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6篇)

最新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4 12:42:22
最新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6篇)
时间:2023-02-04 12:42:2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一

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在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20xx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安排省以下财政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 20xx 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春贤书记、周强省长等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对去年的财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周强省长、于来山常务副省长亲临财税会议,刚才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 20xx 年财政运行情况

(一)努力扩投资,保增长,经济财政企稳回升。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了经济财政企稳回升。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去年全省共争取中央扩内需项目资金122.16 亿元,发行地方债券82 亿元,同时,积极发挥省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融资管理中心等财政投融资平台作用,努力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我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了《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若干意见》,推出了18 条具体政策措施。省财政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4000 万元,专项调度14 亿元,积极支持省及市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新增贷款贴息资金8000 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扩大了融资规模;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奖励,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谋发展,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中的20 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省财政安排有色储备资金2500 万元,帮助有色行业企稳向好;全省积极落实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共减免160 亿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全年共办理再生资源企业退税1726 户次,审查增值税退税12.33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省财政落实中央下放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7.49 亿元,筹措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9.79 亿元,推进了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三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省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3 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发展;审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82 户,全年共享受所得税优惠达10 亿元;安排科技项目资金2.07 亿元,支持重大科技和基础项目研发;安排产学研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安排1.88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筹集3.06 亿元,推动信息产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各市县也相应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并积极运用政府采购、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筹集资金14 亿元,积极推进了家电汽摩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程,直接拉动消费近110 亿元,有效启动了我省消费市场,增加税收10多亿元。 省财政新增1 亿元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全省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湘菜产业发展、商业促销活动、重点商品储备等;支持湖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旅游促销活动。通过上述措施,促进扩大了全省消费需求。五是努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省财政积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为我省相关企业降低进出口成本近9 亿元;新增5000 万元,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7000 万美元,共获得财政部减免我省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人民币2.05 亿元,有力推进了相关贷款项目建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力支持了我省稳定外贸出口,促进了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着力强基础,惠 “ 三农 ” ,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我们坚持把支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筹措 45.14 亿元支持农村道路建设,筹措 19.74 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排 9.31 亿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安排 8.08 亿元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安排 1.6 亿元支持 18 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各市县也积极筹集资金,完善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二是落实农业生产补贴。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补贴共 78.56 亿元,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 4.97亿元,引导银行和企业投入 30 多亿元,重点支持了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县已扩大到 84 个,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省财政落实 8545 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安排1.21 亿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全省筹集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9.36 亿元,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参保农户 2453 万户次,有效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五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重点推进了 918 个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启动了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 47 亿元农村义务教育 “ 普九 ” 债务化解任务。积极支持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财政新增村级转移支付 2 亿元,提高了村干部基本报酬等保障标准,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村均 4 万元的目标。全省筹集资金约 7 亿元,积极开展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我们大力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省共投入 39.7 亿元,提前实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目标;安排国家奖、助学金 13.2 亿元,健全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投入 2.37 亿元,落实了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工作;支持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二是积极支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省投入 30.08 亿元,大力促进积极就业政策实施; 筹措 88.6 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按月人均增加 110 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支持发放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省财政及时拨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8226 万元,支持 14 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在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全省 筹集资金 44.6 亿元,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和低保边缘户临时救助制度;筹措 15 亿元,确保了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发放到位;省财政安排 9050 万元,推进了湖区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工作;落实 1.4 亿元,有效控制了甲型流感疫情的蔓延;全省安排 5.81 亿元,支持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省财政筹集 21.92 亿元,支持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在市县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 2.18 万户农村困难群众缓解住房困难问题;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 112.9 亿元,有力推进了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投入 12.06 亿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推动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投入补助资金 9509 万元,支持了第二批 60 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省财政安排 1.76 亿元资金,支持省级文化企业改制。省财政新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5000 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省财政筹集 11.99 亿元,推动了全省 119 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筹措资金 1 亿元,推动了全省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财政筹集 4.55 亿元,支持全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160 个,淘汰落后产能 1023 万吨;筹集 2.93 亿元,支持全省 95 个节能技改项目,节能 205 万吨标准煤,有力推进了我省节能减排。省财政安排环保专项资金 3.8 亿元,支持了全省 250 余个环保治理项目建设;筹集 6200 万元,推进了生态移民避险搬迁工程;安排资金 7500 万元,对 104 个农村环保项目实行了奖励;筹集 3 亿元,支持了农村沼气池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各市县也相应安排资金,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改善,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积极促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财政运行的活力和效率逐步提高。一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市县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方案》,已获省委省政府批准,今年实施。 全省全面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有2 177个乡镇实施“村账乡代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将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一并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范畴,加大了统筹安排的力度,增强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加强了对市县部门预算改革的指导,有力推进了全省部门预算改革步伐。三是加快推进国库管理改革。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体推进,改革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不断完善; 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务消费支出透明度;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和家电汽摩下乡补贴等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直接支付, 提高了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益 。 四是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提出的“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总体要求, 将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其中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资金23.07 亿元,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政法经费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管核查,全面实现了管采分离,提高了覆盖面, 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全省采购总额达165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 ,节支率达12.15 % 。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采购省内产品,扶持了本省企业发展 。 六是推动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支持取消养路费等交通六费,开征了成品油消费税, 一次性撤销全省141 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将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理顺了交通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促进了我省交通事业发展。 七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启动了我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央和省财政安排21.07 亿元, 市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基本兑现了全省68.5 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五)全力强监督,促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各级财政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财政行政审批工作规程和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规范了财政行政执法行为。 积极 开展“庆祝《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等财税政策法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了财税法律知识,推进了依法理财。二是规范和加强财政财务监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了财政监督效能; 对全省269 个中央投资新增项目开展重点检查,促进了扩内需资金落实到位; 实施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增强了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 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了使用效益;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积极组织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了会计执业机构社会公信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征管模式,加大征管力度,挖掘征收潜力。去年非税收入完成680 亿元,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达276.71亿元,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严格按照中央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我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查处“小金库”680个,涉及资金 4 亿多元,整顿规范了财经秩序。五是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厉行节约的政策精神,积极引导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年初确定的压减指标基本完成,其中省直行政基建资金压减了15 % ,公务购车经费压减了30 % , 全省因公出国(境)人次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5 % ,有效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六是认真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全省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5482 个,评审金额达到 549.83 亿元,审减率为16.99 % ; 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重点对20xx 年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 。七是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统一支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系统以及财政厅门户网站的升级改造,连通了覆盖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新建了全省财政公文传输和邮件系统,推进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为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和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干部培训,狠抓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财政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财专申本取得重大进展,财政科研、宣传信息、内部管理、后勤保障、老龄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财信控股、发展集团、高新投、铁建投、公路投等公司经营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和财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财政干部职工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巨大,财政风险有所加大,财政改革有待纵深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有利条件看 ,一是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预计 20xx 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能总体好于去年。二是我国经济明显企稳回升。 20xx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产生了明显效果,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全年实现了保 8 的增长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xx 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全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预计将会延续去年稳步向上的惯性,保持较快的速度。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我省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赋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有关政策措施正逐步推开,这些将为我省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 “ 一化三基 ” 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 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实施,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这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对接中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为今年我省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国内来看,外需萎缩,结构调整压力巨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深层次矛盾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加之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够强,居民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依然不足。我省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农民增收等难度增大的挑战。

