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12篇)

最新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1 21:49:42
最新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12篇)
时间:2023-02-11 21:49:42     小编:zdfb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一

(一)课题准备阶段:(、3—、6)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草拟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筹备、问卷调查、开题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进行师资培训、开题。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陆桂梅科研主任草拟调查问卷与实验方案。研究小组讨论通过。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制定实施计划。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3.筛选研究对象。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培训家长。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校长兰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赖丽琴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举行多种有关关爱和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5.确立个案。15名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20名留守儿童作为重点研究个体。

6.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②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 ③问题发展史: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 ④其它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 ⑤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⑥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针对个案,实施研究。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环境熏陶。

2.补充完善,深化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总结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⑴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将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

结对子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将安排每班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会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与父母交流。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让留守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⑵针对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 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帮扶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 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和帮扶教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 班主任、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⑶针对家校联系不畅,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 建立专门档案 每学期初,学校将分班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同时还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家校联系卡 学校将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⑷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我们将开展的活动有: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设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将开办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学校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为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5)根据留守儿童性知识贫乏的情况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状况,我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领域,老师的素质决定性教育的质量,因此,老师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坦然对待性教育。我们课题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性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少男少女的心理学,心理辅导理论、方法和技巧,使老师在性教育活动中得心应手。

开设性知识专题教育,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我们学校请妇幼保健院医生来作专题市场讲座)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性知识贫乏,导致他们性心理滞后,甚至使他们微弱的警惕与防备失去作用,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想通过专题教育(请专家来学校讲座)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性发育知识,教给他们保持身体卫生的保健知识,教给他们正确处理两性交往中的出现的种种问题等,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

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学校专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杨燕珍负责此项工作,矫治性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

学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实施,班主任要早些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班中问题较大的学生个案跟踪,实施长期心理辅导。

(6)针对学生法制观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斗殴,以大欺小的现象,我校定期请合山市里兰派出所的警官们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讲座。

2.完善教育功能结构

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管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学校在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状况,明确学校管理改革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爱生为贵,服务为重,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后勤主任、安全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考核评估、总结奖励。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人数与教职工的总人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对子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对留守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代理监护人学习有关儿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识等。四是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劳动纪律、考勤、奖励与处分、职称等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加强对政教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再次对20名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前后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我校这16名以上的留守学生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热爱学习,生活学习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监护人。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利用假期时间给留守儿童送上温暖。

(三)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计划定期召开召开课题工作总结会,课题组成员进行对自己研究的个例进行分析,交流工作经验,进行评比,进行总结反思工作,撰写研究论文。

2、对课题结题工作进行分工,整理材料归档。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一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制定三个阶段的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20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一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一年来,课题组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研究系统学习学习留守儿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实验以来,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有助于研究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活动。

通过一年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

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陈家意老师由于个人家庭原因,辞职老师的工作,陈家意老师不在是我课题组成员,由我校骨干党良英老师加入课题研究,增加我校课题研究的实力,保证课题研究按时完成,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课题负责人陆桂梅撰写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粟喜莲老师撰写的《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罗冰老师撰写《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兰勇林老师撰写的《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黄云东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党良英撰写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刘桂凤老师撰写的《用爱关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韦美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等,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现代教育艺术研究总课题组、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杨燕珍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彦霖老师撰写的《爱让每一朵花绽放》,陈剑飞老师撰写的《浅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农志娥老师撰写的《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巫玉新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谢丽华老师撰写的《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赖丽琴老师撰写的《用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等,在20xx年“创新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二

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习作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写话也就成为低年级学生最恐惧的一项作业,如何能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爱上写话,有话可写,成为低年级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g 我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发现,每次训练学生动笔写话,都是正正规规的,可学生却觉得单调、乏味,无话可写,无从下手。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写话要求过高,如规定字数,还要写生动,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提笔无言。加上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所以写起来难度就更大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内容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成为写话的难点。

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有部分教师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大了,随着阅历的增加,自然就会写了。要么有的教师直接开始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写作方法,而这些方法难以被低年级的学生所接受,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每次写话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时间。

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自然不对,但“拔苗助长”的方式同样也帮不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写话陷入了两难境地,怎样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话,成为低年级教师最头疼的难题。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和其余几位老师于xx年11月申报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实践与探究》一课题,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进行写话配画训练,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写,达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二)理论意义:

1、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语文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也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因此,对于孩子们的配画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发他们画的欲望。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三)实践意义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其实文学与绘画结合,自汉代开始就有。苏轼评王维曾说过,体味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欣赏王维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成为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我们尝试与美术老师结合进行《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有效指导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让学生为日记配画。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拥有广阔的宣传阵地,比如宣传栏、校广播室,教师墙壁等。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实验班的写画结合训练已很见成效,并形成“以画促写,配画写话”的写话模式,孩子们乐写、愿写,喜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仅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上,只能让全班五十几个同学欣赏,已经不是我和孩子们追求的目标。宣传栏校园广播这些好平台,为孩子们的“涂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欣赏,同时也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于孩子们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配话写话中来。实践证明:在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视野更辽阔,参与度更广,写话的劲头儿更足。两年时间里,孩子们张贴发表共计20xx余篇,有的孩子已经超过100余篇,虽说数量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但至少证明孩子们在不懈地努力,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有时也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四、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无法对学生的绘画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导致学生的配画总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和美术老师进行协商,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总觉得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的指导存在有“两张皮”的嫌疑,不能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写法指导上,真的有点“深不得浅不得”的感觉,“深”了怕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浅”了达不到写法指导的目的,这个力度还真不好把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学生的惰性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虽然孩子们喜欢上了写话,虽然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总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三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3—、6)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草拟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筹备、问卷调查、开题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进行师资培训、开题。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陆桂梅科研主任草拟调查问卷与实验方案。研究小组讨论通过。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1.制定实施计划。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3.筛选研究对象。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培训家长。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校长兰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赖丽琴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举行多种有关关爱和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5.确立个案。15名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20名留守儿童作为重点研究个体。

