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明显陵导游图(16篇)

明显陵导游图(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8 10:20:48
明显陵导游图(16篇)
时间:2023-03-08 10:20:4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明显陵导游图篇一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90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明显陵导游图篇二

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 ___ ,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90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明显陵导游图篇三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14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宫金銮殿修建,这是殿堂内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径竟达1.06米,两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这些梁柱及殿内其他木结构使用的均是来自四川、湖广一带深山密林中的珍贵树种金丝楠木,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殿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啊!

在大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这些配殿主要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语念经的地方。

陵恩殿后面的这个门叫陵寝门,这陵寝门只供帝、后、妃们进入,其他王公大臣们是不得入内的,陵寝门后还有一道二柱门,大家看这两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只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陵寝。二柱门后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专供帝、后、妃们祭祀谒陵的供台,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请大家看这石香炉的炉顶,雕刻着海波、云、龙面纹,非常精美。据说,这石香炉只有后来的皇帝谒陵时才能开启炉顶使用,显陵每年都要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清明、中元(7 月 15 日)和冬至为最盛,称三大祭。

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1990 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14 年也就是 1519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宽112 米,南北长 125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而前后宝城以瑶台想连接寓意人的灵魂已进入仙境。两座宝城修建的时间相隔19年。在我过古代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后是不能见天日的。于是,新地宫建成后,在旧地宫与新地宫之间修建了一条通道,并筑成瑶台。当年嘉靖皇帝的父亲与母亲合葬时,其父亲朱佑元的棺椁就是从瑶台下的通道运到了新地宫。可以说,瑶台在显陵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显陵自修建至今已近 500 年了,期间经历数次劫难。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1643年冬,李自成大军攻陷承天府(即钟祥),拆毁朱家的家庙,并欲挖掘显陵地宫。据说正准备开挖前地宫时,恰遇雷电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惧,未敢动土,便放火烧毁陵内所有木制结构的建筑作罢。如今科学探测证明显陵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民风纯朴,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显陵地宫开启时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显陵宝城的修筑凝聚当时先进的科学思想,请大家注意看在环形的宝城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龙头。龙头自颈部至龙嘴是相通的,所有龙头都是面朝宝城外侧。这就是显陵独特的排水系统。每逢下雨时,积聚的雨水通过龙头嘴的管道排出宝城外,以便环道干爽和减少坟冢的积水量。我们今天家里用的水龙头其叫法即源于此。除排水这一实用性外,威武凶悍的龙头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同时,建造者们也是借此物之威力保卫亡灵。

各位贵宾,请随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楼。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明显陵导游图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20xx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20xx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20xx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明显陵导游图篇五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参观游览。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 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 198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_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 500 多处,中国仅 30 处,属文化遗产的仅21 处,湖北仅 2 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 32 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90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__至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由于设计巧妙,弯曲的河水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环而川媚”,由于九曲河的营建,使周围的环境顾盼生辉。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统的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善,又与其他明陵有显著的区别,成为神奇显陵的重要特点。

各位贵宾,这弯曲的九曲河让您能产生怎样的想象呢?对,龙!它正像一条弯曲腾挪的水龙游弋在青山绿水的陵区,给显陵增添了鲜活的灵气。

请大家看这座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 72 块,望柱 72根,所有栏板上都掏空到成净瓶如意方形,桥之间的两边望柱是火煸形柱头,而两边侧桥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头,中间桥的望柱是子母狮蹲于柱头,非常独特,两头的栏板上雕的是一种怪兽,我们叫它靠山兽。整个御桥建造华丽,雕刻艺术精美,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有人说可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媲美。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革命,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1998 年照愿样修复的。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在门旁的建筑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标志的外沿是一个圆形,代表地球与大自然,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方形和圆形的相连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圆形环护着方形又有对人类文明应予以保护的意思。各位贵宾,我们在游览显陵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对显陵环境的爱护,您的文明举止就是对显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谢谢大家!

