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八篇)

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2 08:36:19
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八篇)
时间:2023-03-12 08:36:19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第一次试教完,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语段引导不到位等,唯一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初读感知阶段的字词学习和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部分,学生反应积极、效果良好。不足之处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文本,比如朗读指导片段:

片段一:提问: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为什么?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反思:

虽然出示了所有内容,但却忽视了前两句的引导,没有进行充分的朗读,也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它,就匆匆忙忙进入下一句子的学习。另外,对爸爸、妈妈和庆铃之间对话进行大范围分角色朗读,由于自己要求未讲清,且对学生学情了解不深,造成朗读混乱局面,很是遗憾。课后,经过师父的细心指点,终于优化了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二:提问: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看出来想去?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望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朗读指导: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她非常想去?你能读出她的这种盼望吗?

2.她为什么想去伯伯家?

(出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你觉得这只鸽子怎么样?(漂亮、可爱)你能读出它的可爱、漂亮吗?指名读。看鸽子图片,带着感情读。齐读。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桌间互相讨论:爸爸、妈妈是怎么劝宋庆龄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分别出示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自主阅读,读中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认识课题上的“※”,明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接着提出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顺势向学生讲述略读课文的要求:要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这样一道能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经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逐渐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的内容叙述了一遍,虽然语言比较罗嗦,但是把课文的意思说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用心去读了,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如果语言能更简练些,那就更好多了。谁能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语言简练了许多,基本上概括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个别句子说的不是很通顺。“谁能完整而又简练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当第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了,说的句子也更加熟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锻炼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倾听别人得到的启发。当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广阔。

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它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现在许多学生说起话来经常词不达意或者是啰里啰唆说不到重点。所以,我就想到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能一开始孩子说不明白,但是只要老师有心去指导孩子说话的方式,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如果我们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的去注意学生的说话方式,然后针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择执教这篇课文,一是自己深受伟人宋庆龄诚实守信所感动,二是基于现在有些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想以伟人事迹感染他们,让其养成良好品德。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师徒三度磨课活动,在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自己揣摩文本、设计教案、备课磨课,分别于9月20日、26日、28日进行了试教,现将反思如下:

第一次试教完,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语段引导不到位等,唯一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初读感知阶段的字词学习和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部分,学生反应积极、效果良好。不足之处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文本,比如朗读指导片段: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反思:虽然出示了所有内容,但却忽视了前两句的引导,没有进行充分的朗读,也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它,就匆匆忙忙进入下一句子的学习。另外,对爸爸、妈妈和庆铃之间对话进行大范围分角色朗读,由于自己要求未讲清,且对学生学情了解不深,造成朗读混乱局面,很是遗憾。课后,经过师父的细心指点,终于优化了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望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朗读指导: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她非常想去?你能读出她的这种盼望吗?

2.她为什么想去伯伯家?

(出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你觉得这只鸽子怎么样?(漂亮、可爱)你能读出它的可爱、漂亮吗?指名读。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今天胡老师上的是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虽说是略读课文,不用完成课堂作业,但是胡老师的备课还是很认真,在她的书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看到这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两个班上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胡老师的课堂指导这么到位。

进入课堂主题之后,胡老师板书“守信”,接着引导学生“我不能——”,两个班的学生大部份均“上了当”,顺嘴说出了“我不能守信”。等发现是错的之后,学生马上纷纷改口,于是出来了“我不能失信”、“我要守信”等用词正确的题目。在改正错误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守信”和“失信”这一对反义词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再让学生读课题“我不能失信”时,学生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一个小小的环节预设,就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还让学生主动学会了正确应用。

这节课有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以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来是语文学习特别是中高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既要“面面俱到”,又不能太过琐碎。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说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成了概述课文或者复述课文。这就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老师指导得有没有效果,就看他如何把握学生的语言,化繁为简,或增或删,或提炼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补充某个内容。这种指导最见老师的功夫了。胡老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指导是很有效果的。

在(1)班上课时,胡老师分别请了三个相对好一些的学生。第一个学生讲时胡老师根据学生的语句提炼了“一家人”一词,增加了“一个星期天”的内容。第二学生讲时就注意了胡老师刚才纠正的地方。听了第二个学生的发言,胡老师指导学生“宋耀如一家”和“宋庆龄一家”后面跟的是“到朋友家”还是“到伯伯家”,强调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要太具体。第三位学生讲主要内容时就趋于完善了。

从上面两个指导的环节可以看出,指导的有效性是和课前对学生以及教材的正确把握分不开的。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备课看上去很认真,教案上从进教室开始写到出教室,结果课堂的指导效果却很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只考虑到自己怎么走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指导的方法。

胡老师今天的课,再次证明了“学生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这句话。在(3)班上课时,学生读课文时读错“扑空”和“解释”两词。胡老师纠正了“解释”的读音之后没有停留在这一程度上,而是顺势引导让学生说说“要是宋庆龄今天去了伯伯家,第二天她会怎么向小珍解释”。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说出了从自己凭空想想的“昨天忘了”,到根据课文理解的“昨天到伯伯家看鸽子,鸽子很漂亮”,“昨天到伯伯家去了,去伯伯家是很难得的”这些答案。一个小小的读音错误,变成了一个课堂生成的亮点。

课堂指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浸yin一段很长时间不可,不断磨练,不断反思,才能练就这样的本领。

听课有收获是很开心的事情。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读守信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

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

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齐读老师总结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白了自己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目的明确,学习有了方向。

课堂中,1、分角色朗读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2、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遇见一个难题:老师答应同学们给你们买礼物,但由于着急上课,老师忘记买了。此时此刻,天空刮起大风,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我是冒着大雨,兑现诺言,给你们现在买呢?还是改天再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我想让大家给我出个主意,好不好?”这样设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联系中国实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植入心中!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