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7篇)

2023年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18:38:12
2023年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7篇)
时间:2023-01-28 18:38:1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习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 )千克 乘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习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近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 ,该题就是近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 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基于此理念,在设计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学生熟知的让学生说出学生尺中一段的长度的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的意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数学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

例6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把如何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学习后,教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通过小数性质的学习,最后顺利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习的,即使是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可见,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例5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并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数的性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课堂中由于本人的语言组织的不够,教学环节不够自然,特别是由于本人的疏忽,课件中还有好几处错误。真如熟语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恳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实践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时教师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本块知识,学生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一.教学内容:

第34~35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二.教材解读:

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例5先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6结合购物的情境,通过讨论一组食品单价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活动中,学会化简小数,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进行化简或改写。

2.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小数的性质。

五.资源利用

学生经验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部分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例6的食品价格牌、小黑板。

六.课程实施

1.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出示例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问题?

2.探究

教学例5。

刚才有同学提到,这两件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照你们的想法,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这两个小数连接起来(板书:0.3=0.30),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进一步启发:谁能想办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

教学例5后“试一试”。

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他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学生: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1=0.10=0.100?

总结和归纳。

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我当小裁判:

①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例6

出示例6情境图,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先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交流反馈。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4.00元可以化简成4元,由此得出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部分是0的特殊小数。

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练一练。

①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②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的0.5和0.50相等,而第②题中0.5和0.05不等?你能从其他角度解释一下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再次明确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3.应用

练习六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追问:703.0505左边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练习六第2题。

练习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练习六第4题。

学生练习后,重点讨论:80

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练习六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4.课堂作业

①练习六第3题。

②在()里填上合适的两位小数。

橡皮毛巾

5角=()元6元6角=()元

直尺牙刷

1元零5分=()元3元2角=()元

七.课后感想: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和生成新的数学知识

课始直接出示例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只是用简短的提问带出了课本上的情境,展示给学生,没有刻意地去创造多么复杂、多么热闹的情境,因为情境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个手段,达到效果就行。尽管这样的开课很朴实,但朴实中不失实效,使学生及时进入另一个“场景”。

0.3元和0.30元相等吗?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进一步启发:谁能想办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大部分学生想到了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解释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30个0.01就是3个0.1,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从小数意义的角度来解释;还有学生更直观了,通过画线段图来解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了,思路打开了,思维活跃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我们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构建新知搭建了平台。

2.学生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

合理猜想,大胆验证是学生自觉思维的体现,但这种直接经验还必须上升为科学的理论,这就需要学生能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这样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便于举一反三,解决同类相关问题。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接着我又设计了我当小裁判这样一个补充练习,再次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小数性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最后,通过改一改、填一填、涂一涂、划一划、连一连等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米=1分米

0.10米=米=10厘米0.100米=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本课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具体事例、借助图形来进行反复比较归纳,最后能自主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对比商品的价格相同与否,让学生在参与回答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总想让学生按照固定模式思考,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回答正确以后,便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行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

小数性质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