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13篇)

最新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19:18:43
最新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13篇)
时间:2023-03-11 19:18:4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一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序号

电极材料

烧杯中物质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1、zn——zn 稀硫酸

2、cu——cu 稀硫酸

3、zn——c(石墨) 稀硫酸

4、zn——cu 硫酸铜溶液

5、zn——cu 无水乙醇

6、zn——cu 稀硫酸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两极 一液 一线 问:能否写出:锌—稀硫酸---铜”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探究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反应:zn + cu2+ = zn 2+ + cu,任选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原电池呢? 各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先讨论你们自己的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案的可行性。交流方案: 总结两套可行方案预案:1.锌—硫酸铜—铜 2.锌——硫酸铜——碳棒 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呈现问题分析]课后有学生对我说,如果能让他们自己亲手做这些实验就好了。

还有学生问:我家里的电动车里的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液是什么?每年要更换电池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延长寿命?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而且理论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为实际生活服务。我们是否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应有的化学素养,只会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音乐卡片、废旧干电池、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汽车等等。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原电池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反思三: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安排怎样?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学生提问: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口说无凭实验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逐步突破原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往往不满足于老师告诉他是什么,而更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在思维发展的层次上,学生的形象思维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也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因此,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盲目去探索. 本节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在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基于以上思考,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分别进行以下内容设计,进行整合完成教学设计 :

①知识脉络:(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改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及其发展逻辑)电池装置----原电池工作原理(反应原理)---原电池装置中,电流是怎么样产生的?(产生电势差----发生氧化还原理论---形成持续电流)

②认知脉络:(目的:探查学生已有的概念,了解学生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线索) 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形成原电池:电极材料要参与电极反应---形成原电池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材料要参与电极反应-----电流是怎么样产生的

③问题线索:(目的: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合理的问题线索,并确定通过提供哪些素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并实施实验将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转化成电能?(驱动性活动,与必修课程衔接)----原电池中正负极是什么?在铜片和锌片上发生了哪些反应?(借助实验和微观图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原电池原理)-----你认为该原电池作为实用化学电源可行么?-----如何 改进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性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内已有的概念,开始构建新的概念)----你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三,构成闭合回路,有哪些新的认识?-----电流是怎么样持续稳定产生的?(发展完善概念)具体流程如下:老师:图片引题,设置悬念,复习原有知识学生:自主思维,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分析可行性老师:指导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师生:观察(激发思维)探索(激化思维) 验证(深化思维)归纳(聚合思维)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老师:引导找出原因学生:动手设计,设计方案,老师:分析方案可行性,指导实验学生: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二

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有20多年了,整体上感觉教材在不断的修改,课本知识的难度在逐渐下降,学生的理解潜力也在逐年下降。在最近几年的高一新生调查中,出现了化学比物理更难学的不正常现象。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

初中新课程的教材也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删减,我们高中教师对此了解不够,我们总是觉得“这还用怎样讲?”、“此刻的学生真是什么也学不会了!”、“学生怎样这么笨啊!”……我们没有反思过:是不是学生真的听不明白,真的不会学习?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资料多、难理解、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高中化学突然变得比初中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不能立刻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的教育,忽视理解学习,不注重对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我们教师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过高,平时的教学和测试难度过大造成的。

今年春天我教了预科班的初中化学,借助那一段疲于奔命的日子,我将初中课本认认真真、深入地研读了一遍。发现有很多高中要用到的知识藏在练习题、资料卡片中,我讲课时自然而然就将这些知识加进来讲,甚至重点强调。之后给实验班学生上课时,学生竟然不明白,说初中老师没讲过。而高中课本也不再讲,就直接拿出来让学生用;有时候为了讲清楚某一道课外习题甚至还要临时补充知识点。学生要记的、要理解的太多,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记,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比如,第二章的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难学的知识点之一,要求学生在初中所学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并熟练记忆和应用“溶解性表”。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不愿意下功夫进行记忆的学生在做题和听课方面就越来越感到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章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属于贯穿高中化学教学始终的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初中所学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及其相关概念。而初中课本对该反应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也没有在教材中进行明确的表述。到高中突然进行系统学习,除了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等9个概念外,还要掌握双线桥、单线桥等分析方法,学生还没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已经要求他们能十分熟练地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并与刚刚学到的“被氧化、被还原”联系起来进行应用,用功的学生能够听懂,但却不能熟练应用;对化合价知识不很熟练的学生甚至听懂都很困难。何况我们的老师必然还要进行适当的扩展,还要讲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等,进一步加大了该知识点的难度。致使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雪上加霜,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期盼早点进行文理分科,跳出化学的重重包围,走一条不一样的学习之路。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就应有一段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溶解性表、复习酸碱盐性质及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

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控制教学进度。不要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要个性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先死后活”、“死去活来”的过程。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透过讲解,帮忙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其实就是对各种试验现象的纪录和分析,学好化学务必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才能谈得上理解后面的知识,才具备了问问题和与人讨论的资本。