综合分析, 20xx 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有所改善,科学跨越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加之今年暂未新增重大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经济发展将直接推动财政收入增长。但今年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平衡难度很大。一是依靠强化征管增收空间不大。去年收入潜力已挖掘得比较充分,今年这些一次性、特殊性增收因素较少。二是通过支出结构调整缓解支出压力的空间不大。初步预计,新增支出需求高达 172 亿元,而且支出基数大、刚性强。三是 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加的空间不大。 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量难以有大的增加,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我省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

根据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财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提振信心,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从多变的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

20xx 年是“”的收官之年,也是为我省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围绕促经济增长,抓财政增收,保民生增利,推改革增效,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积极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一)以扩内需促发展为主线 , 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各级财政要始终坚持经济决定财政及财政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把握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各级财政 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动态,积极支持做好新增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支持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力;大力支持项目库建设,开发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资金监管,力争尽早发挥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 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大力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抢抓国家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支持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我省新的千亿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认真落实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各项企业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家电、汽摩下乡等是财政部门主抓的促消费工作,去年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限价将进一步提高。各级财政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改进补贴资金的领取办法,加快发放进度。同时,要积极支持推进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大政府采购本地产品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流通市场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五是着力提高财政筹融资能力。投资是经济内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目前我省仍处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历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 60% 以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财政筹融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仍然必须把千方百计加强筹融资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要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坚持财政工具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支持我省经济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避免“半拉子”工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既要积极作为,更要注意防范风险, 在着力筹集债务性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和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促进财政投融资工作良性发展。要整合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严格控制组建新的融资平台,严禁政府、财政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六是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要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支持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我省旅游产品综合配套水平;积极扶持开发和培育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我省旅游竞争力;大力支持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七是着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要 积极支持“上海世博会”、“中国台湾湖南周”、“湘商大会”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重点外贸行业发展,促进我省外贸出口结构调整,努力促进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水平。

(二)以优化结构保民生为重点,确保民生持续增利。 我们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gdp 增幅基本保持同步,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积极支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我们 要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中小学扩容改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二是着力缓解就业矛盾。 各级 要 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切实缓解就业压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积极 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支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 研究探索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相衔接的有效形式,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大对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抓好生态移民工程,着力缓解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继续做好 渔民解困工作。

四是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各级 要 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筹措医改资金, 确保省市县三级投入及时足额到位。着力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探索创新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方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完善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偿水平, 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医疗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要 积极支持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支持动漫、广电、出版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文物保护等精品文化项目。支持全民健身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六是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各级 要 重点保障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对象利益导向机制经费需要,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积极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

七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 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大节能减排工程;积极开展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继续支持推进饮水安全、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沼气池建设。

(三)以增投入惠 “ 三农 ” 为着力点,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 “ 三农 ” 投入力度,加长发展 “ 短板 ”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要认真落实惠农补贴。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涉农补贴政策,加强补贴资金监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要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小农水建设支持力度,支持病险水库治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中低产田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 大力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农村科技研发、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村基层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扶贫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同时支持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连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严格控制新债的基础上,逐步化解农村公益性建设债务;积极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适时启动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构建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历史经验表明,财政形势越是严峻,增收节支越是重要。 各级要切实加大开源节流的工作力度,全力增收,厉行节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强化征管,全力增收, 让促进经济增长的成果及时充分地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一要通过加强协调促增收。要建立健全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要通过强化征管措施促增收。 加强宏观税负分析,加强主体税源分类监管,加大非税收入以票管收、源头控管力度,整顿规范收入征管秩序,严禁随意减免税费,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推行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空间。三要通过改进征管手段促增收。依托现代科技支撑,加强收入稽查和专项检查,遏制收入漏出。二是强化措施,大力节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坚持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相衔接,严格依照定员定额等标准编制、核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加强项目支出评估、审核论证,整合财政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 出国(境)经费及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支出,在去年压减的基础上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省直行政基建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0 % ,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严格控制庆典论坛节会支出,对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无实质性意义的节庆论坛活动,一律不安排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以促改革创新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财政体制机制活力。 我们要 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增活力、促管理,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创新和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1 、认真做好财政体制改革工作。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今年我省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刚才,周强省长对改革作了动员部署,大家 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财政部门做好改革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政策。 各级财政要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吃透改革精神,严格按政策推进改革。要充分估量改革可能碰到的困难,正确认识对待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与利益得失,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改革牵涉面广,利益调整关系复杂,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会后,各级财政要将改革精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财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配备精干力量,安排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及时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积极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省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按“ 省直管县 ” 要求将共管资金直接分配落实到市和县市;市县财政要加强配合,按改革要求尽快核定划转基数,继续发挥市财政对县市财政业务指导、协调服务、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作用,实现新老体制的平稳过渡。四是要迅速适应改革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新体制要求,改进工作方法,重点做到五个适应:资金分配方式要适应。今后省财政将增强市县对具体项目的确定权,尽可能采用因素法、公式法公开公平地切块分配资金。将更加重视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把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业务管理方法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幅度空前加大,信息量激增,工作量剧增,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升业务素质,理清工作头绪,通过抓重点、抓关键、抓规范管理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开展。机构人员配备要适应。省财政管理幅度加大,就需要加强财政监督力量、整合充实主要业务力量。市财政主要面向县市的职能科室也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问题。管理手段要适应。今后要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更多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思想作风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半径增大,责任更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转变作风,更加注重调研,更加注重勤政廉政等等。总之,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新体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尽快逐一逐项制定规范管理新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五是要严肃改革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财政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守纪律, 严格遵守此次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不得通过变更收入科目等转移收入,不得弄虚作假、虚增基数 。省财政将加大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 、 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 围绕提高 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机制。研究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财政预算体系。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编审工作,加快实行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统筹安排。

3 、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要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要求, 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力争今年将全省所有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年内完成市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 ,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4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对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中央和省级补助专款、国债、农业开发以及其他部门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的力度。

5 、稳步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按照 各级财政保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省级经费和装备向困难地区及基层工作一线倾斜;市县经常性投入比改革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各地必须把上级安排的经费一分不少地落实到政法单位,不得以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经费抵顶本级财政应安排的支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6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启动我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二步工作,实施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奖励性补贴管理的规范化。

(六)以促规范重绩效为目标,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动财政科学跨越发展,必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 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运行,提高财政工作绩效。一是完善财政法规制度。 加快推动 《湖南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湖南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地方财政立法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在全省统一实施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要加强对各项财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把关,继续做好财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努力减少财政工作的法律风险。 二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有选择地对国有企业进行“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试点。按照“标本兼治、纠建 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三是 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 强化财政大监督理念,继续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积极搭建财政监督信息平台,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和会计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注协、评协行业党建工作,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四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理顺职能、完善制度,实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五是积极推行绩效评价。要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 做好中央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充分 运用评价的成果,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安排预算以及实施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积极拓宽评审工作领域,逐步将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水利、环保、市政工程、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六是强化财政科技支撑。要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有效整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推进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将财政主体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逐步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规范和有效。 七是认真编制我省财政“”规划。 要认真总结财政“”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立足我省财政实际,认真编制好湖南财政“”规划,促进财政科学发展。

