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13篇)

2023年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22:23:59
2023年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13篇)
时间:2023-03-10 22:23:5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一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奠定基础。一次函数的图象加强了代数与几何的联系。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函数解析式到图像,从图像到解析式的探索,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1、从知识的联系来说,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有关一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把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探索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由图像归纳性质是学生首次接触,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且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也不够,对有图像归纳性质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由图像探索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数形结合----列举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比法。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分析图象的特征与一次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的联系,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讨论中,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愉快教学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函数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团结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课堂参与、自主探究意识不强。初二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

1、复习回顾

启发学生回忆:“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同时强调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位置是由常数k、b决定,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新知探索

先给出一组一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它们的图象,然后带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结合图象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2x+1,(2)y=-2x-1,(3)y=3x+2(4)y=-3x+2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象、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

问题1:从左到右,随着x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函数值y又有什么变化呢?

问题2:同样,随着x的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变化呢?函数值呢?

问题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3、归纳总结

(1)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y随着的x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3、课堂练习

课本p45的“做一做”及练习的第1、2题,这些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紧紧抓住了本课时的重点。

4、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努力做到既紧进围绕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但作为以为年轻教师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很多地方向同行学习,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更要学习。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二

这是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17章第3节中的一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作铺垫,也是今后学习高中代数,解析几何及其它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所渗透的“数形结合”,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对学生的数学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图象的性质,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感到困难。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结合图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

和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图象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辅以电脑演示动画,变

抽象为形象,注重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

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知识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学会性质判断函数值大小。

2、学会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数形结合能力,

化归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

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

展变化,而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

1、教法分析:本节课基本设计思路是着力于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通过创设探索学习情境,组识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获取知识。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学法分析:通过让学生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并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培养其互相协作能力,达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①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②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3、用及课程资源开发:本课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之于投影图片等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去了解联通公司手机使用收费情况,提出问题

(1)联通的月租费是多少?

(2)每分钟费用又是多少?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然后能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从而引出诸如像y=30+0.3x等关系式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这样的函数关系式还能写出一些吗?

2、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取10分、20分时所化费用并比较y1与y2的大小,我们可以从图象上又更直观地判断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先让学生画出y=30+0.3x(x≥0)图象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①图象的位置从左到右是怎样变化的

②函数的值随着x又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阶段,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汇报本小组成员的探索与成果,同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4)教师又让学生自己画出y=—x+2,及y=—2x—1的图象,并再次组织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刚才学生讨论交流情况,用多媒体显示,学生得到的一次函数的性质

①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②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降低

(5)这时教师又带领学生回到课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图象上观察,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培养数形结合能力,及应用能力,也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面授调节,练习反馈

1、教师用多媒体显“做一做”然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

设计如下练习

(1)y=(m-4)-2,当m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y=(m+0.5)xm2+1是一次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m值

(3)图象上有两点(—1,a),(3,b)请比较a、b的大小

(这题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方法好坏)

(4)设计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尝试解决。

(5)讲解课本例题,简要介绍待定系数法,及如何用“两点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同桌之间互相出题,再次巩固性质

设计练习如下,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如示,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四)、梳理知识,系统归纳

1、归纳总结:①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与系数k、b的符号有何关系?③小结后填表

图象的位置性质相同点

2、提问:①通过这一节课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能说说吗?

②这节课你能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见作业本(a)

2、选做题:①a城有化肥200吨,b城有化肥300吨,现要把化肥运往c、d两农村,如果从a城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20元/吨和25元/吨,从b城运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15元/吨和22元/吨,现已知c地需要220吨,d地需要280吨,如果某个体户承接这项运输业务,请你帮他算算,怎样调运花钱最少。

3、写一篇有关“一次函数性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性质

性质:

小结:

教师作图演示区

表格:

(七)说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生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得到其相应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同时,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彼此获得双赢,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为这个宗旨服务的,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在“动”的课堂时刻把握方向引领学生,到达发展学生的彼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认识经验”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本堂课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上述宗旨。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规律原理的探索和技能的形成,因此本节课归为探究型教学目标类型。基于这一原则,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⑴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强调学生双基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有序性。

⑶以基本的教学原则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⑷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适当地辅以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技术,演示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提供典型现象和过程,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四个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概念。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比列函数之后来学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既为前面学过的正比列函数知识得以概括和升华,也为后面学习函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次函数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的特点;

(2)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

(3)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登山问题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以及类比的思想。

