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数学教学类论文(74篇)

最新数学教学类论文(7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17:26:42
最新数学教学类论文(74篇)
时间:2023-03-16 17:26:42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一

关键字: 充分的课前准备 优化教学过程 发挥潜在能力

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之关键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专研教材,研究战略战术。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巧妙运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人课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地评价学生 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如课堂上经常用“谁还没有回答问题”,“谁听懂了”,“谁来说说看”等语言,来提醒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以他们以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三

一、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情况差,使得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成绩差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学生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高,知识掌握也较好。针对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测:方法一: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用量角器来测量,再把测量出的四个度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平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经过测量后,学生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显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于四边形的认识,不仅回顾了已经掌握的内容,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动手体验,这就更加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结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教师再来告诉学生辅助线这一概念,通过对角线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识点,对各种几何图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数学学科对于理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公式,学生必然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由于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点,因而在运用公式时也缺乏灵活性,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也非常被动。初中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并不完善,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并能够在各种题型中有效运用,就要创新知识点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相关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勾股定理可以被运用在门框结构的规划上,一元一次函数在消费时可以用于价格的衡量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互相帮助的学习_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时,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成果也更明显,因而就会更加热爱数学。数学的解题往往具有方式上的多样性,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解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都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分析出来的几种主要方法,由于数学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能够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这些方法也会更加完善。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四

摘要: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手段不断受到冲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显著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逻辑思维;教学效率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夯实都十分重要,这就和建造大厦一般,只有地基夯实建造工作才能够顺利实行,否则一旦刮风下雨,整个大厦就会倒塌。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此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够得到飞速的增长。

1、借助微课创造生活化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当前社会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借助数学课堂显著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只有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显著的增长。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思考和学习,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数学学习技巧,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达到社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才能够得到保障。例如,我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相关内容为例,在微课中我录制了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顺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的解答。通过我录制的微课的帮助,学生能够显著提升自身自主探究的效率,并且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数学能力。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我始终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体积公式出现的缘由。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挖掘相关知识的逻辑思维,可以深入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微课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课资源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存在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就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教师在录制完微课资源以后可以建立微课资源素材库,将所有的微课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供所有的教师进行下载和修改。通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微课视频资源都能够做到最优,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微课的优势,帮助每一位学习微课视频内容的学生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微课视频的制作,总体微课的制作时间就能够缩短,教师就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例如我在自身的学校就建立了微课视频资源库,并规定每一位教师就自身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维护,我每个月会做总结维护。每一位同行有新的想法都可以在已有的微课资源上进行修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由的下载微课视频资源。通过此类开放式的微课学习模式,每一位学生的微课学习效率都能够达到最大化,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都能够得到保证。结语: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微课教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使用的范围,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以及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之后,对已有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五

情感以及知识这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身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中学生极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就应该对存于数学知识之内的各种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对有效的激励手段加以使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够更加积极。

1、对存于数学知识之中的情感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挖掘理智、道德以及审美情感是存于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三大主要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用自身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中学数学的感染力更为强烈。

2、对多个渠道以及多种手段进行利用来开展情感教育若想使学生所具有的情感更加积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时就应该重视对教学手段的研究,使得数量更多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得以被运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如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学对于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3、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建立在情感维度基础上,教师针对数学教学内容所进行的加工以及组织工作,目的是为了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时,数学知识能够具有更加积极的情感。教师可以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出来,对于数学学习更有热情。

4、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学生均是具有情感的个体,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融。通过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败例子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的学校往往会有较多冲突发生,为实现师生间情感的有效互动,教师应该对下述问题加以注意:

第一点,教师应该重视保护学生所具有的自尊心。中学生内心往往比较脆弱敏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其中的一点就是要对批评方法进行把握。每个人都会犯错,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够只是对学生进行一味地指责,应该采取循循善诱的手段,使学生对于自己所犯错误予以清醒的认识。

第二点,教师对于所有学生都应该做到公平的对待。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能更为偏爱那些学习优异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相对比较冷漠。这种做法极易造成教师、学生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所有学生施以公平对待,促进教师、学生间的情感交融。

第三点,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想要成功的需求予以满足。成功性是情感教育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其所能地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时,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存于数学内容之中的各种情感因素进行挖掘,使情感教育环节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也应该重视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数学教学工作获得良好成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六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四大数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1259年完成了另一数学著作《益古演段》,是一部用来系统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纵观李冶的两部数学著作,无不体现出他早期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出他数学思想的光辉。李冶在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这些方法是当时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先进的数学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紧密结合现代高校数学教学实践,主要就李冶数学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

一“、天元术”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天元术”的思想,即“列方程”的思想,列方程的程序分为三步:首先立天元一,然后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求出解,即: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的过程。“列方程”的思想陪伴我们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不过在大学数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未知量从表示一个数值拓展到表示未知函数或者概率分布中的参数,条件比原来更加复杂,方程也从简单的线性方程演变为微积分方程,或者随机方程。

二、数形结含“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用到条段法和《益古演段》中用方、圆对一次、二次方程进行解释,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萌芽。该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数学中二重积分是转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的,但应该如何转化呢?如果直接给出二次积分就显得较为唐突,不便于学者理解,所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几何解释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三“、一題多解”的数学思想

《测圆海境》全书共170题,书中涉及到一题多解的共有34题:其中:二法的有30题,三法的有1题,四法的有1题,五法的有2题。如卷七“明吏前一十八问”第二问,此题给出五种方法,并且难易差别较大,这样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开拓了学者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积分变换中求函数的laplace逆变换。又如高等数学中求椭球体的体积,可以用三种方法:(1)用已知平行截面面积函数的定积分的方法;(2)用二重积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3)三重积分求体积。

四、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化的问题。如李冶在当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降次,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高等数学中求微分方程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微分方程的简化计算。

五、机械化,程序化”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李冶的天元术是一套完整的程序,计算机产生以后有研究者形象地天元术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大量现象归结起来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求解,只是具体问题中数据、函数和实际意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通过这些问题提炼出方法的精华,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math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李冶数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传承李冶数学思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用化,使高校数学课_正成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讨论了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数学分析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关键词: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意义;原则;途径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必备的基础课,对于它的学习好坏程度,关系到许多后续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是很多研究领域的重要预备知识。数学分析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分析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在数学分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数学分析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学分析课题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对数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和获得的数学分析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对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需要一直进行下去,而在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值得进行的改革尝试。

1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分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展示当代数学进步的历史动因、社会背景以及人文精神,可以改变数学分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知为何而学,更不知学而为何”的局面,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以及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极具魅力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也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不断进步。近年来,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很多高校教师教改研究的热点,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1-5]。文献[1]探讨了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相互渗透作用;文献[2]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性和尝试性的改革创新;文献[3]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并应用在数学分析课程上;文献[4]结合目前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文献[5]研究了大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2.1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在开展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师偏爱优等生这种现象,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数学分析课堂占主导地位的倾向,让数学分析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分析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让学生获取数学分析知识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有助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掘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实现数学分析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亲历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2.2问题是核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分析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我们知道,任何复杂深奥的数学新理论都是在某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比较基本的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旧理论中可以找到新的理论的生长点。数学分析里面就集聚了很多这样的生长点,是一个巨大的科研宝藏,它包含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是许多科研课题的源头,包含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最简单的实数理论也涉及许多实际问题,还与第一次数学危机有关;为什么要学习极限、微分和积分,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学习数学分析的目的和本质。

2.3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知识的同时,需要深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和接触很多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在数学分析课程每一章结束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思考和回答本章到底有哪些基本问题,每类问题各有哪些基本方法,每种方法又有哪些典型实例等。为此数学分析教师需要给出一些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去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最后产生新思想。如讲授完数列极限一章后,归纳总结求数列极限的方法及其实例,更进一步可以探索极限理论的意义;学习了不定积分一章后,要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不定积分,对后面定积分的学习和实际中有什么作用等。

2.4能力培养是目的

在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数学分析的教学设计中,要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能力同时纳入教学目的。以积分学为例,其内容丰富,定理与公式繁多,它们有共同的特性,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比如定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含参变量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几种积分的联系等内容都可以用定积分的思想方法进行推导,进行统一处理。而且,数学分析教师可以把定积分的应用问题,例如曲边梯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物理中的功、压力等,交给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这一章的知识内容、数学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将其分别纳入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是大家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我国有些高校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当作除了教书育人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3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3.1组建研究小组

在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的原则组成研究小组,成立小团队,这有利于之后教师的指导,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可以组建数学分析兴趣小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探索求知和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融合。另外,学校和学院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分析课外科研活动,比如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分析课题研究,并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和邀请学生加入自己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3.2确定研究课题

在数学分析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选择尤为重要,这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很多数学类学生在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存在局限性,对课题内容不明确;所选课题的内容抽象、空泛、主观、过大、过难,具体实施过程很难或者根本无从下手,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确立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价值性,不考虑课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往往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再加上数学分析知识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分析学习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数学分析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大量系统的训练。根据教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数学分析课程的特点,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提高对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从而推动数学分析研究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展开。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将学生要研究的对象调整为范围比较小、比较具体、比较好把握的内容,并且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可操作性。例如一些相对简单的课题: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求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方法等等。当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些相对较难得课题:求含参变量积分、曲线积分、重积分、曲面积分的方法等。最后,教师应建议学生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做好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引导学生先做前期小范围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兴趣和现实意义出发,使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3.3教师指导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八

摘要:新课标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及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数学教学;应用效果

随着新课标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实施,教师日渐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和教育领导一致认为体验式学习对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帮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信地学习,学习兴趣被激发。体验式学习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能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现代教育中值得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点反复巩固练习,每位学生得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体验式学习有四个特点:第一情境性,虽然小学数学理论知识很少,但是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创设情境,一个丰富和真实的情境能够有好的预期结果。学生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第二亲历性,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全程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学习理论之后,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实践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主动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传统学习重视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体验式学习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感情培养,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一点动静都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上课很难注意力集中,小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书本上知识点比较繁杂,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思维能力不强,遇到难题容易退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对学习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如给学生钱让学生去商店买文具,通过买文具的数量和价格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这样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实践中提高积极性。

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重要内容,小学教材随之发上变化,在探究性教学中应用到体验式学习。学习完每一章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小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主动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有一道探究问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固定一个被减数,然后使用十几减这个被减数,小组学生计算答案并分析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停思考、验证、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进行行动是思维不断发展的前提,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剪切下来进行折叠,在折叠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很有成效,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实践,将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学习印象,便于记住课本理论知识。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九

当前,在小学教学课程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结合了思维理解和逻辑推算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时常会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十分困惑,难以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创造性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难点教学上的优势是各大学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应用,希望以此增强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给予一定的关注。

一、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趣及生动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水平,教学内容的正确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单调的数字游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课程。对于数学中难点教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具体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字相加、相减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个数来表示数字,相加即运用动画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减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现代的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究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学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还应扩展课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教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课外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从而阻碍了教学实践的开展,此时结合多媒体设备即可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践资源进行完善的整合,使学生对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如利用word、excel、ppt等信息技术可以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再通过在多媒体上进行思路展现,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

三、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四、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施学生的自我检测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其中的一个普遍运用即是多媒体设备可以开展有趣的课堂练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单一的讲解,而学生则是坐在位置上聆听课堂内容。传统式的教学课堂缺乏一定的学习氛围,而且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设置有趣的课堂练习,其中让学生上讲台当一次“小老师”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充分的认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难点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实现创新型的教学环境,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十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才会真正促进数学的学习。当前,数学课程中,“开小差”现象较为严重,学生长时间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定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很容易造成学生课内听不懂,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长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厉、古板的形象,很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时应该注重多贴近学生,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尊敬和敬仰老师,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眼光,找出每个重难点应注意的地方,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理数”一章,教师为学生设置三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有理数”同学们都有接触,但是能通关的却没有几个,可以打消学生心理上的轻视意识。

(3)设置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难找到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认知的欲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二次根式”一章,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竞争性情境,学生收集有关本章的所有错题,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安排“参战”顺序。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自学能力有限,读题时马马虎虎,不能审清题意。因此,首先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要学会阅读,教师可以从示范做起,对数学题目中的重要字眼和关键语句,要重点讲解,重复读,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拓展性的数学课外材料,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直接给予答案要好得多。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能在讨论时只充当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模式可以使学习小组形成一股凝聚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散,限制了其今后的发展。思维能力的简单说包括思维的质量和速度,以及分析、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1.思维质量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市里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选择解题捷径,以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

2.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除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思维速度外,还可以根据利用课余时间来训练,如课下复习功课时,为学生找一些难题,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题目覆盖面广、概念性强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速度。

3.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问题的解答,很多都需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或者利用否定法,先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所得结果如何?这种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存

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属于静态式学习;但是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可能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主要做法有:

1.数学园地。

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以校或班办数学园地,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的数学故事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数学竞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制定竞赛的内容,参赛的范围可大可小。竞赛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微机操作。

