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农机调研报告应付(十五篇)

2023年农机调研报告应付(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7 21:23:31
2023年农机调研报告应付(十五篇)
时间:2023-03-07 21:23:31     小编:zdfb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一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性支农与银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支农机制,通过财政的多渠道支持,帮助金融实现对弱势农业的扶植,如建立贷款项目的配套机制,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单独由商业性贷款支持的项目风险;建立稳定的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入机制,设立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支农机制。

6、创新担保机构与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担保合作,与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发掘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物,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二

xxx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xxx”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xxx”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xxx”发展规划》,明确了“xxx”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农机数量迅速增长,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田间作业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农机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机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农机事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驾驶人素质不高。驾驶人作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机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农机安全。

二、农民农机安全和农机法制意识淡薄。由于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农民的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农机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农机法规,甚至认为农机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农机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机交通、作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机监理队伍力量薄弱。农机管理部门编制少,人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农机管理工作水平。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目前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农机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农机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农机各项法律法规、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农机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农机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农机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田间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机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农机安全意识,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方面,要多作一些有关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农机事故,使农机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农机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农机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推进农机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农机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安全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农机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农机管理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处理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农机驾驶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农机安全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有序、安全和畅通,推动我市的现代化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四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全市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截止20xx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是:涟源市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涟源市星天伟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226户,从业人员281人,拥有各类机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机组16台套,小型农田改造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耕整机102台,联合收获机85台,插秧机20台,资产总值达近591.85万元。服务范围涉及全市20个乡镇573个行政村和邻近的安化县渔水、新邵张家冲、双峰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边县市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效显著,“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五

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基本途径。建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机手向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加快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今后我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

1、发展现状。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总资产927万元,,从业人员78人,拥有大型拖拉机7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2台,免耕播种机15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26台,全年营业收入272万元,纯收入190万元。

2、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组建模式。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建立 ,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依据我区实际及实践经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种植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耕作;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农机户,统一维修服务等农机化专业合作社。

3、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成立了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行法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股东大会是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职工奖罚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经营体系。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清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许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以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少。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的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

(一)积极争取,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二是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积极协调农业、财政、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注册登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库房用地等便利。

(二)多措并举,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及时总结农机合作社典型经验。二是强化培训,对合作社负责人、社员以及农机大户进行梯级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强与农机合作社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农机合作社装备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三)加大扶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予以优先补贴,数量限制适当放宽,并对服务领域广、服务规模大、管理模式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六

为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好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切实完成今年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近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多年,主要应用的是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缺乏土地深松作业这个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已势在必行。

根据全省机械化深松技术要求,适合农机深松作业的地块主要为壤土、粘土、沙壤土等,且土层较厚,而耕层小于23厘米且耕作层以下为沙石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除我市的山区丘陵薄地外,大部分土地均可实施土地深松作业,共约240余万亩,应主要在春秋季节重点在秋季实施作业。

今年,我市计划重点在四个区实施土地深松作业项目,计划在全市完成77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按照机械作业效率,约需要1150台深松机,而目前全市仅有166台。由于春季深松面积较少,完成全市77万亩的任务非常严峻。

根据全市土壤条件,一般性土地可以用75马力以上的两驱拖拉机及65马力以上的四驱拖拉机,土壤粘度较大的地块需8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做动力。而全市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就达到2100台,完全达到了实行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要求。

目前,制约全市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深耕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农民群众已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现全市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6台,缺口近1000台,是制约全市土地深松作业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依然不足。今年我市四个区新增的4000万元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虽然已落实用于农机土地深松作业2230万元,但依然较少,尚不能满足完成农机深松作业任务的需求。

4、缺乏土地深松作业的组织模式。虽然已落实了部分农机土地深松作业资金,但如何应用好这笔补贴资金、如何组织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适时完成全市的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

5、部分作业机械及机手的作业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深松深度不够,机手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同时,受柴油涨价、雇工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了机手开展深松作业的积极性。

6、深松技术的宣传、推广还不够。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而我市的土地深松作业又主要在秋季进行,因而缺乏广泛的宣传和示范,这也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重点,为到“十二五”末适宜耕地全部深松一遍,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据测算,2—3年深松一次,深松达到30厘米,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实现玉米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小麦亩增产50公斤左右,效益十分显著。