3.情感和态度

(1)通过“登山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思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学和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

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解析式的特点;

2.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

3.一次函数定义的应用以及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比列函数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际的情境认识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图像和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等相关的知识。能利用正比列函数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三、学法分析

用观察、思考、概括、总结、归纳、类比、联想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四、教法分析

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四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第3节第2课时,一次函数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章中关于一次函数的知识结构如图: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1、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的函数图象 (课本p41 做一做),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1.课前让两名学生将图像画到黑板上,以备上课时应用。

2、课上展示学生函数图像作业 ,既为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检查,又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2、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2、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第二步:在学生作出的两条平行直线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5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3: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4: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5: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做课本42页 44页习题。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自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姓名姚宝昌。现任教数学学科。我今天参加说课大赛的题目是《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下面我说课开始,请各位评委对于不当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而进行的。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五节,课题为《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意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本节课中将要探索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将为学生今后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也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并学习三类函数,即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最先学习的便是一次函数。在整个函数知识体系中,对于图象的感受、解读、分析特别是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所接触的第一个相关内容,对于后续其它函数图象应用的学习将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经历,因此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外,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这一知识点在学生中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对于函数知识的考查,主要放在了一次函数上,分值在13分左右,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这一分值比例是很大的。而在一次函数中,又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象的分析、解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我省中考题中,多年来必有一道分值在8分左右的大题(25题)是在考查学生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几个方面足可以证明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②、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在亲身的经历与实践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解决的办法。

②、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情感。

②、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

由于应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很好地对给出的图象进行解读,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进行互相转化,从图象中去获取信息,发现存在的已知条件进而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同时又考虑到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类函数图象的应用性问题,因此要求又不应过高,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在难点问题的确立上,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当堂课的内容,而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形结合”的学习意识还很淡薄,独立探索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例如“一次函数图象与横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独立去发现,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发现,基于以上原因,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具体为:

1、教学重点: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情状况分析:

1、学生现状:

针对自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了解情况,特别是在第六章《一次函数》前四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分析当前学生现状如下:

⑴、学生们整体性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⑵、学生整体上知识功底较好,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

⑶、学生们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有主动质疑的意识,有批判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⑷、善于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去获取数学的新知识,但在数学说理和数学证明上尚不规范,欠缺相应的经验。

2、知识情况: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3、预期效果:

学生在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在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中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第六章前四节的学习中,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具备。而在相关经验上他们在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也早有所获得。但在“数形结合” 、“数形转化”以及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甚至包括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会十分紧张,自己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适时把握,恰当处理,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个展示的机会,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感到非常荣幸、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选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用一次函数将上述几个数学对象统一起来认识,发挥函数对相关内容的统领作用、之前已经用两课时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本节课是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2.学习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现实化的实际问题背景,反映祖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完成、首先请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1)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很熟悉,因而缺乏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或者只是机械地背记结论,所以我从本课引入部分,就力求能马上吸引住学生。通过对一道七年级课本中曾经解决过的问题的再认识,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使学生对老师是怎么迅速判断出方程组解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有了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插入录像2)

1、进入新知的学习,我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在倍感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本课新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下面请看第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3)

设计意图: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实现从方程到函数的转化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没有仅停留在两者形式上的转化,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变量,感受函数关系,从而自然实现了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一次函数的转化,突出了函数思想、

2、下面请看学生如何“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插入录像4)

设计意图:因为已经研究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我仍然坚持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特殊图象交点坐标的含义,从而自然的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例题、(插入录像5)

设计意图:例题仍然坚持了本课统一的问题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分别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三种方法求解了此题,并且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该如何画函数图象等方面都形成了讨论,接着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予以解决、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

下面请看第四个环节“解决问题,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6)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应了引入部分,既解决了当时提出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加深了对方程组解的图形解释的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为将来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并给学生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谢谢!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第五节内容。下面,我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思考和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又是后续学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节教材承担着“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联系和区别”的章节目标,它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规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校是一所山区乡镇初中,办公条件相对较差,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近期学校在每个教室三面墙体装上黑板,并用竖线分成30小块,每块黑板都是学生课堂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极大的展示空间。