这里是御碑楼,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这只类似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就是龙的其中一子,它天生喜文善水长寿,尤其最喜负重。这碑身重20吨,它可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可以自行树立的,凡后世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因此这种碑是为表彰其“丰功伟绩”,树立此碑即是显示墓主显赫的身份和高贵的地位。可惜的是,此碑在革命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派砸断,碑身即断裂成现在的几块,而整个碑楼的木制结构则毁于明末兵火。

大家请看神道两边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相传东边的一柱为“望君出”,西边的一柱为“望君归”。“望君出”呼唤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宫,去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多的流连,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它们反映了天下百姓对“圣明天子”的渴望。

望柱后面的这些石雕叫石像生。它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明代,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队仪仗队排列两侧外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子里,放在街道两旁,以壮皇威。待皇帝死后,也需要相同的排场,所以就在陵前设置了石像生。这种做法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皇帝、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像不尽相同。前面的第一对是狮子,狮是百兽之王,显示着皇帝的雄风与威严。第二叫獬豸,又叫独角兽,它是传说中的饿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邪正,把它放在陵前,起着扶正辟邪的作用。第三对是骆驼,第四对是大象,一个来自北方沙漠,一个来自南方丛林,代表着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五、第六对是麒麟,传说中的太平、祥瑞之兽,代表吉祥,放在陵前有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意。第七、第八对是马,古人的坐骑,皇帝仪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后面四对文臣、武将象征帝王驾前的文武百官。各位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辨别这些文臣、武将的官职大小吗?先看武将,持短剑者官职较高,再看文臣,官帽护耳者官职较高。请大家注意看:所有这些石像生连同底座均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那么如此之大的石料又是怎样从远处的深山运来的呢?相传采用的是“旱船拽运”的方法,即沿运石道路每隔一里在地下凿一深井,冬天到来时将水打出泼在路面,将巨石沿水面拖行。可以想象,为修建此陵,众多劳役们要付出多少血汗啊!另外沿途我们可看到很多墙砖上都刻着地名,这也说明显陵的每一片砖瓦都来自全国各地,工程之浩大,调动人力物力之众多,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六天柱三门四壁组成,门之间两侧由石、砖、琉璃件构成的仿木建筑,每根石柱上雕有独角兽一只,额柱上均装饰有支云头和火焰宝珠,故此门又叫“火焰牌坊”。相传此门是仿神话中的南天门所建,经过此门,帝王的灵魂就上了天堂。各位朋友,让我们也穿过此门进如一个新的世界吧!

穿过棂星门后请大家注意我们前面的这段神道,它不是直的,而是湾的,这又是显陵的一个神奇之处了。显陵在神道处理上与明代诸陵不同,在陵区中部,砌了一条弯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龙鳞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墓。大家请看这中间铺筑的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匠人的智慧。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14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宫金銮殿修建,这是殿堂内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径竟达1.06米,两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这些梁柱及殿内其他木结构使用的均是来自四川、湖广一带深山密林中的珍贵树种金丝楠木,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殿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啊!

在大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这些配殿主要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语念经的地方。

陵恩殿后面的这个门叫陵寝门,这陵寝门只供帝、后、妃们进入,其他王公大臣们是不得入内的,陵寝门后还有一道二柱门,大家看这两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只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陵寝。二柱门后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专供帝、后、妃们祭祀谒陵的供台,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请大家看这石香炉的炉顶,雕刻着海波、云、龙面纹,非常精美。据说,这石香炉只有后来的皇帝谒陵时才能开启炉顶使用,显陵每年都要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清明、中元(7 月 15 日)和冬至为最盛,称三大祭。

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1990 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14 年也就是 1519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宽112 米,南北长 125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而前后宝城以瑶台想连接寓意人的灵魂已进入仙境。两座宝城修建的时间相隔19年。在我过古代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后是不能见天日的。于是,新地宫建成后,在旧地宫与新地宫之间修建了一条通道,并筑成瑶台。当年嘉靖皇帝的父亲与母亲合葬时,其父亲朱佑元的棺椁就是从瑶台下的通道运到了新地宫。可以说,瑶台在显陵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显陵自修建至今已近 500 年了,期间经历数次劫难。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1643年冬,李自成大军攻陷承天府(即钟祥),拆毁朱家的家庙,并欲挖掘显陵地宫。据说正准备开挖前地宫时,恰遇雷电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惧,未敢动土,便放火烧毁陵内所有木制结构的建筑作罢。如今科学探测证明显陵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民风纯朴,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显陵地宫开启时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显陵宝城的修筑凝聚当时先进的科学思想,请大家注意看在环形的宝城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龙头。龙头自颈部至龙嘴是相通的,所有龙头都是面朝宝城外侧。这就是显陵独特的排水系统。每逢下雨时,积聚的雨水通过龙头嘴的管道排出宝城外,以便环道干爽和减少坟冢的积水量。我们今天家里用的水龙头其叫法即源于此。除排水这一实用性外,威武凶悍的龙头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同时,建造者们也是借此物之威力保卫亡灵。