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对于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推进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程,按时完成全市77万亩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各级农机部门要强化责任意思,层层将作业任务分解到各区(市)、乡镇、村庄,并层层签订深松整地作业责任书,落实责任到基层、到个人,努力在全市形成一个责任到位、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加大补贴力度,推动深松作业。首先,各区(市)要根据各自的土壤类型、地表情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及早试验示范,及早选定机型,及早协调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确保所需机械及早足量供用。其次,要根据全市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土地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并根据各自实际,拿出一定的地方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深松作业机械的累加补贴,以确保全市有足够的深松作业机械上阵,满足

农民群众需求。第三,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机深松作业补贴的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4、探讨深松模式,确保作业实效。推广应用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新鲜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各级要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探讨农机深松作业的补贴方式和方法,或按照作业面积对农机手补贴,或直接对深松深松作业的农民补贴,或委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深松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要积极开展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使用技术培训,使其真正掌握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要点,并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保障深松作业质量,确保工作实效。

5、搞好机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同时,要注意与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等农机农艺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作业,提高深松作业质量。

6、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实施农机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不仅仅是项目区的工作,更是全市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各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土地深松作业全面开展。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各区(市)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地块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全面完成。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七

根据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机办、省经信委《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四部门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通知》(鲁质监质发〔20xx〕115号文件)和鲁农机修字〔20xx〕9号文件及市局济农机函字〔20xx〕44号文件要求,我单位认真做好了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工作。

为确保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与质监局、工商局搞好联合,组成检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带队,深入到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就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技术力量状况、是否持有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主要承担哪些农机生产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并掌握我市三包维修企业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三包维修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调查总结如下: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具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截止到现在,我市农机总动力已达为71.3万千瓦,各种配套机具2.9万台套。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62个,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1、全市共有农机三包维修企业12处,均为整机营销和售后三包维修服务一体化私营企业,6家手扶拖拉机经销商分布在邹东山区不同镇街,6家大经销商集中在市区。

2、各企业都有2—3名维修服务人员,大部分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都取得了《维修技术合格证》,企业有简易维修车间、维修设备,可进行简易三包维修,其中部分经销企业把三包时间适当延长,有的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3、各经销企业的进货渠道、配件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受到有效监管。有些企业在本地没有三包维修基地,出现质量问题维修三包难。

4、随着大、新型农机具的广泛推广应用,维修技术、人员、设备的相对落后日益凸显。

5、三夏、三秋期间,由于机械作业时间集中,特别是三夏生产过程中,机械昼夜连续作业,机械故障频繁出现。虽然有生产厂家派驻三包维修技术人员包片服务,但仍有时满足不了机主及时接受维修服务的要求,有时维修服务不到位、配件发送不及时。

6、虽然成立了农机质量投诉机构,但是缺乏必要的经费,不能保障正常的工作开展。

1、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农机及配件经销行业的质量监管职能,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监管。

2、农机使用者方面:农机使用者普遍认为农机是粗放技术,遇到机械故障自己敲敲打打或就近到维修铺简单处理能够凑合就可使用,无需找专业厂修理,安全意识淡薄,质量意思不高。同时三包责任问题一般都是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农机作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提供专业的、有力的证据比较困难。农机使用者缺乏维权意识,农机用户举证难,有的怕麻烦,不愿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得自己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3、现有机构体制导致我们与工商、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无法组建政令统一,相辅相成,多部门联动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1、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操作性强,执行力度大的法规或者实施细则,把行业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问题以法律形式给以明确,使农机三包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便使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2、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检测、培训经费,以解决基层监督管理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

3、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各质量监管部门的密切配合。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八

为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__区农机局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农机化装备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近年来,__区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升,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领航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值已达10.2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数量分别为:拖拉机总数量1470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564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38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81台,播种机械3658台,其中免耕播种机械1627台,小麦、玉米粮食生产作物耕、种、收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称机械化,小麦机收、机播率在99.9%以上,玉米机收、机播率均已达到了85%以上。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农民机收小麦只需3——5天就能顺利完工。玉米生产能力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从目前的生产能力来说,已完全去除了人工从事生产作业的现状,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目前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尽合理。即存在着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农田作业机械多,其它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单项作业机械多,复式作业机械少;陈旧机械多,新型机械少等诸多现实问题。

