,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

对于教学大纲,我先去掉枝叶,从中选择了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在绘画这方面,我不给学生一个题目,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一个要求和一些工具的选择及应用。每次―上课,再对一些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有时,我―边给学生修改着作品,一边告诉学生再好的画家也不是天才,而是经过刻苦的长久的努力才成功的。

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在操场上,学生找了一片树叶,我就教学生做一幅树叶画;学生什么都没找到,我就叫他找来一些废年历纸,做成一幅漂亮的粘贴画;学生拿出一些卡纸,我就让他做一串彩色的星星和自己喜爱的书签。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还不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