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数学上机课,大多数的初中生对计算机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扑克牌,数字迷宫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体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十一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十二

摘要: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使得许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增大,不仅是高中生、初中生,连小学生也有所波及,对此,很多人深有体会。如何能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界主要的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的专家进行了长期而不懈的努力,经过学习国外的教育经验,然后结合中国的教育特点,最终决定,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最好的方法。

游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游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方式。比如,大人之间的喝酒划拳,青少年之间的打篮球,小孩子之间的丢沙包等等。对于小学生,游戏可以给她们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去观察,去体验,然后经过反思,领悟到在今天的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便是游戏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创新,现在国家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括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培养正在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便是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简单的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很严肃,换句话说,可以形容传统教学课堂很压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相当差,学习效率很低,完全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课,而学生全部都无精打采,感觉很压抑,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虽然老师很努力,但结果却是徒劳的。我们提倡在课堂上做一些数学小游戏,比如,对于小学的加减乘除法,如果仅仅让小学生去死记硬背,去做一些很无聊的题目,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的心态,但是如果假设一个做生意找零钱的游戏,让学生们都去参加,每个学生手里一共多少钱,然后假设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们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结账,让学生们自己去算,一共用多少钱,应该找零多少钱,就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了出来。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增强了,那么她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它还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看过动物世界的人们都知道,动物们从出生就开始做各种游戏,从这些游戏中,它们学习到了如何去和同伴相处,如何去捕猎,如何去在困境中谋取生存,这些游戏使它们后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从小就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们从各种游戏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还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大多数游戏中充满了对智力的考验,而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又是天生的,在游戏中,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果将游戏贯穿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动机,更好的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游戏也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就比如买东西,学生们彼此之间要进行交流沟通,去搞价还价,争取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卸下了精神“包袱”,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产生厌学情绪,而是去努力的通过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发展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虚拟的小游戏,锻炼了它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不流畅甚至中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多加以引导,把抽象的数学公式游戏化,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阻塞。而数学游戏恰恰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为过于抽象化的概念而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这就显现出来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把学习过程游戏化,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的积极,以合作或竞争的方式使学生们爱上数学。比如讲几何图形时,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剪,比比看谁剪的比较好,对其进行一些口头上的夸奖,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与模型展示,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把同学们进行分组,然后给他们留一些任务,看看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完成的质量好,不仅促进了学生们之间情感的交流,更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当然,教育游戏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在小学教学学科中有其自己的原则,总的说要适当,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适度的引入一些游戏。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只有适当的运用游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完成。最后希望,小学生们快快乐乐的学习,健健康康的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十三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于工具和应用程序的专业课程。它是人们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是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关键。本文从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重要性、应用以及经济决策与预测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学;经济预测与决策;应用;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新形势,产业结构改革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研究中数学知识和基础数学理论的必要性日益突出,经济预测和决策成为经济研究的关键内容,在经济主题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今,数学在经济预测和决策中的应用不断发展,数学在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重要性

(一)数学与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当谈到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早期,每个人都学习了业务服务中加、减、乘、除的基本数学。一方面,经济活动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化学物质生产和制造主题活动。在实践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探索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数学知识,促进对数学定律的讨论和科学研究,并促进数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的不断提高,数学基础理论的不断改进,经济活动不断发展的趋势,数学知识和基础数学理论的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主题活动的逻辑思维。因此,数学与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二)数学课是金融研究的重要途径经济学是一门与科研资源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课程。当前的经济发展管理计划中广泛使用数学思维训练,在将基础数学课程和基础经济发展理论转变为经济发展实践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数学课明确提出了重要的金融研究方法。数学课作为纵横比定性分析、逻辑思维、准确性和封闭式的重要语言,在描述、分析、显示信息以及显示信息经济发展、经济关系和价值规律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发展中专业技能积累的速度和效率,并扩大了经济发展信息和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突出了数学的独特作用和风格,为经济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经济预测与决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预测和经济管理决策,是经济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内容。它在经济状况的分析和通过科学研究掌握经济规律、预警信息和预测经济状况以及对生产和经营主题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预测和分析以及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经济预测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促进商业实体的管理方式改善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准确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研究的科学研究分析,从而有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主体进行科学研究。总体而言,经济发展预测分析是指基于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信息和经济信息的调查,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客观经济发展进行准确计算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经济预测叙述和分析了经济发展全过程与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过渡特征和发展趋势。此外,全面区分了一系列个人行为,例如:预测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和概率的预测。在当代经济环境分析和金融研究中,经济发展预测分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解决经济发展市场前景的变化,减少经济发展中个人行为的风险,减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可能损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二)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经济活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得以实现经济利益并且使得利益能够最大化,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努力,以改善经济发展管理决策。经济发展管理决策是指调整和促进综合经济发展的个人行为,对经济发展机构和产业结构主体的经济发展个体行为的分析和辨别是应用科学研究和客观分析的结果,并且是区分相对于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主导管理决策个人行为的基本方法经济指标和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决定市场竞争在经济发展中的成败和经济回报水平的主要条件。因此,经济决策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重视。

三、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应用

数学课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今,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和合理性时,在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和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研究中改进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已成为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并继续改进数学在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它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十四

在通常的教学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只是一直在听老师讲的内容,而没有去动手做笔记,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记录,让学生课外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所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重要的环节。

1.掌握解题的方法,反思解题的过程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获得分数,之后却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在解这道题的时候有哪里是想错了方向,导致效率不高,总结还可以用其他多少种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的过程,迅速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反思的概念

教师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每个人简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反思过程,从而可以互相学到更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此外,互相交流讨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形成反思的概念,促进个人的反思以及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和创新能力。

3.反思解题的方法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碰到过好多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灵活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死板,过程单一,思路杂乱无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反思解题的方法,只是为了把题目完成,从来不分析自己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的优劣。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的解题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清晰、灵活、新颖。

4.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反思这一过程。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弊端的,因为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如果不指导学生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那么就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

5.反思错误,取得进步

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要学会反思错误,避免再次犯错,很多学生考试和作业中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应该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寻找错误的原因中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现今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力与接受力都有所不同。有效的情境创设与利用,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学习心理特点,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完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冲突式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关注学习情境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数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与原理知识。因此,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在新知然就中,创设操作情境

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需要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时间活动中,参与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探究活动,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可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之一。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传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对于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研究中发现,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促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及原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相对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也极易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不断的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哦策略,有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的相关活动,对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平台,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非常重要。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xx(4z)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一

一、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科学评价

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学生在家喜欢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最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尤其是小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赐予热情的激励和体贴关心的语言,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影响力的[1]。在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现场反馈回来,以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有的时候也可以在课文讲解结束时立即对当堂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当然训练题是我们语文教研组老师集体备课精选出来打印好的,题型不定,有选择、连线、填空和探究,内容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运用和拓展性的,如语文课《赵州桥》写的是我国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现存完好,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业中就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附近的一座自己非常了解的石拱桥或者混凝钢筋桥。这样检测不仅让学生达到知识的强化,而且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以进行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像考试一样,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2]。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因而换来的是学习的高效。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及时反馈,我们老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成绩中等尤其是成绩还比较差的学生的回答有的时候答案不完美甚至不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都鼓励,不能批评,这类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们还在思考,有积极的参与问答意识,如果老师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那么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以后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在课堂上不管是对于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绩提升较快者,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物品来奖励。奖励的形式和奖品可多样范围,也可一次一次扩大。这样的話,在以后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了心里负担,反而个个会抢着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给予评价这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我们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的评价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相互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使同学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课堂上的鼓励之外,我们老师在同学们的作业中也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做的好的同学给予一朵大红花,有进步的同学给予一个大大的赞,有的时候一旦发现书写凌乱,潦草,于是,我批语道:“如果你是乖孩子,从现在开始,作业正确的多一点,字写得漂亮点,老师就奖你一个笑脸。”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的时候作业真的变样了。其实,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老师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都要进行表扬,对于答案不完美我们也要给予鼓励,让其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3]。

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应该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来自于嗅觉,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4]。的确,兴趣非常重要,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就是一件难事。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很多课文老师讲起来是非常的枯燥,学生很难懂得其中的意思。这样的语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多媒体的发展则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促使语文训练趣味化、生活化。因为,多媒体课件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并不作多余的叙述,直接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学生被瀑布气势及周边的独特景色所吸引,学习起来很认真。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对于瀑布的整体形状、瀑布的声音理解水到渠成,十分轻松。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5]。

参考文献

[1] 时莉莉.浅析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群文天地,2012,(10):176.

[2] 秦仕红.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4,(24).

[3] 王朋芳.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关爱明天,2015,(10).

[4] 张海瑞.让展示点亮高效教育之灯——浅析小学语文的课堂展示[j].学周刊,2014(14):135-135.

[5] 王萍.浅析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进行心情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苦囗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这是因为师生的心向不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1.调控情绪。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讲课有条有理,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如“三角形�冉呛汀币豢蔚牡既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笔者�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冉呛褪嵌嗌俣龋俊闭庖蛔钗�直接、最有效办法引入新课。它既能极快地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又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地。(1)让学生相互竞猜。教师手上分别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全体学生竞猜这三个三角形�冉呛透魇嵌嗌俣龋空庖簧杓剖亲プ⌒⊙�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有意让学生竞猜: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冉呛筒灰谎�(多数学生误为钝角三角形�冉呛妥畲螅�,以此激发学生不甘失败的好胜心理,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2)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上场竞猜失利后不甘心,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学生产生疑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此时,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智力活动异常活跃。于是,老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心理状态下进一步验证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冉呛褪欠褚谎�。总之,教师应极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挖掘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们应积极认真去挖掘。如笔者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写出6的所有因数1、2、3、6后发现,1+2+3=6,又回到6本身。

二、预设客观情境,进行自评教育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用以下形式。

1.在发问后自评。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学生的发问比答问更值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评价。发问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及时反思,从而对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中国国旗(尺寸大小不一样的三面),这时大多学生发问:“老师,虽然这三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看上去比例很协调、很美丽的。”有个别学生质问:这三面大小不一样的五星红旗究竟哪里相同呀?笔者抓住这一极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让大家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接着,笔者用方格把这三面国旗全覆盖,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三面国旗的长边与短边各是几格?长边与短边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2.在创新后自评。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笔者用“李大妈按年利率存了3000元钱,到期共取回了元,李大妈这笔款存了几年?”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书并及时地给予评价,接着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获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巧设障碍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败的心理挫折,此后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受挫的心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后获得重新尝试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1.巧设障碍。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指名数学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最简分数,让全班同学与老师判断这些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副班长做公证员用计算器验算)。在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前总是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断结果总比老师慢。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又是为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2.迎战挫败。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要巧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响他们,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把师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挫败者,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教训并激励他们迎战挫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真心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素材来。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三

1.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初中数学的主导教学模式还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原本应该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思维过程被五花八门的题海战术取而代之。学生的思维变得愈发狭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所学知识往往只停留在了数学知识表面。更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学习变得被动、消极。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既能理解数学知识的系统概念,思想方法,又能深切体会数学的核心作用,激发数学学习能力呢?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应运而生的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变式教学。

2.变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我们来谈谈变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新课标明确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性彰显卓著。怎么样才能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老师在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的同时,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课堂老师采用变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回归到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体会作用,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实施变式教学,摆脱题海战术,从而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要有针对性

每一门学科通常都有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数学学科也不例外。针对不同的课时要求,运用不同的变式教学。通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是“概念”和“习题”的变式。新授课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接受新的概念,一个新的概念产生,如何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学生对新的概念的实际掌握情况,在不改变概念本质的情况下,通过变换概念条件以达到本节授课的目的。习题的变式通常在习题课上进行。以本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主线,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复习课上的变式就需要我们横向和纵向贯穿,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适用性

原则在数学课堂进行变式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整。难易程度要掌握到恰到好处。变得过于简单,对学生而言是重复学习,不能达到变式的效果。变得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适得其反。这个尺寸如何拿捏,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考验。

3.学生参与

所有的变式教学不能由老师一个人来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变”的过程中来。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老师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变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一味地让老师变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要学的知识。

1.变换命题条件或者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需要判断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例如:y=x2x∈(0,+∞)可以变式为:y=x2x∈(-∞,0)还可以变式为:y=x2去掉后面的条件,此时再来看此函数的单调性,经过对比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函数已经不具有单调性可言。如此这般通过变换条件和结论,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2.将特殊条件普通化

有些命题条件比较特殊,同时也并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将特殊的条件转变为普通条件,这种由特殊到普通的变换,符合我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

