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8篇)

2023年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7 12:55:02
2023年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8篇)
时间:2023-03-17 12:55:02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一

这是题写在《玫瑰与教育》一书封面上的一段话,而书的作者窦桂梅老师——这位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小语界的特级教师,正如一朵盛开的玫瑰,用她深邃的思想,执著的热情,质朴的文笔回报着教育的春天。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但是正是这些朴实的故事,真实的思考,却看到了玫瑰的率直热情的个性,对教育、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她充满激情与思考的人生历程,我被这样的勤奋和执着所感动着,被她那种坚持真理的信念所折服。

窦老师在自序中讲述了她写作成长的经历,没想到这么一位全国闻名的教育专家,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是“上气不接下气”,而且也没有经过学院派的写作训练。但她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的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有时甚至会有一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读到这,我不禁也想到自己现在倒真的有这种感觉:总觉得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让自己感到的一刹那,可真的来诉诸笔端,可又觉的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总觉的也内心感受相差甚远,便写写停停,直到现在除了有几篇获了些小奖发表外,还没有什么大作见诸报端。

这一直是我最的梦想,也是最大的遗憾。后来,窦老师是在网上以“玫瑰”为名发帖练笔,并形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的时候,才蓦然发现这几年已经有了不少的长进。这才明白,练笔好比开花,没有一定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了。后来又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逼写”出来的,心里这才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地、艰苦的修炼。窦老师的这段经历也让我的心里得到了安慰,只要坚持下去,我的梦想总能实现,即使因为自己太笨,但努力了,最后总不会留下遗憾。

窦老师说:“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话可写?从哪里获得写作的`源泉?”其实这也是我们有所追求的普通教师的疑惑。窦老师给出了答案: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大科学途径。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地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审查。这样的写作,已不仅是记录生活、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

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内涵。宋代名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窦老师“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说:“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窦老师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窦老师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闲暇之余读读书,确实是一种享受,远离喧嚣,与书本对话,倾听大家之言,梳理自己的感受,心绪自然而然变得恬淡宁适。不过,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挤出时间读书,同样也能体味其中的愉悦,这时的读书是一种休憩,一种放松。“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我也喜欢看书,当然谈不上因读书而气质优雅、容颜美丽和言语有味,只是喜欢书本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尤其是看书时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书中的内容,可暂时抛开一切烦琐。有时逃避一下,也未尝不可,谁叫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呢。

玫瑰是带刺的,在《玫瑰与教育》中,窦老师虽不是酣畅淋漓地针砭教育时弊,但冷静地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清醒地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教育实践,让我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窦老师是在上公开课“一炮走红”后被重点培养,最后“教而优则仕”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即“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成长起来的。她在感谢培养她的学校、领导、同事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呼吁教师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成,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她引用清华大学美院陈丹青教授的话表明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用一声不敢让孩子听见的叹息,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她的质疑与无奈同样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改革了这么多年,教师与学生皆心力交瘁,谁之过?“用事实说话”,“摸着良心做事”这是勉励我自己的两句话。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对玫瑰的主人而言的。我手捧窦老师赠与的玫瑰,欣赏的不仅是玫瑰的美丽,更被玫瑰的幽香陶醉。欣赏与陶醉之后又该做什么呢,那就继续赠与吧,让更多的人去传递玫瑰的芬芳。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二

《玫瑰与教育》,是我网购的第一本教育专著,然而说来却也惭愧:或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在书柜里沉睡了若干时日才得以翻阅。读的感觉很畅快,毕竟不是大部头的教育理论专著:来自于教学一线的经历、案例、反思很多能会心一笑,对于教育现状的冷静思索也能引起共鸣:因为她说出了新中常想而没说出的很多??