(七)以强素质树形象为目标,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提升全省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完善人事制度。要积极推进财政机构改革,理顺和完善财政职能,建立健全运转有序、规范高效的财政行政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建设学习型财政部门为目标,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训为主转变,着力增强财政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 继续开展好全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加强基层财政工作经验推介与交流,共同提高理财水平。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增强大局意识,想大事,谋大局,积极拓展战略思维,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要增强创新意识,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心系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不断改进财政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焕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对各级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财政工作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构建财政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好财政部门牵头的源头治理腐败工作任务。 五是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大力建设以“依法、依规、依程序”为核心的财政行为文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财政制度文化;以“信心、善心、责任心,感恩、宽容、廉洁、忧患”为核心的财政精神文化;以慎思、慎独、慎微、慎权、慎行、慎友为核心的财政廉政文化,形成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确保圆满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二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法 制建设不断增强,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预算编制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继续强化,“两基”建设稳步推进, 实现了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县域财政提档加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较好地服务了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 快增长,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级乡财机构立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和深化乡镇财政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涉农资金监管、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村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建立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乡镇财政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乡镇财政是财政部门的最基层单位,是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的末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近几 年,各地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提高执行力为着力点,狠抓岗责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构建了覆盖乡镇财政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 人、按制度办事,夯实了管理基础,提升了管理水平。鄱阳县将基层财政工作制度分为管理、组织、服务和廉政等四大制度体 系,制定各类制度55项,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上饶县湖村乡把精细化管理同细化岗位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效能告诫、考核评价、过错追究等多项管理制度,使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监督,实现了各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一卡通”发放机制成效显著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我省开拓性地创建了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 卡通”发放机制。经过三年多的运行,这项机制基本成熟,操作规范,运行平稳,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省纳入“一卡通”发放 的补贴项目共计21大项56小项,发放金额256亿元。为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省里今年又实行了“一卡通”发放月报制度,将 每月发放情况通报至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制定了“一卡通”发放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对各 地发放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充分调动了各地的工作积极性。实践证明,这项机制的建立,切实解决了财政部门在惠农补贴资金 管理缺位的问题,有效地规范了权力运行,避免了干部犯错误,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保障农民 权益,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我省的“一卡通”发 放工作,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纳入的项目最多,全国影响力较大,多次在全国财政和纪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不少 省份来我省参观学习。

(三)“两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积极作为,在税收政策宣传、创新征管机制、规 范征收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两税征管形成了“以证控税、部门协税、窗口直征”的良好格局,收入实现了平稳 较快增长,已成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省“两税”收入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 总额由20xx年的22.2亿元上升至20xx年的67.2亿元,三年翻了两番,“两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由7.3%提高至11.6%。今年1-11月,全省累计完成两税收入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1亿元,增长52.72%。其中,契税收入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 51.31%,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55.66%。实现了小税种变大税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乡镇财政所自身建设有所改观

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是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适应新形势下服务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各地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契机,狠抓财政所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得以改观。各地按照“因地制宜、注重质量,逐步实施、分年改善”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峡江县积极筹 集资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对乡镇财政所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全县10个财政所全部拥有单独的庭院和办公 楼,庭院宽敞,绿树成荫,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乡镇财政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信息化。随着我省“金财工 程”的实施,信息化建设与财政业务管理进一步融合,为各地“乡财县代管”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等财政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武宁县以“金财工程”为依托,改造更新了财政信息网络传输线,大大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同时,还开发了电子会计记帐软件,从20xx年起全面实行无纸化电子记账办公。安远县财政局投入50多万元为每个乡镇财政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 公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县乡联网,建立了县乡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的质 量和水平。

(五)乡镇财政为民服务能力增强

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财政,各级乡镇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宗旨,以群众 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八项服务承诺”,着力建设三个乡镇财政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一是以“乡财县代管”为载体的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改进和完善了对乡镇各单位财政收支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以乡镇服务大厅为载体的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平台,将财政综合服务事项整合到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以“一卡通”为载体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平台,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户,财政为民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的来讲,对近年来的全省乡镇财政工作,财政厅党组是充分肯定的,全省广大乡财干部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的工作 精神,良好的工作表现也赢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大家向辛勤工作 在乡镇财政工作第一线的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乡镇财政 工作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亟待强化,涉农资金监管方式有待改进和创新,科学化精细化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加强“两基”建设,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管理基础工作涉及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是财政管理的基石。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县乡财政和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是财政管理的重要责 任主体和载体,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基础工 作和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是为实现财政管理目标提供基础资料、基础标准、基本手段等相关工作的统称,是推进乡镇财政科 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基层财政部门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全面掌握所属预算单位人员工资、资 产负债、收费标准等基础信息,建立和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供可靠依据;要详细掌握 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对象的基础信息资料,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一卡通”资金发放的准确性;要认真开展债权债务清理, 加强对债权债务数据的动态分析,增强债务监控的主动性。二是加强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规范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建 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账户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加 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乡镇财政网络建设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金财工程”为支撑,搭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为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要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将“乡财县管”、“一卡 通”发放系统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县乡财政部门内部及乡镇财政与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信 息化管理系统与财政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大力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

乡镇财政是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落实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大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特别是乡镇财政所建设。我省现有乡镇财政所(包括街道财政所)1577个,部分乡镇财政所目 前办公条件还比较简陋,办公设备老化,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省厅将从20xx 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省乡镇财政所逐步实现行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 作精细化、办公现代化,全面打造“温馨、高效”的乡镇财政新形象。在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中,要遵循统筹安排、分段 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体现乡镇财政特色。各地要在全面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制定方案,分类指导,分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省里将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方予以表彰奖励。

(三)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监管

是在涉农资金监管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卡通”发放机制,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确保了资金封闭运行。鄱阳等二十多个县(市)创建了涉农专项资金“一个漏斗向下,一个闸门放水”的监管模式,由乡财局监控涉农资金的流向,在乡镇层面构建了专项资金 的防火墙。浮梁、上饶等县在乡镇财政所建立了项目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凡下拨到农村的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所全程参与跟踪 监管,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这些机制都很好,很有效,下一步各地要在集中支付体系框架内逐步完善。二是要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乡镇财政所贴近农村、贴近基层、人员熟、情况明,具备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县 级财政部门要把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涉农资金文件、制度办法和具体要求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乡镇财政所,便于其开展监 管工作。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参与本地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本级和上级财政下达的各类资金, 都要建档备案,全程参与监管,并及时将资金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向上级反馈。要全面了解惠农补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财政资金被冒领、套取现象的发生。

(四)切实做好“乡财县代管”和“村账乡代理”工作

目前,全省乡镇财务都实现了“乡财县代管”。这项改革理顺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了乡镇支出管理,规范了乡镇行政 行为,管住了乡镇乱收费乱举债。“乡财县代管”工作已经成为全省乡财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级乡财部门要切实抓紧抓好, 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深化。全省村级财务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税费改革后,省财政每年都安排了村级 组织运转经费。20xx年省级财政安排了9.3亿元,平均每个村5.4万元。各级乡财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这块资金的监管,并正确 全面地在财政决算中反映收支。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省很多地方村级财务都实行了“村账乡代理”,但模式不统一,大多数地方 在乡镇财政所管理,少数地方在农经部门管理,还有的是乡镇财政所和农经部门共同管理。无论哪种管理模式,乡镇财政所都 有监管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还没有实行“村账乡代理”的地方,要尽快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和“村账乡代理”工作的指导,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要 坚持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乡财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财政,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日 益繁重的财政任务,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破解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清正廉洁 的乡财干部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理顺职能,稳定干部队伍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和省政府的决定,我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由财政部门划转到地税部门,此项工 作省里已经召开了会议,作了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全省正在落实。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精心组 织,认真实施,确保平稳交接,顺利划转。省政府确定这次乡镇财政所“两税”征管人员不划转,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乡镇“两税”征管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从事“两税”征管工作,且“两税”征收任务在乡镇数量很小,大部分在县以上财政部门 征收;二是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很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现有乡镇财政所人员大多数长期从事乡财工作,素质高、业务精,是财政队伍的生力军,是财政工作的坚强基石。如果乡镇财政所人员随“两税”职 能一并划转,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出现空缺,将严重影响我省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两税”职能划 转后,乡财机构的职能要相应调整。各级财政部门要理顺乡财工作的职能,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根据“两基”建设 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乡财机构的职能。随着这次职能的划转,部分乡财干部要到地税部门工作,乡财机构的编制和人员相对减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编制及人事部门反映,尽快增编增人,通过内部调 整和公开选拔录用等办法,充实乡财机构人员力量,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工作正常开展。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

