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8篇)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6 17:11:20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8篇)
时间:2024-08-06 17:11:20     小编:zd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一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国名著红楼梦里的爱恨之巅,纵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处处小心翼翼,也处处惹人怜爱,被质问及学业时答四书的她发现园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读过学,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无读书无知己,他只能隐去光辉做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姐。

然而贾宝玉是一个厌恶官场的男孩,同样闯入了林黛玉的世界里,从此也闯入了林黛玉的心里,因为她们有共同的赏读的书,共同喜欢的诗句,诗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诵诗句,不管世间道俗礼仪,他们超越了世间固化的观念,那也是因为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见他们的爱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终,终归是被固化的传统文化观念给拆散了。

袭人曾劝贾宝玉说,放着奶奶的贾宝钗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寻找不快乐吗?的确在温柔贤淑的贾宝钗面前,林黛玉不仅显得不够大方,而且还有些刻薄无理取闹,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爱敢恨才令贾宝玉迎难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这位女子,在世俗礼仪当前的那个时代,许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却做到了超脱的境界,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别人心生怜爱呢?

但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更是令人惊叹,在听到林黛玉丫头,紫雀谎称林黛玉妹妹要离开贾府时,贾宝玉便发了一次狂,直到的确确认林黛玉不会离开后才渐渐缓了过来,贾宝玉究竟是对林黛玉有多欢喜呢,一生做了两次狂,两次都是为了林黛玉而狂,宝玉的喜与悲都来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与喜也都是来自贾宝玉。

两个敢于挑战世俗与世俗追求不同的两个人却不能够走在一起,这样的悲剧是观众所不喜欢也不愿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为上,近亲相结亲上加亲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但他们有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从他们的语言文字从他们的吟诗作对,从他们的诗情画意中皆可体现出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教会我的是人生道路上直面自我的道理,更是勇于追求探索自我的精神,幸好在最好的年华里,看到过了,品尝过了红楼梦的爱恨痴情。在为人处事上,我们不能过多的学习王熙凤,但是也要懂得变通,善于见风使舵。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二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本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也就数《红楼梦》了。作者是曹雪芹。这是一篇本难懂的小说集。像是历史小说,又像是曹雪芹的自传体。

《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很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曹雪芹的思想我认为是很纯洁,他使用了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这个故事的美,这个故事的真是,看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好像里面的人物都跳出来一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是那么的精彩。

《红楼梦》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丑与美。让我分清世界之丑与美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三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从故事的开头,便写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缘份,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黛玉前世为绛珠仙子,化为人身是为了解前世的恩情,这也是黛玉为何总是哭泣的原因。本书描写了一个富贵至极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过程,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叙说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书中有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红楼梦再怎么繁华阑珊,终究是一场荒唐的大梦。《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它就好比一壶清茶,若不去仔细品尝它、斟酌它,是永远体会不到这壶茶深藏的甘甜的。红楼之所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用一生去品读。

书中的诗词美句可谓数不胜数,并且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回味。可能一句诗,一段词,便是一个人物的一生了。

金陵十二钗应该是最引人注目的,早在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时便提到了她们的结局,从此埋下了伏笔。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正有首词,而这首词就是她们每个人的命运。令人感慨,这或许就是“红颜薄命”吧。黛玉含泪而亡,宝钗孤守而终,探春远嫁他乡,迎春暴毙而亡,惜春出家守佛......一个个才貌过人的女子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而这根本原因便是贾家的衰败导致的。

贾家不过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以小见大,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朽。宝玉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的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在那个时候,表面还维持着繁华,但却从各方面暴露了开始衰败的迹象。

《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蜡烛,又是一首悲凉的挽诗。其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能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打动人心,让人对书中的人物感动与怜惜,这种心灵的颤动,至今也价值无限。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四

作为母亲,她心疼女儿,作为姥姥,她心疼外孙。作为长辈,她不能不体恤这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何况,自己膝下又无儿女,将来还得靠人家养活呢。

面对姑爷的满腹牢骚,姑娘的忍气吞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抢白几句,不过出气,完了还得替他们谋划,出主意。

