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一
当今社会,人们可能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去采取行动,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条件反射式的语言暴力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却会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经常说话不经大脑考虑,一句无心的话就让别人生气了,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事后想想,一定是我的说话方式有问题,要不就是我说话语气重,让人觉得是在讽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时候是一个脾气挺倔的人,说话也冲,经常一句话就把人噎住了,让你不想再跟他说下去,因此妈妈经常气的流眼泪。只要爸爸在家,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更谈不上欢声笑语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妈妈说。
如今我们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琐事,自然也就有争吵,情绪上来的时候会不加思索的说出一些难听的话,发一顿火,但事实是对方并没有因为你的发火而有所改变,还是无动于衷,最后还把自己气的够呛。
前几天姐姐和姐夫因为回家看老人的问题闹别扭。姐姐说:“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周末。”
姐夫说:“回家看爸妈还要挑时间啊?你就是不孝顺。”
“我怎么不孝顺了?我给爸妈买的东西还少吗?你凭啥这样说我?”
就这样两人就吵起来了,姐夫打电话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们俩的样子都有点苦笑不得,都几十岁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还这样。就跟他们说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要学会好好说话,学会沟通,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跟姐夫说:“不能给姐姐贴上不孝顺的标签,会破坏她的情绪,肯定会跟你反击啊,要冷静,你们都用暴力语言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只会伤害对方,有话好好说。”事后姐姐还开玩笑的跟我说:“咱家人说话是不是遗传啊?咋都跟老爸一样冲呢?也难怪你姐夫生气,肯定是我说话语气太重了,一点就着,跟个炮仗一样,那个男人会喜欢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善用语言,爱自己,爱家人,把爱溶于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二
最近着重看心灵类的书籍,是因为看到了内心的问题。这本书教会我很重要的东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周六,健身房的跑步机带着小电视,里面正在播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现深达两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儿岛的水灾和上百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去医院、体育馆等避难。地球在发脾气,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地域会出现这样的天灾,或许也是一种人祸。心情也跟着沉了起来,还有多少人正在承受着这些痛苦,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甚至觉得自己能活泼的长大也是一种幸运。
偶尔看到有些人嫌弃或者恶意的眼神,他们把内心的.暴戾变成暴力,隔着两米开外都可以感觉到那熊熊燃烧之火。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觉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别人的笑声都能让我生闷气,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们是揍了我吗,还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没有,我才意识到原因在于我自己。有很多人对社会的仇恨,是因为自己的失败,他们无法忍受承认这是自己的无能。但是又必须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们天生具备推卸责任的能力,毕竟没什么比把一切推给别人更容易了。前一阵川崎发生的锁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败的一个人策划了这起惨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败而且懦弱的人,才会选择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
非暴力沟通让我着重关注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绪其实都来自内心,找到抚平情绪的源头。
先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听到别人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三
很实用的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得到理解和尊重,但往往用错方式表达导致问题,甚至让矛盾升级,最后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使关系僵化。
看着书里的讲解和方法,我会想有时候人克制久了,理性久了,就想毫无顾忌的放纵一次,如果每次都让自己理性去处理问题,可能会觉得很累,如果每次发生矛盾时都是单方面像心理医生一样去压着自己的脾气,试图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也许有一天还是会想爆发。
所以希望这本书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双方都学会怎么处理冲突,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怎么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那社会会更和谐。
亲密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因为越亲密越容易因为爱而引发更多问题,也因为爱,我们往往觉得对方应该懂我们的所有情绪和需求,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有时候甚至自己都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只是知道自己不想怎么样,但不知道到底想怎么样,而这个时候就会期待爱的人知道我们想怎么样,这样的'期待往往引发矛盾。所以我们学习怎么化解矛盾,理解他人需求,也要学习及时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准确的表达出来。
学会让自己更看重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是非对错,能化解很多矛盾,也能让自己内心更平和。其实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善意和爱来对别人,摒弃“应不应该”,接纳不同,没有评价和指责,关系就会更和谐有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四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五
