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四篇)

最新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3 21:56:35
最新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四篇)
时间:2023-02-03 21:56:35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很快说出了,“1除以2等于二分之一”的正确答案;

2、问:这半张纸,也就是整张纸的二分之一,那么这张纸里有几个这样的二分之一呢?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了“1除以1/2等于2”的结论。我对学生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3、再问:如果把整张纸每1/3一份,又可以分成多少份呢?每四分之一、每五分之一呢?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很快得出了“1除以1/3等于3,1除以1/4等于4的正确结论”,到了1除以1/5时,根本不用动手折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总结了“1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几”规律。看着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观察以上的算式河的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终于发现了“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我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也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大部分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有除号不变的现象。所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全部掌握计算方法。在解答方程时也不会出错,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做蝴蝶结的情境,通过呈现的信息:第一布艺兴趣小组做了8个蝴蝶结,完成了本组计划的2/5。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为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相应的分数除法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这种问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当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混合在一起时,学生还是不好判断。

以往教材教学这个问题,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先用方程来解答,再直接列式用分数除法来解答。而在本教材中,突出强调了用方程解答这种方法。原因有二,一是减少人为制造学习的困难,二是与初中代数的学习接轨。

教材中的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第一布艺兴趣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属于同一种量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材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对于如何检验,教材则给学生留下了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检验,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检查的习惯。

教材中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也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与第一个不同的是,涉及到了两种量,同样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两种量相比较的同时,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两个红点部分的共同特点都是求单位“1”。

教材中自主练习设置的内容较多,有对前面计算方法的巩固,也有很多联系实际解决的问题。使用时,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需要,调整练习的顺序。

本信息窗建议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为新授课,教学信息窗、合作探索及自主练习中的1—3、5、6题,第二课时完成其余练习。必要的话还可以增补题目内容,增加一课时。

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前面信息窗内容的信息,直接出示蝴蝶结情境图中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要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寻找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意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使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式,让学生列式计算。即:根据8个蝴蝶结占计划的2/5,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计划做的个数×2/5=已做的个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算术法和方程。全班交流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对于含有分数乘法的方程,第一次出现,所以要注意展示求解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解方程:x×2/5 =8,等号左右两边同时乘5/2相对简捷,如果有学生用这种方法,应该给予鼓励。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在于未知量参与列式,使思维变成顺向,在遇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这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用方程解更简捷。

第二个红点部分,教学的题目与第一个红点部分的区别就在于,第一个红点问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个红点部分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时也可以让学生画出线段图来分析题意,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等量关系:第一小组的人数×3/4 =第二小组的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列方程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订正。之后师生共同回顾,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需要先找出题中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在整个探索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二要规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1、7、10题属于直接计算类题目,其中第7题是混合性的口算,注意引导学生看清、算准;第10题采用方程的形式进行的基本练习,一要关注学生计算的过程,二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第4题是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学生已经探索过分数乘法中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分数除法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练习时,可先对这些关系在比较中进行回顾,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已发现的规律进行判断。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判断的思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与快捷性。

第2、3、5、6、8、9、11、12、13、14、15、16、17、18题,都是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而设置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根据每道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常识和品德教育。

其中第5题属于信息窗2中所学的旧知;

第13题是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对比性练习的题目,在学生独立解决之后,应引导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进行对比,明确两题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即都要分析等量关系,不同的是,已知与未知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第14题是分数乘法与除法实际应用中对比的题目。第一小题用除法解答;第二小题用乘法解答。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对两个小题进行比较。

第17题是综合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题目,三个问题互相联系。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正确选择乘法或方程解,明确不同解法的特点。

第18题,先要带领学生看明白表格中的已知条件,既要先用方程求出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又要根据总人数用乘法求出不满意的人数,还要组织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其他问题可不限于分数乘、除法的,可以是加、减法的。

第1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题目。可采用假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把a、b、c表示的是多少分别表示出来,再比较。如:a÷1/4=b÷1=c÷1/13,假设等于1,那么a=1/4 b=1 c=1/13 ,所以b >a >c ;也可以根据除数的大小比较商大小的规律来排序;也可以把“除”转为“乘”即转为a×4=b×1=c×13,通过分析再排序;也可假设a(或b或c)等于一个具体数,分别求出b、c(a、c;a、b)后再排序等等。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要让学生了解两种分法。让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0.5张、1/3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励性的语言还有些欠缺,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部分学生害怕在众老师面前出错,而显得有些胆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课堂上不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后应予以加强。

3、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课堂练习太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不足,提出自己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读课标,熟读教材,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真备课。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分数除法应用即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例题以人体生理常识为内容载体,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具体内容为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去年我也教学过这部分内容,当教师把这一部分知识全部呈现给学生时,学生要解题,要选择需要的信息,感觉很费劲。今年我改变的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来教学这些内容:

第一环节,教师说明人体内水分的含量,学生知道后,只出示“儿童的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一条信息,让学生观察,说明题目中包含了哪两个量,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体重×4/5=水分的重量

教师口头出示:一个儿童的体重为45千克,让学生计算出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学生很容易就口答出了答案。之后我板书:小明体内的水分重2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让学生尝试解决。结果有5名学生选择用除法直接计算,其他学生选择用方程解决。

在教学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知识与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找出这类问题的特点,总结出当单位1是未知时,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也可以用方程解决。

在学生计算出小明的体重后,我再出示另一个条件“小明的体重占爸爸体重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解决,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感觉还蛮顺利的,可是在此题计算中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学生找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用除法解决都很费力。列算式为25×7/15者有6个同学,列方程为25x=7/15的有2人。我很是失望,我甚至不知道怎么教学这些知识了,最终我以“下节课再说”来结束了这几课。

下课后我在反思,也和平行班的教师谈论,她们也感觉有些困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进行逆向思维,教材呈现的是顺向思考,让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可是在教学中我感觉出来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个别同学很有困难,好像去年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没有这么困难,我又在思索以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今天我又在另一个班教学这部分知识,基本思路还是和昨天一样。不过经过昨天的思考,我添加了一个课前预习环节:总结我们学习过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类型: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其他学生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才出示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结果也还是不能令我满意。我还得继续反思我的这节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