年轻人毕竟要面子,求人之类的事,还得她。年逾古稀的刘姥姥,带上五六岁的板儿,就开始了艰难而辛酸的“探亲 ”之旅。

侯门深似海,这一去,看似顺利,但从作者的描写中,可捕捉到人物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心里突突的到喜的浑身发痒。教训板儿,是怕失礼,遭人耻笑,进门之前,先掸衣服,蹭到角门前,传神写出她内心忐忑,欲行又止的样子。陪笑写她求人的无奈,面见凤姐时,其忙欲起身又未起身,似热而冷,对于饱经世故的刘姥姥来说,不可能没有察觉,不可能不识人之眉高眼低,但她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她没忘自己此行的使命,筹措过冬之费用。当她终于鼓足勇气,忍耻,说明来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对于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忍耻,曹公仿佛怕读者看不明白,用了这么直白的一个词语,让人体味其内心困窘,求告之艰难。

不禁想到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过的,随着祖父入狱,父亲生病,他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出发点,也使他终生不能忘怀。

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赶上曹家“盛世”的末期。四五岁时,他家由于康熙、雍正皇位更迭的政治变故受到牵连,开始有了败落的征兆;雍正六年(1728)他父亲曹因亏空大量公款,被撤职抄家并递解回北京。这一年,曹雪芹不过十二三岁,也随同北上。(据资料)从此,陷入困顿。到了晚年,也曾陷入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敦诚在一首诗里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看来,正因为他有如此的经历,才了解到人世的沧桑,世事的艰难,人情的冷暖吧。在这一点上,周曹二公,应心有戚戚焉。

为了生存。放下自尊,看尽冷眼,饱尝鄙夷,终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也正因如此,出身高贵的曹公,有着可贵的平民意识。对笔下人物刘姥姥,曹公也有无限怜惜,在看似轻松的揶揄背后,有无限含泪的心酸。须得细细咂摸体味……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五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有怜香惜玉的贾宝玉,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凶狠泼辣的王熙凤……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满口黄牙、看似贪财的老婆子——刘姥姥。

刘姥姥的出场次数并不多。第一次是借着和周瑞家的关系进了荣国府,讨要好处。第二次是为了答谢上一次支援之恩,刘姥姥带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二进荣国府,并与贾母等人游大观园。第三次贾府家道中落,刘姥姥砸锅卖铁救走受难的巧儿。虽然刘姥姥是一个平凡的配角,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感恩贾府。

刘姥姥的感恩不仅在言语上,更在行动上。因为家里贫穷,实在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礼物,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将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的新鲜瓜果蔬菜,挑选最好的部分,送予荣国府,以示感谢。第二次更是砸锅卖铁,凑出银子,帮助巧姐脱离苦海。刘姥姥的仁义之举让人感动不已,她的感恩之心有多少人能做到?感恩并不需要十分宏大,哪怕只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也是感恩。

有一次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很成功地以较高的票数入围了,心里早已得意忘形。第二次评选的时候,同学们认为我对有些人不是很友好的,票数大幅度减少,差一点就落选了。回家我哭着跟爸爸抱怨,爸爸听了我的哭诉说:“我觉得你做得很不对,同学们投给你的赞成票都是来之不易的,你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而不是得意到忘了根本。”我听了之后心里十分惭愧。我没有像刘姥姥感恩贾府一样,感恩同学们的信任,我应该向她学习。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需要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感恩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心怀感恩,行动感恩,感恩身边每一个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成功。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六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仍是个小孩子。故事里的林黛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由于喜爱她,相反的,我从心里非常厌烦这位整天哭哭啼啼,干事尖刻,说话尖利的“小心眼”。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贾宝玉对她痴恋终身。

等我长大点了,我又从头拿起《红楼梦》。这时,我才渐渐理解黛玉的诗,黛玉的梦,黛玉的泪。从头读描绘她与宝玉的第一次碰头时的场景时,心里生出好些感受:初见时黛玉在心里说的一名“多么眼熟到如此”,宝玉信口开河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一问一答注定了这痴情的千古绝唱。

再读,再品。黛玉多愁的泪也有了源头。从小仰人鼻息的她,小心谨慎,惧怕他人对她的讪笑。她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中的青石凳上,却总是“结结实实裹着一床红绫子被”;她没有心气如薛宝钗,写出“年光光阴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她只愿“嫁与春风春不论,凭尔去,忍淹留”。

黛玉的离去,让我一向难以放心。黛玉深爱着宝玉,他们有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期望,期望白头偕老。却又无法上天让黛玉在心上人与另一个女性的良辰吉时,一面是洞房花烛,一面是生死离别。黛玉是苦的,有那么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爱的人的凝视下离去。她却只能焚稿断情魂归离恨天。黛玉输了,败了,而胜者是那与她心上人结下金玉良缘的薛宝钗。但是,黛玉又在哪里输了呢,她的才思谁能比较?她的一颦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计的社会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泪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走运的。国际与封建的漆黑没有玷污这位“珠仙子”,她一向傲慢纯真,她能够持续做自己,持续纯真狷介,就如她的诗“质来洁来还洁去,强于浑浊陷渠沟”!