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即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农机化水平偏低。我区是农业大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是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对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对农民购买农机的直接补贴投入较多,而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机具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仍然较低,难以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合理调控和运用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灵活把握政策取向,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出发,科学、合理的谋划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充分发挥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作用,确保效益最大化。

2、加强对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的改进和完善。__区目前应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种类比较繁多:现有两行、三行小型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多个品种,产品虽然已完全脱离了人工收获玉米的历史,但在使用过程中,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实现一次性玉米摘槌、烘干、秸秆还田、机械深耕、小麦播种等多项服务项目内容。在机械构造、使用性能、理想收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加强对花生、大蒜、山药、辣椒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探索和研究。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九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xx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xx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xx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xx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xx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xx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xx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xx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xx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办的业务指导和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全县农业机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详实的数据,为科学制定补贴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2、强化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机购置补贴政

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补贴项目、了解补贴政策,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监督约束。一是该局纪委书记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不出现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违纪违法现象。二是通过及时宣传补贴项目实施进度,公示补贴对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向全县人民公开监督电话,保证整个实施过程公开、公正。

4、机具交付农民后,进行建档管理,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协调生产厂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正确调试、操作机具,保证广大农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补贴标准有待提高,交款方式不够灵活。每年的补贴比例均为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今年重点推广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山东金亿公司的三行自走为例),每套价格10xx元,补贴33000元,购机户还要支付79000元,并且要一次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2、补贴规模小。尽管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额度逐年加大,今年第一批资金达到610万元,但是仅仅可以补贴大型农机具320余台,只有220余户农民受益,而全县40多万农民中多数人无法享受补贴。

3、部分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够到位。有一部分生产厂家在县内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由于维修人员少,机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1、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2、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3、建议政府部门拨付项目实施经费,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工作要求,建议各级政府的财政应当增加配套资金,进一步壮大补贴资金规模,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补贴。

5、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一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广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彻底打破多年来束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特别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可以遏制农田扬沙,防止耕地土壤水蚀和风蚀,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机具性能先进,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整地、机械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据统计,依靠新型农机技术,玉米平均亩产可增加15%到20%,提高工效30倍至50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元以上,每亩地增加收入100元以上。另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或输出就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土地经营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有利于农机规模化经营。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机利用方式带来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单机作业不能满足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以及农机户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购置先进、高效的新型农机具的问题。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在我市刚刚起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应农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4、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制度,对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使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农机合作社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找到了切入点,为农机规模化经营服务和推进农机化进程选准了突破口。笔者认为组建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机合作社在我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二

为更好的推进__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合作社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示范、引导、支撑作用,县农机维修站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详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到21家,入社社员2300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社员机械5900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20台,旋耕机1100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880余台. 20xx年小麦机收作业面积26万亩,玉米机收作业面积24万亩,深耕、深松作业面积6万亩,玉米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26万亩,小麦宽幅精播28万亩。全县8个镇农机合作社全面覆盖。__农机合作社20xx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示社、省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

该县农机合作社依据“农民自愿,积极引导,多元创办,规范发展,统筹兼顾”五项原则成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__、田丰等);外营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农机管理服务站组建型(如索镇腾飞、陈庄强盛、果里惠民、田庄中兴、马桥金马、唐山运宏);农机大村组建型(如北辛裕民、荣家富隆、东营兴营、昝家兴农);涉农企业兴建型(如__、__、森源联邦)。

