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九篇)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8 06:43:47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九篇)
时间:2023-03-08 06:43:4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一

大家和我一起去瞧一瞧那里的美丽风光吧!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嵌在一块灰色光滑的石碑上的四个黑色大家:是“鲁迅故里,”上面还有坑坑洼洼的图片,石碑前面有孔乙己等四人雕像,我给你们十分钟时间快快合影拍照。

现在大家再和我一起去游赏一下鲁迅祖居吧!鲁迅祖居里面是鲁迅以前家,里面有少爷房间、少爷书房、卧室、琴室、厨房。

大家走出鲁迅祖居,去看看对面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时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但是鲁迅的课桌上雕刻着一个“早”字,“早”字是因为有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他一大早就匆匆地跑到药铺里去为父亲买药,然后再把药煎好,才去读书,结果上学迟到了,还被教授打了几下,后来他就在课桌上雕刻了一个“早”字,心想以后不能迟到了。

现在我们去百草园看看吧!走进百草园的大门可以看见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里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鲁迅故里游览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细细流泻,再见!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的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鲁迅故里为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鲁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会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代。这鲁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们从湖南搬到绍兴来的,他们保存完好无损。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大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

这就是鲁迅故里大致的景观,他的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客。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三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台门斗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三味书屋介绍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卧室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文章中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所以,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清香。

书房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四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台门斗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三味书屋介绍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卧室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文章中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所以,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清香。

书房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五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绝胜亭

"绝胜亭"景点,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入口处。据正史记载,晋永和年间会稽内史先后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于太原王氏,王羲之出于郎琊王氏,两人之祖先同出于晋阳姬姓。前者属典范的官场人物,说他主动向皇帝汇报,求得敕文而发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尝不可。后者属文人型良吏,初见会稽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后来又与支遁和尚结为良友。以此来看,说他有功于柯岩胜地的发展于理相通。当代重建之石构件仿唐式柯岩绝胜亭内,立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字,所采用即是书圣王羲之的手迹。有些史书上隐露了两人之间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现,但对柯岩来说,晋永和年间的发展,则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页。一柱烛天、净手池

"一柱烛天"和"净手池"是围绕"石佛"、"云骨"的配套景点。自"绝胜亭"向右转,有一座镌刻着"一柱烛天"四字的照壁与云骨遥遥相对。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相传,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净手,表示虔诚,而求祈祷之灵验。因当代所开掘的这座净池,为石砌池壁,石栏四围,加之人们观念更新,故净手无须再直接与水接触,只须往池中上空象征性净手即可,名云:"空浴"。

莲花听音

"莲花听音"景点,位于"一柱烛天"与"云骨"之间,其间,用形态各异的莲花石铺就的甬道,将"一柱烛天"与巨形莲花坪连结在一起。这块巨型莲花坪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组成,意取"九九归一",象征"万众一心"。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纯洁无瑕,观世音菩萨的座椅即由莲花承托。而无论人们是否信佛,对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认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乐于接受。

踏着莲花甬道,轻松愉快地登上莲花坪,观望砖雕回音壁,可领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刚经》之阵阵佛气。伴侣同游,分立莲花两端,可以窃窃私语而享受共鸣之趣。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之际,独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合在一条直线上,可进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这就是当代柯岩景区的修造者,以佛教载体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提供给游人的一个放松身心的产品。

离开巨型莲花坪,莲花甬道延伸至拜台。拜台阔绰,隔池正对石佛。拜台既是善男信女烧香点烛祭祀大佛的安全场所,亦是游人休憩之好去处。

台上立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万斤,皆由4只龙头作支撑,以示高贵。相传,与石佛相配套,在同体岩石上还雕有香炉、莲台、石阶,可惜已毁于战火。