3.跟生活实际联系

数学教学中,命题往往都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将数学中的问题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由抽象到现实,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行。老师见多识广,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生活中可能涉及的数学问题融入到课本中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才能学的更有趣,掌握的更牢固。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关系更加和谐,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我们提出的变式教学,他主张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公平性,正好适应这一历史要求。所以说,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2.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如果有一种新鲜的生动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吸引他们的眼球,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变式教学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变式教学而言,他本身就属于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习,不断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做一个对将来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从变的过程中领略事物不变的本质。在懂得不变的本质之后,掌握事物变的规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铭记于心。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变式教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老师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自己要先深刻认识变式教学这种模式,然后才能对广大学生因材施教。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完善变式教学模式,以达到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为将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四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数学学科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教学工作中,从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以上内容,教师需要将教学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联系,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便可以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对学生创新及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下面我将就运用方面教学工作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会通过例题向学生讲授知识点,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题中,从而使学生对例题题意更容易理解,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对“比一比”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全部的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组的学生按照身高顺序进行排队。通过这种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师可以将知识的内容更好地进行表述;再例如,教师在对“认识物体和图形”进行讲解时,可以事先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球以及圆柱体形状的多种商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让学生扮演店员及顾客等角色,教师为学生下达命令。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购买球类商品,学生便去挑选皮球、篮球等商品,教师要求学生购买圆柱体类商品,学生便可以去挑选铅笔等圆柱物体。教师运用“购买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各类物体图形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并且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有更多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运用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及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若想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学的导入,基于以上要求,我国小学教师已经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通常情况下,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教学的导入环节,学生便可以在教学工作伊始便对本节课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对知识产生更多熟悉和亲切感。第一印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样重要,而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便会扭转对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认识,从而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兴趣。例如,教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生活中“过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请四位学生来到讲台,让学生把蛋糕进行切分,学生不知该如何切才比较公平,这时教师沿着蛋糕(圆形的)的两个垂直对称轴将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给学生。通过此类生活情境,教师便可以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导入,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课堂开始时便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应将方法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将教授的内容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从而实现新时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思维教学及方法教学工作中,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题目:如何将本班的40名学生分成8组?每个小组由几人组成?教师在对此类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往往无法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实际解题过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师可能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场景,在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游戏时,需要将学生分成8组,这时学生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学生进行分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对以上情况进行思考,发现学生未能将该类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未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转换思维式思考,将数学学科和生活独立开来进行理解,未能形成数学思维。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将游戏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之间建立联系,辅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而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之,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方法,达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运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对生活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的导入教学、思维培养以及例题讲解等几个模块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更好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五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风潮。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生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解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此过程中被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固定却又灵活。本文将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上加以分析,以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从而发挥出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关键词】以学习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因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环境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等,所以,在教学活动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探索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上看,大多数教师对现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数学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所选取的多媒体资源对完成教学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的明显,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乡镇小学,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不足,这对于推行新课改,强化教学效果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对此,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体现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下去。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景,对知识点加以梳理,确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一直将兴趣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问题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恒量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个强烈的解答渴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新,通过巧妙地安排和制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探究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且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要加以鼓励,并指出此种做法的实际效果。例如,比较分数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其他的尝试,通过得出小数的方式,分析出分数的大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创造性的伟大。综述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主观学习意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使小学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六

1.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有待提高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得出的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人类生存繁衍的财富。而智力是人类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电大成人高等数学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培养。现阶段,我国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在学生智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加以弥补和纠正。

2.教学课时、内容等存在不合理现象

3.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大成人教育已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电大成人教育,使得电大成人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地增多。然而,整体而言,电大成人教育学生的增长率远远高于电大成人的教师的增长率,导致教师教学压力较大。由于高等数学是电大成人教育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主讲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化地讲解相关内容,还要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做到生动、有趣、严谨、自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现在电大成人教育院校师资力量来说已经很难满足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具体的优化措施需要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优化措施

在教学内容方面,具体的优化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化教学难点。在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专业特点,充分研究课程要求,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将新旧知识链接作为教学的关键,减轻教学的负担,排除教学难点。

②针对现阶段电大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际应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赋予其更多的时代性。如今数学理论以及数学方法已经渗透到包括信息、航天科技等新兴高科技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教学窗口,选用合理的教材,在讲解具体章节的过程中,可以延伸到某一章节相关的知识。如函数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求极限的函数,包括单利、复利、人口模型等。对这些教学内容的调整,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观点和能力。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七

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

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研究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晋江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资源不断丰富的优势条件,为小班化教学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校为一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办市区重点校,教育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好,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创设了必要条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促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分层教学

我们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体认知水平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等和谐发展。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就为开发“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大众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班生规模大的班级中,由于时间和资源总量的限定,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我觉得是一种“奢求”。但在小学小班化教学中,这个“理想”完全可以实现。由于班生少,每个学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活动空间等个体占有比例成倍增长,这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基础。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乘法计算”中各步的算理对于a层学生要求条理清晰,语句完整地表述,b层学生清楚达意地表述即可,c层学生能意会方法与算理,能计算就行;“求周长”中 a层学生要求多种解法并清楚说出自主探索的思路,b层学生能找出一种或两种解法,c层学生能用一种解法就行。

第二是分层备课,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就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授课过程。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对学困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第三是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

二、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叫他们去调查学校到所住社区的距离;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叫他们和家长走入市场,学会购物,写数学日记;教学面积认识认识时,叫他们观察教室的地砖和实地测量小篮球场;教学连乘应用题求几栋楼住几户时,叫他们观察学校周边的楼盘,有条件的去询问调查。通过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的自我实践,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老师、同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认识方向知识时,我请全班到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有利于直观接受,并现场做个别指导;在教学行车几站时,可叫学生分组合作,排成行车架式,让学生体会到行车几站是数间隔而不是数点,然后老师逐个小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切实做到突破难点,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导“思”要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或操作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深化内化。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与老师互动交流,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教学“铺砖问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体验铺砖情境后,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让他们自主探索,认识并找到了大面积(房间)除以小面积(砖)的规律,从而解决了本单元的重大难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而后交流他们不同的思考成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班生少,学生占有的单位时间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大,学生的疑点诉求和老师的引导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突破。

(四)作业辅导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利用作业面批,培养师生情感,提升学习成绩。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人数少,更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爱上你,也就爱上了你的课。

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将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八

中职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科目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为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增强中职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人对创设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中职生大多在数学学习上遭遇过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不强。这样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其次要有爱心,一位对学生缺少关爱的教师,用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重视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人人爱动脑,个个乐回答”。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仅有信心是不够的,基础不好的学生心情大多处于抑制状态,感到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甚至厌恶和抵制已非一日之久。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

根据这种心理,我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兴趣和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和谐师生感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则是主要方式。下面就几种有效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

1、创设新颖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颖有趣的东西,总是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善于创设新颖情境的教师,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创设新颖情境,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授课内容上,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如:在讲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时,不急于下定义,可抓住男生喜欢踢足球的特点,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点球位置离球门多远?”学生立即作出回应:“有12码”。课堂气氛马上会活跃起来,跟着再问:“12码是哪个位置到哪里的距离?是如何度量的?”学生一时议论纷纷,展开讨论,这时及时向学生作正面回答,跟着下定义,就突出了内涵,正处在积极思维状态的学生容易接受这一新概念,掌握得快而且牢固。

2、创设惊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个“惊奇”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的状态。   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引入故事:有两个人曾经是儿童时期的好朋友,一个爱学习,读完了博士,留校任教。另一个从小就开始做生意,资产已有几百万元。一日,两人相遇,商人笑教师白读了那多年的书,他夸下海口要赞助教师一笔钱。教师不气不恼,说:“那好吧,我也不多要,你只要今天给1分钱,明天给2分,以后每天给前一天的两倍钱,给一个月就可以了。”商人满口答应。结果,一个月后商人负债几百万元。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教育了学生知识就是财富,要努力学习。

3、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排列组合内容极具抽象性而成为中职数学“教”与“学”难点,我们不妨将教学内容进行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思维方式,从而解决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可操作性。

例如:在讲解“将编号为1—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的问题时进行如下教学:

仔细审题:从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转换题目:让学号为1—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解决问题:选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再经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

4、创设竞赛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职生的特点之一,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精神倍增。课堂教学形式竞赛化,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为此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把学习变成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能力。

比如:把班上学生分成四组,阶段积分表彰。

a、课堂提问抢答加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速度。

b、练习中各组每人做一题,由代表上台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同组学生互相帮助,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树立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c、解答中,有好的方法者加分,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加上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中职学生更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必将取得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二十九

一、抓住知识点前后联系,运用复习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素养、学习经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积累的前进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内容,是为学习探知新的知识打基础、做准备。同时,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复杂的联系。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知识素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应抓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复习导入法,设计课堂开篇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在复习导入法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复习的旧知与所学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探知掌握新知提供“素养基石”。此种方法在课堂开篇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认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抓住内在关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二、抓住教材现实应用特性,运用场景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导入环节,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开篇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提振学生的精气神,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对现行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的研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生活韵味更为浓厚,生活特性更为鲜明,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开篇内容中,就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性场景的方法进行导入内容的设计,将数学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呈现,让初中生在生活浓郁、真实现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情感得到促发,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课堂教学开篇内容设计中,教者就利用教材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特性,设计出“李兴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时钟映在镜子中,他发现此时镜子中的时钟指示的时间是4:50,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销售某一进价为元的牛奶时,价格为每盒元,每天可以销售5000盒,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价元,可以多卖2000盒,如果现实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则该种牛奶该定什么价格?”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初中生生活较为紧密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初中生在浓烈的现实场景氛围中,树立能动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协作的情感和意识。

三、抓住学生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维研析等方面与数学学科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认知进程中经常发生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加之,初中生学习主体对认知冲突内容具有较强的质疑、好奇和探索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开篇内容时,就可以这一特性,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呈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产生疑惑、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虑、带着问题,全身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课开篇设计环节,初中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后,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知道,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此时,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观点。教师组织不同观点的两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时,初中生才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但又带着疑惑和不解。这就为该节课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推进了教与学之间的深入实施。

四、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设计中,还可以抓住数学探究特性,运用实验演示法设计开篇内容,组织初中生运用准备好的教材工具,进行互动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展示知识点内容,掌握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效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三十

摘要: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该学科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已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國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种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任课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及时探索新型的数学教学策略,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探讨利用微课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的方法。

微课具有形象生动、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可提供高数背景知识,破解教学难点,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微课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一般不超过5~10分钟,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越来越强,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可以把教学内容碎片化,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这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较好地解决了高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的问题。

由于高等数学教学课时有限,可以将部分内容制作成视频或ppt,供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微积分前,让学生了解“牛顿与莱布尼茨之争”:为了“微积分创立者”这份荣誉,牛顿会长和他的英国皇家学会不断地打压势单力薄的莱布尼茨。

最后让这个不论是内容阐述还是符号记法上都比牛顿领先的数学天才含恨而死,但莱布尼茨没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学习数学的人都知道他是微积分的创造者,就连著名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都是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任何权威都掩盖不了历史沉淀后的事实。

这些鲜活的数学史,展示了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微课,提出问题,提供方法,供学生分析探索,发现结论。

如正弦函数在零点处的幂级数展开式,先分析一次函数是直线,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二次函数不是奇函数,也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然后用三次多项式、五次多项式和七次多项式等多项式函数逼近正弦函数,

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这些函数的图像,通过对比,观察逼近情况,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得出:sinx=x-x33!+x55!-x77!+…+(-1)kx2k+1(2k+1)!+…我们向学生提供几何画板等工具,创设出一种学生独立分析、探索问题的环境,

教师在公众号中通过文字、语音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

高等数学中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内容,用微课呈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数列的极限”一课,用ppt演示刘徽“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越来越大时,多边形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动态演示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值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极限的定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可暂停、后退、重播,课堂上教师再进一步强化巩固。

高等数学虽然抽象、复杂,但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展示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通过微课演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路程是时间的函数s=f(t),当t→t0时,极限limt→t0f(t)-f(t0)t-t0就是动点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进而再动态演示平面曲线的切念,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论文摘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

数学教学养成教育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

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二、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

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

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数学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很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具体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列举生活实例,会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的心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思考

(一)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将数学与实践相联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变得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一项活动。此时学生最易接受新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创设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思考

1、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数学。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假造情境。运用生活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纯洁性教育事业是德智体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备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3、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视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互相导入的关系,这样会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从生活的经验方面出发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拿出4个苹果给两个同学分,甲同学3个,乙同学1个。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明显一个多一个少。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两个苹果,学生就会觉得公平了,因为两个人一样多。在此时引入“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通过导入类似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数学在小学生们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例题讲解上的应用