全县21个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社内部管理机构基本健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建立了财务管理、机械管理、职工奖罚、利益分配、安全生产等制度;农机合作社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运行机制。随着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购机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各类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机械更新速度加快,机械装备结构趋于合理化、大型化,农机合作社以农机大户为依托,以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纽带,整合农机管理、技术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__县 “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农机具生产作业安排调度、信息资源共享作用,减少了机具闲置和田间转移,农机具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为农机手和农户都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在跨区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每年组织的跨区作业中,利用合作社信息系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降低作业成本,取得最佳效益。特别是夏、秋两季由合作社统一考察跨区作业,统一调度,每台机械节省200-300元的差旅费和通讯费。若按全年1200台次计算全县机手可节省30万元费用。通过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每年可以实现收入2400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__县__、__、__、__农机合作社以创新的服务理念、专业的维修技术水平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省人大、省农机办、市人大等各级领导多次对__、__、__等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指导。二是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提供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近年该县农机管理部门开展的玉米直播技术、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20xx年、20xx年,中国农业大学、省市农业、农机、统计部门有关专家组成的小麦测产,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耕作的麦田对照传统耕作产量增加分别达到6%、8%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此两项技术都作为全省近年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作为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农机化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创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20xx年开始,全县推广深耕作业,果里镇、索镇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大量深耕犁,政府的深耕补贴每亩曾达到了60元,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引导作用。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会员和机手提供新技术和新机具信息,确保了机手买到合适的农机具。每年秋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县及各镇组织的玉米秸秆禁烧机械作业及深耕、深松作业带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的有5个(__、__、__、腾飞、__),达到规模化、“一条龙”作业模式的更少,合作经营方式相对松散,抱团经营紧密度不够,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明显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和带动力还需统一扩大,作业项目及服务范围也需要扩充,要与农业生产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一是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二是合作社大都以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或维修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作业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少,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影响了合作社的信息化办公进程。

农机合作社多数由家族

式成员组成或以小投大相互兼并的方式组成,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__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依法登记、章程制定、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培训。

场地库房等基础设施不足,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达不到合作社的需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亟需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的大力扶持。

继续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农业重点工作中,各级领导要重视,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不断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新技术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和带动。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依托国家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二是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贷款、降低贷款利息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分配、协调、指导、服务作用,使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是制约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保障体制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是对现有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部门的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扶持,为农民提供作业信息、农机维修、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等服务工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储备一定的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抓好作业质量,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通过拉长合作社服务链条,重点开展依托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模式,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建立起一个以农机合作社为桥梁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方便群众,又增加合作社收入,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和壮大。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三

从4月13日开始,宁夏银川金凤区农机局组织专人,深入到乡镇农机站、村、农机企业,召开了由农机销售大户、维修大户、农机手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基层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当场解答,宣传了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摸清了该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分析了需要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

1.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机械化作业能力显着增强

近年来,金凤区农机推广成效显着,农机总动力迅猛增加,截止xx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25.60万千瓦,农机总值1.90亿元,分别比xx年增长6.80%和9.20%;新增各类农机具1 872台(套)。农机装备水平相应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型、多功能机械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农民群众青睐;二是产中机械迅速得到普及,农机已取代牲畜成为产中作业的主力,并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机作业的专业户;三是机械更新改造力度加快,一些尝到农机甜头的农机大户开始注重机械的更新换代。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功能的改进,促进了农机化作业能力的进一步增强。xx年全县小麦机播、机耕、联合机收三项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85%、95%、80%,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此外,玉米生产机械化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当前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达24台,玉米联合机收面积有相当程度地增加。

1.2农机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着

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机户享受到丰厚的回报,仅以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为例,200台机械一季作业就可创收3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农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3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着

xx年以来,金凤区农机局坚持立足源头抓农机安全生产,积极为机手保驾护航,优化环境服务,推动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健康开展。一是强化了农机手教育培训,加强了乡镇(街道)农机站、村级组织建设。二是坚持源头治理与田检路查相结合,强化监督管理,坚持重心下沉,工作前移,主动上门为机手服务的同时,深入农机作业场所,查究违章行为,创造了良好的农机安全监管氛围。三是“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为更好地服务涉农对象,根据工作实际、业务特点和农机季节制定灵活的工作措施,对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瓜果蔬菜销售季节以及参与水利、道路、城市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农用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绿灯。在优化环境问题上,他们始终把握方向,超前考虑,落实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随时倾听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取得了服务质量上的新跨越。

虽然金凤区的农机化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他们仍需清醒地看到,该县农机化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问题,突出表现在:

2.1农机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巩固。部分乡镇农机站的办公场所被挤占、挪用,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有序运转,农机科技推广后劲不足,服务职能有待改进,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2.2 该县农业机械化大多局限于传统耕、耙、播收等产中服务,服务产业链有待延伸,需在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和产后服务上大做文章。