6.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②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③问题发展史: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④其它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⑤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⑥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针对个案,实施研究。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环境熏陶。

2.补充完善,深化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总结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⑴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将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

结对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亲情教育课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将安排每班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会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与父母交流。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让留守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⑵针对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帮扶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和帮扶教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班主任、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⑶针对家校联系不畅,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建立专门档案每学期初,学校将分班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同时还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家校联系卡学校将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⑷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我们将开展的活动有: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将开办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学校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为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5)根据留守儿童性知识贫乏的情况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状况,我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领域,老师的素质决定性教育的质量,因此,老师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坦然对待性教育。我们课题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性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少男少女的心理学,心理辅导理论、方法和技巧,使老师在性教育活动中得心应手。

开设性知识专题教育,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我们学校请妇幼保健院医生来作专题市场讲座)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性知识贫乏,导致他们性心理滞后,甚至使他们微弱的警惕与防备失去作用,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想通过专题教育(请专家来学校讲座)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性发育知识,教给他们保持身体卫生的保健知识,教给他们正确处理两性交往中的出现的种种问题等,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

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学校专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杨燕珍负责此项工作,矫治性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

学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实施,班主任要早些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班中问题较大的学生个案跟踪,实施长期心理辅导。

(6)针对学生法制观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斗殴,以大欺小的现象,我校定期请合山市里兰派出所的警官们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讲座。

2.完善教育功能结构

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管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学校在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状况,明确学校管理改革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爱生为贵,服务为重,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后勤主任、安全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考核评估、总结奖励。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人数与教职工的总人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对子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对留守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代理监护人学习有关儿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识等。四是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劳动纪律、考勤、奖励与处分、职称等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加强对政教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再次对20名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前后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我校这16名以上的留守学生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热爱学习,生活学习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监护人。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利用假期时间给留守儿童送上温暖。

(三)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计划定期召开召开课题工作总结会,课题组成员进行对自己研究的个例进行分析,交流工作经验,进行评比,进行总结反思工作,撰写研究论文。

2、对课题结题工作进行分工,整理材料归档。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一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制定三个阶段的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20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一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一年来,课题组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研究系统学习学习留守儿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实验以来,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有助于研究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活动。

通过一年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陈家意老师由于个人家庭原因,辞职老师的工作,陈家意老师不在是我课题组成员,由我校骨干党良英老师加入课题研究,增加我校课题研究的实力,保证课题研究按时完成,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课题负责人陆桂梅撰写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粟喜莲老师撰写的《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罗冰老师撰写《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兰勇林老师撰写的《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黄云东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党良英撰写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刘桂凤老师撰写的《用爱关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韦美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等,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现代教育艺术研究总课题组、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杨燕珍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彦霖老师撰写的《爱让每一朵花绽放》,陈剑飞老师撰写的《浅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农志娥老师撰写的《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巫玉新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谢丽华老师撰写的《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赖丽琴老师撰写的《用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等,在20xx年“创新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四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长:苏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员:颜居海施一才劳荣珍周胜黄春红莫科进张丽梅钟立菊包丽梅罗锦英谢红妃(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xx年11月——xx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xx年4月——xx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

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xx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五

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习作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写话也就成为低年级学生最恐惧的一项作业,如何能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爱上写话,有话可写,成为低年级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g我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发现,每次训练学生动笔写话,都是正正规规的,可学生却觉得单调、乏味,无话可写,无从下手。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写话要求过高,如规定字数,还要写生动,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提笔无言。加上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所以写起来难度就更大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内容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成为写话的难点。

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有部分教师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大了,随着阅历的增加,自然就会写了。要么有的教师直接开始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写作方法,而这些方法难以被低年级的学生所接受,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每次写话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时间。

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自然不对,但“拔苗助长”的方式同样也帮不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写话陷入了两难境地,怎样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话,成为低年级教师最头疼的难题。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和其余几位老师于xx年11月申报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实践与探究》一课题,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进行写话配画训练,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写,达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二)理论意义:

1、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语文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也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因此,对于孩子们的配画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发他们画的欲望。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三)实践意义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其实文学与绘画结合,自汉代开始就有。苏轼评王维曾说过,体味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欣赏王维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成为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我们尝试与美术老师结合进行《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有效指导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让学生为日记配画。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拥有广阔的宣传阵地,比如宣传栏、校广播室,教师墙壁等。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实验班的写画结合训练已很见成效,并形成“以画促写,配画写话”的写话模式,孩子们乐写、愿写,喜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仅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上,只能让全班五十几个同学欣赏,已经不是我和孩子们追求的目标。宣传栏校园广播这些好平台,为孩子们的“涂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欣赏,同时也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于孩子们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配话写话中来。实践证明:在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视野更辽阔,参与度更广,写话的劲头儿更足。两年时间里,孩子们张贴发表共计20xx余篇,有的孩子已经超过100余篇,虽说数量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但至少证明孩子们在不懈地努力,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有时也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四、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无法对学生的绘画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导致学生的配画总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和美术老师进行协商,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总觉得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的指导存在有“两张皮”的嫌疑,不能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写法指导上,真的有点“深不得浅不得”的感觉,“深”了怕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浅”了达不到写法指导的目的,这个力度还真不好把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学生的惰性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虽然孩子们喜欢上了写话,虽然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总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六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苏 琴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颜居海 施一才 劳荣珍 周 胜 黄春红 莫科进 张丽梅 钟立菊 包丽梅 罗锦英 谢红妃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xx年11月——xx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xx年4月——xx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

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xx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七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是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相关研究者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八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多数长期与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情感缺乏沟通,加之大多都是贫困家庭,生活拮据,饮食更谈不上营养,因此大多孩子身体素质较弱。此外,因长辈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同时生活与家庭环境也困扰着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笔者对榆林全市50多所乡村学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山区乡村学校留守儿童一般占到10%~25%左右,有少数学校留守儿童数甚至超过一半。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个性差异较大。这些孩子普遍存在消极自卑、孤僻厌世、抑郁等心理问题,行为表现为胆怯、烦乱、迷茫,在校学习成绩一般较差。针对这些现象,调整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已成为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就留守儿童德育这一课题,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一、专人负责,广泛动员,提高社会关注度,做到留守儿童帮扶全覆盖。

1.乡村学校,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应配备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每个留守儿童应建立管理档案,可按其家庭状况、由谁来看管抚养、父母是否都在外地打工、是否托管、在校表现等情况造册登记,分类管理。

2.学校对家庭特困的儿童,可争取国家救助资金进行救助,也可选择企业等爱心人士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对于失去父母的个别托管、失学儿童,应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动员邻居、爱心人士、代课老师等作为临时代理监护人,与政府和有关慈善机构共同帮其寻找合适的家庭或爱心人士作为代理监护人,帮他们建立一个“家”,使这些孩子生活、学习有着落。同时学校应组织动员全体师生进行结对帮扶,也可让同班、同宿舍同学互帮互助,从生活上、情感上给予关心照顾。

3.利用广电、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深入动员,拓宽帮扶渠道,联系当地的企业、民政妇联、公益组织、乡村领导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组成爱心帮扶团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帮扶对象。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建立起一个学校、家庭及爱心人士组成的帮扶网络体系,力争使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帮扶,真正做到不让一个留守儿童辍学,不让一个托管儿童成为四处游荡的“野孩子”。

二、亲情化教育,全方位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快乐的家园。

每个托管的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学校应动员班主任和主管老师,采取家访、谈话、走访邻居等形式,调查摸清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境况以及身体状况等。注意观察留守儿童在课堂及平时的举止言谈,揣摩其行为表现中的细微差别。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个儿童的心理、行为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学校应告知留守儿童父母,督促其履行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尽的职责:要求父母做到每月或半年要和孩子见面沟通一次,一年至少必须和孩子有一次团聚,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氛围,消除对父母的陌生感,逐步克服自卑孤独情绪。

2.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周与在外务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有条件的可以视频)进行亲情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梦想小屋”,配备心理咨询老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3.学校应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动员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对母亲不在身边的,尽量选择女性教师帮教,对父亲外出的可选择男性教师帮教;对父母双方都外出以及少数拖管儿童,学校应该让班主任或带课老师作为重点帮教对象,共同帮教。要从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做起,教他们洗漱穿衣,铺床叠被,正确处理生理问题等,使留守儿童渐渐将老师当成父母一样看待,无形中建立起父子、母子真情,在生活上能够享受一个完整家庭孩子能够得到的亲情真爱。

4.对性格孤僻,自卑感强,胆小怕事的留守儿童,教师应有意让其多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课堂上多提问,让其多与同学互动,发现其微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班主任也可有意让其担任班干部,增强其自信心;活动课有意安排其他孩子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做游戏等,逐渐消除其孤僻自卑心理,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少数特困、心理症结严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作为重点关爱对象。要求代理监护人、任课老师及班主任,更应像父母一样体贴入微。在生活上,应观察孩子每天是冷是暖,是否有心事等;在学习上,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应了如指掌。

三、发挥家长学校引领作用,改变家教现状,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1.针对留守儿童多半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种现状,学校应有效利用家长学校,有计划地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家教基本知识,学习安全法律常识。对一些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家长,学校也可动员教师、学生组成学雷锋小组,利用节假日送教到家,帮助这些留守家长们读书看报,共同学习,了解家教知识,育儿常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做好家教。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学校可将生理卫生知识,如何防御性侵犯,怎样鉴别网上有害信息等家教常识,印成宣传材料发给留守儿童家长和周围群众共同学习,使每位家长都能认识到掌握儿童心、身安全预防知识的重要性,逐步改善家教环境。