在数学例题讲解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来说明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知”时,可以在班级分成小组举行购物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扮演文具店售货员,其他同学去购买文具,在买东西的乐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也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理念要求。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产生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训练了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绳活动,要进行分组,有20个女生,要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女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却错误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和一门学科,不能去联系生活,也缺乏数学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机会,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一、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即使一部分学校学前教育数学专业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也对数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不过老师还做不到充分地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加上老师自己的经验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太符合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学业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死板地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进行考核的方式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逐渐淡化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与开发。另外,学生还不太理解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含义,比较忽视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3.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校中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材都不太具有实用性能,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散程度很大,课程内容也很多且关联性强,不过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则不多,教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形式古板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物,导致课堂氛围较差,缺乏活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意义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改善课堂效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缩减不必要的课堂内容,为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回顾与重新认识学生以前所学的课程,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课堂时间的足够充裕。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改革能够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策略中,老师通常都会大量地布置课堂或课下训练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且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变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消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就指让学生的课堂训练内容优化、简化,注重课堂训练的质量,减轻由于过重的任务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育的工作中,需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快乐的氛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学生与教师有效的互动。如果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必须让学生对教师拥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尊重,这就要依靠课堂教学中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仅仅在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里面,才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内容的选择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以改革数学教学策略。老师同时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通过不断地了解新措施在教学实践里所出现的新问题,实时地跟踪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丰富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考核方式都很单一,几乎都是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核方式的单一与限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平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来增加考查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常完成训练及任务的时间与质量来增加考察方式;可以按照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情况,设置开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然后学校根据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

不过,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不适当的教学理念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探索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寻找改革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建立其科学、合理、创新的数学教育新模式。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工作完善与改革,其教学水平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课堂教学四环节”进行创新教学,四个环节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究交流、拓展应用。

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通常来源于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疑问和悬念的情境。本环节力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趣味性、新奇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多样性、新奇性、不可预测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大脑兴奋、思维活跃的状态中。要善于创造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障碍性。障碍性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产生不平衡。

3、差异性。应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去探究,作出由浅入深的回答。

4、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应简单的直接给出,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提出。

探究与尝试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与尝试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

1、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急于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2、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尝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才华和创造力。

3、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差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我矫正。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暗示、不应代替学生的思考。

学生只有通过与物质世界以及其他学生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与交流,才能使概念变得完整。解释与交流,就是让学生在个体探究尝试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解释与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语言交流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应用,形成能力,是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新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慕课;混合型教学;大学数学

一、因校制宜,打造自己的在线金课

二、将在线课程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

三、适应角色转换,扮演好“主角”和“配角”

[参考文献]

[1]背景下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6):83-86.

[2]朱泓,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12):79-83.

[3]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9-133+140.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基础较差,数学概念模糊,所学习的定理公式记忆不清,没有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某些老师认为教学没有压力,对学生在课堂的管理上无限制放松,教学的形式只是照着课本的知识宣读。学生本就对数学提不上任何情趣,如此呆板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更加没有信心学习,导致学生对于知识不能清晰的掌握和理解。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通常出现付出和收获失衡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和耐心,放弃学习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第一,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教学环境,从而引起学习学习的巨大兴趣。老师可以把优秀的学习方法融人到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融会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选取幽默流畅的语言传达学习内容,从而把课堂教学的氛围灵活的调动起来,活跃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设立民主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课程的学习。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学生,确保师生的交流沟通可以畅通无阻,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提问,敢于阐述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经常引导、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耐心地为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模糊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就会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哪怕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老师也应该为其找出合理的部门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根据中指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老师必须选用因材施教的策略进行数学教学。针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特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指导,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依照适用于自己的办法进行数学学习。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也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技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教学标准和要求。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做到熟记、理解、掌握的层次。

第四,突出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现代的教学理念推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改变人的思维为己任。我们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人的认知为依据,不应该是某种臆想或假象的假设。数学教学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思维的发展规律,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老师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认清学生出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把课本的知识和数学史加以合理整合。尽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思考和共同参与的学习机会,设计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数学的运算规律。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布置几道少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下解答。可以采用发放小奖品或班上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课下做题的热情。

数学是中职学校最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自我定位不高,从而致使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老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进行数学教学课程的编制和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知,提升数学水平。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一、盲生数学学习现状与特点

1.盲生对学习数学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某一具体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盲生由于成长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致残原因的差异性,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我校曾针对盲生数学认知能力开展过一项实证调研,在此次认知水平调研中,我们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此次调研分层取样60名盲生,分析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结果,其中接近25%的盲生反映不喜欢数学学习,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由于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而不喜欢此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盲文书写与摸读的特殊性,他们学习数位一一对相应时很难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盲生来讲,由于视觉缺陷,他们在认识图形时会感到一头雾水,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具体图形,所以简单的空间概念学起来就十分吃力,复杂图形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一是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二是要有爱心,有耐心帮助盲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2.盲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同样通过访谈与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90名学生中,15%认为学习数学对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帮助;而接近35%的盲生,是因为升学的需要而迫不得已学习此门学科;但超过75%的受访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有用的,他们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的实用性,学习数学可以方便他们的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提高盲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十分有帮助。引导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价值性。盲校数学学科的改进与完善,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盲校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注重语言的艺术运用,方便沟通与理解

考虑到盲生的视觉缺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艺术的发挥对提高盲校数学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教师与盲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可以通过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条理清晰、精确简练、柔和亲切的语言风格,这样盲生听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亲切,有助于盲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举例来讲,针对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回答让老师很开心”“不要着急,慢慢想”“你的回答接近正确答案了,再想想”等,如此鼓励性的语言使得学生获得心理安慰与支持,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再如: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来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引起盲生的注意。如“:用和的和去除的商,再减去1,结果是多少?”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就需要把题目中的“和”“去除”“再”等重读、慢读、反复读,提示学生思考题干中这些词语的关系、顺序,最终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式子

。语言是人们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依赖听觉的盲生来讲,语言交流更是不可忽视的工具。培养盲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是改善盲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2.教学中注意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盲校数学教学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视觉缺陷这一实际状况出发,追本溯源,联系学生生活,以具体的实物例子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盲生数学学习的难度,采用直观化的教学。如教低年级学习数字“1”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1”的概念。因此进行盲文点位教学,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具有“1”的物品,学生回答一张桌子、一位教师、一支盲字笔等。利用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物品帮助学生构建“1”的概念。以“1”为基数,再学习2、3、4等十以内的数字时,则可以利用木棒、铅笔等其他具体的物件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3.促进盲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盲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盲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要鼓励盲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6+8”为例,以三人为一组,用摆小棒,或者其他方法,分出计算最准、最快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他们最后会得出:先把其中一个加数与令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这样会比较容易。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做的过程中自觉发现计算规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新知识化难为易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在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做到温故知新,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学会迁移学习。例如:学生已学过“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因此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则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5.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数学练习方法,是创新盲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要改变传统机械、单一地做练习题的学习方法,多样化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通过练习“一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再比如:学习归一问题“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模拟超市购物,比赛哪一小组能以最少的资金购买到所需用品。在模拟购物中,学生能具体应用到这一数量关系,进而牢牢掌握这一内容。

三、盲校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数学知识的表达

数学知识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系统训练的过程。数学语言表达要求精准、规范。如乘法算式的读法必须规范读成几乘几,而除法算式则应读成几除以几。教师在表述时注意准确传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按照规范的读法表达。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表述,激励他们的表述欲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盲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盲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甘堕落的情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困难,他们就选则逃避或退缩,这不利于盲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能通过个人努力解决问题。

3.促进不同水平学生共同发展

盲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盲校数学教学需要全面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部分人的发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所有盲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每一位盲生都有成才的潜能,我们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引领,激发每一位盲生的发展潜质,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视觉缺陷,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改进当前盲校数学教学现状,优化盲校数学教学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激发盲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探寻符合盲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选择与盲生认知能力相适宜的教学内容。通过变革数学教学方法,提高盲校数学教学质量,着力激发盲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盲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分析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古板,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趋势;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弹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大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很多本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选修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必修课的一种延伸,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的进度,同时计算机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进行恰当的调节;整体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来更好地交流,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数学之所以难以学习,就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现代信息技术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弱点,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性,希望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爱勤.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刘庭华.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构建情境激趣,有效引入新课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引入新课,使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讲初中数学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我创建了教学情境: 我首先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张纸片上滴一滴墨水,然后将纸片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让学生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都踊跃的进行尝试。在学生操作之后,我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 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 叫做对称点。为了拓展初中生的思维,我鼓励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校园的普及,给初中数学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比如,讲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欣赏拼图活动,从而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促进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

然后,我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初中生进行专题的讲解和训练,巩固初中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初中生运用勾股定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开展师生互动,注重主体地位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必须要有师生互动,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组织互。动活动时,数学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初中生的思维习惯,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讲初中数学《中心对称》,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初中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我带领初中生进行复习提问: 什么叫轴对称? 轴对称有什么性质? 作出四边形 abcd 关于点 o 的旋转 180 度的图形。然后我设计了师生互动的小魔术,让初中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掌握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拿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和一张中心对称的扑克,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 180°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牌,最后展开扑克牌,数学教师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优化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评价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评价策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一次数学测试以后,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成绩下滑较为严重,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进行沟通,帮助他找到原因,鼓励他不要放弃。一堂数学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有多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与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直接的关系,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特点,数学教师要善于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锻炼初中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初中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发初中生的数学思考。比如,讲初中数学《圆》,初中生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如防治“传染病”,人们增强了卫生意识,大街随地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中,a、b、c 为市内的三个住宅小区,环保公司要建一垃圾回收站,为方便起见,要使得回收站建在三个小区都相等的某处,请问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将如何选址? 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初中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李丽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 成功,,( 05) .

[2]韩从军.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 08) : 19 ―20.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下面我就对数学教学为什么要生活化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铁块用线拴着),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提上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教师及时肯定并板书:占空间。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满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为了让学生继续感受“体积”概念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我要求学生每人举出4个不同的物体并按体积的大小排列起来。然后就顺理成章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了更准确的计量这些物体的体积和方便计算,我们要学习几个体积单位。”……这节课的教学因为开始创设了较好的生活情景,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整节课都很兴奋,学得也很轻松。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坚持联系实际,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感兴趣,就必然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四、培养孩子数学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5个人,3枝铅笔,8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起明显的进步。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1.导学案教学方法。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在课堂当中能够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套材料体系,通常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小结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导学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不同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常比较多,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点的作用。

2.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实际生活,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常常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3.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教学情境创设得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势。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针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1.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任务。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地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并不是工程类的问题,但是特点与其相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这种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激发学生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应用题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建议这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判断了。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突出其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练习;设计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果,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呢?

1、提倡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学科整合,不拘一格,步入练习的“你中有我”

数学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类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提倡自主,突出练习的“民主自由”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加强实践,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学校内纪念亭的六根柱子,看清涂漆的是圆柱的哪一面;学习《统计》后让学生统计学校门前的公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量一量篮球场中的争球圈一周的长度,从中感觉圆周长的概念……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新课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经济数学教学论文

经济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通过分析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经济数学 教学

高等数学课程在经济各专业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专业本身的学习、应用还是后继学习都非常的必需。

但是,经济数学基本上是理工类高等数学的压缩和简化。

它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又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普遍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

虽然也能学到不少高等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素质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而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学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勉强应付考试,谈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固然不能忽视,教师对基本理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解,以及本门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这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但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有限教材知识讲授上,而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给学生一个广阔知识空间,把课堂讲的有限知识与知识的无限接合起来的决心,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经济数学课程最明显的是下面两个问题:1.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

高等数学历来以其概念的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推理的精确性而为人们所推崇。

但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数学思想和计算能力。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新生入学的基础差别相对增大,而且大部分的数学基础也相对薄弱。

学校的文理分科,使得一些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选择了经济专业,即经济生可以逃避自己的缺陷,更不重视学好数学了。

因此,在大学中要求经济生学好起点更高的高等数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2.经济数学课程教材建设不完善 。

经济数学课程面对紧缺的教学课时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是个相当有争议的课题。

如果偏重内容理论讲解、理解,势必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好,难度也比较大,当然就会忽视应用,对经济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会望而却步。

如果偏重实践应用实例,结合经济背景,必然会降低对数学难度的要求,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变成了苍白介绍,如果说数学的意义是开拓思维,提升素质,那么这个就很难达到了。

改进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明确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数学学科的历史、特点、作用和发展,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经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从总体上来看开设经济高等数学的目的和要求大致上有两方面:(1)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初步应用;(2)培养和加强经济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经济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两方面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只有通过前者才能实现。

但对于经济学生来说重要的应该是后者。

当然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数学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它能赋子人们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

对经济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正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经济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十分必要。

2.经济数学教学原则以理解为主。

由于经济学生我们不是培养数学研究者,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

经济学生往往觉得高等数学不可理解,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感到可以理解,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步,我们认为:师生要有共同语言。

由于经济生具有文学优势,倘若教师能将数学语言尽量文学化、艺术化,以致讲数学让人觉得讲诗一般,定能大受经济专业的学生的欢迎。

3.改善教材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在经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删除过于繁琐的叙述,用既准确又简单的描述代替。

如微积分中极限的,概念学生难以接受,用通俗易懂的概念代替完全是可行的,因为它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

经济生数学底子差,不擅长逻辑思维,所以教学中尽量降低论证的要求,侧重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用,但要注意并非取消证明。