蚕花洞

"蚕花洞"景点,位于石佛池北岸,它是一个蚕形状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岩壁镌刻着两行字,上行"化鹤飞?quot;,下行"蚕花洞"。右有边款表明所刻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内容为"光山熊先畴书,僧本源监制"。如果文中"光山"为地名,那么这书家熊先畴若非侨居绍兴,就是僧本源云游光山时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为"僧"所主持题刻,那么这"化鹤飞来"民间传说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传,古代某一时期有石工在洞内采石时,浑然不知洞口高悬的一方巨石即将塌下。是时,有一仙神路过,为救众匠人而化为一只仙鹤,在洞口飞旋鸣叫。当石工们见异状而出洞观看时,才发现洞口之危险境况。于是赶忙撤离,而悬石轰然塌下。

至于蚕花洞的命名,有多说。一说幼蚕称蚕花,其形如蚁,而该洞洞底形状如蚕花;一说四月为蚕月,蚕熟花香之际,游洞之淑女如云,故名。

不管怎么说,洞名的温和与其洞的奇险正好成为两个极端。进入蚕花洞,但见两边岩壁矗天,仰头望天,洞顶只有"一线天"。洞深处一口深潭,清澄寒彻。如不是为方便当代游客而用青石铺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岩,溯流而入洞,定为产生一种探奇访幽的感觉。

七星岩

"七星岩"景点,位石佛池西端的柯山脚下,它有内外七个岩宕组成。何谓七星岩?其名源出于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北斗七星从斗身顶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其名称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按理而论,七星岩之每一岩潭的名称亦应依据北斗七星而类推。但实际情况是,这七个岩潭的具体小环境颇为不同,故又各有俗名。

从"蚕花洞"来到"七星岩",是从"斗柄"开始。

"斗柄"为并列相通之两潭,紧挨石崖。人从其边过,清澈鉴影。其一称鸳潭,其二称鸯潭。

有一小山头伸出石崖,人们须绕过它,并通过其岩缝口才能进入又五潭之区域。五潭中,日潭和月潭在露天,分别在"斗"之边缘。月潭岩壁刻有"放生处"三字。

作为"斗"底边的三潭在岩崖之石洞中。

自左而右,先为老人潭,洞名老人洞。相传有一位九旬老汉在此洞中常住三年,后寿至一百八十岁。老人洞形同广厦,高十多米,深数十米,冬暖夏凉。潭在洞尽头,水色深黛。洞口崖壁上留有历代名人题刻多方,因年代名远,已模糊不清。当代开发者特镌?quot;古七星岩"字样。

紧挨老人潭,为观音潭。潭在岩洞下,隔水石壁上雕有小型"送子观音"佛象,观音盘坐莲台,手托童子,题额"慈渡"。旧时有一说,隔池投掷一石,若能击中观音,家中可望得子。此说弊端有二:一是以石击观音不礼貌;二是倡导投石,日积月累,势必会使清潭缩小体积,故不可取。妥当的提法,应为隔水许愿,以求"慈渡"极灵。

又一潭为金童潭。相传有一金姓少年,将父母所给零花钱,除却购买笔墨外,全用来在此潭中放养观赏性金鱼。因人们竞相仿效,后来竟使"七岩放鱼"成为一段佳话,而使"七岩观鱼"成为一件美事。

紫府洞天、文昌阁

"紫府洞天"和"文昌阁"景点,位于七星岩之山上。沿小石阶登临八卦台,上有一座石龛,龛中有一太上老君坐像,高近一米。

龛上方刻有"紫府洞天"四字。相传为清咸丰年间所刻。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其中有五斗米道派。因入道者要交纳五斗米,故名。创始者张陵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因而后来道士们便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古时道教常采用巫术和道术,为人驱鬼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自不可取。但把收徒、治病摹集来的钱,用于修路、造桥,为过往行人和难民免费提供住宿,则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张陵创立道教明显受佛教的启发,但同时因道教毕竟有别于佛教,故难免与佛教发生摩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佛教互比高下,互相渗透,后来竟造成不少佛教徒礼拜道神,而道士尊奉佛神的局面。

道教以"八卦"占卜吉凶,所以在太上老君塑像前的地面上铺设有石雕"八卦图"。八卦者,载于《周易》,乃是古时候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今之某些研究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道理。

不管怎么说,对于柯岩的游览者来说,这八卦台不但为我们眺望石佛景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落脚处,同时也为我们细观摩崖石刻提供了一个最佳视点。

