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理想国读书笔记(4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07:06:21
理想国读书笔记(4篇)
时间:2023-01-31 07:06:21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

首先是界定“音乐”即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①要在故事中称赞地狱,因为唯有如此,才会让护卫者具有勇敢、不怕死的品质。虽然苏格拉底本人承认,《奥德赛》里面写地狱恐怖的也有好诗,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为国家利益仍然不许人们听这样的故事;②要“从词汇中剔除可怕、凄惨的名字”;③删去英雄人物的号啕痛哭,删去挽歌。因为人们总是善于摹仿的,护卫者需要的是自我克制,服从统治者,牺牲小我、成就“共和国”,因此就尤其不允许情感泛滥。于是节制和理智就成为护卫者的优秀品质,而国王的自我节制就是控制饮食和肉体上快乐的欲望;由此可见,号啕痛哭的英雄人物形象只会使理想国中的人堕落;④对于诸神之中最伟大的神尤其不应该写得太无神的庄严气象,以致唉声叹气;也不允许把英雄描写得卑鄙贪婪、蔑视神、人;⑤不应该常常大笑,除了要有节制,还是要有节制。正如第二卷所说“节制与正义”是好的,虽然艰苦;⑥真实高于一切。“虚假”可以留给医生和统治者,医生以其为药物,统治者用来应付敌人,应付公民,而普通人则不允许欺瞒,否则就是犯罪;⑦禁止“要年轻人认为神明会产生邪恶,英雄并不比一般人好”;⑧对于要描写的“人”,必须要正义。以上就是苏格拉底提出对于城邦里“故事”内容的要求。

接下来讨论故事的形式与风格。风格分为三种:一为简单叙述,即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与其讲述;二为摹仿;三为两者兼备。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教导人们尽可能地少去摹仿他人,尽量使用叙述语言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摹仿女人、奴隶、坏人、鄙夫、铁工等等,也不可以摹仿马嘶牛叫、大河咆哮等等。苏格拉底极度得歧视女性和奴隶,而且他认为简单叙述适合君子,而摹仿适于小人,尽管摹仿更有市场,但不符合统治政策必须清除。但是苏格拉底不是很极端,对于摹仿也不是完全打压,“为了对自己的有利,要任用较为严肃较为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摹仿好人的语言,按照我们开始立法时所定的规范来说唱故事以教育战士们”。某种程度上来看,理想国和《1984》还是很像的。

风格之后,二人开始讨论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这一部分却不是纯粹的艺术形式探讨,而是讨论哪种形式才更适合于城邦的统治。曲调方面,仅留多利亚调和佛里其亚调,一刚一柔,能够恰当地摹仿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音。至于乐器,留下长笛、七弦琴、七弦竖琴,其他全部剔除,同时节奏必须是“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进而使音乐和曲调适合这种生活的文词”。这样才能够“净化”成功,并认为“只有通过‘清洗’产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想国的街头原来是千人一面唱同一首歌。如果这个时候的理想国忽然刮进一股“巴赫金旋风”,民众起义推翻统治者,要求建立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多元的真实又丰富得世界,那样苏格拉底就疯了。但可惜的是,教育从娃娃抓起,民众早就丢掉捍卫人性的思想和激情了。言归正传,因此,诗人必须使年轻人进入健康之乡,从童年时就耳濡目染,与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然后苏格拉底讲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爱”。正确的爱是“对于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因此城邦法律“一个爱者可以亲吻、昵近、抚摸被爱者,象父亲对儿子一样;如要求被爱者做什么也一定是出于正意。在与被爱者的其他形式的接触中,他也永远不许有任何越此轨道的举动,否则要谴责他低级趣味,没有真正的音乐文艺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所以柏拉图之爱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对于美和智慧的爱。

谈完音乐教育,接下来是体育教育了。对于身体锻炼,苏格拉底认为“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素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一个人要做到这些,之后就不必过分担心身体。而“对于体质不合一般标准的病人,不值得去医治他,因为这种人对自己对国家都没有什么用处”,多有纳粹风格。同时城邦也必须有“好的”医生和法官,法官必须年纪较大,否则无法辨别正义与不正义。

在心灵和身体两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二者不可有偏颇,必须将爱智和激情和谐起来,否则非“野蛮而残暴”即“软弱而柔顺”。只有二者和谐,才能更好为城邦服务。