课堂讲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

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揭示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突出“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另外要改变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出时间和空间,避免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和思想懒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申红卫,常胜伟,申小琳,经济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王殿元,徐名扬,经济数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2】

【摘要】经济数学是经济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对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重视经济数学教学有利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

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经济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将从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经济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改革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一、更新经济数学教学理念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和现代经济社会的新型需求,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共识。

就经济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是有效的,但它的重理论、轻实际;重连续、轻离散;重经典、轻现代的弊端已明显制约了现代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人才的数学素质培养。

经济院校数学教学理念的定位要从数学教育体系演变进程中找出它的发展空间,以弘扬数学多维价值为基本出发点,以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数学为根本落脚点。

从经济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完善性定位;从有利于各专业知识的发展定位;从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定位。

只有依此科学定位做为指导,达到因人、因需、因材的施教和学习,才能使经济院校的数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院校中,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班级的学困生已更多地得到关注与重视。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教师可从情感、教法、帮扶、作业等方面着手,促使学困生得到有效转化、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需要教师从情感、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关心与帮助。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平等互助的帮扶小组,设计个性鲜明的分层作业,都能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相关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主动拉近师生距离

“和、爱”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是促使学困生不断前行的动力。作为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给予学困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来自老师与同伴的爱与关注。事实上,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激发学困生不竭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单元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苦()平移了()格。学生高高地举起手,看着小军同学举起的手又悄悄收回去了,似乎想要回答,我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你试试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轻声地讲述了小船平移的过程,介绍了数平移格数的方法,尽管还不是很有条理,声音也不够响亮,但同学们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使他获得了自信与快乐。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学困生接受知识有些缓慢,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变,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关注到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接受能力,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学困生对如何画图表示有很大困难。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而是采用及时提问的方法:“长减少是什么意思?”长减少就是将原来的两条长变短了,面积自然就会比原来的减少。所以我们画图时先要找到长,想想变短了的意思,再动手画。这样教学方法的改变唤醒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难题就顺利而解了。又如,为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先读题,圈出关键字、说出关键字的意思,简要复述题目,再分析数量关系。如求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可自行提问,由平均每个季度想到一年有几个季度。这样坚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帮扶互助,提升辅导实效

实践表明,儿童之间的交流有时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融洽,他们以儿童特有的对话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走近他们的心灵,及时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疏导思想上的困惑。在班级中,我们让每个学困生自行找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做自己的师傅,结成帮扶对子,教师帮助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予以表扬奖励。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课间、放学后的悉心辅导随处可见,帮扶效果显著。如在教学“认识角”这节课时,在动手创造角的环节,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或自己的材料创造角,师徒动手。小组内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我用吸管做出了个角,你来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对,指边的时候要从顶点开始,汇报时,不要紧张,声音要响亮,你一定行。”这样的对话,无疑是师傅对徒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果然,小组汇报时师徒两人,一人展示,一人能说,配合默契,精彩纷呈。

4.布置弹性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更多地考虑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完成能力,布置作业时突出分层,通常可设为基础练习题、综合运用题和挑战自我题三部分,难度逐步增加,采用闯关或夺星等形式,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对多数学困生来说,他们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教师可根据基本题的完成情况,予以辅导,对完成不错的学生可自行挑战下面两关,体验“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觉。例如,在学习了“相交与平行”后,我设计这样一组练习。基本题:利用掌握的知识直接判定下面几组直线中哪些相交,哪些互相平行。综合运用题:在图形中或字母中找出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线段。挑战自我题:在长方体的面上找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线段,画出从喜羊羊家到河边挑水的最短路线。学困生多数能顺利完成第一关的基本题,不少学生还顺利进入第二关、第三关,在充满趣味的闯关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数学思想教育教学论文

1、数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数学思想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的精髓。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知识中奠基性的成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一种认识。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提炼和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通性,而数学方法它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作为数学思想,它不仅比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而且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其运用和发展有助于知识得到优化,有助于理性认识迅速构建,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数学思想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来体现,而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思想。高职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有:

(1)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包括符号化思想、换元思想、方程思想、参数思想。

(2)集合思想。包括分类思想、交集思想、补集思想、包含排除思想。

(3)对应思想。包括映射思想、函数思想、变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4)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包括基元与母结构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学模式思想。

(5)数学系统思想。包括整体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状态运动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

(6)统计思想。包括随机思想、抽样统计思想。

(7)辩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范畴的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数学化归、极限思想。

(8)整体与局部思想。高职数学中所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数学思想,它们与其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起构成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又由于这些思想往往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里,也就伴随着数学思想产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思想其内涵也是会更丰富的,内容也是会不断的延展的。

2、数学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数学思想在数学教材内容体系中的呈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是以应用为重点,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因此,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产中必备的数学知识,能以数学为工具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应作为高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方法是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其中包括交换数学形式。但数学教材并不是这种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恰恰相反,教材对完美演绎形式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内在的思想方法,颠倒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过程。整个高等数学其主要思想观点就是运动与变化的观点,以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考察问题,从运动与变化中去认识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反映。例如,高等数学就是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变化中去认识圆的面积,从割线运动中去认识切线,从平均速度的变化中去认识瞬时速度等等。而初等数学基本上不涉及运动与变化,只是在几个相对固定量的关系中从已知求未知。研究对象从初等数学主要研究常量的运算和固定不变图形的性质,反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概念是变量与函数,到高等数学是以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作为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极限,这是因为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应用发展中,所带来出现的问题表现出的矛盾,如“曲”与“直”、“均匀”与“非均匀”等等,虽然各自的具体意义千差万别,但表现在数量关系上都归结成“近似”与“精确”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极限方法,借助于这实质上深刻的辩证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定不变的事物是过程、运动的结果。高职数学内容全面,结构严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洞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找到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动和激发学生在教和学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使学生明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正在渗透到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当中。高职数学既是工具,又是文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获得掌握和认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使数学思想的精神得以完整的体现。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精髓,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

数学既有一般科学的特征,又具有横向移植的特点,因而在整个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数学思想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指导人们从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中获取解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问题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手段。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学科。它的这些特点决定着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更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面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目前对于入学的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入学起点较低,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职数学要求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原则,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对教师要求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参考材料,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要预先把全书、每单元章节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搞明确具体,然后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要求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规范,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教学应教育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刻去体会数学思想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锻造学生的辨证观。例如,导数概念在工程技术上更多的是被称为在一点的变化率,在数学课上强调这一点,可使学生迅速地接受专业概念的数学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数学概念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对于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模式化的算式形式,着重要以应用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维,而去解决实际问题作用,也还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的意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数学知识背景学习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是按知识的体系编写的,是逻辑的,严谨的。对于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的过程介绍的甚少。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展史,适时开展一些数学讲座如“数学热门话题”,“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开阔学生眼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适时去介绍和挖掘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实例的联系,也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他们也能够形成良好思维和学习兴趣也有帮助。这样既能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思想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数学知识在当今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知识扩充和延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自己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从来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自然也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面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让教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不单单仅是各自单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建立与培养的过程。这样才能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好,具有良好品格的高等技能型适用人才。

3、结论

数学思想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科学,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的运用,也是改善和提高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逐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地实现,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进一步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至今已25年,也有一些教学心得体会。我认为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数量及难易程度,同时注重对七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面我就七年级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广大同仁斧正。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教好初中数学的先决条件。七年级学生进校后对数学的直接兴趣还不浓厚,为此要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努力,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个人生存而努力学习好数学,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验价值和广泛应用,告诉学生“它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学大纲》)。同时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我国的数学家对“方程”、“勾股定理”、“圆周率”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关键是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奋点多、模仿能力强,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设计教案。如:开展学习小组间进行答题比赛;互相质疑,a组提问题,b组解答等。是学生学得轻松,且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的。同时,教师在设计学生学案时,对知识的.设疑、渐进,对例题设置必要的障碍,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二、 循序渐进,快慢适当,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如:集合对应知识作渗透安排,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以及归纳、演绎、转化等的教学思想方法也是先渗透而后逐步深入介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循序渐进、快慢适当。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三方面先慢后快的的教学设计:①、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教学放慢;②、整式加减、整式乘除运算进度放慢;③、第二学期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图形分析教学进度放慢。从全程教学来看,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整式乘除进度的慢,提高了对乘法公式的进一步认识,赢得了因式分解教学进度的快;几何入门教学进度的慢,为平面几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编制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使各类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反应自己的最佳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数学的恒心,增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在教学中,我们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同时,有机地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求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 掌握特点,及时点拨,培养能力

七年级代数教材除了具有渗透性特点外,还具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从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到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导出,乃至代数式的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介绍,都是用归纳与演绎想结合的方法安排。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既重视指导学生从实际的具体事物归纳出概念与一般法则,又重视在归纳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概括。而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的差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开始时,容易出现不明显的分化,表现在注意力分散及互相抄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集体辅导,也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点拨,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解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

另外,随着学习数学兴趣的形成,学生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对课堂45分钟的数学教学已感到不能满足求知欲望,我们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对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快慢适当,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及自学能力,这将会对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能够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能够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能够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3]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4]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182-183.

[2]师会林.浅谈小学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8):16-17.

[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计算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09-110.

[4]唐雄.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0):105-106.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足够面对今后的幼教工作,简单地认为学前阶段数学启蒙仅仅是为小学做准备,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认为必要性不大,尤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只不过需要成绩达标即可,跟未来工作的联系少,实践性不强。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数学的目标只是保持成绩及格,数学学科的价值不被认识,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被重视。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追求按计划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数学课堂多是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消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容易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走入困境。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用成绩来评价学习结果是由来已久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评价对象上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封闭式的测验,所用的考试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靠程式化和技能来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较少。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但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更严重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不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幼教岗位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角色[1]。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设法在课堂教学或活动中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及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结合幼教专业必备技能“说”的训练,教师根据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讲数学小故事、讲数学家轶闻趣事。或是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布置课前搜集数学家高斯的有关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说”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整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针对“手工制作”的技能训练,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拆分空间几何体,学生通过动手既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又锻炼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辅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创意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小工具开发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数字宝宝‘1’”的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巧妙的手工制作、有趣的游戏互动完成认识数字“1”和序数“1”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自然又充满童趣;在制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中,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数学小知识,发挥学前专业的特长,制作出了精美的数学小报;在数学小游戏设计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数学小游戏,设计出了明确的游戏方案,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最后各团队试玩、互评,选出最佳设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学前专业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幼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职业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已在身边普及,数学概念讲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教学app,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即时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学生感受更轻松、自在、有趣的课堂。笔者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班级管理、课程资源包的共享及课堂互动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学习通app,再新建一门课程,在课程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扫码进入即可实现。班级群建好后,教师便可利用互动中的小功能轻松实现课堂管理,随时设问,学生通过手机抢答并能快速查看答案的统计结果,也可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刻点评、打分。同时通过随机提问等小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的班级群在课前发布浏览任务“点到直线的距离”短视频,以动画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课堂上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准备。学生扫码进入班级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公式的推导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ppt向学生多介绍几种公式的推导方法。随后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功能布置学习任务,即利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数学课堂可以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实现对课堂的适时调控,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学生也能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现行的数学学科评价方式仍然突出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改进现有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要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前者包括课堂表现(结合学习通app对课堂参与程度的统计结果)、合作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等书面成绩。两方面评价结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其努力方向。

三、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作用重大,是婴幼儿逐渐形成爱与发展的能力的最初阶段。培养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从而为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徐沥泉.源于数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10-15.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学前班教育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接受数学知识(“数”和“形”)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寓教于乐,使他们在玩中认识最简单的“数”和“形”的概念,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我在学前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1.要善于运用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问、好说、模仿性强等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简单采用“填鸭式”方法组织幼儿进行单调枯燥的学习,而要利于他们好奇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他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融入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如在教学中讲“6”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让孩子们说出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6”。孩子们会很快说出像口哨,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2.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现实生活的生动情景,有助于幼儿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到使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习。特别是现在的教材,有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了这些教师们还不能简单的使用图片来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是要让幼儿学会看图、用图、讲图。我在教学中组织幼儿进行动手、动口设立一个个生动的情景,让他们看到,摸到,更快进入学习角色,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还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作的动物头饰编制儿童故事领着幼儿创设情境,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如:在学习1o以内的组成时,我创设了猪八戒给小猪分西瓜的表演,让孩子扮演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两份,在游戏中使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3.要善于引用辅导手段组织教学

喜欢画画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喜欢动手画画的特点,把美术中的画画作为辅导手段,组织进行教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认知性。如在学习“时钟”中,让幼儿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钟”、“手表”,把“钟”、“手表”画出来.经过他们画画来认识时间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认识时间,了解堂握时间,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时钟”的认识。

