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2023年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1 20:58:11
2023年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时间:2024-07-21 20:58:11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我在社区的岗位是社区委员,目前具体开展负责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社区宣传工作、老龄和卫生工作。社区有重大决议时,我身为班子成员有参加两委会议的资格。在决议重大问题时,我心中总是抱着一颗服务群众的心,在任何事情上的决定,首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居民群众的意见我就会提出来,只要是能为居民群众谋福利的好事情,我就会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只有把居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才能真正的做好群众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社区虽是居民自治组织,实际上却承担了大量重要的行政职能,一切工作最终都要沉到社区,由社区来贯彻落实,社区工作做得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能得到及时体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如果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就很难把群众工作落实到位。因此,我将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社区,争当学习型员工”的活动中去,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为开展好群众工作打牢理论基础。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如果不熟悉本职业务,是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就更替不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为群众服务了。我认为,提高业务能力主要是要练好“三会”基本功,即“会做、会写、会讲。”首先要会做。为开展好群众工作,就要坚持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锻炼提高,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在和群众的交流中阐明我们工作的本质意义和面对群众的咨询能够详细阐述。其次要学会写。对自己所开展的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把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写出来,形成信息上报并存档。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宣扬社区工作,展示社区风采,推进社区建设。第三要学会讲。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社会阅历程度不同,如果说起话来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的讲话重点不突出,语言不简练,不能很好的把党的政策、法规讲给居民群众讲明白,让居民感到缺乏信任感和亲切感。为此,我坚持利用周、月工作例会、工作座谈会等场合,汇报自己负责的工作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没完成的原因以及下步的工作计划,通过在实践中锻炼口才,提高会讲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沟通能力。

三、加强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宣传。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通过社区的宣传阵地,加强学习型网站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拓宽社区居民掌握社区工作动态的第一手资料的渠道。二是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x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做好群众工作,要和居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没有一个"情"字,做好群众工作是不可能的。为此,本人自觉做到“三心”。即“热心、知心、决心”。热心,就是要做到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社区居民有归属感。知心,就是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眼勤、口勤”,多到社区居民家中走一走,通过访贫问苦,真实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有哪些实际困难,从而提高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决心,就是要做到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尽其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不渝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比如春节前夕,我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协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捐款,对辖区内特困户、空巢老人等进行慰问,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受到群众称赞。

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新时期的社区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从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着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为推动群众工作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5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x”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x大“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4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x”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x大“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4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能力素质,工作方法和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家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从基层管理中我感到,察颜观色、聆听呼声、主动引导、分清主次、把握环境、感情投入的“六要素”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

一是察颜观色:在群众工作中,心要细,要用细节决定成败的方法,学会看群众的脸色行事。认真观察情绪动态,脸色变化,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深入了解群众。打开群众工作这扇门,不能让群众来看干部的脸色行事,而要让干部去看群众的脸色变化,从群众的脸色中看出问题、看出情绪、看出需求,找准问题之所在,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诉群众之所求。

二是聆听呼声:学会聆听群众的呼声。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要深入村组、企业、厂区、职工宿舍,深入群众家中,贴近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甘当群众的学生,认真倾听群众言语。交流多了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沟通深了才能真正带动群众。在交流中,一要坦诚地听。放下架子,坦诚相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有机会把心声充分表达出来,把所思所想所盼全部说出来。二要全面地听。放弃个人的判断,抛开过往的经验,不以干部者自居,更不以老师、领导者自居,保持客观立场,不偏听偏信,耐心倾听。三要深入地听。完完全全专注于事、专注于人,不仅关注表面的信息、现实的问题,更要关注群众心底的声音,不东张西望,做出满不在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样子。

三是主动引导:在与群众交流中,要善于提问,主动引导群众。做群众工作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要做到心心相印。既然是交流,就要共同参与。既然是沟通,就要双方互动。在沟通中,要留足时间,留足空间,留足环境和气氛,让群众把心窝子里的话掏出来,一吐为快。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群众的内心需求,针对问题,分清主次,一一化解矛盾,对症下药而不火上加油。善于把握时机和重点,引导群众不断提高认识,并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行动。

四是分清主次:针对不同的人和事,要科学区分,主次分明,正确区别对待。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群众的期盼各不相同。一要把握群众脉搏,区分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不同的人和事,逐一摸清底数,掌握主动,不眉毛胡子一把抓,靠行政命令,靠压服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二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时机场合,不同的利益关系,分清哪些是合理诉求,需要予以解决;哪些是不合理诉求,需要加以解释;哪些是共性需求,需要分散引导;哪些是个性需求,需要因人施策,逐一化解,逐个解决。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