这摩崖之石刻文字,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赫然夺目两字:柯岩。书体为篆,旁有小楷数行记述刻石年代及缘由。字行均为竖排。

第二组,自右而左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下边,则为竖排10寺10僧之名。依次是:大庆寺福昶、融光寺慧成……

在这10个僧人的落款下边有两大字:敬镌。

这组石刻文字,就是我们曾提及过的"佛文化遗存"。不难想象,曾经有10座名寺的10位长老,相聚于柯岩,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佛界交?quot;。

第三组刻字只有四个大字:文光射斗。位置处于第二组之上。显然刻题这组文字是为了与它下方的文昌阁相辉映。

文昌阁虽与八卦台近在咫尺,但须从小山头的另一石阶登临。

显然,此阁也属"屡毁屡建"。阁者,供远眺,游憩、藏书和祭祀之用。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文昌君是"专管文教"的神,古代学子无不对其十分崇敬。文昌阁作为儒文化的载体之一,曾为中国城乡所普及,而与道文化、佛文化共处一摩崖之下、小山头之上,乃柯岩所独也。

二、镜水湾景区

镜水湾景区,位于柯岩风景区中部,东邻石佛景区,西毗名士苑景区,东北与普照寺景区相接,占地20公顷,居柯岩风景区四大景区之首。

镜水湾景区以"越女春晓"为中心,东起"三聚同源",西至"清潭看竹",西北达"镜水飞瀑",东南抵"儿童角",大小共含近20个景点。景区的平面形状,如从东山之巅俯瞰东南,好像一支欧洲人乐见的"丰饶角";而从越女池南缘北望,则又如一顶绍兴人钟情的"乌毡帽"。

在文化内涵上,镜水湾景区以中国江南山水园林为基调,以反映越地风土人情为特色。同时又注意与其他三大景区内容有机联系,自然过渡,相映成辉。

三聚同源

"三聚同源"景点,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位于镜水湾景区东端。从文化意蕴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景点。广场造型外方内圆,与自秦汉以来中国古钱的形制恰好相反,但一样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在广场靠东的位置上,安放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石。圆石分为黑、白两色,各占其半。在圆石东、西两个半面上,均雕刻着戏剧脸谱。因此,这个圆石也就成为一个有着黑、白两张面孔的人头造像。其寓意,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曾极大地左右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取向。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设施是矗立着三根高达6米的汉白玉圆柱。圆柱上分别雕刻着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教"教主"的立像:孔子、老子和佛祖。在这三根立柱的北面,构筑有数层环形的台阶,使广场地面逐渐抬高。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上镌刻有一个硕大"源"字的围壁上,有水流通过喷涌、倒挂、漏滴纷纷溢出,然后经过不规则的小溪曲曲折折,漫流至广场中心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名之曰"汇源地"。这里虽终日受水,却从不溢出。这组设计的总体寓意是:三教同源殊途,又殊途同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儿童角

"儿童角"景点,位于"三聚同源"景点的南面,镜水湾景区的东南角,占地9亩,其平面图形,恰如一只精致的铃铛。

儿童角是儿童的乐园。它建有迷宫、喷水座、动物石雕、八卦阵、大型地球仪等场所和设施,让儿童们开心益智、寓教于乐。最具匠心的,是有一条用石板、滩路、水道、木桩等串连而成?quot;贝贝步"穿行其间,可以让孩子们从想像古代匠人丁丁当当的采石声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镜中镜

"镜中镜"景点,位于"儿童角"的西北,"三聚同源"的西面,是一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面积近600平方米。

"镜中镜"中,有可供100余人就餐的餐饮厅和装饰典雅的多功能会议室。上层还设有观光台,是文人雅士登临览景、饮酒赋诗的佳处。

鳄鱼尖、乌篷湾

鳄鱼尖很自然地在越女池水面上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港湾,游湖的乌篷船多在这处水面上泊歇待客,此水面也就叫做"乌篷湾"。岸上即为游船码头。