各位贵宾,请随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楼。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明显陵导游图篇六

今天 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之巅,是国家五a级风景区,黄鹤楼素有“天下绝景,千古好楼”的美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成为江南三大名楼。所以如果您来武汉不到黄鹤楼去看看,您会遗憾终身的。现在就请大家带好您的随身物品跟随我一起直奔主题吧!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这座高楼就是黄鹤楼的主楼,主楼净高51.4米,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非常浓厚的诗情画意。大家数数黄鹤楼一共有几层呢,是五层吗?其实大家只答对了一半,因为黄鹤楼是外五内九的建筑。现在先给大家留个悬念,等进了黄鹤楼再为大家揭晓谜底。下面我们就一起进主楼看一看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大厅宽22米,长14米,您看这些古香古色的大柱,周长有两米,它们直通顶层可以说是整栋楼的擎天柱。

大家再把目光移到这幅《白云黄鹤图》上,他是有756块彩陶版镶嵌而成,这幅壁画取决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又有“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看上面这位老者,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像对人间恋恋不舍。他下面的那些群众,把酒狂欢,载歌载舞,仿佛是在喜迎黄河归来。大家之意到楼下的那些花了吗?是什么花呢?对了,就是梅花。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在此也是想表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好,请大家随我到楼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二层之间都有这样一个跑马廊。刚才是黄鹤楼是外五内九的建筑,现在就为大家揭晓谜底。黄鹤楼本身有五层,每两层之间就有这样一个跑马廊,所以就有九层。这里陈列着一些历史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现在呢,我们就到真正的二楼去参观一下。二楼中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他们各自代表了其处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建筑大多以一条中轴线对称的向左右两边延伸,而大家看到的这个唐代模型可以说是再现了这一风格。看,它雄伟壮观,城与墙相连呈对称形式布局。整栋楼的颜色以绿色为主,黄色为其次。这种搭配看上去清新雅致。大家知道吗?唐代还是黄鹤楼从军事楼转变为观赏楼的转折期呢。大家再看一下宋代的楼,它的楼与城分离开来,更显雄伟,颜色也有原来的绿色转变为黄色,一则体现了当时烧制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

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 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 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将我国天文历法与我国古代建筑结合起来,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它被雷火击毁了。

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是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采用外五内九的模式。用现代材料钢筋水凝混合而成。可以说现代黄鹤楼是源于古代又优于古代了。

进入三楼,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并题到:“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吟完,搁笔而去。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而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0平方米,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他几幅绕大厅一周,显示出了这组壁画的主题---永存。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富丽堂皇的晴川饭店,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大别山

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呢,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别山。说到大别山啊,我想大家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壤,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无数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其实,大别山还是一个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已经被开发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在这里不仅可以让你饱赏奇峰、险岭、怪石、云海之神奇,还可以让你尽情领略天堂秀水的风韵。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罗田英山县境内,现有野生植物1487种,动物634种,森林覆盖率达96%,是鄂东的生物基因库。1996年5月林业部组织专家组对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和评审,一致认为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并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我们都知道,浙江有个杭州,湖北有个天堂。关于天堂又这样一首民谣:你说那个天堂高不高,就在这天上九重霄;你说那个天堂美不美,人在画里云中水;你说那个天堂妙不妙,上去一看就知道。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这“根生两省,叶落三县的”天堂寨了

又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您在这步步皆有景,景景可如画的天堂寨中游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天堂寨是大别山主峰,号称中原第一峰,它雄踞一方,最高处海拔高达1729米,总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最神奇的景观便是山!景区以山雄、壑幽、水秀而著称。天堂寨沟壑纵横,曲折幽长,竞显深奥之形。涧中泉石错落,鸟语喃喃。溪畔林木掩映,翠竹藏幽,尽显自然本色。天堂水色秀丽,碧波流长。这里的水以清澈透明、甘甜滋润而称著。景区内溪流蜿蜒曲折,萦回于山谷之中。