当我们表现得不完美,一般习惯自责,如对自己说,『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你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严重的,会陷入自我憎恨当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我们通常试图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友善和体贴。但是一旦对方意识到我们行为出自羞愧或内疚,而不是爱,他们并不会更加欣赏这些行为。
有哪些词语体现了羞愧、自责?如,『应该』,『必须』,『真的』。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如果发现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可以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会宽恕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现在的)以及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过去的)。
自我宽恕其实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作者举了一个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为此事不断训斥自己。后来明白了,为什么会责备自己粗心,是因为有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应他人的请求时,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是因为很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由于这些考虑,态度就变好了。
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举了个例子,『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原来他认为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来他发现很欣赏孩子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有离家很近的学校,但是现在孩子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价值观。因为他理解了,之所以选择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其中针对『为了得到赞同』这个动机的评论另我印象深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厌恶,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费尽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其实也是在给我们确认。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六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别人。不妄图改变他人,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求,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之上与另一个生命建立联系。”——《非暴力沟通》
最近实习事情多,阅读的进度有点缓慢呀。舔着老脸又来更新了,哈哈哈哈。不过我还是要试图辩驳一下的,主要这书讲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想起了很多以前或成功或失败的沟通,引起了很多共鸣,花好几个小时可能才看了一两章。
感觉透过本书,让我试图想通了一些以前没有想明白的事情,比如为什么突然聊着聊着对方就生气了;为什么你明明说了很多次,对方却仍然无动于衷;你竭尽全力去做了,对方却没有任何回应……接下来,我向大家分享我思考到的几个点。
首先,透过这边书让我想到的是:原来我以为的,和你以为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很多时候,与人发生矛盾的根源在于:每个人的主观评价准则、观念、期待以及想法,甚至由此经过大脑主观加工后看到的客观事实都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矛盾的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取决于产生的差异的大小。
明白了这一分析路径就可以知道:同一事物,不同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看到一样,但是主观的观念不一致之后导致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处于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漩涡之中,都如盲人摸象、秉烛夜行,上下求索而不得其全貌。明白这个,更让我觉得对人更不能乱下定论,尽可能全面客观,长期的进行观察,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这便引出了书中讲的第一个要点“观察”。观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观”,观察体会自身的看到的,感觉到的,产生这种感觉的思想、心理过程,通过了解自身让自己变得“通透”,以挖掘自己更深层次的需要和期待,为沟通做好准备,感觉这和王阳明的心学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是“观他”,虽然我们不是他人,更没有读心术,但是我们可以往常的沟通经验和对对方大致的了解作出推论和猜测,去猜测对方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了充分的观察,使得沟通变得有目的、更高效、平和。通过不断的提问,友好、友善的猜想,渐渐磨平两方存在的理解鸿沟,达到非暴力沟通上的第一步即双方对于沟通的对象没有太大的理解差异,或者说,我看到的、理解的客观实在和你看到的、理解的客观实在是一样的。
其次,透过作者讲述的第二个要点“感受”,点明了我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事情。很多时候能用直接说明真实想法来解决问题与误解,我们却为什么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向对方和盘托出来表达自己的当时的感受与体会,反而是选择隐忍,继而考验自己的耐心,最终可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导致不可逆的暴力冲突?
通过读书产生的疑问,我不经意在一次篮球场上体会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午后时分,我一人独自在篮球场上进行投篮练习,周围的人渐渐多的可以进行一场篮球赛。我对他们是完全陌生的,只能从他们的嬉笑声中明白,知道他们是一伙的,互相都是熟悉了解的。比赛开打,我明显感觉我被孤立了(注意这是我的感觉,并不能就说他们故意针对我,仅仅是从他们的观念来看要提高得分率,那肯定是把球传给熟悉的人会更好些),但人就是这样,知道很多道理,可感性是不讲道理的,一种孤立,落寞,不开心的感觉就涌上心头。我该怎么做呢?是开口向他们说,“我感觉不太开心,因为你们上场比赛中没有传一个球给我,我感觉到你们并不是很信赖我,我也很强,希望请你们相信我,我们一起打配合,如果你们有好的传球机会时也能把球传给我,我们一起加油。”可现实呢,我并没有这样说,反倒是更加郁郁寡欢,除了被动的防守,我毫无进攻欲望,使得他们加深了更不能把球传给我的观念,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第二场打完之后,我就气呼呼的,提出说我不打了。内心更是在暗暗揣测,如果没了我看你们怎么打的报复心理(现在的我,觉得当时还是很幼稚的嘛)。其实,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可能仅仅是以为我有急事要离开罢了,我所谓的“报复”仅仅是我自己给我自己加戏,伤害的仅仅是我自己一人。可我当时,为什么就没有说出口?为什么就这么懦弱?对方仅仅是一个我毫无利益冲突并不认识的'陌生人罢了,如果面对熟人、朋友那我可能就更不会说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难开“尊口”,陷入自我情绪的内耗?