越女春晓

从鳄鱼尖踏上纤道西行,奋力登上一座高桥,我们便来到镜水湾景区的中心,也是镜水湾景区中最大景点"越女春晓"的中心。

"越女春晓"景点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湖泊,名"越女池",水面达16亩。湖面构筑成一位衣裙坐地的少女形象,其间,一座高3米、长15米的石拱桥正建在"她"腰间的位置,故名"玉带?quot;。

玉带桥的北面,是"越女"的上身侧影,背东面西,造型优美。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玉带桥的南面,水面如"越女"向东西两面展开的长裙,湖面开阔,灵动飘逸。

若逢春暖时节,此景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直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而在轻风微雨中,又自有一番雅趣别致。

社戏台

从玉带桥南望,可看到在越女池南缘前水中建有一座社戏台,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戏台面朝东山,台后有一座白色石桥与南岸连接。

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坐上乌篷船,酌上热老酒,在碧波荡漾中悠然自得地看看社戏,听听音乐,品品黄酒,会使您乐而忘返。

乌毡帽亭

在玉带桥西"越女"腰前草坪上,建有一座占地50多平方米的乌毡帽亭。乌毡帽亭以它的亭盖为一顶长8.5米、宽6.714米、高3米的巨型乌毡帽而得名。这顶乌毡帽由当地5位民间匠人耗费450个工时精心制成,用去乌毡达180平方米。可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乌毡帽下的亭柱也别具一格,共3根,造型均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按大小可分为单坛柱、三坛柱和五坛柱。

作为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经过鲁迅神来之笔的描写,乌毡帽早就名扬四海。

象鼻岩、蝴蝶岩

从玉带桥东下沿越女池东侧北行至其"后脑勺"处,有一山岩接近湖畔,经采石,此岩的北面形成了两个石宕,宕中水浸为潭。但从南边望去,此岩却因一南北向的透空穿洞而形成象鼻吸水的形状,故称"象鼻岩"。

过象鼻岩再北行,又见一处小岩,名"蝴蝶岩",确似一只伏花吮吸的蝴蝶,逗留在"越女"发髻上恋恋不去。杏花坡

"越女"头枕的"杏花坡"景点,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缓坡地,处于柯山与东山之间,面积在30亩左右。如今满坡满谷种满了各种花树、果树,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团团簇簇,衬山映湖,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春望

"越女"面对的东山,是柯岩古八景之一的"东山春望"景点。山上昔有"览胜亭",供游人凭栏远眺四周湖山之胜。

由于历代采石,东山东南面早已成为一堵绵延壁立的巨大峭壁。以后因峭壁上岩体不断风化崩落,又在峭壁前堆起无数大小不等的嶙峋怪石,将峭壁底部众多深潭巨宕隔在里侧。于是,人工天力之下,在这自东北至西南长达300余米的地段上,逐渐形成了诸多景观,今天主要有"镜水飞瀑"、"情人谷"、"石室烹泉"、"剑辟石"、"蝙蝠洞"和"清潭看竹"等。

镜水飞瀑

"镜水飞瀑"景点,处于镜水湾景区的西北端,依石壁而建,瀑布落差达42米,为目前国内单瀑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飞瀑直下落于水潭之上,迸起巨大的水花,宛若一朵盛开的水莲。三道跌瀑,欢腾跳跃,水花飞溅,银亮一片。阳光照射下,在瀑前空中一片弥漫的水雾中,可以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

情人谷

从"镜水飞瀑"景点向西南拐个弯,便进入"情人谷"景点。这里有3根石柱和几条链子。相传,青年恋人只要在这柱子面前立下山盟海誓,再男左女右,将两人的?quot;锁"在同一根链子上,然后静静地待上一个时辰,情侣双方便会心律同一,相爱相恋,终生不渝。