在登山之前呢,需要提醒大家的又三点:第一,大别山是我国七大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是我国4a级旅游风景区,所以在游览途中,请那些为我国烟草事业做出贡献的烟民朋友们委屈一下啦,我想各位也不忍心看到这么美丽的森林因为又了烟而又任何破坏是吧。第二,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您可不要说不采白不采,因为您有可能采下的就是天堂寨的寨宝,所以请大家手上留情,脚下留意,不要沾花惹草哦。第三,在游览途中,也请大家之一风景区内的环境卫生,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那么人人向往的天堂寨到底如何?现在就请大家带好您的

随身物品,跟随我一起去天堂寨寻找答案吧。

来天堂寨最好玩的就是攀登顶峰了,去顶峰的路又窄又长又有荆棘当道,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艰难险阻。不过在这儿呢流行一句话:不登天堂寨,枉为罗田客。来,请大家根我走这条小路,这是去顶峰唯一的路,我们要先爬上天梯,拐过九曲十八弯,越过高山岭,最后翻过跑马岗,才能到达顶峰。大家是不是觉得越是觉得艰辛越能体会到攀登的快意呢?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被人们誉为“天堂三绝”之一的哲人峰。大家请细看,这个峭壁高约100米,酷似一硕大头颅,阔额浓眉,高高隆起的鼻梁,肉质丰厚的嘴唇,凝思北望,仿佛在思索着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这里的建筑,统一为明清式。大多都是依山就势掩映布局。相当具有山寨特色。山路崎岖,请大家小心脚下,注意安全。这里看似不起眼,其实呀它具有相当有利的军事条件。

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点。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刘邓大军,依照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人鲁西南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胜利的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功的序幕。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天堂寨的顶峰天堂顶了,站在这儿,环视天下,我们可以可见十万大山拥拜于下。向北望去中原就在脚下,南眺荆楚山水尽收眼底。站在天堂顶上,凌晨观日出会让您仿佛置身于九天之外,傍晚看日落则如在仙宫漫步。每当雨过天晴,早晨登峰观云海更是气象万千,茫茫云海,层层烟流,景色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机会看到这一番景色,但是如果您下次又机会再来大别山看到这样的景色,您一定不会觉得失望

长江三峡

众所周知,咱们华夏大地盘踞着两条世界巨龙,一条是被我们称作母亲河的黄河,一条可以说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长江,三峡是长江的一段峡谷,要想了解三峡呢我们首先得从了解长江开始。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唐古拉山脉主峰,全长6300公里,长度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长江在纳百川容千流之后,穿山越谷,气势磅礴,在重庆至湖北境内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早就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壮观的百里山水画廊。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三个峡谷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们,现在就请大家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开始我们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我们现在将要看到的就是风光绮丽的西陵峡了,它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的西边,因此我们叫它西陵峡。西陵峡过去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虽然现在由于大坝的修建有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但三峡秀丽的风光仍不改色。

到了香溪河口,西陵峡的峡谷段就走完了,穿过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便进入了巫峡。巫峡因巫山而得名,东起巴东县的官渡口,西止重庆巫山的大宁河口。全长45千米,是三峡众既长而又整齐的峡,因此人们也称它为“大峡”。我们可以看到,巫峡峡长谷深,迂回曲折,船在峡中行,时而大山当前,“山穷水复疑无路”;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有人把巫峡比喻成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都知道,巫峡是以幽深秀丽而闻名的,而其中尤以那排列在大江两岸的巫山十二峰为最。以前船过巫峡时,旅客们总是情不自禁地依栏眺望,兴致勃勃地欣赏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这十二峰全由石灰岩组成,高出江面千米左右,屹立在峡江南北,有的形似画屏,有的峰若聚仙……千姿万态,引人入胜。

明显陵导游图篇七

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 ,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明显陵导游图篇八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 14 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宫金銮殿修建,这是殿堂内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径竟达 1.06 米,两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这些梁柱及殿内其他木结构使用的均是来自四川、湖广一带深山密林中的珍贵树种金丝楠木,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殿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啊!

