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8篇)

2023年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7 12:55:27
2023年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8篇)
时间:2023-03-07 12:55:27     小编:admin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一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二

:课例分析

1、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新教学大纲》中“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意义。

2、提高音乐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3、更新教师观念,让音乐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确立本阶段研究课题:如何使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

老师为了针对这一课题而准备的一堂研讨课《贝多芬与欢乐颂》。这堂研讨课,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大胆转变,令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整个教学活动更是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剖析反思课例,有几点可取的地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课《反复记号、连线、连音线》。它原来的编写意图是:

1、重点学习反复记号与连音线,与歌曲的学习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介绍音乐家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简单介绍他的作品《欢乐颂》。在这,教材的目的有些偏重于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把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及音乐家的了解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为了改变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法,老师大胆地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把重心放在对音乐家的认识和对其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学习上,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则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听音乐(《欢乐颂》——由老师弹奏)传递盒子(该盒子里藏着关于贝多芬的若干条信息),当音乐停下来时(每两个乐句停一次),盒子传到谁手里,就由谁来把盒子里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如此反复数次),。接着,老师再把这些信息分别展示在黑板上。”整个过程,不仅令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还享受到了音乐游戏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记忆的深刻度大大超乎平时填鸭式教育法的效果。

在教授乐理知识重复记号与连音线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这两个符号拟人化,再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趣、形象的画面以及生动地对白顿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结果,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就能很快地把这抽象且枯燥的乐理知识牢牢掌握。

在演唱方面: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做到姿势正确,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有表情地演唱。

谁都知道,歌唱是一种情感表白的艺术。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们的歌声充满感情呢?这里,教师以《欢乐颂》的歌词内涵为突破口,让学生明白贝多芬是热爱和平的人,他希望人民团结起来,驱除黑暗,保卫和平。然后问:“那你们的愿望是怎样的?是不是也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团结成兄弟?”回答十分肯定。接着又问:“你能不能把这种愿望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学生兴致高涨,于是,开始认真地、充满感情地演唱起来。教师的这种先让学生“晓之以理”,再让学生“动之以情”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演唱技能的提高,还突出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的关系,充分发挥了“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世界”这一重要的美学特征。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乐观、坚强、善良等精神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这种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音乐世界中感受并体验人类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教学方式将有效地推动音乐教学目的的最终实现。

这个环节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步骤是:邀请部分学生出来表演→谈谈舞蹈意图(师:“你们的舞蹈想表现什么?”生:“……团结”)→创编舞蹈动作(师:“‘团结’除了用这个动作来表现之外,还能用别的什么动作来表现?”)→自由表演(自由组合,五六人为一小组,表演时,要求把歌曲的内容体现出来,最后的造型一定要有意义。)→老师点评。——这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没干涉,也没有太多指导,只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或偶尔当当客串主持静赏孩子们的表演。……在如此开放、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里,学生的创作天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台小小的数码相机为趣味浓浓的课堂,划下了完满的句号。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却欣赏不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多少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但是,当老师利用数码相机播放出早已悄悄摄下的学生的创作、表演过程的镜头时,孩子们的表演欲得到了满足,情绪更加高涨。这种教学手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还促进了今后课堂上的即兴创作表演活动的发展,使学生越来越喜欢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越来越投入地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越来越乐于上音乐课。

这是一堂普通的音乐综合课,却又是值得探讨的一节课。尽管它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就以上几点来说,它又有值得提倡的地方。——是什么让教师和学生得以同乐?是什么让原本郁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再强调学生一定要听老师的。只是创造一个欢乐、有趣、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学习音乐,掌握音乐,喜爱音乐。这堂课真正体现了“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如何使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三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

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

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四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 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五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六

音乐课应如何做到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要围绕音乐而展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做到让学生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得音乐美的陶冶,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呢?在这实践过程中,笔者的确有过一段漫长的反思与磨练的经历,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加以阐述。