石室烹泉

"情人谷"景点之南,为"石室烹泉"景点,系柯岩古八景之一。石室高大幽深,外阔内窄,犹如巨蟒张口,气势恢宏。洞内水积为潭,潭水自岩隙中涌出,终年不断。

此潭又名"天王塘"。相传唐朝末年,越州出了一个少年才子,姓罗名隐,命相极贵,后人称他为"罗隐王"。后来因灶神误告,玉帝派天兵天将下来拆去了他的龙骨,富贵命随之烟消云散。但由于天兵天将在匆忙中漏掉了他的嘴巴骨没有拆去,因此以后罗隐虽然再也做不成皇帝了,但嘴巴却还?quot;圣旨口",说什么就应什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东山山崖下观景,口中自言自语地说:"这块悬岩好险呀,像是要塌下来的样子。"不料话音未落,那悬岩就哗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将罗隐压在下面。从此以后,你只要远远对着峭壁喊一声"罗隐",就会隐隐听到他的回答:"嗯……"当然,这不是罗隐的应声,而是峭壁的回声。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绝胜亭

"绝胜亭"景点,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入口处。据正史记载,晋永和年间会稽内史先后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于太原王氏,王羲之出于郎琊王氏,两人之祖先同出于晋阳姬姓。前者属典范的官场人物,说他主动向皇帝汇报,求得敕文而发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尝不可。后者属文人型良吏,初见会稽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后来又与支遁和尚结为良友。以此来看,说他有功于柯岩胜地的发展于理相通。当代重建之石构件仿唐式柯岩绝胜亭内,立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字,所采用即是书圣王羲之的手迹。有些史书上隐露了两人之间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现,但对柯岩来说,晋永和年间的发展,则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页。一柱烛天、净手池

"一柱烛天"和"净手池"是围绕"石佛"、"云骨"的配套景点。自"绝胜亭"向右转,有一座镌刻着"一柱烛天"四字的照壁与云骨遥遥相对。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相传,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净手,表示虔诚,而求祈祷之灵验。因当代所开掘的这座净池,为石砌池壁,石栏四围,加之人们观念更新,故净手无须再直接与水接触,只须往池中上空象征性净手即可,名云:"空浴"。

莲花听音

"莲花听音"景点,位于"一柱烛天"与"云骨"之间,其间,用形态各异的莲花石铺就的甬道,将"一柱烛天"与巨形莲花坪连结在一起。这块巨型莲花坪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组成,意取"九九归一",象征"万众一心"。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纯洁无瑕,观世音菩萨的座椅即由莲花承托。而无论人们是否信佛,对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认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乐于接受。

踏着莲花甬道,轻松愉快地登上莲花坪,观望砖雕回音壁,可领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刚经》之阵阵佛气。伴侣同游,分立莲花两端,可以窃窃私语而享受共鸣之趣。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之际,独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合在一条直线上,可进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这就是当代柯岩景区的修造者,以佛教载体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提供给游人的一个放松身心的产品。

离开巨型莲花坪,莲花甬道延伸至拜台。拜台阔绰,隔池正对石佛。拜台既是善男信女烧香点烛祭祀大佛的安全场所,亦是游人休憩之好去处。

台上立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万斤,皆由4只龙头作支撑,以示高贵。相传,与石佛相配套,在同体岩石上还雕有香炉、莲台、石阶,可惜已毁于战火。

蚕花洞

"蚕花洞"景点,位于石佛池北岸,它是一个蚕形状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岩壁镌刻着两行字,上行"化鹤飞?quot;,下行"蚕花洞"。右有边款表明所刻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内容为"光山熊先畴书,僧本源监制"。如果文中"光山"为地名,那么这书家熊先畴若非侨居绍兴,就是僧本源云游光山时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为"僧"所主持题刻,那么这"化鹤飞来"民间传说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传,古代某一时期有石工在洞内采石时,浑然不知洞口高悬的一方巨石即将塌下。是时,有一仙神路过,为救众匠人而化为一只仙鹤,在洞口飞旋鸣叫。当石工们见异状而出洞观看时,才发现洞口之危险境况。于是赶忙撤离,而悬石轰然塌下。

至于蚕花洞的命名,有多说。一说幼蚕称蚕花,其形如蚁,而该洞洞底形状如蚕花;一说四月为蚕月,蚕熟花香之际,游洞之淑女如云,故名。

不管怎么说,洞名的温和与其洞的奇险正好成为两个极端。进入蚕花洞,但见两边岩壁矗天,仰头望天,洞顶只有"一线天"。洞深处一口深潭,清澄寒彻。如不是为方便当代游客而用青石铺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岩,溯流而入洞,定为产生一种探奇访幽的感觉。