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思考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对语文教学的所思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所读书目涉及中、外,古、今。

玫瑰在《让我飞翔的是书》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的书友薛瑞萍说,教育是一个容易让人心灵结茧和蒙尘的职业,所以,我经常跟着她借狄金森的事取暖、保湿——“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也许正因为如此,无论在哪一辑,有一个内容始终存在,那就是——读书,教师自己读书、指导学生读书。

谈起读书,玫瑰总是如此幸福:就这样,每每阅读,感觉总有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我的身心。渐渐的,我便驾着读书之舟,追逐那纯粹的快乐,试图驶向广阔的海洋。??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

在《她们缺少的是什么》一文中,玫瑰这样告诉我们:温总理说的我们的教育是有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很多。不过,就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国人凝神静气的读起书来。

在《有梦总是好的》一文中,玫瑰这样思考:家长会上,数学老师批评学生一个个木呆呆的,不会审题,数学太差——我想,根子未必就在数学,更大的可能是它们不具备应有的阅读能力。此外,学生们可能因为阅读的缺乏而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不曾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涩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阅读,学问的基础。

对于教师的读书,玫瑰这样说: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教师阅读,同样也是薛瑞萍说得最多的话题。

“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语言素养都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学生听课如同受刑。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三

窦老师不仅从事语文教学,她还对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等学科有所涉猎,也曾经教过这些学科,这倒是和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应该是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整合。所以有了共同点,读起窦老师的文字就更有共鸣之处,虽然《玫瑰与教育》是05年出版的书,但是书中的很多理念都与现在的教育观不谋而合,我自己对窦老师的观点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窦老师书中的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都很值得与我们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教师的专业只有先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才能够真正发展,而要拥有专业尊严首先就是要提高专业自信。这个讲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有宽泛的人文视野。

直到现在,幼教工作者还会被许多人评价为“只是带带小孩,不要让他们出事”的人,有男老师从事这个工作,就会被社会解读为“男保姆”竞争上岗。这些现状,除了部分是源于社会对幼教工作的错误解读,还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今年毕业的我,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以理论为先行指导,相比之下,师傅的经验传授,观摩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反而能让我更容易上手。当然,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极其重要,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即时见效,但是,真正了解幼儿还是在于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是观摩到的方法就适合自己的班级,每一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学,有了理论的支撑才会在实践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仅是幼教工作者,许多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许多因为家庭年纪的原因而放弃了学习或是减少学习的时间,单纯凭借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这样走到退休的年纪,幼教是一个很容易在青年的时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时候繁华褪去的职业。

学习真的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事情,现在,教育部对教师专业化的重视使得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反思,希望我能够和同行们一直坚持下去,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新的突破。

窦老师在书中引用过美国文学家苏珊﹒桑塔格接受“耶路撒冷奖”时说的话:勉励自己,一定要认识到,人的“未完成性”恰恰是自己或其他人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缺点,不过是教师的缺点很容易被曝露在大家面前,个人缺点也是个人特点的一部分,能让缺点成为特点,那也是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我之前一直被带教过的师傅说上课没有激情,“你没激情,小朋友怎么被你带动起来呀?”、“还是激情不够,能要每一句话都有轻重,让小朋友牢牢盯着你,那你就算成功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一直在困扰着我,怎么改怎么不对劲,偶尔有几次情绪调得非常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理总是觉得这不是我理想的教学状态,难道我要一直这样吗?直到一次在带教活动后一位教师对我说:“你的语言平实,状态很自然,让人感觉很舒服,再注意教师语言的严谨和一些停顿的地方,这里你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天我很受感动,第一次自己的教态被教师认可,让我有了继续坚持我的教学特色的信心。语言组织上的缺陷真的很大,需要今后几年认真地学习,能在师傅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将我的缺点变成我的特点。

这个名词是日本对于特殊儿童建立学校的名称。日本对于特殊教育投入了比普通教育多了许多倍的资金,那里的孩子通过养护学校的学习,学会了自理,有的甚至还掌握了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得了自力更生的.职业。这点我国还是要向他们虚心学习的。

许多特殊孩子家长的观念就是不论自己孩子的状况怎么样,今后都要在这个社会上发展,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学习,随班就读就是大部分这样的家长采取的策略,希望他们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在我们幼儿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对口,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是两码子事,我们教师对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完全适合的教育方式,加上特殊孩子是需要有教师能一对一的指导帮助的,这更使得我们这些幼儿教师无暇关注到这些孩子,孩子得不到专门的养护,就会越来越糟,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怎么算得上是公平的教育呢?