2.3农机手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仍相当严峻,存在着一定隐患。

2.4农机装备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机具多、大型机械少;功能单一型机具多、复合式多功能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瓶颈,玉米收获机械亟需发展。

2.5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推广、培训缺乏经费;农机作业市场混乱,管理不力;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民购机支持资金不足,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仍较困难。

在实地调研中,他们深切感受到农民对农机补贴政策的高度赞誉。xx年以来,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我县资金:xx年20万元、xx年20万元、xx年60万元;市级创新示范工程资金:xx年8万元、xx年7万元、xx年8.60万元、xx年8.70万元,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万元,通过实施农机财政购置补贴项目,使该县玉米机械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省、市、县政策要求,广泛宣传发动,严格程序,做到实施方案公开、报名程序公开、报名结果公开,阳光操作,公平公正,达到了政府放心、领导满意、群众欢迎。

近年来,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广大农民非常欢迎。在调研中,农机手对购机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补贴额度太少,补贴机械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购机需求,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补贴政策上应予倾斜,在补贴机具种类上适当放宽,以利于适合当地实际,群众认可的多功能的中小型农机具能够进一步普及。广大农机手还希望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关农机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变基层农机人员被任意调配的状况。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危机感,进而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全面推进该县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营造宽松的农机科技推广氛围,让上级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购买大型农机的机手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因为:

4.1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该县农机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新突破。要下大力气结合该县农民需求、农业实际,制定适合该县生产实际的农机结构调整方案,积极引导农民购置高技术、多功能、多用途的机械,并适当发展其他亟需发展的多样化机械,力争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该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4.2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和产后服务上做文章。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将购买机械的重点转移到产后服务上来,并积极研发本地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做好机械的选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产后服务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壮大。

4.3设立农机化推广、培训专项经费;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赋予农机管理部门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对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农机中介组织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使农机大户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农民购机的政策支持,增加购机补贴金额,出台购机贷款优惠政策,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四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是标志农业结构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章丘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根据章丘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对章丘市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截至到20xx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7.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4万千瓦。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5230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2610台。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可完成机耕作业面积xx7万亩、机播155万亩、机收153万亩,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6%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农机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达到24家,其中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明星合作社4家,入社成员526户,拥有各类农机具1650余台,资产总额6600余万元。

2、当前农机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1)全市农机总动力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但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粮食机具较多、经济作物机具少,“三多三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3)农机专项资金所占比例少。

(4)农机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

(5)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管理、编制尚未理顺,大部分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挤占、挪用或处置,人员老化、知识匮乏。

(6)举办专业技能培训能力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受到影响。

3、加快农机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和对策

3.1、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章丘市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

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着力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下功夫。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大葱机械化。

三是抓好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机械化。

3.2、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

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3.3、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养殖生产机械化,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章丘市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鸭生产。

3.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

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

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3.5、突出抓好农机购置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章丘市自20xx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9年来累积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600余台(套),补贴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截至20xx年底,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由20xx年的1:2.42提高到20xx年的1:1.1;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xx20台,比20xx年增长了10倍,

二是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章丘市玉米机收面积、秸秆还田面积、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迅速增加,秋收秋种速度明显加快,农业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3.6、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把农机结构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农业部门在农艺、土地经营模式调整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机械化调整因素,搞好农机与农艺的有机配合。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要给予信贷支持;市财政要加大对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机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各级各部门出台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和方式方面的政策,都要将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安排,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从而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机调研报告应付篇十五

【摘要】

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关键字】

猫儿山湿地岩溶地貌

1、实习内容及目的

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

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2、实习过程简述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年6月20日—20xx年6月21日)

20xx年6月15日(星期五),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老师给我们大致讲述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并给我们介绍实习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两个半小时后便到达了猫儿山山门,然后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进入猫儿山自然景区,观察该处土壤和植被分布。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2点再从山门开始沿另一个方向上山,目标为十里峡谷。沿途观察植被分布。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会仙实习地,乘船进入湿地,游览一圈湿地,中途爬上该处的“龙山”,观察湿地地形地貌,于下午一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2日(星期五)—20xx年6月24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实习成果

3.1猫儿山

3.1.1基本情况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3.1.2文水

猫儿山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会仙湿地

3.2.1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 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xx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4实习感受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