4.要善于采取游戏方式组织教学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这说明了游戏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学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游戏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学中采取“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等游戏都是借助儿童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做游戏,不仅让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5.要善于运用手工活动组织教学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来支持。并且他们对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快地进入角色,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让他们利用手工活动组织进行教学,让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如:在认识“三角形和圆”时,给儿童5个圆、5个三角形(各3红2绿、4大1小)纸板,让其进行分类的操作活动。结果:①按形状分得:5+5=1o;②按颜色分得:4+6=10;③按大小分得:2+8=10。开展这个活动让他们记住了三角形和圆,学会了分类。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到了新知识10的加法运算。这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代替了枯燥的写、算、读,排除了幼儿的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习负担,真正达到玩中学、学中乐的效果。使幼儿从不自觉的死记硬背,转变为自觉的理解记忆。

总之,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数学教学方法,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重点是要调动起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厌学。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不会辜负家长的殷切期盼,一定能够培养起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幼儿们喜欢学习的信心,一定可以开创出学前班的数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内容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三、教学中的困惑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2、阅读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是不知所措。

3、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但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也不知会考会怎样改革评价方式,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困惑。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单招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高职单招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看法,采用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进而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高职单招的生源较为复杂,其中一类对象是中职生,其特点是在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具有相应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素养,但在公共文化课程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将高考统招生源和单招生源放在同一个班级上课,造成学生接收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将根据高职部分单招生源在高中时期数学基础薄弱的事实,对其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探索[1]。

1分层教学改革的原因

高职生源与本科生源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上的区别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载体。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版虽然基本上是本科版的压缩,但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和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与本科高校不同,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寻找优质的适合高职生源的课程资源、教材及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毕业后的岗位需求。用教学改革的办法推进高职单招班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应对不同生源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的基础差异

高职院校主要招生形式是高考统招和对口单招。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源素质的差异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不同生源的同层教学会让高职单招生源中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进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一部分是中职生,他们在公共文化课程方面,例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与高中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2]。但在同一个班级上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一样,也就没有差异化或分层次教学。因此,针对不同生源学生,教学方法及其课程设置的安排需要进行合理改革及分层次教学,以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用性人才。

2分层教学改革调查、内容及对策

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问卷调查

考虑生源层次复杂化的课程设置问题,难于对接企业需求,难于对接所学课程的有效应用问题,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及研究。l职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18、19级两个年级共有199个学生,其中,普通高考考生66人,高职单招考生89人,对口单招考生44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单招学生,因此,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33份,收回调查问卷13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25份,有效率为94%。通过本轮次的问卷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统计结果如下。问题1:你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有必要吗?有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有必要;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认为无所谓,可分可不分;没有一位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没有必要。可见,大多数高职单招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表示支持和认可。问题2:你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应怎样分?有8%的学生认为应该按录取分数分;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数学基础分;有24%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个人兴趣和志愿分;有的学生认为分层次应该三者兼顾,包括录取分数、数学基础和个人志愿。问题3:你希望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什么?有32%的学生认为很希望掌握一套数学基本理论;有的学生认为希望掌握一套基本的数学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希望提高数学基本运算能力;有的学生认为希望提高数学解题技巧。

因材施教,探索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法

鉴于高职单招生源的特点,对高职单招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分层教学进行探讨,学校、学院及专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结合现有条件,不断探讨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同时推出符合学生基础的实际分层次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修选课教学模式的组建及重点

1)首先每个高等数学课程的选项教学内容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选项,多个老师组成一个选项团队,共同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任务。各选项的责任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计划及安排其对应的教学计划及授课任务;其次,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采用,该选项可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选项课责任老师负责课题引导,学生应为课堂主体,个性化教育将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上,该选项可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个性解放提供广阔的空间,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促使其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1.传统的侧重理论性教学的思维难以转变,活动构建式教学

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理论性数学教学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在义务教育背景下,数学教材过度侧重理论,致使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和方式短期内难以得到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初中阶段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

2.落实数学活动构建不到位,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构建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本应是活动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才能使数学活动建构发挥作用。纵观我国当前数学教学状态,在教学活动中表面上是活动实践教学,但实际上仍然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传统理论性教学的影子,这对于初中数学活动构建教学极为不利。

3.数学活动构建内容死板,不够形象和具体

我国一些初中学校在实施数学活动构建教学的过程中对活动构建的内容和质量把握不好,内容单调、枯燥不符合数学教学特点和实际,导致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收效甚微,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形同虚设。

将活动构建式教学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过程,初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思想,吸收现代数学教学的有益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体来讲,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现代教学思想,落实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活动

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在面临新教学理念时,彻底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念,牢牢把握现代数学教学大局观,以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改革为契机,深入贯彻和推进初中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思想,为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扫清思想障碍。

2.在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是启发思维,增强数学应用性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真正把学生摆在活动教学的中心,提升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安排的效率。

3.数学活动构建中,活动的背景应该融入生活把生活元素纳入数学活动构建中,能够使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体现实际生活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提升活动构建式数学教学成效。

4.数学活动构建应体现思维过程

数学活动构建应该秉承数学一贯的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获取知识的课程,把传统理论式教学转变为活动构建式教学,思维这一数学灵魂始终不能变。因此,在数学活动构建的选材上,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应用题材应当成为活动构建的首选,尽可能地选取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选题是数学活动构建教学的重要秘诀。

5.数学活动构建应体现师生全面参与,密切合作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构建教学活动安排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是活动构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该项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最终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得到反馈。因此,在初中数学活动构建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全面参与,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使初中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活动深入推进。

总之,数学活动构建对于数学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全面参与,密切合作,转变教学角色,把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学活动构建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型、实用型学科。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 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发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激励 兴趣 中学数学 学习效率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 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 、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再次,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第四,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同学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无所谓了。

第一: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在数学教育中采用——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 〔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第三: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者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丧失信心,难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于达到目标。

第四:开拓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激励不仅仅局限用于企业,激励鼓励员工的行为动机,使员工做出努力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可以广泛运用到机关、学校、劳动人事等部门的管理领域。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

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

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解答问题,讲解问题,学生完全体验不到数学的内在魅力,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解一道题的方法,而非一类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数学在高职教育体系占据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但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存在数学教学方法单一问题,影响到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论述高职数学教学方向,提出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问题

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较为重视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人才培养视域下,需要高职数学教学,根据高职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要求,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更新,发挥数学教育根本性效度,以此借助数学教育平台,为高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一、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助力于高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性培养。但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学方法单一。高职数学教学一直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数学知识灌输式,单一的传递数学知识,使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思维、能力培养效度不足,导致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其次,缺乏数学文化的渗透。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立足于数学书本知识的传递,重视数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忽视数学背后文化知识传递,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面狭窄,进而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足。

二、高职数学教学开展方向

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数学教学开展形式。高职数学教学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特性、人才培养等元素,发挥高职数学根本性教育效度,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彰显数学教育效度。尤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今天,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应以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为导向,借助数学教育效度,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职数学教学方向为:首先,是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良好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明确数学知识脉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其次,是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数学教育特性,需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是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是我国文化重要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知晓数学文化,理清整个数学知识脉络,以此为学生今后科研、科技研究奠定基础,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活学活用效度,使数学知识助力于学生发展,以此彰显高职数学育人效度。

三、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观念支配教师教育行动,只有教师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够推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在更新数学教育思想观念中,基于高职数学教育特性,改变传统数学思想教育观念,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数学教育思想观念,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助力于学生发展,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简而言之,高职数学教学应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相适应,做到多课程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衔接,发挥数学根本性教育效度,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中,明确数学人才培养方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十分必要,既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高职办学质量提升的需要。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立足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明确高职数学教育方向,采取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资源丰厚方法,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隋欣.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评《数学建模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分析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01):136.

[2]谢歆鑫,张敏华,张兰,郑雅茹.基于专业应用的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曲线凹凸性及拐点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01):22-25.

[3]寇莹.信息化教学形势下少数民族预科数学与高职对接的课程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50):193-194.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在七至九年级学习上产生的困惑: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复习,特别是到了九年级的数学总复习等。现结合新教法“活心教学法”实验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题教学进行总复习之方面:试图找到一条通过“如何探究解题思路”的合适道路,以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悟到学习真谛 —— 懂得如何进行总复习,谈谈从中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活心教学法;借题发“汇”;动中有“静”。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大多存在“三不”:一不好上学,二不愿作业,三不懂学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是要运用科学的切实农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改革现行常规老套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故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开始创试“活心教学法”(项目编号:eb2013——171)并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着实验研究。

所谓“活心教学法”,就是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引领学生极其心甘情愿地搞好数学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从心开始”,重在一个“活”字,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就是学生“身心活泼”,与“乐学”“学乐”有相同效果,但“乐学”“学乐”仅仅是“活心教学法”中的一小部分内涵。“活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主要由“心开”、“开随”、“随心”三个环节组成。“活心教学法”具体措施确定为“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梯度训练,适中评价,始终鼓励,互动帮扶”(即“二十四字”方针);在日常实际教学中常以“开心”、“心动”、“细心”、“心专”、“真心”、“心静”等字眼出现。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中,总离不开解题教学,可以这么说:借“题”发“汇”。解题教学可以说占据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主流时间,因为没有例题的展示与教学,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血肉”,更没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例如,复习《圆》知识时,课堂上出题:

题1。 点p在半径为9㎝的⊙o外,op=15㎝,过点p作切线pt切⊙o于点t,现有点a、b同时从点p出发,点a以每秒2㎝的速度沿射线pt运动,点b以每秒2。5㎝的速度在射线po上运动,试探究:几秒后直线ab能与⊙o相切?

1抓住“切入点”,复习一通会百通

首先教师须带领学生“开心”地读懂题意,我常让一个学生帮我读一遍原题或让全班同学朗读一遍原题,有时还会提问学生:读完后,知道些什么呀?()能告诉老师原题说了些什么吗?接下来,留5至10分钟先让学生单独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一定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待学生们叽叽喳喳说完后,我做最终的点拨,并统一结果。这其实是真正“学生是主角,教师做配角”的课堂模式,是真正的把抓“切入点”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也真正学起来很“用心”→“活心”→“开心”,总复习也因不会再变成“炒回锅饭”而天天新鲜。

读完题1后,我“阶梯推进”式地问学生:?本题属于“动态”题吗??本题“动中有‘静’”中的“静”在哪里??本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问题?简单,问题?须先回忆过去所学:点a、b的运动规律在何处?是不是没规律?过了5分钟后,没有学生知晓;这时要求全体同学齐声朗读原题一遍,开展小组讨论;…几分钟后,有学生轻声地说:点a、b从点p处同时出发,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即pa:pb=4:5。由切线性质知道od⊥pt,依勾股定理知pt=12㎝;结果pt:po=12:15=4:5。说明直线ab总是向射线pt或po方向与to始终平行着的移动。我为刚才这位同学的大胆思维叫好并鼓掌,肯定其正确。

2立足“四基点”,复习兼顾着梳通

所谓“四基点”,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体验。每道题均内含知识与技能等,借题发“汇”,梳通知识,训练技能,累积经验,水到聚成。

继续看题1,至于问题?,学生说的较好,但开始阶段不是很全面:有的说考查了切线的知识,有的说考查了正方形的知识,还有的说考查了勾股定理,甚至有人说别忘了还考查了“化归思想”与“分类思想”。最终我全给予了肯定与表扬,同时“师生互动”一起将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逐一温习了一遍,这也就是“借题发‘汇’”在总复习中的妙处所在!同学们齐“心”协力,“心”聚了,“心”真正动起来了,“活心”自然而然到位咯!

3经常“多变式”,复习融会又贯通

回到题1,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得出直线ab要与⊙o相切,必须过点o向ab所作的直线需垂直,且垂足、圆心、点a、点t连成的四边形应是正方形。如图2014418示,这样符合条件的点a、b分别有a1、b1、a2、b2各两处。最后易求出pa1=3㎝与pa2=21㎝;所以经过1。2秒或10。5秒时直线ab能与⊙o相切。

假如“把点a、b的运动分别换成在射线po、pt上”,其余条件不变,学生普遍反映说:借用“逆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知识去解决更简单(此时切点是点a)!答案为:经过3秒或12秒时直线ab会与⊙o相切。这种“举一反三”的变式,在总复习中尤显重要!也正是由于“活心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心”开放着,思维活跃,反映敏捷,灵感立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完善,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1999年4月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活动课指导》,凌美忠主编

[2]江西教育期刊社出版的《江西教育》杂志,2013。1—12

[3]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的《人民教育》杂志, 2013。1—11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有关数学教学的论文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下是“数学教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_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问题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还是最主要的两门学科,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小学语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什么都学不好,面对数学更是产生了畏惧心理[1]。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感头疼。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少数教师只喜欢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厌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造成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再加之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最终导致学生更加难以学好数学。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之后利用废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各一个,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和粘贴制作纸盒,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要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例如: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困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接受所学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发展史和小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3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艳芝.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01):120-121.