我想这个可能一方面和父母一直以来的教育有关。我所了解到的传统中国家庭式教育是带有封建色彩有着一定的等级压迫的(防杠啊,笑哭)。父母对于孩子的说教是带着命令色彩的,刻板地按照父母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进行“改造”,并不会很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似乎孩子只是他们的附庸。当然我并没有说我的父母不好,只不过我感觉有些时候,比如回想起他们曾经处理我青春叛逆期的做法并不是很好,当然,他们也很民主,也很支持我,不过不经意间还是能看到这样的影子。这让我想到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纲常,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中,双方的沟通地位并不是平等的。自然,命令式的沟通话语,会压迫人不敢轻易吐露自己的感受想法,如此内敛。传统中国讲究要“忍”、“内隐”、要“以退为进”、要“和气生财”、要“宽以待人”。如果贸然吐露自己的感觉、感受似乎,这样就显得自己在“挑事”、太“矫情”、过于“冒犯”别人,只要没有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唉算了算了”,怕是总会有这样的想法。
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可能是倾向于“内化”的人,好多想法,或好或坏的想法都会被自己仔细揣摩,理清自己情绪的由来,理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后自己将负面情绪消磨殆尽,不过这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每当我感觉自己心情不舒服,忍不住要说的时候,总会有一只手掐住我的喉咙,仿佛在说也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想想就好了。或者,也担心怕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后,遭到别人异样的目光。
最后还有一方面,可能就是客观条件上了,很多时候,我们沟通的对象可能是与自己地位不平等的人,公司上级、老师、你有所求的人,会担心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吐露之后,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有很多顾虑,那就更不会说出口了。可能,我的想法还是有些粗糙,还需要慢慢体悟。
然后,第三个要点是发现自己的“需求”。我想只有懂得自己内心活动的人,才会明白自己情绪波动之后的内心需求。无缘无故的生气、失落,自己却道不明说不透,没有诉求那就自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产生的矛盾问题。需要别人不断的猜测你的需求,那会增加沟通的难度,那样反过来,你面对一个并不明白他自己需求的人,那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沟通的技巧,引导他们。但是我感觉其实大多数人可能也并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往往发泄一会,产生争执最后表面平息,循环往复。我想如果再当一段亲密的关系中,某方生气却从不告知原因,仅仅表达感受却不知道自己的需要和诉求,一个劲的让另一方去猜测,去哄;我想是难以长久的。有个异性朋友曾告诉我女生是用来哄的,我当时懵懵懂懂,差不多信了,现在回头来看,怕是只能解决一时的情绪问题,更深层次的发掘出对方的需求和对另一方的期待和诉求怕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感情难得也珍贵,却空耗在从长远看,没有太多必要的猜字谜中,不禁还是感到可惜。
最后,第四个要点是采取平和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请求”、“期待”。这是我觉得很考验沟通技巧的一部分。请求和类似命令的口吻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使人有选择,后者使人感到强制,不舒服。这是形成双方沟通闭环的重要一步,只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要求,才能解决争端与问题。我想人应该活在以理性为主导的感性里。理性对应着生存,感性对应着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看完全书之后,我试图给沟通按照我的理解下一个定义:在双方共同确立的客观实在的框架下,探求双方由观念的差异所引起感受与需求的不同,采取一系列沟通技巧以达成最大可能的共识,取得双赢的局面。冥冥之中,我似乎明白了到作者所讲的“对生命的爱”。
那是种怎样的爱?我想这是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态度,是一种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核心。这也呼应着我国古代哲人的为人处世的思想:“以己度人”、“仁”、“道”、“非攻”等等。当你意识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一个完完全全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生命个体,你们一样会呼吸,会思考,会哭、会笑,有梦想、有价值、有自己的需求……你们其实没什么不同。我现在深刻的感觉到,当你深深地理解了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之后,其实在你的眼里他人或许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在生命的光谱下,你的投影。
合上书,仿佛多了层理解,窗外阳光妩媚,如此,甚好。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七
说到暴力这个词,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也同样觉得这个词和自己无关,由于缺乏认知,我们通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在我们眼中打人、杀人、武力才算是暴力行为,但如果我说“冷暴力”这个词,你还觉得陌生么,你有没有跟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冷战过?有没有在生气时口不择言?如果有,我相信你能理解这句话:情绪和语言也可以很暴力,并且伤人于无形。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非暴力沟通。
我们通过话语表达情绪,大多时候说话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主张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以达到沟通的最佳结果。
它是有迹可循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①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表达感受。
③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提出具体的请求。
假如我有个作息不规律的室友,我睡觉了她还在玩游戏,她打扰了我休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就是:你玩游戏的声音很大声,我有些烦躁,因为现在已经×点了,我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你能不能明天再继续?
这种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它的沟通过程是:
①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观察是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相信比不经大脑的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结果一定更令人满意
但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存在,而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作者将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们常做的行为有:
简而言之,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就是不道德或是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你太懒了!你太自私了!你太笨了!”这些都属于道德评判,它擅长将人分类,好人或坏人、正常人或不正常的人、聪明或愚蠢等。
这样很难让沟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还会召来仇恨。就算被批评的人做出让步,接受批评,也不会是心甘情愿的,而且长久来看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中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人无完人,身处比较之中,总有被比下去的时候。而一旦陷入比较的坑里,我们的关注点就变成了“我没有什么”,而不是“我已经拥有了什么”。其实已经拥有的东西,反而最珍贵。
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准时上班?为什么要按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事实上,这绝对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准时上班、满足老板的要求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保住工作?为了升职加薪?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履行的责任。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自己想要,从自身出发,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庸人自扰。
这是强者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父母、老师、老板,许多人认为这些人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让他们循规蹈矩。他们的常用台词是: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么样。
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变成了逃避惩罚,而不是追求美好生活,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敷衍了事。回想一下小学做暑假作业时,是不是极尽敷衍之事?
非暴力沟通归根结底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再考虑为了达到这种需要,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八
这几周参加读书会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最开始想要学习这本书是因为老师在给我们做导读时,提到要了解对方内在的需求,你才能更好地与对方沟通,而这又是在工作生活中非常需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
比如客户拿了一个图给你说:你帮我稍微修一下。其实他的需求是,你认真看一下,用心把图改好看。而我们经常理解成稍微改一下就好。这就容易导致需求与解决方案不一致,出来的效果会让客户不满意。当然更直接的例子就是现在常说的直男癌,这是需求的发出与接收差距太大的.典型。
所以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是非常的重要,学习了这本书,我经常把“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挂在心上,从近期的效果看,给自己的工作带了比较多的帮助。
上周刚从书上学到的另外一点沟通用语:观察与评价。
我们往往喜欢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给人下定义,在定义中又很容易把对方的缺点放大,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我们的上司或者家人对我们说:你很不细心啊!这是对你的评价,我们听了会很难过。如果他们说:这周工作中你在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做错了,你很不细心啊。这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羞愧,想一下确实不细心,心里就接受了,下次就不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了。只是换一种说法,给人带来的感受却是如此巨大的不同,因此学习非暴力沟通是多么有必要啊~
学无止境,《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好书,希望老师们一起参加,提升自我,让生活工作中的沟通更加顺畅。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九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标准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易于实践。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a.观察:只表达你对他人所做事情的观察结果,而不进行判断或评价。
如何区分观察与评价呢?观察即事实,评价即意见。比如小明喜欢睡懒觉,a说“小明是个懒惰的人”,b说“小明今天上午11点起床的”,那么a是在发表评价,b是在描述观察。
将观察和评价混为一谈,他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慎表达得言过其实,他人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hnamurti
b.感受: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如受伤、害怕、开心、生气等…
在表达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只描述自己的感受,避免轻易给自己或他人下定义。比如“我觉得自己是个loser”和“这项工作我一个月都还没有完成,我感到有些挫败。”,前者就是想法,后者才是观察与感受。
心理学上有“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己度人”,就是投射效应的一种表现。
后者是指一个人的潜意识,会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比如一个对自己小孩缺乏信任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出事,于是对待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紧张兮兮,孩子从而受到影响,下意识地常常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印证母亲的.担心是“正确”的。