我省乡镇财政所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可以说全省乡镇财政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事业的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进一步发展需要,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体 制问题。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实行县财政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财政局为主的管理方式,人员和编制上划县级。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地方已上划到县财政局管理,但还有小部分县(市)没有上划。希 望人员编制还没有上划的地方,回去后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采取切实措施,按照省政府规定做好上划工作。二是人员问 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财政所达不到省里规定的3到5人的标准,甚至有的财政所只有1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乡镇财政工作 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引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实人员力量,确保每个财政所达 到3人以上,以适应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需要。今后凡是财政所人员达不到3人的,一经发现,省厅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 通报。三是经费保障问题。这个问题各地多年来一直反映比较强烈,尽管这几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了一些乡镇财政建设经费, 但因财力所限,现有的乡财经费只能满足低水平的工作运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财政所经费短缺的状况。各地要切实加大对乡 镇财政所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乡镇财政所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镇财 政工作的需要,适时逐年增加,为财政所自身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乡镇财政所的经费,各级财 政部门在安排资金时,一定要向政府的领导汇报清楚,我们对国税、地税的经费保障得非常好,但对乡镇财政所的保障程度不 够,即使达不到国税、地税的保障标准,至少也不能一直低水平地运行,这样将来会出问题。省厅将结合“金财工程”建设,给 予财政所一定支持,但财政所正常的运转经费各地一定要切实加以保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事关财政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加强学习培训是提升乡镇财 政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抓培训、提素质、促工作”的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 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初省财政厅制订出台了全省乡财干部培训计划,计划在全省开展分级分批培训,力争三年内对所 有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次。按照培训计划,今年8月份和10月份,省厅在厦门、九江分别举办了县乡财局(科、股)长和乡 镇财政所长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近300人次。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学员相互之间的讨论,大家对全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我省 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政策等财政理论、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感悟。我省的培训工作得到了财政 部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省厅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业务水平。

(四)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当地党委、纪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大了源头防治腐败力度,有力推动了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乡财干部,经常与资金打交道,手中多多少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总会有人求助于我们,的廉政教育,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一要抓好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 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理财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 道德防线。二要加强财政所内部制约制度建设,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针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完善相关的内部监督 制约制度。三要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只要是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都要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特别是把群众最关心, 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重点。在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和公正 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注意两个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 一个是干部安全。资金安全有两方面,一是不要让资金跑掉了,在制度上出问题,另一个要保证执行的运转,现在一些地方把 资金用来搞城市建设,预算的正常支付都保证不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对干部的安全,作为财政部门的领导这根弦永远不能松 懈。财政部门有资金,大家都来求你,把你作为目标,一定要警钟长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同志们,今年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各地要抓紧做好年底财政收尾工作,力争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明年是实施“十 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乡镇财政工作责任重大。全省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 着力抓好“两基”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全省科学发展、 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三

一是 社保征缴开局良好,多数险种成绩喜人

1-6 月,我县工伤保险征缴基金291.86 万元,完成年度任务60.8% ,全市排名第四;工伤保险建筑业按项目参保12 个,实缴金额20.8 万元,分别在全市排名第五和第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0540人,征缴基金4553.55 万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99.23% 和123.57% ,在全市占位第三和第一;即使扣除财政还欠1280 万,也完成年度任务88.8% ,还能在全市占第二名。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0167 人,征缴失业保险金211 万元,完成年度任务91.4% ,全市排名第三。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4 人,征缴基金1769万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42.73% 和29.14% ,在全市排名第十和第十二。也就是说,除了企业养老,有明确目标任务的险种,征缴收入都跟上或超过了时间进度,大都在全市名列前茅。

其他没有具体任务目标的险种,1-6 月,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24 人,征缴养老金6695.6 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基金693 万元,基金支出298 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49 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20 万元的41% ,全市没有排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至目前参保人数194940 人,共征缴基金1431.68 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2947 人,参合率96.8% ,征缴基金3944.205 万元。

二是就业工作敢闯敢试,部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4 月,我们在抓好五洲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基础上,与北京云众创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全市第一家众创空间--- 安平县云众创空间,通过“公共服务+ 创业辅导+ 资金对接+ 渠道输送”工作模式,解决了一部分创业青年创业场地、营销、资金需求等关键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创业环境。今年4 月和6 月,我们在全市率先举办了两次以“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评出21 名优秀创业选手,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创业奖金,进一步浓厚了我县创新创业氛围。

截止到20xx年7 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28 人,完成年任务数3210 人的53.83%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5 人,完成年任务数150 人的76.7%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 人,完成年任务数90 人的77.8% ;农村劳动力转移175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控制在了省下达目标4.5% 以下。

三是劳动保障尽职尽责,维权维稳功不可没

截止到20xx年6 月,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案27 起,结案27 起, 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 ,共为952 余名劳动者解决拖欠工资1231.62 万元;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 起,涉及人数17 人;日常巡视检查立案10 起,行政处罚金额3.65 万元。 劳动仲裁实行快立、快审、快结,立案处理6 件,已结案5 件,1 件正在审理。接待来信来访群众32 人次,全部予以解决或明确答复。办理用工备案3654 人,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并建立档案。审核批复了1 家企业的改制方案,并为其职工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和档案转移手续。

四是其他事业稳步推进,事多人忙卓有成效

今年以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机关事业人员工资、保险信息录入全省系统,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职称改革,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清理违规进人等多项改革措施实施,加上教育系统700 多人员接续工龄,190 多名协勤协警人员套改工资、核定工龄、接续保险,公开招录75 名社区工作人员、20 名消防队员、150 名教育系统老师等等,可以说是我们人社部门最为忙碌的一年。各股室、单位认真谋划、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有的工作已圆满完成,有的正在有条不紊继续推进,凝聚了大家大量心血和成果,在此,我代表班子全体成员谢谢大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八点:

1、 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压力大,征缴入库进度迟缓。 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征缴进度不快,到8 月底,入库3963 万元,完成了任务的65.28 % ,仍然没有跟上时间进度要求。

2、 社保卡发放问题琐碎,个别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推诿扯皮,群众意见较大。社保卡功能启用后,群众办业务的较为集中,有的经办人员业务不熟悉,责任心不强,不是自己问好后向群众解释清,把群众推来推去,群众意见较大,投诉较多。

3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复杂,严重影响参保登记工作进度。 一些单位人员身份复杂、工资关系模糊、参工时间不清等问题客观存在,一再延误上报时间,制约了全县的信息录入工作。