[2]赵广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心理分析[j].林区教学,2017.(01):83-84.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评析论文

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是一种实验教材,它是由我国教委规划并出版,且于1993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13所中学的39个初一班级中试用。新教材的试行,不管是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还是对于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实施,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北师大版初中代数第一、二册的具体使用情况,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用教材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教材的特点

1.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新教材开篇第一章即是《算术数的复习》,如此安排是为了启发学生对小学的重点内容采用全新的角度作深入了解,以便与中小学教材密切相连,同时也便于学生尽快适应过渡期里的知识内容、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最终给初中代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中对传统内容作了一定的删减,使理论目标与习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分量更适应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凸显了数学理念和数学技巧

教材在编订时,主要着重突显了三方面内容,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解题思绪的探究、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归纳。在这些内容里,理应加强对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的提取、整理与总结。比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里,新教材的编订并非像旧教材那样依据内容应用作教学分类,而是采取了依据认知过程去搜寻解题技巧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凭借不断的自我训练去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知识内在关系的展示,而且还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体现出的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

3.缩减习题量

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习题量大大缩减,特别是删减了那些死板重复的习题。拿”整式的加减“这章来说,旧教材包含的习题量高达144道,而新教材仅54道。()虽然新教材的习题量缩减了,可是习题的质量与梯度都明显增强了,而且目标极其明确,因此也能充分地达到大纲里对于训练强度的规定。另外,因为学生的作业负荷大大减轻了,那么他们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4.强化了数学课本与实际的紧密度

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力求着眼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问题,导入定义、规律及相关性质。比如,在讲述”数轴“的定义时,就是拿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皮尺“_杆秤”等导入,让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同时,接受“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培训。此外,像“利率”“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也被编入了教材,如此便于学生数学运用理念与能力的训练。

二、新教材具备的不足之处

1.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够

因为数学自身具备着极强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加之新教材过于谋求理论的齐整与完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解其意。初中数学教材理应摒弃死板的面孔,力求在编订时使用浅显好懂的语言。多数定义、性质及定律在表述与解说时理应首先采用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之后再慢慢转入严密、精准的语言描述之中。新教材里图表极其缺乏,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而言,教材理应适宜增设部分图表,毕竟依靠图表去解说问题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另外,教材还应当插入部分趣味知识,比如,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学习体会、数学发展史以及数学小游戏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借此提升教材的趣味度与可读性,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的理解度还是增强其数学素养都具备着极大益处。

2.亟待研究的问题

就教材第一册首章里的第三节内容来说,其希望借助例题讲述竖式乘法与长除法的正当性,事实上,在短短数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难以弄懂这些内容的。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实施一定规模的探究与商讨。

三、若干意见

1.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指导意见

教材的实施者是教师,教材革新的效果与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新教材的师资培训必须予以加强。当前,尽管我国教委已开展了三级培训,且借助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相关的讲座,可是对于多数基层教师的培训度不够,效果也较差。因此,教育行政机关理应多开展一些有关新教材的培训课程、讨论会与教学座谈会等,为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将新教材的编排意旨确实落实下去且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2.充分宣传新教材,提升广大教师的“教改”信心

因为少数教师具备相当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其对新教材误会重重。同时,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于迫切,对于新教材的接受度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教材试用来说,不但要吸纳正确的建议,而且还需对其作充分宣传,借此提升全社会对“教改”的认知识与拥护。

3.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的辅助资料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领域对于中学时期需加强数学运用已达成共识。不过只凭借当前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国教委理应及早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类资料,以此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类似于投入产出问题、人口控制问题、农药调配、科学计划等内容均能充作数学运用的形象教材。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术语及数学方式进行沟通与传达信息的水平,还应当把各类报刊中频繁出现的图表、数字以及出现在平常生活里的数学语言传授给学生。总而言之,就是要借助数学运用知识的传授去促使学生明了生活四周都有数学,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林海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从合作小组的建立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在新型教学模式普及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断的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运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增强意识,注重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且要从一年级时就抓起。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通常到三年级后才有明显改变,所以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都不同,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比如刚接触数学时,应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和数学接触,打牢基础知识,学会辨别最常见的单位概念,包括数字大小、距离长短等。识数之后,可结合教学进度,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从形象化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思维过渡。加减算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令学生对加减的原理和数字规律进行了解。比如小组共有5人,5个座位,走掉一个,就会空出一个座位。而如果进来一个,就会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或者通过三个小组不同人数的对比,以及如何分配,才能让三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过程中的对比、分析、概括等都是思维逻辑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学科,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其实有失偏颇,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的载体,语言逻辑也属于逻辑思维范畴,教育应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还能够把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平常课程中,还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概念的概括,加减法的总结等。

2、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在当前教学中,借助形象事物进行讲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太枯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今后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融入逻辑思维锻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强大起来,应该防范学生对各种道具形成依赖,意识懒惰,不愿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厘米和米》时,可先给出一些实物,然后令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相关事物,并能对其长度作出大概判断。《认识角》时,教师经常会举钟表为例子,不妨略过实物环节,由小学生主动去想象,尤其是角的移动和变化,如果有实物在手,很容易辨识,但如果仅凭想象思考,对不少学生来说都很难。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较为零散,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会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帮助。课堂上应掌握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比如分类比较法,数学学科非常庞大,为防止乱成一团,内部知识都有较为系统的分类,而且不论是分类内外,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异同性。概括和归纳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同一本质属性的事物进行整合,可以加深理解,从中获取新的认识。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为计算提供了技巧,可以缩短浪费的时间。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应的方法,使得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3、加强练习,积极参与实践

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各种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习题,供他们练习。所选习题需要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逻辑,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易错题,令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经常举办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实现理论实际的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木条、胶水等工具,制作出对称图形。这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地理解,然后逐步探索制作方法,基本相当于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校园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活动,如数独游戏、数字推理等,令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和条件,能够推理出最终结果。

总之,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吴云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4,15(8):52-53.

卢纶.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2(8):98-99.

刘伟.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4,16(8):69-70.

马翠双.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4,17(2):120-121.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一、注入时代元素,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但本身也具有特有的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的数学教学,而是要引入一些时尚流行元素,让数学教学更具时代气息,与生活接轨,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从心理减轻恐惧,激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1.注入生活这股活水。

生活的外延等于教学的外延。

唯有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

脱离生活孤立地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解题时也只能是机械套用,更不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用生活这股活水来浇灌数学之花,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引进现代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开创了数学教学新格局,将黑板变成多彩的屏幕,将单一的文字或语言转换成图文声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富有动态感,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

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的互动过程,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在教师与教材上下功夫,发挥教师的正面导向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数学教学穿上时尚的外衣,显示其独特的魅力,这样都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性与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学有收获: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兴趣是前提是基础。

兴趣不一定代表成效。

我们要在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一)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实践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达到活学活用。

这样的教学不再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只是记住几个公式、会推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以重组重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肤浅层次的简单记忆,而是深层次的本质理解,真正实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改提倡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再事无巨细对大小知识点进行全部讲解,而是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探究。

教师则要由保姆型转为引导型,要扶放有度,加强方法指导,以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扶:要对学生进行扶持引导,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探究。

放:要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学生主动权,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与思维的时间,有发表个人见解、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活动。

只有在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简单地运用了一个或几个公式或定理,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代表着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数学基础与现实生活所提出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

这能暴露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可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满足于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存在疑问的地方。

当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提问。

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让学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问题也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本身。新课标要求增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而小学数学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谨遵新课标进行教学。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尤为抽象,再加上小学生这个群体整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多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并将数学的基本知识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的存在,并让学生指一指角。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对角的理解加深,并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实际的生活为导入,大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每节课中,良好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平常你们喜欢去逛超市吗?”学生:“喜欢。”老师:“为什么呢?”学生:“到超市可以买好吃的。”“可以买好玩的。”……老师:“那你们要买好吃的和好玩的需要什么啊?”学生:“钱。”老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人民币。”并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二、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社会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一些让学生买东西的情境:你现在身上有50元,买了一包薯片花了12元,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5元,现在你还剩多少钱?将这些枯燥的运算加上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举例:“小丽和小王两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一年共获利10万元。如何进行分配这些钱比较合理?”学生:“平均分。”老师:“如果小丽投资了4万元,小王投资了2万元。那平均分这些钱还合理吗?”学生:“那就不合理了!”老师:“那该如何分这些钱呢?”从而提出按比例分配,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于实际的作业。例如:讲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涉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讲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观察生活中的建筑或是用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等。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并更热爱数学。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高慧.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03).[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j].《素质教育》,(总92).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随着近几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思想方法都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导学模式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要求老师们和同学们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学习过程;导学模式

教育界普遍认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地理解,数学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用的作题方法。例如,数学学习中的列表法、作图法,公式法等,而数学思想更具有抽象意义,讲究的是做题的思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导入———拓展———实际运用这三个阶段。

一、导入学习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感知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这个过程注重的应当是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和意义。想要达到导入学习的深刻作用,必定是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数学课本的教学目标和内涵。从而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精炼,有意义的问题,方便学生预习和掌握重点做题思想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时,讲课之前,我先安排给了学生预习的任务,我通过提问: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大家都应当还记得吧,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求出圆的面积呢?这时通过点拨,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主动进行思考是不是能够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图形来计算呢?但是要转换成什么图形呢?到了讲课时间,我先请同学们说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有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平行四边形,也有同学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长方形,当作到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也就和这两个图形十分接近了。基本可以确定学生的思路是对的,他们基本懂得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我进一步进行引导:假如我们把圆形进行分割,当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所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会十分接近,因此就把圆形的面积转化成了长方形,再进一步根据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启发诱导,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极限的思想,并且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它。因此,可以认识到导入的方法并不十分容易把握。同时,导入的方法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又与学生们长期的数学基础和积累密不可分,这也要求学生做到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要常常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的精神和品质。

二、循环拓展学习

循环拓展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和深入理解,之前的导入学习让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感悟了该种思想方法,循环拓展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在于初步认识,理解学科思想方法。在教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计算周长的方法,然后我要求计算长30米宽15米的篮球场的周长,分别列出方法,通过之前学习的方法大家列出30+30+15+15=90米,第二种方法30+15+30+15=90。同学们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反复应用运用了作两次乘法再做加法的第三种方法,30×2=60米,15×2=30米,60+30=90米。

同学们通过原有基础上的方法又得出了第四种方法,让30+15=45米,45×2=90米,在多种算法的转换和运算之间,同学们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交流,得出了计算步骤少,而且不容易算错的方法,使用长和宽相加,再乘二,也就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对已有知识进行循环计算拓展研究以得提示学生,对数学计算进行一题多解,求同存异,不断地得出做题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把蕴藏在数学表面之事中的内涵,思想方法做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并且将这种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从而可以做到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三、实际运用

在教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课程时,我用ppt动画为大家创设场景课件出示“在童话镇里,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天白雪公主带来28颗糖果要分给小矮人们吃,七个小矮人围着这五彩缤纷的糖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么他们到底在商量着什么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猜想:七个小矮人想要吃糖果,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一下子让画面吸引住了,纷纷说出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并提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28颗糖果要平均分给七个小矮人,1个小矮人分到几个呢?”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轻松引入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很快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所在。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是由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决定的,这种方法源自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同时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发挥教学思想的作用

(一)情境设置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通过小学所学知识,结合学校的运动会,自编一些“运动会上的数学”题。学生通过对算术方法求解和列方程求解的比较,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扫清知识障碍。感受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性、整体性和实用性,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组建学习小组启发学生思维

创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群体学习中,闪现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碰撞。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得好的学生为学得慢的学生进行讲解,与学生的语言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呢对于学习学得快的同学,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使学得慢的同学尽快跟上进度。

(三)自我点评,总结归纳

探究数学学习方法的导学模式,主要的内涵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学习完一课时的数学之后,学生必定会存在很多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自己并没有完全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的讨论,在讨论之中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环节实现的重点在于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讨论环境,使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还要认真地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而教师要对学生大胆发言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他们展开引导和评价,主要应当做到鼓励为主,以正面评价激励同学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最后评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于学生所做的讨论和争执做出一定的总结,而且对所涉及的学生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框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该模式仍然有许多的挖掘潜力。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相关课题的广大师生带来借鉴意义。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业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深化了教育改革。主要从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高职;数学教育;应用意识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工具,而且在学生处理专业问题的时候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数学应用意识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我国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響。

在实践生活中,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形成的认识集合体就是观念,观念能够在人们分析、总结、实践、计划、决策等活动中产生引导作用,在正确的观念下,人们所做事情的正确性自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在数学教育中都坚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思想,而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特点是“知识本位”[1]。在这一教育教学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应该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从专业需求方面来考虑教学方法。这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专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在数学应用意识中,就会将学生社会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观念中的基本目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提高学生数学方法、技术、知识等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积极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指的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符合的数学能力。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意图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构建教育教学意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构建教育教学意图的时候,需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需要根据专业基本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预期的教学能力[2]。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应用主要包括实用、应用、创新几个方面,其中实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型解释、基本结论来处理相应问题;创新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具有创造性、新意的行为能力和精神意识,并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3]。对于这三个要求来说,它们不仅仅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独立,教学意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大大增强。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办学方向的影响。其中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第一线服务、管理、建设、生产需要,并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应用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细化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对高职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在自己的教学中凸显出来,并强调“应用性”,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理清,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

总的来说,高职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同时在不同的专业中也强调对数学教育教学意识的应用。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欧笑杭.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106-107,110.