七星岩

"七星岩"景点,位石佛池西端的柯山脚下,它有内外七个岩宕组成。何谓七星岩?其名源出于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北斗七星从斗身顶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其名称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按理而论,七星岩之每一岩潭的名称亦应依据北斗七星而类推。但实际情况是,这七个岩潭的具体小环境颇为不同,故又各有俗名。

从"蚕花洞"来到"七星岩",是从"斗柄"开始。

"斗柄"为并列相通之两潭,紧挨石崖。人从其边过,清澈鉴影。其一称鸳潭,其二称鸯潭。

有一小山头伸出石崖,人们须绕过它,并通过其岩缝口才能进入又五潭之区域。五潭中,日潭和月潭在露天,分别在"斗"之边缘。月潭岩壁刻有"放生处"三字。

作为"斗"底边的三潭在岩崖之石洞中。

自左而右,先为老人潭,洞名老人洞。相传有一位九旬老汉在此洞中常住三年,后寿至一百八十岁。老人洞形同广厦,高十多米,深数十米,冬暖夏凉。潭在洞尽头,水色深黛。洞口崖壁上留有历代名人题刻多方,因年代名远,已模糊不清。当代开发者特镌?quot;古七星岩"字样。

紧挨老人潭,为观音潭。潭在岩洞下,隔水石壁上雕有小型"送子观音"佛象,观音盘坐莲台,手托童子,题额"慈渡"。旧时有一说,隔池投掷一石,若能击中观音,家中可望得子。此说弊端有二:一是以石击观音不礼貌;二是倡导投石,日积月累,势必会使清潭缩小体积,故不可取。妥当的提法,应为隔水许愿,以求"慈渡"极灵。

又一潭为金童潭。相传有一金姓少年,将父母所给零花钱,除却购买笔墨外,全用来在此潭中放养观赏性金鱼。因人们竞相仿效,后来竟使"七岩放鱼"成为一段佳话,而使"七岩观鱼"成为一件美事。

紫府洞天、文昌阁

"紫府洞天"和"文昌阁"景点,位于七星岩之山上。沿小石阶登临八卦台,上有一座石龛,龛中有一太上老君坐像,高近一米。

龛上方刻有"紫府洞天"四字。相传为清咸丰年间所刻。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其中有五斗米道派。因入道者要交纳五斗米,故名。创始者张陵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因而后来道士们便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古时道教常采用巫术和道术,为人驱鬼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自不可取。但把收徒、治病摹集来的钱,用于修路、造桥,为过往行人和难民免费提供住宿,则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张陵创立道教明显受佛教的启发,但同时因道教毕竟有别于佛教,故难免与佛教发生摩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佛教互比高下,互相渗透,后来竟造成不少佛教徒礼拜道神,而道士尊奉佛神的局面。

道教以"八卦"占卜吉凶,所以在太上老君塑像前的地面上铺设有石雕"八卦图"。八卦者,载于《周易》,乃是古时候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今之某些研究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道理。

不管怎么说,对于柯岩的游览者来说,这八卦台不但为我们眺望石佛景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落脚处,同时也为我们细观摩崖石刻提供了一个最佳视点。

这摩崖之石刻文字,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赫然夺目两字:柯岩。书体为篆,旁有小楷数行记述刻石年代及缘由。字行均为竖排。

第二组,自右而左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下边,则为竖排10寺10僧之名。依次是:大庆寺福昶、融光寺慧成……

在这10个僧人的落款下边有两大字:敬镌。

这组石刻文字,就是我们曾提及过的"佛文化遗存"。不难想象,曾经有10座名寺的10位长老,相聚于柯岩,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佛界交?quot;。

