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一
根据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以促进本校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落实《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实施“面向全体,抓好骨干,优化团队,完善机制”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策略;营造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工作氛围,激励教师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实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举办第三届“xx杯”教学节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全校各学科35周岁以下教师(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1.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代表上示范课,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在云台路校区阶梯教室,由陈红君、康金华分别执教二(6)班和三(2)班。
2.由参赛教师根据学科组要求,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备好课并上课,上课时各交每位评委一份教学设计。评价内容:教学设计(占30%),课堂教学(占70%)。
3.上课安排由学科分管统一安排,并上校园网,希望教师积极参与听课。
1.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四大组。
2.上课时间为13―14周。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综合组:
另外,可以邀请部分学校骨干教师担任评委。
(1)教材把握:能从教师、学生实际出发,科学的处理教材,教学重点突出,合理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全面合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节奏得当。
(4)教法运用:所用教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二期课改理念。
(5)学法指导:能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实践活动,体现研究性学习。
(6)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运用合理有效,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7)教学效果: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教学效益高。
(8)教师素养:调控能力强,语言生动,板书规范,设计合理,教态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能体现自己课堂教学改进之处。
综合各学科评比情况,评出优胜奖若干名(参赛人数的50%左右),学校将对获奖者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奖励,所有教师参赛情况计入考核和组室精神文明创建。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二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采用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等作为材料,巧妙利用纸的肌理或花纹图案,以小组合作形式创设一幅拼贴画。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想象与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范画、教学课件、广告图片、剪刀、胶水、彩笔、双面胶、各种辅助材料。
1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大师艺术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分析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吉他》,初步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们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拼贴画。
2.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二、观察探究
1.欣赏拼贴画作品图片。思考问题:这些拼贴画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初步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小组活动。
(1)将组员们收集来的旧报纸、广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交流与筛选。
(2)集体讨论,根据筛选的图片给画面选定一个主题或者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使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
3.播放课件,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1)课件演示: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2)小游戏:课件中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摆放才能使画面更美观、更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学习如何筛选图片。通过实践与比较,复习构图知识,开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演示。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各种添画的方法。
三、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
(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一张拼贴添画作品。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概括每幅画的主题。
辅导要点:拼贴图片选择恰当,画面和谐、有表现力。
(2)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课堂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1)画面和谐,具有表现力。
(2)有适当的添画内容。
3.按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检测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多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印刷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三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打柴沟小学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决定在本周举行绘画比赛活动。具体比赛活动事宜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我的成长乐园
过绘画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20xx年6月20日
打柴沟小学全体学生
校长:李明春
教导主任:杨开f、全体数学、美术老师
1)比赛分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和五、六年级组,
2)1-6年级学生全体参加,美术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筛选;
3)作者根据绘画主题创作一幅主题鲜明、新颖、构图完整、色彩和谐的绘画作品,形式不限;
4)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作品的右下方注明自己的姓名及班级,方便评比记录。
符合绘画主题、构图完整、色彩和谐、作品具有感染力等。
奖项分别按照各年级组设置:
一、二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三、四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五、六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四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3.通过儿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与气候。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2.通过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于气候特点。
一、看图识字,引出生字
1.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我请大家看一幅很美的图,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图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彩图)
出示生词卡片(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
3.他们在干什么呢? 能不能用比较精彩的语言告诉老师?打开书57页读读。
出示生词卡片: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粮食、游得欢、接网忙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游戏:找朋友 找出生字新朋友
1.带拼音读词读句:谁认识这些生字新朋友?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会读吗?练练吧! (自由练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抽读生字卡片。(打乱次序)
5.学生摆字卡。 (边读边摆成3排)
6.学生找字卡。 (识字大王、识字小老师)
7.游戏:拍手找朋友:图文结合 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游戏:捉迷藏 这些生字躲到了课文里,大家还认识吗?
三、朗读感悟,兴趣学习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要求: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共有几句话,作上记号。
请同学分别读这三句话。
请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赶快练练吧!