4 、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就业资金支出面临较大压力。

5 、 随着改革推进,房地产市场低迷,农民工工资问题、个人工资、工龄、养老待遇问题矛盾凸显,信访维稳压力不断增大。

6 、股室之间沟通不畅,办事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7 、有的负责同志带头履职尽责、以上率下意识不强,两个责任履行不到位,所在股室纪律涣散。

8 、个别工作人员没有上进心,主业副业不清,本末倒置,上班吊儿郎当,工作能推则推,影响了整体工作和机关形象。

(一)盯住社保扩面征缴,确保各项保险任务指标完成。 社会保障全覆盖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当做头等大事抓好。一是以“五证合一”为契机, 加大《社保法》普法宣传力度,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盲问题,强化企业主不为职工参保即“违法”的意识。二是认真剖析断保严重企业和职工群体,查原因、找对策、促续保。三是遏制企业选择性参保。对不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暂不受理其工伤保险。要求企业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养老保险后,才予以受理。四是严格执行按月参保制度,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对企业职工不按月申报缴费的,一律加收滞纳金。五是加强社保法执法力度,促进扩面征缴。对有能力参保而拒绝为职工参保、不配合工作态度恶劣、屡屡引发职工上访的三类单位,作为《劳动法》、《社保法》执法监督检查的重点单位,企业养老中心要联合劳动监察大队、税务部门共同执法,该处罚的处罚,该强制划拨社保费的依法划拨,绝不手软。

(二)就业创业再突破,力争全市立标杆。 近年来,我县的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市县领导充分肯定,但我县一方面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另一方面就业资金支出压力较大, 所以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一是强化平台建设,丰富创业活动。深入抓好安平县五洲创业孵化基地、安平县云众创空间的管理,提升服务,加强指导,确保创业成功率。认真谋划开展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为主体的“创业训练营”活动,使之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二是用好政策,帮扶到位。实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引领计划,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全力帮扶。提供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市场分析、政策扶持、小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指导服务。通过“三支一扶”、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扩大基层就业。三是因地制宜,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实做细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发展家庭服务业。对进城落户的失业人员,及时提供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对贫困人员建档立卡调查摸底,对有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四是提升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更多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企业开发岗位吸收“4050 ”等困难群体就业。

(三)加强信息人社建设,提质提效树形象 。 好酒也怕巷子深。光工作过硬还不行,也要宣传到位。县委就信息报送工作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每月通报各单位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我们办公室给各股室、单位下发了信息报送通知,有的单位做的不错,有的信息报送寥寥无几,个别单位半年来一篇都没有上报。我看主要还是股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问题,认识不够,手懒心也懒。你不报,领导知道你整天在干什么吗,希望大家以后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要 充分发挥人社官网和 人社微信公众号 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认真培育,扩大影响,把安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官网逐步打造成协调统一、高效运转、服务到位,集人才交流、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业务受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下一步我们还要以此为基础, 筹建人社app,建立更高层次的信息人社平台。为此,我们要实现人手一台电脑,部门数据和业务一律实行微机管理。

(四)抓好信访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现在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一些潜在问题暴露,矛盾频发,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一是 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用工备案制,督导企业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 从源头上保证劳动者工资待遇和各项保险待遇。 二是 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职能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职能,认真落实“三金”、“三机制”、“一入罪”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欠薪项目的排查和报送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防止年底讨薪案件集中爆发。加大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到年底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5% 以上。三是做好调解仲裁工作。要进一步健全调解仲裁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调、裁、审各个环节的作用优势,坚持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率要达到60% 以上。建立快捷的人事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及时处置重大争议和集体争议案件,按期结案率要达到90% 以上。四是抓好信访案件的处理和信息报送。除了农民工讨薪外,目前我们的信访诉求主要集中在接续工龄、要求养老待遇、工伤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我们面对的诉求,都涉及个人利益,在处置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讲政策,也要讲方式方法,讲态度讲感情,杜绝冷横硬推,严防矛盾激化。能解决的,抓紧解决;政策不明确的,抓紧请示上级后回复;政策明确不能解决的,好言解释;存在上访隐患的,及时上报。我们制定下发了《安平县人社局关于 进一步加强信访问题线索报送的通知》,各股室、下属单位要按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力争做到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避免各类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发生。

(五)讲纪律转作风,确保各项事业顺利完成。 纪律是干事成事的保证,纪律涣散的干部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队伍,永远打不了胜仗。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相继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一问责八清理”、“两学一做”等系列活动,目的还是严明纪律,锤炼作风,促进工作。我局2 月份召开 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后,绝大多数同志引起了重视,在工作作风、纪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有了很大转变,但仍有少数同志抱着惯性思维,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上班继续吊儿郎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点事就请假,甚至不请假,干脆旷工,影响很坏。有的人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学习,不钻研业务,遇到困难往外推、往上推,绕着走。也有人缺乏服务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特别是在社保卡办理中,自己不明白的不主动问主动学,把群众推来推去,引起办事群众极大不满,损害了全局形象和集体荣誉。8 月16 日,几名群众上午到医保中心居民一室办事无人,下午去还等不到人,两次向县政府办投诉。该室6 名工作人员,一人迟到,一人早退,四人未经请假旷工,典型到极点。为严肃纪律,经局党组研究,对两名迟到早退人员诫勉谈话,给予四名旷工人员警告处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实不相瞒,今年以来,办事群众对我们有多起投诉,有市长公开电话、县纪委、市局纪委、县政府办,还有新闻媒体,情况很多,甚至有些并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警示: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注意身份和形象,老百姓监督意识强了,维权力度大了,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投诉。同时,也有四句话和同志们共勉:服务群众不能光讲在嘴上,人民公仆不是说的,一定要认真做,还要做到位。态度决定结果,不能办,办不了不要紧,要耐心解释,带着感情解释。责任心一定要有,只要认真负责去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要是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不但工作干不好,小日子也不一定能过好。人要脸树要皮,不蒸馒头争口气,工作不光是给领导干的,更是给自己干的,能干好工作说明了你有能力,别让大家说你什么也干不了。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守住底线就不会栽跟斗, 纪律、制度、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不去越,不去碰,就可安享太平。

同志们,今年以来,涉及人社部门的制度性改革较多,涉及方方面面,各股室、各单位普遍比以往事情多任务重, 除了上面重点提到几项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我们的本职业务,都很重要。城乡医保整合后第一年实施统一的征费、报销政策,一定要宣传好、组织好收费工作。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要加快信息录入。中级职称资格审查第一年下放到县,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确保不出问题。就业帮扶和培训项目实施进度和报账进度较慢,专项资金沉淀较多,要加快支出进度。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队伍作用,引导我县相关学科向前沿发展。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做到妥善安置,人尽其才。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规定,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维稳工作。继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抓好新工资制度正常运行工作。

到年底时间很近了,除去39 天双休日、中秋国庆节假日,也就两个半月的工作时间,希望大家增强时间观念和紧迫感,继续发扬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鼓足一口气,再加一把劲,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圆满完成好各项人社工作任务,为富美安平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四

一、20xx年全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xx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966.88 亿元,同比增长14.7%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0.99 亿元,同比增长19.8% ,增幅在全国排第7 位,是1994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广西的最高位次;全年 全区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621.82 亿元,同比增长25.0% ,增量连续两年超过300 亿元。