2.聘请公安司法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为留守儿童和家长讲授安全、法律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地的一些典型案例教育家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防御措施,让留守儿童清楚平时在校内外应怎样保护自己;知道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做到上学外出必须结伴而行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进行安全自救、防暴逃生演练,让孩子们掌握一般的自救措施和安全逃生要领,知道遇到坏人应怎样冷静应对,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家长、儿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让家长们也能了解电脑使用常识,能够鉴别网上的有害信息,提高儿童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总之,要改变家教现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合力,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

四、培养自主能力,涵养传统美德,坚定留守儿童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

学校应利用劳动技术课,尽早教会留守儿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基本要领,掌握用水、用电的一般常识。让每个留守儿童饮食起居能自己操作,亲身体验,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做到生活能自理。从小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的好习惯,感知动手的快乐,培养劳动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在生活上对父母对家庭的依赖性。利用小农场等实验基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劳动中磨炼健全的体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生活中劳动的艰辛,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多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打扫卫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劳动中消除与隔辈的情感代沟,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从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邀请乡村干部讲乡情村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在与今天对比中自然萌发爱乡之情。组织浏览当地风景名胜,观光保护秀美山川等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以物激情,以景染情,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山河的美丽。激励深化留守儿童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坚定其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丽乡村的理想信念。

总之,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应不断探索德育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措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共同携手帮留守儿童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走出阴霾笼罩的心理误区,塑造健全人格。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在温暖的阳光下,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九

多媒体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让英语课变得‘有滋有味’---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索与研究”这样的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并善用和擅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英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协调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召开了课题研究计划性的会议,有钱学习拟定课题计划,部署课题的每一步任务。这样,我们的课题就能够有目标、有方向,易于操作,易于管理和监控。具体课题计划如下:

一,由沈晓丽负责收集整理知网上发表的有关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章,交由课题组成员研究、思考,形成自己的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灵感,从而形成自己的论文。

二,课题组成员共11人。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主持人丁菊香负责课题的总体把握。副主持人沈晓丽起草课题计划,协助主持人完善课题的各方面的工作。钱学习协助主持人做好课题开会的通知、联络等方面的工作。

三,课题成员具体分工:

⑴丁菊香,负责课题申报、起草课题申报书;课题的会议主持与课题的总体把握;整理课题成员发来的材料并发到课题的网站上;发表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等等

⑵沈晓丽,负责课题的计划草拟以及课题的结题报告;收集课题资料并发给课题组成员共享;要有发表或获奖论文、要有获奖的课件评比。

⑶钱学习,负责会议的联络、通知;要有发表或获奖论文或获奖的案例。

⑷徐香,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⑸李秀梅,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⑹张珍珍,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⑺倪同玲,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⑻畅舒,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⑼李春花,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⑽刘超,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⑾杨欢,负责案例分析、组织实验、撰写论文

四,论文数目要求案例、课件评比、公开课等方面的计划。

1、凡是课题组的成员,计划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善于写论文或有精力写论文的同志应积极多写论文、尽可能多发表论文。

2、当结题时,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总数至少要达到10篇以上。

3、要有获奖的案例。

4、要有获奖的课件评比。

5、要有利用多媒体获奖的公开课、联谊课。

6、要有利用多媒体获奖的考试分析或试卷分析。

五、课题会议计划

课题会议准备至少每学期要召集一次,通报各自的进展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该项工作请丁菊香负责拟订,沈晓丽负责通知。

为了营造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我们并不限制论文等获奖的级别,希望该计划大家能积极贯彻执行。

六、20xx年开题以后两年多五个学期制定的具体上课、竞赛、论文计划:

1. 20xx上半学期:准备开设3节以上区级公开课,2人获区级赛课比赛获奖,争取论文获奖2篇。

2. 20xx下半学期:准备开设2节区级公开课,发表论文3篇,论文获奖4篇,争取区、市节竞赛2人获奖。

3. 20xx上半学期:准备区级讲座2次,区级公开课3节,论文获奖5篇。

4. 20xx下半学期:准备区级讲座2人,区级赛课2人获奖,论文获奖3篇。

5. 20xx上半学期:准备市、区级公开课3节,区级竞赛2节,论文获奖3篇。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20xx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xx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镇2.5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达1.2万人次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6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荆门市授予“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日渐升温,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术界、文艺界及媒体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高度关注。20xx年春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一部以关爱留守孩子为题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开上映,感动了众多观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中出现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场面也很快得以从影片中走下来,来到全国许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现实生活中。长篇报告文学《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世纪之痛:直击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难题》以及长篇小说《空巢》、《守望》、《当着落叶纷飞》等相继出版,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出仙居乡区域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仙居乡区域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对象

这次调查共选取了我校12个教学班进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儿童102人,留守儿童占的比例为18.34%。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为57人,女生为45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 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其中留母亲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75%。留父亲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亲为主。从留守儿童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男同学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女同学居多;反应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六、研究过程、方法及结果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9人; 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 四年级19人; 五年级21人; 六年级24人。

仙居中心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共102人,占总学生人数的18.34%。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5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 直接监护人教育 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 隔代监护人教育 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较差的有44 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抽样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1)查找课题研究典型,选取研究样本。

我们在中小学各年级留守儿童中分性别、学习状况(校内、校外)、家庭监护状况等因素,选取学习状况优秀、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儿童(抽样50名)进行深入调查。