2.合作学习:请把你喜欢的这一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展示读。反复练读这三句。
4.表演读:星星创作奖 神秘奖品奖给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的小组。
要求:每组挑一句最喜欢的,边读边表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时间1分钟。
5.全班展示:全班配合读,小组表演。
6.小组比赛读。
7.拍手连读。
8.游戏:找尾巴 全班拍手读,一人排顺序。
读课文或边儿歌:
小蜻蜓展翅飞
小蝴蝶捉迷藏
小蚯蚓造宫殿
小蚂蚁运粮食
小蝌蚪游得欢
小蜘蛛结网忙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分类学习法:这么多生字怎么学更轻松呢?孙老师教你们一的好办法,就是分类学习法。
2. 小组讨论法:这些字可以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第二类:展、运、网
(1)学习第一类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1)编儿歌:蜻青青小虫天上飞
2)虫+熟字:虫+青、虫+廷、虫+胡、虫+丘、虫+引、
虫+马、虫+义、虫+科、虫+斗、虫+知、虫+朱
编儿歌记生字:虫和青,蜻蜓的蜻;虫和廷,蜻蜓的蜓
(2)学习第二类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去掉拼音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蚂、蚁。
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应该写得左右大致相等。虫字下面的提不要写成横。
右边的马、义要写得瘦长一些。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
3)兴趣延伸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五
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七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山水画一幅,小鸟。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重点:色、声、无、惊。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八
1、理解课文,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打算、周围、注意、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横)。吞(上面不是“天”)拿(会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从瓦尼亚的语言、行动。神态,让学生明白瓦尼亚的错误。
理解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又脸色发白。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李子一只、课文录音、抄有比较句子和练习题的小黑板、课本挂图。
:3课时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周围”“打算”等词的词意。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第1段。
1.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出示李子)这是什么?你吃过它吗?(指导学生谈谈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间有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水果有核?
(2)出示课题,齐读。学习“核”。这个字和哪个字很像?(指导学生用“该、孩”等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听课文录音,略知大意。
边听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来读懂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把生字组成的词划下来,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4、检查自学,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2)正音:“一会儿”儿化“塞”是平舌音。“结结巴巴””中的“结”念“轻声”。
(3)交流记生字的方法。刚才在自学中,你是怎么记住主字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说一种方法,师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
5、学习第1段。
(1)妈妈买来李子准备晚饭后分给大家。指名读第1段。
(2)哪个词是“准备”的意思?(打算)“孩子们”是指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齐读第1段。
6、写字指导。
塞:上中下结枕…年间是三横。
吞:第一笔是横,不要写作撇。
7、作业 :
完成课堂作业 第1、2、3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5段,理解词意,知道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脸色发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巩固。
抽认生字、组词。
2.学习课文第2至5段。
(1)指名读第2段。
a、瓦尼亚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李子,非常想吃。)
b、从哪里看出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摸摸,很想马上吃一只”。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是谁?”“闻闻”是闻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气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觉一下外表。)他先闻闻再摸摸,这两个动作课文里用什么词来连接的?表示事物在较短时间内先后的变化可用“一会儿……一会儿……”。他问了李子的气味,感觉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从这些词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马上)
c 、他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看图说说,找出句子谈谈。
比较句子:“他看看周围没人。
“他看看周围没人注意。”
两个句子一样吗?
“塞”在这儿换成“放”行吗?为什么?
d、读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找出写第2幅图的课文,指名读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妈妈发现李子少了一只。…
在这儿为什么用“发现”不用“看见”呢?
(因为妈妈根本没有想到李子会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发现”。
b、自己轻声读课文,对照图画,思考:图中画的哪位是瓦尼亚?
听了妈妈的问话后瓦尼亚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讨论思考题。
出示句子:
瓦尼亚脸红了。
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大红虾?为什么这么比?
瓦尼亚为什么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看插图,说说当时瓦尼亚的样子,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他说的话。
d、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瓦尼亚的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变白了呢?齐读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好妈妈的话?为什么?(妈妈的话和句未的感叹号表达了担心、关切的语气。)练读妈妈的话。
“吓”是什么意思?瓦尼亚为什么害怕?从哪里看出瓦尼亚心里十分害怕?(脸色发白。结结巴巴)“结结巴巴”是指什么?以结结巴巴的语气读读瓦尼亚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小结课文内容。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第4、5、6题。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九
1、认识11个生字,会读字组词。
2、会写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的有个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为。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培养学生从小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回答问题:
1、这些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2、你知道各位小朋友各叫什么名字吗?
