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3篇)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9 14:56:29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3篇)
时间:2023-03-09 14:56:2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一

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3、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4、“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5、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6、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7、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8、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9、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10、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11、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12、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1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16、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17、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1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0、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1、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23、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4、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6、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7、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8、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30、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3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二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二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三

1.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上海浦东的开放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6.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7.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8.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9.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开始建立海上霸权。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11.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12.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1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4.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1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6.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17.1999年1月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

18.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