(2)编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参考课题的调查问卷资料和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教育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学习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个板块来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适合所有留守儿童的调查。

(3)对研究样本(抽样50名)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对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数占总数的3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这类监护人基本无法指导学生的家庭学习。从学习习惯看,监护人的学历越高,优秀学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监护人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习惯状况的影响。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明显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差。前者的优秀学生率仅有18%,而较差学生率却达到46%。后者优秀学生率达46%,较差学生率为27%。在深入的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边生活,对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兴趣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此类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比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这说明儿童总体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超过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时,近一半教师(47.6%)认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这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时,19%的孩子有自责倾向,喜欢责备自己。这反映了农村儿童较严重的自责倾向。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比较。

在留守儿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34.1%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好地与人相处,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比非留守儿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儿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儿童(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有关。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比较。

大部分农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别为4.1%和4.8%)。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孤独感;12.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恐惧;6.8%的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22.7%的孩子有过敏倾向,“对一点小事都很敏感”。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儿童高。

教师问卷显示:46.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比非留守儿童要强一些。总体来看,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情感。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中近1/5的孩子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过6%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敌对性,“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低,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双亲留守儿童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对监护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双亲留守儿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经常与人打架;双亲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妈妈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谎问题。可见,在行为问题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课题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和校长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较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

3、重新建立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1)重新确立研究对象

在抽样的50名留守儿童中按年级、年龄、性别及调查的现实状况。其中,男、女生各25名,(男、女生学习情况较好和欠佳两种情况选典型)。在班级中建立完善“实验留守儿童”帮扶制和伙伴制,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结对帮扶。

(2)建立典型留守儿童档案。

将研究典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的原始信息制表编册,建立留守儿童个案档案,便于跟踪研究。

具体做法及结果如下:

(1)对“实验留守儿童”进行测试,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儿童(男女各10名)作为优生个案,测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为后进生个案,并建立“实验留守儿童”个案档案。

(2)收集优生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3)对优生个体进行访谈、观察,整理出每个优生个案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式。

(4)对所有优生的模式进行归纳综合,找出其共同特征,运用抽象方法,建构理想的适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型。

(5)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典型后进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6)通过理想模型与后进生的对比,提出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矫正模型假设,制定培养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七、调查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基础性的生活问题。

(一)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的伙食水平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为吃的花样单一,只求填饱肚子,不讲营养搭配。访谈中,很多家长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在生活上是很疼爱和关心留在家乡的孩子的,有了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但他们却不懂怎样真正的照顾孩子。这些老人一生过惯了苦日子,自经历了吃不饱和穿不暖的年代,现在能够让孩子们吃饱饭,他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他们的生活观念很难改变,即使往家里寄再多的钱也舍不得花在吃的方面,就希望能多储存一点钱。一位家长告诉我们:“我们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生活肯定有影响。我们没有外出打工时,即便自己吃得差,也要让孩子吃好点。可是我父母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孩子跟我们说有时饭菜馊了,爷爷奶奶也舍不得扔,蒸蒸热热或是跟其他的饭菜一掺和照样吃;水果坏了,削削也让孩子那么吃;蔬菜坏了,择吧择吧也照样炒。这样的生活肯定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这也不能怪我父母,他们那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过日子特别节俭”。“其实我们除了给孩子学费外,也多给我爹我妈一些钱,就是想让父母给孩子吃好一点,但两个老人过穷日子过惯了,舍不得花钱买菜吃。说钱留给孩子上大学用。这也不能怪老人,他们就是那种生活,省吃俭用惯了,他们只知道人有饭吃就行,不知道没菜吃影响孩子的健康”。

2、更加节衣缩食。我们的调查显示,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的现象。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而生活铺张浪费,相反,由于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和不容易而更加节衣缩食。

一位六年级留守学生告诉我们:“我的衣服都是大姨家的姐姐穿过的,送我的。我自己很少买新衣服,我要节约父母打工挣来的每一分钱。”“我从来都不会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如果想买些小零食,我就会从每周的伙食费中节省出一些。我不想多花爸爸妈妈的钱,因为他们赚钱太辛苦了。”对有些花钱不节约的孩子,留守儿童对他们持否定的态度。有个留守孩子说“像我们这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都知道钱来的不易,都很节省。不过也有不节省的。我们班就有一个同学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花钱大手大脚的,有时候钱不够,还要和同学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太不懂事了”

3、家务负担明显加重。父母外出打工后,不管跟老人还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用留守孩子自己的话说:“都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认为与别人一起生活是吃得不自由,住得不自由,干不干家务也觉得不自由。有时候,一些留守儿童通过尽量多做家务来获取监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一位与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我们访谈时告诉了我们他的心里话。他说“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出去打工的时候,我天天除了学习和玩耍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回家有妈妈做好的现成饭菜,脏衣服只管往下脱,妈妈就会给我洗干净,根本不用我自己洗,至于收拾家、喂猪、做饭等家务活,更不会轮到我的头上。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哥嫂嫂虽然对我也不错,但还是感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他们也很忙,不仅要料理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年仅3岁的小侄子。所以每当周末回家后,我都会主动承担起收拾家、做饭、喂猪的活,有的时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也会把哥哥嫂嫂还有侄儿的衣服都一起洗了。有的时候,我一个人干着干着活就会悄悄地流眼泪,不是因为委屈,而是总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想爸爸妈妈,好想他们回到我的身边”。