3、说一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4、师: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也可称为小伙伴。
板书课题:《小伙伴》
同学们读课文,看看课文怎样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叙述完整。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1、自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1)、全文共计几个自然段?
﹙2﹚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指生读。
﹙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组词读字。
﹙5﹚用词说话,重点抓住“丢、记、保”三字组词说。
三、再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体会说话人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3、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
﹙1﹚指生读出不同人物说的话,读后讨论说话人的态度。
“维加”————询问 责怪 怎样读?
“安东”————恳切 怎样读?
﹙2﹚进入角色比赛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议一议
玛沙没有午饭吃,三个小伙伴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谁做的对?为什么?
2、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生交流,师总结。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1﹚要读出小伙伴的 “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
﹙2﹚玛莎丢了东西没吃的,心里一定很难过。读她说的话声音要小。
二、学写生字
1、自读“我会写”的生字。
2、交流:
﹙1﹚指生组词读字。
﹙2﹚自己会写哪几个字?怎样学会的?
﹙3﹚师重点“汽 记 粗”三个字。
﹙4﹚生写字,评议。
三、再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词语。
1、交流词语。
2、用喜欢的词语写话。
四、小结: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十
1、正确读写“蔼、锡、毁”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萌发科学探究精神。
5、对地球产生强烈的感激、热爱之情,知道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要爱护地球,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认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地球美丽壮观而又渺小的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够,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说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学生更是很难体验;“生态平衡”、“生态灾难”等科学术语,亦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布置学生课前从电视上、书本上,有条件的可到网上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备有课文朗读、地球美丽、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护地球等内容的cai课件。
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借助卫星资源优势,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帮助学生体会地球的特点,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读助悟、以悟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生灵,并且无私地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
2、对,她就是地球。让我们一起跟她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里,有几个地球?所以,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太珍贵了,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问候她吧!(再读课题)
4、地球母亲非常高兴,正在欢迎我们呢!今天,我们就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地球。(播放课件封页,再读课题)
1、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观看相关图片。
2、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想想: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学生自由读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同学们,我国的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时,拍摄了我们美丽家园的很多照片,老师有幸从杨利伟叔叔那儿弄到几张,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美丽壮观、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的地球图片。
①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自己的话,夸夸我们的地球。
②谁能根据课件中所观察到的图片,具体说说地球如何漂亮?着重从“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来体会地球的美丽。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将地球的美丽读出来。
④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描写地球美丽的部分。
3、地球的美丽仅仅在于她的外表美吗?你还从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内在美?
①读3、4自然段中有关的语句,理解“无私”“慷慨”,说说你从中体会到地球母亲的什么品质?
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读3、4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4、导读:理解了课文意思之后,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谁再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感情去读; 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
导语: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她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潜心读课文,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在书上。
1、了解地球的渺小。
①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课件出示有关文字,提醒学生注意红色标记的字最能体现地球渺小,应重读。)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后,播放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叶扁舟”体会到地球的渺小。
③课件出示说明方法及运用说明方法作用的比较题,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你从这几个数字:“几百万年、几亿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么?
②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让学生朗读。)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③过渡语:是呀,人类为了眼前的发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乱挖乱采、过度开发,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摧残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她向我们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老师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
④展示人类毁坏资源、破坏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⑤看完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之后,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4自然段。
⑥同学们,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说点什么吗?此时你又将怎么样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课件出示这句话)
1、展开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遨游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学间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2、激情呼唤。
是呀!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可敬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①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灾难,你会想到什么标语呢?想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标语让学生齐读,展示全国各地保护地球的宣传图像以及保护地球的策略供学生观看参考。)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还面临着什么危害? 组织学生根据课件拓展资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地球危害的办法。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每天,我们的地球有……》,学生听完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并将感受送入对诗歌的朗诵中。
3、组织学生畅谈学文后的感想,让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总结升华: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1、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口头作答。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和蔼可亲(ái ǎi) 毁灭(huǐ fěi) 薄薄的(báo bó)
② 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 )地球适合人类生存,(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③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张桌子长1.6米,宽1.2米,高1米,真够气派的。
●中午的太阳宛如一个装菜的盘子。
2、出示“查一查”,让学生自主选择:
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看看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可以拟出几条环保标语,可以写一封建议书向有关部门反映,有条件的也可以制作环保网页,发出环保倡议,发送到网上去。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十一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导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语文篇十二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
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