在大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这些配殿主要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语念经的地方。

陵恩殿后面的这个门叫陵寝门,这陵寝门只供帝、后、妃们进入,其他王公大臣们是不得入内的,陵寝门后还有一道二柱门,大家看这两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只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陵寝。二柱门后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专供帝、后、妃们祭祀谒陵的供台,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请大家看这石香炉的炉顶,雕刻着海波、云、龙面纹,非常精美。据说,这石香炉只有后来的皇帝谒陵时才能开启炉顶使用,显陵每年都要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清明、中元( 7 月 15 日)和冬至为最盛,称三大祭。

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 1990 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 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 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 14 年也就是 1519 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 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 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 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宽112 米,南北长 125 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而前后宝城以瑶台想连接寓意人的灵魂已进入仙境。两座宝城修建的时间相隔 19 年。在我过古代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后是不能见天日的。于是,新地宫建成后,在旧地宫与新地宫之间修建了一条通道,并筑成瑶台。当年嘉靖皇帝的父亲与母亲合葬时,其父亲朱佑元的棺椁就是从瑶台下的通道运到了新地宫。可以说, 瑶台在显陵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显陵自修建至今已近 500 年了,期间经历数次劫难。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1643 年冬,李自成大军攻陷承天府(即钟祥),拆毁朱家的家庙,并欲挖掘显陵地宫。据说正准备开挖前地宫时,恰遇 雷电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惧,未敢动土,便放火烧毁陵内所有木制结构的建筑作罢。如今科学探测证明显陵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民风纯朴,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显陵地宫开启时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显陵宝城的修筑凝聚当时先进的科学思想,请大家注意看在环形的宝城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龙头。龙头自颈部至龙嘴是相通的,所有龙头都是面朝宝城外侧。这就是显陵独特的排水系统。每逢下雨时,积聚的雨水通过龙头嘴的管道排出宝城外,以便环道干爽和减少坟冢的积水量。我们今天家里用的水龙头其叫法即源于此。除排水这一实用性外,威武凶悍的龙头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同时,建造者们也是借此物之威力保卫亡灵。

各位贵宾,请随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楼。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 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明显陵导游图篇九

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 ,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20xx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20xx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20xx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20xx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20xx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20xx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二

要想深入了解这座古都城,就必须首先对整个楚国历史及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有所了解。

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时为高辛氏的火官之长,死为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时就已发展成为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集团,号称祝融八姓。殷商时期,祝融部落集团分布于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长牡荆,被商人称之为“荆”。西周时期,荆人的首领鬻熊,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后来,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熊绎建都于丹阳,即今襄樊市南漳县境内。熊绎的第四孙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心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之主熊通,继续了熊渠的开疆拓土历程。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后文王即位,迁都于“郢”,今湖北宜城境内。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楚庄王励精图治,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时期。共王继位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弱。康王,灵王,平王,昭王之时,进一步衰落。公元前520xx年冬,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后秦楚联军击败吴军,昭王回到破败不堪的郢都,感伤满怀,与臣僚商议后,迁都长江北岸的今湖北荆州,都名仍为郢。

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但怀王未能把握好合纵连横的机遇,致使楚国在战国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楚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20xx年春,秦大败楚于丹阳,并夺取了楚汉中郢。公元前278年,秦军对楚国国都发起总攻势,很快占领了郢。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建立新都陈郢,后考烈王时,迁都寿郢,即今天安徽寿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20xx年,秦军攻陷寿郢,绵延820xx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纵观整部楚国历史,楚子受封,昭王南征,楚子问鼎,吴起变法,宣威盛世,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楚国的兴衰史,其都城变迁丹阳,荆州纪郢,淮阳陈郢,安徽寿郢,纪南城见证了楚国的兴衰。

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荆州为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农商兴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时诸葛亮称它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历兵家必争之地。因在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最大最繁x的城市,楚国的国都,因楚国人将作过都城的地方叫“郢”,因此,纪南城又被称为“纪郢”。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陈郢,楚国共有二十个王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之久。

纪南城西有沮河自北向南流入长江,城东有夏水,扬水与江水交汇,城北有大道直通中原,水陆交通方便。在军事上,它可锁巴蜀,控吴越,争衡中原。在经济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一个少有的富庶之地。

使楚国成为霸主的杰出人物是楚庄王。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还颇有些传奇色彩呢!据《史迹》记载,他即位后的三年中,日夜作乐,不出号令,而且不准大臣讽谏。有位叫伍举的大臣,见庄王左抱郑姬,又抱越女,终日坐在钟声鼓乐之中,再也看不下去了,便采用寓言的形式讽谏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充满自信地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遂罢乐听政。他任用贤能,开疆拓土,争夺中原,先后统一了五十多个诸侯国,被各诸侯国推为“盟主”。楚国的疆域在全盛时期,北至黄河,东到海滨,西至云南,南到湖南南部,包括长江,汉水,淮河流域最重要的地区。