20xx年,我区财政工作主要呈现六大亮点:一是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主动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言献策,从加强财政收入的征管、加快年度财政预算资金的拨付进度、在财政具备支付能力的前提下跨年度提前使用财政资金、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和奖励力度以及整合使用财政资金等方面,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21 条财政政策措施,为全区“四保”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千方百计落实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0xx年共安排落实中央扩内需项目配套资金21.32 亿元,而且我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位居全国前列,确保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三是创新构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20xx年获得有关金融机构贷款授信460.85 亿元,实现提款132.85 亿元,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后盾。四是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包括安排企业技改资金6.50 亿元、安排重点产品收储3.76 亿元、安排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1亿元等,为全区经济的企稳回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五是 切实 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全区财政涉及民生的重点支出项目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特别是自治区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六是全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全年中央对我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达855.20 亿元,调度资金达到 864.59 亿元,分配我区地方政府债券 65亿元, 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上述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20xx年,全区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坚持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扎实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投资评审总量快速增长,审减资金额度大幅增加。20xx年 全区共审核政府项目投资384.91 亿元, 同比增加151.71 亿元,增长65.1% ;审减不合理资金达50.9 亿元,同比增加21.31 亿元,增长72% ,充分发挥了财政投资评审对财政资金的“节支增效”作用。二是财政投资评审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拓宽。如,自治区本级目前已把交通项目纳入了评审范围;梧州市的评审内容已涵盖旧城改造、回迁安置、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水利建设、农业土地开发整理、交通道路建设、港口码头建设等大多数重点工程项目。三是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通过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加强项目招标文件审核,加强建设项目重大设计变更及工程量签证等方面的现场监督,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事后评审,推动 财政投资管理过程更加透明、规范,促使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四是项目支出预算评审迈出新步伐。主动运用工程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评审,为部门预算编制和审核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量化依据。如 去年我厅在布置自治区本级 20xx 年部门预算编制时,已选择了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劳教局等12 个部门作为推行财政投资工程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试点,对试点部门拟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的项目,我厅事先参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图纸的评审,在下达项目支出预算之前,对项目单位报送的工程概算、工程预算进行评审,准确确定项目概算、预算工程实物量和投资金额,挤掉高估冒算的水分, 为财政部门确定项目支出预算和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提供了可靠依据。五是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管职能和反腐作用进一步强化。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加强对政府性投资的监管,有效遏制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从源头上堵住政府投资管理存在的漏洞,防止“上马一批工程,倒下一批干部”现象的发生,既保护了财政资金安全,又起到了防范腐败的作用。

二、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层次开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新局面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十分重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始终把它作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最近,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决定,今年在全区财政系统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年”、“强化制度建设年”、“提高管理效益年”活动,并确定了多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继续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为此,全区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从更高的视野上研究和谋划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求在思路上有新突破,在行动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打开新局面。

(一)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必须坚持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经济的影响已逐渐消退,但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三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不强等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加快发展仍是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 最大的政治、最紧迫的任务。因此,促进我区经济加快发展是当前我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来做文章。在投资评审项目的选择上,要重点围绕党委、政府推进的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些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评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要通过评审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

(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必须坚持以服务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为着力点。

推进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是今年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今年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提出了“积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作用”、“强化项目库建设,建立重大项目支出事前评审机制,研究项目滚动预算编制”的要求。但从目前我区不少地方财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仍然缺少投资评审环节,这容易造成预算编制不严谨、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预算资金申报随意性大、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强化对项目支出的管理监督,使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更严谨,财政资金的安排更加科学、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更加精细、更具约束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当然是要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但更要在实现节约资金的同时,注重从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高度充分发挥投资评审的管理职能,从评审过程中找出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以评审的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的精细和科学化。

(三)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必须坚持以强化财政监管职能作为切入点。

投资评审的过程实质就是一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而且是一项深度的财政监督。因此,投资评审一定要把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作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今年,中央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当前财政投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扩大内需投资的监管。扩大内需项目项目多、资金量大,立项快、审批快、资金到位快,很容易产生监管漏洞。为用好管好财政投资资金,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全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强化投资评审的监管职能,确保财政投资真正用到刀刃上,避免造成投资损失和浪费,避免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

(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必须坚持以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支撑点。

随着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现有的财政投资评审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不断更新理念、拓展内容,完善方式、充实手段,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层次推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在评审理念上,要坚持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和推动财政改革的深化和财政管理的加强,以评审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保驾护航;在评审内容上,要着眼于政府资金使用的新变化,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要求,把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支出作为评审工作重点;在评审方式上,既要突出事前、事中控制,充分体现财政管理特色,又要统筹兼顾事前调查、事中跟踪和事后评审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在评审手段上,要依据财政及各行业的规章制度,综合运用工程造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不断拓展财政投资评审广度和深度,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三、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切实加强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领导。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投资评审工作的好坏对财政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多年来的实践已反复证明,投资评审是财政管理的一只重要抓手。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把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列入财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关心和支持投资评审工作,努力协调和解决投资评审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目前,个别市、县把基本建设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职能划出财政部门,严重影响了财政管理职能的发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全面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加强工程预算、结算、竣工财务决算评审。要准确理解财政 投资评审管理与审计监督在职能定位上的不同点,依法依规完善 财政管理职能 ,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不拆台,要补台, 做到投资评审和审计监督资源共享, 共同 强化政府投资管理和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一是 大力推进 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目前,全区只有24 个县成立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开展投资评审工作,还有近78% 的县尚未开展投资评审工作。对此, 各市财政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大力支持县级财政部门成立投资评审机构和开展投资评审工作。二是 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要建立管理型的投资评审机构,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和技术专家的力量;探索“送出去学”的培养办法,把年轻干部送到高等院校学习工程造价知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投资评审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廉政教育,打造廉洁自律的评审队伍。要把反腐倡廉贯穿到投资评审工作的始终,确保投资评审和廉政工作“双丰收”。

同志们,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在推动我区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程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五

一、关于认识问题

人口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关乎大局,关乎发展。如果认识上出了问题,整个工作都会受影响。

在计划生育问题上一定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看人口问题不能仅从安康看、从当前看,要从全省、全国乃至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看,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在计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加快,放宽政策的舆论也有所抬头,有的认为标准低了、要求松了、政策要放宽了;在基层少数地方存在不愿分管和从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的情况,认为这些工作责任无限大、成绩看不到、出力不讨好,而且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稍有差错可能还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要深刻认识中、省强调的 “三个不变”:基本国策地位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一票否决”不变。国务院指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各级政府及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按照总体稳定、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周密安排,加强服务,扎实稳妥有序地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把好事办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定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来看待人口问题,做到政策不松动、工作不松劲、措施不松懈,努力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问题意识。尽管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持续抓了三十多年,近年来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基层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有的在全国、全省推广,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措施实现的,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基本判断仍然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群众的生育意愿没有根本改变、工作难度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基层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死角”,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服务措施不到位,个别地方存在人员漏管、人口失控的现象。各县区、各部门对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思想上稍有放松,思路上稍有偏移,落实上稍有懈怠,就会引起生育水平的反弹。三是底线意识。讲: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底线,一条是依法行政底线,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不出现违法违规问题。

第二,关于方法问题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围绕“稳定”目标抓推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是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生育秩序力度,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杜绝违法行政行为。要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要创新基层管理方式,基层计生工作很辛苦、任务很繁重,而目前的工作手段不多,做得不好还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要加强基层,工作重心下移,发挥好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及时掌握信息,增强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围绕“提质”任务抓落实。人口素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口素质的前提在新生儿健康。一方面卫生、计生、民政、妇幼保健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坚持综合干预与重点疾病干预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人口红利。