当我们表达想法而非感受时,就容易让自己或他人掉入“投射”的陷阱。
c.需要:告诉对方是什么需要,导致了你的感受。
网络上常流传关于男女思维不一样的段子,比如女生想:“他今天怎么对我爱答不理的,是不是不爱我了?,男生想的却是:“今天意大利队竟然输了。”
虽然是搞笑段子,但也能分析一二。女生与其自己猜来猜去,不如告诉对方:“今天你没有和我聊天,我很失落,因为我很期待你的陪伴。”只有当我们开始谈论需要,我们才更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对方的需要。
d.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即你希望对方怎么做,但避免变成要求或命令。
关于如何提出请求,有以下几个要点:
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否则对方可能依然无法明白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满足你的需求;
提出具体而非抽象的行动请求,更可能得到满足。因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体是什么,别人就更难知道了;
请求对方的反馈,以免我们表达的意思和对方的理解不一致,造成误解;
了解对方的反应:此刻的感受、正在想什么、是否接受了我的请求。
“我相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有爱的世界。”
运用以上四个要素的前提,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关爱他人。实际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对四个要素的觉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更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十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比的平静和顺从。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询师,谈判专家,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纳,互助和友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十一
随意查读者们的评论时,竟然看到不少人认为本书在弱肉强食的快节奏的商业等领域不适用。还有人说,普通人来读此书,想看到的是干货,是如何克制自己的脾气,和别人好好说话,而本书脱离中国社会举例不合适。
恰恰相反的是,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具有如此局限性,我甚至觉得它是现在浮躁的中国社会极度需要的。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并不总意味着一定要强势才行。现在社会为了鼓吹效率,甚至赞同或默许命令、惩罚、说教等充斥着工作乃至家庭,这恰恰需要非暴力沟通,来敲醒我们。如果仅仅只是想要看到干货,那只是学习沟通技巧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还看到很多读书笔记,亦或思维导图,把重点放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这仅仅是本书的前半部分。的确,这就像中国人学乘法都教背九九乘法表一样,直接、有效。但后面的部分就像,背会九九乘法表后,还要懂得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应用,这样才能将原理广泛运用。我花一个月时间,每次回顾后再续读,这样看完全书后,真的认为没有一个内容是可以略读快进的,我时常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被说中了。
总之,千万不要被这本书的书名或者书评误导,以为这是部食之无味的工具书。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刷新我认知的点整理如下: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对她不做家务的儿子,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这样说:
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不懂这样客观地表达:
1常常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如说,米奇花钱大手大脚,观察应该是,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2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如说,我觉得我吉他弹不好,这只是评价,但我们要表达的是感受,可以说,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失落、厌烦);
3在感受表达完后没有表达与感受相关联的需要(如说,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并要加上我难过是因为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我本来想和你聊一聊);
4提出的请求不够具体明确(如说,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不如说,我希望你每周一晚上都可以做晚饭)
它真正指导的是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使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它说的是非暴力沟通的作用只限于表达自己和倾听尊重他人,不是我们用来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沟通服务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更看中彼此的感情,而不是一味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非暴力沟通,对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常听父母对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这种方式看似温和,实则也是一种暴力,利用的是孩子感到内疚,调整行为来迎合父母。孩子变得努力学习,仅仅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内疚,并不是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比如我们总以为我们的负面情绪是因为他人,但其实,是由于他人的某些行为导致某些结果使得我们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终归还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第三点的例子,父母把不快乐归咎于孩子的行为。父母如果与自己非暴力沟通会发现,可能是孩子成绩差使他们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说明他们的教育方法未奏效,使得他们的信心受挫。了解到真实的感受与需要后,就能知道也许需要父母正视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作者在35年前发现自己不喜欢写临床报告,他与自己用非暴力沟通,发现他不得不写临床报告是因为他想从中得到收入,了解了这一点,他居然就再也没写过一份临床报告!