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分布以小组为单位,6人课桌相并,相对而坐,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相互搭配,组成6人学习小组,便于课堂上合作交流,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经过近段来的实践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主动性明显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课堂氛围浓,教学效果好。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代数方法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准确根据函数关系式画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分析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找出简单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相互关系。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完成本课时目标十分重要,但由于本节内容综合性强,并且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基础、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估计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方面的教学实施建议: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同时结合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首先在新课导入时用简明的引言,点明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学习中,运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环节主体参与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一、提纲导学

教师用简练的引言,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向学生发放提纲导学活页,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导学习题。出示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导学习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设计和处理,它紧扣课时目标,体现了知识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更加具体,便于学生操作。

学生明确目标后,结合课本20页上方的函数图象,自学完成导学习题。时间预设为8分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解决,教师深入小组指导自学。

二、交流展示

这个环节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个人或小组的自学成果。时间预设为15分钟。具体过程为:每个小组至少两人在黑板上展示导学习题的自学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障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与展示,力争黑板不留空白,让学生在参与中彰显自我,在展示中提高自我。没有在黑板上展示的同学,也要积极融入展示活动,可以随时上前标出展示中的“错误”,并写出自己的意见。书面展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有策略地请出多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在讲解中,全体同学参与互动,有疑则问,有问则答,同时从思路、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前4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完成“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时目标,它是课时重点,所以,自学时间要充裕,展示活动要充分,交流讲解要全面。第5个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教师要组织学生互动探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同时点拨释疑,引导思路,帮助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结论,并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强调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提出要求。

三、训练提升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所以设计了这个环节。本环节包括练习和讲解两个环节,时间预设为练习10分钟,讲解8分钟。训练的题目为课本“想一想”、“做一做”中的问题。以上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抽查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完成。提前

完成的学生由教师检查评价后,做课后作业,同时承担帮助组内学困生完成训练题的任务。待全班学生基本完成后,抽查3名以上学生到黑板上讲解。问题二有多种解题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评价

教师对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课堂学习综合评价。这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对表现积极、学习自主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稍差的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励全体同学高效率地参与课堂学习,生成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课时目标和任务。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八

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以下是一次函数说课稿,欢迎阅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一次函数》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说明等几个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常量和变量及函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一次函数的概念将为接下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运用函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由于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归纳总结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引导性讲解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和实物投影。

本节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归纳总结,得出概念→运用概念体验成功→梳理概括,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为了引入新课,我创设了以下四个问题情境,请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

(1)梨子的单价为6元/千克,买t千克梨子需m元钱,则m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m=6t .

(2)小明站在广场中心,记向东为正,若他以2千米/时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走x小时,则他离开广场中心的距离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2x .

(3)小芳的储蓄罐里原来有3元钱,现在她打算每天存入储蓄罐2元钱,则x天后小芳的储蓄罐里有y元钱,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2x+3 .

(4)游泳池里原有水936立方米,现以每小时312立方米的速度将水放出,设放水时间为t时,游泳池内的存水量为q立方米,则q关于是t的函数关系式为 q=936-312t .

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些函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m=6t;y=-2x;y=2x+3;q=936-312t

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它们中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并且自变量的次数都是一次。

然后再问:你们能否用一条一般式来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学生可能用两条一般式来表示:y=ax与y=bx+c(因为这节课我已上过)。教师对两条都进行肯定,同时追问;这两条能否选择一条呢?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式子y=kx+b为能代表共同特征的解析式,我们称之为一次函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次函数。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函数解析式的具体特征,引出一次函数,提出了课题,让学生感受到一次函数存在于生活中,与我们并不陌生,增强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的信心,同时也为一次函数概念的落实打下基础。

提出课题后,教师说明:一般地,函数y=kx+b就叫做一次函数。然后问学生:作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在y、k、x、b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的函数?很明显, x、y是变量,其中自变量是x,y是x的函数,k、b是常量。那么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k、b能取任何值吗?很明显,x可取全体实数,k、b都是常数,但k≠0,因为如果k=0,那么kx=0,就不是一次函数了,所以一次函数的一般式后面应添上k、b都是常数,且k≠0,这里的k叫做比例系数。那么b可以等于0吗?当然可以,b=0就是引例中前2条式子的一般式,由此可知,当b=0时,函数就成了y=kx,,它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我们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的常数k也叫做比例系数。

由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得出概念后,教师还应对概念进行强调:一次函数的一次指的是自变量x的指数是1次;比例系数k不能为0,但既可取正数,也可取负数;b可以为任何实数,当它取0时为正比例函数,也可以这样说:所有形如y=kx+b(k≠0)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反过来,所有的一次函数都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同理,所有形如y=kx(k≠0)的式子都是正比例函数,反过来,所有的正比例函数都可以写成y=kx形式。

为了及时巩固概念,教师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书上做一做:

做一做: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系数k和常数项b的值各是多少?