上海有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但是真的很少,能接受自己孩子是问题儿童并能自愿把自己的特殊孩子送到这样专门学校的的家长更加稀少。这同样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理解宽容,有时社会的舆论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着这些家长,使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我的一个大学好朋友就是学特殊教育的,原本想在上海工作的她,了解到上海对于特殊儿童的养护现状并不乐观,最终还是选择了去相对来说条件更加好的珠海发展自己的事业。

上海特殊教育的专业只有华师大才有,而就我同届的特教专业的人屈指可数,我们这些天堂的孩子不应该就这样“抛弃”在一边。对于学前教育的我来说,也应该多学习一些特教知识来应对班级中出现问题的儿童。能让这些孩子有真正地发展。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围绕今后要不断学习的方向来讲,我觉得对于一个新教师,还是要保持在学校的书卷气,少一些世俗的诱惑,坚持我的座右铭: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四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他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成人世界里的法则在孩子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有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心头感觉沉甸甸的,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很多想来有效的法子,在实际运用中却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纰漏。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动脑想出的办法不用心去检验是不行的。教育,是门走心的活。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五

玫瑰与教育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写了作者在具体教学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结缘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是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写出了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和由次引发的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阅读一些书籍后的读后感。

四辑都很精彩,读完感触太多,只简单谈几点。

一是作者优美、贴切又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文中作者总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且让读者感觉那就是最好的表达词语、最优的表达方式。“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罢了”,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在写作练笔上的感触。作者的文笔,无疑与她的广泛阅读和勤奋练笔分不开,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榜样。

二是独特的有见地的思想。窦老师概括性的提出了小学语文的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时也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讲到“一个不曾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燥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可怕的”,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加入阅读的教学,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滋养。

三是敢于提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文中说到:“今天的学生是考试的连体儿,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是上大学,一方面几乎听不到他们对教育的感恩之情”,“这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只做题的学校”,“中国的教育常常是一阵风,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有更多这样理性批判的声音,这样,才会促使大家对现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进教育的进步。

太多这样优美的语句、独特的见解、敢于批判的精神,出自窦桂梅老师,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她从吉林一所实验小学走到北京,成为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期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做过专题报告....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六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我从一年级开始,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同时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当下。“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

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七

每读一本书,都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闲暇之余,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她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她的教育手笔摘录,翻过目录便是窦老师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看了窦桂梅老师的书,我钦佩于窦老师对写作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写作的境界:“网上、网下练笔养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写作就像是任务一样,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挤牙膏似的,无病呻吟地抱怨着。窦老师的文字如此亲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这样解释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又是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甚至也会有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好在我这个人没长记性,过不了多久,又在那儿将文字当成车马炮,调兵遣将,操练起来。时间长了自己才会觉得练笔养成了习惯。”她的这种想法,我们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坚持,而我呢?每次要写点东西时,才深刻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玫瑰与教育》的最后一辑是“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这一章节里收录的是窦桂梅的部分书评。读着她的这些书评,我禁不住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书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读的书还太少!是的,我读的书真得还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窦桂梅的书评写得理性、有深度广度,我自叹不如。对照别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与别人的差距,因此,这也更坚定了我要多读、广读、深读之决心。

在书中,她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这朵书香的玫瑰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个人,如果功利地去读书的话,往往不会有收获。你越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不是为着某种目的刻意读书,你越是会收获很多。窦桂梅就是这样的读书人。许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书的阅读,让她懂得“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读,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写自己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写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条,一句话,都是总结,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窦桂梅老师曾经也与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师,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闪光,所以她开始多次的尝试,即使失败也常常光顾她,但她仍然以高涨热烈的轻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会属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顽强的毅力使她终于成功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写,让写作来记录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不想写的时候硬写,养成一种习惯。经常激励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当学习毅力足够强的时候,写作不仅是一枝先报春消息,还会创造出万紫千红次第开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内涵。窦老师“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说:“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窦老师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窦老师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个人能够潜心读书,的确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让你的精神飞翔起来,更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以在最富营养的乐土中绽放。教师读书更是意义重大,因为我们的面前是学生。如今,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校园书香随处飘逸,读书已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书香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 读书心得篇八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