三要围绕“均衡”要求抓创新。加大解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力度,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公安、监察、计生、卫生等部门要相互配合,以经常监管为基础、集中整治为突破,保持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适应国家“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的要求,统筹推进户籍、社会管理和相关制度的改革,细化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使进城农民工、移民搬迁群众都能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要围绕“服务”质量抓提升。人口计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寓管理于服务中。要突出利益导向,在制定各项惠民政策和社会管理措施时,推动公共惠民政策与利益导向政策相衔接,使计生家庭少生育、多保障。特别要解决好特殊困难计生家庭的生活问题。要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抓节育措施的落实中,还会有一些人有抵触,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

第三,关于责任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既考验领导水平,又检验干部作风,必须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要强化领导责任。人口计生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就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县区要把计生工作经费保障到位,加强计生队伍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思想麻痹、重视不够、管理松驰、措施不力而导致工作滑坡、影响全局的,要坚决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财政厅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六

这次财政工作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上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动员全体财政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加压奋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下面,我根据局党组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注重细化举措,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上半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 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以上”的工作目标, 综合采取多项举措, 促进财政收入总量平稳增长。

一是 完善考核机制,发挥收入考核导向作用。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将全年收入目标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不断优化财政收入考核办法,将培植税源、促进增收、提高收入质量作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的硬指标,强化收入考核机制,将压力充分传递到位,调动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是 深化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健全综合治税网络,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开展税收级次专项检查活动,严查扰乱税收秩序、混淆税收级次行为。落实部门协税责任,堵塞收入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突出税收征管重点,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特别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主要税种的增减变动情况,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中小税种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好小税源的征收管理工作,有效杜绝收入“跑、冒、滴、漏”现象。上半年,财税办共传递涉税信息1.4 万条, 实现税收1883万元。

三是 密切部门间配合,加强收入组织力度。紧紧围绕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地税之间的协作配合,调度国地税、各镇(街道)及园区收入进度,及时掌控收入动态,加强收入分析,每月及时组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入库,力争达到收入序时进度。

四是 积极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上半年拨付园区资金2.38 亿元, 全力支持“一园一区一带”建设。设立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20xx 万元,加大对镇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平台载体建设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支持力度,壮大镇域经济。 设立企业标杆管理专项资金20xx 万元,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后劲 。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成功注册落户企业11 家,实现税收314 万元。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00 万元,发放电商扶持资金881.15 万元,扶持推动我市电商产业大繁荣。

五是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向上对接,及时掌握上级政策调整动向,积极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上半年,共争取资金17 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上半年,经过各镇(街道)、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09亿元,同比增收2.51 亿元, 增长10.2 % ,高于年初人代会目标0.2 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市分列第22 位、第7 位,增幅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分列第33 位、20 位;税占比达到82.1% ,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分列第41 位、20 位。其中: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85 亿元,同比增收2.74 亿元,增长17 %;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0.96 亿元,同比增收0.1 亿元,增长12.1 %;工业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0.67 亿元,同比减收0.15 亿元,同比减少18.0 %。

(二)注重改善民生,财政支出更加科学合理

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量入为出,全力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6 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7.87 亿元,同比增支3.60 亿元,增长10.49 %。其中,用于教育、科技、文体、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支出达到33.40 亿元,同比增长10.18 %,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8.19 %。

一是 在支出安排上,继续向民生倾斜。进一步从严控制一般支出,大力压缩“ 三公经费” 和行政运行经费,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保救助等方面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满足民生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完成教育支出6.47 亿元。拨付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基建工程款6167.6 万元,统筹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安排200 万元用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发放学生资助资金1213.47 万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及时有效资助。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4 亿元,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735 元提高到810 元,月增75 元;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216元。 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 完成医疗卫生支出2.58 亿元,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出台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实施细则,免费基本用药救助资金每人每年不低于600 元。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69 亿元,完善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社区环境卫生。 切实保障“三农”投入。 完成农林水支出5.99 亿元,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化解23 个新一轮扶贫开发经济薄弱村债务1003.44万元,及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040.48 万元、粮食直补资金705.13 万元,年初预算安排1000 万元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住房保障支出9633 万元,重点支持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

二是 在支出执行上,加快支出进度。 从严规范管理账户,确保各项支出资金及时拨付。 从严控制各级财政账户和市直预算单位账户设置,对现有存量财政账户进行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确保财政资金科学、有序、安全、高效、运转。 健全集中支付体系,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加大集中支付力度,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规范支付审核程序,优化工作流程,保障财政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xx 年上半年支付中心共办理支付业务2.2 万笔,支出金额达13.8 亿元。 实行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双挂钩”机制 ,对无正当理由、截至当年11 月底未拨付的专项支出,原则上12 月份不再拨付,收回市财政统筹安排使用;对结转超过一年以上的本级专项资金,视情况收回平衡预算或重新安排使用;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上级专项资金,原则上收回市财政统筹安排;对资金结余较大的项目,核减下一年度预算规模。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基本支出按序时拨付,优先保障工资、单位运转和民生支出需要;项目支出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重点做好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1-6 月全市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达到52.6%, 比上年同期提高2 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三是 在支出绩效上,进一步提升效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单位绩效意识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项目绩效预算, 完成20xx 年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 纳入编报审核的项目为我市20xx 年预算编制中财政预算支出100 万元以上项目,涉及31 个预算部门共计160 个项目,资金总额47.2 亿元,覆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交通、农业、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随年初预算批复下达预算部门。 启动20xx 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涉及市直24 家预算单位35 个项目,资金总额1.07 亿元,涵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交通、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推动财政资金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探索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选取市商务局作为试点部门,在省财政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设定个性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部门财政支出责任意识,促进部门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20xx 年度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工作 ,根据《江苏省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办法》要求,汇总形成全市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上报省财政厅,充分发挥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政法经费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注重制度建设,财政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匹配新常态的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积极推行中央、省、徐州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制定印发《新沂市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对适用范围、开支标准、报销管理和监督问责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加强和规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积极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进行改革,6 月1 日启用非税收入新系统,加强票据源头管理,进一步规范单位的执收行为,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二是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卓有成效。建立健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实行结余结转资金及暂付款、暂存款定期清理机制。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xx 〕15 号)等文件精神,对20xx 年底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结余进行清理,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共收回预算单位计划结余资金3125 万元,统筹用于经济发展及民生支出,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对20xx 年及以前年度财政专户暂存款进行清理,待报人大批准后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是 积极推动ppp 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力量,不断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上半年,根据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广泛征求住建、交通、环保、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主管部门意见,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财政支出,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经慎重研究并报市政府批准,筛选确定了综合管廊、阳光水岸绿洲c 地块棚户区改造、陶瓷厂地块棚户区改造、唐店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污水处理厂资产打包共5 个项目上报省财政厅,争取入选省级项目库。

四是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政府存量债务管理,做好20xx 年第1 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研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严控新增债务审批,规范债务用途,落实债务还款来源,使债务的“借、用、换”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防范债务风险。认真做好20xx 年度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控制卡申报工作,已获省厅核发,批复我市20xx 年土地储备融资规模额度25.8 亿元。