第三组刻字只有四个大字:文光射斗。位置处于第二组之上。显然刻题这组文字是为了与它下方的文昌阁相辉映。

文昌阁虽与八卦台近在咫尺,但须从小山头的另一石阶登临。

显然,此阁也属"屡毁屡建"。阁者,供远眺,游憩、藏书和祭祀之用。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文昌君是"专管文教"的神,古代学子无不对其十分崇敬。文昌阁作为儒文化的载体之一,曾为中国城乡所普及,而与道文化、佛文化共处一摩崖之下、小山头之上,乃柯岩所独也。

二、镜水湾景区

镜水湾景区,位于柯岩风景区中部,东邻石佛景区,西毗名士苑景区,东北与普照寺景区相接,占地20公顷,居柯岩风景区四大景区之首。

镜水湾景区以"越女春晓"为中心,东起"三聚同源",西至"清潭看竹",西北达"镜水飞瀑",东南抵"儿童角",大小共含近20个景点。景区的平面形状,如从东山之巅俯瞰东南,好像一支欧洲人乐见的"丰饶角";而从越女池南缘北望,则又如一顶绍兴人钟情的"乌毡帽"。

在文化内涵上,镜水湾景区以中国江南山水园林为基调,以反映越地风土人情为特色。同时又注意与其他三大景区内容有机联系,自然过渡,相映成辉。

三聚同源

"三聚同源"景点,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位于镜水湾景区东端。从文化意蕴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景点。广场造型外方内圆,与自秦汉以来中国古钱的形制恰好相反,但一样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在广场靠东的位置上,安放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石。圆石分为黑、白两色,各占其半。在圆石东、西两个半面上,均雕刻着戏剧脸谱。因此,这个圆石也就成为一个有着黑、白两张面孔的人头造像。其寓意,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曾极大地左右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取向。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设施是矗立着三根高达6米的汉白玉圆柱。圆柱上分别雕刻着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教"教主"的立像:孔子、老子和佛祖。在这三根立柱的北面,构筑有数层环形的台阶,使广场地面逐渐抬高。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上镌刻有一个硕大"源"字的围壁上,有水流通过喷涌、倒挂、漏滴纷纷溢出,然后经过不规则的小溪曲曲折折,漫流至广场中心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名之曰"汇源地"。这里虽终日受水,却从不溢出。这组设计的总体寓意是:三教同源殊途,又殊途同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儿童角

"儿童角"景点,位于"三聚同源"景点的南面,镜水湾景区的东南角,占地9亩,其平面图形,恰如一只精致的铃铛。

儿童角是儿童的乐园。它建有迷宫、喷水座、动物石雕、八卦阵、大型地球仪等场所和设施,让儿童们开心益智、寓教于乐。最具匠心的,是有一条用石板、滩路、水道、木桩等串连而成?quot;贝贝步"穿行其间,可以让孩子们从想像古代匠人丁丁当当的采石声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镜中镜

"镜中镜"景点,位于"儿童角"的西北,"三聚同源"的西面,是一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面积近600平方米。

"镜中镜"中,有可供100余人就餐的餐饮厅和装饰典雅的多功能会议室。上层还设有观光台,是文人雅士登临览景、饮酒赋诗的佳处。

鳄鱼尖、乌篷湾

鳄鱼尖很自然地在越女池水面上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港湾,游湖的乌篷船多在这处水面上泊歇待客,此水面也就叫做"乌篷湾"。岸上即为游船码头。

越女春晓

从鳄鱼尖踏上纤道西行,奋力登上一座高桥,我们便来到镜水湾景区的中心,也是镜水湾景区中最大景点"越女春晓"的中心。

"越女春晓"景点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湖泊,名"越女池",水面达16亩。湖面构筑成一位衣裙坐地的少女形象,其间,一座高3米、长15米的石拱桥正建在"她"腰间的位置,故名"玉带?quot;。

玉带桥的北面,是"越女"的上身侧影,背东面西,造型优美。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玉带桥的南面,水面如"越女"向东西两面展开的长裙,湖面开阔,灵动飘逸。

若逢春暖时节,此景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直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而在轻风微雨中,又自有一番雅趣别致。

社戏台

从玉带桥南望,可看到在越女池南缘前水中建有一座社戏台,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戏台面朝东山,台后有一座白色石桥与南岸连接。

