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课文灰雀教学设计(8篇)

2023年课文灰雀教学设计(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2:13:12
2023年课文灰雀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3-14 12:13:12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二

循着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原则,着力于儿童的言语学习出发,创设有情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单元整体编排上去系统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新旧教材对比中明晰老课的新使命,促成统编教材体系下的老课文教学新价值、课时核心新目标的有效落实。

《灰雀》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落实“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这一语文素养。文本中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犹如温暖的阳光,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达上主要通过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基于这一文本特色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采用“小侦探”破案这一阅读策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落实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一人文素养,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为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感受故事发展顺序,为“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奠定基础。

三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和分角色朗读对话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蜜蜂引路》一文的学习,对列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文本中的小男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对于灰雀是否男孩抓走充满好奇,利用“小侦探”破案这一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宁、胸”等十个生字,理解“婉转、自言自语、肯定”等词,会写“雀”等字。

2、分角色朗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学习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诚实。

教学重点:

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揣摩人物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和男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边默读边联系上下文来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准备:

1、设计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小侦探奖章”若干。(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学习单的预习部分。(学生)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教学“雀”:出示雀:一种小小的短尾巴鸟,“隹”指短尾巴鸟。师范写“雀”字,生书写“雀”字。

2、揭题: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欢蹦乱跳就叫“欢呼雀跃”,教室里静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这叫“鸦雀无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学习汉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书:灰)生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

(1)出示第一题,生校对,强调“胸脯”的“脯”读第二声,生读词,拍拍胸脯,胸脯跟身体有关,两个字都是月字旁。生齐读第一题。

(2)出示第二题,生边读边校对,齐读句子。

(3)出示第三题:判断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设计意图:抓“雀字进行字理教学,让学生理解“雀”的同时体会学习汉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趣味。检查预习,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板块二:借理由圈,查找证据。

过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说无凭,让我们来当一回小侦探,从文中找找证据吧。出示: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证据。

2、小组合作,抓关键词填写理由圈。

3、侦查小队上台展示理由。

(设计意图:创设小侦探破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借助理由圈这种可视化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在默读、筛选、概括、合作等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板块三: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读好对话。

过渡:大家的证据大都来自人物语言,让我们走进对话。出示:

1、默读3-10自然段,划出对话。指名读列宁和男孩的话,出示课件校对。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指名同桌读第一组对话,评价、交流朗读经验。

4、添加提示语读好对话:(板书:提示语)

(1)指名学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语读好对话。

(2)引读:师读提示语,生齐读对话。

(3)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读好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默读对话,划出对话分角色朗读,利用提示语这个抓手读懂人物情感,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真实感受。)

板块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宁心理

过渡:读完对话,你觉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宁知道真相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再读对话,边默读边揣摩列宁的心思。(板书:揣摩心理:)

(1)学生默读对话。

(2)揣摩列宁心理:列宁每次说话时都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组选择一处揣摩列宁的内心想法。

(3)交流反馈:预设:列宁找灰雀看见男孩会怎么想?听到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心里会怎么想?男孩想告诉列宁什么?列宁见到男孩欲言又止时是怎么想的?男孩看看列宁在犹豫什么?男孩说一定会飞回来时,列宁怎么想?

(4)师生配合读列宁心理和言语,发现想的和说的不一样,探讨不一样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么想的?请再默读对话,借评价标准完成《作业本》五(1)。

(2)再次确认: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当了回小侦探,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证据,学会抓提示语和揣摩人物心理读懂对话。小侦探们,带着这份认真与执着,在语文的世界里你可以解更多的言语密码。

(设计意图: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默读对话,联系上下文揣摩列宁的心理,理解列宁的心理变化过程,习得方法后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学生思维在推理、反思、创造中进一步得到锻炼。)

教学首先应该让生命在场,让儿童在场,教师应以儿童的潜在状态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活动,没有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就是虚目标;没有基于学情的教学,就是虚教学。基于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基于学情,适时调整教学预案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蜜蜂引路》一文的学习,对列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舍去原先的生字笼统教学,改为借助课前学习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时只抓易错字进行教学。三年级孩子对于分角色朗读对话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舍去原先逐句朗读,逐句引导分析体会人物情感的教学设计,放手让学生交流朗读对话的方法后直接引导学生添加提示语,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读出语气,读好对话,落实本课的朗读目标。基于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案,落实本课教学的一般性教学目标。

从三年级儿童阅读的年段目标出发,初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三年级起始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怎么降低难度?学习“概括”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把概括文本主要内容从第一课时移到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接着思考这三个时间点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把三个时间段的内容连起来。如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尊重学情降低难度,又让学生感受故事发展顺序,习得方法为续写故事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的习作奠定基础。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课时。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⑶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①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②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③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四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透过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第一次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列宁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的话,并分别写出他们当时的心情?

1.学生默读课文,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1)出示列宁说的话,并思考列宁说那几句话时,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

(2)究竟灰雀到哪里去了?出示男孩的话,说说男孩的心情以及说说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并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没有一处写到列宁怎样想,小男孩怎样想,但从人们的语言中,我们却能充分体现人物心理的变化。

三、拓展提升

1.出示课外阅读文段;

2.学生阅读思考:他们在说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在描写前首先明确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再组织形象的语言以对话、动作、细节描写等形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五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课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 汇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 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

⑶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下划线”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 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

⑷ 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爱)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⑶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⑷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

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咱们继续讨论。

灰雀

列宁小男孩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七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板书课题)。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

1、出示学习方法:

⑴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 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 自己学。

⑵ 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 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 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 可惜 坚定 果然 诚实 欢蹦乱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 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 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出示表格)

⑴ 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② 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③ 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段。

提问:

⑴ 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 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② 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③ 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 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 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 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四、说话、写话训练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 列宁爱灰雀。

② 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③ 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① 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② 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③ 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六、教师小结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课前预习,查找列宁的资料。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蜜蜂引路》,还记得是和谁有关的故事?(列宁)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他有关——《灰雀》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2、学生汇报,相机了解列宁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词语是否过关。

4、汇报: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特别要注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

7、正音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

4、师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儿去了?

(2)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四、指导书写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

2、回忆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你觉得列宁喜欢灰雀吗?(喜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默看课文,边看边做旁注。

2、学生汇报: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3)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相机指导朗读)

3、除了列宁喜欢灰雀,还有谁喜欢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因为他喜欢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从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学生读课文,做批注)

5、学生汇报: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6、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文明理

1、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其实,列宁小时侯也有类似的经历。(课外拓展:列宁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