一些留守儿童也反映,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帮助监护人照顾孩子、洗衣服、做饭等等家务而延误作业。我们认为,虽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这些家务一旦变成他们沉重的精神负担或者是学业受到影响,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关于这方面的情况,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很调皮,上个树翻个墙什么的,衣服就特别爱脏。孩子自己不会洗,我父母又照顾不过来,孩子经常穿得脏兮兮的,不像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孩子小也不知道要好,我听我娘说,孩子有时连脸都不洗,牙也不刷,吃了饭把书包一背就上学。放学回来饿了,手也不洗,抓起东西就吃。我们担心孩子这样下去,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吃出病来就麻烦了”

我们的个案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卫生方面关怀和指导缺失。留守女孩子,特别是高年级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她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特别是母亲在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关怀和教导。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对该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变化出现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不知所措。

(二)学业隐忧颇多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由于很多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的强烈思亲的感觉,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滑坡;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督导而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监护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对留守儿童学习监护无力以及其“读书无用”的观念,为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学以及辍学提供了保护伞。农村留守儿童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在与农村留守儿童讨论父母外出对他们教育的影响时,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提到“长期见不到父母很难过,因为思念父母而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督导,学习成绩赶不上别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贪玩,学习成绩不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1、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文盲,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人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6%。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可见,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三)性格形成偏差

根据我们对学校老师、学生和打工家长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和行为是正常的,与没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们的个案访谈也发现,在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后,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和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儿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学还是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从事体力、餐饮和手工劳动,经济上基本能够保证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但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与子女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靠电话,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大致了解一些生活、学习情况。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周联系一次的占16%;一月一次的占32%;不定时联系的占26%;很少和父母联系的占25%。一月和父母联系一次的比率最高,很少或不定时与父母联系的比率较高,一周联系一次的比率最低。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父母产生了隔阂感。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就是对孩子的最大关爱,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班主任、代课教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受了气也没有父母撑腰。在对留守儿童(抽样100名)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最缺少什么时,选择“爱”占48%,比率最高。如果可以选择,更愿意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占85%,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觉得自己不安全的占49%,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比率最高,占48%。这些留守孩子受欺负后往往变的越来越胆小怕事,有些孩子常常会选择自己玩、少招惹同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一位留守儿童告诉我们:“我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有时候说,有时候不说,我怕奶奶也想他们。和同学也不说,我就放在心里,难过的时候,我就回宿舍,自己哭一场。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软弱,常常掉眼泪。”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上学后,有一次和小伙伴吵架,小伙伴说他“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不要你了”。孩子回家后大哭,爷爷说他现在总是呆在家里看电视,不愿意说话。另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出生后就不在我们身边,孩子从小就胆小,总是独来独往,性格有些孤僻、古怪,不太愿意跟人交往”。家长们也反映,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孩子们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懂事,很要强,不抱怨父母把他们留在老家,其实他们内心都很脆弱,把很多话都藏在心里。这样长期下去肯定对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访谈中我们发现,打工父母最担心孩子除了学习不好、吃不好,生病之类的事情外,最大的担心还包括:老人太娇惯孩子、孩子学坏了、孩子不听话等等。

(四)安全缺乏保障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打工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年老体弱,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有一位农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别多,孩子就都留给老人看管,有些老人不但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照顾外孙。去年夏天,正是菜地浇水的时候,一个5岁的孩子跑到河边玩水,掉到河里淹死。奶奶觉得对不起儿子和孙子,也跳河自杀了”。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6-14、1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有关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

(五)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新挑战

根据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们的反映,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学习投入确实增强了,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却因为农民外出面临新的挑战。

访谈中我们发现,从七年级开始,农村学生数量就开始流失。学生刚刚开始流失时,学校都到学生家里做劝导工作,帮助了一大批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归到学校。但是,对于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逃学或辍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工作很难开展。家里的老人或者说管不了孩子,或者就让学校直接跟孩子的父母联系。因为绝大多数在外打工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联系电话,再加上学校自身财力和人力所限,学校与一些逃学或辍学的学生家长的互动和联系形成空档,导致这些孩子在没有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时就彻底辍学。一位两个女孩子都留在家乡的家长也难过地告诉我们:“孩子不在我们身边,对她们的学习肯定有影响的。她爷爷、奶奶又不识字,也管不住她俩。要是老公在家,管理严一些,大女儿要好多了,不会刚念完初一就不念了,二女儿学习也会更好些”

一部分留守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在生活、学习等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督导,使他们学习不专心,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下降。有45.8%的学生学习优秀,自制能力好。他们认为父母在外辛苦赚钱,自己在家就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他们。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上课能注意听讲,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能及时完成,字迹工整。他们遵守纪律,学习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关注,还能主动帮助同学学习。18%处于良好状况,13%是中等情况,23.2%处于较差,他们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完不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根本就是不做,书写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消极,对学习和老师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不良的学习习惯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问题不但给农村义务教育,也给将来农村和城市劳动力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是农村的精英,他们的教育水平一般都高于未外出打工的农民,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而在教育上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留守儿童也要继续父母的打工之路到城市工作和就业。如果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都打不牢固,将来很难适应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六)学校教育不够完善