---磨练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校内音乐研讨课《春节序曲》,记得那天当我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导入,展开欣赏完《春节序曲》到了第三个环节,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用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再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一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学生并没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个劲地想:完了,完了,这一下完了,眼看来收不了场了,我只好大声说:“好,停下来”。就这样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场。课后老师们进行评课,一位音乐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要考虑学生参与,又要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你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的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多少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这一次评价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拿起《新课标解读》,《新基础教学报告集》,我渐渐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天平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而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后又迎来年级组的.研讨课,这次主题是《春之声》。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春之声》时,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我有点不知所措,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声:“啊,你真幽默”一带而过,继续在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这时我感觉学生明显有一种挑战心理回答全部是好听,再没有别的了)我颇感尴尬,整节课死板地拉到下课。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失败的原因,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好应变准备,而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如果我能针对这位学生讲话声中传递出的两种信息:1.音乐用在何时何处最为妥当。2.他还不懂如何采用音为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导,改变预设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而圆舞曲由于其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始终给人一种动荡、旋转的动感,特别《春之声》力度强,音乐起伏较大,对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如在清晨起床听就能焕然一新,然后再接者下面的教学。迅速将毫无联系的两者联系起来,在生成时即时变奏,获得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契机,这课一定会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渐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反思后,我渐渐清晰了音乐课堂的本质及现代课堂应是开放式无限空间的概念。满怀地信心开始了《故乡情》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波》,我想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能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箫声》请同学根据画中的意境为他背景音乐。(a姑苏行、b喜洋洋、c思乡曲)

生:a,我选择c,我觉得画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种忧愁的感觉,好像他在思念什么人?

b,我也选择c,我觉得她的箫声是沉思和悠远的,跟这段音乐的感觉一样?

此刻,学生已被画中和音乐感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有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渴望。

片段(二)欣赏与感受—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选择的是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情。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初步感受,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理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七

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扎实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使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的教学总是比城市教学慢半拍,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篇教案,由不同素质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以及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

对于农村的音乐课堂教学,笔者颇有体会。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学到音乐知识。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怎样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对此笔者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音乐课堂上组织教学做的并不好,也许一个学期的开始会进行组织教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觉得是不是烦琐?久而久之就会把组织教学给忽略掉。组织教学的不利,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本来是有生气、有活力、有情趣的课堂,成为沉闷、单调、乏味的课堂,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所以笔者决心改掉自己不进行组织教学的习惯,不能把它当作一种应付,而是真正的为上好一节高质量的音乐课服务。

1.导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教师必须首先引起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重视。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以及趣味性;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在上课时,特别是导入时要倾注自己的热情,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

2.导入的几种主要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茉莉花》一课时,可以拿一小盆茉莉花,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并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随后及时地抛出课题,引入新课。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成功运用情境导入法,要视教学内容而论。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往往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比如,在上《百鸟朝凤》这一课时,便采用提问的方式:“世上的鸟类有千万种,你们都认识哪些鸟?”学生踊跃发言,然后,请同学们模仿鸟的叫声,引出课题。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适用的导入方法。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从而为新授课服务。复习导入法一般运用得较少,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要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

音乐课堂的导入法多种多样,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配合起来交替使用,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

1.教师的有意提问。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思品课等其它课程,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提问的艺术与技巧更为重要。

2.歌唱时的姿势。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坐姿、站姿都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育。因此,音乐老师应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歌唱时的姿势要求。正确的姿势要求是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坐时头部端正、腰部挺直,肌肉放松成自然状态。试想,一个哈着腰、东倒西歪、随随便便的学生能唱好歌吗?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学生养成不好的唱歌习惯,在以后的歌唱教学中很难纠正。所以,在课堂上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体验音乐之美。

3.歌曲中的节奏。在初中的音乐唱歌课中所学唱的歌曲节奏上或多或少都有难点,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严格要求,比如《歌唱祖国》b部分的第二段“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其中第二个“我”是在弱拍上,和“平”这个字组成一小节。而学生往往会把“我”放在重拍,这样就容易出现错误,还有《小鸟,小鸟》中的休止符,也是应该注意的。所以,应教给学生基本的节奏型,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

教育要面向全体,只有调动起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这堂课才是真正成功了。音乐课更应如此。在着重审美教育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课堂反思篇八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