3。提倡“讨论”。解决问题时用“讨论法”,能够展示思维过程,给学生启迪。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始终持续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跃迁。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三

——以《物质的量》为例

本学期在校领导及科研处的安排部署下,我校在教研活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同年级的化学教师除了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外,还增加了同说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环节。这个活动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深入思考的平台,通过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我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也让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学到了其他同事的优点,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更是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可以说“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高一年级化学组选取的课题为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个数与物质的量间的转化关系。本节课的几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也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这块知识常常成为高中化学的第一个拦路虎,甚至会打击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如:1.在新课引入时,我先展示一杯纯净水,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用所学知识知道这杯水的质量?②如何知道这杯水的体积?③如何知道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通过前两个简单问题的回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提出第三个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起学生求知新知的欲望,顺利引入新概念。2.在讲解新概念时,我把它与长度,质量等熟悉的物理量作对比,让学生不至于有陌生感;在对概念分析时,我以一包香烟,一打啤酒,一双手套,一个班级等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解释集合体的意义,并强调所举例子是宏观能看见物质的集合体,而物质的量是微观看不见粒子的集合体,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理解,从而消除概念的神秘感。

以上两点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感觉比较成功,也符合高一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的环节。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评课后的收获。

1.在引入“物质的量”概念时,只是一味强调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增减文字,它是一个新的物理量,其实完全可以举例像长度,质量一样是不能分开读的,也不能随意增减文字。

2.在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后,应该及时举例明确他们间的关系,如:以1l、2l、0.5l表示物质的量的大小,跟1g、2g表示质量的大小做类比,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并运用。

3.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前半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用常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很难做到,根据以往经验这节课的练习时间往往很紧张,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中,对ppt的制作做了改进,设置的问题循循善诱,内容更加的直观,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明显会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从而加强了对难点的训练,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以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还有一位老师的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在讲物质的量及概念时,为了加深印象,避免出现错误,可以让同桌间、前后左右的同学间相互提问这两个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5.这是我认为收获最大的一点,因为在以往听课当中没有人专门提出来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以前没有重视的地方,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我一直模糊的认为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值,直到这节课我才搞清楚阿伏伽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的关系,事实上na它是一个确定的值,而在它用于具体数字的计算中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大约的数字6.02×1023。这也是学生在练习时容易混淆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大多数时候是将这部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从精心备课,听课,评课等环节使我对这节内容有了清晰的、系统的认识,瞬间也感觉轻松很多。本次活动的收获将是我教师生涯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四

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中进行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

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分页标题===———

来现代中学工作已经有一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高一的化学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是现在要教学生,那么工作就得做到细,比起自己会做题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及课堂管理总结了几点:

因为刚开始教,知识层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把课讲好,如何把知识有系统有层次的传授给学生就不顺手了。这段时间总是听组长的课,然后按听课的内容去讲,自己感觉虽然这样讲不会出大问题,但是总感觉自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此以往,假设不去听课就不会讲课了,只是做了个传声器罢了。这段时间也在按自己的思路来,加上老教师的指导我相信肯定会有所进步。

再者就是在自身教学能力素养以及基本功上还有很大不足,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以及学生自己写的教学建议,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上课声音低,板书不规范等,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大部分学生提出上课的过程中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巩固,这方面我确实没有做好,上课时感觉要讲的很多,于是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这样确实不利于学生的掌握。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这样就会留给学生时间自己巩固。 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上和理解上不够到位,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并且多做高考题了解高考方向,还要多听听组长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这里面我认为老师怎么样来引导,问题的设置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讲授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过来,理解、接受。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如果理解了,会做了,那就会觉得比较容易,学习的信心就大了,反之如果一开始就碰到难关,错了很多,就会认为很难,较难接受,之后讲解的再详细,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一印象效应。所以第一遍教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跟上思路,应该先由老师举例,给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多举几个,使得学生有一个从理解到整合到熟练的过程。等学生差不多会了,再让她们自己练,这样效果显然会好很多的。

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分页标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

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 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分页标题===———

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要不然就是违规。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因此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组织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方法上,我改变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做法。对化学实验,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们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研究,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时,由于此实验无现象。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把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盛有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个矿泉水塑料瓶中,看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得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实验成功以后,学生既兴奋,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这就是探究教学的优势。对一些概念计算等内容,我尽努力尝试,如在讲解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写上一些元素及化合价,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课外我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让学生利用无水硫酸铜去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水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这种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在当前的新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 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通过反思《物质鉴别的复习课》,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五

教师要将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事件利用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一定分析与讨论。教师还要将化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感受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记录,方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教师还要开展化学课程中的听评课教学活动,利用教师间相互的观察与交流来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在课后教师也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一些失误。

2.对师生间的互动进行反思

化学教学一定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过程。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否真正投入其角色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和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身心愉悦,这些都是教师要反思的内容。教师通过对这些进行反思,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化学教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课堂的教学氛围能否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否对学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如何才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等。通过对以上这些情况进行反思,才能够使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4.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反思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化学过程的感受来体现的,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践的过程。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之下,要求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工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化学教学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所进行的反思是所有化学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工作,这不但能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还能够使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进而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六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七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