一方面,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调查表明,94.4%的留守儿童“喜欢老师”,79.8%的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14.4%的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只有9.9%的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八、改善现状的建议

农民工越来越多,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为了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进城打工都是不少农民的选择。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我们认为,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从政府角度看,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怀,这关怀应该不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样重要;孩子自己,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家长该如何作为?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2.5%的家长对教育有正确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识太淡泊,家庭教育严峻。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监护的不力,孩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素质和教育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习惯。

2、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学校将如何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上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上。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影响关系他们的未来,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结果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提出几点解决建议,供参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办好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各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首先,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其次,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留守儿童要继续激励他们,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一部分不好习惯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更需要老师付出耐心和爱心,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的争取家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学校各科老师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学习各方面多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要勤观察,勤督促,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把特殊家庭学习后进的学生做为转化对象,在坐位上给予特殊照顾,坐在老师能多督促到的位置;因家长没有辅导能力,放学后多给这些孩子补补课,少布置家庭作业。在老师的关心关怀下,这些孩子在学校能与其他孩子正常交流学习,成绩也一天天提高,有的孩子要随父母流动到外地时,对老师都是依依不舍。

3、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应如何作为?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和谐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管,极易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诱惑,加之他们自制力差,必然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各级政府应把留守学生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家庭成员等评选活动,通过身边鲜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树立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不断辐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保护也十分重要。农村妇联组织要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村组社区组织应加强对辖区内留守学生的管理,并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方便,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角、文艺宣传队等,社会上的营利性游戏厅、网吧不得向留守学生以及其他未成年人开放。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建立留守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安全保护。 然而,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局部的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都不可能是彻底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来关爱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十一

德育课题本学期重在积极教育,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平等发展的时空”的理念为经,以“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为纬,以“心育教育”为核心,夯实常规德育,创新德育品牌,开创文萃积极德育新风尚。

子课题一:创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积极德育氛围

作为新校,楼道文化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学校管理中称之为“校园显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主题系列的文化走廊布置:

1. 校园走廊文化创设完成,二楼运河廊文化。(成果见照片)

2.开启四季的约定——记文萃小学特色楼梯文化布置(园区)

3.那一抹亮丽的教室之美——记文萃小学美丽文萃 美丽教室评比活动(园区)

4.本学期我校新体验作文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将教学和德育有效结合,本月主题实践主要围绕更新楼梯文化,班刊校刊及时更新。

子课题二:依托校内外的少先队阵地资源,拓展儿童的教育空间

本学期我校为积极创建苏州市少先队先进学校而努力,从期初的计划到期中的实施,再到期末的迎检都层层落实,最后成功通过了市少先队的验收。

1. 文心小主播、挑战主持人(勇敢创新)。本学期文心小主播每周四改成现场直播的方式,力求做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贴近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播音班级从班主任到播音员、再到外请的学生、老师或家长的参与,都使文心小主播即上学期的广播大pk后,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2. 小干部、大视野(责任)。文萃小学为增强少先队员们的责任感、光荣感,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将少代会开成少先队员们喜欢的会议,精心设计了“文萃最强音”的新形式,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选举文小第一批大队干。这些小干部们个个认真负责,每天准时到自己的岗位,从校门口礼仪岗到餐厅、走廊礼仪岗,每天都穿梭着他们勤奋巡视的身影。学校的小绅士小淑女餐桌,文明靠右行的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辛劳。

3. 庄严入队,我骄傲(责任)。本学期我校利用少先队日,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少先队员佩戴了光荣的红领巾,开展了以“鲜艳的红领巾飘起来”为主题的少先队入队典礼。

4.“一帮一,我能行”(合作感恩)。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能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一些平时表现一般甚至比较落后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地发生变化。因此,本学期少先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互助,相互监督,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关心。随着“一帮一”小组的大力开展,文萃小学的每个班级都将成为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5. 小记者海选(坚韧勇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掘和培养更多的小记者人才,大队部本学期举办了首届小记者海选大赛,招募优秀的小记者,给同学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此次活动,不仅为怀揣记者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激发了他们担当学校小主人翁的决心和勇气,为学校少先大队今后顺利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增加了亮色。

6.《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本学期为了迎接苏州市少先队先进学校的验收,参加省级少先队课的比赛,王丽老师的《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录像课完成,并递交到上级部门参赛。

7. 多姿多彩班队会(创新感恩责任)。本学期的班队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处处开花。有三(2)班的孝道主题体验活动,三(1)班的诵经进班,三(5)班的西餐礼仪我来学,四年级的《十岁生日我感恩》等等。

8.装修少先队队室完成。

子课题三:以活动为载体,寓积极德育于体验中

1.世遗青少年基地成立(责任)。为了增强世界遗产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运河申遗的热情营造新学年的良好氛围,我校在开学初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暨“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2.保护小眼晴(责任)。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爱眼、护眼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眼保健操技能水平,本学期开展了文萃小学第一届眼操比赛,使学生明确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掌握做眼操的正确方法。

3. 亲亲吾师,悠悠我心。(感恩)本学期值此教师节之际,开展了亲亲吾师,悠悠我心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心中最爱的老师,或优雅,或帅气,或童真,都通过学生的体验,将感恩教育溶入其中。