非暴力沟通是使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这样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作者不是苦口婆心地说服自己,接受去做“应该”做的事。因为他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不用写无数的临床报告,他自己本身将获得无法形容的快乐。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变成了好奴隶。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一旦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局限性,我们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缚。
非暴力沟通是让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更有可能从这样的自我评价中获益。反之,如果使用自责的自我评价,则是使我们羞愧并改变行为,我们也就允许自我憎恨来引导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护自己,它使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愧疚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比如面对他人嘲笑,不要仅仅看作是羞辱或攻击,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过于恼怒或害怕,而无法倾听对方。这时候应当停下来,可以换一个环境,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平静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了解并体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在表达前也可以试着倾听理解他人。记得要大声提出请求。
本书举了一些有效倾听竟然就能化险为夷的案例。那些非暴力沟通者之所以能成功使自己免于不可逆的伤害,正是因为他们用心体会即将施暴者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再主动表达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自己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意识到我从前竟然不懂得什么叫全身心的倾听。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给予反馈,给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甚至是心理医生,都应该考虑学会倾听,用非暴力沟通代替诊断。
我还学习到在生气的人面前,千万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开头。
目前,至少中国社会认为需要适当的惩罚。作者再次给我敲响警钟:惩罚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很多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但急于求成的父母,选择打骂孩子,这效果是立竿见影,但并不是唯一有效办法,只是家长懒才选择体罚的方式。孩子受到惩罚,想得更多的会是下次如何逃避惩罚,完全不是事情本身真正的意义。而且孩子会因为对体罚的恐惧而难以体会父母的爱,并同样学着父母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除了体罚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比如如果孩子没有照家长的话去做,父母可能就会说他“自私”,“不尊重父母”等等。另外的惩罚是不给孩子某种好处,例如不给零花钱,在这种情形中变得冷漠,是一种强有力的威胁。
在实施惩罚前,请想一想:我希望他基于什么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请试图用非暴力沟通来使对方认识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需要用客观的表达方式。
但非暴力沟通,不仅仅只是运用以上四点的谈话技巧。它真正指导的是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不是我们用来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对自己,并不是用来说服自己学着顺从什么,而是学会爱护自己,不再自责。对他人,全身心地倾听他人的需要,比急于分析判断来得有效。
非暴力沟通知易行难,尤其育儿路上,要时刻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沟通代替惩罚。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十二
已经学习精武门有近一年的时间,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还是短板,沟通的书籍确实也读过好些本,虽然说话水平有那么一些变化,可是与王老师而言相差甚远,有段时间特别痛苦,想要放弃继续精研精武门的销售技术!刚刚好今年好友asai做了nvc的读书会,这本书已经读了有9遍了,对于一些句式心理也清楚,只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场合也用不出来,这次读书会上,发现原来还是练习做少了,凡学习离开了特定环境的刻意练习,于我们而言只是知识而已,成不了自己的技能。于是发心再一次做nvc的读书分享!每次于我而言,都是收获呀,也希望这次的深度整理,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灵感!感恩asai,为了我这次分享,给我的建议都非常棒!
nvc第一章节有讲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在第10遍读得时候感触非常深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这段话是结合了学习的王老师的课程之后,才如此深刻的理解nvc的价值,发现老师讲得销售过程中如何做到所谓真实和善良,这段话让我脑洞清奇,那一刻脑袋里回想的都是王老师的说话的语调、语气以及措词,无不是围绕观察、感受、需要、不反驳…
nvc的四个要素就是①观察②感受③需要④请求,步骤分解的话就是四个过程:
①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情绪,赞同?不赞同?)