在此基础上,楚国孕育了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荆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辞》。楚文化因楚国楚人而得名,是兴于周而对中x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区域文化,绵延800多年,与周朝相始终。随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楚文化脱颖而出,进而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共同成为中x文化的两大主流。在以后的岁月中,南北两支x夏文化相互融合、转变、更新,一起铸就了古中国的灿烂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楚人建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汉之际是楚文化的转变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

纪郢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都会之一。汉桓谭《新论》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而暮敝”。就是说,当时纪郢中,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来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挤破了。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纪南城是非常繁x的。

楚国后期的统治者不思进取。骄奢淫逸,使国力日渐衰退。顷襄王迁都陈郢后,楚国的大都会纪郢沦为废墟。

不过,人类在自然界留下的记载是难以泯灭的。1961年和1975年对纪南城进行的考察,获得了大量资料。当年的土城墙,仍尚存在。城内城外,地上地下,有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当时社会变革和楚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文化宝库。通过考古发掘,纪郢城内楚王台榭,宫殿及古建筑遗址历历可寻,陶器,铁器,铜器,筒瓦,板瓦等东周文化遗物俯拾皆是。纪南城址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城垣用灰褐色或黄色土筑成,现有高度3.9至7.6米,垣顶面宽10至14米,除墙身外,内外均有护坡。城垣外绕护城河,宽40至80米,与穿城而过的古河道相通。城垣四周发现城门7座,东垣1座,西,南,北各2座。西垣北门有3个门道,中门道宽3.6米左右,可通船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水门。城的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附近有纺织,冶炼等作坊及商业区遗址。今城垣上立有郭沫若题写的“楚都纪南城”标牌。1962年楚都纪南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郢城遗址周围楚墓遍地,离城不远的纪山,八岭山,雨台山和长湖边上的墓葬,规模相当庞大,埋藏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物。几年前发掘了几座中型墓葬,出土文物就数以千计,其中如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勾剑,楚王孙鱼戈,彩绘木雕小座屏,凤纹铜尊,错银龙凤纹尊及彩绘石磐等,都十分珍贵。是我国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于出土的成批的楚国竹简,更是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历史文物是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纪郢城内的凤凰山,自公元前278年秦国拔郢后,便成了秦汉时期的一处墓地。经钻探,在5.2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古墓180多座,现已经发掘30多座,出土两千多件文物。1975年6月发掘的168号汉墓,葬于西汉文帝十三年,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对于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手工业以及医药,防腐技术等都有重要价值。因此,文物考古界将纪郢成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好了,各位朋友,纪南城就快到了,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行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座古城,共同感受一下历史赋予它的厚重感吧!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三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参观游览。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 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 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 500 多处,中国仅 30 处,属文化遗产的仅 21 处,湖北仅 2 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 32 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至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由于设计巧妙,弯曲的河水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环而川媚”,由于九曲河的营建,使周围的环境顾盼生辉。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统的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善,又与其他明陵有显著的区别,成为神奇显陵的重要特点。

各位贵宾,这弯曲的九曲河让您能产生怎样的想象呢?对,龙!它正像一条弯曲腾挪的水龙游弋在青山绿水的陵区,给显陵增添了鲜活的灵气。

请大家看这座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 72 块,望柱 72 根,所有栏板上都掏空到成净瓶如意方形,桥之间的两边望柱是火煸形柱头,而两边侧桥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头,中间桥的望柱是子母狮蹲于柱头,非常独特,两头的栏板上雕的是一种怪兽,我们叫它靠山兽。整个御桥建造华丽,雕刻艺术精美,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有人说可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媲美。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文革,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 1998 年照愿样修复的。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 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在门旁的建筑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标志的外沿是一个圆形,代表地球与大自然,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方形和圆形的相连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圆形环护着方形又有对人类文明应予以保护的意思。各位贵宾,我们在游览显陵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对显陵环境的爱护,您的文明举止就是对显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谢谢大家!