①c=2πr;②y=x+200;③t=;④y=2(3-x);⑤s=x(50-x)

做完此题教师应强调:①中π为常数,所以比例系数为2π;④、⑤应先化,简,巩固了一次函数的概念,此时出示例1,学生就显得比较轻松。

例1:求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玉米株数y与种植面积x(m2)之间的关系。

②正方形周长x与面积y之间的关系。

③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

例1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判断是否属于一次函数应严格按照概念中的一般式,通过本例还让学生弄清楚了正比例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都是正比例函数。同时也体会到了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直接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如果班里学生比较优秀,也可请大家模仿例1自己编一个例子,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写出的函数关系式属于哪种类型。这种编写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点点闪光点都要予以肯定。

接着教师出示练习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2时,y=6,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是书上课内练习改编过来的,书上的原题是求比例系数k,但我认为求函数解析式层次更高一些,同时为下节课的待定系数法打下基础。

此题可以这样分析:要想求这个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必须求出k的值,只要把一组x、y的值代入y=kx,得到一条以k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然后就可写出解析式,建议教师板书过程,如果班里学生比较优秀,教师也可提到:如何求y=kx+b的解析式呢?同理可得只要求出k、b的值就可以了,k、b是两个未知数,只要两组x、y的值代入,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出k、b的值,然后就可写出解析式,具体的操作下节课再学。

以上设计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判断某条函数关系式是否为一次函数的方法,但大家都知道,学习了新知识,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例2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里面的问题情景比较复杂,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于是我对例2进行这样处理:

先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份国家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的材料,同时还附上一份税率表。

然后问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什么叫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学生讲出来更好,如果没人讲出来,教师自己介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月工资中,扣除国家规定的免税部分1600元后的剩余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说:你想知道我们班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吗?老师们的隐私同学们是最想知道的,于是急着解决问题。

我班数学教师的工资为每月2400元,科学老师的工资为每月2600元,问他俩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相信学生很快就有答案(因为这节课我上过),并且方法几乎一致,都是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们的结果表示肯定,接着问:如果要计算10个工资均在2100元—3600元之间的教师每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呢?还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吗?如果工资均在10000元以上呢?

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工资额越大,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的累计越麻烦,于是讨论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方法,如果有类似于计算公式的,把工资额直接代入就可求出的,那该多好啊!

此时教师出示例2:按国家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xx元部分的税率为10%.

(1)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且500

(2)小明的妈妈的工资为每月3400元,小聪妈妈的工资为每月3600元,问她俩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有了刚才的铺垫,学生对此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就不再害怕了,教师可先由学生回答,再自己补充。可以这样分析:由于500

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体会到了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但某些爱动脑筋的同学可能会问:虽然运用函数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怎样区别?拿到一道题怎么会想到用函数来解决,简单地说,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能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就用方程来解决,不能用方程来解决的问题就马上想到用函数来解决。但如何建立函数模型,具体的方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本例的设计使学生既了解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又学会了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老师们的应缴个人所得税,让学生初步体会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再假设要求多数人的所得税,激发了学生探求好方法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了函数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就来完成书上课内练习2.

最后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作业是分层布置:a组、b组、c组分别由班里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归纳总结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同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为基础,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以概念讲解为载体,以展开思维分析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一切因素,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整个教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九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 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

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

的解,紧接着问“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 ≤ x < 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 及y<0 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民主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十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用函数的观点对它们重新进行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习回顾,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中把握部分。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函数图象,逐步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并能把函数关系式或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 通过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 学情分析

我现在所带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加上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单一知识点上。他们可能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很难将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抽象归纳得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我将采用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

游戏规则:准备好写有各种有理数的卡片若干张,每人每次从中抽取一张,用卡片上的数字乘以2再减去4,最后结果大于零的得1分,等于零的不得分,小于零的扣1分。10次以后,计算每人的得分总和,得分最高者获胜。

教师提问:

你希望抽到写有哪些数字的卡片?你希望哪些卡片被对方抽走?