③我有哪些需要(或者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nvc的精髓就在于对其四要素的觉察了。
第二章讲到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列出了造成人与人之间有心理隔阂的原因
道德评判。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会被看做邪恶或是不道德的,而恰恰这样的对他人的评价反应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敌意,即使最后他们接受了建议或者批评,做出让步,但通常是不甘心的,会让对方显得不那么友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价值判断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两个是独立的部分。这方面还是需要多做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进行比较。比较的时候,会让自己觉得活得很惨,让人心情低落。
回避责任。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一短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因为很多时候人的嘴还是比行动快。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回避性的`语言用负责任的语言替代,比如:我选择____是因为我想_____
强人所难。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要求,特别是对孩子的时候,语言中暗含着威胁、评判、命令、指责等,比如,你不这么做,我就会(施以惩罚)。书上说,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书中这段非常值得深思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的奴隶和好的部下。
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第三章,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书中没有做太多的描述,给出了一些例子,我读了很多遍,还是会犯错,做的好的地方在于,有觉察了,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观察他人的行为做到不评判、不指责是蛮难做到的。我感觉犯错误的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在听方面还是非常表面,根据自己的认知分类挑选所听的事物,实际是以自己为中心,听取对自己有影响的话,并没有真正在听对方在说什么。就像精武门课程里,王老师一直讲要有mind,老师反复强调mind的重要性!我想这个就是观察的魅力。练习可以参考nvc实践篇和第三章结尾部分的题目,我感觉还是不够。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是nvc第二个要素。生活中我们更多的被鼓励去听从权威而非自己。于是更多的人会习惯性的考虑“别人希望我怎么做?”“别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而忘记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需要,我就是从这样一个怪圈中慢慢走出来,去看见自己的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而这里的难点就是如何去区分“感受”与“想法”!感受是向内的,心理反应,是感性的;想法,是大脑的,思维,思考的结果,理性的!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多做一些练习去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差异,目前对我来说,我也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清晰的表达出来。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个选择
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指责他人。第一反应驳斥对方。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听、看、回忆、想等)_______,我感到____,因为我需要/看中____?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你(看、听、回忆、想)_____,你感到_____吗?因为你需要/看中____?
第六章请求帮助
开篇讲到,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这个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明确谈话的目的,请求对方的反馈,并表达感激,了解他人的反应。这里要注意请求和命令的差异。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六个章节到这里,其实还是讲得nvc的理论框架,就像一根根骨头,整理这些资料挺乏味的,脑袋里面空空的。下一篇从第七章节开始,讲nvc血肉与灵魂。真正做到爱的语言,不下苦功夫估计很难做到,特别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但相信勤能补拙吧,十遍不行就二十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十三
我墙裂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就算你觉得自己跟别人的沟通不存在任何问题,没有任何的矛盾,这本书也值得你一看,它会让你对沟通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苦恼于自己总是不能正确的表达观点,如果你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亦或是心情不舒畅,都应该看这本书,它能解决你的问题。
直接告诉他你的请求,你希望他做什么,尽量的表述具体详细些,而不是直接说不希望他做什么。
使用抽象的语言会使我们无法深入的了解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昨天我突然陷入思想的沼泽,我想不通一些事情,那让我非常的痛苦,可能身边的朋友没办法理解我的痛苦。直到今天我再次翻开《非暴力沟通》,顿时云开雾散,我觉得我可以采纳书本里的建议,去照着执行。
我想我可能真的表达方式不对,我只是一昧的说他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甚至直截了当的说他是个没有想法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想法呢,有的人只是天性不爱表达出来。我又是否有认真的回顾我们之前的交流,或许是我自己没有用心罢了。
要解决我的烦恼,可以试着找一个具体的话题,然后展开。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我如果从他的角度切入,可能会对他有更真实的认识。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字篇十四
作者还列举了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来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踩过雷:
a.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警惕对他人进行分类和评判,比如“地域歧视”、“贴标签”。
b.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dangreenberg《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
c.回避责任:成长环境、他人行为、上级命令、同伴压力、规章制度、无法克制的冲动等等都是回避责任的借口。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同样我们也不用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d.强人所难:可以提出请求,但不要威胁或强迫他人。如果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所以要确保我们清楚地传递了并不想强人所难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