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十三篇)

2023年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十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1 17:23:38
2023年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十三篇)
时间:2024-06-21 17:23:38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一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20xx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文革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二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常氏家族作为儒商世家,不仅历代书法名家倍出,而且对古代名士、大家的作品广为收藏,这些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中一一介绍。

匾:日新其德——清杜大统书写。

此句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是:作为一个人,每日都要使自身的品德有新的提高。

匾:敦睦仁里

堡门内西向匾“敦睦仁里”——清常炳书写。车辋村中除常姓外,还居住有刘、聂、李等他姓家族和村民;所以常氏在建筑堡墙和堡门时,特悬挂此匾,以提醒后人,要与乡里和睦相处,时刻以仁义对待他人。

堡门内西向匾“长发其祥”——清杜大统书写。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三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四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美丽常家庄园(2)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缭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常家大院的静园,乃是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面积达到八万余平方米。该园林以儒家的严谨秩序,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境界,集北国的大气厚重之风格与江南钟灵毓秀之精粹,神工鬼斧,浑然天成。进入园内,阁轩庭斋,雕饰绝伦;泉溪潭湖,宛如泽国;树木山石,野趣雄浑。千年枣树,已成化石;明代古藤,尤自葱茏。景致深远的杏林、风格迥异的狮园,曲径通幽,分布其间。观稼阁极目远望,听雨轩水低微澜,小石潭游鱼戏萍,昭余湖水平如镜,远眺近察,皆使人放怀于自然,寄情于山水,咏叹于文脉。留连园中,景随步移,尽享人生,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静园,无愧为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五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_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20_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常家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建筑特征:歇山顶、抱厦门、二重檐;上有12个垛口、12根通天檐柱、12根卷棚支柱、五开间、底层为一斗三升五彩、上层为一斗四升七彩)

1.堡:(bao)土筑小城,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bu)集镇,常用为地名。

匾:敦艮吉

堡门门洞上方刻有“敦艮吉”三个大字的匾额, “敦”——代表厚道、敦厚、诚恳; “艮”——在八卦中表示东北方位,它表明了堡门的朝向和方位(源于《易经艮卦》);“吉”——吉祥、顺利、如意。大意是:堡门的方位朝向东北,居住在庄园中的人质朴敦厚、诚恳待人,并希望庄园和整个村落都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高3米,长13米。南侧为《丰乐亭记》,北侧为《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由宋代另一位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文章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欧、苏二人皆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名噪一时,在中国历史上,亦是两位显赫人物。欧阳修,北宋人物,嗜古博学、文冠天下,以散文自称一家,兼擅书画;比他晚出生30年的苏轼对他的文章、诗词、书画都极为崇拜。所以手书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散文——《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以表达自已对这位前辈的敬仰。苏东坡,其诗、文、书、画俱称大家,是雄视百代,声名显赫的中国文化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欧阳修的“二亭记”和苏轼的书法早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而常家庄园所存的苏轼手迹砖帖,每字30公分见方,字迹清晰、苍劲流畅,堪称帖林珍品。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七

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1488年—1505年(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1948年(民国37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文化大ge命”中,“破四旧”风行一时,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虽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成立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20__年9月29日修缮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八

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成为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常家庄园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 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讳称大院号庄园,不与王乔并世间。独树儒商雄且秀,春风过后水涟涟。”青年诗人陈黎云的《七绝·常家庄园》一诗,道出了常家庄园的独特之处。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王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 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儒为名高,贾为利厚’。两者界线黑白分明,难以兼容并蓄。然而,山西商人却将儒文化融入到了商贾之中,为经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榆次富商常家,能使家族历经几百年久盛不衰,其成功的秘诀正在于此。”这是笔者在《喜看乔家大院,简说中华晋商》中的一个观点。当我们置身于常家庄园,观其恢宏特色建筑,品其文化智慧内涵,你不得不感奋:晋商常家不愧是商道上结合完美的儒商之家。儒商,是指经商者不仅熟读儒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以儒恪守的信条,作为品德修养的根本,并将这一根本自觉地运用到商业活动与一切社会活动中去。也就是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实践,并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明确的儒家伦理道德,实现其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这在十四条《常家家训》中亦有生动的体现。

