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七篇)

最新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6 03:06:27
最新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七篇)
时间:2024-06-16 03:06:27     小编:zdfb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一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你会写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我先看要点, 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 ,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就这样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不离十了。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而昂奋,好 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 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 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 ,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图文并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

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

书中还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就是说学习要勤奋,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奋努力+方法+讲究=。也是说明勤奋是学习的首要因素,勤奋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要要勤奋学习。说得多好啊,我也要以这句话为我的座右铭,陪伴我今后的学习之路。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国学经典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

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给我们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谓学海无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论语》一直读下去,还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就让我沉浸在中华经典中肆意徜徉吧!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真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时,它还是我童年时期最早接触《论语》时最开始学到的一章,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孔子说:“学习要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几千年前的时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为止通用了几千年还没有错的道理。就比如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我现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听到最多的话就无非是“复习”了。

无论是哪一样学科,老师都告诫我们要定期复习,这样才能牢记在心。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对待朋友就要真诚、真切,朋友好心来拜访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心迎接。

第三句话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虽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会去尝试,去一点点接近那种境界。这三句话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论语》这本巨著中的一小则文章,还有更大的奥秘蕴藏在其中,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论语》真是一本充满了先人智慧的书本,它对你、对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吧!

说起《论语》,应该是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其内涵的人,又有几个呢?而我,也是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才走进《论语》,并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他人。回想起我以前的经历,委实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拿发本子这件小事来说吧,我会因为有其他事要做,就把这些本子“转手”给别人,那人的脸上虽有百般不愿,却还是帮我发了本子。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发本子本是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却还要麻烦别人。为这点小事而让他人闹得不开心又何必呢?若是下次再遇到这类事情,我定会不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不想学不好,光想不学也学不好。一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那个伤心的夜晚以及我那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因为数学我在暑假时是预习了一些的,所以上课时也就没太注意听,即使听了也不过是点点头罢了,脑子不动,当然就有疑惑,这点在家庭作业中就充分体现了出来。做数学作业时,总有那么几道题会把我难住,但我不愿动脑筋。于是,手机拍题便成了我的“救星”。书上都是“优”,到了考场就不这样了。我思来想去也没做出最后一道题,前面的题也缺于检查。这样的话,考试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那天夜晚,我哭了,就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似的,脸上是辣疼辣疼的,心里亦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成绩,我只有无尽的悔恨,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呢?从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学习应该做到学思结合,才能越学越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的就是时间,时间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流过,日夜不停。每当我听见时钟上秒针一格一格前进的声音,便会陷入恐惧,时间为何这样快?我还什么都没做呢。于是,我便与时间展开了一场赛跑。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加快脚步奔向学校;在校园里的时光,我争分夺秒;做作业时,我奋笔疾书……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每天过着七八十岁后能做的事情,还要大把的青春干什么呢?”是啊,时间是那么宝贵,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些有意义的事。如:清晨早起锻炼,坚持写好每一天的作业,热心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充实多彩的,何乐而不为呢?

《论语》,它流传千古,其中的一言一语都寓意深刻。学《论语》,长智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

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

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二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图文并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

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

书中还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就是说学习要勤奋,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奋努力+方法+讲究=。也是说明勤奋是学习的首要因素,勤奋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要要勤奋学习。说得多好啊,我也要以这句话为我的座右铭,陪伴我今后的学习之路。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三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四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

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

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五

说起《论语》,应该是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其内涵的人,又有几个呢?而我,也是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才走进《论语》,并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他人。回想起我以前的经历,委实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拿发本子这件小事来说吧,我会因为有其他事要做,就把这些本子“转手”给别人,那人的脸上虽有百般不愿,却还是帮我发了本子。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发本子本是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却还要麻烦别人。为这点小事而让他人闹得不开心又何必呢?若是下次再遇到这类事情,我定会不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不想学不好,光想不学也学不好。一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那个伤心的夜晚以及我那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因为数学我在暑假时是预习了一些的,所以上课时也就没太注意听,即使听了也不过是点点头罢了,脑子不动,当然就有疑惑,这点在家庭作业中就充分体现了出来。做数学作业时,总有那么几道题会把我难住,但我不愿动脑筋。于是,手机拍题便成了我的“救星”。书上都是“优”,到了考场就不这样了。我思来想去也没做出最后一道题,前面的题也缺于检查。这样的话,考试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那天夜晚,我哭了,就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似的,脸上是辣疼辣疼的,心里亦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成绩,我只有无尽的悔恨,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呢?从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学习应该做到学思结合,才能越学越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的就是时间,时间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流过,日夜不停。每当我听见时钟上秒针一格一格前进的声音,便会陷入恐惧,时间为何这样快?我还什么都没做呢。于是,我便与时间展开了一场赛跑。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加快脚步奔向学校;在校园里的时光,我争分夺秒;做作业时,我奋笔疾书……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每天过着七八十岁后能做的事情,还要大把的青春干什么呢?”是啊,时间是那么宝贵,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些有意义的事。如:清晨早起锻炼,坚持写好每一天的作业,热心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充实多彩的,何乐而不为呢?

《论语》,它流传千古,其中的一言一语都寓意深刻。学《论语》,长智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六

《论语》真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时,它还是我童年时期最早接触《论语》时最开始学到的一章,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孔子说:“学习要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几千年前的时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为止通用了几千年还没有错的道理。就比如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我现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听到最多的话就无非是“复习”了。

无论是哪一样学科,老师都告诫我们要定期复习,这样才能牢记在心。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对待朋友就要真诚、真切,朋友好心来拜访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心迎接。

第三句话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虽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会去尝试,去一点点接近那种境界。这三句话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论语》这本巨著中的一小则文章,还有更大的奥秘蕴藏在其中,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论语》真是一本充满了先人智慧的书本,它对你、对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吧!

中庸大学读后感100字篇七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国学经典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

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给我们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谓学海无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论语》一直读下去,还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就让我沉浸在中华经典中肆意徜徉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