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七篇)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1:56:30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七篇)
时间:2023-03-14 11:56:3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一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老骥有志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20__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_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__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老马识途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20__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不留遗憾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

“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二

_年10月,景海鹏出生在运城市盐湖区杨家卓村,一个一千人口的小村庄。父母亲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给孩子起名叫“海鹏”,希望他将来有海一样的胸襟,像大鹏一般翱翔高空。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去运城中学参加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回到家中,景海鹏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他说,自己真得非常喜欢飞行员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

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_年,空军在运城招飞行员,景海鹏迫不及待地报了名。但因身体原因没有过关。几年后,保定航校到运城招生,不甘心的景海鹏又一次报了名,并偷偷跑到运城参加体检。

这一次,他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体能的检测。凭着这股倔劲,从保定航校到空军飞行部队,景海鹏一步步实现着儿时的梦想。

“这就是山西人的'性格”

“航天人有一句话,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第一次执行任务之后鲜花掌声不断,但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第二周开始就投入紧张的训练,”景海鹏将此归纳为:想干的事,一定要干好,“也许这就是山西人的性格”。

_第一次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面对中外媒体,景海鹏向大家介绍:

我是景海鹏,来自山西运城,关公故里,有5000年文明的河东大地。关公文化的精髓就是“忠义礼智信勇”,这六个字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培养了我忠诚、勇敢、执著、勤奋、吃苦的品质,这是咱们三晋文化培养的结果。

而这一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景海鹏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没错,他把山西老陈醋带上了太空!目测,山西陈醋这一瓶“黑”将润彩太空,成为新的“太空红”。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三

1976年,蔡旭哲出生在河北深州农村。爷爷奶奶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3岁时,爷爷送了他一大箱子关于八路军的小人书,给他读抗日故事。

蔡旭哲的三叔是军人。每次看到三叔穿着帅气的军装回家,他都特别眼馋,偷偷戴上三叔的军帽有模有样地学敬军礼,还一本正经地说:“我长大了也要参军报国。”

他还喜欢飞机。偶尔听到天上有飞机飞过,他就会着急忙慌地跑到院子中央,仰着脖子盯着飞机消失在天际。

上中学后,同学们追捧的都是港台明星,他的偶像则是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

“他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让我敬佩。”蔡旭哲说,他还专门订阅《中国空军》杂志,了解航空知识,欣赏飞行员驾机翱翔天空的风采。

高三那年,得知空军招飞的消息后,他第一个报名。拿到空军飞行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蔡旭哲高兴地哭了起来。

大学期间,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入了党,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飞行学院所有理论和飞行课目的学习和考核,如愿成为一名“蓝天骄子”。

毕业时,为了拥有更多飞行的机会,蔡旭哲主动要求分配到某训练基地一团,这是当年分配意向中条件最苦、最缺飞行员的机场。

在那里,他刻苦钻研精飞本领,逐渐成长为能够胜任所有飞行课目教学任务的飞行教员和四机带队长机,成为团里的飞行骨干。

一次,蔡旭哲驾驶飞机刚进指定任务空域,就听到“咣”的一声巨响,座椅抖动了一下。他快速对飞机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都显示正常,但他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判断,飞机肯定有问题。

紧急着陆后发现,原来是座椅应急弹射手柄里面的保险弹开了。幸亏他处置得当,否则有可能会被弹射出去。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圆满成功。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第二批航天员开始选拔后,他主动报了名。

2010年5月,他和其他6名战友,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踏向新的征程,需要经历脱胎换骨般的淬炼,每项训练都在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2018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参加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的经历让蔡旭哲记忆深刻。进入沙漠时,他和战友先是受到40多摄氏度的高温考验,接着又遭遇了沙尘暴。第二天,他们又赶上了沙漠中难得遇到的大雨,到了晚上,气温却一下子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短短48小时,他们历经春夏秋冬。

蔡旭哲的爷爷有5个孙子,他排行老三。爷爷逢人便夸“我家这老三,干的可是国家的事业”。

“我入伍了!”“我入党了!”“我飞出来了!”“我入选航天员了!”……每当有好消息,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跟爷爷分享。

成为航天员后,他一直没有机会飞天,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频繁地给爷爷报告好消息了。每次回老家时,爷爷总是欲言又止。他知道爷爷在期待着什么,但他无法给出答案。

2019年12月,蔡旭哲成功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遗憾的是,爷爷已经去世。他把遗憾藏在心里,继续刻苦训练,迎接飞天日子的到来。

2022年六月四日,46岁的蔡旭哲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见面会上公开亮相,成为我国第14位为国出征的航天员。

为了这一天,这位航天员“新兵”等待了12年。

“12年来,我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蔡旭哲说。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四

大学毕业后经常封闭训练,与班主任失联,老师登报寻找爱徒。

陈冬考取飞行员,也和姚志强当年的鼓励密切相关。高二时,班上有一名往届复读生被选中成为飞行学员,这更加激励了原本就有飞行梦的一些同学,其中就包括陈冬。姚志强了解陈冬的心思与梦想,就鼓励他,想考上飞行员,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就要加强身体素质。

高考时,陈冬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进入大学后,虽然训练严格、学习紧张,而且当时通讯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陈冬仍然不忘时常问候姚志强,放假回家时,还会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望老师。

但是,陈冬在大学毕业成为飞行员之后,因为经常封闭训练,电话也换了,姚志强和他逐渐失去了联络。_年时,思念爱徒的姚志强在洛阳晚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寻找陈冬。“后来我得知,那正是他选拔航天员的时候,他用6年的时间与外界隔绝,投入训练。”

当陈冬的名字出现在神十一飞行乘组之中时,姚志强眼眶温热,他因荣耀而激动,“中学时代,我当了他6年的班主任,他当了我6年的班长,今天他成为飞向太空的航天英雄,我真的很为他自豪。”

陈树林告诉记者,在儿子准备出征的阶段,他一直在北京照顾孙子,10月13日刚刚从北京回到老家洛阳。多年来,陈冬的学习、训练让他对儿子非常放心,希望儿子能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五

陈冬,_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

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_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_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六

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

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

“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航天人物事迹材料篇七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