在以上游戏中,若用x表示卡片上的数字,y表示计算的结果,你能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游戏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游戏的内容便于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y=2x-4;

(2)通过游戏中得分、不得分、扣分规则的确定来建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既有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节课的引入创设条件。

(1) 解不等式 2x-4>0

(2) 观察函数y=2x-4图象,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值大于0?

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完成3个任务:教会学生看图、建立数形关系、归纳总结图像法解不等式的步骤。

所以,首先让学生画出引例中函数y=2x-4的图像。从y=0入手,然后分组讨论图像上y>0和y<0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把图像上y>0的部分染色。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图像上y>0的部分也就是x轴上方的部分。相应地,y<0的部分也就是x轴下方的部分。最后让学生找出y>0时相应的x的值。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解不等式2x-4>0也就是求函数y=2x-4图像上,当y>0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从而建立数形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利用函数图像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1) 把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ax+b>0或ax+b<0的形式;

(2) 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3) 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质上是一次函数图像上x轴上方的点(或下方的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2的设计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法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这也就是教材上的方法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方法2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不再重点讨论。

例2:用画函数图像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方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 画出直线y=3x-6。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方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总结:以上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的点的位置的高低。

从上面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虽然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不等式未必简单,但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直观的看出怎样用图形来表示不等式的解。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不是单纯解题,而是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用变化和对应的眼光分析问题,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有着重要作用。

1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

(1)y=0; (2)y=-7;

(3)y>0; (4)y<2.

设计意图:本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代值求解,为了突出数与形的结合,要求学生利用图像解决问题。

2 利用函数图象解出x:

(1)6x-4=3x-2; (2)6x-4<3x-2.

设计意图:(1)与(2)形式上虽然只是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但反应在图像上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却不同。

1. 归纳反思

2. 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4.3第3、4题

选做题:已知y1=-x+3, y2=3x-4,求x取得何值时y1>y2?

应用新知中的方法2是初三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没有详细讲。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广延伸,尝试与中招考试衔接。这节课涉及到利用函数图像求解集的问题,采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是苏科版八下第七章第七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及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及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是重点,灵活使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教法: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状结构,使知识能相互交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构想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对学生的自由讨论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如何研究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共同揭示“等与不等”这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与不等的辨证关系。

(2)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是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弹簧挂物问题”导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在本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导疑: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3、导研: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引导学生围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4、导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导评: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导疑、导研、导评、导练、布置作业等几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段发生在电信公司里的情景: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求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长时间?多少费用?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 可以转化为 ________。

思考:(1)直线 上任意一点 一定是方程 的解吗?(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 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2)当自变量 取何值时,函数 与 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这一问题与解方程组 是同一问题吗?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3、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 分,若按方式a则收 元;若按方式b则收 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 ,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 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 元,得到一次函数: ,即 ,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4、习题

(1)、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 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5、旅游问题

古城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今年,大型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荆州封镜后,来荆州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悉,张居正纪念馆门票标价20元/张,近期正在进行优惠活动,购买时有两种方式:方式a是团队中每位游客按8折购买;方式b是团队中除5张按标价购买外,其余按7折购买。如果你是团队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选择购买方式使整个团队更合算?

一次函数说课稿5分钟 一次函数说课稿沪科版篇十三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将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和”,每个领域在三个年级里都是螺旋上升的,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函数——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通过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求知欲望更迫切了,同时本节也渗透了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其他函数奠定了兴趣基础和能力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节内容针对的学习者是八年级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教学活动体验,乐意并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共享,为此确定目标如下: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 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即从“形”的方面解决问题。

(二)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进一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例,如“台风麦莎”对岛城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认知能力,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关心时事的意识。

3, 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更深层的体会数形结合,

难点是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史料。

本节课将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人的“兴趣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关注目标,来体现教学方式中的“新意”。

教学中将采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里利用图形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和人性化,关注思维,即解决问题的过程,淡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针对个人和小组进行及时的赞赏和肯定。

为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符合八年级上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教学媒体技术的支持,丰富学生的认知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 教学准备:1,提前一天了解“麦莎”的有关内容。

2,复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

(二) 教学过程

全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1, 情景引入 学习新知。2分钟

2, 议一议 探索新知。 8分钟

3, 练一练 巩固新知。 10分钟

4, 试一试 开阔思路。 5分钟

5, 读一读 培养兴趣。 7分钟

6, 练一练 巩固新知。 8分钟

7, 想一想 感悟收获。 4分钟

8, 布置作业。 1分钟

具体过程如下:(多媒体课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