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坐上乌篷船,酌上热老酒,在碧波荡漾中悠然自得地看看社戏,听听音乐,品品黄酒,会使您乐而忘返。

乌毡帽亭

在玉带桥西"越女"腰前草坪上,建有一座占地50多平方米的乌毡帽亭。乌毡帽亭以它的亭盖为一顶长8.5米、宽6.714米、高3米的巨型乌毡帽而得名。这顶乌毡帽由当地5位民间匠人耗费450个工时精心制成,用去乌毡达180平方米。可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乌毡帽下的亭柱也别具一格,共3根,造型均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按大小可分为单坛柱、三坛柱和五坛柱。

作为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经过鲁迅神来之笔的描写,乌毡帽早就名扬四海。

象鼻岩、蝴蝶岩

从玉带桥东下沿越女池东侧北行至其"后脑勺"处,有一山岩接近湖畔,经采石,此岩的北面形成了两个石宕,宕中水浸为潭。但从南边望去,此岩却因一南北向的透空穿洞而形成象鼻吸水的形状,故称"象鼻岩"。

过象鼻岩再北行,又见一处小岩,名"蝴蝶岩",确似一只伏花吮吸的蝴蝶,逗留在"越女"发髻上恋恋不去。杏花坡

"越女"头枕的"杏花坡"景点,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缓坡地,处于柯山与东山之间,面积在30亩左右。如今满坡满谷种满了各种花树、果树,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团团簇簇,衬山映湖,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春望

"越女"面对的东山,是柯岩古八景之一的"东山春望"景点。山上昔有"览胜亭",供游人凭栏远眺四周湖山之胜。

由于历代采石,东山东南面早已成为一堵绵延壁立的巨大峭壁。以后因峭壁上岩体不断风化崩落,又在峭壁前堆起无数大小不等的嶙峋怪石,将峭壁底部众多深潭巨宕隔在里侧。于是,人工天力之下,在这自东北至西南长达300余米的地段上,逐渐形成了诸多景观,今天主要有"镜水飞瀑"、"情人谷"、"石室烹泉"、"剑辟石"、"蝙蝠洞"和"清潭看竹"等。

镜水飞瀑

"镜水飞瀑"景点,处于镜水湾景区的西北端,依石壁而建,瀑布落差达42米,为目前国内单瀑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飞瀑直下落于水潭之上,迸起巨大的水花,宛若一朵盛开的水莲。三道跌瀑,欢腾跳跃,水花飞溅,银亮一片。阳光照射下,在瀑前空中一片弥漫的水雾中,可以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

情人谷

从"镜水飞瀑"景点向西南拐个弯,便进入"情人谷"景点。这里有3根石柱和几条链子。相传,青年恋人只要在这柱子面前立下山盟海誓,再男左女右,将两人的?quot;锁"在同一根链子上,然后静静地待上一个时辰,情侣双方便会心律同一,相爱相恋,终生不渝。

石室烹泉

"情人谷"景点之南,为"石室烹泉"景点,系柯岩古八景之一。石室高大幽深,外阔内窄,犹如巨蟒张口,气势恢宏。洞内水积为潭,潭水自岩隙中涌出,终年不断。

此潭又名"天王塘"。相传唐朝末年,越州出了一个少年才子,姓罗名隐,命相极贵,后人称他为"罗隐王"。后来因灶神误告,玉帝派天兵天将下来拆去了他的龙骨,富贵命随之烟消云散。但由于天兵天将在匆忙中漏掉了他的嘴巴骨没有拆去,因此以后罗隐虽然再也做不成皇帝了,但嘴巴却还?quot;圣旨口",说什么就应什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东山山崖下观景,口中自言自语地说:"这块悬岩好险呀,像是要塌下来的样子。"不料话音未落,那悬岩就哗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将罗隐压在下面。从此以后,你只要远远对着峭壁喊一声"罗隐",就会隐隐听到他的回答:"嗯……"当然,这不是罗隐的应声,而是峭壁的回声。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八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导游词篇九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