这里是御碑楼,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这只类似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就是龙的其中一子,它天生喜文善水长寿,尤其最喜负重。这碑身重 20 吨,它可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可以自行树立的,凡后世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因此这种碑是为表彰其“丰功伟绩”,树立此碑即是显示墓主显赫的身份和高贵的地位。可惜的是,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派砸断,碑身即断裂成现在的几块,而整个碑楼的木制结构则毁于明末兵火。

大家请看神道两边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相传东边的一柱为“望君出”,西边的一柱为“望君归”。“望君出”呼唤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宫,去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多的流连,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它们反映了天下百姓对“圣明天子”的渴望。

望柱后面的这些石雕叫石像生。它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明代,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队仪仗队排列两侧外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子里,放在街道两旁,以壮皇威。待皇帝死后,也需要相同的排场,所以就在陵前设置了石像生。这种做法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皇帝、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像不尽相同。前面的第一对是狮子,狮是百兽之王,显示着皇帝的雄风与威严。第二叫獬豸,又叫独角兽,它是传说中的饿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邪正,把它放在陵前,起着扶正辟邪的作用。第三对是骆驼,第四对是大象,一个来自北方沙漠,一个来自南方丛林,代表着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五、第六对是麒麟,传说中的太平、祥瑞之兽,代表吉祥,放在陵前有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意。第七、第八对是马,古人的坐骑,皇帝仪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后面四对文臣、武将象征帝王驾前的文武百官。各位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辨别这些文臣、武将的官职大小吗?先看武将,持短剑者官职较高,再看文臣,官帽护耳者官职较高。请大家注意看:所有这些石像生连同底座均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那么如此之大的石料又是怎样从远处的深山运来的呢?相传采用的是“旱船拽运”的方法,即沿运石道路每隔一里在地下凿一深井,冬天到来时将水打出泼在路面,将巨石沿水面拖行。可以想象,为修建此陵,众多劳役们要付出多少血汗啊!另外沿途我们可看到很多墙砖上都刻着地名,这也说明显陵的每一片砖瓦都来自全国各地,工程之浩大,调动人力物力之众多,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六天柱三门四壁组成,门之间两侧由石、砖、琉璃件构成的仿木建筑,每根石柱上雕有独角兽一只,额柱上均装饰有支云头和火焰宝珠,故此门又叫“火焰牌坊”。相传此门是仿神话中的南天门所建,经过此门,帝王的灵魂就上了天堂。各位朋友,让我们也穿过此门进如一个新的世界吧!

穿过棂星门后请大家注意我们前面的这段神道,它不是直的,而是湾的,这又是显陵的一个神奇之处了。显陵在神道处理上与明代诸陵不同,在陵区中部,砌了一条弯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龙鳞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墓。大家请看这中间铺筑的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匠人的智慧。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 14 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宫金銮殿修建,这是殿堂内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径竟达 1.06 米,两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这些梁柱及殿内其他木结构使用的均是来自四川、湖广一带深山密林中的珍贵树种金丝楠木,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殿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啊!

在大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这些配殿主要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语念经的地方。

陵恩殿后面的这个门叫陵寝门,这陵寝门只供帝、后、妃们进入,其他王公大臣们是不得入内的,陵寝门后还有一道二柱门,大家看这两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只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陵寝。二柱门后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专供帝、后、妃们祭祀谒陵的供台,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请大家看这石香炉的炉顶,雕刻着海波、云、龙面纹,非常精美。据说,这石香炉只有后来的皇帝谒陵时才能开启炉顶使用,显陵每年都要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清明、中元( 7 月 15 日)和冬至为最盛,称三大祭。

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 1990 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 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 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 14 年也就是 1519 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 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 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 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宽112 米,南北长 125 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而前后宝城以瑶台想连接寓意人的灵魂已进入仙境。两座宝城修建的时间相隔 19 年。在我过古代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后是不能见天日的。于是,新地宫建成后,在旧地宫与新地宫之间修建了一条通道,并筑成瑶台。当年嘉靖皇帝的父亲与母亲合葬时,其父亲朱佑元的棺椁就是从瑶台下的通道运到了新地宫。可以说, 瑶台在显陵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显陵自修建至今已近 500 年了,期间经历数次劫难。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1643 年冬,李自成大军攻陷承天府(即钟祥),拆毁朱家的家庙,并欲挖掘显陵地宫。据说正准备开挖前地宫时,恰遇 雷电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惧,未敢动土,便放火烧毁陵内所有木制结构的建筑作罢。如今科学探测证明显陵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民风纯朴,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显陵地宫开启时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显陵宝城的修筑凝聚当时先进的科学思想,请大家注意看在环形的宝城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龙头。龙头自颈部至龙嘴是相通的,所有龙头都是面朝宝城外侧。这就是显陵独特的排水系统。每逢下雨时,积聚的雨水通过龙头嘴的管道排出宝城外,以便环道干爽和减少坟冢的积水量。我们今天家里用的水龙头其叫法即源于此。除排水这一实用性外,威武凶悍的龙头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同时,建造者们也是借此物之威力保卫亡灵。