4.争当“汉字英雄”。(责任坚韧)汉字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本学期开展了这项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包容的活动,普及中华经典汉字,各班识字最多的孩子倾情参与,一笔一划写字的体验中,渗透一心一意做人。汉字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文萃小学德育课题阶段汇报暨校园“汉字英雄”决赛。

5.图书义卖,爱心行动。(感恩)本学期的校园书香节积极体验活动中的《图书淘淘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

6.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勇敢合作)本学期秋游通过四个年级不同德育基地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品尝艰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学会合作,从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秋来风物别样情,文萃学子远山行——记文萃小学一二年级秋季综合实践活动。

子课题四:发展心育教育,渗透积极德育理念

一、“阳光语露”“心理小故事”伴我行

积极阳光从会说话做起。我校阳光语露“亲子篇”“师生篇”“伙伴篇”三大篇章确立后,10月举办了文萃小学阳光语露分享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师生满怀憧憬与感恩。心理小故事校本教材编写完毕,从本学期起每周五的晨会,都是班主任和学生们分享心理小故事的美好时刻。精彩纷呈又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记录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二、知心哥哥、姐姐引我行

本学期为达成学校对孩子“发展心育教育,渗透积极德育理念”的美好愿望,11月,我校又一次举行“大手拉小手,幸福牵着走”知心哥哥、姐姐的聘任仪式,这是学校心理特色的重要内容和延伸。同月,“知心哥哥姐姐进校园”系列活动之“听哥哥姐姐话成长”主题活动拉开帷幕。18名大学生走进班级,与孩子们分享成长中令人难忘的经历。有的讲述自己如何树立理想、勇于进取的历程,有的诉说自己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艰辛,有的感恩遇到好师长的幸运,有的回味珍贵的友谊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更如一个个明亮的灯塔,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

三、“心理体验”快乐行

11月,我校进行了秋季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近自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享受别样风情。我们还举行了三、四年级学生在花卉植物公园进行了心理团体体验活动。让文萃娃们品尝了艰辛、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和竞争,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相信这将是给孩子们上的一堂最精彩的自然课!

四、“文萃精神”促我行

文萃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具备一种积极的“文萃精神”。7月,在学校教师研究发展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萃精神”大讨论活动后, 10月,我校举办了“荟文心精神,萃桃李芬芳”为主题的文萃精神大讨论语录的揭晓,呈现了汇聚文萃教师智慧的文萃精神语录:乐观向上的感恩心、忠诚爱校的责任感、信任团结的合作情、积极主动的行动力、坚韧求精的敬业劲。这些凝练的语录,桃李的芬芳自此绽放在文萃校园的每个角落,感染文萃的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也要成为一个具有“文萃精神”的文萃人。

五、“积极沟通”助我行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积极向上。10月,我校举行了“积极沟通训练营”,减轻教师们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压力,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11月,我校举行了教师积极沟通心理拓展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点滴时光变成欢乐的音符,文萃教师们不仅收获了团结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而且还学会了更多家校沟通方法。

子课题五:运用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建构儿童的新生活

1.家校合作,携手前行。11月,我校开展了积极心理家长大讲堂活动和二、四年级家长会,为家校积极沟通与携手前行增添了初冬的温暖。本次活动使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生活学习和家校沟通方面都有所了解,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以生为本、积极德育的理念。向家长们传递了爱与温暖,还让家长们在反思和学习中找寻适宜自己孩子的教育途径。共搭沟通桥梁,携手积极前行——记文萃小学积极心理大讲堂与家长会活动

2.家长报《大手牵小手》。家长志愿者定期编辑家长报《大手牵小手》第三期,给家长一面“镜子”。每位家长参与其中,检查其子女的言行,在教育方式、目标总体上,能够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轻松家长会,按需召开。本学期三(2)班,三(4)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求,自行召开了三次小型的家长会,旨在与家长尽快达成默契,对症下药,因材适教,也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家校携手,共筑教育堡垒——记文萃小学三年(2)班期初家长会(园区)陶量俚

4.家长志愿者爱的回馈。(感恩)本学期继续延续上学期对家长志愿者进行爱的回馈,计划在24日上午优秀家长志愿者颁奖后,施老师将对优秀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做一个小时的亲子沟通训练,以此来激励家长们继续为学校做出贡献。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心理故事校本教材。

2德育论文发表17篇,获奖4篇。

3.运河廊,春夏秋冬楼梯文化墙,少先队室打造。

4.积极德育区级以上报道41篇。

5心理剧《蜕变》

6.少先队建队录视频、《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录像课视频。

7.第五期心理报《文心报》出刊。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 研究团队年轻,骨干教师较少,经验尚浅;理论学习仍不够。

2. 本学期撰写德育方面的论文、案例评析不多,课题实施课程中,没有时时围绕“积极”这一课题核心理念,缺乏针对性,特色不够凸显。

改进措施:

1.发挥年轻群体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优势,群策群力,把课题做深做透。

2.紧紧围绕主课题积极体验的理念,以我校六个积极品质为核心,开展各项活动。

3.课题实施过程加强计划性、前瞻性,将德育课题理念凸显。

课题工作报告幼儿园剪纸 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篇十二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2.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4. 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