五是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各国有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实行“一企一策”。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草拟完成了《新沂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新沂市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六是 推进网上商城政府采购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探索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依据《政府采购法》, 参照现代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充分考虑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率先在省内试行政府采购单位在线直购电商商品的全新模式,我市网上商城政府采购交易平台于6 月1 日上线试运行, 运行状态良好,并于7 月1 日正式上线运行, 目前已入住钟吾乐购、京东商城、国美在线、苏宁易购等供应商。

(四)注重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继续以改革创新工程和争先创优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促进科学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 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快构建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规范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明确“四本预算”的收支范围,避免资金安排交叉重复。进一步厘清“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11 项政府性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以部门预算为依据,政府采购预算涵盖部门所有购买性支出项目;切块下达政府采购资金,严格执行无预算不予采购有关规定,提高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严肃性。

二是 完善财政大监管格局。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检查机制和方式,将“三农”、社保、教育等民生保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政监督重点,同时深入推进内部监督检查,对局机关内部各业务科室权力事项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预算执行、决算等内容及全市17 个镇(街道)财政所业务进行检查,推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财政业务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对财政机关内部工作流程的监管,推进业务科室内部业务的联审互查。加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上半年完成重点工作督导423 次,较好促进了全局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基层财政所就近就地监管职能,确保资金按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上半年,我市镇级财政资金监管传递信息1975 条,监管资金5.40 亿元,抽查巡查达857 次,镇级信息建议反馈408 条。坚持政府采购“采管”分离,继续完善政府采购专家库,推进政府采购业务全程电子化操作,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全程的监督监管。

三是 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方向明确、过程可控、易于监督”的原则,制定印发《新沂市市本级部门预决算公开实施方案》,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和表格,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提升预决算公开的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制定印发《20xx 年度市级部门决算核查工作方案》,认真开展20xx 年度市级部门决算核算工作,提高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保证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为决算公开工作做好准备。

四是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进一步扩大“拨改投”范围,由“二产”向“一产”延伸,重点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和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发展。自“拨改投”试点以来,先后注入汉菱生物1000 万元、凯达石英200万元、中腾石英300 万元和嘉年华鲜切花交易市场550 万元,今年向省财政厅申请股权投资资金1500 万元,已获批复500 万元。加强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完善财政资金银行存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在银行间的分配,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银行存放效益,有效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运用财政资金存放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是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合理使用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项目资金拨付方式,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程序,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填报“新沂市财政专项资金申请表”并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支撑材料后,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严格公开公示,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下半年财政经济形势和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从全国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gdp 增速放缓,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消费缺乏新热点、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1-6 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整体较为稳定,但是收入质量有所下滑,收入增幅呈现下降趋势。1-6 月份,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4.86 亿元,同比增收0.95 亿元,增长24.34% ,税收占比同比下降2 个百分点。1-6 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14.51% 、12.07% 、13.11% 、11.05% 、12.8% 和10.2% ,呈下降趋势。

从我市来看,全市财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是 财政收支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 财政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个别慵懒散等现象,财政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以解决。

三、切实抓好下半年财政工作

下半年,全体财政干部要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分析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正确把握新的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关键举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全力促进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增收入、蓄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切实 发挥好财政稳定器和逆周期调节器作用,解决好政府投资可持续和经济财政风险防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是 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继续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加强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收入预测和执行分析,实行收入倒逼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各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及时通报、反馈收入进度情况,分析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严格对收入质量的要求,在完成收入增长目标的同时,注重提高收入质量,以高质量的财政收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培植优质财源。及时拨付项目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早发挥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提升开发区收入总量和质量。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培育支柱型的财源大户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增收奠定基础,构建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良性互动的机制。

三是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分析。 认真学习研究省政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全省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xx 〕72 号)文件精神,深度把握每一项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用空间。加强对国家、省及当地经济、财政运行情况的把握,有效推动下半年各项工作与《若干政策措施》保持一致,与省级细化落实《若干政策措施》的部署保持一致,研究提出我市贯彻《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经济财政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上下协同,增强财政调控合力。

四是 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围绕“推进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部门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政府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推进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推进规范各类收入及统筹使用、推进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统筹协调、推进债务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使用”十条统筹使用具体措施,加大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 继续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及时将第一批分配下达的置换债券资金,按确定的项目予以还本,并按规定完善有关手续,将债券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认真总结经验,重新梳理到期债务,慎重确定置换项目,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第二批置换债券额度,尽快发挥债券资金效能。

(二)优结构、突重点,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充分考虑深化改革、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 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 的要求,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履行财政基本保障职能,切实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运转,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并轨改革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一系列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 支持办好民生实事。统筹调度好各类财政资金,做好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2项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保障“三重一大”、“为民办实事”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需要。

三是 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校安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硬件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妥善解决被辞民师待遇问题。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努力探索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保障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加强优生优育服务保障,提高计生服务能力,做好计生家庭扶持奖励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真正落实“老有所养”;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使财政资金真正地发挥效用,做到“劳有所得”;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尽力落实“病有所医”。

四是 协调推进“三农”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财力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农业园区“一带八园”错位发展,支持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保障水平。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认真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小农桥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村级科学发展“三增三强”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繁荣。

(三)抓管理、促规范,不断规范财政理财行为

继续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注重完善制度,扎实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行为, 引导财政管理活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是 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按照省财政统一部署,根据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各部门研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办法,对未来三年财政重大收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推进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增强财政管理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 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尝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重大项目的绩效再评价,探索尝试通过第三方反馈评价结果。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项目评价结果向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汇报,作为政府决策和编制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

三是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上级政策,充分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细化国有企业监管办法,研究引导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意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研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及《公务仓管理办法》,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效益。进一步细化国有企业监管办法,研究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 构建ppp 推广运用长效机制。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ppp 项目规划指导、筛选、信息发布、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工作。规范操作方式,探索建立实行议事协调会议及联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ppp 项目筛选、认证、评审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实际的机制和办法,形成保障ppp 模式科学高效应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申报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推动申报项目实施。

五是 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向镇级财政延伸,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与财政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在财政运行各个环节中落实依法行政要求,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为标准规范提升各项业务水平,不断规范财政行政行为,全力促进全市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再上新台阶。

六是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覆盖面,积极推行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完善支付系统和支付流程,做好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管理。积极推进市本级公务卡制度改革,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在全市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发票强制审核认证工作,会同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等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配合,强化对各单位发票报销入账环节的监督管理。

(四)注活力、谋作为,扎实推进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关于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论断,切实增强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新常态下财政干部的履职能力。

一是 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约束。坚持把《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财政管理的行为准则,将财政收支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严格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和权限。每个财政干部都要深入学习年初省财政厅印发的《严肃财经纪律若干规定》,带头遵守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 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按需施教和“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专业培训、辅导讲座、专题报告、科室领学等多种形式,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升培训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素质。

三是 扎实开展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充分发挥窗口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全市会计人员服务工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全程协办制,强化追究问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能,以支付中心争创徐州市“金牌服务岗”为抓手,全面推进局机关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建设,提升财政部门形象。

四是 切实提升作风效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徐州市委“十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 字好干部”标准,注重财政干部培养和管理,增强财政部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是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财政改革发展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树立问题导向,围绕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剖析自身存在的“ 不严不实” 问题,准确把握“ 三严三实” 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开展“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推动“ 三严三实” 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六是 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抓紧抓好。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引领全体财政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 结合财政改革发展和财政业务新形势、新变化,深入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加快建设动态、全程、可追溯的财政内控系统。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通过全方位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和财政管理,确保财政干部、财政资金“双安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