各位贵宾,请随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楼。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 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四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被称其为湖北的“呼伦贝尔”的大九湖风景区,大九湖并非湖,而是一片沼泽地,属山涧盆地,也是一处高山湿地。高山湿地在我国不多见。这里海拔1700米,面积为36平方公里,中间却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围,若是在平原地区,这块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出现这样的大面积的平地,却是少见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称。

大九湖位于神农架的西麓,紧邻四川,靠近陕西,与重庆的巫溪、巫山县交界,是神农架通向重庆的西大门,古来便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也是神农架的四个乡之一的——大九湖乡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后,最有趣的还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头,仔细数一下,您会发现有九座山峰,有的人看着觉得是九条苍龙,在争饮甘醇,龙头、龙颈、龙身、龙尾无不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又有人说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条牛尾,山头依稀为牛腿、牛屁股。还有四句歌谣“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未回头,何时识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

两种说法不仅有形象依据,而且还有历史依据,九龙争饮说源出神农氏采药酿药酒时,引来了九龙争饮,造就了“四周山纵横,中间一地坪,绿树满坡生,水接天坑渗”的神妙景观。相传,当年的大九湖却是一片水乡,一溜排开的九个湖泊,黑水河贯通着彼此,不过湖中盛的并不是水,而是神农氏泡制的抗寒药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来了九条苍龙全喝醉了,整个身子也就永远留在这了。

九牛说印证着“薛刚反唐”的故事,薛刚既是从大九湖跃出的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贬为卢陵王驻守房州,却心系长安,做梦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显得神农老祖指点,特命薛刚为帅,在大九湖屯兵、练兵,待时机成熟便起兵直捣长安城,一举推翻武周王朝,恢复唐号,李显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宝座。

大九湖确实堪作这段历史的见证,平原周围,分布着10个屯兵点,分别叫做一字号、二字号、三字号直到九字号、帅字号,他们即为当年各营将士营地和元帅大帐的所在地,帅字号位置居中,最为险要,是薛刚元帅的大帐,千百年来,这的农民换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却始终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着鸾英寨、擂鼓台等遗址,山槽间至今保留着卸甲套、九灯河的古名。鸾英寨即薛刚夫人纪鸾英的寨堡,它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擂鼓台即薛刚点将演阵的故址,场面开阔,可容万人。卸甲套流传着薛刚兵败,丢盔卸甲的故事。最便游赏的还是那座“娘娘坟”,它位于平原中部的南侧,是一个大土堆,堆上原生有两棵栎树,须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电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爱妾,才貌兼备,文武双全,随武三思征讨薛刚,却与阵前唐将调情,被夫君碎尸万段,抛尸荒野,一群神蚁,不忍目睹惨状,衔回尸体,终成一座土坟,这便是娘娘坟的来由。

大九湖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新的飞跃,继酒九公路修通后,林区政府就制定了开发大九湖的宏伟计划,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变沼泽为田园,井格形的排水渠网已经建成,梅花鹿、巴山黄牛、马头羊在此得到迅速发展;2、同时进行的是草场建设工程,已种植红三叶、白三叶等优质牧草近万亩;3、还有药园建设工程,这盛产独活、党参、三七、杜仲、当归等多种药材,还可以种植粮食、山果等,这些都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财源。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大九湖还有两个游人必到的场所,一是梅花鹿圈养场,梅花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体态玲珑清秀,十分招人喜爱。我们所见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农架的,1986年,由国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联合立项,由国家拨款22万元,在这里修建起5万平方米的梅花鹿圈养场。1987 年10 月10日,神农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双阳鹿场赠送的22只黑龙江省左家实验动物研究所赠送的10只良种梅花鹿,这些梅花鹿经过精心喂养,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后代。

二是“枯木逢春”。与梅花鹿场东西相望的一棵400多岁的老栎树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却爆出新芽,长出新枝,重新焕发了青春,当地百姓把这称为大九湖腾飞的吉兆。

我们祝愿大九湖变得更美!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20xx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20xx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20xx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明显陵导游图篇十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20xx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20xx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20xx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