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侗族导游词(七篇)

2023年侗族导游词(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21:08:57
2023年侗族导游词(七篇)
时间:2023-03-10 21:08:57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侗族导游词篇一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侗族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前往西双版纳著名的傣族聚集区,橄榄坝,去参观西双版纳傣族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属国家4a级景区。傣族园并不完全是一个人造景区,而是在原来5个保存较好的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的基础上建成的。景区面积336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也可以体验傣家的生活习俗,还可以观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文化艺术。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在傣语中,曼是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来搬石头的,曼将即“篾套寨”。

傣族的传统民居就是傣家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用来居住,这儿以前常有野兽出入,住在楼上不但可以防止野兽侵犯,还可以防潮防震。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傣家做客,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竹楼的楼梯级数越多代表房东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大家请注意,进屋之前要拖鞋,傣家的楼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阳台上放着装水的器皿,专供家人洗澡用;客厅里这根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内,如果外人进了卧室,就会惊动了灵魂。

傣家人向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就叫“傣锦”,在历史上中国名锦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家人世代用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花草树木图案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飞禽走兽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是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春满的意思是花蕊园,曼春满就是花蕊园寨。

我们在曼春满重点参观的是曼春满佛寺,它距今已有千年,曼春满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里的和尚都要来此朝拜。

佛寺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教的恩德。金塔是佛寺的标志,金塔对面的阁楼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不准出入。寺内高大塑像是佛主释迦牟尼,在佛像后面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意义重大,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像左边的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讲述“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靠右的一幅讲述“勐罕来历”,勐,指“地方”,罕,指“卷起”,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主释迦牟尼到这个地方来传教时,当地的让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为路太长而白布不够用,人们就将白布铺了又卷,卷了又铺直到曼春满,释迦牟尼感动至极,赐名勐罕。佛寺内还悬挂着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下面我们参观一下傣家的贝叶经。贝叶经是傣族园内七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在贝叶经上的,用贝叶来记载傣族的诗经、传说等。

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时间越长,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就进入曼乍,意为“厨师寨”,这个寨子因为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傣家人农闲时分,常常自得其乐的表演民族舞蹈,大家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请听,现在正是赞哈为大家献歌,赞哈在傣语里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稳定,歌词是即兴的,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客人来的傣族园,希望各位朋友玩的开心,旅途平安。现在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是赞哈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

各位请看,那边表演的是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起伏,身体和手臂的三道弯造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你还可以欣赏到葫芦丝表演和纹身舞等节目。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坐上电瓶车前往第四个村寨,曼听。曼听的意思是种花人居住的寨子,另一种说法“听”是停留的意思。曼听大白塔建于唐朝,它的造型像一个串起来的葫芦。寺内释迦牟尼佛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的诵经阁是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的。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井,这就是公主井。相传,修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视察,很快挖掘了这口水井,可惜公主的生命太短暂,大白塔刚建好,她就离开了人世。公主井旁有一奇观,就是塔包树,这其实就是一棵菩提树长在塔里面,是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先有塔,后有树,傣族的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

旁边这棵古树叫“将军树”,在树上栓一根红线,可保佑您一生平安。

各位朋友,游览完曼听后,我给大家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各位自由参观,你们可以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看傣族园内的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去孟巴拉纳西剧场观看精彩的歌舞表演,还可以去泼水广场参加泼水节。今天和大家的相伴非常开心,在讲解中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接下来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侗族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施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施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竖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售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尸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诗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貌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侗族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侗族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就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就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就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就是卧室,这就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就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就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就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就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就是花沁园,曼春满就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就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就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就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就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就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就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就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就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就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就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就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就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就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就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就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就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就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就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就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就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就是演员,又就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就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就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就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就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就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就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就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就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就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就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就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就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就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就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就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就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就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就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就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就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就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就是不就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侗族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就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就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就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就是卧室,这就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就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就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就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就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就是花沁园,曼春满就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就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就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就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就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就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就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就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就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就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就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就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就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就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就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就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就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就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就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就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就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就是演员,又就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就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就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就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就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就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就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就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就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就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就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就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就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就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就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就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就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就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就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就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侗族导游词篇七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资4200万元,已完成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旅游购物区地下水管、电线的埋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已于99年8月1日开门迎客。编辑本段主要景点西双版纳傣族园

迎宾广场:对游客进入傣族园进行傣家礼仪欢迎。

曼松满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动,如赕佛、颂经、拜佛等活动。

傣家村寨参观: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风光,体验傣家生活习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活乐趣。

江边活动区:村民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区,用于放高升、燃发孔明灯、斗鸡等民俗活动。 赶摆购物区:卖傣家烧烤、织绵、民间工艺品、傣包、木雕艺术品等,品茗版纳名茶的茶道欣赏,品尝傣家特色的风味餐厅。

泼水广场:景区主要活动区,每天举行上100人专业泼水队伍的大型露天剧场。

园内傣族自然村:大型泼水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体验天天泼水节的乐趣,感受傣家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露天剧场:以歌舞的形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傣族传统文化精粹,再现傣王招亲的历史渊源,反映傣家生活习俗,100余名演员,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