合上书,闭上眼,一个消瘦苍白的女子渐渐在漆黑中消逝,痴痴地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本书使我理解了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七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痴梦仙姑林黛玉,绛洞花王贾宝玉,谁为情痴,二人终别离。

林黛玉这株绛珠草注定要用短促却美丽的一生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她偿还的方式是用自己的眼泪。曹雪芹绘了一个脱俗而高傲的林黛玉,但这一缕芳魂也注定是脆弱而寂寞的。多愁善感、睹花落而伤春尽,见残红而悲泪洒,是她的一切,除此,她一无所有。用草来形容她大多是不合适的,草有韧劲,而林黛玉却软弱,每日泪眼朦胧,这泪时而来得有由,大多是显得有些小儿女状了。

贾宝玉本是一块天外的顽石,获得灵气之后来到人间。林黛玉的眼泪仿佛是上天的甘露,滋润着贾宝玉的灵气,使他如同他身上从天外世界里带来的那块玉石般始终出淤泥而不染。在女儿众聚大观园中,贾宝玉是那样的幸福,他是一块被黛玉眼泪感化的石头,始终保持他那如同顽孩般的性情。

他们的结局却只能用惨烈来理解,林黛玉的优柔寡断导致她气绝身亡,而人们至今还在”讨伐“贾宝玉为何只是出家而未能有勇气与林黛玉”生不同时死共穴“。其实封建家族已经让他们的灵魂受尽折磨而死,没办法,生不逢时。

读罢谁知自己也沾染上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不禁感到古人的悲哀,但更多的是对于当下人们对感情当成儿戏的感叹。

黛玉的愁,宝玉的痴,宝钗的痛。穿插流淌于从未歇止的明争暗斗中。暗潮汹涌处,如水的纯洁会隐晦于脏污的泥沼,如诗的澎湃,终究也会隐消于句点。于是这便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剧,我该庆幸吗?亦或叹惋再三?之后,人去楼空,大观园步步走入衰败,一切的繁华,奢靡,虚伪,罪恶化成云烟。那痛苦的岁月化成把把利剑,探入了多少人的心口。

烟洗风梳后,人伴秋水前。不由得魂儿竟飘进了大观园,至今,我仍为雪芹先生的文采所醉,一本不轻的《红楼》,所有的,不知是几百张薄纸,还是无数的愁思,沉沉的,如同浸润了离人泪,又化作鸳鸯手中的剑,直直探入心口。雪芹先生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华丽文字及丰厚的时代文化底蕴所堆砌的碉堡,在我看来,他真正的成功是在看尽了人性的善与恶,当时社会的凶与险,官场的奸与诈,于混沌的世道上,竟颤颤地开出了一池绚烂。越是毫不掩饰的黑暗,就越能成长灿烂夺目的神奇。也许,这是拜先生的经历所赐罢,点点滴滴,经过的不只是心与血的交汇,水与火的洗礼,而是一个时代的盛衰,人心的成长。破败之后的废墟下,是多少思想的积聚,空留下近代多少学者苦苦唏嘘着往日的繁华,思虑着余下的荒芜。

红楼梦的感悟和收获篇八

读完《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这么几个人物。

贾宝玉,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底派子孙,他出身不凡,有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与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萌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生活道路,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大胆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最终弃家出走。

林黛玉,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叛逆者。她出身“清贵之家”,因父母早丧,寄居在贾府。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妗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始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与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着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终于,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作者倾注了极大同情的一个悲剧典型。

薛宝钗,是书中与黛玉相对立的形象。她出身皇商家庭,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谨守封建妇德,是封建妇女的典型。她表面“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实际上有她的“青云之志”,谙熟世故,城府较深,性格本质与黛玉截然不同。在人事关系复杂的贾府里,采取的态度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封建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王熙凤,是书中最令人难忘的人物。这个深受贾府老祖宗喜欢的孙媳妇,一方面美丽,果敢,机敏,干练,另一方面狡诈,狠毒,圆滑,贪婪。她时而狠毒,时而风趣,时而兴风作浪,时而化险为夷。她是一个不甘寂寞,有着极强的权势和野心的女人,凭借夫家,娘家的权势,暗中勾结官府,包揽词讼,接贪婪赂,放高资金买卖,害死人命,干下了一系列罪恶的勾当,最终被休回娘家,也有说是早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对他的概括。

书中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