[2]田颖辉,宫莉.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4):98-100.

[3]徐梅.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j].才智,2014(6):114.

[4]陈杰.渗透数学文化完善高职数学教育功能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29-31.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尤为广泛,高校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由于各个学科种类繁多,数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更应该重视数学学习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表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数学的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采取着单一的教学方式,几乎在一整堂课程学习中,都是教师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做出讲解,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也常常是一些定义和概念,或者就是通过在黑板上的演算对一些公式做出推导,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走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多,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强调的都是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基本上都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而教师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教一门课程,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忽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不能达到在课堂上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发展。另外,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任务性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科学的问题提出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通过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高校数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前后的知识点往往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构建本节课的框架,让学生清晰的掌握知识和方向。通过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起着构建、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先进行思考,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学数学解析几何的时候,需要引入向量的概念,而学生在之前高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向量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向量的概念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向量在物理上以及数学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模式,然后引进向量的运算,让学生在更佳的状态下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只是一股脑的将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同学们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散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开展任务探讨,通过小组协商和讨论,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对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评价,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换元积分法的时候,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给出几个方程,让第一组的同学用常规方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换元法解方程,之后再给出几个方程,这次让第一组同学使用换元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常规方法解方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掌握换元方法,并且乐于利用换元方法求解方程。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创建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主探讨思考的过程;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创建与实际生活接近的具体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单一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多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学方式的统一,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来进行区别教学,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得不到发散,被死死的禁锢在同一个区域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式和方程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构建学生主体性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任务探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主体性教学模式改变了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五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唯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学效率更高、教学质量更佳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切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地位极其被动的局限性,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重视加强课堂互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1]。

(二)尊重差异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看到学生个体间在数学实际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异质化教学目标、采取异质化教学措施,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推动全体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直观生动性原则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直观生动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内在逻辑严密而较为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数学原理、数学规律进行直观转化,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为落实直观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应用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创新实践性原则创新实践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创新实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从这一标准出发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落实创新实践性原则,教师需重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设计开展多样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主体意识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以此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并达成改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3]。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或者根据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编创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趣味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毕达哥拉斯数”这一数学史故事,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数”发现的过程及其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展示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的“毕达哥拉斯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于勾股定理及其反映出的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问题教学: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有效促进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对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有机提炼,并结合分析提炼结果向学生提出若干数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随后,教师悉心聆听学生所给出的思考结论,给予其针对性建议,这样7月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把握,从而对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意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描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展开数学思考:①你认为将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有什么意义?相较于直接给出数据,使用统计图表具有哪些优势?②你认为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这四种不同的统计图表分别具有什么特征和优势?在使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时,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③在实际数学运用中,应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择使用统计图表?请围绕不同统计图表的具体特征,分别举出一例说明每种图表的适用场景。

(三)分层教学: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_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四)情境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数学情境创设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5]。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从多个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选用最符合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完成教学情境创设,从而让创设的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进而最大化实现教学情境对于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专业运动员投篮动作的图片,利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完成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在图片上完成二次函数建模,告诉学生篮球在入筐过程中经过的路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再向学生展示篮筐高度、篮球运动轨迹、篮球运动最高点距离地面距离等,引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和教师所提供的数据计算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从而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五)实践教学: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设计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课堂时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立体模型制作比赛”这一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如瓦楞纸板、胶水或透明胶带、小刀或剪刀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各个数学学习小组完成立体模型制作;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评比,选出优秀作品,以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让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有效教学时间,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才能切实达成提高学生综合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直观生动性原则及创新实践性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还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玉婵.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6):206.

[2]王金秀.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10):67.

[3]王凌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6):51.

[4]海生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祖国,2016(19):217.

[5]蒋景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探讨[j].读天下,2016(15):102.

[6]朱长东.培养问题意识,深化思维品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90.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数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历来具有“逻辑思维艺术”的美誉。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倘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单一化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并片面认为教学是不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学科,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虽然数学学科中抽象性与单调性是主要特点,但是要怎样消除这样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营造出数学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可将情境教学法巧妙融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这是当前数学教学发展趋势。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以来在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作出如下初步论述。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时期,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都较薄弱,作为一门抽象性与单调性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充分结合,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汲取知识,从中增长阅历与经验。使学生较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学习圆形与椭圆形知识时,可从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发掘出相关实例,教学时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与椭圆形物体举例,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与现实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使学生懂得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懂得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借助创设游戏学习、实践操作、现实生活等各种情境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借助运用此种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发展意识发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中穿插着“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备课时,我们教师应用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力求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做一做”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做一做”活动,备课时要研究课堂上开展“做一做”活动的时机和时间长度,也要研究如何示范该活动。例,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七年级)时,我这样预设: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出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对称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知识,学生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二、备课时要用心研究教材中的“议一议”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议一议”活动,备课时要研究“议一议”活动占整个课堂的时间,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发散型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我在备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中的第四课时,我预设这么一个问题:“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议一议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吗?”,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有着丰富的分类思想,通过结合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最后归纳总结,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三、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想一想”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想一想”内容,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想一想”,预设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想。例,在备课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预设准备一些几何体实物,从学生能看到的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再如,在讲七年级的“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时答案有多种,此时让学生想一想,这样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在操作过程中多想一想,不要习惯性地只有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备课时要重视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这样会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1.缺乏对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利用,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甚至部分教师只是依照课本进行教学,不注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缺乏对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难题的引导,难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鉴于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后期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认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反应灵活,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加强对教学的创新。例如,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利用图画、声音和视频等进行教学,一方面使知识更加主观,另一方面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投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需要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课堂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竞赛、游戏、任务等方式,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3.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是单纯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就需要教师对一般的规律进行呈现,便于小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组织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后期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采取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的基础学习,因此,要想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创新,就需严格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自主权,二严格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合理地展开教学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简单知识的传授,并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相对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需从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入手,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师实践中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在讲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概念时,教师不能直接将自己想法写在黑板上,而是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假设,自主思考以推导出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和是否为180°,然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的演算过程写下来,而教师则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都被带动了,师生之间一也有了很好的互动,且学生顺理成章地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的思考探索知识,最终全面的掌握了知识点

指的就是将课程实践中的相关要索,如教学方式、内容、时间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实时动态的更新教学组织,并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同时考虑到其差异性与灵活性,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如在讲到“圆利体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材上主要是通过观看立体图与透视图的形式揭不出圆利体的相关特征,而这此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动手观察一此圆利体模型,观察其表面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圆利体通过动手操作,可让学生切实的认识到圆利体的具体构造与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讲解转变成了具象的动手操作,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特点与当前教学现状以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本着创新的精神对待数学教学,进而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以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的创新。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关于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比较重要,要能充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将现代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也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契合,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以及优势发挥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趋势和具体的策略应用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显著,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对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比较有利。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就比较紧迫。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和优势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对素质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调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化营造上得以有效实现,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规律揭示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从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数学教学的信息扩充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加,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优势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的综合性应用,创设动态化的教学课堂,这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就比较有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数学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诸多的抽象化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化策略分析要想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良好发挥,就要能充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前提是教师要在技术应用上娴熟体现,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技巧能得到有效掌握,并要能够在课件的制作上得以充分重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能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教学的课堂优化。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规范加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果加以良好呈现。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活动开展方面要能够树立典型,激励教师间的教学积极性,优化整体的数学教学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以及教材等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要能得到有效突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在容量上得到科学化的呈现,不能在内容上过多的展示,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应用的良好作用发挥。同时,还要能够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理解的全面性,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趋势分析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会愈来愈多。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有利,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会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对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也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就能够有效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笔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摘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文章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教学氛围 主体作用 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基础知识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内容学懂、学实、学好、学活。

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小学六年级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细致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多少倍?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

(4)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体高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好奇好胜的学生会用渴求知识而又疑惑的目光审题。教师就可抓住时机给予点拔,通过学生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动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以及解这种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可以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已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玉林市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潘起日

【摘 要】基于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阐述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提出中职数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分层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16-02

一、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社会对人才需求增加,使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生源紧缺的现状。为保证学校的正常办学,中职学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导致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差。有调查显示,现在的职业学校新生中,能比较正负数大小的不足30%,因生源问题,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对数学没有系统的认识,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小学数学都没学习好,在中职学校中要接受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无疑十分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差,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90%以上的中职学生反映数学难学,认为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另一方面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

面对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才能因材施教。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差异,表现为不同学生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中职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区别对待,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维,当他们走上社会时,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可能早已忘记,但这些思维方式却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为高等职业学校输送了优质学生。中职教育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并且中职教育专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数学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所学专业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中职数学教学之开展

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遵循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心理学上“最近发展区”原理,以及科学分层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中职新生入学后,数学教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全面了解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习惯个性等,然后结合各专业课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在分类过程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原则,通过走班分类或班内分类的模式,按学生的个性需求,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例如,按数学学习能力可以把学生们分为a,b,c三个类,a类学生学有余力,对数学有兴趣,学习积极,接受能力强。b类学生学能自力,对数学兴趣一般,能力一般。c类学生学有困难,对数学没兴趣,甚至讨厌,学习能力差,数学基础差。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中职教学目标的分类制定既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又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方向。例如对a,b,c三类学生就要根据其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对a类学生因其能力较强,培养目标定为升学,进入上一级的院校继续深造。数学教学目标为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求知欲与自学能力。b类学生因其数学能力一般,培养目标定为升学和就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中提高明显的学生升为a类,对其他学生则以就业为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为就业后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c类因缺乏数学基础,培养目标为就业,成为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为所学数学知识能满足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分类。在明确了学生的分类、制定了合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后,就要确定教学内容的分类,教学内容的起点要切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内容的递进速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满足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水平的要求。还是以a ,b,c三类学生为例,三类学生均教授数学基础知识,a类学生要适当增加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b类以训练基本技能侧重点,c类则主要是教授数学基础知识。

(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进行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若使用不当,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测试失去有效性,所以要在测试内容上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定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对c类学生只测试基础知识,对b类学生适应增加一些稍难的题目,对a类学生则增加一些拔高的题目。测试结束后,要对成绩进行分层评价,不同类的学生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并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使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可能以达高度,使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与技能。

总之,为了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教育观念,应对新形式对中职教育的挑战,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雪凌。中职文化课分层教学的分层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07 (6)

[2]刘欣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数学教学类论文篇

电教媒体因为自身形象以及较大的趣味性等特征,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让数学变得更加具有生动性,让繁琐复杂的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化,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良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最终使整体的课堂教学走向另一个高度。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加深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握,而多媒体方法就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其能够让整个的教学内容更加趣味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制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这种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在介绍“时、分、秒”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具体的展现出实物钟表具体走动的过程以及画面,接着不断地指导学生运用现有的工具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实际环境,营造出高效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观察以及具体的模拟等教学活动,深入学习,独立摸索,将理论同实践进行充分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扩散学生的思维

在具体的教学阶段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教师自身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运用,扩大课堂容量,打开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具体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必须注意相关的基础把握,从简单到复杂,通过不断的深入分析,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磨炼,培养出学生较好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受益匪浅,最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譬如学生在学习完《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圆周长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由于很多学生在半圆周长时出了较多问题,觉得半圆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相关的联系题进行直接客观的展现。学生自己在观看过程中,注重考量圆周长的一半同半圆周长相互之间的不同等相关问题,利用多媒体的充分展示,让学生更加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也就从另外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三、击破重点以及难点内容

因为数学本身比较难以理解和复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成为了老大难。假如只是简单地进行传授和介绍,无法让学生有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方法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以及直观,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强了对于重点内容的把握,同时也击破了难点,让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更加充分的认识。在突破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的时候,电教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在介绍教学过程中经典的“相遇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纸张上各画出一辆汽车,两车都是相向而行,从各自的起点出发,然后借助点媒体的投影技术进行直观展示,将两车相遇的全部情况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多媒体画面上,学生更加深入地明白和清楚速度、相遇时间等相关的概念内涵。借助多媒体充分的展示,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内容,随之也会有效地击破课堂中遇到的教学难点。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印下深深的烙印,在之后再遇到类似问题的话,解决起来也不费力。借助电教媒体自身的动态显效作用,把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现,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改良课堂教学框架,同时从另外一方面提升了教学实践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综上所述,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协助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电教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击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提升教学艺术等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自身整体的知识框架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基于电教媒体以及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灵活的利用,将多媒体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课程压力和负担,改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效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同时进行灵活运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运用合理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改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