漫步常家庄园,映入你眼帘的是规模壮观的常家祠堂,书香浓郁的石芸轩书院,文化辉映的贵和堂宅院,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清澈灵秀的大小湖溪,神韵毕现的各色山石,相映成趣的郁郁林木,传神点睛的楼阁亭榭,还有那彰显风骨的名人石册,佳对神品的楹联匾额,独具特色的雕画艺术。这,无不体现出主人的经济实力、文化品位和智慧财富。以饱满热情关注常家庄园的耿彦波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儒商常家,一是恪守儒家节俭诚信为本的持家、修身、兴业之道,一贯恪守儒家的敬业精神。二是处事待人坚持以“和为贵”的平等观念,表现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良好品质。三是注重教育,尊重儒学,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使其精英团队不断优化,经营方略高人一筹。四是捐助政府,为国尽忠,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输财任事,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世思想。经笔者考证:从清乾隆年间八世常千获赠皇家修职郎开始到清朝灭亡,常氏有“功名”的男人132人,受封的女人100余人,仅诰命夫人就多达17个。从八世到十六世,常氏考取从进士到秀才者,多达146人。其中进士1人,举人10人。被誉为“常门鸿儒”的常家十四世常赞春,是集书画家、作家、教授于一身的鸿儒大家。以书法名重一世,曾在山西官场供职数年的常旭春,在辛亥革命后,辞官从商,担任保晋公司第四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要职,直到日寇入侵。据常家后代远居加拿大任山西同乡会会长的常崇敏老先生介绍:现常氏后代中任正副教授以上职务者达70余人,其中现成都大学就有一位。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九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20xx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建筑特征:歇山顶、抱厦门、二重檐;上有12个垛口、12根通天檐柱、12根卷棚支柱、五开间、底层为一斗三升五彩、上层为一斗四升七彩)

1.堡:(bao)土筑小城,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bu)集镇,常用为地名。

匾:敦艮吉

堡门门洞上方刻有“敦艮吉”三个大字的匾额, “敦”——代表厚道、敦厚、诚恳; “艮”——在八卦中表示东北方位“ ”,它表明了堡门的朝向和方位(源于《易经艮卦》);“吉”——吉祥、顺利、如意。大意是:堡门的方位朝向东北,居住在庄园中的人质朴敦厚、诚恳待人,并希望庄园和整个村落都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高3米,长13米。南侧为《丰乐亭记》,北侧为《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由宋代另一位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文章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欧、苏二人皆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名噪一时,在中国历史上,亦是两位显赫人物。欧阳修,北宋人物,嗜古博学、文冠天下,以散文自称一家,兼擅书画;比他晚出生30年的苏轼对他的文章、诗词、书画都极为崇拜。所以手书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散文——《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以表达自已对这位前辈的敬仰。苏东坡,其诗、文、书、画俱称大家,是雄视百代,声名显赫的中国文化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欧阳修的“二亭记”和苏轼的书法早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而常家庄园所存的苏轼手迹砖帖,每字30公分见方,字迹清晰、苍劲流畅,堪称帖林珍品。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常氏家族作为儒商世家,不仅历代书法名家倍出,而且对古代名士、大家的作品广为收藏,这些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中一一介绍。

匾:日新其德——清杜大统书写。

此句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是:作为一个人,每日都要使自身的品德有新的提高。

匾:敦睦仁里

堡门内西向匾“敦睦仁里”——清常炳书写。车辋村中除常姓外,还居住有刘、聂、李等他姓家族和村民;所以常氏在建筑堡墙和堡门时,特悬挂此匾,以提醒后人,要与乡里和睦相处,时刻以仁义对待他人。

堡门内西向匾“长发其祥”——清杜大统书写。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十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美丽常家庄园(2)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缭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常家大院的静园,乃是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面积达到八万余平方米。该园林以儒家的严谨秩序,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境界,集北国的大气厚重之风格与江南钟灵毓秀之精粹,神工鬼斧,浑然天成。进入园内,阁轩庭斋,雕饰绝伦;泉溪潭湖,宛如泽国;树木山石,野趣雄浑。千年枣树,已成化石;明代古藤,尤自葱茏。景致深远的杏林、风格迥异的狮园,曲径通幽,分布其间。观稼阁极目远望,听雨轩水低微澜,小石潭游鱼戏萍,昭余湖水平如镜,远眺近察,皆使人放怀于自然,寄情于山水,咏叹于文脉。留连园中,景随步移,尽享人生,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静园,无愧为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十一

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 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1488年—1520xx年(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1948年(民国37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风行一时, 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虽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成立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20xx年9月29日修缮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十二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20xx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常家庄园简介导游词篇十三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