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八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九

我认为: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

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

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

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1、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注重实验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在未跨入高中门坎之前,我就听人说过,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大不一样,要跨越一个大台阶,当时我还不相信。上了高中之后,上课看老师做实验,觉得很好玩,下课后就同初中的学习一样,结果我在第一次化学小测便挨到了教训。老师出的题目看起来挺眼熟,可就是一到写起来就觉得很陌生。经过几次教训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认真观察实验,积极动脑思索,作业认真完成,有空还做一做课外一些习题。结果没过多久,我的成绩便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我便继续下去结果学习变得轻松了许多。以上便是我的学习心得,按照那些方法,学习化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高一上学期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我不会去发掘问题,这对我也是不利在。其实,从整体看,第一、三、四章,是在为下一章即第五章作准备。一、三是介绍p区第ⅶa族和第ⅵa族的,这一区可以看成非金属,这些族的性质大部分与周期表的元素性质一样,非金属就对应氧化性,非金属性强氧化性就强。显然,s区第ⅰa族,是碱金属,这与表中的部分性质一致,同理,金属就对应还原性。那么非金属与金属之界就二者都有了。这样,有了这几章的垫底,后几章应不会太难了。当然,上课时老师有补充课外的,那自然更好。但是只要理解了,我想大问题不多。第二章是一种计量法,以摩尔为中心展开。从刚接触至学完后,感觉自然不同。若要从记忆角度去分析,也就与cl、s的展开一致了。克拉贝龙方程pv=nrt无非就是波义耳、查理萨克等定律的结合,至于它的推论,不背也可理解。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十

本月的教学任务是期中复习考试和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十一

转眼间,高中教学已经三年半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半中,经过朱老师、苗老师的指导,专家的殷切评课,以及自身的努力,自己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借此机会好好反思一下。

我所教的科目是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在广阔的科技空间。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认为化学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虽然化学属于理科,但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很多知识在高中阶段甚至无法探究其根本,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才能不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所以我会及时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当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会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将来会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考试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学生,使我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在教学中利用适当的解决途径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我觉得课前反思是教学的重点,化学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非常丰富,仅凭熟悉远远不够,自己虽然带过一轮对教材也已经比较熟悉,但我觉得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还很多,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权威,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乐趣;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既不是新教条,也不是定论,而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教材,这样既可以从教材中借鉴自己想要的教学方法,又完善了教材的实质,尽量实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和谐统一。

现实教学中,教学模式有千千万万种,不管使用哪一种模式,只要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无论选用哪种模式,都会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不要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尝试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过程,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也在进行多种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起来。

1、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提问,分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也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使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我会首先用激情引导学生进入创设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与自信。现在网络上流行着化学版《青花瓷》,用化学语言组成一首歌,配上《青花瓷》的调,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唱出来,那真是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该学的知识,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会在现实教学中逐步借鉴这些优秀的方法,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让我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慎重审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做法,继续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好教研会的集体力量,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十二

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需要注意:

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熟悉的调味剂食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中醋酸物理性质了解和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形成乙酸物理性质的纵横向联系。

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可从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入手,重点说明乙酸的弱酸性并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同时将前面学过的乙醇的性质通过比较联系起来。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结合学案“请你设计简单可行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能力;以“生活小窍门”食醋为什么能洗涤电热水壶中水垢为问题,进行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说明生成物酯的结构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与中和反应不同,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并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得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以“你对实验还有哪些疑问?”养成学生细致观察和质疑的习惯,同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假设、猜想、分析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在整个案例中,总共可以进行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是在乙酸的酸性中,由已知的生活小知识推测乙酸的酸性,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论证乙酸的酸性,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酸的认识,同时也得出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对比,二来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次探究是在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由现实生活中糖醋鱼的制法入手,让学生猜测原因,同时设计实验以论证,用乙酸直接和乙醇反应,或在加入一些催化剂条件;第三次探究针对酯化反应实质的探究,教授学生用同位素示踪法来探索反应的本质,从信息中得到提示,将提示应用与实际问题中。

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让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将乙醇放在乙酸之前,让学生学习有机物有一定的基础,不会十分陌生,但掌握的仅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知识缺乏系统性。高一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按旧的教学大纲和使用旧教材学习有机物,讲究官能团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知识的系统性。而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中对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因此,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的教学中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这些工作留待学生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后再去做。

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创设一种情景或介绍某些背景引出。

2、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绝不能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惟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注重探究活动的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唤发出生命活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学生,以赞许和肯定激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给每一位同学平等参与的机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留下充分思维、提问、质疑的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我校高效课堂的优势,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出发,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主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篇十三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用心、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资料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决定,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此刻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持续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到达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到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潜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对教学资料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资料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状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资料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状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资料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善

尝试改善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此刻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1、教学理念的反思改善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应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善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善,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师生间沟通能够是言语的,也能够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潜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思考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潜力。此外,教师反思潜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潜力与教学监控潜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潜力的培养为切入口,能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潜力不断得以提高,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