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9篇)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7:41:36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9篇)
时间:2023-03-18 07:41:36     小编:zdfb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一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两课时。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 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 齐读。

⑵ 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白 杨

高大挺秀 赞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部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阅读能有自己的见解。

一、复旧导新

1、提问:

回顾作者的写作思路。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板书:

高大挺直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2、导言:

白杨的生长不择环境,在哪里它都忠诚无私,坚强不动摇,爸爸在说完这段话之后,作者这样写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3、任务:

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已收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13~16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要求:

⑴ 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⑵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

2、针对重点句子,交流自学结果:

重点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⑴ 表的是“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心。

⑵ 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爸爸请白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从党的需要,到边疆去的,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而且不怕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而作出自己的努力。爸爸请白杨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所以说是表白自己的心。

⑶ 此时此刻,爸爸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希望孩子们能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学好本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⑷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话,但听了爸爸的话后,他们懂得了什么?

爸爸和妈妈长期在新疆工作,自己也要到艰苦边疆工作学习。

父母和其他服从祖国需要到边疆参加建设的人们也是有白杨树的特点。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生命力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切。

3、学习最后一段:

结合课后3题,用提问题的方法对这段话加以理解。

⑴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爸爸)

“几棵小树”指谁?

(孩子们)

⑵ 为什么沉思,或沉思什么?

老一辈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白杨,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老一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⑶ 为什么微笑?

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这是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笑。反映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⑷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⑸ “爸爸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什么意思?

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他的微笑,也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愿望。

⑹ “搂着”说明什么?

爸爸对孩子的爱。

⑺ 爸爸爱孩子,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到新疆吃苦呢?

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从爱祖国为前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我在哪里生长。

⑻ 说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边疆建设者一样,哪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扎根,为祖国作贡献。

4、质疑,解难。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借物喻人。

⑵ 人物的神态变化,即: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浮起一丝微笑”。

⑶ 开头烘托作用。

⑷ 通过人物对话间接写白杨的特点。

三、课内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背诵13~16自然段。

四、总结

同学们,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强者。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赁着自身的特点,在茫茫的戈壁顽强的生长着。作者明写白杨,实际上却通过白杨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这称委婉曲折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白杨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愿同学们都能像白杨一样,随处扎深根。

五、作业

小随笔,描写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板书设计】

望白杨

高 环

大 境

挺 恶

秀 劣

说白杨 扎根边疆

白杨 生 挺 坚 建设祖国

命 直 强

力 高 不

强 大 屈

做白杨 借物喻人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 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五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3课时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札记: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六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4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浑黄一体、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难点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部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

来讲讲我上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致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我出示两个关联词;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让学生进行造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然后,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3至15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_____,还是_____,他总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投影展示当年边疆建设者老照片和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图片)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想起了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相信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去建设祖国,建设美好的边疆。

(五)、课外拓展

向学生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歌《帐篷》,以及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时,能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如下: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 生命力强 爸爸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七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2课时。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板书设计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八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戈壁吗?(出示茫茫戈壁的图片) 然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树。 今天我们到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去看一看它们。(板书:3。白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白杨的图片。

2、从刚才你欣赏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杨有哪些特点?(出示高大、挺秀)

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还能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边读边想:

1、课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就仅仅写白杨吗?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在文中勾画出来。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自学效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学生相互补充)。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词、句。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再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生:我从刚才欣赏的画面中知道了戈壁滩上经常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杨树坚强、不择环境。 生:我从“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体会到了白杨的生命力强。 生:我从:“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也感受到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及其恶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杨树生长不择环境、生命力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长得“高大挺秀”,实在是令人佩服。

(3)父亲又是怎样介绍白杨的?

(4)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5)激情朗读父亲说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1、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里、资料中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

2、收集与白杨的关的材料。(可以是图片、歌曲、生长环境等)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回顾课文,练习概括,再度从整体入手回读。)

(一)、(学习十至十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也”说明什么?(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

①、出示有关建设兵团的图片介绍

②、学生看图片后,自由交流。

(二)、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2、看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1、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小结: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带着对爸爸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几次神情变化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的体会。(小组合作,教师指点)

5、体会写法: 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

(1)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合作讨论这篇文章有何借鉴之处? (学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运用,这就要品味作者独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才会形成语言的个性美。)

①、从文章的语言。 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朴素中蕴含着深情。

②、从文章的构篇上。 一列行驶的列车上,车窗外的白杨引起议论,乍是无意,实则有意。

③、从介绍白杨的方式上。 用对话的形式介绍白杨的特点,生动、自然。

④、从表达情感的方式。 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写人、赞人,赞颂边疆建设者,使人回味无穷。 ⑤、结尾处借鉴。 情感内敛,却韵味无穷。

(2)小结写法 “借物喻人”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白杨》。

②、由物及人,感情真挚。借物喻人,落脚点在“人”,重点在写人。要用“物”与“人”的相似点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喻人”的目的。这类文章旨在赞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写作时感情要真挚,用真挚的爱去歌颂高尚的人。(同时,学文章是个来回的过程,光分析、感情读还不够,更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学生的运用打好基础。)

1、情朗读会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奉献精神感。)

2、此时有你,最想对白杨以及边疆戍卫者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为例,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结束全文。)

《白杨》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杨的特点来表现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生长。然而,作为山旯旮的学生来说,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其远,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带来一定难度,在教学时,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

在教学时,我选用学生陌生的大戈壁图片谈话入题,又巧妙地运用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让空洞的内容鲜活起来。

二、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城域网上、因特网下载了有关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生存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通过板书,使“借物喻人”的写法一目了然。

三、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树”与“人”的关系,突出重点。

2、采用了“变序”教学。听范读后,直奔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

3、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学生自读、自悟,悟出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与“建设者扎根边疆的无私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与设计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1、要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

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说得过多、过深,学生接受起来难,应该循序渐进。

2、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在教学时,应多让学生体现自己的自主性,多聆听学生的见解,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真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

《白杨》教案试讲稿 小学白杨教案篇九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3白杨教学设计b案,白杨,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