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蝶恋花-出塞(三篇)

蝶恋花-出塞(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2:44:04
蝶恋花-出塞(三篇)
时间:2023-03-14 12:44:04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出塞篇一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由整理,仅供参考:

21.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画角” 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幽怨无数”,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李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附诗歌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蝶恋花-出塞篇二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是一首出塞词。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

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纳兰作为贴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使者巡查过黑龙江流域一带。纳兰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极大的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的,但他又不想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因此心里又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蝶恋花-出塞篇三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13]

《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作者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毛泽东:看出兴亡。

吴世昌《词林新词话》:此首通体俱佳。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

严迪昌《清词史》: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作词主情致.尤工小令。词的风格接近李煜,多写离别相思及个人感受,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为《饮水词》。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

(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6分)

(3)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4)简析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4分)

(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2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3分)(意思对即可)

(2)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3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3分)(意思对即可)

(3)“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概。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实景,也是历史画面的写照。

(4)“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