最重要的,城邦还需要一个统治者。“群龙无首”的理想共和国一定会“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统治者的条件比较苛刻,年纪要大一点,而且是“最好的人”——护卫者中最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的人,而且随时接受考察,同时还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统治者选拔助手,依据的事简洁版的“九品中正制”。最后,谈到对于护卫者的法律。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意外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因为如果“他们要是在任何时候获得一些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就不能再搞政治做护卫者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

哲学一直是我的核心爱好之一,尽管现在在书店里的哲学书渐渐地都变得多起来,但经典的却真的很少见了,大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 “哲学”这个名词正在渐渐从神台上走下,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生活,而不是用一些生涩的字眼将哲学的高度生生地捧上去,真正的哲学应当是浅显易懂,简明而深刻。

谈柏拉图不能不谈《理想国》,这是大多数人的见解,借着读这本书的契机,记下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以后回头再来看看时,能够温故而知新,有所裨益。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有的人悔恨,有的人遗憾,有的人暴躁,有的人安详,看起来,衰老真的是不怎么让人愉快的字眼,但这种不愉快究竟是衰老本身给予我们的,还是别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情绪。从之前这些人的表现来看,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慌或是难过,并不是衰老本身给我们的感受,更多的首先应当是我们对于因为自己的衰老而渐渐衰退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的愤懑所以常常说,人是贪婪的,不满足的,有人辩驳,正是因此,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才有进步的可能性。但是我始终无法承认一种非正义的品性能够成就一种正义的结果,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好是坏,总有有利的一面,但我认为,含有非正义属性的事物,其有利面永远战胜不了其阴暗面,除非有一天这种属性被人们重新利用,向正义化转变。人们的遗憾,以及所有他们对于冷酷的人际关系的反感,如此等等,并不是来自他们的年老,而是来自他们的性格。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生来心态平衡良好的人来说,年龄无足轻重。但是对于相反一类的人而言,年轻也好,年老也罢,都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其次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在精神领域里,无论东方或是西方,都把死后的世界归为两类。东方叫作仙界和阴曹地府,西方称为天堂和地狱。所以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免会权衡,自己死后会去向什么地方。我们没办法知道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干过些什么,所以自我的审判是最具真理性也是对自我触动最大的审判。做尽坏事的人脑子里会不断描绘出地狱中那些厉鬼可怕的模样,那些情景越发清晰,让自己夜不能寐。但对于一个自觉地不做坏事、一生恪守正义的人而言,用古希腊诗人品达的话说,他就会“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最后的时光”。这种感觉我想真的只有真正已经感受到死神的呼吸的人才能有。

塞法洛斯说,“钱最大的好处是让人不必因为钱的缘故而有意或无意地对别人做坏事。”这句话很概括,的确,金钱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应当是将正当的劳动物质化为金钱,然后用于去与别人的劳动产物作交易。塞法洛斯的这种说法我想应该让每一个用不光彩的手段侵害别人利益从而得到财富的人感到羞愧。当然,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其罪恶性,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我想,如果还是用原始积累的借口来搪塞,却是很低劣的。

苏格拉底说,“对于不肯掌权的人主要的惩罚,就是让他被某个比他自己坏的人所统治。据我看,这就是为什么比较好的人要掌权的原因;他们不是处心积虑地期望从掌权得到快乐和利益,也不是把这当做好事,而是当作一件非干不可的倒霉事,只是因为找不到比他们自己更好的人可以让贤而已。”再来看我们身边的公仆,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能够能更高地为人民服务才去争取这个职位,我们的媒体现在已经把某个干部大干实事当做新闻材料,可以看到究竟有多么可悲。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调查的样本数达到一定数量,一定可以反映问题,百姓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位的看法和态度,让人很难过。

争斗、仇恨以及互相拆台都是不正义的结果。不正义必然会导致不和谐,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个团队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那我们自己来说,做不正义的事情,一方面要承受外界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更重的是要承担自己良心的谴责,心理学上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正面动机和动力方向的一致性,那么这件事是不会被做好的,纵使看上去还不错,但也和原本应该到达的程度难以媲美了。所以,这种不正义让我们内心产生混乱、犹豫、挣扎,这也是我们应当尽力摆脱不正义的缘由。

《理想国》的中心话题是正义,可见在柏拉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眼中,一个理想国家的正义是多么重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哲学体系构筑的国家,我们若想建设好它,若想让它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正义就应该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三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 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面就得品鉴这本 “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意义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应该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有趣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四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作为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籍,《理想国》内容不可谓不精彩,是一本可以很好了解城邦由来的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