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4篇)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21:55:59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4篇)
时间:2023-03-15 21:55:5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 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标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走。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神往。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发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出息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誊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课上完了,该说点儿什么了。

上课之前,我的目标是,让听课的老师喜欢上吟诵,让听我讲课的`学生也喜欢上吟诵!

当然,必须选择一首诗作为媒介,实现这个目标!

我的教学思路很简单,那就是,按照古诗的教学法,读课题,释课题——知诗人,知背景——读诗句,明诗意——想诗画,悟思情——吟诗句,感诗美。我就是按着这个顺序教学的!

但是,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没想,我无论如何也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提出的问题,不知是不是很深,总之,很难找到一个喜欢举手,并踊跃发言的孩子!

都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材我是备好了,连相应的技能我都准备好了,比如吟诵,用古琴配乐,但还是难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有些冷场,师生交流不融洽,不和谐!

我再想,若下次碰到这种事如何处理,还真无计可施,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去那个学校试上一节课,摸摸学生的学习性格!

但,这似乎难以做到,因为等到公布去那个学校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了!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白居易的《浪淘沙》是《水》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里选了两首诗,还有一首诗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按照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设计了四个环节:读节奏-读意思-读情景-读背。想在通过朗读的基础上,能明白诗的意思,进而配合插图想象诗的情景,然后简单赏析。考虑到我们的孩子起点比较低,手里也没有多的教辅资料,不可能对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有多地了解,好在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语言比较质朴。所以之前只是安排他们对诗进行了朗读。想经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学习这样的诗,在方法上再进行指导。然后用这种方法能自学第二首诗。

本以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没想到却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开始意境的创设不到位,我的引导又出现了错误、孩子们因为有许多老师听课而怯场畏畏缩缩,所以在第二个环节――读意思时就出了以外,接着便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中纠缠不清。整堂课下来让我感觉是一个人死拖着三十七个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说体现诗歌的优美了。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哪来好的结果呢?在评课时刘校长也点出了一个问题――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创设。最后姚校长也进行了同样的点评。

我想,诗人写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想现在的孩子知道几千年前诗人写诗的目的,能与诗人产生共鸣,除了进行必要的朗读而外,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就如《浪淘沙》,“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我们班的孩子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他就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什么“茫茫东海变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东海变成了桑田,水没有了,要节约用水”等等,始终不能上升到高度进行思考,更不要说让他们想到“沧海桑田”的道理了。而当时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及时的引导,而是让他们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所以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离,太“个性化”反而还不好了。可见,老师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引导外,对作者的把握、情景的体会也不能忽视。或许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老师心中应该要清楚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总之,老师先要读透这首诗,先要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感染孩子去与诗人心灵沟通,体会诗句的美,与诗人产生共鸣。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觉得姚校说的一句话非常好,想把诗歌教学好,老师自己必须应该有渊博的学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在东小的网站里,也看到了一篇关于马兴兰老师诗歌教学取得佳绩的报道,评课的专家也给予了马老师和这堂课高度的评价,说她是一位教学功底,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上出的一堂富有诗歌美,文学美的课。

同时对孩子口标的锻炼还是要加强。尤其像诗歌这种需要大量赏析的课文。就像有几个老师说的那样,或许那些孩子心里清楚,但就是不知该怎样表达,或者即使表达了也是词不达意。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老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诗歌呢?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经过这一次的讨论,我们能在诗歌教学方面琢磨出一条路来。

浪淘沙教学反思100字 浪淘沙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浪淘沙》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课前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作者刘禹锡的资料,古诗的创作背景等。然后课上交流,学生对诗人一生为官之路的坎坷动荡有了深入了解后,更容易体会诗人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本节课教学,从“九曲黄河万里沙”中“九曲、万里”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黄河的曲折蜿蜒、绵延万里的壮观画面,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通过理解“浪淘”、“风簸”这两个动词的连用,让学生感受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从而读出黄河的这种奔腾咆哮的气势。最后在总结欣赏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写法后,再次引导写读出黄河的这种气势美、力量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体会诗的意境。

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蜿蜒曲折、汹涌澎湃两个方面进行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后两句的教学抓住“直上”一词,体会作者的一往直前、逆流而上的精神,再通过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体会作者诗句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则暗指自己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以此抓住情感的共鸣点,注重边读边悟,使学生的理解不牵强,且水到渠成。

《浪淘沙》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作者的心境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了对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资料收集,通过对背景资料的理解深化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小学生进入中学语文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来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加入《浪淘沙》其他几首诗歌的赏析,更利于学生理解诗人刘禹锡的创作风格,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

此外,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放得开,思路也没有那么开阔,这可能与这首古诗本身的意境离学生所熟悉的美丽的自然环境描写的诗文相差的较远有关,所以导致学生的思路不是很开阔。今后在教学的设计上还要深入考虑学生的学情,问题的设计梯度要更明朗,情境的创设要更浓厚,课前的预习要更细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